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内生真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的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
1
作者 唐官美 张丽 +6 位作者 韦媛 付姣 陈惠琴 张雪晴 梅文莉 戴好富 郭志勇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3,共9页
从蛛毛苣苔叶片中分离一株内生真菌GZY-Z-02,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以大米固体培养基于室温培养30d,经乙酸乙酯浸提,以正向硅胶、凝胶色谱及HPLC等手段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及CD谱等手段... 从蛛毛苣苔叶片中分离一株内生真菌GZY-Z-02,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为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以大米固体培养基于室温培养30d,经乙酸乙酯浸提,以正向硅胶、凝胶色谱及HPLC等手段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及CD谱等手段鉴定其结构,12个化合物均为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其中新化合物1个,为lilacinumopin(1),5个环二肽类衍生物(2–6),2个简单吲哚类衍生物(7–8),3个核苷类衍生物(9–11)及核黄素(12)。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1,7和8有中等强度地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生物碱 抗菌活性 淡紫拟青霉
原文传递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ulmonary infection with isavuconazole: A case report
2
作者 Xue-Lin Yang Jun-Yu Zhang Jian-Min R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10期1772-1777,共6页
BACKGROUND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lilacinum)is a saprophytic fungus widespread in soil and vegetation.As a causative agent,it is very rarely detected in humans,most commonly in the skin.CASE SUMMARY In this artic... BACKGROUND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lilacinum)is a saprophytic fungus widespread in soil and vegetation.As a causative agent,it is very rarely detected in humans,most commonly in the skin.CASE SUMMARY In this article,we reported the case of a 72-year-old patient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who was admitted with cough and fever.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an infection in the right lower lobe.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culture and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were ultimately confirmed to have a pulmonary infection with P.lilacinum.She was eventually discharged with good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 with isavuconazole.CONCLUSION Pulmonary infection with P.lilacinum was exceedingly rare.While currently there are no definitive therapeutic agents,there are reports of high resistance to amphotericin B and fluconazole and good sensitivity to second-generation triazoles.The present report is the first known use of isavuconazole for pulmonary P.lilacinum infection.It provides new evidenc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P.lilacinum lung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ulmonary infection Isavuconazole Case report
下载PDF
Complicated multiple organ infection of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and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Evans’ syndrome
3
作者 Xiangrong Hu Li Zhang +2 位作者 Qingsong Lin Fengkui Zhang Xin Zhao 《Blood Science》 2022年第2期89-92,共4页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 lilacinum)is a rare pathogenic fungus,which mainly involves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Here,we report a case of complicated multiple-organ infections involving skin,lungs,and spleen in a...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 lilacinum)is a rare pathogenic fungus,which mainly involves immunocompromised individuals.Here,we report a case of complicated multiple-organ infections involving skin,lungs,and spleen in a 63-year-old female with Evans’syndrome after 9 months of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Microbial examinations of skin biopsy and blood samples revealed Plilacinum infections.Posaconazole was effectivein this patient.During anti-fungitreatment,she developedvaricella-zoster virus infection and was diagnosed throug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examination.In conclusion,Plilacinum may affect different organ systems and is susceptible to posaconazole treatment.The molecular-based methods like microbial cell-free DNA sequencing could provide accurate and timely identific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f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ns’syndrome Fungal infection POSACONAZOLE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Varicella-zoster virus
原文传递
淡紫紫孢菌引起角膜溃疡1例
4
作者 王梦珍 曾娇 +5 位作者 李丁丁 谢秀丽 刘亚丽 李晓燕 窦红涛 徐英春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患者,男,24岁,2022年9月16日因“右眼畏光、痒、视物不清”1个月余,门诊就诊,右眼有人工晶体的植入,此次受外伤后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溃疡,上皮大疱样改变。角膜溃疡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丝状真菌,经质谱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并经rDNA ITS... 患者,男,24岁,2022年9月16日因“右眼畏光、痒、视物不清”1个月余,门诊就诊,右眼有人工晶体的植入,此次受外伤后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溃疡,上皮大疱样改变。角膜溃疡组织标本分离培养出丝状真菌,经质谱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并经rDNA ITS序列测定证实。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有效,病情好转,予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角膜溃疡 伏立康唑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PLHN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减量复配防治象耳豆根结线虫
5
作者 杨紫薇 陈宗雄 丁晓帆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3-324,共12页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严重威胁热带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兼具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减施高效双重优势的绿色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杀线剂毒力测定和生防菌耐药测定,设计系列药菌复配组合并筛选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活... 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严重威胁热带农业生产,迫切需要寻求一种兼具生物防治和化学农药减施高效双重优势的绿色防治方法。本研究通过杀线剂毒力测定和生防菌耐药测定,设计系列药菌复配组合并筛选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活性好的复配方案。结果表明: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微乳剂对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LHN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均较小,且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LC50为0.107 mg/L,LC99为0.792 mg/L,绝对致死浓度为0.8 mg/L。复配组合中甲维盐0.4 mg/L(减量50%)+75%PLHN和甲维盐0.6 mg/L(减量25%)+50%PLHN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和卵的抑杀作用均优于其他组合。盆栽防效表明:0.6 mg/L甲维盐(减量25%)+50%PLHN复配组合的防效最好,对根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与全量甲维盐相当,并能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0.6 mg/L甲维盐+25%PLHN和0.4 mg/L甲维盐+75%PLHN次之。甲维盐和淡紫紫孢菌PLHN的复配使用,不仅甲维盐能减量25%~50%,还能弥补生物防治稳定性较弱、持效期不长等不足,是植物线虫病防治的可选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淡紫紫孢菌 甲维盐 减量 防效
下载PDF
蔬菜根结线虫生防菌淡紫紫孢菌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凡 姜华艳 +5 位作者 蔡毓新 唐艳领 马凯 史宣杰 常高正 刘景堂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根结线虫病已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淡紫紫孢菌是多种植物线虫及病原菌的重要天敌,是极具推广潜力的生防菌。简要介绍了根结线虫的危害,着重阐述了淡紫紫孢菌对根结线虫的致病机制,并对其抵御其他病原菌和虫害、... 根结线虫病已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淡紫紫孢菌是多种植物线虫及病原菌的重要天敌,是极具推广潜力的生防菌。简要介绍了根结线虫的危害,着重阐述了淡紫紫孢菌对根结线虫的致病机制,并对其抵御其他病原菌和虫害、定殖影响因子、发酵工艺等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淡紫紫孢菌的分子机制、次级代谢产物及核心微生物组等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破解蔬菜根结线虫防治技术壁垒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根结线虫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以beta-tubulin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淡紫紫孢菌遗传转化
7
作者 王曦茁 汪来发 +4 位作者 曹业凡 胡坚 汪祥 覃艳 王永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9,共8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食线虫真菌淡紫紫孢菌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插入突变体。[方法]介导的方法,以淡紫紫孢菌20-7的分生孢子为受体,将新构建的携带beta tubulin基因的质粒转化进入淡紫紫孢菌的细胞中,通过优化诱导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诱... [目的]建立稳定的食线虫真菌淡紫紫孢菌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插入突变体。[方法]介导的方法,以淡紫紫孢菌20-7的分生孢子为受体,将新构建的携带beta tubulin基因的质粒转化进入淡紫紫孢菌的细胞中,通过优化诱导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诱导培养时间、农杆菌终浓度OD660值、共培养AS的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温度等因子,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致病力不同的突变体。[结果]共培养过程中使用萌发孢子是成功建立淡紫紫孢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必要条件;淡紫紫孢菌萌发的孢子与农杆菌EHA105在25℃共振荡培养48 h时,且在共培养阶段当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g·mL^(−1)(pH5.5)时转化效率最高,转化效率为1200~3200个转化子/106分生孢子,阳性抗性转化子比率为96%;转化子PCR表明,T-DNA已整合到淡紫紫孢菌的基因组中;Southern杂交验证表明,83.3%的转化子为T-DNA单拷贝插入;成功建立了可靠的淡紫紫孢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并从20个转化子中筛选到16个致病力变异的突变体。[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农杆菌介导的、以beta-tubulin基因为选择标记的淡紫紫孢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致病力变异的插入突变体,为淡紫紫孢菌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研究及优良菌株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根癌农杆菌 BETA-TUBULIN 插入突变 致病力
下载PDF
Morpho-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Ditylenchus dipsaci and Alternatives for Its Management in Green Onion Allium fistulosum Crops from Colombia
8
作者 Donald Riascos-Ortiz Jean Caicedo-Castro +3 位作者 Carlos Arboleda-Riascos Francisco Sánchez Ana T. Mosquera-Espinosa Francia Varón De Agudelo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11期1516-1534,共19页
Green on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nsumed vegetables in Colombia. However, its production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nematode Ditylenchus.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of the nematode, as well as to propose management st... Green onion is one of the most consumed vegetables in Colombia. However, its production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the nematode Ditylenchus. To determine the species of the nematode, as well as to propo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its control,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morphometric,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hytonematode was carried out an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mmersion of the propagation material in water hot, application of a commercial strain of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n agrochemical with insecticidal-nematicidal action to control the phytosanitary problem under field conditions. The morphological and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matode were similar to those reported for the type and reference populations of D. dipsaci. Based on sequences of the D2-D3 segment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of the rRNA, the presence of D. dipsaci in green onion crops in Colombia was confirmed. The application of P. lilacinum statistically showed an efficient control of D. dipsaci, at the same time that presented the highest yield, in relation to the other evaluated treatments (P ≤ 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ion Rot Stem and Bulb Nematode D2-D3 ITS 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生姜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大琪 任立瑞 +9 位作者 杜洪志 刘元强 靳茜 陈娟 方文生 颜冬冬 李园 王秋霞 何林 曹坳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66,共12页
作物连作易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促使土传病害频发,影响作物生长。本试验采用微生物菌剂(富含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H7、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L22以及高效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处理具有多年... 作物连作易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大量积累,促使土传病害频发,影响作物生长。本试验采用微生物菌剂(富含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H7、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 PL22以及高效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处理具有多年生姜种植历史的地块,并采用分离培养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处理后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明确微生物菌剂对生姜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后,土壤中细菌属和种的数量增加,而真菌属和种的数量减少。从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的土壤中分离出3个门水平,24个属水平和42个种水平细菌,以及3个门水平,20个属水平和24个种水平真菌,其中分离频率较高的细菌和真菌种分别为温哥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ancouverensis和Musidium stromaticum。从未经微生物菌剂处理的土壤(对照)中分离出导致生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腐皮镰孢F.solani。宏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微生物菌剂处理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对细菌。与对照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根瘤菌属Rhizob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胞杆菌属Bacillus等细菌属及Musid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真菌属物种的相对丰度。综上,微生物菌剂处理增加了生姜土壤中细菌属和种的数量,增加了土壤中与有益微生物相关的细菌和真菌的相对丰度,并且抑制了病原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淡紫拟青霉 枯草芽胞杆菌 土壤微生物 宏基因组学 有益菌
下载PDF
一株淡紫紫孢菌对聚乙烯地膜降解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蕾 惠向娟 +2 位作者 支慧 上官周平 李玮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7-225,共9页
为得到能够高效降解聚乙烯地膜的菌种资源,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提供的一株有降解聚乙烯潜力的菌株M2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不同颜色(白色透明、黑色)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能力。经形态学观察和ITS测序,确定菌株M2属于淡紫紫孢菌(Purpur... 为得到能够高效降解聚乙烯地膜的菌种资源,以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植保所提供的一株有降解聚乙烯潜力的菌株M2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不同颜色(白色透明、黑色)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能力。经形态学观察和ITS测序,确定菌株M2属于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以不接菌为对照,在30℃、150 r·min^(-1)摇床培养条件下,分别于培养30、60 d各取样一次,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该菌株对不同颜色聚乙烯地膜的降解效果。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经过30 d的降解,两种地膜均出现微小的破碎现象;经过60 d的降解,两种地膜都出现明显的孔洞,表面粗糙度显著增加,黑色地膜被降解的程度更高。通过测定地膜失重率发现,M2对白色透明地膜降解率为7.27%,对黑色地膜的降解率可达8.45%;降解30 d后,黑色地膜疏水性较白色透明地膜显著降低5.51%,降解60 d后,黑色地膜疏水性较白色透明地膜显著降低21.35%。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M2向白色透明膜片稳定的化学结构中引入醚键,黑色膜片则被引入羟基和醚键,黑色膜片的吸收峰强度大于白色地膜。研究初步认定,菌株M2对黑色聚乙烯地膜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聚乙烯地膜 降解能力 地膜颜色
下载PDF
一株淡紫拟青霉GDIZM-2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木虱的毒力评价
11
作者 闫建全 刘豪 +3 位作者 陈逢浩 卢慧林 欧阳革成 孟翔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8-1729,共12页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能够侵染昆虫并造成其死亡的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无公害优质资源。本研究从田间采集到的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僵虫上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真菌菌株。利用... 昆虫病原真菌是一类能够侵染昆虫并造成其死亡的病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农业害虫绿色防控的无公害优质资源。本研究从田间采集到的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成虫僵虫上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真菌菌株。利用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为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命名为GDIZM-2,并在室内测定了该菌株对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毒力以及在温室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病力。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DIZM-2可侵染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且随着孢子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柑橘木虱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逐渐上升,LC_(50)和LT_(50)值逐渐递减。当浓度为1×10^(8)孢子/mL处理第7天时,各龄期柑橘木虱的死亡率均高于75%,具有较高的致病力。温室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GDIZM-2在1×10^(8)孢子/mL处理第14天时,柑橘木虱成虫的存活率为1.67%,显著低于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GDIZMMa-3和无菌水。本研究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GDIZM-2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为一种新型微生物真菌制剂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昆虫病原真菌 淡紫拟青霉 生物防治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Y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组合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家家 李世东 +3 位作者 郭荣君 彭毅 孙漫红 缪作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4,共8页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无拮抗作用;通过测定两菌株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性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确定YES菌株孢子悬浮液(2×106孢子/m L)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作用(51.0%)显著高于菌株67-1(44.0%);而菌株67-1代谢产物48 h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100%)高于菌株YES(77.4%)。土壤中2龄幼虫接种量为1000线虫/100 g土时,将菌剂YES和67-1单独或混和加入育苗基质中(终浓度为106孢子/g基质)并在移栽时穴施50 g菌剂(106孢子/g),结果表明两菌株单独使用和混和使用的防治效果接近,在20%~30%左右;根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两菌株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土壤中线虫卵密度为398卵/100 g干土时,菌剂YES和67-1混和使用可显著抑制黄瓜根系上根结的形成,防病效果为63.7%,显著高于两菌剂单独使用的防效33.0%和41.3%。两菌株之间表现为累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两个主要作用机理不同的生防菌混和使用可以延缓根结线虫的侵染,提高防病效果。但土壤中线虫虫态和密度影响依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判定生防菌之间的相容性。该结果对杀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研制及使用技术改进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淡紫紫孢菌 粉红螺旋聚孢霉 生物防治 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丹超 鹿连明 +3 位作者 胡秀荣 黄振东 张利平 陈国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9,共7页
从柑橘木虱中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性的菌株ZJPL08,观察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克隆并分析其rDNA ITS序列,并测定该菌株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结果表明:ZJPL08的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淡紫色至深紫... 从柑橘木虱中分离出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性的菌株ZJPL08,观察该菌株的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克隆并分析其rDNA ITS序列,并测定该菌株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柑橘木虱的致病性。结果表明:ZJPL08的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淡紫色至深紫色,富生粉质状分生孢子;3~5个轮生瓶梗,大小为(7.5~9.0)μm×(1.8~3.0)μm;分生孢子卵形或纺锤形,大小为(1.5~2.8)μm×(1.3~2.5)μm。该菌株的rDNA ITS序列与GenBank中多个淡紫紫孢菌菌株的对应序列相似性达100%,因此,菌株ZJPL08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接种后培养时间越长,柑橘木虱的死亡率越高;培养时间相同时,孢子悬浮液浓度越高,柑橘木虱的死亡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柑橘木虱 致病性
下载PDF
有机物与淡紫紫孢霉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协同防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振 李世东 +2 位作者 缪作清 郭荣君 孙漫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通过对盆栽条件下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等不同有机添加物与淡紫紫孢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组合使用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番茄根结指数,防病效果分别为78.3%、5... 通过对盆栽条件下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等不同有机添加物与淡紫紫孢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组合使用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番茄根结指数,防病效果分别为78.3%、59.7%和61.3%,显著高于淡紫紫孢霉单独使用的防效41.9%。并能有效增加植株茎粗、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其中以鸡粪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的效果最好。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设计了以鸡粪为主要成分的有机组合物(配方5主要成分,鸡粪:牛粪:蟹壳粉=10:4:1),田间数据分析表明,配方5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可显著降低根结指数,防病效果最高为84.0%,显著高于淡紫紫孢霉和配方5单独使用的防效50.2%和9.1%。通过对移栽后0~50 d的根结线虫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计算,配方5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的AUDPC值为957.2,显著低于配方5处理(2144.4)、淡紫紫孢霉处理(1547.7)和空白对照(2822.4)。配方5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后,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可以有效提高植株的茎粗和地上部鲜重,促进植株开花和坐果,显著提高开花和坐果数量,单株产量可增加7.7%;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数量,最高可比对照降低38.1%;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淡紫紫孢霉含量,比淡紫紫孢霉单独处理提高49.8%。上述结果表明有机添加物与生防菌组合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根结线虫的侵染,对开发生防菌的新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添加物 淡紫紫孢霉 番茄根结线虫 协同防治
下载PDF
5株生防真菌对孢囊线虫的杀线活性测定
15
作者 武玉环 彭焕 +3 位作者 葛逢勇 彭德良 刘大群 李亚宁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20-226,共7页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 为了丰富防治线虫的真菌资源,测定了实验室分离保存的5株生防真菌粉红粘帚霉JGZ、淡紫紫孢菌Y2和BL2、哈茨木霉菌L4和球孢白僵菌BJ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淡紫紫孢菌Y2和哈茨木霉菌L4的孢囊寄生率为100%,随着作用时间增长,孢囊壁消解破裂。5株真菌发酵液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线虫的校正死亡率降低。哈茨木霉菌L4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75%、95.95%和96.35%;淡紫紫孢菌Y2的5倍发酵稀释液对甜菜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7.37%、95.74%和97.77%,两者差异不显著。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菌L4和淡紫紫孢菌Y2发酵液作用大豆孢囊线虫30 d,孢囊减退率分别为43.67%和41.87%,根长和茎粗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哈茨木霉菌L4处理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合孢囊寄生率、发酵液杀线活性、孢囊减退率和促生作用综合评价,哈茨木霉菌L4生防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红粘帚霉 淡紫紫孢菌 哈茨木霉菌 球孢白僵菌 孢囊线虫 杀线活性
下载PDF
兼防黄瓜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淡紫拟青霉和哈茨木霉的筛选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雅静 宋美燕 +7 位作者 张怡静 房庆 杨俊 彭德良 黄文坤 彭焕 朱英波 孔令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50,共11页
蔬菜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严重危害蔬菜生产,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防治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单一土传病害中具有应用潜力,为筛选同时防控这两种土传病害的淡紫拟青霉(P.lilacinum)... 蔬菜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严重危害蔬菜生产,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在防治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单一土传病害中具有应用潜力,为筛选同时防控这两种土传病害的淡紫拟青霉(P.lilacinum)和哈茨木霉(T.harzianum)菌株,从京北5省采集茄科、葫芦科蔬菜的根际土样25份,从中分离共获得真菌699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筛选出拮抗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菌株89株,通过ITS1/ITS4扩增测序筛选获得3株淡紫拟青霉(P.lilacinum)(2018-31、2018-32和2019-79)和2株哈茨木霉(T.harzianum)(2018-44和2018-54)。采用菌株发酵液泡根方法评价候选拮抗菌株对黄瓜幼苗的安全性,发现哈茨木霉(T.harzianum)的2株菌株(2018-44和2018-54)对黄瓜幼苗均安全,而淡紫拟青霉(P.lilacinum)仅有1株菌株(2018-32)对黄瓜幼苗安全。通过盆栽试验进一步测试其对黄瓜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发现2018-32号淡紫拟青霉(P.lilacinum)和2018-44号哈茨木霉(T.harzianum)对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1.19%和73.08%,对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为64.06%和50.54%,其防效均好于同类商品菌剂,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的淡紫拟青霉(P.lilacinum)(2018-32)和哈茨木霉(T.harzianum)(2018-44)菌株对黄瓜根腐病和根结线虫病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根际土壤 根腐病 根结线虫病 生防真菌 哈茨木霉 淡紫拟青霉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郝泽婷 郝晓慧 +2 位作者 阎婧 谢丙炎 梁丽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7,共7页
淡紫拟青霉是子囊菌门、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Purpureocillium属的一种丝状真菌。它是一种广谱性很强的生防菌,不仅对植物寄生线虫、蚜虫、红蜘蛛、温室粉虱和切叶蚁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而且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乃至病毒也有抑... 淡紫拟青霉是子囊菌门、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Purpureocillium属的一种丝状真菌。它是一种广谱性很强的生防菌,不仅对植物寄生线虫、蚜虫、红蜘蛛、温室粉虱和切叶蚁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而且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乃至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淡紫拟青霉分泌的几丁质酶与丝氨酸蛋白酶能够降解线虫表皮的蛋白质和几丁质组成成分,利于侵入并破坏细胞成分;也能内生于植物,产生效应物对其它真菌产生拮抗作用;也能定殖于植物根际,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对真菌、线虫等产生抑杀作用。目前对淡紫拟青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主要有非核糖体肽类、生物碱及聚酮化合物等的合成调控、活性作用和分子结构确定。淡紫拟青霉所产的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有白灰制菌素A和B,生物碱有拟青霉酰胺,聚酮化合物有Acremoxanthone C和Acremonidin A。综述了淡紫拟青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淡紫拟青霉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意义,最后展望了淡紫拟青霉的研究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者了解淡紫拟青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次级代谢产物 白灰制菌素 AcremoxanthoneC 拟青霉酰胺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的筛选、鉴定及产壳聚糖酶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馨月 岳晓洁 +4 位作者 李铮峥 刘倩 黄茜 马美湖 付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0-169,共10页
目的:从全国各地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壳聚糖酶活性较高的真菌M7a,并优化其固体发酵产酶条件。方法:综合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确定其最佳固体发酵产壳聚糖酶条件。结果:菌株M7a被鉴定为淡紫... 目的:从全国各地土样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壳聚糖酶活性较高的真菌M7a,并优化其固体发酵产酶条件。方法:综合形态学观察和18S rDNA序列测定进行鉴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确定其最佳固体发酵产壳聚糖酶条件。结果:菌株M7a被鉴定为淡紫紫孢菌,其最佳固体发酵产壳聚糖酶条件为:10 g/L胶体壳聚糖+5 g/L葡萄糖,10 g/L蛋白胨,豆粕麸皮质量比7∶5,初始pH值为6.0,发酵温度33℃及发酵时间5.5 d。产壳聚糖酶优化后达到16.80 U/mL,是初始条件的5.1倍。SDS-PAGE和酶谱分析发现该菌株产胞外分子质量为40.0 ku的壳聚糖酶,且无同工酶。结论:本研究筛选鉴定出一株新颖且产壳聚糖酶活力较高的淡紫紫孢菌M7a,优化了固体发酵条件,提高了产酶水平,为淡紫紫孢菌壳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壳聚糖酶 鉴定 固体发酵 优化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梦蕾 范乐乐 +3 位作者 赵雪 钟增明 孙漫红 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1-839,共9页
微菌核是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种休眠结构,由菌丝特化形成。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淡紫紫孢菌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微菌核,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实验室生测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淡紫紫孢菌微菌核对根结线虫的寄生作... 微菌核是丝状真菌产生的一种休眠结构,由菌丝特化形成。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淡紫紫孢菌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微菌核,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实验室生测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淡紫紫孢菌微菌核对根结线虫的寄生作用和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以及不同土壤条件对生防菌定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菌核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随着接种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浓度为300MS/m L时寄生率超过50%。黄瓜移栽时接种淡紫紫孢菌微菌核,用量为300个/100 g土时对根结线虫防效为44.7%,在育苗基质中提前接入微菌核可防效提高36.0%。土壤水分、温度和p H值对淡紫紫孢菌微菌核的定殖均有显著影响(P<0.05),含水量过高或过低不利于生防菌增殖,含水量为10%~15%,20 d时淡紫紫孢菌种群数量提高6~9倍。本研究为淡紫紫孢菌微菌核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微菌核 根结线虫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亲环蛋白PlCYP6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娟 朱春晓 +3 位作者 肖雪琼 莫陈汨 王高峰 肖炎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7-145,共9页
以淡紫紫孢菌中参与盐胁迫响应的亲环蛋白PlCYP6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及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筛选淡紫紫孢菌中与PlCYP6互作的蛋白。结果显示,受PlCYP6特异钓取的482个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代谢。其中,乙醇脱氢酶1(alcohol... 以淡紫紫孢菌中参与盐胁迫响应的亲环蛋白PlCYP6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及酵母双杂交等技术筛选淡紫紫孢菌中与PlCYP6互作的蛋白。结果显示,受PlCYP6特异钓取的482个蛋白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代谢。其中,乙醇脱氢酶1(alcohol dehydrogenase I,ADH1)与PlCYP6直接互作,且PlCYP6的WD40 repeat结构域为二者间互作的关键区域。同时,PlCYP6和ADH1均受NaCl胁迫诱导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ADH1为PlCYP6的候选互作蛋白,这为进一步解析淡紫紫孢菌响应盐胁迫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紫孢菌 PlCYP6 盐胁迫应激反应 免疫沉淀联合质谱 互作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