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icity-Carbon Interactive Optimal Dispatch of Multi-Virtual Power Plant Considering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
1
作者 Shiwei Su Guangyong Hu +2 位作者 Xianghua Li Xin Li Wei Xiong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3年第10期2343-2368,共26页
As new power systems and dual carbon policies develop,virtual power plant cluster(VPPC)provides another reliable way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To solve t... As new power systems and dual carbon policies develop,virtual power plant cluster(VPPC)provides another reliable way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energy and sol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To solve the coordinated optimal operation and low-carbon economic operation problem in multi-virtual power plant,a multi-virtual power plant(VPP)electricity-carbon interaction optimal scheduling model considering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IDR)is proposed.Firstly,a multi-VPP electricity-carbon interaction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The inter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and carbon quotas can realize energy complementarity,reduce energy waste and promote low-carbon operation.Secondly,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multiple types of energy and load in VPPC to further achieve low-carbon operation,the IDR mechanism based on the user comprehensive satisfaction(UCS)of electricity,heat as well as hydrogen is designed,which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UCS in the cluster within a relatively high range.Finally,the unit output scheme is formulated to minimize the total cost of VPPC and the model is solved using theCPLEX solver.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among multi-VPP,increases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the economics of VPPC and reduces carbon emis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power plant cluster carbon quota interaction electricity interaction integrated demand response user comprehensive satisfaction coordinated optimal operation
下载PDF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of wind power plant cluster considering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for low-carbon power system 被引量:9
2
作者 Shuo YANG Weisheng WANG +1 位作者 Chun LIU Yuehui HUANG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SCIE EI 2015年第1期114-122,共9页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ing the wind pow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low-carbon power system.However,the voltage stability issues caused by the random fluctuations of active power output and the ir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veloping the wind pow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low-carbon power system.However,the voltage stability issues caused by the random fluctuations of active power output and the irrational regulations of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 have become the prominent problems of the regions where large-scale wind power integrated.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d an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ORPD)strategy of wind power plants cluster(WPPC)considering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for lowcarbon power system.The control model of the ORPD strategy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wind power prediction,the present oper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operation information.By utilizing the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capability of wind power plants and central substations,the ORPD strategy can achieve differentiated management between the discrete devices and the dynamic devices of the WPPC.Simulation results of an actual WPPC in North China show that the ORPD strategy can improve the voltag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the pilot nodes and coordinate the operation between discrete devices and the dynamic devices,thus maintaining the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carbon power system Wind power plants cluster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Wind power prediction Static voltage stability
原文传递
Cluster planting impact on cotton growth, yield and biomass accumulation in an arid region oasis
3
作者 Ting Ting Xie Pei Xi Su +1 位作者 Wen Zhi Zhao Li Shan Sha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8年第3期271-278,共8页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3 plants per hole) for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may increase economic yield over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1 plant per hole) in arid regions of China. This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3 plants per hole) for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may increase economic yield over those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1 plant per hole) in arid regions of China. This increase in yield depends on either increased biomass production or greater partitioning to fruit.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ces in biomass accumulation or partitioning to reproductive growth contributed to higher yield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ne. Growth parameters, biomass accumulation, crop growth rate and partitioning between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and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was compared in northwest of China. The biomass production and partitioning in cluster planting plot was higher than in traditional planting one. Biomass accumulation was faster early in the clustered treatment, and it was also higher at harvest time.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per unit are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On a per plant basis,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faster and total biomass produ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pattern. Numbers of sympodia and boll sizes were also larger, indicating that facilitation among plants was promoting crop yield. The increase in yield in the cluster planting treatment occurred through increased partitioning of dry matter to fruits than in the traditional planting pattern, resulting in more bolls and increased lint yield in arid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planting growth parameter BIOMASS crop growth rate distribution ratio
下载PDF
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华南地区夏植的适应性评价
4
作者 郭元元 康德贤 +9 位作者 陈琴 李洋 梁劲 文俊丽 卢发仕 黎冬梅 张力 宋焕忠 农芳玲 陈振东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 为鉴定评价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夏植的适应性,选育适宜在华南地区夏植的有棱丝瓜品种提供种质基础,本试验以广西玉林市夏植的44份有棱丝瓜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种质夏植中主要农艺性状,并对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4个有棱丝瓜种质资源在夏植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以单次采收产量折合产量变异较丰富,多样性指数以第一成瓜节位为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重要性状单次采收折合产量与全生育期长短和单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播种至始收天数和瓜花斑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一成瓜节位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原有11个农艺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因素指标,累积贡献率达71.987%。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包括31份种质,属中低产类型;第Ⅱ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晚熟高产类型;第Ⅲ类群包含1份种质,属长生育期高感霜霉病低产类型;第Ⅳ类群包括11份种质,属早熟高产类型。通过农艺性状综合对比分析,筛选出越夏产量表现较佳的5份种质:LCH8、LCH2、LCH4、LCH14、LCH25,适宜作为华南地区夏植品种选育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棱丝瓜 种质资源 夏植 聚类分析 适应性评价
下载PDF
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研究
5
作者 杜国明 马尚荣 +1 位作者 张瑞 关国锋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2,共12页
合理构建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对优化耕作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学信息图谱识别种植模式类型,选取作物生育期平均气温、作物生育期平均湿润指数、地貌类型、种植模式4项指标构建区划指标体系,... 合理构建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对优化耕作制度、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黑土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学信息图谱识别种植模式类型,选取作物生育期平均气温、作物生育期平均湿润指数、地貌类型、种植模式4项指标构建区划指标体系,以县级地域单元为区划的基本单元,采用聚类分析、叠置法两种定量区划方法,拟定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区划方案。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种植模式可分为玉米连作、水稻连作、大豆连作、米豆轮作、混合模式五种类型,面积占比分别为27.91%、23.11%、10.40%、21.50%、17.08%,空间分异特征显著。黑龙江省县级地域单元种植模式结构多样,可分为14种类型。其中,以种植模式结构单一型为主,种植模式结构单一型与种植模式结构混合型占比分别为69.84%、30.16%。黑龙江省划分为8个种植模式区,各区种植模式因水热条件、地貌条件差异表现出地域分异规律,文章针对各区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种植模式 区划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区典型绿化乔木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江波 翟志宏 +4 位作者 李海燕 邓燕 陈思豪 王忆娴 丁云飞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对广州地区典型乔木的降温增湿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以广州某校园住宅小区为模型进行了参数化研究: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对仿真平台进行了校准,以提升其仿真精度(如室外空气温度及湿度的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低至1.49°C和5.63%)。其次,为... 对广州地区典型乔木的降温增湿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以广州某校园住宅小区为模型进行了参数化研究:首先,基于实测数据对仿真平台进行了校准,以提升其仿真精度(如室外空气温度及湿度的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低至1.49°C和5.63%)。其次,为了全面揭示乔木树种的实体形态及其群落特征对城市微气候的影响机制,建立了芒果、蒲桃、小叶榄仁、细叶榕、腊肠树、白千层6种乔木仿真模型,采用ENVI-met对单株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热环境调控作用进行了仿真。研究表明,叶面积指数、冠幅、树高对植被下方的地面温度和显热通量影响较大;植被在10 m高度以上时植被群落的降温效果较好,单株细叶榕的降温增湿效果最好;相比低矮植物,白千层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果更好,在中午时分其降温程度和增湿强度分别比低矮植物高约1°C和约5%。选择合适绿化乔木可有效降低居住小区的热岛现象,增加空气湿度,提供更舒适的室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模型 植物群落 降温增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菠萝灰粉蚧取食对四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的影响
7
作者 吴密 黄灿 +8 位作者 杨祥燕 李今朝 覃旭 黄显雅 彭欣怡 蒋越华 崔明勇 钟敬贤 刘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2-1363,共12页
【目的】探明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取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的影响,分析挥发物介导的新菠萝灰粉蚧为害寄主植物行为机制,为选育寄主抗虫品种以及研发新菠萝灰粉蚧及其天敌昆虫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 【目的】探明外来入侵害虫新菠萝灰粉蚧Dysmicoccus neobrevipes取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组成的影响,分析挥发物介导的新菠萝灰粉蚧为害寄主植物行为机制,为选育寄主抗虫品种以及研发新菠萝灰粉蚧及其天敌昆虫调节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dynamic headspace adsorption,DHSA)收集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为害不同时间时(0,1,2,4和8 d)剑麻、菠萝、香蕉和南瓜4种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鉴定并分析出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前后不同寄主植物挥发物组分的异同和含量的变化。同时,利用Y形嗅觉仪进一步研究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对9种单一化合物的趋向行为反应。【结果】剑麻健康株挥发物组分有4类共9种化合物,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为害(虫害)剑麻植株挥发物组分有5类12种;菠萝健康株挥发物组分有4类8种,菠萝虫害株挥发物组分有5类11种;南瓜健康株获得的6类组分均存在于南瓜虫害株中;香蕉健康株挥发物组分有5类11种,香蕉虫害株挥发物组分有7类15种。剑麻和菠萝的健康株和虫害株中,酮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南瓜的健康株和虫害株中,醚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香蕉的健康株和虫害株中,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4,6-二甲基十二烷和萘分别是剑麻独有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和菠萝特有的昆虫取食为害的植物挥发物(herbivore-induced plant volatiles,HIPVs)。与健康植株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相比,受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取食为害的寄主挥发物中新出现了3-己酮、2-己酮、(+)-柠檬烯、3-蒈烯、4-(1-羟乙基)苯甲醛、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萘、对乙基苯乙酮和柏木脑9种VOCs,表明这些化合物是寄主挥发物-新菠萝灰粉蚧-天敌昆虫之间互相影响的主要因子。其中4-(1-羟乙基)苯甲醛、对乙基苯乙酮和柏木脑可以有效吸引新菠萝灰粉蚧成虫,(+)-柠檬烯、3-蒈烯、2-异丙基-5-甲基茴香醚和萘等化合物则对新菠萝灰粉蚧成虫具有驱避作用。【结论】9种新增HIPVs的发现为新菠萝灰粉蚧驱避剂及其天敌昆虫引诱剂研制以及利用昆虫调节剂控制该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菠萝灰粉蚧 寄主植物 挥发物 趋向行为反应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重庆市植烟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代先强 周嵘 +1 位作者 周鑫斌 冉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8-397,共10页
为准确评价重庆市烟区土壤质量,以重庆2 513个代表性植烟单元(每个单元面积约6.7 hm^(2))的典型烟田土壤理化指标数据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构建了植烟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 为准确评价重庆市烟区土壤质量,以重庆2 513个代表性植烟单元(每个单元面积约6.7 hm^(2))的典型烟田土壤理化指标数据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构建了植烟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土壤质量评价体系更适合重庆烟区土壤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从原来的16个减为7个,具体为:p H、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铁、有效锌、有效硫和水稳性大团聚体。(2)烟区土壤酸化较为严重,有35.1%的烟田土壤偏酸;土壤氮素较为适宜,而有效磷和速效钾偏高的烟田占比分别为62.9%和75.8%,其他元素缺乏和过量并存,水稳性大团聚体偏低的烟田占比47.2%。(3)对基于最小数据集构建模型进行的合理性验证发现,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的最小数据集(MDS-PCA)模型的R2比基于聚类分析法确定的最小数据模型的R~2高,前者的MAE、RMSE相比后者更小,说明MDS-PCA能够替代全量数据集对烟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基于MDS-PCA得到的土壤质量指数平均值为0.61,表明烟区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45.04%的烟田土壤质量急需提升。(4)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隶属度值雷达图表明,pH、有效磷、有效铁、有效硫和水稳性大团聚体的隶属度比较小,为烟区土壤质量限制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下载PDF
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区系与资源多样性
9
作者 李依林 蒋波 +4 位作者 汪知蓓 刘欣 李蒙 谢春平 陈林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5期114-122,共9页
目的:了解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现状,为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名录,应用R/T值、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 目的:了解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现状,为其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确定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名录,应用R/T值、主成分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法对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区系的过渡性及其与相邻地区药用植物区系谱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药味、药用功能分析。结果:南麂列岛共有野生药用维管植物89科275属382种,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优势科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为主;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为主;区系性质具有明显热带性质(R/T=1.61),主要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北温带成分为辅,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质。同时,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南麂列岛与同为海岛的花鸟岛药用植物区系较为相似,推测与海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有关。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全株、根及叶的占比较大,分别占总种数的63.35%、31.41%、26.96%。苦味的野生药用植物是总种数的59.95%,占比最高。野生药用植物药用功能解毒杀虫止痒类占比最大,为总种数的21.32%。结论: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组成丰富,优势类群明显,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优势物种的培育和重点类群的保护,限制外来入侵植物的影响,对南麂列岛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药用植物 植物区系 R/T值 聚类分析 药用特征
下载PDF
三都澳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10
作者 李媚 肖集泓 +3 位作者 罗真 曹晟烜 黄运腾 邓传远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
基于野外调研和资料查询对三都澳6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与邻近5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都澳6个海岛种子植物为109科362属548种,多样性较高;以禾本科、... 基于野外调研和资料查询对三都澳6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组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其与邻近5个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海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都澳6个海岛种子植物为109科362属548种,多样性较高;以禾本科、菊科和大戟科为优势科,寡种科和单种科在科数上具有优势;生活型比较多样,种数较多的为草本和灌木;科、属的分布区类型较多,区系呈现明显的热带特征和过渡性。三都澳6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与周边大陆山体——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福安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的相似度较低,而与连江5个无居民海岛、浙江南麂岛的相似度较高,可能与海岛区别于大陆的特殊生境有关;三都澳6个海岛种子植物区系与连江5个无居民海岛的相似度明显高于其与浙江南麂岛的相似度,可能与纬度、距离及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原生植物、特色植物以及珍稀植物,实施生态防护工程,进行植物检疫,修复受损海岸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聚类分析 三都澳
下载PDF
多能虚拟电厂集群分布式鲁棒优化策略
11
作者 郭豪 朱瑞金 +1 位作者 刘梓轩 孔德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207,共9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同时面对分散式源-荷-储协调优化需求,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应运而生.但多主体代理的VPP如何协调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双范数约束和纳什议价的多能虚拟电厂集群分布式...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同时面对分散式源-荷-储协调优化需求,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应运而生.但多主体代理的VPP如何协调运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双范数约束和纳什议价的多能虚拟电厂集群分布式鲁棒优化策略.首先,针对多能VPP规划运行问题,通过双范数约束构建了多能VPP分布式鲁棒优化模型,其次以交互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通过纳什谈判理论来构建议价模型;最后对所提出的三个多能VPP进行算例分析,数据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策略能够在确保各个VPP公平竞争前提下,提升其收益以及VPP集群的整体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虚拟电厂集群 纳什谈判 分布式鲁棒优化 双范数约束
下载PDF
乡村特色种植产业发展问题探究
12
作者 李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263-267,共5页
通过对乡村特色种植产业与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焦点和制度、政策重点进行分析,认为产业集聚的问题焦点是生产者素质提升以及特色产业的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焦点是通过全产业链的覆盖保障特色产业的产品安全与品... 通过对乡村特色种植产业与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焦点和制度、政策重点进行分析,认为产业集聚的问题焦点是生产者素质提升以及特色产业的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形成规模经济;产业链延伸的问题焦点是通过全产业链的覆盖保障特色产业的产品安全与品质,增加产业附加值。政府作为乡村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行动者,自始至终起着引导、协调、保障监督等作用,扮演者“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特色种植 聚集 产业链 产业集群
下载PDF
毕节烟区烤烟的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锦申 黄瑞寅 +5 位作者 钟帅 蓝军 杨天旭 方嘉炜 姜俊红 王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30-40,共11页
【目的】探明贵州毕节烟区不同植烟地烤烟的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毕节烟区烤烟的总体生产布局规划与工业企业合理利用产区不同质量特征烟叶原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毕节烟区各县域42个烟叶点126份烤烟样品,运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 【目的】探明贵州毕节烟区不同植烟地烤烟的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毕节烟区烤烟的总体生产布局规划与工业企业合理利用产区不同质量特征烟叶原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毕节烟区各县域42个烟叶点126份烤烟样品,运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质量烟叶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毕节烟区不同产地烤烟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钾含量分别为2.40%~3.76%、30.90%~36.33%、23.80%~27.48%、3.49%~5.75%、1.78%~2.50%和2.00%~3.07%。化学成分指标、外观质量指标与感官评价指标间存在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性。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综合得分分别为64.26~77.01分、74.08~84.75分、55.33~86.66分和0.748~1.213分。在平方欧氏距离为5处可将毕节烟区分为4类,综合得分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其中,Ⅰ类烤烟的感官和外观质量总体表现最好,Ⅱ类烤烟次之,Ⅲ类烤烟差,Ⅳ类烤烟整体较差。Ⅰ类烟区基本分布在毕节中部,大部分集中在大方县和纳雍县域内;Ⅱ类烟区分布在毕节中部和西北;Ⅲ类烟区在毕节占比最大,涵盖毕节的大部分地区;Ⅳ类烟区零散分布在毕节偏北部和偏南部的边缘地区。【结论】毕节烟区在平方欧氏距离为5处分为4类,综合得分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海拔1300~1800 m区域烟叶综合质量最优,海拔1800~2200 m区域烟叶较优;海拔800~1300 m区域烟叶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空间分布 毕节烟区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3个建群树种“植物-凋落物-土壤”系统氮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凤婵 蔡国俊 +3 位作者 李安定 张红玉 张丽敏 彭熙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3种常见次生林及其建群树种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林分建群种的不同器官及凋落物、土壤的氮含量及氮同位素丰度值(δ^(15)N),探讨植物-凋落物-土壤氮含量及稳定氮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内在联系。结果显示:3种次生林建群种植物中叶片氮含量最高,茎的氮含量最低,3种次生林建群树种叶片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掉落物和土壤氮含量,0~30 cm土壤氮含量显著高于30~90 cm土壤氮含量,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表层土壤;白栎、栓皮栎和光皮桦器官中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82‰~14.94‰、-1.37‰~9.35‰和-4.39‰~26.06‰,3种建群种器官间氮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3种建群种群落表层土壤δ^(15)N差异显著,3种林分中0~30 cm土壤δ^(15)N均显著低于30~60 cm和60~90 cm的土壤,δ^(15)N可能是这些群落土壤氮循环过程中的敏感指标,光皮桦叶片氮含量略大于白栎和栓皮栎,光皮桦林土壤表层δ^(15)N大于白栎林和栓皮栎林,光皮桦可能比白栎和栓皮栎更为适应喀斯特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植物-凋落物-土壤 生态策略 适应机制 喀斯特峰丛洼地
下载PD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Biochemical Components in Bitter Tea Plant Germplasms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新超 姚明哲 +1 位作者 马春雷 陈亮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8年第4期127-131,共5页
Bitter tea is a special kind of tea germplasm in China.The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24 bitter teas and other 8 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 and 8 C.sinensis var.assamica tea germplasms,which were stored in th... Bitter tea is a special kind of tea germplasm in China.The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24 bitter teas and other 8 Camellia sinensis var.sinensis and 8 C.sinensis var.assamica tea germplasms,which were stored in the China National Germplasm Hangzhou Tea Repository(CNGHTR),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major biochemical components affecting the tea quality were found between bitter tea and common tea.According to the processing suitability index,bitter tea was suitable for the manufacturing of black tea;while according to evolutionary indices such as the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of catechin,bitter tea was similar to C.sinensis var.assamica belonging to the relatively primitive type in evolution.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itter tea was clustered with C.sinensis var.assamica,so it could be considered to belong to C.sinensis var.assam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 plant(Camellia sinensis) BITTER TEA BIOCHEMICAL component CATECHINS cluster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K-means聚类的蜂糖李在贵州的种植区划
16
作者 邓世有 潘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为科学推广蜂糖李在贵州的种植,基于K-means聚类进行了蜂糖李在贵州的种植区划.首先依据现产蜂糖李品质,设定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简嘎乡和沙子乡分别为种植蜂糖李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然后对三个乡镇的气温、降水和... 为科学推广蜂糖李在贵州的种植,基于K-means聚类进行了蜂糖李在贵州的种植区划.首先依据现产蜂糖李品质,设定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六马镇、简嘎乡和沙子乡分别为种植蜂糖李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一般适宜区,然后对三个乡镇的气温、降水和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三个区域的气候特征值,利用得出的特征值对贵州全省各区域气候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得到蜂糖李各生长阶段的适宜性区划,最后综合各生长阶段区划得出蜂糖李在贵州的种植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EANS 聚类蜂糖李 种植 区划
下载PDF
计及多点电池储能系统的电网二次调频协同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昌海 庞腊成 +2 位作者 吴继平 曹荣章 昌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6,共9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能源战略变革背景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并网加剧了电力系统对于快速调频资源需求的迫切性,如何充分发挥以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BESS)为代表的新型快速资源在电网调频中的作用是解... 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能源战略变革背景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并网加剧了电力系统对于快速调频资源需求的迫切性,如何充分发挥以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BESS)为代表的新型快速资源在电网调频中的作用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首先,为满足电网各类型调频资源在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中的接入监视与分类决策需求,提出“域-群-机”三级控制模型架构;然后,从BESS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主动管理出发,提出基于改进的动态调频容量(dynamic available AGC,DAA)的多元集群协同控制策略,以及引入SOC影响因子的多点BESS功率分配策略;最后,结合实际电网的持续扰动工况及模拟跳机扰动工况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文中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文中所提策略不但可以显著改善各单点BESS的SOC一致性,而且能够提升电网调频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储能系统(BESS) 自动发电控制(AGC) 域-群-机 协同控制 动态调频容量(DAA) 荷电状态(SOC)影响因子
下载PDF
LNG工厂停产检修项目灰色关联聚类分析
18
作者 邱正勇 杨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0-46,94,共8页
为探究LNG工厂停产检修计划的合理性,归并整理检修项目,指引检修工作的策划、监督与检验。收集2015—2019年湖北500万方/天LNG工厂国产化示范工程停产检修记录,依托专家打分手段,丰富问题分析宽度。运用灰色关联聚类模型进行检修项目的... 为探究LNG工厂停产检修计划的合理性,归并整理检修项目,指引检修工作的策划、监督与检验。收集2015—2019年湖北500万方/天LNG工厂国产化示范工程停产检修记录,依托专家打分手段,丰富问题分析宽度。运用灰色关联聚类模型进行检修项目的数学分析。得出了将原冗余繁琐的检修项目进行,动设备及工艺完整性;静设备及仪表、安全;易损件维护;循环水系统;专项排查;常规保养;突出性问题7类简明归并的创新点。研究表明:1)属于流程工业的LNG工厂,在生产运行周期上由正常生产、停产检修、开工复产三阶段以时间轴的形式循环组成。停产检修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必须进行策划性动态型方案预设,以保证“及停及修,随时复产”。2)灰色关联聚类模型能将现有18检修项目观测指标进行同类因素归并,梳理集成至7大类别,简化复杂系统。3)基于检修工作灰色关联聚类结果进行对策型鱼骨图编制可得出的图表化的停产检修计划,全面指引检修工作过程管控和竣工抽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聚类 停产检修 归并 观测指标 LNG工厂
下载PDF
计及不确定风险和多主体协同的虚拟电厂参与主辅市场联合优化策略
19
作者 李晓舟 秦文萍 +3 位作者 景祥 朱志龙 逯瑞鹏 韩肖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3-4567,I0038,I0039,共17页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可聚合多利益主体的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参与电力市场,以深入挖掘分布式能源的调度潜力,如何考虑各运行主体的协同调度,提高整体收益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可聚合多利益主体的分布式资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DER)参与电力市场,以深入挖掘分布式能源的调度潜力,如何考虑各运行主体的协同调度,提高整体收益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计及风光及市场电价不确定风险和多主体协同的虚拟电厂参与主辅市场联合优化策略。首先,建立电动汽车群体(electric vehicle duster,EVC)的可调度域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VPP与EVC两主体的利益均衡,提出VPP与EVC主从博弈的主能量市场日前竞标模型;其次,考虑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快速充放电的特性,进一步提出VPP参与主能量市场和辅助调频市场的日前联合投标模型和VPP实时调整及调频响应模型;最后,在日前联合投标模型中引入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 value at risk,CVaR),衡量日前投标收益与不确定风险的关系。基于某省电力市场规则进行算例仿真表明,所提VPP优化策略能通过提供调频服务和鼓励EV响应调度提高VPP的综合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主辅市场 电动汽车群体 电池储能系统 主从博弈 条件风险价值
原文传递
基于风电分时电价的虚拟电厂参与清洁供暖运营优化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云辰 加鹤萍 +3 位作者 闫敏 李根柱 刘乐 刘敦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迅速发展的风电由于其随机性与波动性,面临突出的风电消纳问题。蓄热式电采暖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供暖设备,虚拟电厂作为需求侧资源的主要聚合技术手段,聚合蓄热式电采暖的虚拟电厂可为消纳风电、提...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迅速发展的风电由于其随机性与波动性,面临突出的风电消纳问题。蓄热式电采暖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供暖设备,虚拟电厂作为需求侧资源的主要聚合技术手段,聚合蓄热式电采暖的虚拟电厂可为消纳风电、提高风电利用率提供解决途径。对此,提出一种基于风电功率的分时电价划分方法,实现虚拟电厂聚合蓄热式电采暖参与基于分时电价的清洁供暖交易优化运营。首先,阐述虚拟电厂聚合蓄热式电采暖用户参与风电供暖的交易模式;其次,考虑热惯性对蓄热式电采暖和房屋进行精细化建模,提出基于层次凝聚聚类算法的分时电价方法,建立基于Weber-Fechner定律的负荷模糊响应模型,并构建多方主体综合收益最大、弃风量最小和负荷波动最小的虚拟电厂多目标运营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风电消纳效果和虚拟电厂收益,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风电消纳、提高多方主体积极性,并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以期为缓解弃风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分时电价 蓄热式电采暖 层次凝聚聚类算法 负荷模糊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