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Poetic Features in Jia Zhangke's Films
1
作者 Zhao Hong Yi Xi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9年第2期84-93,共10页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sixth generation of Chinese directors, Jia Zhangke is known as "the most poetic Chinese filmmaker." He has constructed artistic conceptions through image positioni... 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s of the sixth generation of Chinese directors, Jia Zhangke is known as "the most poetic Chinese filmmaker." He has constructed artistic conceptions through image positioning, which create a unique beauty.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mes of his works reflect the tradition of "poetry as an expression of aspir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ates of ordinary people in this era of change, allowing the audience to feel the poet's "aspirations." His films also show poetic features in terms of composition, lens, language and mu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 Zhangke filmS poeticS
下载PDF
当代华语MV的诗意美学建构——以黄中平作品为例
2
作者 蔡晓芳 刘璀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黄中平是华语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创作几乎经历了整个华语MV史。在其长达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600余部作品以具有强烈现代性的诗意风格将其打造成了一位MV界的“抒情诗人”。黄中平的作品在非线性叙事、表现主体与审美意境三... 黄中平是华语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的创作几乎经历了整个华语MV史。在其长达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600余部作品以具有强烈现代性的诗意风格将其打造成了一位MV界的“抒情诗人”。黄中平的作品在非线性叙事、表现主体与审美意境三个方向上形成了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审美形态,同时也一以贯之地承袭着我国诗性电影的美学底色。以黄中平的作品为代表的华语MV既实现了对艺术“舶来品”在现代创作观念上的在地性超越,也展现了对中国传统美学观念的回归与守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MV 黄中平 诗意美学 诗性电影 传统美学 极简主义
下载PDF
论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家国情怀与诗意现实主义——兼论中国左翼电影的现实主义问题
3
作者 李亚 欧孟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洪深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实现了由家庭伦理向国家民族情怀的转变,其表述方式采用了诗意现实主义,文本上呈现出一幅山河破碎、家庭兴衰、人事沧桑的变幻图景,隐含着对新时代主体力量的呼喊与期待。由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可... 洪深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实现了由家庭伦理向国家民族情怀的转变,其表述方式采用了诗意现实主义,文本上呈现出一幅山河破碎、家庭兴衰、人事沧桑的变幻图景,隐含着对新时代主体力量的呼喊与期待。由洪深左翼电影剧作中的诗意现实主义可以自然延伸到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问题。而中国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不但与同时期好莱坞电影以及欧洲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它与左翼电影剧作中的现实主义亦非同一所指。即便同为左翼剧作家,其剧作中的现实主义风格也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对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加以检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深 左翼电影剧作 家国情怀 诗意现实主义 民族主义
下载PDF
重拾与蝶变:论新时代“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的守正创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冬冬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6,F0002,116,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媒介赋权新特点,社会关系的重构更新了当代社会文化,这些因素要求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段需要应时、应势而变予以回应。面临国际动画内容市场的注意力竞争,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拾中国学派的美学传统,强调突出以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新时代的新技术环境中融合蝶变,寻求在突出自身创作底蕴以锚定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作品的形式创新和风格更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 电影本体 诗性 数字技术
下载PDF
诗意语境下的历史与记忆: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电影中动物形象研究
5
作者 孙景旋 唐美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擅长用诗意的电影语言关注希腊历史和民族记忆,在他一生创作的13部电影中,有12部都出现了动物的意象表达,包括马、狗、鸟、海鸥、天鹅、鸡等诸多动物。因此,动物已经成为安哲罗普洛斯电影营造诗意性的重要元素之...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擅长用诗意的电影语言关注希腊历史和民族记忆,在他一生创作的13部电影中,有12部都出现了动物的意象表达,包括马、狗、鸟、海鸥、天鹅、鸡等诸多动物。因此,动物已经成为安哲罗普洛斯电影营造诗意性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其电影中动物形象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安哲罗普洛斯在诗意的语境下对于希腊的民族历史与记忆的思考和表达,从而打开一扇深入研究其电影世界的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哲罗普洛斯 希腊电影 动物形象 诗意表达
下载PDF
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诗意叙事——以《小城之春》《枯木逢春》和《春江水暖》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崇 张立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09,167,共9页
作为中国诗意电影的滥觞之作《小城之春》,开启了民族化诗意电影语言的探索。“十七年电影时期”郑君里导演同电影大师费穆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不断向中国古典艺术探胜求宝,创作出极具特色的诗意美学电影《枯木逢春》。当代电影《春江... 作为中国诗意电影的滥觞之作《小城之春》,开启了民族化诗意电影语言的探索。“十七年电影时期”郑君里导演同电影大师费穆有着共同的美学追求,不断向中国古典艺术探胜求宝,创作出极具特色的诗意美学电影《枯木逢春》。当代电影《春江水暖》延续了传统诗意电影风格,融中国山水画意境美学于现代大家族危机故事中,展现当下年轻导演追求山水诗意电影民族化的探索。这三部电影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影人在电影民族化诗意叙事的探索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春”:诗意的电影意象象征;江南影像:诗意的电影叙事空间;“中国画”:诗意的电影长镜头美学。通过对三部电影视听语言共性的提炼与个性的阐释,管窥三部影片诗意化的影像于不同时代的承继与发展,体认中国电影美学精神的自觉追求,探索民族化电影诗意语言的当代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化 诗意电影 《小城之春》 《枯木逢春》 《春江水暖》
下载PDF
诗影相和:跨艺术诗学视角下的电影《路边野餐》 被引量:1
7
作者 舒沛 李社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随着艺术理念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艺术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跨艺术诗学”成为艺术研究的新视角。《路边野餐》是近年华语影坛的佳作,导演毕赣在这部电影中对诗歌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现原则进行了借鉴与化用,又将诗歌文本作为电影内... 随着艺术理念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艺术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跨艺术诗学”成为艺术研究的新视角。《路边野餐》是近年华语影坛的佳作,导演毕赣在这部电影中对诗歌艺术的创作理念与表现原则进行了借鉴与化用,又将诗歌文本作为电影内容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实现了诗与电影的结合,还以诗歌作为影像的艺格敷词,对电影的视觉内容进行了二次描述与启发阐释。《路边野餐》实现了“诗”与“影”的和谐,以跨艺术诗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审视与分析,能够得出一些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艺术诗学 电影 诗歌 《路边野餐》
下载PDF
诗意何为——塔尔科夫斯基电影观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文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丰沛的诗意,既不同于散文电影,也不同于原苏联“诗电影”。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诗的发展作历史梳理,可以看出诗是人类原初时期的创造性产物,是人类本源性的创造力、想像力的展现。塔尔科夫斯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他的... 塔尔科夫斯基电影丰沛的诗意,既不同于散文电影,也不同于原苏联“诗电影”。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诗的发展作历史梳理,可以看出诗是人类原初时期的创造性产物,是人类本源性的创造力、想像力的展现。塔尔科夫斯基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他的电影观的。他将诗看作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指南,认为影片创作应该借助人类生命本源的想像力,创造影像的诗性智慧。他的影片将自然的真实与心灵的真实直面相对、互动、共震,为电影审美创造新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智慧 诗电影 生命 影像 真实
下载PDF
审美创意与形上营销——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电影新发展述评 被引量:6
9
作者 董迎春 廖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9-155,共7页
中国艺术电影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法上的创新,表现为先锋性、实验性,以及较为关注观众审美体验参与。一方面,中国艺术电影从电影本体的"诗与哲理"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借鉴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 中国艺术电影深受欧洲艺术电影的影响,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手法上的创新,表现为先锋性、实验性,以及较为关注观众审美体验参与。一方面,中国艺术电影从电影本体的"诗与哲理"进行探索;另一方面,借鉴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寻求政策和新媒体的支持以及国际电影节的展出等诸方面力求抓住"市场"。总体来说,从诗性上追求超现实和陌生化的形式,以及内容上表现出的哲理沉淀以及人文关怀形成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发展趋势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电影 哲理 诗性 审美 市场
下载PDF
诗化小说改编电影中的叙事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强 田雨萌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编和叙事理论在电影中的相互渗透,不为传统电影所接纳的诗化小说进入了改编视野,在非线性叙事、韵律化语言及抒情性主题方面,同脱离了戏剧拐杖、寻求自身语言发展的电影媒介产生了契合。诗化小说的电影改编考察此类(不以故事为中心的)文本向电影转化过程中的叙事策略,认为在故事内容方面,变情节结构为情感结构,由主观性鲜明的叙述者现身主导叙事的走向;在叙事话语方面,化现实空间为内心空间,以现代化的电影语言打造如诗般的影像意境。改编后的影片以其鲜明的叙事抒情化和影像写意化,树立了属于诗化电影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电影拓展了富有东方审美意趣的影像类型,为中国电影意境论的理论建设丰富了案例,也为当代融媒体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小说 改编理论 电影叙事 电影意境 诗的电影
下载PDF
从古典言志诗学到伪言志诗学——论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价值倾向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述卓 邹鹃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162,共8页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 顾名思义,华语电影意味着以华语进行对话、运用华人思维拍摄的电影,它在语言上、思想上通过汉语(而不是英语或者其他国别语言)进行艺术思维和艺术表达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深层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取向上的中华民族特征。沿着这条思路,本文选取了中国诗论中最古老最核心的概念"诗言志",运用言志诗学理论观照百年华语电影的审美倾向,将其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即古典言志诗学时期、现代言志诗学时期与伪言志诗学时期,从而为华语电影的美学表现形态与未来发展之路寻找到它的传统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审美倾向 古典言志诗学 现代言志诗学 伪言志诗学
下载PDF
诗性电影的审美价值探微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志 《艺术探索》 2009年第6期123-125,148,共4页
对诗性电影的思考首先需要排除关于电影的那些非本质性要素,以电影的艺术本质作为切入点。所谓诗性电影就是以呈现艺术的诗意为目的的电影,其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通过影像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关怀人的生存境遇为目的。诗性电影是电... 对诗性电影的思考首先需要排除关于电影的那些非本质性要素,以电影的艺术本质作为切入点。所谓诗性电影就是以呈现艺术的诗意为目的的电影,其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通过影像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关怀人的生存境遇为目的。诗性电影是电影作为艺术而存在的最充分的理由,也是电影区别于一般大众娱乐形式的根本原因。这不仅体现在诗性电影更为重视情感而非感觉,有一个诗意性的故事,也体现在剪辑、美工、配乐等独特的诗性表现手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性电影 诗意 内心世界 诗性表现
下载PDF
神秘东方的诗性书写: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电影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颖 朱丹华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泰国电影已成为亚洲电影多样性发展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呈现,极具地域风情的影像书写,创造出风格独具的电影范式,成为继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之后又一代表性的亚洲电影新力量。在...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泰国电影已成为亚洲电影多样性发展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呈现,极具地域风情的影像书写,创造出风格独具的电影范式,成为继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伊朗之后又一代表性的亚洲电影新力量。在泰国电影创作群体中,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是引领泰国电影获得国际影响力的领袖人物,他的电影创作根植于泰国本土民族文化,用诗性的电影语言、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以及梦境、丛林、疾病等富含东方神秘色彩的意象表征,构建了一个极具个人气质的艺术电影世界,展开其丰富的民族想象,并收获本国族的自我认同。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也因此成为亚洲影坛最具个性的电影作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电影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诗性修辞 独立电影
下载PDF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电影化”艺术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忠煌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3期179-200,共22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或所谓"老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艺术创新的最辉煌一页;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是无声片巅峰、有声片成熟和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交集;民族诗电影、众多年轻影星和民办电影企业家也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关键词 世纪 二三十年代 中国电影史 电影化 艺术创新 现实主义电影 有声片 诗电影 企业家 启示 民族 民办 历史 交集
下载PDF
从诗化小说到诗电影——论电影《边城》之改编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美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95-102,共8页
将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成电影时,凌子风导演原本构想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原著小说风格的诗电影。从诗电影角度对改编影片《边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因导演在改编中过于注重叙事的连贯流畅,追求整体风格的真实自然,电影最终呈现... 将沈从文小说《边城》改编成电影时,凌子风导演原本构想是将其拍成一部具有原著小说风格的诗电影。从诗电影角度对改编影片《边城》进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因导演在改编中过于注重叙事的连贯流畅,追求整体风格的真实自然,电影最终呈现的风格带有传统好莱坞特征,纪实倾向突出,缺少原著小说的梦幻、诗性气质。其去诗性求真实的改编手法导致的突破与局限,也反映出侧重叙事的传统电影语言无法驾驭诗电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诗化小说 诗电影 好莱坞叙事模式 诗性气质
下载PDF
韵味无穷诗电影——评《我的父亲母亲》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云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部诗电影。它弱化矛盾冲突 ,将细节情节化 ,诗意化 ,抒情化。又将“计白为黑” ,“避实就虚 ,虚实相生”等诗画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本片的人物描写 ,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一种诗意美。又用点铁成金的手法 。
关键词 电影 细节描写 《我的父亲母亲》 人物描写 诗意美
下载PDF
游走的风景:沉浸于诗意美学中的中国电影画面探索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智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3-117,共5页
中国电影在创作模式多元化、类型化与市场化的三重束缚下不断求新突变,试图从画面追根溯源来探索出一条不失本土语言的表达方式,以独有的东方气质与画面美学面向国际观众去讲述属于中国的故事。纵观近几年各大电影节的中国热,两岸三地... 中国电影在创作模式多元化、类型化与市场化的三重束缚下不断求新突变,试图从画面追根溯源来探索出一条不失本土语言的表达方式,以独有的东方气质与画面美学面向国际观众去讲述属于中国的故事。纵观近几年各大电影节的中国热,两岸三地佳作涌现、人才辈出。2016年我国电影《长江图》和《路边野餐》成功展映于各大国际影展,并获得了众多艺术奖项。两部影片均以诗入画、以画咏诗,在现实与记忆之间以独特的东方式画面美学,尤其在镜头语汇及画面设计上颇具匠心,广受中西方观众的赞誉与追捧。两者将诗性语境下的叙事表达、艺术表现凝结于影片画面中,远离喧嚣与浮躁,沉浸于水云之上、山河之间,用诗意的情怀探索着中国电影的独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电影创作 艺术作品 诗意 语境 画面美学 艺术探索
下载PDF
中国诗电影在当代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阳 向浩源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70-79,共10页
现代艺术“审美自律”“审美自主”观念对西方诗电影产生过深刻影响,然而在“后文化”时代却面临危机,其根源在于西方哲学难以解决的二元对立。《周易》以“观”的方式认识世界,奠定了中国哲学主客融合的基础,并在美学上表现为整体的美... 现代艺术“审美自律”“审美自主”观念对西方诗电影产生过深刻影响,然而在“后文化”时代却面临危机,其根源在于西方哲学难以解决的二元对立。《周易》以“观”的方式认识世界,奠定了中国哲学主客融合的基础,并在美学上表现为整体的美学观点。因此,中国诗电影内含独特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品格,与西方诗电影普遍追求个体精神世界与现实的分立不同。中国美学具有美善真相统一的特点,电影中不论是审美地传达儒家的仁义、至善,还是道家所追求的本真人格,都使人通往“诗意生存”的人生境界,这即构成了中国诗电影的核心内涵。中国诗电影的人文和审美特质,使其在新时代仍能够发挥自身功能,并在当代社会文化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电影 中国美学 电影文化
下载PDF
“大视觉”中的影像世界——陈逸飞电影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胜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1-105,共5页
陈逸飞的电影创作是在其“大视觉”艺术理念的统领之下进行的。对视觉画面的偏执使陈氏电影产生了“诗化电影”的倾向;具有东方主义风格的影像符号为陈氏电影营造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后殖民记忆误区;力求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使陈氏... 陈逸飞的电影创作是在其“大视觉”艺术理念的统领之下进行的。对视觉画面的偏执使陈氏电影产生了“诗化电影”的倾向;具有东方主义风格的影像符号为陈氏电影营造出一种无法摆脱的后殖民记忆误区;力求实现文化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使陈氏电影体现出后现代消费主义的美学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逸飞电影 大视觉 诗化电影 后殖民记忆 消费主义
下载PDF
基于网络社会受众观影旨趣的电影诗性叙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冬冬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5,共8页
电影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神秘的"、"暧昧的"、"多义的"特征,它要求画面以"诗性"对抗传统叙事规则。吉尔·德勒兹认为"生成"和"差异"颠覆了文本的叙事系统中各组成部... 电影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神秘的"、"暧昧的"、"多义的"特征,它要求画面以"诗性"对抗传统叙事规则。吉尔·德勒兹认为"生成"和"差异"颠覆了文本的叙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性,以"宇宙视角"呈现出"去中心化"趋势的"非有机叙事"从一个抵达本质的视角审视了生命的内涵、过程与意义,对应于电影形式系统中风格元素呈现出的"时间—影像",也暗合了具有去时空、去身份、主体化特征的网络社会形态中观众的观影欣赏旨趣。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时间—影像可以通过重构画面中的人物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人物和空间的比例关系、镜头的反常规组接、空镜头插入以及重新配置声画关系等手段来改变传统电影叙事中空间和时间的呈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诗性 非有机叙事 时间—影像 感知 运动—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