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telet count reduction and outcomes in living liver donors
1
作者 Jian-Yong Lei Wen-Tao Wang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4年第1期25-31,共7页
BACKGROUND: Platelet count reduction in living donors after graft harvesting is very common. The mechanisms and the subsequent adverse consequences are not clear.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and th... BACKGROUND: Platelet count reduction in living donors after graft harvesting is very common. The mechanisms and the subsequent adverse consequences are not clear.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platelet count reduction in living donors. METHODS: We collected data from 231 living liver donor patients who donated at our transplant center between July 2002 and August 2009. Baseline and post-operative platelet cou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persistent decrease in platelet counts. Complications and othe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donors. RESULTS: Platelet count decreased differently at each of the follow-up intervals, and the average reduction from baseline evaluation to year 3 was 18.2%. A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white blood cells was observed with platelet count reduction. All of the splenic volumes at the post-operative follow-up time poi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baseline(P<0.01).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graft-to-donor weight ratio was a risk factor for low postoperative platelet counts in living donors at the three followup time points: one week(P=0.047), one month(P=0.034), and three months(P=0.047). At the one week follow-up time, 77 donor platelet counts were higher(group 1) and 151 donor platelet counts were lower(group 2) than baseline levels. Two hemorrhage events(1.3%) were observed in group 2, while three hemorrhage events(3.9%) were observed in group 1(P=0.211).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972). CONCLUSION: An increase in harvesting graft may decrease platelet counts, but this reduction does not produce short- or long-term damage in living liver don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platelet count REDUCTION OUTCOMES
下载PDF
A study of the quatity and effect of apheresed single donor platelets
2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97-,共1页
关键词 A study of the quatity and effect of apheresed single donor platelets
下载PDF
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
3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2 位作者 刘静怡 刘东 谢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试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并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进行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确认阳性14例,阳性率为0.155%,重复献血者确认阳性16例,阳性率为0.027%,二者间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3,P<0.05)。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及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的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36、1.357,P>0.05);不同性别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4.986,P<0.05);不同学历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12.049,P<0.05)。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为1/275851。结论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HIV残余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初次献血、低学历、男性人群;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前端征询、筛查,以及定期对献血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优化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可进一步降低重庆地区经血小板输注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残余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重复献血者
下载PDF
中山地区血小板抗体及特异性分布调查
4
作者 林惠燕 吴泳伦 +9 位作者 孙爱农 方育如 陈前英 李乔 王玉珏 王红梅 杨志钊 简晓毅 许先国 段生宝 《中国输血杂志》 2024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频率,研究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和交叉配型。方法利用固相免疫吸附法(SPIA)对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复查,Pak-Plus酶免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采用SPIA... 目的了解广东中山地区无偿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发生频率,研究血小板抗体特异性和交叉配型。方法利用固相免疫吸附法(SPIA)对献血者及患者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复查,Pak-Plus酶免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并采用SPIA模拟血小板交叉配型。结果共检测献血者标本1049份,患者标本598份,SPIA筛查阳性分别为6(0.57%)份vs 49(8.19%)份(P<0.05);SPIA检测阳性标本中,献血者FCM、酶免法复查阳性符合率100%,患者FCM复查阳性符合率95%,酶免法阳性符合率88%;献血者初筛阳性标本中,5份为抗-HLAⅠ占83%,1份为抗-CD36占17%(人群发生率为0.10%)。14份酶免阳性患者标本中,2份抗-GPⅡb/Ⅲa,1份抗-GPⅠa/Ⅱa,8份抗-HLAⅠ,3份为混合抗体(HLAⅠ和GPⅡb/Ⅲa、GPⅠa/Ⅱa),按抗体种类计算,HLAⅠ抗体最多,占65%(11/17),其次为与HPA相关的抗-GP占35%(6/17)。血小板抗体阳性配型率低于30%的患者占多数,为71.4%(10/14)。结论中山地区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偿献血者,多为抗-HLAⅠ、抗-GP,抗-CD36发生率极低,因此应建立已知血小板抗原供者库,同时应开展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其配型,有助于解决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无效 抗-CD36 无偿献血者 血小板交叉配型(PXM)
原文传递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情况的原因调查研究
5
作者 王爱辉 刘彬 邵漫 《临床研究》 2024年第4期44-46,共3页
目的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 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2019版... 目的调查研究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将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单采血小板献血前,所有献血者均采集肘静脉血4 m L并进行血样初筛,依据《血站技术规程2019版》确定血液筛查结果,统计48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结果与初筛不合格项目;另外对比男性、女性初筛不合格项目。结果共计筛查480例,其中共40例出现血液初筛不合格,初筛不合格率为8.33%;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测值>50 U/L占比为17.50%、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占比为25.00%、血细胞比容(HCT)检测值<0.36占比为25.00%、血红蛋白(Hb)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2.50%、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值不合格占比为15.00%、乳糜血不合格占比为12.5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阳性占比为2.50%;男性、女性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项目中ALT检测值>50 U/L、Hb检测值不合格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初筛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包括ALT检测值>50 U/L、血小板计数检测值<150×10^(9)/L、HCT检测值<0.36占比最高,男性初筛不合格项目主要以ALT检测值>50 U/L为主,女性则主要以Hb检测值不合格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初筛 不合格的原因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复检检测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元锋 吴晓玲 赵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不同献血次数做回顾性分析比较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筛查:1)2019至2021年初筛(ALT+HBsAg)不合格率为12.98%(2403/18510),其中ALT不合格率依次为13.19%(712/5398)、13.33%(873/6549)和11.05%(725/6563),2021年与其余两年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HBsAg不合格率依次为0.43%(23/5398)、0.66%(43/6549)和0.41%(27/6563),2021年与2019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2020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2019至2021年复检(ALT+HBsAg)不合格率为0.26%(40/15412),其中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20%(9/4410)、0.06%(3/5387)和0.07%(4/5615),HBsAg不合格率分别为0.18%(8/4410)、0.20%(11/5387)和0.09%(5/5615)(均为P>0.05);3)复检ALT不合格中68.75%(11/16)为初筛ALT≥45 U/L,复检ELISA HBsAg不合格中91.67%(22/24)是单试剂阳性。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ALT临界值设定为<45 U/L可以有效降低复检不合格率,仅对初次献血者做HBsAg筛查可降低检测成本。根据当地经血液传染病流行情况,献血前可增加相应指标的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筛查模式 检测策略 ALT/HBsAg初筛阳性率 复检阳性率 ELISA NAT
原文传递
陕西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拓展性应用的研究
7
作者 齐珺 曹晓莉 +9 位作者 胡欣 李凤琴 孙振东 李昱辉 王满妮 王天菊 武君华 尚利侠 陈乐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637-641,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挖掘包括血小板基因供者库在内的无偿献血者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间的融合潜力,提高招募成功率和已知结果库存率。方法应用数据库建模和比对方法对本市近10年无偿...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无偿献血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群体之间的共性和特性,挖掘包括血小板基因供者库在内的无偿献血者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间的融合潜力,提高招募成功率和已知结果库存率。方法应用数据库建模和比对方法对本市近10年无偿献血者与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之间的匹配度和融合度进行筛选分层,采用Arlequin 3.5.2.2软件计算HLA、HPA基因频率及单体型频率,并根据表型频率计算不同血小板供者后备库中找到HLA、HPA全匹配供者概率。结果在本地区已入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中,依据其献血行为挖掘出的活跃献血者分别划分为血小板供者库后备一、二、三、四梯队,分别为696名、2752名、9092名和12028名捐献者。第一梯队具有10~50次血小板捐献经历和10~20次全血捐献经历的占比最高,分别为13.65%和26.01%;第二梯队具有10~20次全血捐献经历和10~50次血小板捐献经历者占比分别为15.04%和1.38%,与其他梯队献血特征有差异(P<0.05)。在现有血小板库+一二梯队的核心库容中(n=4955),患者找到至少1名HLA-A,B表型相同的供者的概率可达69.02%;当考虑到ABO和HPA同型时,找到至少1名HLA、HPA全相合且ABO同型供者概率(B型为例)为48.73%。结论西安地区全血捐献、单采血小板捐献和造血干细胞捐献这3类群体存在较大交叉分布性,与从头开始扩充库容相比,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的活跃献血者是血小板供者库的后备有声力量,在扩大有效库容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建库成本和资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血小板输注无效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血小板基因供者库
原文传递
献血者凝血状态对其捐献的单采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影响
8
作者 刘宇健 李晓帆 +5 位作者 林绮文 陈大伟 冯凡凡 钟慧斌 张文春 聂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时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数≥3次并从未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始(此次单采血小板)前,2组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lus)检测外周血Plt、MPV、PDW、Pct、P-LCR等血小板基本参数,使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速率(α)、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凝血指数(CI)等TEG参数。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检测参数的差异。结果实验与对照组除CI为0.48±1.00 vs-0.99±1.96(P<0.05)外,所有血小板基本参数及其他TEG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献血者自身凝血状态可能是引发其单采血小板出现体外聚集现象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体外聚集 献血者凝血状态 单采血小板 凝血指数(CI) 血小板参数 血细胞分离机
原文传递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的影响
9
作者 华敏玉 丁月平 +22 位作者 王振兴 李丽 赵冬梅 刘伟 严婷婷 温珊 沈有华 朱丽莉 赵兰青 杨崇 胡秀兰 胡官林 任素玲 史亚平 潘阳春 徐爱华 高宏 张涵雪 夏晶晶 王文志 范丽莉 马学超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在91.48%~100%,有12家血站有过期单采血小板且疫情暴发期与疫情期过期单采血小板分别为24 U、53 U,疫情暴发前后比较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采集及供应基本不存在持续不良影响,各血站不断调整应急措施,保证了临床血小板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
下载PDF
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理论建模分析
10
作者 蒋义 阳智芬 +4 位作者 曹丽群 陈洁 杨妞 康甜 谢毓滨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建设情况,评估为临床提供HLA/HPA匹配的单采血小板的可能性。方法分析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1029例无亲缘关系单采血小板供者HPA、HLA⁃A/B等位基因及抗原分布情况,评估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 目的分析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建设情况,评估为临床提供HLA/HPA匹配的单采血小板的可能性。方法分析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1029例无亲缘关系单采血小板供者HPA、HLA⁃A/B等位基因及抗原分布情况,评估长沙地区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建设规模。结果在不考虑ABO血型的情况下,当库容为207人时,约有95%的患者能在该库中找到至少1名HPA基因型全匹配的供者;当库容为2127人时,约有95%的患者能在该库中找到至少1名HLA⁃A/⁃B表型匹配的供者;当库容为1029人时,约有79.25%的患者能在该库中找到至少1名HLA⁃AB表型匹配的供者。单采血小板捐献者A、B抗原CREG表位不配合的概率最高分别为1C⁃2C和7C⁃5C,Broad CREG不配合概率最高的为4C⁃6C。结论长沙地区已建立已知HLA/HPA基因型的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库容1029人,在扩大有效库容的同时将进一步验证理论建模的适用性和匹配概率的符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供者基因数据库 人类白细胞抗原 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基因配型 长沙地区
下载PDF
献血人群血小板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钟文娟 张秋芳 +4 位作者 黄程勇 陈迎春 周叶萍 陈金英 曾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1485,共5页
目的:探讨献血人群中血小板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0例符合单采血小板捐献要求的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将献血者分为铁蛋白降低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分别分析铁代谢指标、血常规指标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献血人群中血小板数与铁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00例符合单采血小板捐献要求的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将献血者分为铁蛋白降低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相关血液学指标的差异,分别分析铁代谢指标、血常规指标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铁蛋白降低组的血小板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在铁代谢指标中,女性献血者血小板数与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呈负相关(r=-0.162,r=-0.153,r=-0.256),与总铁结合力(TIBC)、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呈正相关(r=0.219,r=0.294);男性献血者血小板数与SF、SI和TSAT均呈负相关(r=-0.188,r=-0.148,r=-0.224),与UIBC呈正相关(r=0.220)。血常规指标中,女性献血者血小板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He)均呈负相关(r=-0.236,r=-0.267,r=-0.213,r=-0.284),男性献血者血小板数与MCH、MCHC和Ret-He均呈负相关(r=-0.184,r=-0.221,r=-0.209)。结论:在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的献血人群中,铁储备能力越低,铁组织利用率越低,血小板数越趋向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缺乏 血小板 铁代谢 献血者
原文传递
健康检查原因延缓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召回的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李丰沛 蓝琴 +1 位作者 陈小萍 谢桂芸 《现代医院》 2023年第12期1920-1922,共3页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基于健康检查原因延缓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及召回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广州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延缓献血者共5960例,随访跟踪截止2023年8月31日... 目的分析广州地区基于健康检查原因延缓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的人群特征及召回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6月30日广州血液中心的机采血小板延缓献血者共5960例,随访跟踪截止2023年8月31日其后续献血行为,分析被阻止献血的原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被阻止时长对召回的影响。结果延缓献血者5960例中永久不宜献血者164例(2.75%),最常见的延缓原因是过敏;暂缓献血者5796例(97.25%),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常规异常。暂缓献血者召回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男性献血者比女性[OR=1.16,95%CI(1.01,1.34)],26~35岁[OR=1.65,95%CI(1.41,1.92)]、36~45岁[OR=1.90,95%CI(1.55,2.31)]及46~60岁献血者[OR=2.63,95%CI(1.96,3.53)]对比18~25岁献血者,被阻止时间14 d以内[OR=4.22,95%CI(2.73,6.52)]及被阻止时间15~89 d[OR=5.24,95%CI(3.42,8.03)]对比被阻止时间≥90 d的献血者,重复献血者对比初次献血者[OR=6.78,95%CI(5.62,8.19)]召回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提高机采血小板延缓献血者的召回率,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年轻献血者、初次献血者的宣教,同时也可以考虑在献血被阻止献血期满后通过短信或者电话的方式对献血者进行主动召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献血者 机采血小板 召回 LOGISTIC回归
下载PDF
“一对一”谈心模式在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李金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4期21-24,共4页
目的分析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应用“一对一”谈心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观察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入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江门市中心血站首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随机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中应用“一对一”谈心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观察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入组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在江门市中心血站首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的献血者。随机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20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为“一对一”谈心模式招募的献血者,对照组则为常规招募的献血者。比较两组献血者献血后对献血知识和机采血小板的掌握程度及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无偿献血自评评分以及招募中成功献血人数比例。结果观察组知晓血小板作用比例,对献血满意度更高(P<0.05),担心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对献血安全存在顾虑比例更低(P<0.05)。观察组无偿献血自评量表评分为(29.27±4.16)分,低于对照组的(35.52±6.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对一”谈心模式成功招募人数比例为98.56%,高于常规招募模式的6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对一”谈心模式招募能够有效提升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献血者对献血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机采血小板献血的信任度,改善不良心理,有助于增加献血者的招募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献血 “一对一”谈心模式招募
下载PDF
“伙伴计划竞速赛”在成分献血招募中的应用与效果
14
作者 马存好 于晓燕 周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 分析参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伙伴计划竞速赛”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并对献血者的宣传与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本科室订成分献血的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8日~5月18日期间,参与“伙伴计划竞速赛”的成... 目的 分析参与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机采科“伙伴计划竞速赛”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并对献血者的宣传与招募效果进行分析,为本科室订成分献血的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3月18日~5月18日期间,参与“伙伴计划竞速赛”的成分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并收集研究对象12个月以内的相关献血数据,包括献血次数、是否为固定献血者等。对参加活动的成分献血人群的人口学特征和敏感人群进行分析。结果 参与本次活动的招募者58人,共招募170人,其中91人成功参与成分血的捐献,献血成功率为53.53%(91/170),且35.16%(32/91)的被招募者成为了固定献血者;18~30岁的高校男同学是此次活动的敏感人群,更愿意参与成分献血的招募和捐献。结论 本次“伙伴计划竞速赛”活动,对成分献血的宣传与招募有明显的促进效果。未来可根据敏感人群偏好设置纪念品类型,并且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鼓励非献血者也参与进来,扩大“1+1”式的精准招募,提升被招募者的献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伙伴计划 成分献血/招募 献血者
原文传递
56~60周岁男性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评价
15
作者 王伟 程晨 +3 位作者 张美婷 许珍珍 韩芳芳 骆群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4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56~60周岁男性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对其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指导高龄献血工作的进行。方法选取本中心2021年11月—2022年8月健康男性献血者共61例,其中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1例、未捐献过单采血... 目的探讨56~60周岁男性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对其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指导高龄献血工作的进行。方法选取本中心2021年11月—2022年8月健康男性献血者共61例,其中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1例、未捐献过单采血小板的健康全血献血者10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均为多次单采者(近一年内捐献单采血小板>10次),多次单采者中56周岁~60周岁献血者有12例为A组,18~55周岁献血者有39例为B组;未捐献过单采血小板的健康全血献血者年龄均为56~60周岁,共10例为C组。在单采血小板采集前留取样本,检测其血常规、血栓弹力图(TEG)、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g)。应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One-way ANOVA分析比较其差异性。结果A、B、C三组比较,Hb、Hct、PLT、MPV、PCT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而其他血常规指标则无明显差异性(P>0.05);A组与B组比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相关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Hb、Hct显著降低,而PLT、PCT则是出现升高,两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常规指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TEG(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Angle值、MA值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且A、B、C三组之间以及A组与B组、C组比较TEG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A组与B组TT、PT、APTT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而Fg均出现轻微升高,C组则是TT值出现一定程度升高而其他三个指标正常;A、B、C三组间比较,TT、PT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APTT、Fg则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比较,凝血相关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TT、PT均低于C组,且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APTT、Fg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56~60周岁男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定期捐献单采血小板对其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并无明显影响,但同时也应在采集过程中加强对单采者健康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6~60周岁 男性多次单采者 血常规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TEG)
下载PDF
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蒋玉林(综述) 黄文娟(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7期2575-2578,共4页
单采血小板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和预防患者出血,还能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等,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随着其重要性的增加,血小板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但血小板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多为固定... 单采血小板不仅可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和预防患者出血,还能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等,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随着其重要性的增加,血小板的需求量也逐渐增长,但血小板一直处于紧缺的状态。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多为固定献血者,应该重点关注这部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该文从单采血小板献血对献血者机体淋巴细胞、血小板、血浆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及血清铁蛋白的影响,以及频繁捐献单采血小板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繁 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精准招募策略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特征及采供情况分析
17
作者 谢庆欢 吕艺通 +2 位作者 陈宝葵 莫巧频 刘曼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4期147-151,共5页
目的了解基于精准招募策略下顺德区中心血站(以下简称“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特征及采供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精准招募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的620名新增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5446人次... 目的了解基于精准招募策略下顺德区中心血站(以下简称“本站”)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特征及采供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精准招募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的620名新增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5446人次单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资料,以及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总量、供应总量作为观察组;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461名新增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4663人次单采血小板捐献的献血者资料,以及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总量、供应总量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宣传招募方式进行招募,观察组在传统宣传招募方式的基础上引入精准招募策略进行招募。比较两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人次的特征(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性别),新增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特征(包括职业、年龄、性别),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情况(包括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血小板供应总量、血小板采供比)。结果两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人次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人次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增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职业、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为8542.6 U、血小板供应总量为8598.5 U,均大于对照组的7226.3 U、7222.3 U;观察组的血小板采供比为99.35%,低于对照组的100.06%。结论基于精准招募策略的单采血小板采供情况更有助于满足顺德地区临床医院日益增长的单采血小板需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各种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均影响其血小板捐献行为。应当结合顺德地区的献血人群特征和血小板需求趋势,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单采血小板精准招募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招募 单采血小板 献血者 人群特征
下载PDF
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佟阳 陈志华 +1 位作者 朱才琴 谢雨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10-813,共4页
目的 了解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23年1—5月昆山市血站及乐山市中心血站共400名全血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结果 回... 目的 了解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23年1—5月昆山市血站及乐山市中心血站共400名全血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有效回收率为96.5%。386名全血献血者中,177名愿意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比为45.9%。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献血不良反应、对血小板的了解状况、家庭成员对献血态度是影响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主要影响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平均献血量、对血小板的了解状况及家庭成员对献血态度是影响全血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血站应对全血献血者人群进行针对性、策略性招募,扩大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群体,满足临床血小板供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 意愿
原文传递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铁、血清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研究
19
作者 陈丽娜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铁、血清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多次(≥16次且总计捐献量>16 U)捐献血小板的150例男性献血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2022年1月至2... 目的研究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血清铁、血清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血站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多次(≥16次且总计捐献量>16 U)捐献血小板的150例男性献血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次捐献且仅捐献全血的166例男性捐献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捐献者血清铁(Fe)、血清血红蛋白(Hb)和血清铁蛋白(SF)检测水平;再按照捐献血小板次数将实验组150例男性捐献者分为实验1组(捐献次数1~3次,50例)、实验2组(捐献次数4~6次,50例)、实验3组(捐献次数7~9次,50例)。比较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Fe、Hb和SF水平检测水平。结果实验组Fe、Hb和S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值均处于正常区间。实验3组Fe、Hb和SF水平低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2组Fe、Hb和SF水平低于实验1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Fe、Hb和SF水平明显降低,均处于正常区间内,这提示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相对安全,但仍需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 血清铁 血清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初次及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常规等指标分析
20
作者 张胤 刘妍妍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6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血常规等指标是否有差异以及固定献血者首次、第10次、第20次之间血常规等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2021年期间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数据,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WBC、RBC、Hb... 目的分析初次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血常规等指标是否有差异以及固定献血者首次、第10次、第20次之间血常规等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2021年期间天津市血液中心献血数据,主要检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WBC、RBC、Hb、Hct、PLT、ALT等。结果固定献血者较初次献血者:WBC、RBC、Hb、Hct、PLT、ALT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献血者首次献血与第10次献血,WBC、RBC、Hb、Hct、PLT、AL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五项指标在首次与第20次的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献血者血常规的WBC、RBC、Hb、Hct、PLT、ALT指标相比初次献血者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 初次献血者 血常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