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eDNA浓度与生物量相关性曲线的拟合与比较分析
1
作者 郭娟 曾燏 +2 位作者 郑羽晨 赵雨双 钟清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45-49,共5页
为探究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eDNA浓度与其生物量间关系,根据麦穗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得到qPCR标准曲线,采用线性、指数和对数3种模型对麦穗鱼生物量与eDNA浓度的相... 为探究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eDNA浓度与其生物量间关系,根据麦穗鱼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得到qPCR标准曲线,采用线性、指数和对数3种模型对麦穗鱼生物量与eDNA浓度的相关性曲线进行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O I基因设计的引物对麦穗鱼DNA具有特异性扩增,扩增效率为90.94%;qPCR的阈值循环数(Cycle threshold,Ct值)与已知浓度或拷贝数的样品(标准品)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52),说明标准品的拷贝数与Ct值之间相关的可信度较好。通过3种曲线进一步拟合比较分析显示:线性模型为麦穗鱼生物量与eDNA浓度间的最佳拟合模型,其R2高达0.9338,y=72.087x+81.978。这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eDNA浓度与麦穗鱼生物量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浓度 生物量 麦穗鱼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between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of Pseudorasbora parva 被引量:7
2
作者 Yunzhi YAN Yifeng CHEN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6-60,共5页
Reproductive traits of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in Lake Fuxia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in Lakes Chao and Dongting for Pseudorasbora parva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ir reproductive strategie... Reproductive traits of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in Lake Fuxia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in Lakes Chao and Dongting for Pseudorasbora parva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variations in their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two native populations,P.parva markedly experienced the protraction in their spawning time and the decrease in mortality for adult individuals in Lake Fuxian. The three populations all got their first sexual maturity at the same age,but their total lengths at maturity were quite different for those in Lake Chao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Lakes Fuxian and Dongting. Additionally,in spite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ccurred in their relative fecundities for P. parva in Lakes Fuxian and Dongting,the population in Lake Chao showed the markedly higher relative fecundity than the other two populations. These results were analyzed with the variations in water temperature,nutrient status,fishing stress among the three lakes. The relative decline in fecundity for the invasive population,which conflicted with the enemy release hypothesis,was disscussed with the context of the preponderance of another invasive fish,Neosalanx taihuensis,in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洞庭湖湖区 生活习性 生理特征
下载PDF
Growth and feeding habits of invasive Pseudorasbora parva in the Chabalang Wetland(Lhasa,China) and its trophic impacts on native fish 被引量:2
3
作者 DING Huiping GU Xiaohong +3 位作者 ZHANG Zhiming HUO Bin LI Dapeng XIE Congxi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28-639,共12页
In recent years, fish inva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native fish stocks. Pseudorasbora parva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or invasive species worldwid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 In recent years, fish invas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native fish stocks. Pseudorasbora parva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ajor invasive species worldwide.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ish resources of the Chabalang Wetland (Lhasa, Tibet) during diff erent seasons in 2009 and 2013. Four hundred and twelve individuals were subsampled to estimate age, growth, and feeding habit of P . parva . Furthermore, foo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 . parva and the native Schizothoracinae fish were also examined. 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shift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appearance of native fish and outbreak of non-native fish. The percentage of nonnative P . parva in the fish collection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33.64% in 2009 to 64.08% in 2013. The standard length (SL) ranged from 22.00 to 78.71 mm, and their age was 1–5 a. The von Bertalanff y function was used to model the observed length-at-age data as L t =112.19(1–e^-0.1495 ( t +0.8012)) for females and as L t =123.12 (1–e^-0.1500 ( t +0.7132)) for mal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 parva in Tibet has lower growth and mortality rates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the native ranges. Ninety-seven prey taxa belonging to 9 prey categor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gut of 38 P . parva . P . parva can be considered a generalized and opportunistic predator, competing with the native fish, especially Schizothorax o’connori , 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 , and Ptychobarbus dipogon , for Bacillariophyta and Chironomid larvae. This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n native fish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rasbora parva GROWTH feeding HABITS SCHIZOTHORACINAE FISH biological invasion
下载PDF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对宝钢工业配水池藻类污染物治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建华 屈云芳 +6 位作者 钱吉 府宇雷 杨武利 李宏岷 李婉芳 陈治中 张永宏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13-217,共5页
运用淡水生态系统中TOP-DOWN效应等生态学原理,经宝钢工业配水池现场调查 及实验室试验,筛选出一种专一性取食底栖性丝状蓝藻的鱼类──麦穗鱼.对其进行生物学 特性、饥饿试验,清除丝状蓝藻效率比较及配水池现场初试等,进... 运用淡水生态系统中TOP-DOWN效应等生态学原理,经宝钢工业配水池现场调查 及实验室试验,筛选出一种专一性取食底栖性丝状蓝藻的鱼类──麦穗鱼.对其进行生物学 特性、饥饿试验,清除丝状蓝藻效率比较及配水池现场初试等,进一步确证其对于宝钢工业配 水池壁藻类复合体的清除及抑制水体藻类污染是有效的,从而为宝钢水源污染和管道阻塞问 题的综合整治提供了可行的手段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配水池 藻类污染物 治理 钢铁工业
下载PDF
受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恢复(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顾晓军 李少南 +1 位作者 樊德方 田素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2-86,共5页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 0 .5mg L、1.0mg L、2 .0mg L ,约为LC5 0 的 1 2 0、1 10、1 5。处理 48h后 ,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 研究了受亚致死剂量马拉硫磷抑制的麦穗鱼 (Pseudorasboraparva)脑乙酰胆碱酯酶 (AChE)的活性恢复。马拉硫磷处理浓度分别为 0 .5mg L、1.0mg L、2 .0mg L ,约为LC5 0 的 1 2 0、1 10、1 5。处理 48h后 ,AChE抑制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分别为 33.76 %、5 7.89%、6 3.0 5 %。恢复 12 0h后 ,0 .5mg L处理过的鱼AChE恢复到了对照的 80 %以上 (80 %被认为是鱼的安全限 ) ;1.0mg L处理过的鱼经 2 88h也恢复到了对照的 80 %以上 ;而 2 .0mg L处理过的鱼恢复 36 0h还低于对照的 6 0 %。恢复期间后两个处理鱼AChE活性差异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酯酶 ACHE 马拉硫磷 麦穗鱼 抑制 恢复
下载PDF
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药物对比试验
6
作者 姜汉军 贾秀秀 田海军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中草药槟榔、雷丸和化学药物氯化铜、甲苯咪唑、90%晶体敌百虫,开展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和雷丸作用时间较长,槟榔在48 h时杀虫效果最佳,杀虫浓度为200 mg/L时,杀虫率为60%;雷丸无杀虫效果。甲苯咪... 采用中草药槟榔、雷丸和化学药物氯化铜、甲苯咪唑、90%晶体敌百虫,开展治疗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药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和雷丸作用时间较长,槟榔在48 h时杀虫效果最佳,杀虫浓度为200 mg/L时,杀虫率为60%;雷丸无杀虫效果。甲苯咪唑,氯化铜,敌百虫作用时间短,一般在6 h;甲苯咪唑对麦穗鱼扁弯口吸虫病的杀灭效果最好,杀虫率为80%;90%晶体敌百虫的杀虫率为78%;氯化铜的杀虫率为75%。指出,槟榔相对于甲苯咪唑、氯化铜等化学药物,具有高效、低残留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扁弯口吸虫 中草药 化学药物
下载PDF
鱼菜共生系统中麦穗鱼肠道菌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冀野 王世兴 +3 位作者 刘东姣 杜新科 牟晋华 申旭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于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4日(计6周)在9个泡沫养殖箱中放养平均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12尾(对照组),再分别与株高(13.85±0.92)cm罗莎生菜(Lactuca... 为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于2020年11月24日至2021年1月4日(计6周)在9个泡沫养殖箱中放养平均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12尾(对照组),再分别与株高(13.85±0.92)cm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PL组)和株高(26.10±1.84)cm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PI组)组成两种鱼菜共生系统,用16S rR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比分析各系统鱼体肠道的菌群,探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鱼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每个鱼菜共生养殖箱的箱体边缘都固定等面积蔬菜浮床(覆盖面积占水体面积的35%),并在浮床底部覆盖纱布以避免鱼类啃食。结果表明,3种系统中麦穗鱼主要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优势属为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沉积物杆状菌属(Sediminibacterium)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两种鱼菜共生系统中沉积物杆状菌属丰度明显高于传统养殖系统;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仅见于传统养殖系统。聚类树与功能热图显示,两种鱼菜共生系统聚集为一支。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PICRUSt2)表明,鱼菜共生模式对麦穗鱼的代谢、机体系统和环境信息加工等功能起到正向作用,其中麦穗鱼-水蕹菜共生系统优势更大。麦穗鱼在两种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传统养殖系统(P<0.05)。本研究认为,鱼菜共生模式可以改变麦穗鱼肠道菌群的结构,有利于维持麦穗鱼肠道健康,能够显著提高存活率。本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鱼菜共生系统鱼体肠道菌群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肠道菌群 麦穗鱼 16S rRNA
下载PDF
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对麦穗鱼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东姣 杜新科 +3 位作者 王世兴 张冀野 刘丽雪 申旭红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4,共6页
将9个40 cm×24 cm×16 cm泡沫箱放在实验室靠窗处,每个箱中放养12尾体长(7.3±0.56)cm,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搭建占水体面积35%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浮... 将9个40 cm×24 cm×16 cm泡沫箱放在实验室靠窗处,每个箱中放养12尾体长(7.3±0.56)cm,体质量(3.88±0.78)g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搭建占水体面积35%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和罗莎生菜(Lactuca sativa)浮床,菜根裹海绵固定防止其松动,用纱布裹住菜根防止麦穗鱼啃食。试验设水蕹菜-麦穗鱼和罗莎生菜-麦穗鱼2个处理组和1个单养麦穗鱼的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隔7 d取一次水样,检测水体pH、溶氧(DO)、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_(2)^(-)-N)、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含量等指标,研究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对麦穗鱼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蕹菜和罗莎生菜能维持麦穗鱼养殖水体pH及DO浓度稳定,使水体TAN浓度降至较低水平;水蕹菜组和罗莎生菜组水体NO_(2)^(-)-N和NO_(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水蕹菜组降低水体TN的能力优于罗莎生菜组,吸收NO_(3)^(-)-N的效率显著高于罗莎生菜(P<0.05)。在浮床覆盖率为35%的条件下,水蕹菜和罗莎生菜均能有效吸收麦穗鱼养殖水体中的无机氮盐,促进有害氮盐向可吸收利用氮盐转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鱼菜共生养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水质 水蕹菜 罗莎生菜 麦穗鱼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Ⅳ.种群动态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7-545,共9页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强,1996年11月为21,631ind,与同期的1995世代(14,431ind)相比增加了49.9%,死亡率在夏季较高。1995世代周年死亡率为71.7%,1996年11月的数量为4,084ind,与生活史中同期的1994世代(1,515ind)相比,增加了1.7倍。1994世代在1996年繁殖后期的死亡率急剧增加,在产卵季节过后全部死亡。种群活动水平除了与水温有关外,在春季可能主要受繁殖活动的影响。1996年的种群繁殖力为4.05×106粒,其中0+龄的贡献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种群动态 保安湖 小型鱼类资源 标志回捕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V.生产力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在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1月 ,依据有关种群参数估算了保安湖 1 # 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生产力。月平均瞬时生长率的变化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生长率降低 ,在生活史的早期阶段生长最快 ,生长率一般在春、夏季较高。在研... 在 1 995年 1 0月至 1 996年 1 1月 ,依据有关种群参数估算了保安湖 1 # 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生产力。月平均瞬时生长率的变化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随着年龄增加生长率降低 ,在生活史的早期阶段生长最快 ,生长率一般在春、夏季较高。在研究期间 ,种群平均生物量为1 8 2 7kg·hm- 2 ,周年生产力为 36 53kg·hm- 2 ·a- 1 ,P/B系数为 2 0。 1 996世代对总生产力的贡献为 67 9%。种群月平均生物量及生产力均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生物量在秋季(9月 )出现峰值 ,生产力在冬季非常低 ,在夏季 (7月 )出现峰值 ,夏季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77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生产力 P√B系数 种群 湖泊 鱼类群落
下载PDF
梁子湖麦穗鱼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杨瑞斌 边书京 +1 位作者 周洁 谢从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 用 4种指标分析了梁子湖麦穗鱼的食性。结果表明 ,藻类的出现率 (97.0 6 % )、个体数百分比 (99.91% )和相对重要性指数 (0 .98)均最大 ,而底栖动物的重量百分比 (98.5 3% )最大 ,表明麦穗鱼以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 ,同时摄食大量的藻类。该鱼常年摄食 ,且摄食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 ,1~ 3、9月的摄食强度较高 ,而 7月较低 ,可能是由于被动性采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食性 摄食强度 梁子湖
下载PDF
麦穗鱼的组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坤 王子健 +2 位作者 祝东梅 方礼豹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麦穗鱼染色体数目2n=50,未观察到次缢痕及性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2sm+10st,NF=90;麦穗鱼二倍体细胞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38倍,绝对含量为3.18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
下载PDF
鲤微卫星引物对麦穗鱼的适用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洪雨 岳永生 +2 位作者 于艳 郭金峰 王慧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8-281,共4页
关键词 微卫星 麦穗鱼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三唑磷对麦穗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诱导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少南 谢显传 +1 位作者 谭亚军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2,共4页
为了检测有机磷杀虫剂对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 (AChE, EC3.1.1.7)的诱导,采用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三唑磷胁迫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变化。当暴露浓度仅为0.1μg/L时,三唑磷即对... 为了检测有机磷杀虫剂对鱼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 (AChE, EC3.1.1.7)的诱导,采用间接非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三唑磷胁迫下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脑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变化。当暴露浓度仅为0.1μg/L时,三唑磷即对AChE产生诱导。由于存在诱导效应,三唑磷对酶活性的抑制在一定程度上被酶蛋白含量的提高所掩盖。研究结果表明,以酶蛋白替代总蛋白来衡量粗酶液中AChE的活性,可以明显提高对有机磷胁迫作用的检测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乙酰胆碱酯酶 三唑磷 ELISA
下载PDF
龙延河几种挺水植物上麦穗鱼卵的分布及其孵化率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金庆 宋祥甫 +2 位作者 邹国燕 周文宗 刘长娥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调查了太湖流域龙延河内常见挺水植物茎叶和枯树枝等介质上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卵的数量分布特征,分析了鱼卵孵化率、鱼苗成活率的差异,系统评价挺水植物作为麦穗鱼产卵介质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体茭草茎、喜旱莲子草茎... 调查了太湖流域龙延河内常见挺水植物茎叶和枯树枝等介质上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卵的数量分布特征,分析了鱼卵孵化率、鱼苗成活率的差异,系统评价挺水植物作为麦穗鱼产卵介质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活体茭草茎、喜旱莲子草茎、枯芦竹、枯树枝等4种介质是该河道内麦穗鱼主要利用的产卵介质,茭草组和枯树枝组卵带面积最大(107.9 cm2,95.3 cm2),喜旱莲子草组卵径最大(1463.9μm),枯芦竹和枯树枝组卵密度最大(25.4个/cm2,24.9个/cm2)。茭草组和喜旱莲子草组受精卵孵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2.9%和87.9%。枯树枝组鱼苗死亡高峰出现较早(在14~16 d),而茭草和喜旱莲子草组发生较晚(18~2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pseudorasbora parva) 产卵 孵化率 存活率 茭草 喜旱莲子草
下载PDF
锌离子胁迫下溴氰菊酯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军 吴继松 +3 位作者 李彩艳 谢昶 张媛媛 吴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3-27,共5页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锌离子的胁迫对溴氰菊酯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28.5±0.5)℃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h的LC50值为3.2-13.4mg/L,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h的LC50值为7.2... 以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锌离子的胁迫对溴氰菊酯急性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28.5±0.5)℃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h的LC50值为3.2-13.4mg/L,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h的LC50值为7.2-13.4μg/L;而水温为(15.5±0.5)℃时,锌离子对麦穗鱼24-96h的LC50值为18.0mg/L以上,溴氰菊酯对麦穗鱼24-96h的LC50值为5.6-10.0μg/L。水温的升高将明显地提高锌离子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并降低溴氰菊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研究同时发现,锌离子在酸性水质中对溴氰菊酯的急性毒性有增强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效果随着水温和锌离子质量浓度的上升而更为显著。但在中性及碱性水体中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毒性试验96h后,锌离子在中、酸性水质中的质量浓度比较稳定,在碱性水质中有一部分损失,表明水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变化比较稳定,主要受水质pH值影响,与温度无关。而溴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高温高pH值条件下的降解幅度尤为显著,说明水中溴氰菊酯的降解主要受水质pH值与温度的影响。研究显示,锌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增强溴氰菊酯的毒性作用,必须在实际生产中注意其联合污染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毒理学 锌离子 溴氰菊酯 麦穗鱼 急性毒性 胁迫
下载PDF
太湖麦穗鱼生长、死亡和利用状况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凯 景丽 +1 位作者 陈永进 徐东坡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8-373,共6页
为研究太湖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的种群结构、生长特征、死亡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于2014年1—12月使用虾笼网在太湖水域逐月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1207尾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样本标准体长为27.03-107.36 mm,平均... 为研究太湖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的种群结构、生长特征、死亡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于2014年1—12月使用虾笼网在太湖水域逐月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1207尾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麦穗鱼样本标准体长为27.03-107.36 mm,平均为(60.03±13.29)mm,体质量为0.4-21.2 g,平均为(4.51±3.16)g;其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拟合关系式为W=2.1606×10^-5L2.9537(R2=0.9323,n=1207);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L∞=112.88 mm、K=0.46、t0=-0.51 a,体质量生长拐点为1.84a;应用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估算总死亡系数(Z)为1.87,利用Pauly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为1.07,捕捞死亡系数(F)为0.80,开发率(E)为0.43。研究表明,太湖水域麦穗鱼面临的捕捞压力较轻,处于适度利用状态,这与太湖水域无针对性捕捞且设有禁渔期有关,同时开捕期内肉食性鱼类面临的捕捞压力也有利于小型鱼类种群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麦穗鱼 体长 生长拐点 资源利用状况
下载PDF
淮河上游南湾湖麦穗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红敬 王雅平 +4 位作者 冷秋丽 李晓杰 李晓凤 于同雷 黄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5-842,共8页
2014年的3月、5月、7月和12月在淮河上游南湾湖采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本532尾,对麦穗鱼的年龄组成与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5.82—88.28 mm,平均体长为(61.61±11.8)mm,体重的分布范围为3.07—59.... 2014年的3月、5月、7月和12月在淮河上游南湾湖采集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样本532尾,对麦穗鱼的年龄组成与生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的体长分布范围为35.82—88.28 mm,平均体长为(61.61±11.8)mm,体重的分布范围为3.07—59.17 g,平均体重为(19.23±10.73)g。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大,雌雄性比为0.64鲶1。群体的年龄组成为1—3龄,其中3龄样本数量占优势为57.3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是雌性W=9.602E–5L^(2.928)(R^2=0.883);雄性W=4.487E–5L3.116(R2=0.889),雌雄样本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5.241,P<0.05)。麦穗鱼的鳞径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并且雌雄样本的鳞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差异性显著(F=78.405,P<0.05)。生长参数分别是雌性:L∞=107.005,K=0.246,t0=–0.76;雄性:L∞=145.254,K=0.181,t0=–0.66。生长拐点是雌性3.60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70.46 mm和24.72 g,雄性5.619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8.64 mm和73.53 g。研究结果表明雌性为匀速生长,雄性为异速生长;雄性麦穗鱼比雌性麦穗鱼的生长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湾湖 麦穗鱼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麦穗鱼营养成分组成测定与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拥军 孙向军 +5 位作者 杨广 李文通 乔秀亭 史东杰 魏东 张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69-1871,1973,共4页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麦穗鱼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穗鱼鱼体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80.20%、3.33%、3.40%、12.80%。100g鱼体中9种常规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P630.00mg、Ca973.08mg、Mn0.20mg、Zn39.00mg、Cu0...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麦穗鱼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麦穗鱼鱼体的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80.20%、3.33%、3.40%、12.80%。100g鱼体中9种常规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P630.00mg、Ca973.08mg、Mn0.20mg、Zn39.00mg、Cu0.56mg、K232.77mg、Na79.13mg、Mg45.43mg、Fe2.23mg;氨基酸含量为11.64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76g,占40.89%;脂肪酸含量为3.44g,其中饱和脂肪酸1.06g,不饱和脂肪酸2.38g,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氨基酸 矿物元素 脂肪酸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麦穗鱼的遗传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陈叙龙 张富国 +1 位作者 张文成 张毓琪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87-90,共4页
4ppm的Na2SeO3对麦穗鱼的微核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所以se在一定浓度下是致突变剂,而0.1ppm的Na2SeO3对麦穗鱼的核异常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因此,0.1ppm应视为有毒效应浓... 4ppm的Na2SeO3对麦穗鱼的微核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所以se在一定浓度下是致突变剂,而0.1ppm的Na2SeO3对麦穗鱼的核异常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因此,0.1ppm应视为有毒效应浓度。麦穗鱼可用作淡水水体致突变物污染的监测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麦穗鱼 遗传毒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