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 and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被引量:3
1
作者 梁晖 陈甦 +1 位作者 陈少芳 段树民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rinogen (FIB) and D-dimer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 73 inpatients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rinogen (FIB) and D-dimer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 73 i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thromb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34 cases and a treatment group of 39 cases. The content of FIB and DD in plasma was detected before treatment and on the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treatment. Result: FIB content in plasma after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more remarkabl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P<0.001). There wa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DD cont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DD content on the 7th and 14th day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P<0.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can reduce the FIB content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raise the DD content in plasma, cause the peak of DD content appear earlier and obviously improve hypercoagulability of blood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flu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 on fib and DD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DD
下载PDF
7047584余辉等离子体对PVC吸附FIB的抑制作用
2
作者 李晓菁 陈杰瑢 乔冠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的抗凝血性,采用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散射比浊法等方法,研究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修饰前后的PVC表面形貌、亲水性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分... 为改善聚氯乙烯(PVC)的抗凝血性,采用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散射比浊法等方法,研究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修饰前后的PVC表面形貌、亲水性和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了余辉等离子体和放电区等离子体对PVC吸附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结果表明,余辉等离子体对PVC的刻蚀作用较弱,余辉等离子体修饰PVC的亲水性更强,其表面生成了更多的含氧官能团,对纤维蛋白原的抑制吸附明显,表现出好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辉等离子体 PVC 修饰 纤维蛋白原 血液相容性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FIB、ALP及微循环指标表达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崔阳 薛辉 +1 位作者 李星瑶 马国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纤维蛋白原(FIB)、碱性磷酸酶(ALP)、微循环指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1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延迟愈合分组,延迟组20例,正常组98例,对比两组FIB、ALP、微循环指标水平,...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纤维蛋白原(FIB)、碱性磷酸酶(ALP)、微循环指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11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延迟愈合分组,延迟组20例,正常组98例,对比两组FIB、ALP、微循环指标水平,分析FIB、ALP与微循环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及FIB、ALP、微循环指标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关系,绘制ROC曲线,评价FIB和ALP联合微循环指标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中的检测价值。结果延迟组FIB、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正常组,ALP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患者FIB与微循环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呈正相关关系,ALP与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ALP、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FIB、ALP、微循环指标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发现各指标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最大,且>0.9,具有良好预测效能(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骨代谢异常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内在原因,临床可通过检测FIB、ALP及微循环指标,预测术后延迟愈合,积极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fib ALP 血浆黏度 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刚性指数
下载PDF
艾灸大椎穴、关元穴对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华良 宋少军 +1 位作者 姜旭光 宋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9期95-97,共3页
目的艾灸大椎穴、关元穴,观察其对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患者142例配对分成2组,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但艾灸组同时接受灸大椎穴、关元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其基础... 目的艾灸大椎穴、关元穴,观察其对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患者142例配对分成2组,2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但艾灸组同时接受灸大椎穴、关元穴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浆SOD、MDA及FIB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其基础疾病的疗效情况。结果2组患者血浆SOD、MDA及FIB均有改善,基础疾病也有好转,且艾灸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艾灸组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患者血浆SOD、MDA及FIB,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大椎穴 关元穴 血浆SOD、MDA及fib
下载PDF
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组的血浆FIB、FDP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D-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1),血浆FIB、FDP轻度上升(P<0.05)。结论:通过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水平,掌握患者体内的纤溶活性情况,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D-
下载PDF
血浆FIB对胃癌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玉环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7期982-984,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FIB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A组)和同期良性胃肿瘤患者100例(B组)及同期身体健康人群100例(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以及不同分类下胃癌患者的血浆FIB水平。结果相对B、C组患... 目的研究血浆FIB对胃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A组)和同期良性胃肿瘤患者100例(B组)及同期身体健康人群100例(C组)。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血浆FIB水平以及不同分类下胃癌患者的血浆FIB水平。结果相对B、C组患者,A组患者血浆FIB浓度显著升高,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分期方面,相对Ⅰ、Ⅱ期患者,Ⅲ、Ⅳ期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在淋巴结转移方面,相对无转移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在远处转移方面,相对无转移患者,有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浆FIB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FIB水平与胃癌临床分期及转移有很大的关系,可以作为胃癌患者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浆fib 检测 诊断
下载PDF
介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血浆D-D和FIB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严骏燕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3期355-356,共2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浆D-D和FIB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患者表现为胸痛、咳血、咳嗽、发热、气短等临床症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肺癌患者均行...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浆D-D和FIB表达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肺癌患者作为肺癌组,患者表现为胸痛、咳血、咳嗽、发热、气短等临床症状,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肺癌患者均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分别于介入治疗前、 3次介入治疗后检测其血浆D-D、 FIB水平。结果肺癌组介入治疗前的血浆D-D、 FI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介入治疗后(P <0.05)。介入治疗后,肺癌组的血浆D-D、 FIB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果为CR 24例, PR 36例, PD 14例, NC 16例;血浆DD、 FIB表达水平随着疗效的好转而明显降低(P <0.05)。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浆D-D和FIB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其表达变化可作为介入治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肺癌 血浆D-D fib
下载PDF
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FIB、DD、TNF-α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关博 陈立新 《中国民康医学》 2018年第6期3-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FIB、DD、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观察醒脑静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FIB、DD、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临床疗效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为22.73%(10/44),总有效率为95.45%(42/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3/44)和81.82%(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IB显著高于对照组,DD及TNF-α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治疗急性CH患者的疗效较常规治疗好,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急性脑出血 血浆fib、DD、TNF-α
下载PDF
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髋关节骨折后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
9
作者 赵立勇 杨东 +4 位作者 李伟 张智 李磊 姚国荣 周秀 《内蒙古中医药》 2022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评价髋关节骨折动物模型中FIB/D-Dimer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髋关节骨折家兔动物模型,用血栓诱导剂股静脉注射诱导形成血栓模型,观察FIB和D-Dimer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其的影... 目的:评价髋关节骨折动物模型中FIB/D-Dimer指标的动态变化及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髋关节骨折家兔动物模型,用血栓诱导剂股静脉注射诱导形成血栓模型,观察FIB和D-Dimer浓度的动态变化以及虻虫蛋白聚合多糖对其的影响,以明确虻虫蛋白聚糖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与结论:中西药结合组在降低D-Dimer及FIB值方面疗效满意,通过动物实验及检查结果证明虻虫蛋白聚合多糖能明显抑制FIB/D-Dimer浓度,间接说明其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虻虫蛋白聚合多糖 髋关节骨折 后纤维蛋白原(fib) 血浆D-二聚体(D-Dimer) 影响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玉斌 刘晓棠 +3 位作者 陈文俊 傅益谋 孙红雨 张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7期893-894,共2页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抗肿瘤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88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IB含量,1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恶性肿瘤组FIB含量(5.05±1.12)g/L较健康体检组(2.91±0.87g/L)显著升高(P<0.01)。临床Ⅲ、Ⅳ期患者FIB含量(5.13±1.48g/L)显著高于Ⅰ、Ⅱ期(4.62±1.26g/L)的患者(P<0.05)。治疗后有效的患者FIB含量(2.92±1.33g/L)较治疗前(4.85±1.36g/L)显著下降(P<0.01)。无效者治疗前FIB含量(5.41±1.05g/L)与治疗后(4.85±1.26g/L,)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血浆纤维蛋白原 分析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秋香 陈志勇 +1 位作者 卢翠萍 郭宝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11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初治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初治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设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同时分析观察组患者FIB及DD水平与其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统计观察组患者生存期与FIB及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FIB及DD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FIB及DD水平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明显关联,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期与FIB及DD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密切关注肺癌患者FIB及DD水平,并加强抗凝治疗,从而对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预后 特征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正梅 王静 李超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4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GMP-140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华亮 张页 +2 位作者 战祥辉 戴劲 苗会娜 《医学信息》 2010年第5期1292-1293,共2页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r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htelet α-granulemembranceprotein-140GMP-140)水平的变化,揭示其临床相关性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 目的 通过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r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htelet α-granulemembranceprotein-140GMP-140)水平的变化,揭示其临床相关性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全自动血液凝仪、ELISA(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法检测病变组100例ACS患者(其中AMI56例,UAP44例)和对照组健康成人50例的血清纤维蛋白原、血清血小板GMP-140水平。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结果ACS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AMI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CS组血浆GMP-140测定结果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GMP-140水平测定结果高于UAP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GMP-140水平高低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GMP-140水平较正常水平显著升高,表明血浆血浆纤维蛋白原及GMP-140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以上标志物含量的测定可作为ACS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也为ACS的临床干预及病情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下载PDF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江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1日-2018年3月21日4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进行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 目的探索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1日-2018年3月21日40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分别进行柳氮磺胺吡啶片治疗、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随后对比两组NO(血清一氧化氮)水平、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TNF-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D-D(D二聚体)、Fib(血浆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O水平(65.22±5.61)μmol/L、SOD水平(428.48±19.38) U/mL、D-D(234.86±15.85)μg/L、Fib(3.18±0.53) g/L、APTT(28.31±5.42) s、PT(11.13±1.87) s、TNF-α(125.86±16.37) ng/mL、IL-6(105.13±14.54) ng/mL、IL-8(95.66±5.27) ng/mL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5.00%,19/2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5 d中医证候积分(8.79±1.44)分、治疗后30 d中医证候积分(5.34±1.71)、不良反应发生率(5.00%,1/2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虚肝郁证患者实施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当前凝血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当前症状积分,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肝郁 NO(血清一氧化氮)水平 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 TNF-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IL-6(白细胞介素-6) IL-8(白细胞介素-8) D-D(D二聚体) fib(血浆纤维蛋白原)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孝苹 龙虎 +1 位作者 陈忠伦 段劲峰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80-16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28例,其中45岁以下青年组21例(男5例,女16例),老年组207例(男120例,女87例)。同时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和血液学检查指标。结果青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老年组明显升高,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方面青年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分无斑块51例、稳定斑块165例和不稳定斑块12例,不同斑块组在hs-CRP和FIB方面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法显示LDL-C、FIB和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正相关。结论 LDL-C、高敏C反应蛋和FIB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青年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 低密度脂蛋白 血浆纤维蛋白原 高敏C反应蛋白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采后不同时间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质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盛旺 罗庆宗 +3 位作者 古全英 赵明 黄长莲 关有青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8-709,共2页
目的观察血液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Fib活性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采集后不同时间段(<8 h、8-10 h、10-12 h、12-14 h、14-18 h)成分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经离心法加工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各30份,检测其FⅧ、Fib... 目的观察血液采集后不同时间段分离的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Fib活性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采集后不同时间段(<8 h、8-10 h、10-12 h、12-14 h、14-18 h)成分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经离心法加工制备而成的冷沉淀各30份,检测其FⅧ、Fib含量。结果采集后<8 h和8-10 h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所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2012版);采集后10-12 h、12-14 h、14-18 h制备的冷沉淀的FⅧ含量,不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结论为了保证冷沉淀的质量,用于制备冷沉淀的新鲜冰冻血浆应选择在采集后10 h内分离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原料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 FⅧ fib
原文传递
加味茵陈蒿汤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艳莉 《中医临床研究》 2011年第13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建立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茵陈蒿组、非诺贝特片组,予高脂饲料配方灌胃造模。检测模型,以确立是否符合高脂血症模型标...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蒿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用SD大鼠除空白对照组外,建立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茵陈蒿组、非诺贝特片组,予高脂饲料配方灌胃造模。检测模型,以确立是否符合高脂血症模型标准;运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方法测定各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5项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甘油三酯、胆固醇明显升高,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明显升高,所以可以确定高脂血症造模成功,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确立。各组造模大鼠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两治疗组(茵陈蒿组和非诺贝特片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极明显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茵陈蒿汤组与非诺贝特片组两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味茵陈蒿汤能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诸多证候,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的血脂含量,同时在血液流变学中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加味茵陈蒿汤能有效地调节机体的脂肪代谢,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茵陈蒿汤 高脂血症 血液流变学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 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聚集指数
下载PDF
凝血四项在临床孕妇中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彧 刘文东 王权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5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44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Fbg...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1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144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T、APTT、Fbg和DD相应与对照组的PT、APTT、Fbg和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孕中期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前东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08年第2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血酶Ⅲ(ATⅢ)、蛋白C(PC)、蛋白S(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所有指标均由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测定。结果对55例孕中期孕妇(实验组)与5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孕中期孕妇组PT、APTT、TT、Fib、ATⅢ、PC、PS、FDP和DD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妊娠中期孕产妇凝血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妊娠相关的高凝血状态和存在血栓并发症风险,孕产妇需要监测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高凝状态
下载PDF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关伟 迟丽娜 +1 位作者 吕贺忠 刘红杰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8期933-933,935,共2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在临产孕妇的意义。方法:对14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7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目的:探讨血小板检测在临产孕妇的意义。方法:对14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7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产孕妇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