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od habits and selective grazing of Mongolian gazelle (Procapra gutturosa) in Hulunber Grassland
1
作者 李俊生 吴建平 姜兆文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87-190,共4页
The food availability, composition of the diets and selective grazing of the Mongolian gazelle (Procapra gutturosa) were studied in Hulunber Grassland in Nei Monggol. The food availability of Mongolian gazelle showed ... The food availability, composition of the diets and selective grazing of the Mongolian gazelle (Procapra gutturosa) were studied in Hulunber Grassland in Nei Monggol. The food availability of Mongolian gazelle showed seasonal changes. The plant biomass was higher in spring and summer than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 fecal compositions of the gazelle demonstrated that fibrous parts occupied 62.4%, 74.8%, and 66.0% in spring, autumn,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The Mongolian gazelle preferred to grazeCompositeae, Leguminosae, Allium spp. and other forbs in spring and autumn, while the grasses, such asAneurolepidium chinense andStipa spp. were selectively feeding in wi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apra gutturosa Food availability Food habits Selective grazing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n Bovidae Family of Artiodactyla
2
作者 Xian GUO Jie PEI +7 位作者 Yuqing ZHOU Pengjia BAO Jianbin LIU Hanzhong JI Xiaoyun WU Xuezhi DING Ping YAN Suonan ZHA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6期113-114,共2页
The Przewalski's gazelle,Procapra przewalskii,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and is now found only in a single small area around the Lake Qinghai.In this study,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 The Przewalski's gazelle,Procapra przewalskii,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and is now found only in a single small area around the Lake Qinghai.In this study,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P.przewalskii was determined and annotated.The circular genome is 16 547-bp long,containing13 protein-coding genes,22 transfer RNA genes,2 ribosomal RNA genes,and a predicted control region.The overall base composition was 34.0% A,24.7% C,28.3% T,and 13.0% G,with a total A + T content of 62.3%.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ll 19 Bovidae species indicated that P.przewalskii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Procapra gutturosa.Our results provide a great deal of useful information on further studies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Przewalski's gazel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apra PRZEWALSKII Przewalski’s GAZELLE Conservation GENETICS MITOCHONDRIAL genome
下载PDF
泛喜马拉雅区域藏原羚栖息地潜在分布、生态廊道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炳辉 王金牛 +7 位作者 汪沐阳 石凝 罗栋梁 张林 朱牛 张宁 吴宁 盖艾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8-1801,共14页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有蹄类动物,明确其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和影响因子有利于其种群的保护,进而缓解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利益冲突,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研究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及东、中、西喜马拉... 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有蹄类动物,明确其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和影响因子有利于其种群的保护,进而缓解野生动物与人类活动的利益冲突,以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研究在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及东、中、西喜马拉雅等藏原羚分布整体范围内开展研究,并结合文献资料共收集藏原羚物种分布数据150个,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预测藏原羚潜在栖息地,结合Linkage Mapper以生态源地计算潜在生态廊道。结果表明:1)当前气候情景下,藏原羚的适宜生境总面积为88.05万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3%。青藏高原适宜生境面积最大、横断山区次之,其余依次是西喜马拉雅、东喜马拉雅和中喜马拉雅。2)藏原羚的适宜生境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中部、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横断山区北部和喜马拉雅北部。三江源国家公园、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色林错自然保护区是适宜生境最大保护区,其中有47.71%的适宜区位于保护区外。影响藏原羚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年平均温度、坡度和海拔。3)识别出重要生态源地46个、共构建108条潜在生态廊道,平均长度为163.60 km。本研究从宏观尺度分析了藏原羚栖息地现状和生态廊道,有助于优化栖息地格局,促进种群迁徙扩散,对藏原羚种群的长期监测、管理和保护区规划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青藏高原 潜在栖息地 生态源地 生态位模型 相关性 阈值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普氏原羚适生区空间偏移的影响
4
作者 汉瑞英 常江 +1 位作者 赵志平 黄宇欣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60-2268,共9页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濒危物种,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区域,其生境动态变化对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气候变化对普氏原羚适生区及生境偏移的影响对于保护区域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 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是青藏高原特有濒危物种,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区域,其生境动态变化对高原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指示作用。研究气候变化对普氏原羚适生区及生境偏移的影响对于保护区域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青海湖周边区域(共和县、海晏县、刚察县、天峻县、乌兰县和湟源县)野外调查和文献检索的物种分布记录(共计194个分布点位),选取适宜普氏原羚生境特征的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普氏原羚的适宜生境、识别栖息地斑块之间物种扩散的重要潜在路径,并结合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6)中的4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SSP370、SSP585)预测未来中期(2041-2060年)、远期(2061-2080年)普氏原羚的适宜分布区域,探求普氏原羚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MaxEnt模型预测普氏原羚适生分布区精度达到较高水平,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均值达0.984。②当前气候条件下,研究区普氏原羚高适生区面积为1997.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5%,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东北区域、天峻县与乌兰县交界区域以及共和县西南区域。这3个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地理距离,基于生态廊道分析,青海湖东北区域通往共和县西南区域的生态廊道数量较多,普氏原羚迁徙较容易。③与当前气候条件相比,2041-2060年,在SSP126、SSP245、SSP370、SSP585四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普氏原羚适生面积缩小,高适生区域质心向西偏移;2061-2080年,高适生区域质心向北(高纬度)偏移,普氏原羚适生面积缩小明显。研究显示,伴随着气候的变化,普氏原羚适宜生境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需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预警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周边区域 普氏原羚 气候变化 高适生区
下载PDF
Subspecies in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and its conservation implication 被引量:2
5
作者 MARDAN Turghan JIANG ZhiGang +2 位作者 GROVES Colin P YANG Ji FANG HongXi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3年第16期1897-1905,共9页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A question remains about subspecific variation in this species. Skulls of Przewalski’s gazelle collected from its current remnant ...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s an endangered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A question remains about subspecific variation in this species. Skulls of Przewalski’s gazelle collected from its current remnant ranges around the Qinghai Lake in combination with those collected prior to the 20th century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question. Unexpectedly, P. p. diversicornis, extirpated from its historic range, has spread to the Qinghai Lake region where it has replaced nominotypical P. p. przewalskii and is now restricted to a few small isolated populations around the lake. We discuss the causes of this unexpected replacement. In this study, we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form, possibly a new subspecies, in the Guide Basin, adjacent to Qinghai Lake; it is unclear whether the new form has long existed and was only discovered in recent years, or whether it evolved in recent times due to the geographical isolation and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features. The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processes of microevolution and subspeciation in Procapra przewalskii, and based on the findings, we propose measures for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for Przewalski’s gazel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亚种 保护 青海湖地区 濒危物种 聚类分析 普氏野马 贵德盆地
下载PDF
普氏原羚警戒行为和生理应激的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刘若爽 石建斌 +8 位作者 刘定震 沈心晨 王庆庆 徐雪飞 郭冬生 董世魁 张毓 何玉邦 吴永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9-488,共10页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 野生动物在面对自然胁迫(例如捕食者)和人为胁迫(例如道路交通)时,有可能产生能够影响动物个体健康和生存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升高糖皮质激素浓度和增强警戒行为是哺乳动物应对捕食风险时在生理和行为上最常见的两种反捕食响应。动物的反捕食策略权衡了对反捕食响应和其他生命活动的投入,以在个体生存和繁殖间寻求最大适合度。本研究以分布于青海湖流域部分区域的成年雌性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损伤取样法采集其新鲜粪便样品,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粪样中的皮质醇含量;结合焦点动物全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进行行为取样,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不同胁迫对雌性普氏原羚粪便糖皮质激素代谢物(FGMs)和警戒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雌性普氏原羚野生种群中,FGMs和主要警戒行为指标在产羔期高于交配期,繁殖状态是影响FGMs和警戒行为的主要因素(F=39.162,P<0.001)。与捕食者和草原围栏相比,公路和铁路交通对普氏原羚生理应激的影响更大(F=87.482,P<0.001),人类活动是导致雌性普氏原羚FGMs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日益增多的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未来保护工作中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矛盾中寻求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引起决策者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粪便糖皮质激素 警戒行为 人为胁迫
下载PDF
藏原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连新明 苏建平 +1 位作者 张同作 曹伊凡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8-493,共6页
2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在可可西里对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 5种类型。共统计藏原羚 92 4群次 ,计 36 4 3只次。其中 ,雌性群 5 2 ... 2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 ,在可可西里对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将其集群划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母仔群、雌雄混群和独羚 5种类型。共统计藏原羚 92 4群次 ,计 36 4 3只次。其中 ,雌性群 5 2 5群次 ,占 5 6 .8% ,为最多的集群类型 ;其余为独羚 (2 6 .1% )、雄性群 (11.0 % )、母仔群 (3.0 % )和雌雄混群 (3.0 % )。不同大小集群的比例亦有极显著差异 ,其中 2 - 10只的集群占 70 .0 % ,独羚占 2 6 .1% ,其余为 3.9% ;最大集群为 17只。另外 ,选择 2 - 8只的集群的个体数占 72 .9% ,选择 8只以上集群的个体数为 2 0 .5 % ,独羚仅占 6 .6 % ,选择不同大小集群的个体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 (P <0 .0 0 1)。除独羚外 ,其余 4种集群类型的集群大小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羚作为一种特殊的集群类型 ,其雄性个体的比例占到 6 8.1% ,这说明雄性个体比雌性更容易形成独羚。总体而言 ,藏原羚的集群以雌性群为主 ,最适集群大小为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西里 procapra picticaudata 集群类型 集群大小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被引量:25
8
作者 蒋志刚 李迪强 +2 位作者 王祖望 朱申武 魏万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观察记录距样线两侧 10 0m以内普氏原羚足迹链和狼足迹链、粪堆和尿迹。同时记录观察样线两侧 6 0 0m以内的普氏原羚个体 ,记录群体大小、性别和年龄 ,然后 ,计算单位样带面积上普氏原羚和狼的密度。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5 0 %和幼羚占 2 1% ;元者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43%和幼羚占 2 7%。狼捕食是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湖东 克图沙漠中 ,1996年普氏原羚群体大小为 9 0± 6 9只 (平均数±方差 ) ,密度为 3 19± 3 5 9只 /km2 ,而 1997年为 4 2± 3 9只 /km2 ,密度为 1 14± 1 0 9只 /km2 。 1997年冬季猎狼后 ,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回升到 2 14± 3 13只 /km2 ,幼羚占群体的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濒危动物 种群动态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青藏公路对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36
9
作者 殷宝法 于智勇 +3 位作者 杨生妹 淮虎银 张镱锂 魏万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0-816,共7页
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青藏公路运营对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和藏野驴(Equus kiang)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藏野驴对青藏公路形成了回避,其在距路... 2003年8月和2004年8月,在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青藏公路运营对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和藏野驴(Equus kiang)行为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藏野驴对青藏公路形成了回避,其在距路基1001~2000和2001~3000m区域内的种群密度显著高于0~500m的区域(P<0·05);青藏公路对藏羚羊、藏原羚的行为活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尤其是对藏羚羊,其在距路基0~500m区域内的行为活动与距路基2000m之外的区域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时,因其群体数量大,个体通过公路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很长的车辆行驶间隔才能通过公路,故受车辆运输的干扰最大,无法顺利通过公路。研究还发现,在白天的不同时间段,藏羚羊、藏原羚在公路附近的数量分布与各时间段内的车流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有利于其穿越公路,说明野生动物通过自身的适应和行为调节可以减少环境改变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公路 交通运输 阻隔效应 藏羚羊 藏原羚 藏野驴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黄羊冬季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高中信 金昆 +1 位作者 马建章 陈华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8,共6页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黄羊与放牧绵羊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探讨了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采食的植物均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主,二者在...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黄羊与放牧绵羊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探讨了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采食的植物均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主,二者在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重叠性较大,相似性系数PS=0.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羊 放牧绵羊 食性 呼伦贝尔草原 冬季
下载PDF
普氏原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立伟 冯祚建 +3 位作者 蔡平 李永波 陈洪舰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183,17-24,共12页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比例在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D=0.10784>D0.01及D=0.07882>D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格局
下载PDF
夏季可可西里雌性藏原羚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连新明 李晓晓 +2 位作者 颜培实 张同作 苏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3-670,共8页
2005和2010两年的6—8月,在可可西里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记录藏原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所有行为被划分为觅食、警戒、躺卧、移动和其它5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觅食和躺卧是藏原羚的主要行为类型,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2.02±2... 2005和2010两年的6—8月,在可可西里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记录藏原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所有行为被划分为觅食、警戒、躺卧、移动和其它5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觅食和躺卧是藏原羚的主要行为类型,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2.02±2.22)%和(31.21±2.71)%,警戒、移动和其它3种行为类型时间比例依次减少。藏原羚的集群大小为1—10和12只,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加,藏原羚的觅食时间增加,警戒时间减少,但其余3种行为类型与集群规模无显著相关性。与无羔藏原羚个体相比,有羔藏原羚的移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而躺卧比例较低,觅食、警戒和其它3种行为类型差异不显著。一天中,藏原羚的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为8:00—8:59,10:00—12:59和16:00—19:59;躺卧行为的变化趋势与觅食行为相反;警戒行为仅有1个高峰,为14:00—14:59。5种行为类型在各时段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行为时间分配 集群规模 繁殖状态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原羚属分类地位研究兼论中国羚羊的分类 被引量:9
13
作者 雷润华 蒋志刚 +1 位作者 胡志昂 阳文龙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2-627,共6页
中国羚羊类动物在世界羚羊类动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其中普氏原羚、藏原羚和藏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普氏原羚是极度濒危动物。开展中国羚羊类动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利用形态特征、头骨测量及线粒体DNA的 12SrRNA (... 中国羚羊类动物在世界羚羊类动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其中普氏原羚、藏原羚和藏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普氏原羚是极度濒危动物。开展中国羚羊类动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利用形态特征、头骨测量及线粒体DNA的 12SrRNA (44 0bp)和 16SrRNA (5 90bp)对原羚属的分类地位及中国其他几种羚羊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发现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数据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差异大 ,而且质量性状的聚类结果比较符合传统的分类系统。分子分类也得到相似结果 ,但在属下的分析存在较大差异。 7种牛科动物的 12SrRNA和 16SrRNA序列差异分别为 0 2 %~ 7 1%和 0 3%~ 8 4 %。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原羚属 3种羚羊形成单系群 ,且蒙古瞪羚与普氏原羚的关系较藏原羚与普氏原羚的关系近。赛加羚应归宿于羚羊亚科 ,而不是与羊亚科的藏羚形成独立的赛加羚亚科。原羚属的进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羊 普氏原羚 藏原羚 亚科 分类地位 藏羚 牛科 质量性状 动物 种牛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夏季藏原羚的分布和栖息地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1 位作者 胡锦矗 王正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The distribution, size and habitat of Tibetan gazelle (Procapra picticaudata)pop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Shi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June to August of 1999 and July to August of 2003. 195 sampling... The distribution, size and habitat of Tibetan gazelle (Procapra picticaudata)pop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Shi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June to August of 1999 and July to August of 2003. 195 sampling belts (3 km×3 km) were made in total, which covered 10.8% of the whole grass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density of Tibetan gazelles was 0.117 individuals/km(2a in Shiqu County, and their population size was about 1 901 individuals.They mainly occurred from (4 200) to (4 700) m altitude (88.3%).Aggregation character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ibetan gazelles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male-only groups(42.1%), female-only groups(21.1%)and mother-offspring groups(36.8%), with main group size varied from 2 to 8 individuals (83%) and mean group size 4.8 individuals. 42 sampling plots (20 m ×20 m) were set at least every 100 m apart.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re away from residence (69%) and closer to water source (93%) were characteristic of Tibetan gazelle habitat. It was usually located in sunny (79%), drafty(83%) and smooth grassland slope (95%) with favorable concealing condition (52%), where vegetation was mainly 5-8 cm in height (62%)and 75%- 90% in canopy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石渠县 分布 栖息地 藏原羚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17
15
作者 叶润蓉 蔡平 +2 位作者 彭敏 卢学峰 马世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9,共7页
2003年8~9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 2003年8~9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湖东—克图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的种群数量。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质量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密切相关。本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现存栖息地呈不连续的间断分布,随着区域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其栖息地在不断缩减、生存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
下载PDF
普氏原羚种群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万红 姜永进 +2 位作者 朱申武 周文扬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关键词 普氏原羚 羚羊 种群大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海高原野生动物棘球绦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再宣 何多龙 +3 位作者 李予青 赵国强 马应福 刘培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45-147,共3页
为进一步摸清全省包虫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青海高原野生动物群体中的棘球绦虫感染作了初步调查研究。本文首次发现与证实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食草动物中的岩羊(Pseudoisnayaur... 为进一步摸清全省包虫病的分布和流行趋势,我们自1986年以来对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青海高原野生动物群体中的棘球绦虫感染作了初步调查研究。本文首次发现与证实青藏高原特有的野生食草动物中的岩羊(Pseudoisnayaur)和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为棘球属绦虫的中间宿主动物,其感染率分别为6.4%(21/327)和6.6%(13/198),并应用寄生虫病理组织学和免疫学等方法检测认定为棘球蚴感染。根据这2种野生食草动物在青藏高原栖息分布的生态地理环境条件,很可能存在一种不依赖家畜群而独立于野生动物群体间的棘球绦虫生活循环链或有家畜参加的混合生活循环链。本次调查结果既填补了棘球属绦虫宿主动物的国内、外空白,又为进一步开展青藏高原包虫病自然疫源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亦为深入探讨其在动物流行病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重要科学资料,有益于制定控制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疫源性 中间宿主动物 棘球绦虫 岩羊 藏原羚 包虫病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活动规律与生境选择 被引量:29
18
作者 李迪强 蒋志刚 王祖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4,共8页
普氏原羚生活在沙漠与干旱草原生态交错区(Ecotone)。青海湖畔沙漠中植被盖度较高,沙地沙蒿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多,而沙地柏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少。普氏原羚在沙地和距离沙地2~3km以内的地域内活动,利用起伏沙丘作... 普氏原羚生活在沙漠与干旱草原生态交错区(Ecotone)。青海湖畔沙漠中植被盖度较高,沙地沙蒿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多,而沙地柏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少。普氏原羚在沙地和距离沙地2~3km以内的地域内活动,利用起伏沙丘作为隐蔽生境。草原中的芨芨草群落、冷蒿—紫花针茅群落是普氏原羚的主要取食场所。普氏原羚具晨昏型活动规律,在傍晚和清晨取食,其活动避开牛羊的取食时间。普氏原羚常常聚群活动,它们在繁殖期、育幼期和交配期形成大小不同的群体。群体的类型包括同性群、混合群和单一个体群。非繁殖季节普氏原羚雌雄分群活动。目前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普氏原羚很难进行季节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活动规律 生境选择 青海湖
下载PDF
四川省石渠县藏原羚秋季取食行为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王正寰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9-476,共8页
20 0 3年 8~ 10月 ,用固定观察和扫描取样法对四川石渠县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 4 0个 2 0m× 2 0m的样地 ,测量藏原羚的 13个取食生境因子。利用单个样本的Kolmogorov Smirnovtest检验 ,呈正... 20 0 3年 8~ 10月 ,用固定观察和扫描取样法对四川石渠县藏原羚 (Procaprapicticaudata)的取食行为进行了研究。设置 4 0个 2 0m× 2 0m的样地 ,测量藏原羚的 13个取食生境因子。利用单个样本的Kolmogorov Smirnovtest检验 ,呈正态分布的用参数检验 ,否则用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 :(1)藏原羚主要以集群的形式取食 ,集群大小为 6 8头 (n =4 9) ,最大群为 34头 ;雄性群具有小集群的倾向 (即除存在独雄外 ,2~ 3头一群的群体数占 33 33% ,n =9) ,母子群也以小集群为主 ,两母子为一群的集群占 5 3% (n =15 ) ,但是没有发现<4头的雌性群。 (2 )藏原羚的取食时间以晨昏为主 ,取食高峰在早晨 (8:0 0~ 9:0 0 )和傍晚 (17:0 0~ 18:0 0 ) ,两者各占该时间段全部活动的 5 4 %以上。 (3)藏原羚更喜欢选择蒿草属、火绒草属和棘豆属中数种营养高的植物为食 ,比例高达 80 %以上。 (4) 13个生境因子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前 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 71% ,能够反映藏原羚主要的取食生境特征 ;影响藏原羚取食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分为植物营养度 (特定的植被类型和中等的植被高度 )、干扰度 (隐蔽条件好、人为和动物干扰小 )、水源 (离水源较近和避风性良好 )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取食行为 生境选择 棘豆属 雌性 雄性 石渠县 秋季 傍晚 样地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易湘蓉 王秀磊 +2 位作者 周慧 李迪强 刘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为了给普氏原羚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采用笼养饲喂法,在青海湖鸟岛选择优势植物20种,于2004年8~9月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2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2只普氏原... 为了给普氏原羚的生境评价、迁地保护和管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采用笼养饲喂法,在青海湖鸟岛选择优势植物20种,于2004年8~9月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保护站2只人工饲养的普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2只普氏原羚日取食量最大的植物是苣荬菜,(1.93±0.10)kg,最少的植物是冷蒿,(0.13±0.04)kg.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豆科、菊科、禾本科植物是普氏原羚采食的主要植物类群,其次是蔷薇科、蓼科等植物.根据选择性指数平均值(SI),主要植物的喜食性顺序可分嗜食、喜食、可食和厌食4个等级:嗜食苜蓿、青海棱子芹、苣荬菜、西伯利亚滨藜、蕨麻(SI>1.5);喜食野滨藜、二裂委陵菜(1.0<SI≤1.5);可食披针叶黄华、猪毛菜、弯齿风毛菊、碱韭、中亚紫菀木、针茅、苔草、星星草(0.5<SI≤1.0);厌食西伯利亚蓼、冷蒿、贫花鹅观草、垂穗披碱草、芨芨草(0<SI≤0.5).通过食性研究,可粗略地判断出普氏原羚的适宜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食物选择 取食量 选择性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