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rotaviral gastroenteritis with Qiwei Baizhu powder 被引量:6
1
作者 Shuang-Teng He~1 Fei-Zhou He~2 Can-Rong Wu~3 Shun-Xiang Li~2 Wei-Xin Liu~4 Yong-Fang Yang~2 Shi-Sheng Jiang~2 Gang He~1 1 Institute of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Xiangya Hospital,Hunan Medical University,Changsha,410008,China2 Hunan Provinc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6,China3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Hu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7,China4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uangfeng County,Hunan Province,411700,Chin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5期735-740,共6页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Qiwei Baizhu Powder ( QWBZP) on rotaviral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and in animal models.``METHODS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re...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Qiwei Baizhu Powder ( QWBZP) on rotaviral gastroenteritis in children and in animal models.``METHODS Enroll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on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rehydration solution(ORS) and the other treated with oral liquid of QWBZP. Neonate mice were orally infected with 50 μLrotavirus suspension (4 × l0s PFU/mL) and treated with ORS or oral liquid of QWBZP, respectively.``RESULTS Eighty-three cases of rotaviral gastroenteritis treated with QWBZP revealed a better efficacy than that treated with ORS (x2 - 10.8T, P<0.05). The contents of sodium and glucose as well as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human rotavirus antigen in stool in QWBZP group were all less than that in ORS group. In animal models,QWBZP was fou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 in neonate NIH mice, a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s. In QWBZP group, the mortality of infected mice was decreased by 73.3%, the body weight of infected mice was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sodium and glucose as well as number of mice with positive rotavirus antigen in fec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such as damage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sa and villi were also obviously alleviated.``CONCLUSION QWBZP has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absorptive function of small intestine, shortening the duration of diarrhea and rotavirus shedding from stool and alleviating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mall intestine induced by rota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enteritis/drug THERAPY ROTAVIRUS infectionsdrug therapy: qiwei baizhu powder/therapeutic use disease models ANIMAL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春霞 白洁 +1 位作者 臧东静 徐静 《河北中医》 2024年第2期211-214,219,共5页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 目的 观察七味白术散对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外周血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胃肠功能指标(腹内压、肠鸣音次数)及肠道菌群情况,并统计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22/3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WBC、CRP、PC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腹内压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肠鸣音次数均增加(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肠球菌、肠杆菌菌落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七味白术散治疗老年肺炎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胃肠功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肺炎 老年 肺脾气虚 炎症因子 胃肠功能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临床观察
3
作者 任燕怡 李霞 +2 位作者 冯培民 何俊余 马悦 《山西中医》 2024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96例肝硬化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予肝硬化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口服,治疗组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肠道sIgA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ALT、AST、TBI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肠道sIgA水平、肠道菌群改善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肝硬化腹泻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水平及肠道有益菌群生长,增加患者肠道sIg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泻 七味白术散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联合循经推腹法对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脂率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周鹤腾 赵敏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循经推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SO患者,均由本院于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进行常规临床干预,研究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七味白术散联合循经推...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循经推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SO患者,均由本院于2020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进行常规临床干预,研究组7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七味白术散联合循经推腹法。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体脂率、体质量、体质指数、糖脂代谢、瘦素、胰岛素。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体脂率、体质量、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瘦素、胰岛素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联合循经推腹法可降低SO患者的体脂率、体质量、体质指数,调节糖脂代谢、瘦素、胰岛素,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七味白术散 体脂率 糖脂代谢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颖 司红彬 王海林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2-59,共8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动物试验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和预测七味白术散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GEO数据库中的GSE14841数据集、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 采用网络药理学、生物信息学并结合动物试验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和预测七味白术散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应用GEO数据库中的GSE14841数据集、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脾虚泄泻相关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脾虚泄泻小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七味白术散筛选得到149个活性成分,共有367个靶点;脾虚泄泻共有742个潜在的治疗靶点,两者共有36个交集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交集靶点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凋亡、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和TNF等信号通路改善脾虚泄泻,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相关生物进程;动物试验发现七味白术散可明显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的腹泻症状,增加其体重,减轻其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并上调了小鼠结肠屏障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血清中D-木糖的表达,证实了整合分析的可靠性。本试验表明,七味白术散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为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脾虚泄泻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肠道屏障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宇航 曾娟妮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肛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创面,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肛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康复新液纱条填塞创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七味白术散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减少率、创面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及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愈合时间更短,创面渗液评分、肉芽生长评分、血糖水平更低,创面面积减小率、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七味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具有良好的促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糖尿病 康复新液 七味白术散 创面愈合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小鼠肠道糖苷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吴仪 黄莉莉 +1 位作者 谢果珍 谭周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4-1231,共8页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糖苷水解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AAD的机制。方法 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AAD小鼠模型,予七味白术散汤剂干预,分别于造模和... 目的 探究七味白术散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肠道糖苷水解酶角度阐释七味白术散治疗AAD的机制。方法 采用混合抗生素灌胃制备AAD小鼠模型,予七味白术散汤剂干预,分别于造模和治疗后采集小鼠小肠内容物(SC)、小肠黏膜(SM)、结肠内容物(CC)、结肠黏膜(CM)标本检测糖苷水解酶活性,采集血液与肝脏标本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氧化应激功能相关指标丙二醛(MDA),以及炎症相关指标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脂多糖(LPS)。结果 AAD小鼠SC、SM及CC中β-D-葡萄糖苷酶和β-D-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均明显下降(均P<0.05),CM中两种糖苷水解酶活性均明显升高(均P<0.05)。七味白术散治疗后,小鼠各肠段的糖苷水解酶活性均较正常组和自愈组高,血中MDA、LDH、IL-17和LPS含量较自愈组降低,SDH较自愈组升高。结论 抗生素导致小鼠SC、SM和CC中糖苷水解酶活性下降,CM中糖苷水解酶活性升高,七味白术散能较好地调节AAD小鼠肠道糖苷水解酶活性及小鼠能量代谢、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恢复小鼠的代谢能力,改善小鼠肠道环境,从而治疗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D-葡萄糖苷酶 β-D-葡萄糖醛酸酶 肠道酶活性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七味白术散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徐纯依 周东旭 +4 位作者 梁浩威 胡琼澳 徐智星 王辉 寿旗扬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七味白术散化合物及其靶标,将靶标导入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标对应的基因Symbol,并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中药-...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七味白术散化合物及其靶标,将靶标导入Uniprot数据库获取靶标对应的基因Symbol,并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从GeneCards、OMIM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集DN作用靶点并剔除重复基因,与筛选得到的七味白术散靶标取交集基因。应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软件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并用CytoNCA插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得到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间的亲和力并通过PyMol软件输出可视化图片。结果共筛选得到七味白术散活性成分149种,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150个。PPI拓扑学分析得到核心靶点48个,其中JUN、MAPK3、TP53、STAT3、MAPK1为度值排名前5的基因。“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出关键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芒柄花素、豆甾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分子对接验证了5个关键基因和10种关键成分良好的对接活性。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药物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癌症相关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涉及细胞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等生物过程。结论七味白术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糖尿病肾病,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七味白术散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肠道菌群、体成分的影响
9
作者 凌钦亮 叶文玲 郭诗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3-206,共4页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肠道菌群、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肠道菌群、体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4月—2022年9月收治的60例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体成分(体质量、脂肪、BMI、肌肉、体脂率、无机盐和蛋白质)、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0.00%(24/30)相比,实验组96.66%(29/30)显著更高(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肥胖浮肿、疲倦乏力和肢体沉重积分,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显著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直肠真杆菌、多形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显著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脂肪、BMI和体脂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低(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对于脾虚湿阻证单纯性肥胖儿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肠道菌群和体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防己黄芪汤 脾虚湿阻 单纯性肥胖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七味白术散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贺双腾 何飞舟 +6 位作者 伍参荣 刘维新 李顺祥 杨永芳 胡建中 欧力 黄贵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止泻效果优于口服补液盐(ORS)组(P<0.05),患儿大便中Na+、糖浓度,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例数均明显低于ORS组。在动物实验中,七味白术散对NIH小鼠新生幼仔实验性轮状病毒... 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60例,止泻效果优于口服补液盐(ORS)组(P<0.05),患儿大便中Na+、糖浓度,轮状病毒抗原阳性例数均明显低于ORS组。在动物实验中,七味白术散对NIH小鼠新生幼仔实验性轮状病毒感染具有较好治疗作用,可降低小鼠病死率,并能降低鼠粪中Na+、糖含量,促使轮状病毒抗原消失,减轻感染小鼠小肠粘膜的损伤和绒毛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轮状病毒 病毒性肠炎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树灵 黄红珍 +1 位作者 林锦春 刘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87-189,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方法:67例D-IB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观察组给予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1剂/d;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5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方法:67例D-IB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33)。观察组给予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1剂/d;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50 mg,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2、4、8周后腹痛评分、腹泻评分、症状总评分及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腹痛、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在治疗2、4、8周后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后,观察组的腹痛、腹泻评分及症状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七味白术散 痛泻要方 疗效
原文传递
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脐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艳霞 赵蓉 +2 位作者 吕双然 赵丽彩 赵振兴 《河北中医》 2021年第12期2046-2051,共6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脐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胃虚弱证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泻型IBS脾胃虚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40例予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脐灸治疗,七味白术散加味组40例予七...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脐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脾胃虚弱证患者肠道菌群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泻型IBS脾胃虚弱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40例予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脐灸治疗,七味白术散加味组40例予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西药组40例予匹维溴铵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临床症状缓解或改善时间;比较3组治疗前后大便症状评分、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腹泻、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及郁怒或紧张、睡眠改善时间均较七味白术散加味组、西药组缩短(P<0.05);七味白术散加味组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较西药组缩短(P<0.05)。3组治疗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感觉及大便时伴随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大便感觉及大便时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七味白术散加味组、西药组(P<0.05);七味白术散加味组治疗后大便性状、大便时伴随症状评分均低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七味白术散加味组、西药组(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均低于七味白术散加味组、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CRP、TNF-α水平均低于七味白术散加味组、西药组(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加味联合脐灸治疗腹泻型IBS脾胃虚弱证,能缩短临床症状时间,改善大便情况,调节肠道菌群失衡,降低机体炎症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中医疗法 结肠疾病 功能性 七味白术散 灸法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总苷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谢果珍 唐圆 +2 位作者 吴仪 黄莉莉 谭周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4-131,共8页
为揭示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物质基础,从七味白术散中提取总苷,探讨了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味白术散总苷有助于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摄食量及体重。中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 为揭示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物质基础,从七味白术散中提取总苷,探讨了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显示七味白术散总苷有助于恢复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摄食量及体重。中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使菌群失调腹泻小鼠的脾脏指数回到正常水平。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均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菌及大肠杆菌的增殖,其中低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对双歧杆菌(P<0.01)及乳酸菌(P<0.05)的增殖效果显著。不同剂量的七味白术散总苷可提高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活度(P<0.01)、乳糖酶(P<0.01)及蔗糖酶活性(P<0.01或P<0.05)。研究表明七味白术散总苷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道有益菌、微生物活度及酶活性的影响与水煎液一致,是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重要药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总苷 肠道微生物 微生物活度 酶活性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腹泻研究概况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丹 陈文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30-232,共3页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治疗小儿腹泻良方。文章将该方近10余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腹泻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小儿身体健康。七味白术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为治疗小儿腹泻良方。文章将该方近10余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别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及药理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小儿腹泻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威 王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7期1251-1255,1264,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latform,TCMSP)获得七味白术散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Flora imbalance diarrhe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latform,TCMSP)获得七味白术散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并收集其潜在作用靶点;菌群失调性腹泻疾病靶点来源于GeneCards、DrugBank、Home-OMIM-NCBI数据库。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药物靶基因与疾病靶基因校正,使用Draw Venn Diagrams工具获得交集基因。应用Cytoscape 3.7.1对所得的交集基因进行PPI分析、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七味白术散活性成分84个,药物作用靶点201个,疾病靶点177个,交集基因26个。PPI网络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Jun原癌基因(Jun proto-oncogene)AP-1转录因子亚基(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ubunit,JUN)、雌激素受体1(Estrogen receptor 1,ESR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B)为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药物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白细胞介素-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以及C型凝聚素受体等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因子产生的正调控、DNA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调节、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七味白术散治疗菌群失调性腹泻可能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且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菌群失调性腹泻 网络药理学 靶点 信号通路
下载PDF
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6例 被引量:16
16
作者 许楷斯 倪晓良 许尤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 目的研究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初步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方法 36例患儿均接受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疗程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患儿的主症(腹痛)积分和次症(面色少华、精神倦怠、乳食减少、食后痞胀、大便改变)积分,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患儿腹部淋巴结改变情况,并评价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儿治疗后腹痛积分和各次症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患儿腹部淋巴结缩小或消失33例(占91.7%)。按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按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治愈3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2%。结论加减七味白术散可缓解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腹痛等临床症状,可使肿大的淋巴结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脾胃虚寒证 七味白术散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倩 孙远岭 李继君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9期62-6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文献库、CNKI、VIP、CBM,查找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 目的:系统评价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文献库、CNKI、VIP、CBM,查找七味白术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1998年1月至2014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合计患儿人数为1 8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以七味白术散为主方或七味白术散合并西药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相比,七味白术散主方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具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较少,质量较低,此研究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的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脾虚泄泻 七味白术散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行气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芳华 邓国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5期4-5,共2页
目的观察行气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行气健脾法,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头孢三代抗生素... 目的观察行气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行气健脾法,方选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头孢三代抗生素抗感染、胰岛素及对症支持的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疗程均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腹水白细胞(WBC)、多形核白细胞(PMN)、细菌培养、李凡他试验数据变化情况,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23%,高于对照组的67.56%(P<0.05)。2组WBC、PMN、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李凡他试验阳性例数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气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糖代谢异常 自发性腹膜炎 行气健脾法 七味白术散
原文传递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七味白术散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良清 杨哲 +4 位作者 张璐 吴淑真 吕佳楗 柳琳 韩晓春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11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七味白术散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方法:以七味白术散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析其年份分布、期刊分布、被...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七味白术散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以确定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方法:以七味白术散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析其年份分布、期刊分布、被引文献、研究方法、治疗疾病类型、机构分布等,运用citespace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发掘。结果:共纳入120篇相关文献,论文发表量历年数量比较稳定,文献研究对象可分为两类,以临床研究(89篇,74%)与实验研究(31篇,26%)为主。腹泻为出现次数仅次于七味白术散的关键词。结论:2001至2018年七味白术散的研究成果较多,质量也在提升,研究逐渐深入,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因此,交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与应用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 文献计量学 动态聚类视图 糖尿病 腹泻
下载PDF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维军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运用黄连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运用黄连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七味白术散 脾胃虚弱证 疗效观察 党参 茯苓 白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