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own-regulation of TRPC6 on the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induced Apoptosis of Mouse Podocytes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希锋 方展 +3 位作者 朱忠华 杨晓 何方方 张春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4期417-422,共6页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arrying the small hairpin RNA(shRNA)for TRPC6 mRNA were constructed,and the effects of knocking-down TRPC6 on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 (PAN)-induced apoptosis of mouse podocytes were ob...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arrying the small hairpin RNA(shRNA)for TRPC6 mRNA were constructed,and the effects of knocking-down TRPC6 on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 (PAN)-induced apoptosis of mouse podocytes were observed.Tw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ontaining small hairpin structure targeting TRPC6 named pGCsi-TRPC6A and pGCsi-TRPC6B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The plasmids were transfected into conditionally immortalized murine podocyte cell line by liposome.The changes in the TRPC6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fter 48 h.Cultured pod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PAN treatment group,PAN treatment+shRNA transfection group,and PAN treatment+negative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 of Bax and Bcl-2 mRNA and proteins was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blot respectively.The apoptotic rate of podocytes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RPC6 mRNA and protein was decreased in the podocytes when transfected with pGCsi-TRPC6A,and pGCsi-TRPC6B.The expression of Bax was increased,and that of Bcl-2 was decreased at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in the podocytes after treated with PAN for 48 h.These changes was attenuated by knocking-down TRPC6.Knocking-down TRPC6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PAN-induced apoptosis of podocytes.It was concluded that TRPC6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N-induced apoptosis of podocytes.Knocking-down TRPC6 gene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odocytes from apoptosis induced by 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小鼠 诱导 霉素 嘌呤 监管
下载PDF
Effect of TRPC6 Knockdown on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induced Podocyte Injury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希锋 初永丽 +7 位作者 张春 杜希云 何方方 陈珊 高盼 刘建社 朱忠华 孟宪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2年第3期340-345,共6页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construc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arrying the small hairpin RNA (shRNA) targeting TRPC6 gen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PC6 knockdown on puromucin aminonucleoside (PAN)-induced podo...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construc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s carrying the small hairpin RNA (shRNA) targeting TRPC6 gene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PC6 knockdown on puromucin aminonucleoside (PAN)-induced podocyte injury. Two DNA sequences containing the small hairpin structure targeting TRPC6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then inserted into the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contained plasmids (pGC) to establish the plasmids pGCsi-TRPC6A and pGCsi-TRPC6B. Plasmids expressing scrambled shRNA were used as negative control and named pGCsi-NC. These plasmids were transfected into a conditionally immortalized murine podocyte cell line by using liposome.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TRPC6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ting. Cultured podocyte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control group, PAN treatment group, PAN+TRPC6 shRNA transfected group and PAN+scrambled shRNA transfected group. The paracelluar permeability to BSA was evaluated by Millicell-PCF Inserts and cell viability was measured by the trypan blue assay. Immunofluorescent assay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α-actinin-4 and α-tubul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f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shRNA expression vector was about 45%. Expression levels of TRPC6 mRNA and protein were downregulated after transfection with pGCsi-TRPC6A and pGCsi-TRPC6B. Knocking down TRPC6 gene could effectively reverse the PAN-induced increase in the paracelluar permeability to BSA. The distribution of α-actinin-4 and α-tubulin was disrup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PAN, which was reversed by knocking down TRPC6 gene. It was concluded that knocking down TRPC6 gene could effectively prevent podocytes from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 induced by PAN,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of podocyte cytoskele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损伤 诱导 核苷 氨基 WESTERN印迹法 SHRNA 脂质体转染 表达载体构建
下载PDF
线粒体氧化应激及m6A表观遗传调控TRPC6钙通道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姜丽娜 孔玮晶 丁瑛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85-789,共5页
目的 初步探讨N6-甲基腺嘌呤(m6A)表观遗传修饰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通道失调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理。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足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处理组... 目的 初步探讨N6-甲基腺嘌呤(m6A)表观遗传修饰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通道失调在肾病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及潜在机理。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足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处理组、TBHQ+PAN处理组。对照组为正常完全培养液,TBHQ组培养液中加入10 nmol/L TBHQ,PAN处理组培养液中加入PAN 50μg/mL,TBHQ+PAN处理组培养液中加入10 nmol/L TBHQ以及PAN 50μg/mL,刺激24 h收集细胞。应用膜片钳证实PAN损伤诱导TRPC6通道激活机理及1,4,5-肌醇三磷酸(IP3)受体拮抗剂TBHQ对电流的影响,检测对照组、PAN处理组、TBHQ组和TBHQ+PAN处理组细胞TRPC6通道电流变化。通过葡萄糖氧化酶(GO)建立足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另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足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GO组、姜黄素组、姜黄素+GO组。GO组给予GO 3.5 kU/L,姜黄素组给予Nrf2激动剂(姜黄素)40μmol/L,姜黄素+GO组给予姜黄素40μmol/L和GO 3.5 kU/L处理,给药处理8~12 h后收集细胞。检测各组Nrf2和特异性调控蛋白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TRPC6及Transgelin蛋白和线粒体调控蛋白表达变化。通过SRAMP对TRPC6通道m6A位点进行精准预测,对PAN诱导足细胞损伤模型公共数据库GSE124622进行2次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TBHQ组电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AN处理组电流升高,而TBHQ+PAN组电流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O组Nrf2、NQO-1、TRPC6及Transgelin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GO组比较,姜黄素+GO组Nrf2、NQO-1、TRPC6及Transgelin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GO组线粒体调控蛋白Mfn2、Opa1蛋白表达均降低,Drp1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O组比较,姜黄素+GO组粒体调控蛋白Mfn2、Opa1蛋白表达升高,Drp1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与姜黄素组TRPC6/Transgelin及线粒体调控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RPC6通道序列存在多个m6A修饰位点,均具有被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肾母细胞肿瘤1相关蛋白(WTAP)和去甲基化酶ALKB同源蛋白(ALKBH)、m6A去甲基化酶(FTO)调控的潜在可能。对12个m6A调节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发现m6A调节基因的表达在PAN诱导足细胞损伤中发生显著差异。结论 TRPC6介导钙离子内流可被氧化应激激活参与足细胞损伤,激活Nrf2可以减少钙过负荷所致线粒体损伤而保护足细胞。TRPC6序列中存在多个高m6A修饰靶点,肾病综合征发病机理可能通过m6A修饰足细胞TRPC6离子通道,m6A相关调控基因在肾病足细胞损伤中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嘌呤霉素 氨基核苷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 线粒体功能异常 N6-甲基腺嘌呤 m6A转移酶样3抑制剂
下载PDF
一种在体标记小鼠精原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
4
作者 邹乾兴 梁媛媛 +3 位作者 沈开元 黄萍 罗平 曲晓力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种由一系列生精细胞组成的连续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最终产生精子的过程。然而,生精细胞的蛋白稳态分析仍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在体标记并检测生精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氨基酰tRNAs... 目的 哺乳动物精子发生是一种由一系列生精细胞组成的连续细胞增殖和分化并最终产生精子的过程。然而,生精细胞的蛋白稳态分析仍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一种在体标记并检测生精细胞新生蛋白合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氨基酰tRNAs结构类似物——嘌呤霉素(Puromycin,Puro)以65 mg/kg小鼠体质量的剂量腹腔注射小鼠,1.5 h后,处死小鼠,分离两侧睾丸,其中一侧睾丸用于总蛋白提取,另一侧睾丸用于石蜡切片制备,随后利用Puro特异性抗体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样品中Puro的含量及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uro能够标记总体新生蛋白合成情况;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Puro在小鼠睾丸中特异性标记的是精原细胞。结论 Puro能够用于小鼠精原细胞新生蛋白质的在体标记,并可通过相应免疫学技术定量分析新生蛋白合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霉素 精子发生 精原细胞 新生蛋白合成
下载PDF
Sinkihwan-gamibang ameliorates puromycin amino nucleoside-induced nephrotic syndrome 被引量:2
5
作者 Lee Hyeon Kyoung Jang Youn Jae +6 位作者 Na Se Won Kim Hye Yoom Han Bywig Hyuk Lee Yun Jung Lee Ho Sub Yoon Jung Joo Kang Dae Gill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77-184,共8页
Nephrotic syndrome(NS)is a kidney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ypertriglyceridemia,massive proteinuria,hypo-albuminemia and peripheral edema.Sinkihwan-gamibang(SKHGMB)was recorded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book na... Nephrotic syndrome(NS)is a kidney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ypertriglyceridemia,massive proteinuria,hypo-albuminemia and peripheral edema.Sinkihwan-gamibang(SKHGMB)was recorded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book named“Bangyakhappyeon(方藥合編)”and its three prescriptions Sinkihwan,Geumgwe-sinkihwan,and Jesaeng-sinkihwan belong to Gamibang.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effect of SKHGMB on renal dysfunction in an NS model induced by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The experimental NS model was induced in male Sprague Dawley(SD)rats through injection of PAN(50 mg·kg^(-1))via the femoral vein.SKHGMB not only reduced the size of the kidneys increased due to PAN-induced NS,but also decreased proteinuria and ascites.In addition,SKHGMB significantly ameliorated creatinine clearance,creatinine,and blood urea nitrogen.SKHGMB relieved glomeruli dilation and tubules fibrosis in the glomeruli of the NS model.SKHGMB inhibited the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of the NLRP3 inflammasome including NLRP3,ASC,and pro-caspase-1 in NS rats.SKHGMB reduced the protein and mRNA levels of fibrosis regulators in NS rat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KHGMB exert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renal dysfunction by inhibiting of renal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 in NS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kihwan-gamibang 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 Nephrotic syndrome Renal dysfunction NLRP3 inflammasome Fibrosis
原文传递
Puromycin A, B and C, cryptic nucleosides identified from Streptomyces alboniger NRRL B-1832 by PPtase-based activation 被引量:3
6
作者 Xiaoli Yan Benyin Zhang +6 位作者 Wenya Tian Qi Dai Xiaoqin Zheng Ke Hu Xinxin Liu Zixin Deng Xudong Qu 《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 SCIE 2018年第1期76-80,共5页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is pivot for drug development,however,this endeavor is often challenged by the wide inactivation or silence of natural products biosynthetic pathways.We recently developed a highly efficient ...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is pivot for drug development,however,this endeavor is often challenged by the wide inactivation or silence of natural products biosynthetic pathways.We recently developed a highly efficient approach to activate cryptic/silenced biosynthetic pathways through augmentation of the phosphopantetheinylation of carrier proteins.By applying this approach in the Streptomyces alboniger NRRL B-1832,we herein identified three cryptic nucleosides products,including one known puromycin A and two new derivatives(puromycin B and C).The biosynthesis of these products doesn't require the involvement of carrier protein,indicating the 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PPtase)indeed plays a fundamental regulatory role in metabolites biosynthesi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Ptasebased approach have a much broader effective scope than the previously assumed carrier proteininvolving pathways,which will benefit future natural products discovery and biosynthetic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omycin 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 Gene activation Streptomyces alboniger Genome mining
原文传递
雷公藤甲素干预足细胞病变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朝红 刘志红 +3 位作者 孙骅 姚根宏 秦卫松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9-126,200,共9页
目的: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和嘌呤霉素肾病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提示,雷公藤甲素有可能直接作用于足细胞,从而改善其病变状况。本研究借助小鼠足细胞系,体外观察了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对其作用机... 目的:雷公藤甲素对Heymann肾炎和嘌呤霉素肾病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提示,雷公藤甲素有可能直接作用于足细胞,从而改善其病变状况。本研究借助小鼠足细胞系,体外观察了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体外采用氨基核苷嘌呤霉素(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N)致足细胞损伤模型。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中,雷公藤甲素与足细胞预孵育30min后,再加入含PAN的培养基,继续作用24h;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中,PAN作用足细胞24h,造成足细胞明显损伤后,再加入含或不含雷公藤甲素的培养基,继续培养3天。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足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ctin和Synaptopodin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了细胞内调节骨架装配的Rho/ROCK信号通路的活性,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ROCK-I底物——肌球蛋白磷酸酶结合亚单位(MBS)磷酸化水平,以及Rho/ROCK信号通路选择性阻断剂Y-27632对雷公藤甲素作用的影响。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足细胞裂孔膜相关分子Nephrin和Podocin在足细胞的分布及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分化足细胞F-actin呈丝状结构,密度大,丝强劲有力,沿细胞极性分布;Synaptopodin呈颗粒状沿细胞骨架分布。裂孔膜蛋白Nephrin沿足细胞膜和细胞骨架分布,Podocin呈线状均匀分布于胞浆内,PAN作用24h后,细胞足突回缩,F-actin几乎完全解聚,Synaptopodin表达消失。Nephrin和Podocin表达减弱,正常丝状结构消失。而经过雷公藤甲素的预处理,PAN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明显减弱,足细胞未表现出上述骨架结构的改变,Synaptopodin表达没有明显减弱。同时我们的结果显示,在PAN造成足细胞明显损伤后再加入雷公藤甲素,足细胞损伤能够得到一定修复,细胞内重新出现极性分布的微丝,同时,Synaptopod-in的表达也得以修复。Rho/ROCK信号通路研究显示,100μg/mlPAN明显降低Rho/ROCK通路活性。雷公藤甲素能有效遏制MBS磷酸化水平的降低,维持足细胞Rho/ROCK通路的活性状态。Rho/ROCK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Y-27632可阻断雷公藤对足细胞骨架结构的保护作用。此外,对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的研究表明,不论是在预防组和治疗组,PAN对Nephrin和Podocin的损伤可在一定程度上被雷公藤甲素预防和修复。结论:雷公藤甲素可稳定足细胞的细胞骨架,拮抗PAN对足细胞的损伤。在足细胞损伤已经发生后,雷公藤甲素可逆转足细胞的损伤,修复足细胞骨架结构和相关分子的表达。雷公藤甲素的上述作用与细胞内Rho/ROCK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的影响可能是其降低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足细胞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细胞骨架 裂孔膜分子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模型足细胞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郑春霞 刘志红 +3 位作者 孙吉平 曾彩虹 王生余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非免疫因素介导的、单纯足细胞病变模型——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肾病模型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PAN单次颈静脉注射法建立PAN肾病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预防组和治疗组...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对非免疫因素介导的、单纯足细胞病变模型——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N)肾病模型的疗效及其对足细胞病变的影响。方法:采用PAN单次颈静脉注射法建立PAN肾病模型。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甲素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在1天、3天、5天、10天、14天和21天收集血尿标本,并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标本。检测24h尿蛋白排泄量、血生化指标,行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球病变和足突超微结构。采用定量学方法测定足突宽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和Podocin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雷公藤甲素无论是预防还是治疗性用药均能明显改善PAN肾病大鼠的肾病综合征状况,明显减少尿蛋白,加快血清白蛋白回升和血脂水平恢复。与此同时,雷公藤甲素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在各观察点足突融合程度和范围均比PAN肾病大鼠明显减轻,至第14天仅见少数足突融合,第21天足突形态已基本恢复正常。雷公藤甲素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均能够增加足细胞裂孔膜分子Nephrin和Podocin表达,促进其分布异常的修复。在第10天,Nephrin和Podocin不仅表达较PAN肾病大鼠明显增多,而且大部分血管袢已开始呈现连续的线状分布,以Podocin更为明显;两者的表达和分布在第14天已基本恢复,至第21天已完全恢复正常。结论:雷公藤甲素对PAN导致的足细胞损伤模型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表现为减少蛋白尿,改善足突融合,恢复足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逆转足细胞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蛋白尿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下载PDF
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增殖及基质合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9
作者 陈爽 贲长恩 +3 位作者 杨美娟 于世瀛 赵丽云 赵福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1-25,共5页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肝细胞(HC)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柴胡皂甙防治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测HC内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对原代培养肝细胞(HC)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柴胡皂甙防治肝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电镜观察、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仪检测HC内Ⅰ、Ⅲ、Ⅳ型胶原和纤维粘连蛋白(FN)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HC内的DNA含量和3H-脯氨酸掺入量未检测HC内胶原蛋白总量。结果TKCncm各组对细胞损伤得到改善,各实验组HC内3H-脯氨酸掺入量均明显升高,各治疗组HC内DNA含量显著升高,而3H-脯氨酸掺入量均呈现降低趋势。HC内I型胶原含量明显减少,其余各组基质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柴胡皂甙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与相应实验组HC内DNA含量内呈上升趋势;胶原蛋白总量及Ⅰ、Ⅲ、Ⅳ型胶原和FN含量及其合成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皂甙 肝细胞 细胞外基质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所致足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姚根宏 栾建凤 +4 位作者 叶东 朱培元 严京梅 雷千红 金洁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为了探讨雷公藤治疗足细胞病变的机制,利用嘌呤霉素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体外损伤模型,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CCK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TUNEL染色法定性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 目的为了探讨雷公藤治疗足细胞病变的机制,利用嘌呤霉素诱导足细胞凋亡的体外损伤模型,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CCK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TUNEL染色法定性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采用PI染色后再经流式细胞仪来定量分析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凋亡的抑制效应。结果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小于1ng/mL时对足细胞生存率没有明显影响;100μg/mL嘌呤霉素诱导足细胞凋亡,但是此凋亡效应可以被1ng/mL雷公藤甲素抑制;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保护足细胞。雷公藤甲素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临床上雷公藤有效治疗足细胞病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足细胞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细胞凋亡
下载PDF
Podocin在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中的表达和分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沙玉根 张爱华 +4 位作者 陈荣华 徐茵 黄松明 郭梅 费莉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1-214,230,共5页
目的 :观察podoc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PAN)肾病模型中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PAN肾病模型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以及半定量RT PCR的方法 ,分别检测... 目的 :观察podoc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PAN)肾病模型中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PAN肾病模型 ,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免疫荧光染色图像分析以及半定量RT PCR的方法 ,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 (1、3、1 0、2 0天 )大鼠肾组织中podocin的表达。  结果 :①PAN注射后第 1、3、1 0、2 0天大鼠肾小球podocin的表达强度分别为 :4 5 0 3± 5 1 0、33 35± 6 4 1、1 3 5 8± 3 73、4 2 34± 6 6 5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5 4 95± 6 2 5 ,P <0 0 1 ) ,其中第 1 0天的表达强度最低。podocin的表达与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 (r=- 0 786 ,P <0 0 1 ) ;②podocin在正常大鼠肾小球沿毛细血管袢呈均匀连续的线样分布 ;模型第 1天podocin在肾小球局部呈颗粒状分布 ;第 3天呈弥散性的颗粒状分布 ;第 1 0天呈粗大的颗粒状分布 ;第 2 0天podocin的分布逐渐恢复为线样 ;③PAN注射后第 1、3、1 0、2 0天大鼠肾小球podocinmRNA的表达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 1 2、1 5和 1 4倍 ,第 2 0天大鼠肾小球podocinmRNA水平恢复正常。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DOCIN 大鼠 肾病模型 免疫荧光 氨基核苷嘌呤霉素 蛋白尿
下载PDF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肾脏中RANK-RANKL的表达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仲林 刘双信 +13 位作者 史伟 肖厚勤 梁馨苓 刘晓颖 叶智明 王素霞 梁永正 章斌 王文健 刘艳辉 梅平 徐丽霞 马建超 夏运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RANK-RANKL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PAN)大鼠动物模型肾脏中的表达。方法 36只SD大鼠被分配为PAN组及对照组,单次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100 mg/kg)制作PAN动物模型。大鼠于第3、7、14天检测蛋白尿及血肌酐。检测肾脏病理... 目的探讨RANK-RANKL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PAN)大鼠动物模型肾脏中的表达。方法 36只SD大鼠被分配为PAN组及对照组,单次静脉注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A,100 mg/kg)制作PAN动物模型。大鼠于第3、7、14天检测蛋白尿及血肌酐。检测肾脏病理,并分析RANK和RANKL变化。结果(1)在PAN SD大鼠动物模型中,第3、7、14天时蛋白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第7天达到高峰;(2)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定量检测发现RANK-RANKL蛋白及mRNA在PAN模型组高于对照组;(3)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显示足细胞标记蛋白Synaptopodin与RANK完全重合,提示RANK主要在足细胞表达;(4)免疫电镜发现RANK在PAN模型组明显增多,且主要定位于足突的顶部胞膜和胞质内。结论在PAN SD大鼠动物模型足细胞异常表达RANK-RANKL,提示RANK及RANKL在足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病 肾脏 足细胞 RANK RANKL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黄芪当归合剂对慢性肾病鼠肾脏细胞表型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荣 李晓玫 +1 位作者 李惊子 王海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 在慢性嘌呤霉素肾病 (PAN)大鼠模型中观察黄芪当归合剂 (A&A)对肾脏固有细胞表型及MAPK信号通路各亚类激酶 (ERK、JNK和p38)表达与活性的影响 ,初步探讨A&A治疗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肾组织标本来源于对照组、PAN... 目的 在慢性嘌呤霉素肾病 (PAN)大鼠模型中观察黄芪当归合剂 (A&A)对肾脏固有细胞表型及MAPK信号通路各亚类激酶 (ERK、JNK和p38)表达与活性的影响 ,初步探讨A&A治疗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方法 肾组织标本来源于对照组、PAN组、A&A组和ACEI组大鼠。采用常规病理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各组肾组织不同部位的病理改变、细胞数量、细胞外基质积聚程度、不同部位α SMA表达变化及肾组织内MAPK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 PAN大鼠肾小球内的α SMA表达量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的积聚程度密切相关 ;肾小管间质区的α SMA表达量与肾间质浸润细胞数相关 ,同时伴有肾小管上皮变性、萎缩和扩张。A&A治疗可使PAN大鼠上述部位的α SMA表达和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在本实验条件下 ,PAN组与对照组肾组织内JNK、ERK、p38的蛋白表达量及表达部位无差别 ,肾组织内ERK、p38亦未被激活 ;PAN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细胞的JNK均明显活化 ,A&A可明显抑制上述部位的JNK活化。结论 黄芪当归合剂可显著减轻嘌呤霉素肾病的肾脏损伤 ,它对肾脏固有细胞 (尤其是系膜细胞 )表型转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作用的主要环节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嘌呤霉素肾病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CD2AP在大鼠肾病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非 黄松明 +2 位作者 张爱华 郭梅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观察CD2-associatedprotein(CD2AP)在大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2AP在不同时间点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①肾小球足细... 目的:观察CD2-associatedprotein(CD2AP)在大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肾小球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氨基核苷肾病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2AP在不同时间点肾病模型大鼠肾小球中的表达和分布变化。结果:①肾小球足细胞CD2AP的表达在肾病模型建立的早期即有下调;在大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高峰期,CD2AP的表达明显下降;在肾病模型大鼠的疾病恢复期,CD2AP的表达逐步恢复正常;②肾小球足细胞CD2AP表达量的变化与肾病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存在着负相关。结论:①CD2AP是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②CD2AP在足细胞中表达量的改变可能是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AP 氨基核苷肾病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Nephrin在微小病变型肾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5
作者 徐茵 张爱华 +3 位作者 黄松明 沙玉根 郭梅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观察nephr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PAN)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鄄PCR观察nephrin在不同时间... 目的:观察nephrin在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PAN)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鄄PCR观察nephrin在不同时间点肾病模型大鼠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改变情况。结果:①PAN注射后第1天和第3天,大鼠24h尿蛋白的排泄量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第10天达高峰,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第20天,尿蛋白排泄量逐渐下降,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P<0.05);②在PAN肾病模型第3和第10天,透射电镜显示足细胞足突融合;③nephrin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在大鼠PAN肾病模型第1天即出现下降,第3天出现明显下降,第10天下降到最低点,第20天,随着蛋白尿的恢复nephrin的表达也逐渐恢复;④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变化与肾病模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①nephrin表达的改变与大鼠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模型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②nephrin是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phrin氨基核苷嘌呤霉素肾病 透射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RT—PCR
下载PDF
携带FMDV前导蛋白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牛肾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丛国正 周建华 +5 位作者 高闪电 独军政 邵军军 林彤 常惠芸 谢庆阁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0-745,共6页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和四环素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和最...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和四环素来确定最佳筛选浓度和最佳调控浓度,结果显示嘌呤霉素的最佳筛选浓度为3μg/mL,四环素的最佳调控浓度为1μg/mL。利用pBPSTR1-Lab和包装质粒pVSV-G双质粒瞬时转染Gp2-293包装细胞来获得重组逆转录病毒。利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来感染牛肾细胞,并连续筛选12天来获得阳性克隆。通过除去四环素来诱导目的基因在牛肾细胞中表达,发现牛肾细胞病变死亡。经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证实稳定表达前导蛋白的牛肾细胞系已经建立,为今后研究前导蛋白致病机理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前导蛋白 嘌呤霉素 四环素 逆转录病毒载体
下载PDF
嘌呤霉素肾病鼠尿蛋白量与足突形态改变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江红 丁洁 +2 位作者 管娜 张敬京 杨霁云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出量与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形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探讨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 2天、5天、10天、15天、2 0天 5个不同时间点应用双缩脲法测定大鼠...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排出量与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形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初步探讨蛋白尿的发生机制。  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 2天、5天、10天、15天、2 0天 5个不同时间点应用双缩脲法测定大鼠 2 4h尿蛋白排出量 ,并用透射电镜摄片 ,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学的方法 ,研究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足突形态变化 ,进而分析尿蛋白排出量与足突形态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① 2 4h尿蛋白定量结果示 ,注药 5天后尿蛋白排出量逐渐增多 ,10天时尿蛋白排出量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15天时尿蛋白排出量恢复 ,与 10天比差异亦非常显著 (P <0 0 1) ,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显著 (P <0 0 5 ) ,至 2 0天尿蛋白排出量与对照组无差别 (P >0 15 )。②注射嘌呤霉素后 ,足突形态呈现逐渐肿胀到融合以后又逐渐呈恢复的变化 ,其中 2~ 2 0天实验组足突宽度 ,体积密度 ,比表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表面积密度在2~ 15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各参数均于 10天达极值。③尿蛋白排出量与足突宽度正相关 (r =0 92 94,P =0 0 2 ) ,与体积密度成正相关 (r =0 95 5 9,P =0 0 11) ,而与比表面呈负相关 (r=- 0 9388,P =0 0 18)。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霉素肾病 尿蛋白量 形态计量学 大鼠 足突 蛋白尿
下载PDF
特异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露露 孔维信 +3 位作者 顾勇 杨海春 陈靖 朱莉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2-297,242,共6页
目的研究特异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特异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puromycin aminonucleoside,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以条件永生性小鼠足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CON)组、PA组、塞来昔布(CEL)组和地塞米松(DEX)组。在0、8、24和48h检测各组足细胞活性和凋亡水平,并检测足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性水平,运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足细胞P53及COX-2的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PA、CEL、DEX组在24、48h的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但各组这两个时点间的足细胞调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PA组比较,CEL、DEX组在24、48h的足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CON组比较,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与CON组比较,PA组在24、48h的P53、COX-2表达均显著增多(P值均<0.05),各组这两个时间点间P53、COX-2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PA组同时间点比较,CEL、DEX组在24、48h的P53、COX-2的表达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足细胞凋亡逐渐增多。PA诱导的足细胞凋亡过程中P53、COX-2的表达增加,足细胞凋亡过程与caspase-3无关。COX-2抑制剂具有抑制足细胞凋亡的作用,与地塞米松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凋亡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环氧合酶-2 塞来昔布
下载PDF
嘌呤霉素致足细胞损伤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淑芳 丁洁 +1 位作者 范青锋 张涵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86-589,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足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足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足细胞特别是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分子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稳定、可靠的足细胞损伤模型。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15... 目的:建立小鼠足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为进一步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足细胞的生物学作用,以及足细胞特别是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分子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提供稳定、可靠的足细胞损伤模型。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嘌呤霉素(15mg/L、45mg/L和75mg/L)作用于足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24h和48h后足细胞的凋亡情况,以确定嘌呤霉素的作用浓度和时间,建立足细胞损伤的细胞模型;并以噻唑蓝(MTT)检测足细胞损伤后的活力,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裂孔隔膜关键分子Nephrin、Podocin以及骨架蛋白F-actin在足细胞损伤中的分布来评价足细胞损伤。结果:45mg/L嘌呤霉素作用48h以及75mg/L嘌呤霉素作用24h或48h,足细胞明显凋亡。结论:嘌呤霉素可以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45mg/L嘌呤霉素作用48h后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稳定、可靠,可应用于足细胞损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嘌呤霉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嘌呤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分子表达的共定位分布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江红 丁洁 +2 位作者 管娜 范青锋 张敬京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分子在病变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的关系及变化。  方法 :4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建立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并在 2 4h、36h、2天、5天、1 0天、1 5天、2 0天七个不同的时间点 ,应... 目的 :研究嘌呤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相关分子在病变过程中的表达与分布的关系及变化。  方法 :4 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建立嘌呤霉素肾病模型 ,并在 2 4h、36h、2天、5天、1 0天、1 5天、2 0天七个不同的时间点 ,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的方法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 ,α actinin 4以及CD2AP两两之间的分布关系及变化进行研究。  结果 :正常大鼠肾小球中CD2AP与nephrin及podocin的染色沿肾小球血管襻有部分重叠 ,而两者的分布模式略有不同 ,但这种共定位关系不随病变的发展而变化 ;CD2AP与α actinin 4的分布也有部分重叠关系 ,且随着病变进展 ,其荧光重叠程度增加 ;α actinin 4与nephrin及podocin在正常时有极小部分重叠 ,随着病程变化 ,两者的分布模式与分布量的变化均不同步。  结论 :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及CD2AP之间以功能复合体的形式相互联系并参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霉素肾病 大鼠 肾小球 足细胞 分子表达 分子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