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earthquakes and geological factors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 prone areas:A case study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1
作者 HU Xudong SHEN Yitong +6 位作者 HU Kaiheng XU Wennian LIU Daxiang HE Songtang GAO Jiazhen WEI Li LIU Shu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522-1533,共12页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prone areas hold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risk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in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with geological faults. Despite the significan...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prone areas hold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regional risk management, particularly in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with geological faults. Despi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knowledge, a comprehensive quantific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top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factors on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prone areas has been lacking. This study selected the Hengduan Mountains, an earthquake-prone region characterized by diverse surface conditions and complex landforms, as a representative study area. An improved units zoning and objective factors identification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in earthquake and fault analys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seismic activity and geological factors 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debrisflow prone area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IS technology with hydrodynamic intensity and geographical units analysis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debris-flow prone areas. Meanwhile, earthquake and fault zones obviously increase the density of debrisflow prone catchments and make them unevenly distributed. The number of debris-flow prone areas shows a nonlinear variation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geomorphic factor value. Specifically, the area with 1000 m-2500 m elevation difference, 25°-30° average slope, and 0.13-0.15 land use index is the most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debris-flow occurrence;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from 600 to 1150 mm and landslides gradient from 16° to 35° are the main causal factors to trigger debris flow. Our study sheds light on the quantification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debris flow-prone areas in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which can offer crucial support for post-debris flow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flow prone areas causal factors GIS-based method spatial heterogeneity Hengduan Mountains
原文传递
Measuring the past 20 years of urban-rural land growth in flood-prone areas in the developed Taihu Lake watershed,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Weizhong SU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us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where la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be important control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 There is growing interest in using the urban landscape for stormwater management studies, where land patterns and processes can be important controls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riginal index of Major Hazard Oriented Level (MHOL) and investigates th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driving factors, and controlling suggestions of urban-rural land growth in flood-prone areas in the Taihu Lake watershed, China. The MHOL of incremental urban-rural land increased from M 31.51 during the years 1985-1995 to M 38.37 during the years 1995-2010 (M for medium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number for high-hazard value). The index shows that urban-rnraI land was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flood hazard levels and tended to move rapidly to high-hazard areas, where 72.68% of incremental urban-rural land was aggregated maximally in new urban districts along the Huning traffic line and the Yangtze River. Thus, the current accelerating growth of new urban districts could account for the ampliative exposure to high-hazard areas. New districts are driven by the powerful link between land financial benefits and political achievements for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past unsustainable process of "single objective" oriented planning. The correlation categorica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hydrological ecosystems for sub-basins was used to determine four types of development areas and provide decision makers with indications on the future watershed- scale subdivision of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implemen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land growth flood-prone areas major hazard oriented level major function oriented zoning Taihu Lake Watershed
原文传递
基于新型智慧城市视角的地质灾害监测——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超 彭卫平 刘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7,共6页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州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笔者结合近年来地灾监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感知、调度、共治的角度浅谈对于广州地灾监测的一些思考。感知方面:广州市地貌结构复杂,北部丘陵台地作为地灾易发区,建议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广州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新机遇、新思路。笔者结合近年来地灾监测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从感知、调度、共治的角度浅谈对于广州地灾监测的一些思考。感知方面:广州市地貌结构复杂,北部丘陵台地作为地灾易发区,建议构建重点区域天-空-地三查体系,及时识别潜在风险源。预警调度:广州市地灾的发生与降雨有很强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耦合性,建议在广州市雨窝、降雨集中区构建精细化气象预警网格,提高监测预警精准度;针对地灾监测预警存在的重监测、轻预警现象,建议构建基于数据-知识双驱动的预警模型,实现高精度可解释的地灾预测建模;针对疑难边坡,建立专家研判系统,实现精准“把脉”,精准“治疗”。共建共治:加强跨部门跨层级合作,加强新建工程项目地灾评估,消减地灾存量,控制地灾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智慧城市 地灾监测 气象预警 地貌结构 地灾易发区 专家系统
原文传递
地震多发区居民风险感知对巨灾保险需求影响研究
4
作者 袁庆禄 王淑娟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12,共9页
地震巨灾保险一直是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共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23年1月26日四川泸定5.6级地震问卷调查数据,探索居民风险感知对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以期改善地震巨灾保险具体推广路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地震经历、心理... 地震巨灾保险一直是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共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2023年1月26日四川泸定5.6级地震问卷调查数据,探索居民风险感知对巨灾保险需求的影响,以期改善地震巨灾保险具体推广路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存在地震经历、心理恐慌程度、地震保险认知这三种风险感知因子对地震巨灾保险需求产生正向影响。此外,附加政府补贴政策的巨灾保险产品,更容易得到居民的认可。因此,我国巨灾保险的推广,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区,要坚持长期普及和灾时宣传相结合的策略。在当前的地震保险推广过程中,仍然需要继续实行附加政府补贴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巨灾保险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多发区 巨灾保险 风险感知 政府补贴
下载PDF
地震易发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韧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惠文 师满江 +1 位作者 曹琦 宁志中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地震易发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来自地震、气象和地质等多维灾害的侵扰。选择四川省地震易发区内17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围绕灾害韧性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尺度构建涵盖了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建筑...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地震易发区的传统村落正面临来自地震、气象和地质等多维灾害的侵扰。选择四川省地震易发区内17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围绕灾害韧性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尺度构建涵盖了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建筑和区位6个维度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研究区传统村落在不同空间分布下的灾害韧性水平。研究区内传统村落主要沿河(沟)谷地带分布,按地形特征,可分为高原山地区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两者在地理区位、地形起伏度及集聚程度上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研究区传统村落灾害韧性整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性显著。高原山地区约83.33%的传统村落处于低或较低的灾害韧性等级,仅在文化和建筑2个维度上的韧性水平高于平原丘陵地区,而平原丘陵地区传统村落在社会、环境、生态和区位4个维度上的韧性水平均高于高原山地区。研究构建了一套针对地震灾害易发区的传统村落灾害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提升传统村落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发区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空间分析 灾害韧性 四川省
原文传递
1971—2020年松嫩平原易旱区气象因子与粮食作物的关系探究
6
作者 陈畅 刘兴丽 +5 位作者 姜丽霞 娄德君 王永超 祝玉梅 李诣 李雯婧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103-112,共10页
为探究松嫩平原易旱区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基于1971—2020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产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和R/S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长期变化趋势,构建气象... 为探究松嫩平原易旱区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基于1971—2020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产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和R/S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长期变化趋势,构建气象因子与玉米、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模型,探索气温、降水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1—2020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及各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变化不显著;生长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各月降水量呈微弱波动上升趋势;生长季及各月气温异常或接近异常偏冷(暖)年份共27 a,冷年主要集中于1970s—1980s,暖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降水异常或接近异常偏多(少)年份共24 a,主要出现于1990s以后;7月平均气温及8月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存在相关性(p<0.05),7月最低气温及9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与水稻气象产量存在相关性(p<0.05),表明盛夏至初秋温水条件显著影响玉米和水稻产量形成;未来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条件继续呈暖湿化趋势,玉米、水稻对本地气候资源的利用仍有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ST指数 气温、降水时空分布 齐齐哈尔 松嫩平原 易旱区 玉米 水稻
原文传递
地震多发区尾矿抗液化强度与动力变形特性试验
7
作者 刘春康 王洪江 +1 位作者 尚向凡 李浩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8-1738,共11页
为了研究地震多发区尾矿的抗液化强度和动力变形特性,以某上游法尾矿库中尾矿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沉积固结方式与尾矿细粒含量(FC)的关系;此外,通过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FC对尾矿抗液化性能和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从尾矿的微观结构特征出... 为了研究地震多发区尾矿的抗液化强度和动力变形特性,以某上游法尾矿库中尾矿为研究对象,首先探究沉积固结方式与尾矿细粒含量(FC)的关系;此外,通过开展动三轴试验研究FC对尾矿抗液化性能和动力变形特性的影响,并从尾矿的微观结构特征出发,分析FC对尾矿动力变形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上层尾矿主要经历淋滤固结和化学固结,下层尾矿主要经历自重固结,而FC随取样深度非线性增加.对数坐标下的动剪应力随动循环次数增加近似线性减小,而有效固结围压(σ′_(3c))增大使尾矿颗粒接触更加紧密,导致尾矿结构破坏需要更强的动载荷.尾矿的抗液化强度随FC增加先降低后升高,FC越小,尾矿的抗液化强度越高、循环应力比衰减越快,而FC变化对动孔隙水压比的影响较小.尾矿的动孔隙水压比–振次比曲线呈现“减速增长—稳定增长—加速增长”的3阶段发展趋势,而较大的固结压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动孔隙水压增长,此外,基于三参数动孔隙水压模型,得到了适用于本文尾矿的两参数动孔隙水压简化模型.随着FC增大,尾矿的动剪切模量先减小后增大、阻尼比先增大后减小,尾矿的动力变形特性逐渐由粗颗粒控制向细颗粒控制转变,该过程细粒含量存在临界值.研究结果可为地震多发区尾矿库稳定性评价及尾矿动力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多发区 尾矿 细粒含量(FC) 抗液化强度 动力变形特性
下载PDF
基于SRP模型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8
作者 赵文艳 李飞 张扬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74-83,104,共11页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研究对象,以2010,2015和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地质灾害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结合SRP模型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舟曲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定量评... 以甘肃省舟曲县为研究对象,以2010,2015和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地形数据、气象数据、地质灾害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等为基础,结合SRP模型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舟曲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从县域尺度来看,2010—2020年舟曲县生态处于中等脆弱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特征,时间上呈现“极度、重度脆弱区面积明显减少,中度脆弱区面积显著增加”趋势,整体向好趋势明显;从乡镇尺度来看,生态脆弱性状况均呈好转趋势,各乡镇生态脆弱性等级变化以极度、重度脆弱区减少,中度脆弱区增加为主;生态脆弱性空间集聚效应减弱,高高集聚类型乡镇由4个减少至3个,低聚集类型乡镇由1个增加至2个;生态脆弱性分布与变化主要受土壤、气象、地形地貌、人类活动以及地质灾害等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年降水量、地质灾害易发点密度和距离道路距离3个因子解释力最强,地形起伏度、坡度和距离河流距离3个因子解释力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评价 地质灾害易发区 SRP模型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某境外洪泛区高速公路施工便道水泥改良土方案探究
9
作者 陈裕荣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某境外洪泛区高速公路,平均每年有4-6个月处于洪泛期,本项目土方量近640万方,对便道施工要求高,线路周边土质较差,通过试验选择合适掺量的水泥改良土方案,以及对比填砂包边便道方案,选择以满足便道承载力要求,同时达到效益最佳的便道施... 某境外洪泛区高速公路,平均每年有4-6个月处于洪泛期,本项目土方量近640万方,对便道施工要求高,线路周边土质较差,通过试验选择合适掺量的水泥改良土方案,以及对比填砂包边便道方案,选择以满足便道承载力要求,同时达到效益最佳的便道施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道 水泥改良土 CBR 洪泛区
下载PDF
地震易发区房屋抗震设防加固分析
10
作者 丁月 《工程质量》 2024年第5期95-97,101,共4页
地震易发区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区域,为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论文对安顺市地震易发区各类房屋提出可供参考的抗震设防加固及施工措施建议,详细地从砖木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框架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四大类房屋建筑... 地震易发区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区域,为做好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论文对安顺市地震易发区各类房屋提出可供参考的抗震设防加固及施工措施建议,详细地从砖木结构房屋、砌体结构房屋、框架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四大类房屋建筑类型分析如何做好抗震设防及加固。并结合防震减灾工作实际和最新的工作要求,对地震易发区房屋进行抗震设防加固分析,以便以后健全地震易发区抗震设防加固实用技术,促进当地防震减灾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发区 抗震设防 房屋建筑类型 加固分析
下载PDF
高层房屋建筑结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11
作者 李凡 《工程建设(维泽科技)》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随着地震活动的频繁发生,特别是在新疆地震多发区,高层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旨在探讨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案例研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 随着地震活动的频繁发生,特别是在新疆地震多发区,高层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文中旨在探讨高层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实地案例研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抗震加固措施,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房屋建筑 抗震加固 地震多发区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地震多发区穿越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监测技术研究
12
作者 张建秋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2期28-30,40,共4页
在整个穿越断层断裂带隧道的地震多发区施工过程中,施工监控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确保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文章以位于西成客专四川段地震多发区某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 在整个穿越断层断裂带隧道的地震多发区施工过程中,施工监控是检验设计、施工是否合理,围岩、结构是否安全稳定,确保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文章以位于西成客专四川段地震多发区某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收敛速率-时间、累计收敛值-时间关系和累计沉降值-时间关系呈对数关系,沉降速率-时间关系呈指数关系。此外,通过数值模拟对钢架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数值模拟和施工监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拱顶沉降及水平收敛随时间“收敛”趋势明显,各断面沉降量均小于施工开挖预留变形量,验证了调整的支护参数合理且可行。相关结论可为该隧道建设和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多发区 断层破碎带 隧道施工监测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浅析
13
作者 李京梅 李姝彬 彭毛青措 《青海科技》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文章利用青海省537个国家站、天气站和区域站小时降水数据,对青海省2016-2021年期间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以2016年最多,2018年次之,2021年最少,其余3年出现次数接近。(2)短时强降水自... 文章利用青海省537个国家站、天气站和区域站小时降水数据,对青海省2016-2021年期间的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短时强降水出现次数以2016年最多,2018年次之,2021年最少,其余3年出现次数接近。(2)短时强降水自6月中旬开始增多,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高发时段,峰值多出现在8月中旬前后。(3)短时强降水集中时段出现在下午16时至23时,在出现次数较多年份集中时段会分别向前后延长,在出现次数相对较少年份会明显向中间收缩。(4)海西的乌兰,海北的刚察、海晏,海南的共和、贵南、同德,西宁的大通、湟中,海东的互助、平安、化隆、民和,黄南的尖扎、泽库、河南以及果洛的玛沁为易发区;大通的桥头镇,湟中的大才乡,尖扎的坎布拉镇,民和的马营镇、古鄯镇,河南的赛尔龙乡、优干宁镇,同德的秀麻乡为高发区。分析结果对了解和掌握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提高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时效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时空分布 易发区 高发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2011─2020年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变化及主要气象灾害易发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永清 刘赫男 +3 位作者 刘春生 蒋慧亮 魏磊 张洪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218-224,共7页
利用黑龙江省2011─2020年的水稻播种面积、产量数据以及196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全省10 a间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区划了水稻低温、暴雨、大风灾害的易发区和主要气象灾害的易发区。结果表明:10 a间黑龙江省的水... 利用黑龙江省2011─2020年的水稻播种面积、产量数据以及196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全省10 a间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特征,并区划了水稻低温、暴雨、大风灾害的易发区和主要气象灾害的易发区。结果表明:10 a间黑龙江省的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呈增长趋势,其中佳木斯市的水稻播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哈尔滨市次之;黑龙江北部为水稻低温灾害的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中部地区为中易发区和较低易发区;黑龙江中部地区为水稻暴雨灾害的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西部地区为中易发区和较低易发区;水稻大风灾害的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西部和中部地区,中易发区主要在中部地区;水稻主要气象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西北部和黑河市西部,较高易发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和黑龙江省中部地区,中易发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地区东部和黑河市北部,以及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播种面积 产量 变化 主要气象灾害 易发区
下载PDF
Influence of Error-prone Channel on the Performance of IEEE 802.11 WLAN Utilizing RTS/CTS Handshak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Haider M. AlSabbagh 陈建平 徐友云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7年第6期799-804,共6页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presented for WLAN 802.11b using error-prone channel. It was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fferent network sizes with the bit rates that available in 802....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presented for WLAN 802.11b using error-prone channel. It was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fferent network sizes with the bit rates that available in 802.11b protocol.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put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size of the network for wide range of bit error rates (BERs) and the channel bit ra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has given for the phenomenon of the packet delay suppression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BERs in view of the size of the networks and the BERs. The effect length of the transmitting packets i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802.11B REQUEST to send/clear to send(RTS/CT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 ERROR-prone channel
下载PDF
基于位置分配模型的避震疏散最优路径规划
16
作者 李玉堂 赵竞争 +2 位作者 王民水 叶应辉 王明常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8-2028,共11页
在地震易发区科学规划避震疏散路径,对人口聚集、密度大的高等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利用位置分配(location allocation,LA)模型、迪杰斯特拉(Dijkstra... 在地震易发区科学规划避震疏散路径,对人口聚集、密度大的高等学校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吉林大学朝阳校区空间分布信息的提取和相关资料的调查,利用位置分配(location allocation,LA)模型、迪杰斯特拉(Dijkstra)最优路径算法,结合服务域分析、最优路径分析等方法实现了对研究区白天、夜间两种模拟情景避震疏散路径的科学规划。结果表明:在高等学校中做避震疏散计划时,可直接将运动场、室外篮球场、广场、空旷草地、部分面积较大的停车场作为备用避震场所;在疏散方向不交汇、不冲突、避震场所可容纳人数较多时,LA模型、Dijkstra算法均能够满足避震疏散规划的需求。针对校园内存在的避震安全场所空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了均衡空旷场地分布、增加避震疏散设施、加强避震疏散技能等完善高等学校地震逃生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易发区 避震疏散 大学校园 避震需求 最优疏散路径 位置分配模型
下载PDF
集成决策解释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的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安全风险分析及应用
17
作者 李乔楚 陈军华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6期158-166,共9页
为降低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的风险水平,基于人、物、环境、管理4类事故诱因,选用DEMATEL/ISM法厘清系统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因果关系,结合MICMAC法分析风险因素的依赖度和驱动力,并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 为降低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的风险水平,基于人、物、环境、管理4类事故诱因,选用DEMATEL/ISM法厘清系统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和因果关系,结合MICMAC法分析风险因素的依赖度和驱动力,并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了“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风险分析软件”,形成了一种D/I-MICMAC-VS集成风险分析方法并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塌陷隐患区燃气管道风险因素分布于6个层级,通过对表层直接因素的严格管理可以在短期内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中层间接因素在系统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只有重视深层根本因素,才能够从根本上对燃气管道事故进行控制。(2)自发集群是燃气管道事故风险管控的关键抓手,通过优先干预可对事故防治起到显著作用;独立集群通过自身的变化发展直接影响系统的风险水平;联动集群对事故的演化发展起到传递推动作用。只有厘清诱发依赖集群变化的深层根本因素才能实现有效风险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ATEL/ISM法 MICMAC法 Visual Studio 岩溶塌陷 隐患区 燃气管道 风险分析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易旱原因分析及旱灾防治策略研究--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利利 张保国 +3 位作者 商崇菊 雷宏军 潘红卫 孙伟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5期52-56,共5页
贵州威宁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文结构及下垫面性质,加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干旱灾害频发,是贵州省典型易旱地区之一。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和水利工程现状等方面进行易旱原因分析,指出... 贵州威宁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水文结构及下垫面性质,加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干旱灾害频发,是贵州省典型易旱地区之一。从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和水利工程现状等方面进行易旱原因分析,指出降雨少蒸发大、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等因素是威宁县干旱灾害易发频发的主要原因。经调研,提出干旱期应急对策,总结旱灾防治措施,以期为类似喀斯特地区抗旱减灾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易旱原因分析 旱灾防治 威宁县
下载PDF
浙江省加油加气站雷电灾害特征及防护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天放 郑文佳 +1 位作者 周承 罗磊 《建筑电气》 2023年第3期42-45,共4页
根据雷电灾害资料和雷电监测数据对2000~2020年浙江省加油加气站雷电灾害特征及其防护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为加油加气站的防雷安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建议加油加气站在选址时避开雷电高发易发区,建设时注重电子系统设备... 根据雷电灾害资料和雷电监测数据对2000~2020年浙江省加油加气站雷电灾害特征及其防护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为加油加气站的防雷安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建议加油加气站在选址时避开雷电高发易发区,建设时注重电子系统设备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日常加强雷电防护装置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加气站 雷电灾害 地闪密度 电子电气系统设备 雷击电磁脉冲 雷电易发区 特征分析 雷电防护
下载PDF
浅谈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步骤与内容 被引量:1
20
作者 简泉辉 卜声强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4期232-234,共3页
在地灾容易发生地区内进行规划、建设,需要开展地灾危险性评估,主要评估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具体工作内容,以期为类似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广东省 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