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ING RENZHONG AND ZUSANLI ON THE NEURONAL ACTIVITY OF LOCUS COERULEUS IN RATS
1
作者 Rong Peijing, Huang Kunhou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a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1995年第1期45-50,共6页
In present work,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ing Renzhong(GV 26)and Zusanli(ST 36)on the neuronal activity of Locus Coeruleus(LC)in ra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indicated that the central mechanism o... In present work,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ing Renzhong(GV 26)and Zusanli(ST 36)on the neuronal activity of Locus Coeruleus(LC)in ra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The resultsindicated that the central mechanism of promoting blood pressure(BP)by acupuncturing Renzhongwas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of LC;the influence of acupuncturing Renzhong on neuronal activity of LC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of acupuncturing Zusanli;and there was relative speciality between the acu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zhong ZUSANLI LOCUS Coeruleus NEURONAL activity BLOOD pressure (BP)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Renzhong (DU 26) and Neiguan (PC 6) acupoints repairs the DNA of nervous tissue supplied by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 rats
2
作者 Xiaorong Chang Mi Liu +4 位作者 Jie Yan Ling Fan Wenjin Li Chao Wang Jianqiao F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6期2845-2849,共5页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changes of DNA repair in brain tissue dominated by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acupoints of Renzhong (DU 26), Neiguan (PC 6), Quchi (LI 11) and Zusanli (ST 36) in...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changes of DNA repair in brain tissue dominated by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the acupoints of Renzhong (DU 26), Neiguan (PC 6), Quchi (LI 11) and Zusanli (ST 36) in rats. In the 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DNA basic group reparative excision experiments, the 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activity of brain tissue increased slightly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in rats. In the DNA polymerase β (Pol β)experiments, the Pol β ac-tivity of brain tissue increased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especially at DU 26 and PC 6. In the DNA ligase experiments, the expression of DNA ligase 1 in brain tissu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increased activity of 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Pol β and DNA ligase 1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DU 26 and PC 6. Also, DNA repair in brain tissue supplied by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s promoted after electroacupuncture at DU 26 and PC 6, which a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LI 11 and ST 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复 动脉供应 PC 神经组织 大脑 大鼠 取穴 DNA连接酶
下载PDF
雷虹基于“治神调神”理论刺人中穴临床应用采撷
3
作者 邓雪梅 雷虹 王毅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0期50-52,共3页
总结雷虹主任基于“治神调神”理论刺人中穴的临床经验。雷主任针灸治疗以“治神调神”为治疗原则,熟读经典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取穴善用“人中穴”,手法强调中到重度刺激以调元神,采用雀啄法,广泛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关键词 治神调神 名医经验 人中穴
下载PDF
电针人中穴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殷秀梅 杨丽红 +4 位作者 韩佳炜 陈林玲 秋添 姜涛 杜元灏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25-333,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人中穴(GV26)对脑梗死(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前3组每组24只,按干预和取材的时间分为1、3、7、14 d 4个亚组,空白组6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观察电针人中穴(GV26)对脑梗死(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前3组每组24只,按干预和取材的时间分为1、3、7、14 d 4个亚组,空白组6只,采用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NSS)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形态改变;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CI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结果]神经功能方面,空白组、假手术组NSS评分无变化,神经功能正常,模型组、电针组CI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大鼠在感觉、反射、肢体功能等方面均有改善,3、7、14 d时电针组NSS评分低于模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和电针组均可见神经细胞的细胞核固缩、伴细胞空泡,随干预天数增加,逐渐有结缔组织、星形胶质细胞与正常细胞生成,电针组整体修复情况优于模型组;免疫组化,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PCs)特异性标识物齿状回巢蛋白(Nestin)目标蛋白平均光密度值(AO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AOD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Nestin AOD均较高(P<0.05或P<0.01),3、7、14 d时GFAP AOD均升高(P<0.05或P<0.01);免疫荧光双标记,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Nestin及GFAP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0.01),荧光信号强,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Nestin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Nestin/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共标记信号强,3、7、14 d时GFAP表达升高(P<0.05或P<0.01),GFAP/BrdU共标记信号强。[结论]电针人中穴可明显改善CI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从而有利于CI后神经功能网络的修复和功能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电针 人中穴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功能网络
下载PDF
近十年人中穴(GV26)临床应用概述
5
作者 李泓涛 李晶 +1 位作者 叶旸真 杜元灏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238-241,共4页
目的了解近十年间人中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与价值。方法通过搜索近十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gfang)、维普(VIP)三大国内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含有“人中穴”或“水沟穴”文献进行纳入,通过导入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手工筛选分类。结... 目的了解近十年间人中穴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与价值。方法通过搜索近十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gfang)、维普(VIP)三大国内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含有“人中穴”或“水沟穴”文献进行纳入,通过导入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手工筛选分类。结果人中穴主要应用在神经系统疾病,集中在脑梗死及其后遗症、急性腰扭伤、面瘫、促醒、呃逆、抑郁等疾病。结论近十年人中穴应用范围较为集中,优势病较为明显,其相关作用的部分机理已经被有效证实,但是其适应病种和手法量学仍然有进一步的拓展价值和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水沟穴 临床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ircRNAs表达的研究
6
作者 李展富 江姗姗 +2 位作者 唐红 汪红娟 田浩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519-527,共9页
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的表达,为针灸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 目的 探讨针刺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的表达,为针灸临床治疗脑缺血提供一定的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8只。使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针刺组大鼠捆绑后,选取大椎、百会、人中穴进行针刺处理,每隔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间隔12 h进行1次,连续进行7次;模型组、假手术组只捆绑,不做其余处理。干预前及干预72 h后,行Garcia神经功能评分;干预72 h后,行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比,采用circRNAs基因芯片检测缺血侧海马区circRNAs表达谱。结果 (1)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针刺组、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面积比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脑梗死面积比减少(P<0.05)。(2)circ RNA芯片分析: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共有603个差异基因,其中下调circRNAs 315个、上调circRNAs 288个;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共有51个差异基因,其中下调circRNAs 18个、上调circRNAs 33个;共同调控的circRNAs有23个。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表达circ RNAs功用表现为神经元间突触、细胞形态改变等方面的改变,通路主要归属于Erb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等;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circRNAs功用表现为神经营养素结合、H3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复合物、逆行轴突运输等方面的改变,通路主要归属于MAPK信号通路、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等。共同调控功用有神经元投射、蛋白质结合、神经系统发育等,共同调控的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结论 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梗死面积比,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多个circRNAs表达、激活多种功用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cRNAs 大椎 百会 人中
下载PDF
针刺人中穴对MCAO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干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罗丁 樊小农 +2 位作者 赵海英 齐兆双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发生机制。[方法]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针刺对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模型(MCAO)大鼠大脑新生神经细胞及皮质、海马、纹状体nest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的影响。[结果]针刺组MCAO大鼠BdrU+、nestin+和BrdU+/nestin+细胞数均高于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P<0.05),模型组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针刺组nestin在海马和皮质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别(P<0.05)。[结论]缺血缺氧能引起MCAO大鼠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而针刺人中穴能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作用,促进大脑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穴 MCAO 神经干细胞 BRDU NESTIN
下载PDF
针灸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组织内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春壮 李明秋 +2 位作者 王莹 夏珊珊 刘静男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和...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和海马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制作VD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V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灸组和西药组加以治疗。通过大鼠跳台检测行为学指标;酶免法检测血清和大脑海马组织AchE含量。结果:针灸组大鼠跳台检测反应期比模型组减少(P<0.05);针灸组血清和海马AchE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针刺百会、大椎、人中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血和海马内AchE含量的改善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针灸 百会 大椎 人中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电针人中穴对脑梗死大鼠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晶 杜元灏 张雪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97-401,I0003,共6页
目的:本研究以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脑血流、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6、12、24 h,3、7... 目的:本研究以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脑血流、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6、12、24 h,3、7、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6只。各组大鼠进行脑血流、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蛋白印迹的检测。结果:脑血流检测显示模型组与电针组趋势相同,但电针组在1 h、2 h、3 h、12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AGT基因表达在梗死后呈增长的趋势,至9 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且在12 h、15 h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18 h后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脑梗死后AngⅡ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但是针刺在梗死后3 h以内及18 h和24 h可显著降低其表达(P〈0.05,P〈0.01)。AT1R基因表达在梗死后3 h内显著增加(P〈0.01),此后在6 h降至谷底后再次明显增加(P〈0.05,P〈0.01),电针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且在梗死后3 h内、15 h到24 h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1R蛋白表达在造模后显著增加(P〈0.01),而针刺可下调其表达,除6 h、9 h时相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2R基因自脑梗死后2 h显著增加(P〈0.01),在脑梗死后18 h内针刺显著上调了其表达(P〈0.05,P〈0.01),模型组AT2R蛋白在脑梗死后呈上升趋势,自9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可提高各时相AT2R的表达,且在1 h、2 h、9 h、21 h、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MCAO大鼠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舒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人中穴 针刺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舒缩
原文传递
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楚淘 田浩梅 +4 位作者 张泓 张娟 蔡何凝 张雨辰 官均泰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即穴位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针刺对... 目的探讨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比的影响。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穴位组(即穴位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针刺对照点组(即对照点组,穴取大椎、百会、人中左侧旁开0.3 cm处),6次针刺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比评价。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穴位组、对照点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穴位组优于对照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可通过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减少脑梗死面积从而对脑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局灶性脑缺血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脑梗死 梗死面积比 大鼠 大椎 百会 人中
下载PDF
醒脑开窍法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针刺频率的正交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凌鑫 樊小农 石学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 目的:筛选"醒脑开窍"法针刺人中穴改善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针刺频率和时间最优方案。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Wistar大鼠MCAo模型,按正交设计分九组并分别施以频率60、180、120次/min,时间180、60、5s不同组合的针刺干预,以Zausinger六分法评分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效应指标。结果:人中穴的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Wistar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P<0.05),针刺频率与时间的最优搭配是180次/min,5s。结论:人中穴针刺时间和频率均是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因素,且针刺频率和时间存在最优搭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法 人中穴 时间 频率 正交设计
原文传递
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及与脑内神经降压肽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骆红艳 涂宗苹 +1 位作者 唐明 任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及与脑内神经降压肽含量的关系,探讨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76只成年健康豚鼠,制成过敏性休克模型,以平均动脉压(MAP)为指标,观察同强度(电压3V)不同频率(... 目的 观察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及与脑内神经降压肽含量的关系,探讨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76只成年健康豚鼠,制成过敏性休克模型,以平均动脉压(MAP)为指标,观察同强度(电压3V)不同频率(4~16、30~40、80~100Hz)电针“人中”穴对过敏性休克低血压反应的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脑区内神经降压肽(neurotensin,NT)的含量。结果 ①不同频率分别电针“人中”穴的升压效应均显著高于各自的非穴位电针对照组(P〈0.05,P〈0.01);不同频率分别电针“人中”穴的三组之间以及非穴位电针三组之间MAP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正常组与过敏性休克组下丘脑、延髓、腺垂体、神经垂体中NT含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过敏性休克加不同频率电针“人中”穴各组的下丘脑、延髓、腺垂体、神经垂体中NT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单纯休克组(P〈0.05,P〈0.01)。过敏性休克加不同频率电针“人中”穴三组间各脑区内NT含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电针“人中”穴对过敏性休克时的低血压反应确有迅速而良好的改善作用。②NT可能参与电针“人中”穴的抗过敏性休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人中”穴 过敏性休克 神经降压肽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晶 马英 +2 位作者 何娇君 崔景军 杜元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425-429,共5页
[目的]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 [目的]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Flt-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干预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 h、6 h、12 h、24 h、3 d、7 d、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8只。各组造模后,电针组依时相进行电针人中穴的治疗。各组大鼠依时间段处死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PCR)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电针组VEGF/Flt-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显著上调。[结论]电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Flt-1的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FLT-1 血管新生 人中穴
下载PDF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强哭强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元庆 张智龙 +2 位作者 李思 薛莉 李洁 《天津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1期647-65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病理性哭笑(PLC),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智能状态(MMSE)、社会行为能力(BBS)、日常生活功能(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评价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病理性哭笑的临床...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病理性哭笑(PLC),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智能状态(MMSE)、社会行为能力(BBS)、日常生活功能(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血清5-羟色胺(5-HT)浓度的变化,评价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病理性哭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电针疗法,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MMSE、BBS、ADL、HAMD、5-HT浓度进行测定,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BBS、ADL、HAMD、5-HT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电针疗法可明显改善卒中后病理性哭笑患者的MMSE、BBS、ADL、情志变化及5-HT浓度,其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强哭强笑 电针疗法 前顶 人中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常玉坤 刘亚爽 石志敏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5期646-648,652,共4页
目的观察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人中透刺龈交穴治疗方法。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水平、苏醒时... 目的观察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人中透刺龈交穴治疗方法。治疗7 d后观察临床症状、血氨水平、苏醒时间、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智力检测及SF-36量表评分,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7.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清醒时间及扑翼样震颤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氨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CT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中透刺龈交穴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肝性脑病患者清醒时间,改善血氨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人中穴 龈交穴 透刺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休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滨 郭小芹 曹书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413-3414,3439,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对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人中穴主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医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生命体征的改... 目的观察针刺人中穴对休克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为人中穴主治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成2组,西医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生命体征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高于西医组(P均<0.05),而且针刺辅助治疗对于轻中度休克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重度休克。结论针刺人中穴辅助治疗休克具有显著而肯定的临床效果,能及时有效地改善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对于轻中度休克的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针刺 人中穴
下载PDF
内关、人中穴为主穴配合颅后窝排刺治疗共济失调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炎 石学敏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632-633,共2页
共济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有小脑、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内关穴是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具有安神定志,镇静除烦,宣达三焦,去痛止呕,益气安神之功能,应用范围广泛,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的腧穴之一。人中穴... 共济失调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有小脑、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内关穴是于厥阴心包经之络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该穴具有安神定志,镇静除烦,宣达三焦,去痛止呕,益气安神之功能,应用范围广泛,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的腧穴之一。人中穴又名鬼宫、鬼市,为督脉经穴位,位于口鼻之间,能沟通任督阴阳经气以协调阴阳,同时督脉入属于大脑,故针刺可开窍启闭,宁心安神。平衡区是小脑在头皮的解剖投影区,是临床针灸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首选针刺治疗区。针灸治疗共济失调具有独特的疗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关穴 人中穴 颅后窝排刺 平衡区 共济失调
下载PDF
家兔“人中”穴区传入神经的中枢投射——CB-HRP跨神经节追踪法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煜 陈宗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6-98,共3页
实验选用成年家兔9只,将2%CB-HRP5微升注入“人中”穴区,其中4只事先切断一侧眶下神经。未切断神经者,双侧半月神经节有标记神经元,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延髓网状结构有标记终支;切断一侧眶下神经者,只对侧有标记;无... 实验选用成年家兔9只,将2%CB-HRP5微升注入“人中”穴区,其中4只事先切断一侧眶下神经。未切断神经者,双侧半月神经节有标记神经元,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和延髓网状结构有标记终支;切断一侧眶下神经者,只对侧有标记;无论切断眶下神经与否,双侧面神经核均有标记细胞。对其投射的功能意义也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 汊神经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家兔延髓吻端腹外侧区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宗伟 卿德华 +1 位作者 刘勇 谢斌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延髓吻端腹外测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微量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前,分别用弱、强电刺激“人中”穴时可引起动脉血压(BP)显著升高,心率(HR)明显增快。一侧或双侧RVL注射KA后,再用弱、强电刺激“人中”穴时,BP、H... 延髓吻端腹外测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微量注射红藻氨酸(Kainic acid,KA)前,分别用弱、强电刺激“人中”穴时可引起动脉血压(BP)显著升高,心率(HR)明显增快。一侧或双侧RVL注射KA后,再用弱、强电刺激“人中”穴时,BP、HR的反应基本消失。结果表明,RVL在“人中”穴加压效应中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 穴位 动脉 血压 家兔
下载PDF
针刺对脑缺血并发MODS鼠肺组织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苏钦炎 孟智宏 李占茜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3期407-409,共3页
目的以脑缺血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形态学及基因表达(CD14 mRNA)角度,探讨针刺人中穴内关穴对MODS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MODS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 目的以脑缺血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从组织形态学及基因表达(CD14 mRNA)角度,探讨针刺人中穴内关穴对MODS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阻断两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MODS大鼠模型。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其中模型组针刺组又分为1、6、24、72 h 4个时间段。采用动物呼吸机测定各组大鼠的呼吸频率;HE染色观察肺组织内细胞形态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中CD14 mRNA基因表达。结果 (1)呼吸频率比较:针刺干预后,各针刺组呼吸频率评分较模型对照组均增加,24、72 h组的呼吸频率增加最为明显,与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针刺1 h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肺在脑缺血6 h后可见支气管黏膜假复层柱状上皮坏死脱落,黏膜下层有炎细胞浸润,24 h后肺组织结构消失,被大量炎性细胞代替,针刺组6 h肺泡壁明显增厚,水肿,内有大量单个核细胞浸润,针刺组24 h肺泡壁毛细血管狭长,扩张。(3)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并发MODS后6 h,大鼠肺组织CD14 mRNA表达呈升高趋势,24 h达到峰值。各针刺组大鼠肺组织CD14 mRNA表达明显低于相对应时相的模型组(P<0.05或P<0.01),24 h针刺组下降幅度最明显(P<0.01)。结论针刺人中、内关穴能改善脑缺血并发MODS鼠的呼吸功能,对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CD14 mRNA表达,可能是针刺保护脑缺血并发MODS鼠肺组织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人中穴 内关穴 CD14 m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