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Qiangli Dingxuan Tablet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Vertigo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1
作者 Deng Lijun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8年第3期21-27,共7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iangli Dingxuan Tablet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vertigo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vertigo p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iangli Dingxuan Tablet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vertigo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vertigo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6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Qiangli Dingxuan Table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weeks of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vertigo(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 the hemodynamic index(Basilar artery blood flow velocity(BA), lef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LVA), and the average blood flow velocity of right vertebroarterial artery(RVA)) and the changes in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or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DHI and DAR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 0.05), and the degree of reduction was more obvio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 < 0.05). The levels of BA, LVA and RV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 0.05), and the levels of BA, LVA and RV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The indexes of BAEP latency I, II, III and indexes of BAEP peak latency I-III, III-V, IV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 0.05). Besides, the decrease of BAEP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Qiangli Dingxuan Tablet is able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erebral hemodynamics and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of patients with PCIV, and quickly relieve vertigo.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qiangli dingxuan tablet Cerebral HEMODYNAMICS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状态的影响
2
作者 王文哲 成龙 李海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0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及对脑部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A、ACA、PCA的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前庭症状指数(VSI)、头晕残障问卷(DH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SI、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不仅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改善脑部血流状态、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倍他司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部血流状态
下载PDF
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ET-1、CGRP平衡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常国宁 康进忠 +1 位作者 郭严 时高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12例眩晕症患...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12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倍他司汀组和联合组,各56例。倍他司汀组患者餐后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倍他司汀组基础上增加口服强力定眩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血流动力学、ET-1/CGRP平衡状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 m后,联合组的眩晕症状评分、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联合组的右椎动脉(Right vertebral artery,RVA)、左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均高于倍他司汀组(P<0.05)。联合组的血清CGRP水平高于倍他司汀组,血清ET-1水平及ET-1/CGRP值低于倍他司汀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辅助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通过调节血清ET-1、CGRP物质的平衡改善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联合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眩晕症 倍他司汀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春雷 娄轶群 泮飞虎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3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98例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强力定眩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80.81%(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CV评分较治疗前升高,FS-C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SCV评分高于对照组,FS-C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m)升高,脉动指数(PI)下降(P<0.05);且观察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Vm高于对照组,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供血不足性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前列地尔 血流动力学 中医证候评分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范胜强 《临床研究》 2023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睢县人民医院收入院治疗的56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睢县人民医院收入院治疗的56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28人。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氟桂利嗪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力定眩片+氟桂利嗪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2个月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情况、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脑血流速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氟桂利嗪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临床疗效 脑血流
下载PDF
基于循证药学评价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子恢 张碧华 +5 位作者 张白歌 原涵 马琳 李文英 邹定 金鹏飞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9期1084-1090,1096,共8页
目的:基于循证药学,评价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 目的:基于循证药学,评价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组方案为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为单独使用倍他司汀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6月。由2名研究者提取资料、选取文献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956例患者(研究组478例患者,对照组4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性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5.19,95%CI=3.33~8.10,P<0.00001)、显效率(OR=2.09,95%CI=1.57~2.78,P<0.00001)、痊愈率(OR=3.75,95%CI=1.86~7.55,P=0.0002)、眩晕症状评分(MD=-4.40,95%CI=-4.82~-3.98,P<0.00001)、眩晕障碍量表评分(MD=-10.57,95%CI=-11.92~-9.22,P<0.00001)、血浆黏度(MD=-0.25,95%CI=-0.32~-0.17,P<0.00001)、左椎动脉血流速度(MD=4.56,95%CI=3.38~5.74,P<0.00001)、右椎动脉血流速度(MD=4.37,95%CI=3.85~4.90,P<0.0000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MD=3.49,95%CI=2.68~4.31,P<0.00001)、内皮素1水平(MD=-29.72,95%CI=-31.29~-28.15,P<0.0000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MD=6.21,95%CI=5.43~6.99,P<0.00001)和内皮素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比值(OR=-2.01,95%CI=-2.38~-1.63,P<0.00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9,95%CI=0.14~2.53,P=0.47>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强力定眩片(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安全、有效,较单独使用倍他司汀有显著优势。因纳入的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今后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胶囊) 倍他司汀 眩晕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林建国 张津菊 +1 位作者 段锦龙 姚魁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70-2575,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高血压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勇 欧阳葵 +1 位作者 陈尼卡 吴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效果。方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患者7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头晕发作频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DHI-E评分(13.13±1.65)、DHI-P评分(12.32±1.75)、DHI-F评分(14.62±1.62)及DHI评分(40.40±3.24)均较对照组DHI-E评分(25.27±1.83)、DHI-P评分(18.46±1.94)、DHI-F评分(20.63±1.75)及DHI评分(67.43±2.47)均降低(P<0.05);观察组头晕发作频次(2.11±0.35)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12.75±0.52)min明显较对照组头晕发作频次(3.63±0.52)次、头晕发作持续时间(23.28±4.47)min降低(P<0.05)。治疗后,左椎动脉血流速度(50.34±6.16)cm·s^(-1)、右椎动脉血流速度(48.55±5.88)cm·s^(-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9.63±5.22)cm·s^(-1)、高于对照组左椎动脉血流速度(45.22±4.25)cm·s^(-1)、右椎动脉血流速度(42.73±5.11)cm·s^(-1)、基底动脉血流速度(44.23±5.05)cm·s^(-1),阻力指数(0.45±0.03)低于对照组(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临床效果较优,可改善患者的情绪、躯体、功能状态,缓解头晕症状,提升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强力定眩片 西酞普兰
原文传递
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29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曹瑞 郭俊林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8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每天晚上睡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强力定眩片治疗,4~6片/次,3次/d。比较2组...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于每天晚上睡前口服氟桂利嗪胶囊,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服用强力定眩片治疗,4~6片/次,3次/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血液动力指标及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脂水平。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65%,对照组为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眩晕、听力障碍、头痛、平衡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椎动脉、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动力指标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及血脂治疗前后2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眩晕症临床疗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及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氟桂利嗪 血浆内皮素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理想 张道培 张怀亮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33-37,I0018-I002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强力定眩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同类型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通过Cohran... 目的系统评价强力定眩片治疗眩晕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数据库中关于强力定眩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同类型眩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通过Co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的临床试验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0篇临床对照研究,合计2532例患者。联合使用强力定眩片能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MD=4.30,95%CI[3.29,5.62],<0.00001),改善患者各项指标,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MD=-0.34,95%CI[-0.49,-0.19],<0.00001)、全血高切黏度(MD=-1.43,95%CI[-1.76,-1.09],<0.00001)、全血低切黏度(MD=-1.81,95%CI[-2.16,-1.46],P<0.00001),提高基底动脉(MD=4.79,95%CI[2.28,7.30],<0.00001)、左椎动脉(MD=5.48,95%CI[3.74,7.23],<0.00001)和右椎动脉(MD=4.97,95%CI[3.02,6.91],<0.00001)的平均血流速度,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表明临床上联合应用强力定眩片对眩晕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眩晕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志广 谢国民 王海峰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3期127-129,共3页
目的:研究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仅采用敏使朗治疗,研究组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比... 目的:研究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的9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仅采用敏使朗治疗,研究组采用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眩晕障碍评分、眩晕程度评分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眩晕障碍评分、眩晕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眩晕障碍评分、眩晕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研究组2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降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敏使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症较单纯使用敏使朗治疗疗效显著,有效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恢复血供,改善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敏使朗 血液流变学指标
原文传递
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红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9期10-13,共4页
目的 探究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63例)与观察组(2020年4月~2021年3月,87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 探究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9年3月~2020年3月,63例)与观察组(2020年4月~2021年3月,87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平衡障碍、耳鸣、头痛、目眩、眩晕次数、眩晕持续时间评分分别为(1.18±0.19)、(1.27±0.18)、(1.15±0.17)、(1.15±0.21)、(0.84±0.11)、(0.75±0.1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21±0.22)、(1.99±0.21)、(1.87±0.18)、(1.98±0.29)、(1.17±0.14)、(1.14±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脑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干预前加快,且观察组LVA、RVA、BA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41.18±4.98)、(43.27±5.17)、(41.14±5.32)cm/s,快于对照组的(37.59±4.61)、(39.81±5.10)、(36.47±5.27)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在脑硬化性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盐酸氟桂利嗪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许超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87-289,共3页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盐酸氟桂利嗪等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强力定眩片治疗,以7d为1个疗程,... 目的:探讨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眩晕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眩晕症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以盐酸氟桂利嗪等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强力定眩片治疗,以7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眩晕评分、脑血流指标改善以及颈椎JOA评分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眩晕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等西药治疗眩晕症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眩晕状态,缓解眩晕症症状,同时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强力定眩片 盐酸氟桂利嗪 颈动脉血流 治疗疗效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强力定眩片中13种成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欢欢 冯泽宇 +5 位作者 李捷 谢艳华 田慧玲 肖会敏 王四旺 李志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强力定眩片(天麻、杜仲、杜仲叶等)中天麻素、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对羟基苯甲醇、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巴利森苷B、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藁本内酯、蒙花苷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强力定眩片(天麻、杜仲、杜仲叶等)中天麻素、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对羟基苯甲醇、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巴利森苷B、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巴利森苷C、巴利森苷A、藁本内酯、蒙花苷的含量。方法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Lamdo Stam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7 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20、280 nm。结果13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7.34%~104.99%,RSD 0.64%~2.8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专属性强,可用于强力定眩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化学成分 HPLC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朱剑芒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3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氟桂利嗪...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临床症状评分、脑血流速度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耳鸣、眩晕、失眠多梦、头痛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基底动脉、左侧椎动脉和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临床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氟桂利嗪胶囊 脑动脉硬化 眩晕 血液流变学 临床症状 脑血流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老年高血压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娟 刘玉红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20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以眩晕、躯体平衡障碍为主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片,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片。结果:治疗组总...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以眩晕、躯体平衡障碍为主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片,对照组单用氟桂利嗪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老年高血压性眩晕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老年高血压 眩晕
下载PDF
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海萍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7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 目的:观察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眩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中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 (ET-1)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以及左椎动脉(LV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BA、RVA及LV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GR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眩晕症可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等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症 强力定眩胶囊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血流动力学 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基于HPLC强力定眩片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18
作者 罗欢欢 冯泽宇 +5 位作者 李捷 谢艳华 田惠玲 肖会敏 王四旺 李志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8,共9页
为建立强力定眩片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Lamdo Stamsil C_(18)柱(柱长250 mm,柱径4.6 mm,粒径5μm);乙腈-0.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280 nm;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5μL。10批样品共标定34个共有峰,指认出12个色谱峰,相似度均... 为建立强力定眩片的HPLC指纹图谱,使用Lamdo Stamsil C_(18)柱(柱长250 mm,柱径4.6 mm,粒径5μm);乙腈-0.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波长280 nm;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5μL。10批样品共标定34个共有峰,指认出12个色谱峰,相似度均在0.9以上,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对强力定眩片的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HPLC 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下载PDF
强力定眩片中2种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19
作者 罗欢欢 冯泽宇 +5 位作者 李捷 谢艳华 田惠玲 肖会敏 王四旺 李志平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95-99,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天麻素、藁本内酯的HPLC分析方法,并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用Lamdo Stam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 mL·L^(-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280 nm;进样量为30μL;...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天麻素、藁本内酯的HPLC分析方法,并用于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用Lamdo Stamsil C_(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 mL·L^(-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280 nm;进样量为30μL;流速为0.7 mL·min^(-1);柱温为30℃。结果两者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C_(max)分别为(32.37±1.23)、(230.32±2.99)mg·L^(-1),t_(max)为0.5 h左右,AUC_((0~t))分别为(183.40±4.47)、(484.34±5.07)mg·h·L^(-1)。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天麻素和藁本内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片 药代动力学 天麻素(GAS) 藁本内酯(LIG) HPLC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强力定眩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陈仁 《蛇志》 2022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强力定眩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强力定眩片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中医证候积分、眩晕评分情况,并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A、R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显著改善动脉血流速度,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加减 强力定眩片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