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时间维度特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新策略
1
作者 刘芳彤 邢淑雁 +5 位作者 刘孝云 叶冬雪 杨佳 张国英 容蓉 杨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598,共7页
目的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技术,以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和顺铂为例进行抗A549、H1299肺腺癌活性分析,建立一种反映时间维度变化特征的EC_(50)评价新策略。方法应用RTCA Software Pro数据分析及... 目的基于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技术,以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和顺铂为例进行抗A549、H1299肺腺癌活性分析,建立一种反映时间维度变化特征的EC_(50)评价新策略。方法应用RTCA Software Pro数据分析及GraphPad Prism、Origin Pro做图,分别采用终点法和时间维度表征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顺铂受试液/药的体外抗A549、H1299肺腺癌活性。结果①受试液/药对A549及H1299细胞在24 h、48 h终点法中的EC_(50)值有的存在较大差异。②采用四参数方程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0.9,EC_(50)动态变化相对稳定期(相邻4点EC_(50)线性拟合|斜率|≤1)计算此时间维度内的EC_(50)值。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和顺铂对A549细胞的EC_(50)分别为52.97±1.75μmol·L^(-1)(16~48 h)、62.88±2.91μmol·L^(-1)(32.25~48 h)、78.84±0.33μmol·L^(-1)(21.5~29.75 h)、13.57±1.54μmol·L^(-1)(27.5~48 h);黄芩苷、黄芪甲苷、橙皮苷和顺铂对H1299细胞的EC_(50)分别为43.71±1.26μmol·L^(-1)(19.5~48 h)、47.23±1.19μmol·L^(-1)(14~48 h)、39.45±0.24μmol·L^(-1)(12.75~46.25 h)、25.97±4.76μmol·L^(-1)(10.25~48 h)。显示受试液/药抗肿瘤起效的时间窗口期不同。结论基于RTCA技术,选用拟合度好、稳定并带有时间维度特征的EC_(50)数据用于抗肿瘤活性评价将更加精确和合理。此外,这种区分开不同有效时间的抗肿瘤药物方法可为临床联合用药的给药时机提供参考,本思路也将为其他体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ca技术 时间维度特征 抗肿瘤活性 EC_(50) 肺腺癌 新策略
下载PDF
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格局与技术结构研究--基于1993~2007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琼娣 余翔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4-29,共6页
国家专利战略是一国保持领先技术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达国家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不断攀升。分析了国外在华专利的基本格局,并甄别出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出国外在华享有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并讨... 国家专利战略是一国保持领先技术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发达国家在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不断攀升。分析了国外在华专利的基本格局,并甄别出在我国进行专利布局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出国外在华享有比较优势的技术领域,并讨论了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发明专利 技术领域 外国专利申请 显示技术比较优势指数(rtca)
下载PDF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与Alamar Blue法用于测定纳米氧化铜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段链 顾雯 张宏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491-49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ze,RTCA)及Alamar Blue法测定纳米氧化铜体外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及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作用,探讨RTCA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纳米材料体外细胞毒性的可行...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ze,RTCA)及Alamar Blue法测定纳米氧化铜体外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及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作用,探讨RTCA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纳米材料体外细胞毒性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将MRC-5及BEAS-2B细胞接种于RTCA配套16孔板中及普通96孔板中,96孔板中细胞用于Alamar Blue法测定细胞毒性。分别用剂量为0.75g/L、0.38g/L、0.19g/L、0.094g/L、0.047g/L的纳米氧化铜混悬液进行染毒。选择12h、24h、36h、48h、60h时间点计算两种方法测得的IC50值。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利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相同时间点的IC50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相关性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MRC-5细胞用RTCA法测定染毒后12 h、24 h、36 h、48 h、60 h的IC50值分别为391 mg/L、249 mg/L、185 mg/L、165mg/L、147mg/L;Alamar Blue法所得相同时间点的IC50值分别为507 mg/L、206 mg/L、172 mg/L、154mg/L、95.2mg/L。两种方法所测得IC50值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AS-2B细胞用RTCA法测定染毒后12h、24h、36h、48h、60h的IC50值分别为131 mg/L、83.78 mg/L、65.37 mg/L、53.98mg/L、51.23 mg/L;Alamar Blue法所得相同时间点的IC50值分别为148 mg/L、104 mg/L、77.3mg/L、42.5mg/L、39.2mg/L。两种方法所测得IC50值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CA实时监测法与Alamar Blue法在相同时间点测定纳米氧化铜体外细胞毒性得I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RTCA实时监测法测定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可靠,适用于纳米材料的体外毒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tca) Alamar Blue法 纳米氧化铜 MRC-5细胞 BEAS-2B细胞
原文传递
实时细胞监测技术的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性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滕峥 匡小舟 +1 位作者 王嘉瑜 张曦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7,共6页
开展基于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实时细胞监测技术(Real-time Cell Assay,RTCA)在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检测方法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动态观察RD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指数,选择合适的细胞浓度开展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HE... 开展基于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实时细胞监测技术(Real-time Cell Assay,RTCA)在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检测方法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动态观察RD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指数,选择合适的细胞浓度开展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HEV71中和抗体效价测定。同时应用传统的微量试验作为方法学的比较和结果验证。细胞阻抗通过软件转换成细胞指数CI值和可视的动态变化曲线显示,在96电子孔板上,当RD细胞浓度为1.5×104个/孔时能满足HEV71病毒感染性检测的观察天数大于5d的要求。与传统显微镜观察细胞CPE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接种病毒后的132h(约5.5d)产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终点判断结果一致。在中和抗体试验中,三份感染HEV71病毒的人血清中和抗体效价CI值结果和传统的96孔微量板镜检法结果相符。实时细胞监测技术可以提示研究者,即使是终点判断结果为相同的中和抗体滴度的血清,其所含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出现时间也可能有所不同。实时细胞监测技术用于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检测与传统的微量板法检测相比可以节省劳力,消除人为判断的误差,可以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补充手段之一,也可以动态观察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病毒感染力强弱或血清抗体消长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细胞监测技术(rtca) 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 中和试验(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