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红霉素联合磁性纳米铁对Raji细胞株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萍 王晶 +1 位作者 景红梅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85-389,共5页
本研究探讨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联合柔红霉素(MNP-Fe3O4-DNR)对淋巴瘤Raji细胞株作用。纳米铁颗粒与柔红霉素(DNR)采用机械吸附法聚合后加入Raji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本研究探讨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联合柔红霉素(MNP-Fe3O4-DNR)对淋巴瘤Raji细胞株作用。纳米铁颗粒与柔红霉素(DNR)采用机械吸附法聚合后加入Raji细胞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53和P65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DNR及MNP-Fe3O4-DNR对Raji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两者的OD值比较p<0.05;细胞凋亡率与时间相关,总体凋亡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28);Western blot检测示DNR组与MNP-Fe3O4-DNR组的P65蛋白的灰度值与内参比较分别为2.52±0.32和2.08±0.39;P53蛋白的条带灰度值分别为0.685±0.144和0.870±0.091,两者P值均小于0.05。结论: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联合柔红霉素能够有效抑制Raji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P53蛋白活化、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Fe3O4颗粒 柔红霉素 raji细胞株 P53 P65
下载PDF
PD-1抑制剂提高化疗药物对Raji细胞株杀伤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蕊 李新 +4 位作者 李征 江嫣雨 马立 赵明峰 邓琦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79,共4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甲泼尼龙)显著提高DLBCL患者的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1-2]。但仍有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甲泼尼龙)显著提高DLBCL患者的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1-2]。但仍有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研究表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在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吉西他滨或顺铂单药治疗组[3-4]。本研究中,我们探讨PD-1抑制剂与DLBCL二线化疗方案中顺铂、卡铂、奥沙利铂、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米托蒽醌、依托泊苷、阿糖胞苷和地塞米松各单药的联合作用,观察其对Raji细胞株杀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株 依托泊苷 利妥昔单抗 CHOP方案 异环磷酰胺 单药治疗 吉西他滨 米托蒽醌
原文传递
高亲和力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对Raji细胞株体外、体内杀伤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娟霞 牟男 +5 位作者 杨振兴 王嘉 李新 江嫣雨 袁婷 邓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2-667,共6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人源化及鼠源化CD19 CAR-T细胞对Raji细胞株的不同杀伤活性。方法收集8例拟行CD19 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作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鼠源与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培养的T细胞来源。CCK-8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通过体内、外试验比较人源化及鼠源化CD19 CAR-T细胞对Raji细胞株的不同杀伤活性。方法收集8例拟行CD19 CAR-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作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鼠源与人源化CD19 CAR-T细胞培养的T细胞来源。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LDH法检测细胞杀伤活性;BALB/c雌性裸鼠Raji荧光细胞株成瘤,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裸鼠体内瘤体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及裸鼠体内CAR-T细胞比例。结果两组CAR-T细胞转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增殖活性于培养24 h人源化组细胞高于鼠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4),48 h人源化CAR-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高于鼠源组(P=0.009)。杀伤活性检测,设定不同效靶比(1∶1, 4∶1),作用24 h两种CAR-T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和P=0.095);48 h时不同效靶比人源化CD19 CAR-T细胞的杀伤活性高于鼠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和P=0.008),其杀伤活性均高于PBMC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细胞治疗Raji荷瘤裸鼠后14 d,鼠源和人源化CAR-T组裸鼠体内瘤体均缩小,对照组裸鼠瘤体增大,治疗21 d,鼠源组开始出现瘤体增大,而人源化组无明显变化。鼠源组裸鼠于25 d全部死亡,而人源化组裸鼠于31 d开始死亡。裸鼠体内CD19 CAR-T细胞检测示两组裸鼠均于输注后7 d达峰值,然人源化组细胞高于鼠源组(P4 d=0.001,P7 d=0.000,P14 d=0.003),鼠源组CAR-T细胞于21 d消失,人源化CAR-T细胞至35 d消失;生存期分析,对照组于治疗后20 d全部死亡,鼠源组裸鼠于治疗后25 d全部死亡,人源化组裸鼠于治疗后53 d全部死亡。结论人源化与鼠源CD19 CAR-T细胞相比,其增殖活性强、杀伤活性高、体内存留时间长,提示人源化CD19 CAR-T在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临床疗效将优于鼠源CD19 C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源 人源 CD19 CAR-T细胞 raji细胞株 杀伤活性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Raji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朱红波 周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2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姜黄素对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Raji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5μmol/L、10μmol/L、25μmol/L、50μmol/L)作用Raji细胞24h、48h、72h后,WST-1检测姜黄...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姜黄素对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Raji细胞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5μmol/L、10μmol/L、25μmol/L、50μmol/L)作用Raji细胞24h、48h、72h后,WST-1检测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姜黄素对R@i细胞上清中VEGF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Raji细胞24h后,对照组上清液中VEGF浓度为(707.92±55.92)pg/ml;而10μmol/L、25μmol/L姜黄素处理组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分别为(369.73±14.22)pg/ml、(178.24±21.18)pg/ml,与对照组相比两者均显著性降低(P〈0.05,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Raji细胞分泌VEGF,其抑制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提示姜黄素有抑制血管新生的作用,可达到抗NHL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raji细胞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次声治疗对Raji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鲍勇 范建中 +2 位作者 李克 李川 杨俊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93-1095,共3页
目的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声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 目的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声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对照处理后培养24,48h后,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后培养24h的Raji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细胞表面光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次声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有明显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胞质呈出芽脱落。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处理(次声信号声强级均小于90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改变细胞膜的突起,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 凋亡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Raji细胞内Skp2与p27^(ki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6
作者 邵苏吉 陆建新 +4 位作者 王燏婵 沈爱国 赵玥铭 张冬梅 程纯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6期474-475,47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内Skp2与p27ki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Raji细胞中p27kip1与Skp2的结合情况;采用血清饥饿合并释放同步化处理Raji细胞,经WesternBlot技术检测该过程中p27kip1、S... 目的:探讨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内Skp2与p27kip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Raji细胞中p27kip1与Skp2的结合情况;采用血清饥饿合并释放同步化处理Raji细胞,经WesternBlot技术检测该过程中p27kip1、Skp2在Raji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沉淀结果显示在Raji细胞中p27kip1与Skp2能够相互结合。在Raji细胞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Skp2蛋白总量增加,p27kip1蛋白总量减少。结论:在Raji细胞血清饥饿释放过程中Skp2合成增加,可能通过加快p27kip1的泛素化降解而使细胞中p27kip1显著减少,从而推动了细胞周期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ji细胞株 P27KIP1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下载PDF
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调节淋巴瘤细胞VEGF的表达及抗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崔国惠 陈卫华 陈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1918-1922,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合成分泌以及对基质胶中ECV304(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起源的细胞系)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含量;... 目的:探讨姜黄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合成分泌以及对基质胶中ECV304(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起源的细胞系)细胞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含量;基质胶中ECV304细胞血管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和TNF-α对血管形成的影响;RT-PCR检测VEGFmR-NA及Notch1mRNA的表达。结果:①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的含量上TNF-α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姜黄素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RT-PCR半定量检测结果可以看出,Raji细胞内VEGFmRNA主要为VEGF165和VEGF121,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在TNF-α组明显增加,而在姜黄素组则明显降低;③血管形成实验结果表明Raji细胞培养上清、VEGF(10μg.L-1)和TNF-α(10μg.L-1)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基质胶中ECV304细胞的血管形成,而姜黄素(50μmol.L-1)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和以RPMI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加入基质胶中作用ECV304细胞未见血管形成;④ECV细胞内可见Notch1mRNA表达,但在VEGF(10μg.L-1)组与对照组其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①TNF-α促进Raji细胞VEGF的表达而姜黄素抑制其表达;②TNF-α处理的Raji细胞培养上清在基质胶中促进血管形成,而姜黄素则抑制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NOTCH1 raji细胞株
下载PDF
姜黄素对淋巴瘤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红波 周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212-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抑制血管新生药物姜黄素对人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生长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淋巴瘤治疗新途径抗血管生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姜黄... 目的探讨抑制血管新生药物姜黄素对人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生长影响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淋巴瘤治疗新途径抗血管生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相差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姜黄素作用于Raji细胞后24 h后细胞形态,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VEGF水平。结果姜黄素对Raji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浓度正相关。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Raji细胞24 h后,10μmol/L、25μmol/L、50μmol/L姜黄素处理组VEGF浓度分别为(369.73±14.22)pg/ml、(178.24±21.18)pg/ml、(51.41±9.68)pg/m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Raji细胞增殖及VEGF的分泌,其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姜黄素对Raji细胞株血管新生有抑制作用,为抗血管新生药物用于治疗淋巴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raji细胞株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检测抗细胞膜D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赵越 茹晋丽 +3 位作者 张莉芸 罗静 吕志勤 赵华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比较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检测抗细胞膜DNA抗体(抗cmO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 目的比较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检测抗细胞膜DNA抗体(抗cmON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306例SLE患者、192例疾病对照组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抗cmDNA抗体。结果以人B淋巴细胞株Raji为底物检测抗cmDNA抗体在306例SLE患者中阳性率为72.5%。而在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原发干燥综合征和其他结缔组织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10.0%、13.3%、15.0%。以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为底物检测抗cmDNA抗体在306例SLE患者中阳性率为76.1%。而在脊柱关节病、类风湿关肯炎、原发干燥综合征和其他结缔组织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6%、11.1%、20.0%、22.5%。两种细胞为底物检测抗cmDNA抗体在健康对照组中阳性率均为0。抗cmDNA抗体阳性率在SLE组明硅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以Raji及HL60两种细胞株为底物检测SLE患者抗cmDNA抗体,敏感性分别为72.5%和76.1%,特异性分别为91.7%和8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aji及HL60细胞培养、冻存及复苏方法相似,但Raji细胞较HL60细胞更易复苏。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aji细胞比HL60细胞表达效果更好。结论抗cmDNA抗体是一种诊断阳性率较高的SLE血清学标记物之一。选择Raji细胞株为底物检测SIE患者的抗cmDNA抗体较HL60细胞株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抗cmDNA抗体 raji细胞株 HL60细胞株
原文传递
热疗与阿霉素联合作用动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红梅 阮一民 +2 位作者 张立成 彭勇 郭坤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研究阿霉素与热疗联合作用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裸鼠成瘤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裸鼠分为4组:对照组(37℃)、化疗组(37℃+ADM)、热疗组(42℃)、热化疗组(42℃+ADM),每组6只。将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配制成每0.2ml... 目的研究阿霉素与热疗联合作用对人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Raji裸鼠成瘤及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24只BALB/C裸鼠分为4组:对照组(37℃)、化疗组(37℃+ADM)、热疗组(42℃)、热化疗组(42℃+ADM),每组6只。将对数生长期的Raji细胞配制成每0.2ml含5×106个Raji细胞的悬液,每只裸鼠皮下接种5×106的Raji细胞,观察各组裸鼠成瘤时间、成瘤率、肿瘤体积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成瘤后3周,处死老鼠,取肿块称质量,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37℃)、化疗组(37℃+ADM)、热疗组(42℃)、热化疗组(42℃+ADM)的肿瘤出现时间分别为(11.2±1.7)、(20.2±2.3)、(15.3±1.6)及(23.8±1.7)d,热化疗组成瘤时间明显延长(P<0.01)。热化疗能明显减缓Raji细胞BALB/C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速度。治疗结束,热化疗组的肿块较对照组肿块明显缩小。对照组(37℃)、化疗组(37℃+ADM)、热疗组(42℃)、热化疗组(42℃+ADM)裸鼠的肿瘤质量分别为(3.33±0.57)、(2.26±0.28)、(2.76±0.26)及(1.73±0.33)g,热化疗组抑瘤率为48.0%。结论热联合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为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阿霉素 raji细胞株 裸鼠
下载PDF
hsa-miR-150再表达对Burkitt淋巴瘤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陈少红 韩西群 +3 位作者 代新珍 简文静 严金海 赵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9-834,共6页
目的探讨hsa-miR-150在正常人B淋巴细胞群及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中的表达,分析hsa-miR-150再表达对人BL细胞株Daudi及Raji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从扁桃体炎标本中分选出... 目的探讨hsa-miR-150在正常人B淋巴细胞群及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中的表达,分析hsa-miR-150再表达对人BL细胞株Daudi及Raji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从扁桃体炎标本中分选出正常B淋巴细胞群,应用qRT-PCR技术检测hsa-miR-150在细胞群中的表达,同时检测hsa-miR-150在BL细胞株Daudi及Raji中的表达;将载有hsa-miR-150的慢病毒稳定转染Daudi及Raji,采用FCM、MTT及IP染色法观察hsa-miR-150再表达对Daudi及Raji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 FCM从扁桃体组织中分选出4群正常的B淋巴细胞群,分别为nave细胞(NC)、中心母细胞(CB)、中心细胞(CC)、记忆B细胞(MC),hsa-miR-150在NC、CB、CC、MC中的表达呈动态性,相对于NC,CB及CC低表达hsa-miR-150(P<0.001)。与正常B淋巴细胞相比,hsa-miR-150在Daudi及Raji中明显低表达(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P<0.001),凋亡明显增加(P<0.001)。结论 hsa-miR-150对正常B淋巴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作用,与BL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系;hsa-miR-150再表达可抑制Daudi及Raji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后续诱导分化治疗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hsa-miR-150 Daudi细胞株 raji细胞株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次声治疗对B淋巴瘤Raji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建中 张积仁 +2 位作者 李克 鲍勇 杨俊峰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探讨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B淋巴瘤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应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次声信号源发生装置,次声组细胞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 目的探讨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B淋巴瘤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应用美国Chi公司的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次声信号源发生装置,次声组细胞培养皿置于超净台中的次声治疗仪下,发射头距液面为1.5~2cm,使用次声治疗档位3(主频范围:4~20Hz,声强〈90dB),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然后分别培养24和48h。对照组置于超净台中时,次声治疗仪处于关机状态,其余处理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假处理后即刻以及培养24和48h后,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的变化。结果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结果显示,次声组与对照组活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尽管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的坏死细胞、各期凋亡细胞比率均小于10%,且各组总体差别不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120min且培养24h的细胞形态完整,但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正常的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光滑。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声强级小于90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这种作用可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 细胞
原文传递
抗细胞膜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茹晋丽 赵华明 +5 位作者 吴铁鹰 颉晓香 车国柱 靳志勇 孙慧萍 李小峰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I0001,共6页
目的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SLE患者抗细胞膜DNA(cmDNA)抗体,确定血清该抗体对SLE诊断的最佳阳性阈值;探讨抗cmDNA抗体对大样本SL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IIF检测129例SLE患者抗cmDNA抗体,69例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对照,以... 目的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SLE患者抗细胞膜DNA(cmDNA)抗体,确定血清该抗体对SLE诊断的最佳阳性阈值;探讨抗cmDNA抗体对大样本SLE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IIF检测129例SLE患者抗cmDNA抗体,69例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对照,以原血清及与1∶10、1∶20、1∶40、1∶80、1∶160、1∶320、1∶640、1∶1 280稀释血清检测结果为阳性阈值,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G),确定血清抗cmDNA抗体对SLE诊断的最佳阳性阈值;检测435例SLE患者及192例疾病对照组、5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抗cmDNA抗体,同时检测ANA、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比较血清抗cmDNA抗体单独或与上述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价值.采用t检验,四格表资料χ%2检验,配对资料McNemar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比较不同阳性阈值抗cmDNA抗体的AUC,以1∶40为阳性阈值的AUC最大(AUC=0.643),以抗cmDNA抗体1∶40为阳性阈值对SLE诊断效能最佳,并作为本次研究的阳性阈值.②抗cmDNA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90.7%.抗cm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nuA及ANA对SLE诊断的AUC分别为0.836、0.746、0.617、0.845及0.762;分别将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AnuA与抗cmDNA抗体两两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5.2%、76.4%和83.8%,均明显高于上述抗体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0,243.28,12.57; P<0.05).结论 以Raji细胞为底物IIF检测抗cmDNA抗体,1∶40为阳性阈值是对SLE诊断的最佳效能.抗cmDNA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能成为SLE诊断的相对特异性抗体之一.抗cmDNA抗体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Anu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SLE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诊断 自身抗体 抗cmDNA抗体 raji细胞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