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雷剑 张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均行运动平板试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以上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108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阴性30例,占27.78%,阳性78例,占72.22%。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诊断为阴性共有20例,阳性51例,运动平板试验诊断为阴性共有25例,阳性50例,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为阴性共有29例,阳性62例。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度为79.49%,特异度为96.67%,准确度为84.26%,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运动平板试验单一诊断,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单一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一诊断相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心电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准确度
下载PDF
药源性QT间期/QTc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及预警措施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越 枉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许多广泛使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QT间期/QTc延长,继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等心律失常,后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心室颤动,甚至造成心脏性猝死。因此,为了预防和降低药源性QT间期延长和TdP的风险,对危险因素... 许多广泛使用的药物都可能导致QT间期/QTc延长,继而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等心律失常,后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为心室颤动,甚至造成心脏性猝死。因此,为了预防和降低药源性QT间期延长和TdP的风险,对危险因素的发现、预警和纠正至关重要。近年来,临床已开始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等预警策略,通过识别多种风险因素预测QT间期/QTc延长和警示TdP高风险人群。本文总结了可引起长QT间期和TdP风险的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归纳现有的预警措施,期望为暴露于相关风险的患者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QT间期/qtc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风险因素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下载PDF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李东霞 梁直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符合要求长期住院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以QTc间期>440 ms为延长的标准,将患者分为QTc延长组...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6月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符合要求长期住院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以QTc间期>440 ms为延长的标准,将患者分为QTc延长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指标,分析QTc间期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111例,22例患者QTc间期延长,QTc间期延长检出率19.82%;QTc间期延长组和正常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血钾(K)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FPG、K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FPG、K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予以重视,防止发生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长期住院 qtc间期延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超重或肥胖患者QT、QTc、PR间期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1043-1045,共3页
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患者QT、QTc、PR间期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超重或肥胖体检者202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分为两组,收集临床基本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CAS组QT间期、校正QT(QTc)间期... 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患者QT、QTc、PR间期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超重或肥胖体检者202例,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分为两组,收集临床基本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CAS组QT间期、校正QT(QTc)间期、PR间期、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氨酰转肽酶(GGT)、血肌酐(Scr)、白细胞数(WBC)、谷丙转氨酶(ALT)、有脂肪肝者的占比、ECG异常者占比高于无CAS组,总胆红素(TBIL)低于无CAS组;QTc间期与收缩压、WBC及QT间期呈正相关;TG、PR间期、QTc间期、GGT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发生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重或肥胖人群QT、QTc、PR间期延长与CAS相关,有CAS个体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指标也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动脉粥样硬化 QT间期 qtc间期 PR间期
下载PDF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对QT/QTc间期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米艳 罗丹 +3 位作者 王春婷 李湘玉 莫念春 王福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48-253,共6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自2023年7月31日起,启动的药物临床研究的相关要求适用《E14: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本文就QT间期和QTc、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抗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自2023年7月31日起,启动的药物临床研究的相关要求适用《E14:非抗心律失常药物致QT/QTc间期延长及潜在致心律失常作用的临床评价》。本文就QT间期和QTc、可能引发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QT间期延长的影响机制以及易患因素等有关问题进行介绍,旨在提醒临床密切关注非抗心律失常新药对QT/QTc间期的影响,以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 QT/qtc间期 机制 易患因素
下载PDF
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
6
作者 郑晓 陈雪 +2 位作者 杨枫 张楠 苏艳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目的 探讨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显示为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开通后是否即刻进行支架植入分为1期支架植入组和... 目的 探讨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显示为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开通后是否即刻进行支架植入分为1期支架植入组和延期支架植入组,每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40例胸痛、胸闷但冠状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QTc离散度、心肌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血栓评分)、PCI情况以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1期支架植入组还是延期支架植入组,术后均显著降低了AMI患者的QTc离散度,提高了TIMI3级血流占比,降低了血栓积分,且以延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延迟组无论是在置入支架例数、平均支架数量,还是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方面,均显著低于1期支架植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及术后1年内延迟组的MACE发生率远低于1期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血管开通后延迟支架的植入利于患者QTc离散度的降低、心肌灌注情况的改善,且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效果优于1期支架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心肌梗死 qtc离散度 心肌灌注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
7
作者 马万瑞 何珊 +1 位作者 齐国雪 王志忠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1年9-11月1046例宁夏回族自治区5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其中1028例完成生化指标、心...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与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11年9-11月1046例宁夏回族自治区5城市社区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其中1028例完成生化指标、心电图检查等,既往存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者233例,最终纳入795例。以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MS诊断标准及QTc间期延长(QTc>440 ms)为依据分为MS组、非MS组和正常组。分析MS及其不同组分,以及吸烟、饮酒与QTc间期延长的相关性。结果MS组患者QTc间期明显长于非MS组,血压升高组、血糖升高组,以及吸烟组、饮酒组患者QTc间期明显长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肥胖组、血脂异常组患者QTc间期长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延长与MS、空腹血糖、收缩压均呈正相关(P<0.05);空腹血糖升高、收缩压升高是QTc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S与QTc间期延长显著相关,空腹血糖、血压升高可能是QTc延长的危险因素,应关注MS患者空腹血糖、血压情况,预防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 高血糖 qtc间期
下载PDF
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ST段预测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的价值
8
作者 郑彩虹 黄辉 《蛇志》 2023年第4期501-503,523,共4页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ST段预测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疑似CHD心肌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ST段预测冠心病(CHD)心肌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疑似CHD心肌缺血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缺血发作组、未发作组。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QTc间期联合ST段预测CHD心肌缺血发作的价值。结果100例疑似CHD心肌缺血发作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心肌缺血发作57例,未发作43例。两组患者在ST段基线时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心肌缺血发作组的QT、QTc间期较未发作组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Tc间期联合ST段预测CHD心肌缺血发作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QTc间期联合ST段预测CHD心肌缺血发作的价值较高,可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缺血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ST段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的疗效及QTc间期延长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崔雪 李丛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1994-1996,2004,共4页
目的:探讨含贝达喹啉(BDQ)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TB/XDR-TB)的效果及QTc间期延长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完成24周治疗的68例MDR-TB/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个体化抗结核药治疗的30例设为对... 目的:探讨含贝达喹啉(BDQ)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TB/XDR-TB)的效果及QTc间期延长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完成24周治疗的68例MDR-TB/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以个体化抗结核药治疗的3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BDQ与个体化抗结核药联合治疗的3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QTc间期延长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COX回归分析含BDQ方案治疗MDR-TB/XDR-TB发生QTc间期延长的原因。结果:观察组痰菌转阴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及QTc间期延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CRP、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COX回归分析,联合QTc延长药物、年龄>45岁、血钙<2.3mmol/L是含BDQ方案治疗MDR-TB/XDR-TB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含BDQ方案治疗MDR-TB/XDR-TB能提高抗结核效果,进一步减轻炎症,吸收结核病灶,促进痰菌转阴、肺部空洞闭合,但会增加QTc间期延长风险,联合QTc延长药物、年龄>45岁、血钙<2.3mmol/L是QTc间期延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达喹啉 肺结核 耐多药/广泛耐药 qtc间期延长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服用ACEI类药物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时QTcD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慧芳 孙建良 +1 位作者 金芊芊 习建华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4期1227-1230,共4页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服用ACEI类药物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QT间期和QTD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有器质性高血压且规律服用ACEI类药物拟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 【摘要】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服用ACEI类药物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QT间期和QTD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有器质性高血压且规律服用ACEI类药物拟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E组给艾司洛尔负荷量500ug/kg,然后以100μg/(kg·min)输注,诱导后4min停止输注。C组输注同样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艾司洛尔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5min后,给2mg/kg丙泊酚、1ug/kg芬太尼、1mg/kg维库溴铵3min内完成气管插管。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艾司洛尔或0.9%氯化钠溶液输注后5min(T1)、诱导用药后3min(T2)、插管后30s(T3)、2min(T4)及4min(T5)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QTc、QTcD;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时MBP、HR、QTc、QTc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E组在T1~T3MBP均降低,E组T1~T5各时点的MBP及C组L~115各时点的MBP较L时MBP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T3HR变化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除T5外.其余各时点HR均较110降低,C组在L时HR较110减慢,而在L较T0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E组T3时QTc、QTc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T1~T5各时点QTc间期、QTcD与L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T3、T4QTc、较T0、T1均延长,C组L、T3、T4 QTcD较T0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插管后4min心律失常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恶心、呕吐、咳嗽、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对服用ACEI类药物的高血压患者,艾司洛尔可以抑制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并缩短延长的QTc及Q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I类药物 高血压 艾司洛尔 qtc qtcD
下载PDF
老年心肌缺血者QTc和QTcd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航远 周雯 +2 位作者 郑景霞 徐志强 宋延青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159-161,共3页
测定了64例老年心肌缺血(MIS)患者和21例心肌梗塞(MI)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QTcd),并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CVN)及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探讨QTc、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 测定了64例老年心肌缺血(MIS)患者和21例心肌梗塞(MI)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QTcd),并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CVN)及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探讨QTc、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心原性猝死(CSD)的关系;分析MI不同部位的QTcd变化以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SAP)的QTcd差异。结果: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0.05),而QTcd两者无差异;老年MIS患者QTc和QTcd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MI前壁、下壁和后壁3组QTcd无明显差异(P>0.05);USAP患者QTcd较SAP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qtc间期 qtc离散度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在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12
作者 张丽娜 王文萱 《大医生》 2023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在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QTc间期在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可疑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24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ST段基线时、ST严重压低时心电图指标[ST段长度、心率(HR)、QT及QTc间期],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T、QTc间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ST段、QT及QTc间期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结果阳性组研究对象ST严重压低时QT及QTc间期长于阴性组(P<0.05);ROC分析显示,QT及QTc间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13;一致性分析证实ST段与QT、QTc间期联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准确率为93.75%、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8.11%、阴性预测值为85.19%、Kappa=0.856。结论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QT与QTc间期明显延长,可将其作为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指标,且将其与ST段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特异度与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qtc间期 冠心病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与全面QT/QTc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美凤 李艳芬 +2 位作者 王瑞华 黄宇虹 王保和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11期2151-2156,共6页
心脏毒性评价对中药创新药的研发上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关于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现状,寻求、建立适合中药新药心脏毒性的临床评价方法。检索了ICH E14等法规、指导原则及文献,梳理了心脏毒性评价的一些客... 心脏毒性评价对中药创新药的研发上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旨在梳理、分析近年来关于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现状,寻求、建立适合中药新药心脏毒性的临床评价方法。检索了ICH E14等法规、指导原则及文献,梳理了心脏毒性评价的一些客观指标,着重在对心脏QT/QTc的影响方面做了分析及综述。结果发现目前抗肿瘤药、化药等心脏毒性评价方法较多,且侧重点不同。全面QT/QTc研究对中药新药心脏毒性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实际操作中需结合中药自身特点。中药新药基于其复杂的自身特点,在符合相关法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心脏毒性评价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身为临床研究人员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新药 心脏毒性评价 全面QT/qtc研究 C-qtc研究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QTc和QTc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 施培培 杨红妮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3期617-618,共2页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选择:根据病史、心电图、动态心电图、ECT等结果,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共计94例,所有病例均无水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等),无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并除外...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选择:根据病史、心电图、动态心电图、ECT等结果,选择年龄≥60岁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共计94例,所有病例均无水电解质紊乱,未使用影响QT间期的药物(如胺碘酮,奎尼丁等),无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并除外QRS综合波>0.11秒的患者,其中73例有明确的心肌缺血(MIS),但无心肌梗塞(MI)证据,男:女=52:21,年龄60~92岁,平均(76.4±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qtc变化 qtcd变化 老年人
下载PDF
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c、Tp-Tec间期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15
作者 姚丽红 王亚亚 张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矫正后心室收缩时间(QTc)、校正后T波峰末(Tp-Tec)间期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室性心...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矫正后心室收缩时间(QTc)、校正后T波峰末(Tp-Tec)间期变化,并分析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组,其中52例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组,78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c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QTc、Tp-Tec间期,采用Pearson法分析QTc、Tp-Tec间期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多于对照组,NT-proBNP、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S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QTc、Tp-Tec间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QTc、Tp-Tec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QTc、Tp-Tec间期与NYHA分级、NT-proBNP、cTnI均呈正相关,与LVEF、SV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c、Tp-Tec间期明显升高,且QTc、Tp-Tec间期与心功能均具有明显相关性,临床上应予以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矫正后心室收缩时间 校正后T波峰末
下载PDF
以R-T夹角、QRS-T夹角对体表QTcd可取性的评价
16
作者 黄露 刘丽萍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 通过R-T夹角及QRS-T夹角的变化,评价体表心电图所测定的QTc离散度(QTcd)的可取性。方法 随机抽样551例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向量图资料,以微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取QTcd及R-T夹角、QRS-T夹角数据。按QTcd≤50ms或>50ms分为2组;... 目的 通过R-T夹角及QRS-T夹角的变化,评价体表心电图所测定的QTc离散度(QTcd)的可取性。方法 随机抽样551例住院患者的心电图及心向量图资料,以微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取QTcd及R-T夹角、QRS-T夹角数据。按QTcd≤50ms或>50ms分为2组;R-T夹角和QRS-T夹角按一定绝对值大小范围分为正常及异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QTcd值随R-T、QRS-T夹角绝对值增大而增大,两组QTcd的R-T、QRS-T夹角分布明显不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50ms的R-T夹角异常率为54.35%,QRS-T横面、额面夹角的异常率分别是57.61%、60.87%,明显>正常组(P分别<0.005和0.01)。结论 QTcd的变化与R-T夹角、QRS-T夹角有相关性,与角度的绝对值大小呈正比关系,符合心电图导联与心向量的2次投影理论。体表所测QTcd受R-T、QRS-T夹角的变化影响,不足以反映心室各部位复极的差异,其临床应用是不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夹角 QRS-T夹角 qtc离散度 心向量图 qtcD 心电图
下载PDF
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海燕 孙凌 +5 位作者 雷彤 焦清艳 李研哲 孙萧萧 王中刚 李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4-729,共6页
目的 研究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招募203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50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两组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 目的 研究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延长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招募203例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505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对照组)。两组进行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QTc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血液学指标检测。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心率较对照组快[(78.49±11.12)次/分vs.(74.95±8.88)次/分],QTc间期较对照组长[(424.42±23.60)ms vs.(420.06±21.6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组QTc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91%vs.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发生率高于男性对照(11.69%vs.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0.163,P=0.025)与QTc间期相关。结论 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空腹血糖升高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QTc间期延长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 未治疗 精神分裂症 qtc间期 qtc间期延长 发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c离散度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李崇信 任瑞惠 +2 位作者 王凡 王国英 杨南桥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8年第3期144-144,共1页
QTc离散度(QTcd)与心肌复极局部不同步有关,而由于这种电荷的不稳定性,极易触发室性心律失常,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相应的动态QTcd变化,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QTc离散度(QTcd)与心肌复极局部不同步有关,而由于这种电荷的不稳定性,极易触发室性心律失常,本文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相应的动态QTcd变化,探讨室性心律失常与QTcd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选择1995年2月至1998年6月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有Ⅱ级以上室性早搏的住院患者103例,男68例,女35例,年龄60-73岁(平均65±13岁)。全部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脉病变而诊断为冠心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5例,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正常对照组(B组):同期随机选取经各种检查证实无心血管病变,而且动态心电图检查少于Ⅱ级室性早搏者6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qtc离散度 老年冠心病 相关性研究 qtcD 动态心电图检查 恶性心律失常 心内科 室性早搏 南方医院
下载PDF
艾司洛尔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气管插管QTc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兆平 顾美蓉 +1 位作者 房宁宁 孙国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4-466,共3页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Ⅱ级,年龄60~75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缓慢注射艾司洛尔0.3mg/kg后100μg·kg...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c间期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Ⅱ级,年龄60~75岁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缓慢注射艾司洛尔0.3mg/kg后100μg·kg-1·rain-1持续输注至气管插管后4min;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给予艾司洛尔前(To)、单次给予艾司洛尔或生理盐水后2min(T。)、芬太尼与丙泊酚诱导后1min(T2)、维库溴铵后3min(插管前,T3)及插管后30S(T4)、2min(T5)与4rain(T6)QTc、MAP及HR变化。结果T4~T6时QTc间期C组均长于L时(P〈O.05),且c组明显长于E组(P〈o.01),其中QTc>440MS者c组显著多于E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老年冠心病患者QTc间期延长,而艾司洛尔可缩短与气管插管有关的QTc间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洛尔 丙泊酚 芬太尼 气管内插管 qtc间期
下载PDF
QTc间期和血浆脑钠肽水平与中重度心衰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罗晓颖 戚文航 +1 位作者 陆国平 何汝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99-801,共3页
目的评价QTc间期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中重度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300例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的QTc和BN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死亡终点。结果至6个月随访终点,死亡63例,其中心源性猝死30例,泵衰竭死亡27例,其余6例死于... 目的评价QTc间期和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中重度心衰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300例心功能Ⅲ、Ⅳ级心衰患者的QTc和BN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死亡终点。结果至6个月随访终点,死亡63例,其中心源性猝死30例,泵衰竭死亡27例,其余6例死于非心源性因素。泵衰竭死亡组和心源性猝死组的QTc和BNP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泵衰竭死亡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心源性猝死组(P<0.05)。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QTc延长(>440ms)和血浆BNP水平升高(>330pg/mL)是中重度心衰患者总死亡和泵衰竭死亡的两项独立预测指标(P<0.001),QTc延长还是这些患者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P<0.001)。结论QTc延长与血浆BNP水平升高是中重度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两项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预后 qtc间期 脑钠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