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the Pre-shock State on the Prognosis of Medical Patients with Seps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1
作者 ZHANG Lei GAI Xiao Yan +5 位作者 LI Xin LIANG Ying WANG Meng ZHAO Fei Fan ZHOU Qing Tao SUN Yong Chang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152-1161,共10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e-shock state on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psis.Methods We enrolled patients with sepsis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tertiary care university 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pre-shock state on the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sepsis.Methods We enrolled patients with sepsis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a tertiary care university hospital. These patients were then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 sepsis, pre-shock state,and septic shock.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28-day mortality rate. The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the 90-day, 180-day, and 1-year mortality rates.Results A total of 303 patients(groups: sepsis 135 [44.6%]), pre-shock state(93 [30.7%]), and septic shock(75 [24.8%]) completed the 1-year follow-up. The mortality rates at 28 days, 90 days, and 180days and 1 yea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re-shock state group than those of the sepsis group,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eptic shock group, especially among older patien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pre-shock state group, the sepsis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mortality risks at 28days, 90 days, and 180 days and 1 year, whereas the sepsis shock group had higher mortality risks at these time points.Conclusion The mortality rates of patients in the pre-shock state were notab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or septic shock. The introduction of a modified sepsis severity classification, which includes sepsis, pre-shock state, and septic shock, could offer valuable additional prognostic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tical care MORTALITY pre-shock state SEPSIS Septic shock
下载PDF
冲击波预裂工艺技术在高地压矿井上覆硬岩层的工程实践
2
作者 张伟 郭昆明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高地压矿井煤层采空后上覆硬岩层容易造成悬顶等动力灾害隐患,常规的治理方式效果欠佳,亟需探索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来实现顶板灾害绿色治理。提出高位定向钻孔+可控冲击波长距离断顶工艺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对岩层进行单点多次冲击破碎,... 高地压矿井煤层采空后上覆硬岩层容易造成悬顶等动力灾害隐患,常规的治理方式效果欠佳,亟需探索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来实现顶板灾害绿色治理。提出高位定向钻孔+可控冲击波长距离断顶工艺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对岩层进行单点多次冲击破碎,进而实现致裂岩层的目的。对某矿顶板坚硬岩层进行先导性试验,设计1个高位定向长钻孔,预裂作业每隔10 m冲击1次,每点冲击10次;采用1个穿层顶板窥视钻孔来检验预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愈靠近定向聚能棒裂缝的形态愈发育且呈递减趋势,初步确定上覆岩层的有效预裂半径为10 m。通过效果对比试验证明,该技术在顶板灾害治理中技术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预裂 断顶 高地压 上覆硬岩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措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蒋薇薇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1期165-167,共3页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理表现相对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尤为重要。复苏治疗、建立确定性气道及制定救治策略均是临床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理表现相对复杂,且病情变化较快,因此及时为患者提供正确的院前急救措施尤为重要。复苏治疗、建立确定性气道及制定救治策略均是临床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为临床对患者的救治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急救措施
下载PDF
几种物理因素对北海派琴虫体外培养方法优化的影响
4
作者 王兆瑞 杨小彤 +1 位作者 孙敬锋 王江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5,共9页
为缩短传统体外培养派琴虫的生长周期(20 d),以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为培养对象,探讨了温度、盐度、震荡条件这3种物理因素单独或协同变化下对北海派琴虫的生活史和培养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北海派琴虫经过休眠孢子阶... 为缩短传统体外培养派琴虫的生长周期(20 d),以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为培养对象,探讨了温度、盐度、震荡条件这3种物理因素单独或协同变化下对北海派琴虫的生活史和培养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北海派琴虫经过休眠孢子阶段之后,出现一个前游动孢子囊阶段,该阶段以出芽增殖的方式繁殖,繁殖速度十分迅速,但细胞体积较小。体外培养过程中,单一的温度、盐度条件变化对北海派琴虫的培养速率无显著影响,当只添加震荡条件时,北海派琴虫12 d即完成增殖,扩增时间明显缩短、培养速率明显提高。当多个培养条件协同变化下,即温度由35℃降至28℃、盐度35降至25时,北海派琴虫8 d即能完成一个增殖循环,与传统培养方法所需的20 d培养周期相比,大大缩减了培养时间,提高了培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海派琴虫(Perkinsus beihaiensis) 前游动孢子囊 盐度 温度 震荡 协同变化
下载PDF
预热诱导K_(562)细胞热应激蛋白70高表达对高温引起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枫 李泊 +1 位作者 杨宝平 于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5-67,共3页
为初步观察预热诱导的应激蛋白 70 (HSP70 )高表达对高温所致细胞凋亡影响 ,用 40℃预热诱导K5 6 2 细胞产生应激蛋白 70高表达 ,用 RT- PCR半定量法检测细胞应激蛋白表达情况 ,然后分别将预热细胞和对照细胞置于 43℃用高温诱导细胞凋... 为初步观察预热诱导的应激蛋白 70 (HSP70 )高表达对高温所致细胞凋亡影响 ,用 40℃预热诱导K5 6 2 细胞产生应激蛋白 70高表达 ,用 RT- PCR半定量法检测细胞应激蛋白表达情况 ,然后分别将预热细胞和对照细胞置于 43℃用高温诱导细胞凋亡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判断 HSP70高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 RT- PCR检测发现 ,随着细胞预热时间的延长 ,细胞 HSP70合成明显增加 ,到 12 0 min时达到最高 ,高水平可以维持数小时 ;43℃高温处理后 ,未预热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预热细胞 ;预热时间长的细胞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预热时间短的细胞组。提示 HSP70高表达可以抑制高温所致的 K5 6 2 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 应激蛋白70 细胞凋亡 肿瘤 治疗
下载PDF
预裂爆破减震机理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蔡路军 马建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6-58,62,共4页
本文将爆炸应力波以预裂缝高度将其分成上部应力波和底部应力波, 分别应用节理刚度模型和应力波理论解释了预裂缝对其减弱和阻隔作用, 从理论上说明了预裂爆破的减震机理, 并进一步讨论了预裂缝宽度的影响和减震效果分析。
关键词 预裂爆破 减震 应力波 预裂缝 减震效果
下载PDF
双模态超燃燃烧室性能准一维计算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姜军 初敏 徐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2-808,共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得到双模态超燃燃烧室性能,对已有准一维非稳态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当燃烧室工作在亚燃模态时此方法不能正确预测预燃激波串的压力变化趋势。将预燃激波串模型耦合到准一维非稳态方法中,得到一种改进的准一维非稳态计算... 为了快速准确地得到双模态超燃燃烧室性能,对已有准一维非稳态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当燃烧室工作在亚燃模态时此方法不能正确预测预燃激波串的压力变化趋势。将预燃激波串模型耦合到准一维非稳态方法中,得到一种改进的准一维非稳态计算方法。通过四组不同算例验证表明,此方法能准确地预测双模态超燃燃烧室的压力变化趋势,同时也能准确地捕捉到压力峰值,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态 燃烧室性能 预燃激波串 准一维
原文传递
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基层医院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鄢涛 谢雯雯 +8 位作者 刘小琴 姜伟 汪红霞 邓艳华 杨勇 余函阳 李芝霖 阳毅 唐一男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20期2863-2865,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基层医院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骨髓腔输液(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置... 目的探讨骨髓腔穿刺输液在基层医院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患者采用骨髓腔输液(观察组),56例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输液(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通道建立时间、加压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时间、抢救救室停留时间、死亡率、通道并发症等主要指标和操作者调查问卷、通道费用等次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髓腔输液通道的建立时间和抢救室停留时间分别为(2.51±0.55) min和(24.78±3.93)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2±3.54) min和(30.64±7.83) 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加压输液速度、血压回升时间、死亡率和通道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问卷显示骨髓腔穿刺操作比深静脉穿刺更简便、快捷。骨髓腔穿刺收费是深静脉穿刺的3倍多(1 575:475)。结论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中,骨髓腔输液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易操作、易携带特点,是抢救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静脉输液通道建立失败时的一种有效替代方法,提高了院前急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穿刺输液 深静脉穿刺输液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基层医院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胡晓蓉 陈红 《河北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1204-1207,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就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流程,比较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患...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以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61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按照接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就诊流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流程,比较救治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休克缓解时间(2.34±0.49)h及术前准备时间(10.11±2.0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81±0.50)h及术前准备时间(17.83±2.7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0.32%、并发症发生率22.58%,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6.67%,并发症发生率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27例、一般满意2例和不满意2例,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一般满意4例和不满意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流程能快速缓解创伤性休克,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院前抢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下载PDF
限制液体复苏和常规液体复苏对院前抢救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朝霞 蔡光友 +1 位作者 尤洁芳 张志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8期13-14,共2页
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76例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病... 目的分析限制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76例严重闭合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及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量、院前复苏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制品输入量少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升高情况及凝血功能好转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及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限制液体复苏在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过程中,能有效改善凝血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前抢救
下载PDF
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希国 刘小丰 +1 位作者 苏嘉 张永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804-806,共3页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 目的评估院前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 76例符合诊断标准的严重闭合性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限制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各38例。比较两组入院前后一般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衰竭、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院前两组比较,限制液体复苏组输液量较常规液体复苏组显著降低[(789.6±109.4)ml vs(2381.9±403.5)ml,P<0.01],院前复苏时间明显缩短[(59.3±15.5)min vs(80.1±17.4)min,P<0.01];院内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限制液体复苏组血红蛋白(Hb)升高[(101.0±12.9)g/L vs(92.1±11.8)g/L,P<0.01],凝血功能好转[(78.8±8.2)%vs(63.1±12.6)%,P<0.01],输入血制品减少[浓缩红细胞:(6.4±2.1)U vs(7.5±4.6)U,P<0.01;冷冻血浆(5.1±3.0)U vs(6.4±2.0)U,P<0.01];住院期间限制液体复苏组器官衰竭发生率(21.0%vs 39.4%,P<0.01)和感染发生率(13.1%vs 26.5%,P<0.01)等并发症降低。结论院前维持适量的液体复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休克期机体的氧供和凝血功能状态,并降低创伤后期器官衰竭和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液体复苏
下载PDF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建瑞 马宏钟 薛荣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在SD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明ER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热休克预处理组(HSP组,n=30)...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在SD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明ER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热休克预处理组(HSP组,n=30),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min后2,6,12,24h,3,5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ERK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IR缺血再灌注后2hERK在CA1区开始表达,24h达到高峰,5d仍有表达,CA3区弱于CA1区,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HSP组ERK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均弱于IR组(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ERK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热休克预处理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下载PDF
骨髓腔穿刺输液在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坤 杨萍芬 严浩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比较通过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对于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急救中心中区分中心院外救治的创伤失血性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骨髓腔穿刺组(IO,n=50)和常规静脉穿刺组(IV,n=50)。分... 目的比较通过骨髓腔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对于院外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北京急救中心中区分中心院外救治的创伤失血性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骨髓腔穿刺组(IO,n=50)和常规静脉穿刺组(IV,n=50)。分别应用骨髄腔穿刺或常规静脉穿刺进行快速补液治疗。比较建立补液通道所用的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现场救后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骨髓腔穿刺组建立有效补液通道时间明显比常规辞脉穿刺组短(P<0.05),骨髓腔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疏腔穿刺组现场救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骨髓腔穿刺组发生液体渗漏的患者明显少于常规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常规静脉穿刺对救治环境和患者自身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院外现场急救因其特殊性有时难以保证常规静脉穿刺的顺利进行。采用骨髓腔穿刺建立补液通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输液通路穩定性高,方便及时给予抢救药物,可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的时间。骨髓腔穿刺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院外现场抢救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腔穿刺 静脉穿刺 创伤失血性休克 院外急救
下载PDF
可压缩性修正湍流模型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流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海涌 刘朝阳 刘存良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70-775,共6页
采用经可压缩修正后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中主要考虑了马赫数和飞行攻角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可压缩性修正,标准k-ε湍流模型能准确捕捉激波结构和复杂的压力变化规律;在激波系... 采用经可压缩修正后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对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模型的气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计算中主要考虑了马赫数和飞行攻角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可压缩性修正,标准k-ε湍流模型能准确捕捉激波结构和复杂的压力变化规律;在激波系和预压缩面间构成的流动域内形成了高压均匀流动,实现了飞行器设计目标;在激波结构和激波发展趋势方面,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而两者在前体预压缩面上的压比值方面略有差异;经可压缩性修正后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要明显优于原始湍流模型,可作为高超声速气动计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湍流模型 预压缩面 激波
下载PDF
航空重力数据的预滤波处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颜锋 刘晓刚 +1 位作者 马彪 丛明日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5-258,共4页
通过对厄特弗斯改正和水平加速度改正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航空重力测量中水平加速度的预滤波处理;在理论上分析了模型计算过程中各分量的频谱变化,提出了基于减震系统确定预滤波尺度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根据平台倾角频谱特性确定的尺... 通过对厄特弗斯改正和水平加速度改正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航空重力测量中水平加速度的预滤波处理;在理论上分析了模型计算过程中各分量的频谱变化,提出了基于减震系统确定预滤波尺度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与根据平台倾角频谱特性确定的尺度是相当的。实测数据计算表明,精确确定航空重力数据预滤波的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测量 谱分析 傅里叶变换 预滤波 稳定平台
下载PDF
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对莫来石-刚玉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威 刘坤 +4 位作者 李柳生 廖桂华 王青峰 石干 叶国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研究经过预烧的红柱石粗颗粒对莫来石-刚玉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将20%(w)的未经预烧或分别经1 300、1 400、1 500、1 600℃保温3 h预烧的南非红柱石粗颗粒(5~3 mm)分别与莫来石颗粒(3~1和≤1 mm)以及板状刚玉粉、活性氧化铝粉... 为了研究经过预烧的红柱石粗颗粒对莫来石-刚玉耐火材料抗热震性的影响,将20%(w)的未经预烧或分别经1 300、1 400、1 500、1 600℃保温3 h预烧的南非红柱石粗颗粒(5~3 mm)分别与莫来石颗粒(3~1和≤1 mm)以及板状刚玉粉、活性氧化铝粉和SiO_2微粉配料,制样,于1 450℃保温3 h烧后制成莫来石-刚玉试样,检测其烧后线变化率、弹性模量、抗热震性,并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的提高,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逐渐提高,但抗热震性能变差。这是由于随着红柱石粗颗粒预烧温度的提高,红柱石粗颗粒与基质的热膨胀系数差值变小,产生的微裂纹尺寸逐渐减小,且在热震过程中能够阻止新裂纹产生和裂纹扩张的微裂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柱石 预烧温度 微裂纹 抗热震性
下载PDF
齿轮根部沉切尖点啮合冲击速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进元 刘希玲 肖利民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5-26,共2页
文章以啮合理论为出发点,考虑齿轮基节偏差,给出了沉切尖点啮合冲击的概念,推导出了啮入与啮出沉切点冲击速度计算公式。
关键词 啮合冲击 沉切 剃前滚刀 齿轮 滚齿
下载PDF
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桂芬 邓霞 +1 位作者 萧佩仪 何丽婵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11期61-63,共3页
总结了235例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奔赴现场,环境与伤情评估,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现场处理,安全转送及心理护理等,认为把握好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各个院前救治环节,可为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为成功手... 总结了235例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包括奔赴现场,环境与伤情评估,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象,现场处理,安全转送及心理护理等,认为把握好多发伤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各个院前救治环节,可为患者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为成功手术、后期治疗、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护理
下载PDF
陶瓷涂层的热震稳定性及界面结合机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家生 王黔平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91-94,共4页
实验采用高温熔烧的方法制备出了结合牢固的金属基陶瓷涂层,对涂层的热震稳定性、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进行了测试,并对涂层界面的结合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 金属基陶瓷涂层 热震稳定性 氧化预处理
下载PDF
川芎嗪联合缺血预处理对沙鼠前脑缺血后学习记忆功能及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建民 赵雅宁 +3 位作者 陈长香 朱军 付爱军 刘清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10-1713,共4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对沙鼠前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蒙古沙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前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川芎嗪+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20只动物.参照Kirino法制备脑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术后第3~... 目的:研究川芎嗪联合脑缺血预处理对沙鼠前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蒙古沙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前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川芎嗪+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20只动物.参照Kirino法制备脑缺血预处理动物模型.术后第3~7日对沙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进行评定(4-PTT旱路迷宫法),HE染色方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HSP70的表达,TUNEl法标记神经细胞凋亡数,各取均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后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存活神经元密度降低、HSP70表达水平增加,神经细胞凋亡数量增多(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和川芎嗪联合组中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改善、存活神经元密度增加、凋亡神经细胞数量回降、HSP70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且上述改变在川芎嗪联合组中更加明显(P<0.05).结论:川芎嗪可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进一步改善前脑缺血沙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协同增强HSP70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学习和记忆 缺血预处理 脑缺血 热休克蛋白70 缺血耐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