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D防控设施土壤和蔬菜连作障碍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广印 郭卫丽 +5 位作者 陈碧华 潘飞飞 黄新琦 蔡祖聪 周建华 顾桂兰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能够杀灭土传病原菌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已成功用于设施土壤和蔬菜连作障碍防控。为给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的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RSD防控土...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方法,能够杀灭土传病原菌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已成功用于设施土壤和蔬菜连作障碍防控。为给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的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RSD防控土壤连作障碍机制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RSD在设施土壤与蔬菜生产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对今后RSD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还原土壤灭菌法 设施土壤 连作障碍 有机物料 土传病害
下载PDF
PDP驱动芯片用RSDS接口电路设计
2
作者 华国环 吴虹 孙伟锋 《电子器件》 CAS 2008年第3期759-762,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RSDS(减小摆幅差分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标准的PDP驱动芯片用接口电路设计,它包括PMOSFET输入CMOS差分放大器和电压源偏置电路。文章重点讨论了PMOSFET输入CMOS差分放大器的差模工作原理及影响其差模增益的因素。Spectre仿... 介绍了一种基于RSDS(减小摆幅差分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标准的PDP驱动芯片用接口电路设计,它包括PMOSFET输入CMOS差分放大器和电压源偏置电路。文章重点讨论了PMOSFET输入CMOS差分放大器的差模工作原理及影响其差模增益的因素。Spectre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RSDS接受器电路在输入信号频率为200MHz的情况下能正常工作,实现了由RSDS信号转换为LVCMOS信号的功能。目前该接口电路已经应用于一款PDP驱动芯片中,作为高速数据传输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S CMOS差分放大器 偏置电路 rsdS信号接收器
下载PDF
RSD开关在脉冲电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焕炀 余岳辉 +3 位作者 胡乾 彭昭廉 杜如峰 黄秋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23-28,共6页
该文提出应用RSD(Reversely Switched Dynistor)设计脉冲功率电源的方法,并在应用RSD设计脉冲电源过程中对两种关键元件磁开关和脉冲变压器进行了重点设计,确定回路参数配合原则。在3种典型触发方式的RSD脉冲电源基础上,提出了RSD端电... 该文提出应用RSD(Reversely Switched Dynistor)设计脉冲功率电源的方法,并在应用RSD设计脉冲电源过程中对两种关键元件磁开关和脉冲变压器进行了重点设计,确定回路参数配合原则。在3种典型触发方式的RSD脉冲电源基础上,提出了RSD端电压翻转式触发电路,以提高RSD的触发效率,采用了阻尼衰减模型的设计方法消除主回路放电过程中出现的振荡。对该电源放电脉冲压缩形成回路模型进行了设计分析,并对其和共触发电路进行了设计仿真。对所提出的触发RSD方式的脉冲电源设计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和仿真验证分析,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源 rsd开关 磁开关 磁性元件 脉冲变压器
下载PDF
超高速半导体开关RSD的开通机理与大电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余岳辉 梁琳 +2 位作者 李谋涛 刘玉华 刘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40,62,共6页
基于反向注入控制RSD(ReverselySwitchedDynistor)的大面积快速均匀开通、可无限串联、功率大、换流效率高、寿命长的特点,新开通机制的RSD将在脉冲功率技术中获得重要应用。本文研究了RSD的开通机理和开通条件,为器件开通特性的改进和... 基于反向注入控制RSD(ReverselySwitchedDynistor)的大面积快速均匀开通、可无限串联、功率大、换流效率高、寿命长的特点,新开通机制的RSD将在脉冲功率技术中获得重要应用。本文研究了RSD的开通机理和开通条件,为器件开通特性的改进和预充电路的合理设计提供了依据;实验还表明,由小直径RSD的极限电流测试结果,可以用经验公式得到同类结构的任意通流面积RSD脉冲大电流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开关 rsd 开通特性 脉冲
下载PDF
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温水脱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5 位作者 范源洪 李俊 卢文洁 吴正焜 罗志明 杨洪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347,共5页
为寻求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有效防控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甘蔗RSD的传播危害特点,选择五大主栽品种,采用温水处理设备对带菌蔗种进行温水(50±0.2℃)脱菌处理2h,分析研究温水处理对甘蔗RSD的脱菌效果。结果表明:温水(... 为寻求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有效防控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甘蔗RSD的传播危害特点,选择五大主栽品种,采用温水处理设备对带菌蔗种进行温水(50±0.2℃)脱菌处理2h,分析研究温水处理对甘蔗RSD的脱菌效果。结果表明:温水(50±0.2℃)脱菌处理2h能有效去除甘蔗RSD,去除率为90%以上。与常规种苗相比,脱菌种苗在整个生长期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早生快发、伸长拔节早、长相健壮。粤糖93/159、ROC25号、ROC10号、闽糖69/421、桂糖17号5大主栽品种经温水脱菌处理均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效果:新植增产甘蔗5.01~49.83t/hm^2,增幅5.97%-91.31%;甘蔗蔗糖分提高0.07%~0.86%(绝对值)。可见,种植温水脱菌种苗是防治甘蔗RSD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上应加快推广,使之制度化,可大幅度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延长宿根年限,从而显著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宿根矮化病(rsd) 温水处理 脱菌种苗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RSDS-1的开发 被引量:63
6
作者 李明丰 夏国富 +1 位作者 褚阳 胡云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共4页
介绍了用于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RSDS-1的研究开发,考察了载体、活性组元、金属原子比以及助剂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的加氢饱和受扩散限制;Co-Mo组合对烯烃饱和的能力相对较弱;较高的Co/M... 介绍了用于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RSDS-1的研究开发,考察了载体、活性组元、金属原子比以及助剂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催化裂化汽油中烯烃的加氢饱和受扩散限制;Co-Mo组合对烯烃饱和的能力相对较弱;较高的Co/Mo原子比有利于提高催化剂选择性;助剂的加入对催化剂选择性有明显的影响;RSDS-1催化剂用于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脱硫,对不同原料油适应性好,脱硫率可达80%,RON损失小于2个单位,且可长周期稳定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选择性加氢脱硫 催化剂 rsdS—1 开发
下载PDF
满足国V汽油标准的RSDS-Ⅲ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24
7
作者 高晓冬 张登前 +3 位作者 李明丰 潘光成 聂红 李大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2-486,共5页
开发了生产国V汽油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Ⅲ)技术。该技术包括催化剂选择性调控(RSAT)技术以及配套的RSDS-Ⅲ新催化剂。中型试验结果表明,RSDS-Ⅲ技术对多种原料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硫含量较高的原料A和原料B,采用RS... 开发了生产国V汽油的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RSDS-Ⅲ)技术。该技术包括催化剂选择性调控(RSAT)技术以及配套的RSDS-Ⅲ新催化剂。中型试验结果表明,RSDS-Ⅲ技术对多种原料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对于硫含量较高的原料A和原料B,采用RSDS-Ⅲ技术,可将硫质量分数分别从600μg/g、631μg/g降低到7μg/g、9μg/g时,产品RON损失0.9、1.0个单位,抗爆指数损失0.4、0.6个单位。工业应用结果显示,以青岛石化MIP汽油为原料(硫质量分数为845μg/g),在全馏分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8μg/g时,产品RON损失1.5个单位;以长岭FCC汽油为原料(硫质量分数304μg/g、烯烃体积分数34.8%),在全馏分汽油产品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μg/g、满足国V汽油排放标准的条件下,RON损失1.5个单位。采用RSDS-Ⅲ技术生产国V汽油时,产品辛烷值损失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rsdS-Ⅲ 技术 开发
下载PDF
空心线圈用于RSD开关电流测量 被引量:3
8
作者 徐雁 胡浩亮 +2 位作者 韩小涛 梁琳 余岳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5,共6页
首先分析了高压大功率RSD开关电流的特点,确认了空心线圈测量方法。在比较空心线圈传感器自积分和外积分主要性能的基础上,对测量中相位误差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针对上升时间为微秒量级且含有低频分量的RSD开关电流,提出了调控... 首先分析了高压大功率RSD开关电流的特点,确认了空心线圈测量方法。在比较空心线圈传感器自积分和外积分主要性能的基础上,对测量中相位误差的影响作了进一步研究分析。针对上升时间为微秒量级且含有低频分量的RSD开关电流,提出了调控相差的外积分测量方案。实际测量证明:调控相差的外积分测量法能较好地满足RSD开关电流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开关 电流测量 相位误差 空心线圈
下载PDF
高压RSD开关谐振触发的仿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郁明 余岳辉 陈海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36,共4页
针对20kV高压反向开关晶体管RSD(Reverse Switching Dynistor)开关的触发问题,提出了一种谐振触发方式。利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研究了谐振触发回路参数电容、电感、电阻对RSD预充电荷量的影响,并计算出相应条件下所使用磁开关的磁芯截... 针对20kV高压反向开关晶体管RSD(Reverse Switching Dynistor)开关的触发问题,提出了一种谐振触发方式。利用电路仿真软件PSpice研究了谐振触发回路参数电容、电感、电阻对RSD预充电荷量的影响,并计算出相应条件下所使用磁开关的磁芯截面积。结果表明,谐振触发回路参数分别选择为0.3μF、8μH和1Ω时,能降低触发开关的要求,并能给RSD提供充分的预充电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 谐振触发 预充电荷 磁开关 PSPICE 仿真
下载PDF
SiC基反向开关晶体管RSD关键工艺概述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琳 吴文杰 +1 位作者 刘程 潘铭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0,共5页
本文首次概述了采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4H-SiC制备脉冲功率开关反向开关晶体管(RSD)所涉及到的关键工艺。包括选择性刻蚀、选择性掺杂、欧姆电极制备以及台面终端造型等在内的多步主要工艺均与Si基RSD完全不同,采用氟基气体感应耦合等离子... 本文首次概述了采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4H-SiC制备脉冲功率开关反向开关晶体管(RSD)所涉及到的关键工艺。包括选择性刻蚀、选择性掺杂、欧姆电极制备以及台面终端造型等在内的多步主要工艺均与Si基RSD完全不同,采用氟基气体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刻蚀得到了合适的刻蚀速率、表面粗糙度及形貌,采用多次氮离子注入及高温退火完成选择性掺杂,采用Ni/Ti/Al多层金属配合适当退火温度完成欧姆电极制备,采用机械切割斜角完成台面终端造型,最终得到了合理的器件正反向阻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rsd 脉冲功率开关 工艺 ICP刻蚀 离子注入 台面终端造型
下载PDF
采用模块RSD触发技术的高压固态脉冲电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德玉 王宝诚 邬伟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83-1688,共6页
为了将超高速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反向导通型双晶复合晶体管(RSD)用于构建高压重频固态脉冲源,研究了一种将RSD及其触发电路集成模块进行串联的RSD堆触发技术。首先建立RSD器件反向触发数学模型,并经过多次串联触发测试获得实验数据,通过... 为了将超高速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反向导通型双晶复合晶体管(RSD)用于构建高压重频固态脉冲源,研究了一种将RSD及其触发电路集成模块进行串联的RSD堆触发技术。首先建立RSD器件反向触发数学模型,并经过多次串联触发测试获得实验数据,通过对波形数据分析得到该模型的参数值;然后基于此模型,按照开关通流容量对预充电荷量的要求,对RSD并联谐振触发单元的谐振参数设计进行了Matlab仿真分析,确定谐振电路电阻、电感、电容参数优化值分别为:0.5Ω、1.75μH和0.2μF;最后,单个模块的触发实验验证了器件反向触发数学模型和预充电路参数设计的合理性,为10kV高压固态脉冲电源的6模块RSD串联触发电路的实现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rsd 触发电路 并联谐振 预充电荷 触发模型 参数设计
原文传递
一种高压RSD开关触发方法的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郁明 余岳辉 +1 位作者 陈海刚 梁琳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针对高压RSD(Reverse Switching Dynistor)开关触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压控制高压的二级RSD触发方案。可饱和变压器是该方案的关键,提出利用磁性元件设计软件(Magnetics Designer)来建立触发单元中可饱和变压器的SPICE模型,生成变压器... 针对高压RSD(Reverse Switching Dynistor)开关触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压控制高压的二级RSD触发方案。可饱和变压器是该方案的关键,提出利用磁性元件设计软件(Magnetics Designer)来建立触发单元中可饱和变压器的SPICE模型,生成变压器的电气参数及绕制规格,并利用IsSpice4仿真软件来设计变压器两边的电容参数。最后以10kV高压RSD的触发为例,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 触发电荷量 二级触发 可饱和变压器 SPICE模型
下载PDF
半导体脉冲功率开关RSD的开通电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如峰 余岳辉 +2 位作者 彭昭廉 李焕炀 胡乾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7,202,共4页
 RSD(ReverselySwitchedDynistor)是一种晶闸管与晶体管相间排列的多元胞结构高速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该器件采用控制等离子体层触发的开通模式。文章从理论上推导出其最大开通电压,并研究了该电压与器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  RSD(ReverselySwitchedDynistor)是一种晶闸管与晶体管相间排列的多元胞结构高速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该器件采用控制等离子体层触发的开通模式。文章从理论上推导出其最大开通电压,并研究了该电压与器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降低器件功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脉冲功率开关 rsd 开通电压 等离子体层触发 晶闸管 晶体管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含RSD受体识别位点感染性克隆的构建与病毒拯救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平花 白兴文 +6 位作者 孙普 卢曾军 曹伟军 谢宝霞 吴润 殷宏 刘在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具有高的突变率和很强的适应性,在环境条件变化时会迅速从准种种群中选择变异株来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变异株包括在RGD受体结合基序内部或附近氨基酸的替换。FMDV Asia1/JS/China/05株经不...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具有高的突变率和很强的适应性,在环境条件变化时会迅速从准种种群中选择变异株来适应新的环境,这些变异株包括在RGD受体结合基序内部或附近氨基酸的替换。FMDV Asia1/JS/China/05株经不同宿主传代后产生含RSD和RDD受体识别基序的变异株,为了研究含RDD受体识别基序的FMDV在受体结合位点内1个氨基酸的变化是否影响感染性病毒子的产生,作者利用已构建的含RDD受体结合位点的FMDV Asia1/JS/China/05株的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为骨架,采用融合PCR方法,构建了该毒株含RSD受体位点的全长cDNA克隆pFMDV-RSD。线性化的pFMDV-RSD重组质粒和表达T7RNA聚合酶的真核质粒pcDNAT7P共转染BHK-21细胞,56 h后可观察到典型的FMDV致细胞病变效应。对收获的病毒分别进行序列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乳鼠致病性分析,结果证实该毒株细胞受体位点1个氨基酸的替换不影响活病毒的拯救。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含RSD受体结合位点FMDV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rsd受体结合位点 感染性cDNA克隆 病毒拯救
下载PDF
基于差分网格的抗RSD攻击盲指纹方案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伟光 尹忠海 +1 位作者 周拥军 梁爽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373-2377,共5页
为了提高数字指纹的抗综合攻击能力,构造了抗旋转、缩放、扭曲攻击(简记为RSD攻击)的数字指纹嵌入和提取策略。设计了数字指纹的空域—DCT域联合嵌入方案,给出了差分特征点的构造方法,以及基于差分特征点网格的数字指纹嵌入与提取算法,... 为了提高数字指纹的抗综合攻击能力,构造了抗旋转、缩放、扭曲攻击(简记为RSD攻击)的数字指纹嵌入和提取策略。设计了数字指纹的空域—DCT域联合嵌入方案,给出了差分特征点的构造方法,以及基于差分特征点网格的数字指纹嵌入与提取算法,设计了高精度攻击参数辨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攻击参数辨识精度达到亚像素级,能抵抗缩放系数大于0.5的缩放攻击,45°角以内的任意旋转攻击,以及25°角以内的任意扭曲攻击;且指纹提取效果并不因旋转角度的增大而降低,也不因扭曲角度的增大而有明显降低。该方案提高了数字指纹的鲁棒性,使数字指纹系统在能抵抗去除攻击,剪切、平移、粘贴攻击(简称CTP攻击)的同时具备抵抗RSD攻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攻击 差分网格 数字指纹 盲指纹
下载PDF
大功率RSD开关多单元并联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琳 余岳辉 尚超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9-334,共6页
为通过研究多单元并联技术来增大脉冲功率开关RSD(reversely switched dynistor)的功率容量,基于RSD的等离子体双极漂移模型,建立主回路和预充回路的RLC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迭代计算,得到两支路并联的RSD电流曲线。在一定的仿真... 为通过研究多单元并联技术来增大脉冲功率开关RSD(reversely switched dynistor)的功率容量,基于RSD的等离子体双极漂移模型,建立主回路和预充回路的RLC方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迭代计算,得到两支路并联的RSD电流曲线。在一定的仿真条件下,RSD器件参数不同和支路电阻不同引起的电流不平衡率分别为3.56%和19.82%。在RSD并联实验中,内阻1.642mΩ的分流器和非对称连接引起的电流不平衡率分别为12.82%和20.71%。在3000μF主电容、2kV主电压下对并联的两个直径45mm的RSD堆体进行了大电流开通实验,得到了330μs脉宽下32.7kA的峰值电流。仿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在高功率电流的快速开通机制中并联支路分流大小主要由回路参数决定,受RSD动态电阻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rsd 开关 多单元并联 动态电阻 均流
原文传递
多氨基化合物(RSD)接枝改性桑蚕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小亮 刘艳 +1 位作者 毛雷 陈宇岳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48,52,共4页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自制多氨基化合物(RSD)对桑蚕丝织物进行功能化改性,对接枝前后桑蚕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酰胺Ⅰ的无规构象峰发生了蓝移,而酰胺Ⅱ的β折叠峰发生了红移,变化幅度较小;RSD为5 g/L时,对桑蚕丝的纵向... 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自制多氨基化合物(RSD)对桑蚕丝织物进行功能化改性,对接枝前后桑蚕丝织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酰胺Ⅰ的无规构象峰发生了蓝移,而酰胺Ⅱ的β折叠峰发生了红移,变化幅度较小;RSD为5 g/L时,对桑蚕丝的纵向微观形态影响较小,染色效果较理想且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经RSD接枝改性后的桑蚕丝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89.30%、86.94%以上;改性前后织物的风格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氨基化合物(rsd) 桑蚕丝 改性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RSD–CAH的制备及其对真丝织物的抗紫外整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广宇 张峰 +2 位作者 严宏军 林红 陈宇岳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以一种自制的多氨基化合物(RSD)和苯丙烯醛(CAH)为原料,合成了抗紫外剂RSD–CAH,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对其结构和紫外吸收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利用其对真丝织物进行整理,讨论了RSD–CAH溶液的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 以一种自制的多氨基化合物(RSD)和苯丙烯醛(CAH)为原料,合成了抗紫外剂RSD–CAH,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对其结构和紫外吸收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利用其对真丝织物进行整理,讨论了RSD–CAH溶液的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真丝织物抗紫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紫外整理 真丝织物 rsd 制备 紫外吸收性能 氨基化合物 抗紫外性能 苯丙烯醛
下载PDF
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RSDS-1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峰 詹书田 张新来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0期50-52,共3页
为进一步考察催化剂RSDS-1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对RSDS装置进行了催化裂化全馏分汽油加氢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上床层平均入口温度260.1℃、床层平均温度270.8℃、空速4.25 h^(-1)、氢油体积比42... 为进一步考察催化剂RSDS-1的选择性加氢脱硫性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对RSDS装置进行了催化裂化全馏分汽油加氢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上床层平均入口温度260.1℃、床层平均温度270.8℃、空速4.25 h^(-1)、氢油体积比422:1、反应压力1.40MPa的条件下,产品硫质量分数为69μg/g,研究法辛烷值损失0.7~2.0,质量满足欧Ⅲ标准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全馏分汽油 选择性加氢脱硫 rsdS 马达法辛烷值
下载PDF
RSDS-Ⅱ汽油脱硫技术的工业应用试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惠菊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10期15-18,共4页
汽油升级的关键是降低汽油中硫含量。RSDS-Ⅱ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该技术有良好的脱硫和控制烯烃饱和的能力,以硫质量分数为0.08%,烯烃体积分数为22%的催化裂化... 汽油升级的关键是降低汽油中硫含量。RSDS-Ⅱ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司成功地进行了工业应用。标定结果表明,该技术有良好的脱硫和控制烯烃饱和的能力,以硫质量分数为0.08%,烯烃体积分数为22%的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脱硫率达95%,烯烃饱和率为25%,RON损失2,产品硫含量达到国Ⅲ汽油标准。RSDS-Ⅱ选择性加氢脱硫是生产低硫清洁汽油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dS 加氢脱硫 催化裂化 汽油料 国Ⅲ汽油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