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铁施工物化阶段TBM区间碳排放核算与减排
1
作者 王冬冬 毕延哲 +12 位作者 王春胜 黄华 唐丽茹 罗楚桓 李建强 赵康 彭仕坤 曹晓强 张阳 谢晓宇 黄福志 陈连军 王刚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目前,国内外对土建工程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住宅、办公建筑领域,对地铁建设工程碳排放的研究较少。为计量地铁TBM区间土建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识别其排放特点,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建立了包含TBM区间土建实体、建造配套设备、运输施工机... 目前,国内外对土建工程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住宅、办公建筑领域,对地铁建设工程碳排放的研究较少。为计量地铁TBM区间土建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识别其排放特点,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建立了包含TBM区间土建实体、建造配套设备、运输施工机具、周转材料、劳动力在内的系统边界,将物化阶段划分为建材及预构件生产、建材及预构件运输、现场施工三个环节对碳排放进行计量。对碳排放因子进行了定义选取,构建了TBM区间各环节碳排放的计量模型并对青岛地铁典型TBM工段进行了案例分析,得到物化阶段三个环节的碳排放强度分别为4875.87 tCO_(2)/km、49.54 tCO_(2)/km、1780.04 tCO_(2)/km,总碳排放强度为6705.45 tCO_(2)/km。通过情景假设法,得出地铁TBM区间再生建材的使用可以带来1.21%~2.43%的减排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青岛地铁 隧道掘进机(TBM) 物化阶段 碳减排
下载PDF
青岛地铁1号线施工对近接某大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孙三祥 《山西建筑》 2024年第6期166-168,174,共4页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会引起邻近高层建筑产生沉降现象,严重时引起建筑倾覆,威胁公共安全。青岛市中区某大厦距离青岛火车站200 m,地铁1号线侧穿于该大厦,为保证大厦运营安全,基于ABAQUS软件平台结合单元删除算法、D-P(Drucker-Prager...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会引起邻近高层建筑产生沉降现象,严重时引起建筑倾覆,威胁公共安全。青岛市中区某大厦距离青岛火车站200 m,地铁1号线侧穿于该大厦,为保证大厦运营安全,基于ABAQUS软件平台结合单元删除算法、D-P(Drucker-Prager塑性准则)准则以开展隧道开挖扰动对该大厦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最大沉降值为18.23 mm,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要求。框架结构底层柱弯矩、轴向力最大,随着层高增加,弯矩、轴向力值逐渐减小。建议隧道每日掘进进度为10 m左右,同时可以采用螺纹钢树脂锚杆支护方案以降低地表沉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施工扰动 地表沉降 ABAQUS 单元删除算法 D-P
下载PDF
城市浅埋隧道下穿建筑物的微振动爆破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周宜 王海亮 +1 位作者 张祖远 孙松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93,共5页
城市浅埋隧道下穿建筑物时,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保证良好的掘进效率,控制爆破振动是关键。现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下穿如家快捷酒店为背景,通过设计合理的掏槽型式、装药结构和爆破参数,成功地将地表振动速度控制在... 城市浅埋隧道下穿建筑物时,如何在不影响地表建筑物安全的前提下保证良好的掘进效率,控制爆破振动是关键。现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下穿如家快捷酒店为背景,通过设计合理的掏槽型式、装药结构和爆破参数,成功地将地表振动速度控制在2.0 cm/s以内;结合毫秒爆破和孔外延期技术对爆破网路进行优化,将单个掘进循环的爆破次数从5次降低至2次,使爆破时间节省了1/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浅埋隧道 下穿 微振动爆破技术 网路设计 毫秒爆破 孔外延期
下载PDF
拱盖法地铁车站施工沉降规律及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丹 张海波 +2 位作者 王渭明 秦志斌 孙捷城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得出适用于上软下硬特殊地质条件下青岛地铁安全开挖方法及地表沉降规律,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对策,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对上断面以左中右导洞均错开12 m平行施工、柔性支撑换作拱盖二次衬砌及下断面开挖3个阶段进行分析。... 为得出适用于上软下硬特殊地质条件下青岛地铁安全开挖方法及地表沉降规律,总结出相应的控制对策,通过数值模拟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对上断面以左中右导洞均错开12 m平行施工、柔性支撑换作拱盖二次衬砌及下断面开挖3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出导洞开挖的先后顺序对地表横向、纵向沉降曲线影响的规律,得到了掌子面超前变形范围为12 m、上断面开挖横向影响半径为1.5倍洞径,及上断面开挖和拱盖与柔性支撑的换作是导致沉降的主要原因等结论;根据导致沉降的主要施工步序提出了关键加固对策,并得出了青岛特殊复合地层条件的支护方法和地表沉降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地铁车站 拱盖法 沉降规律 数值分析
下载PDF
青岛地铁穿河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渭明 曹正龙 李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165,共6页
青岛地铁2号线枣李区间隧道下穿李村河,隧洞顶部位于强风化花岗岩层中,上覆有粉质黏土层和砂层,必须确保不破坏上部天然隔水层,并达到快速安全穿越的目的。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经验初步选定了5个施工方案;再利用数值方法模拟隧道开... 青岛地铁2号线枣李区间隧道下穿李村河,隧洞顶部位于强风化花岗岩层中,上覆有粉质黏土层和砂层,必须确保不破坏上部天然隔水层,并达到快速安全穿越的目的。首先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经验初步选定了5个施工方案;再利用数值方法模拟隧道开挖过程,考虑施工速度、开挖步距离、开挖方式和支护结构对围岩变形和塑性区的发展范围的影响,研究各方案下隧道围岩的变形规律,比对控制点变形量和拱顶沉降变化曲线,在5个方案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案;最后针对确定的施工方案,以穿河隧道上覆岩层塑性区范围、隧道沉降和收敛值为控制指标,进行了施工参数的二次优化。在确保隔水层隔水效果的前提下,提高施工速度,为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穿河隧道 隔水层 施工优化
下载PDF
优化爆破参数进行地铁车站隧道控制爆破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闯 王海亮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减小爆破振动速度和提高炮眼利用率,以青岛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Ⅰ部上台阶的爆破开挖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掏槽区域爆破效果差引起爆破振动过大,由于掏槽眼不对称、掏槽区域布置不当、掏槽眼间排距过大、辅助眼排距过大、未封堵炮... 为减小爆破振动速度和提高炮眼利用率,以青岛地铁2号线车站主体Ⅰ部上台阶的爆破开挖为背景,从理论上分析了由于掏槽区域爆破效果差引起爆破振动过大,由于掏槽眼不对称、掏槽区域布置不当、掏槽眼间排距过大、辅助眼排距过大、未封堵炮孔等原因造成炮眼利用率较低。结合理论计算和工程前期施工经验对楔形掏槽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在校核单段最大起爆药量时考虑了多自由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式楔形掏槽使炮眼利用率提高到90.5%,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0.7 cm/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隧道 楔形掏槽 爆破振动 炮眼利用率 爆破参数
下载PDF
青岛地铁超浅埋段爆破振动监测数据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仁涛 王成虎 宋凯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2-78,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掌握超浅隧道爆破振动规律,以青岛地铁太延区间超浅埋隧道爆破振动为例进行了研究。在地表7层建筑物各层相同位置布置测振仪对爆破振速进行实时全面监测,通过对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爆破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与实测振速关系... 为了更好地掌握超浅隧道爆破振动规律,以青岛地铁太延区间超浅埋隧道爆破振动为例进行了研究。在地表7层建筑物各层相同位置布置测振仪对爆破振速进行实时全面监测,通过对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爆破时单段最大起爆药量与实测振速关系的回归拟合,发现此隧道的爆破振动规律并不符合一般埋深隧道适用的萨道夫斯基公式,据此提出了临空自由面影响系数,得到了萨道夫斯基计算公式的修正拟合系数。修正后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可更好地反映3类炮眼爆破的实际振速衰减规律,该规律可为城市地铁类似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超浅埋隧道 爆破方案 振速监测 衰减规律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青岛地铁1号线西海岸新区段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红梅 郭在洁 +1 位作者 刘庆施 党彦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53,共8页
基于小基线集技术(SBAS-InSAR)对青岛市地铁1号线西海岸新区段的29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区段沿线的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量等形变信息,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沉降区域位于安子站至安子东站北侧及附... 基于小基线集技术(SBAS-InSAR)对青岛市地铁1号线西海岸新区段的29景Sentinel-1A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该区段沿线的地面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量等形变信息,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沉降区域位于安子站至安子东站北侧及附近,最大沉降速率达到约-49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约-103 mm,其他区域的沉降速率为-5~0 mm/a;在0~1000 m段以及安子站至安子东站段,沉降速波动较大.结合Logistic函数模型预测安子东站至安子站的路段地面沉降,发现其2020年后地面沉降逐渐趋于稳定.沉降监测信息不仅能够为西海岸新区在地铁建设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制定地表安全预案及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提供数据决策依据,而且有利于完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1号线西海岸新区段 沉降监测 Sentinel-1A 基于小基线集技术
原文传递
基于围岩损伤机理对地铁爆破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梓源 王海亮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8,共5页
为解决地铁爆破中存在的超欠挖问题,依据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岩石作用原理及围岩损伤机理,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铁区间隧道原有爆破施工方案掏槽眼间距和周边眼光面爆破参数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1)爆破振速由0.956 cm/s减小为0.379 ... 为解决地铁爆破中存在的超欠挖问题,依据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岩石作用原理及围岩损伤机理,采用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地铁区间隧道原有爆破施工方案掏槽眼间距和周边眼光面爆破参数进行综合优化。结果表明:(1)爆破振速由0.956 cm/s减小为0.379 cm/s;(2)炸药单耗由2.10 kg/m3降低为1.21 kg/m3。通过现场实例验证,将围岩损伤机理应用于爆破参数设计中,在保证爆破断面平整光滑的同时,降低了炸药单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优化掏槽眼参数降低振动速度,最大程度地减小对周边建筑物的扰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楔形掏槽 光面爆破 振动速度 炸药单耗 参数优化
下载PDF
青岛地铁5号线镇平路车辆段用地资源受限下双向接轨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阳 徐吉庆 +1 位作者 缪道平 朱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186,共5页
以青岛地铁5号线镇平路车辆段为例,在段场用地受到多处建(构)筑物限制下,经车辆段出入线功能需求分析,提出多种具备双向收发车功能的出入线接轨方案,采用加权评价法对各接轨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出能够减少列车空驶距离、降低运营... 以青岛地铁5号线镇平路车辆段为例,在段场用地受到多处建(构)筑物限制下,经车辆段出入线功能需求分析,提出多种具备双向收发车功能的出入线接轨方案,采用加权评价法对各接轨方案进行定量分析,最终确定出能够减少列车空驶距离、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能兼顾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需求的接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车辆段 双向接轨方案
下载PDF
地铁暗挖车站多级楔形掏槽微振动爆破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闯 王海亮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41-946,共6页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掏槽区域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背景,从多级楔形掏槽的减振机制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对各级掏槽孔间排距、深度、倾角、个数、单孔装药量及雷管段位分布等各爆... 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掏槽区域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背景,从多级楔形掏槽的减振机制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验,对各级掏槽孔间排距、深度、倾角、个数、单孔装药量及雷管段位分布等各爆破参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掏槽振速控制的重点是第2级掏槽及第3级掏槽;第2级掏槽孔与第3级掏槽孔间距不宜大于350mm,排距不宜大于400 mm;第3级掏槽孔深度宜最大;第2级掏槽孔数目不宜少于5对,第3级掏槽孔数目不宜少于4对;第2级掏槽及第3级掏槽逐孔起爆。可使掏槽爆破振速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暗挖车站 楔形掏槽 爆破振动 爆破参数 微振动
下载PDF
地铁风道进主体车站暗挖施工门式钢架支护技术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伟 张真煌 《隧道建设》 2012年第S2期157-161,共5页
为进一步解决风道进主体大跨度暗挖车站交叉段作业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常规方法工序较复杂的技术难题,采用门式钢架逐榀挑高、一次成型的施工技术。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门式钢架支护较洞桩法施工相比,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省成本;2)... 为进一步解决风道进主体大跨度暗挖车站交叉段作业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常规方法工序较复杂的技术难题,采用门式钢架逐榀挑高、一次成型的施工技术。得出以下结论:1)采用门式钢架支护较洞桩法施工相比,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节省成本;2)通过监测数据得知地表沉降变化值较小,对地表影响较小,适合城市地铁施工;3)适合地质条件较好的花岗岩围岩,围岩偏软的隧道不适合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地铁车站 暗挖 交叉段 门式钢架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判法的青岛地铁R3线施工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孝健 《施工技术》 CAS 2018年第A04期1208-1212,共5页
针对地铁施工中存在的高风险,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临近构筑物情况,给出高概率风险事故及相应的风险组成因素,进行实时的风险评价,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施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供便利。基于青岛地铁R3线的工程地质... 针对地铁施工中存在的高风险,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临近构筑物情况,给出高概率风险事故及相应的风险组成因素,进行实时的风险评价,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施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供便利。基于青岛地铁R3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因素,采用模糊数学进行了R3线施工风险、既有构筑物对R3线施工影响风险和其他重大影响风险源风险评价,得到了R3线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级别,为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可靠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模糊评判 青岛地铁 风险因子 施工风险
下载PDF
同段起爆炮孔间距对最大振速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王亚朋 王海亮 +2 位作者 何闯 魏栋栋 李梓源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2-1236,共5页
为研究开挖断面为6 m范围内同段位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同段起爆炮孔间距这一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在开挖断面宽度为6 m... 为研究开挖断面为6 m范围内同段位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侧穿166号楼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同段起爆炮孔间距这一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在开挖断面宽度为6 m范围内,同段起爆的两炮孔间距对最大爆破振速影响不明显;2)相邻两炮孔同段起爆比间隔炮孔同段起爆产生的振速衰减得快,即相邻两炮孔同段起爆对建筑物的累积损害量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隧道爆破 同段起爆 爆破振速 数值模拟 炮孔间距
下载PDF
青岛地铁线路埋深的思考
15
作者 华福才 《隧道建设》 2012年第3期341-345,共5页
结合已开工建设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的工程实际,针对青岛城市特色及地铁工程特点,对地铁线路埋深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依据不同的规范及理论公式进行地铁隧道覆跨比推算,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理论值。针对3... 结合已开工建设的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的工程实际,针对青岛城市特色及地铁工程特点,对地铁线路埋深进行了分析总结思考。依据不同的规范及理论公式进行地铁隧道覆跨比推算,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量化理论值。针对3号线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及非技术难题,从施工技术、环境影响、工程经济、功能需求和出入口的设置等角度对花岗岩地层中地铁隧道的埋深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性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手段,充分利用青岛地铁既有硬质花岗岩自身良好的自稳条件,从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影响,节约工程投资等角度出发,建议青岛市后续地铁线路宜选择适当埋深、暗挖方法,地铁隧道覆跨比选择对于车站隧道采用0.9~1.1,区间隧道采用0.5~0.6比较适合青岛地区隧道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埋深 覆跨比 花岗岩 矿山法
下载PDF
大直径中空孔直眼掏槽微振动爆破参数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祖远 王海亮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为最大限度减小掏槽区的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扰动,以青岛地铁3号线太延区间下穿伊美尔整形医院段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大直径中空孔直眼掏槽的中空孔孔径、掏槽装药炮孔数目、首响孔与中空孔距离、逐孔起爆时差和中空孔... 为最大限度减小掏槽区的爆破振动对地表建筑物的扰动,以青岛地铁3号线太延区间下穿伊美尔整形医院段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大直径中空孔直眼掏槽的中空孔孔径、掏槽装药炮孔数目、首响孔与中空孔距离、逐孔起爆时差和中空孔布设位置各爆破参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断面中下部位布置直径为120~150 mm的中空孔,环形布置4个掏槽眼,首响孔距中空孔200~350 mm,逐孔起爆时差宜在40 ms以上,可使掏槽爆破振速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直眼掏槽 中空孔 爆破参数 振动
下载PDF
地铁浅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预留核心岩柱施工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祥东 王伟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0-1065,共6页
为解决地铁暗挖大跨度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开挖断面较大,后续施工拆撑危险系数较大,二次衬砌模板支架搭设加固难度大的难题,以青岛地铁3号线太平角公园站-延安三路站区间存车线为例,采用预留核心岩柱、新旧施工技术方案对比方法,在施工... 为解决地铁暗挖大跨度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开挖断面较大,后续施工拆撑危险系数较大,二次衬砌模板支架搭设加固难度大的难题,以青岛地铁3号线太平角公园站-延安三路站区间存车线为例,采用预留核心岩柱、新旧施工技术方案对比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监控量测,并指导施工。主要结论如下:1)与常规双侧壁导坑法全部开挖完成后统一进行二次衬砌相比,拆撑工作量小,安全系数高,施工效率高;2)通过监测数据得知地表沉降变化值较小,对地表影响较小,适合城市地铁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暗挖 大跨度 双侧壁 核心岩柱
下载PDF
青岛地铁3号线二次衬砌混凝土耐久性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杜丰岩 王命平 赵铁军 《海岸工程》 2011年第3期18-27,共10页
分析了青岛地铁3号线所在地域的环境作用,并对地铁二次衬砌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铁要达到100 a设计使用年限,其内陆区域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C45,水胶比≤0.40;近海区域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C50,水胶比≤0.36,并分... 分析了青岛地铁3号线所在地域的环境作用,并对地铁二次衬砌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铁要达到100 a设计使用年限,其内陆区域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C45,水胶比≤0.40;近海区域段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取C50,水胶比≤0.36,并分别确定围岩侧与行车侧的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环境分区 环境作用等级 二次衬砌混凝土 耐久性
下载PDF
青岛地铁R3线地质条件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强 顾朝杰 +2 位作者 宋仕兵 王忠胜 孙鸣雷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78,83,共6页
利用青岛地铁R3线井冈山路站—嘉年华站区间的地铁勘察资料,综合钻探、取样、物探、水文、地震、岩石试验等多方面的资料,提出了研究区工程地质评价因子,建立了青岛地铁地质条件评价的三级层次分析模型,通过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和权重,对... 利用青岛地铁R3线井冈山路站—嘉年华站区间的地铁勘察资料,综合钻探、取样、物探、水文、地震、岩石试验等多方面的资料,提出了研究区工程地质评价因子,建立了青岛地铁地质条件评价的三级层次分析模型,通过评价因子量化分级和权重,对青岛地铁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综合研究区地质条件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分为地质条件良好区、中等区、较差区和差区,同时对各区提出了工程风险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地铁 地质条件 层次分析法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