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随访1年的病例系列报告
1
作者 刘芳芳 王杰 +6 位作者 郭晓华 张华炜 王东 刘青峰 甄媛媛 宋纪国 马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共5页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 背景利司扑兰服用1个月内对不同类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儿均有疗效,由于利司扑兰治疗获取的便捷性等原因复诊随访率较低,缺乏中国长期应用该药治疗的真实世界数据。目的观察不同类型SMA患儿利司扑兰单药治疗≥12个月的效果。设计病例系列报告。方法纳入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接受了利司扑兰初始和随访期间单药治疗的、治疗年龄≥16 d的、治疗开始和随访期间接受了运动功能评估的不同类型SMA的连续病例。依据利司扑兰说明书推荐的方法以年龄和体重计算口服剂量服药,观察随访≥6个月,由有评估资质的医生行运动功能评估,评估量表如下:费城儿童医院神经肌肉评估量表(CHOP INTEND)、修订的上肢模块测试(RULM)、汉默史密斯运动功能扩展量表(HFMSE)、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不良事件和发生率。主要结局指标运动功能改善水平(最后一次随访的运动功能评分-基线运动功能评分,或切换量表后最后一次随诊时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4例SM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男9例(64.3%),女5例。除1例症状前患儿外,余13例患儿的平均起病年龄为9.0(3.0,12.0)月龄;14例SMA患儿接受利司扑兰治疗的平均年龄为19.5(6.5,39.5)月龄。1例SMN1拷贝数为1,存在点突变,余13例SMN1拷贝数均为0;SMN2拷贝数为1、2、3和4的患儿分别有1例、3例、9例和1例。症状前1例,1型6例,2型5例,3型2例。末次随访与首次给药时间间隔为20(11.8,25.5)个月。13例SMA患儿的运动功能改善具有临床意义,1例运动功能评分有提升,但改善尚不具临床意义。9例SMA患儿有基线及随访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血常规均正常;2例基线时肝功能异常,随访中恢复正常;部分患儿血肌酐水平异常,与SMA疾病本身相关,随访中未见血肌酐水平增高。随访期间可能与药物无关的不良事件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1例次,肺炎4例次,腹泻1例次,除1例肺炎为2型SMA,其余不良事件均发生于1型SMA;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颜色改变12例(85.7%),皮疹2例(14.3%),便秘1例(7.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本文报告了1例SMA患儿在出现症状前接受利司扑兰治疗可维持正常的运动功能发育的病例,也报告了SMN2单拷贝患儿接受利司扑兰同样具有良好效果。结论中国不同类型的SMA患儿长期接受利司扑兰单药治疗疗效尚好,常见不良事件为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颜色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利司扑兰 症状前 SMN2单拷贝 儿童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利司扑兰治疗药物监测方法研究
2
作者 吴献 黄晓会 +4 位作者 林志燕 刘艳 蒋文高 刘昕竹 张健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利司扑兰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XB C18柱(50 mm×3 mm,2.6µm),流动相为0.07%甲酸水溶液(pH 4.5)-0.07%甲酸乙腈溶液(pH 5.5),梯度洗... 目的建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利司扑兰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Kinetex XB C18柱(50 mm×3 mm,2.6µm),流动相为0.07%甲酸水溶液(pH 4.5)-0.07%甲酸乙腈溶液(pH 5.5),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为2µ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利司扑兰的离子对m/z分别为402.2→319.2、402.2→374.4,RG7800的离子对m/z为417.3→360.2。结果利司扑兰质量浓度在1.95~125.00 n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n=8),定量限为1.95 ng/mL;基质效应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2%;精密度、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准确度分别为87%~108%、87%~113%。6例患者利司扑兰血药浓度为13.03~91.14 n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高效快速,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利司扑兰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治疗药物监测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利司扑兰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维亮 李芳 +1 位作者 王凌 艾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司扑兰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更好地制定中国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国际SMA协会定义的临床诊断标准的6例中国儿童SMA患者。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患者SMN1基因和SMN2基因。SMA患者口服利司扑兰... 目的探讨利司扑兰治疗儿童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更好地制定中国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国际SMA协会定义的临床诊断标准的6例中国儿童SMA患者。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检测患者SMN1基因和SMN2基因。SMA患者口服利司扑兰进行治疗,在利司扑兰治疗过程中均辅以康复训练,治疗后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和饮食情况,及治疗后神经系统查体,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6例SMN1基因纯合缺失的SMA患者包括Ⅰ型1例,Ⅱ型4例,Ⅲ型1例,SMN2基因拷贝数在2~3之间。在利司扑兰治疗过程中联合康复训练,所有患者短期内均有运动功能改善,最短起效时间为1 d。运动功能改善方面包括上肢远端力量、头部转动、独坐能力、下肢远端力量、步行、蹲起、姿势、平衡能力等,运动功能改善部位以上肢远端改善最明显。肌张力以腰部肌张力改善为主。各有1例患者呼吸肌力改善和食欲改善。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利司扑兰治疗更有助于运动功能改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国内首次报道利司扑兰治疗儿童SMA疗效确切,辅以康复训练,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获得明显改善,是可供选择的方便安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SMN基因 利司扑兰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基于DTP药房回访数据探讨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再欢 王芳婷 +5 位作者 郭芷君 黄硕涵 朱林蕙 王喆元 杜琼 翟青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14-2418,共5页
目的探索直销患者(DTP)药房开展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上海)有限公司购买并使用利司扑兰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随访数据,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 目的探索直销患者(DTP)药房开展利司扑兰相关药学服务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5月-2023年1月在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上海)有限公司购买并使用利司扑兰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的随访数据,对患者用药情况、药物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TP药房药师共审核处方42份,发现不合理处方7份(16.7%,7/42),经药师及时干预后纠正。随访过程中,药师对4例(9.5%,4/42)患者关于利司扑兰服药要求、用药后不良事件等用药咨询进行专业解答。2例1型SMA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1例表现为发热,1例表现为皮肤干燥、局部颜色变暗;两者为Ⅰ级毒性反应,一般无需临床治疗,但考虑发热患者长时间持续低热,药师建议就医对症处理。结论DTP药房药师开展罕见病SMA患者使用利司扑兰的随访管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合理规范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P药房 药学服务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 罕见病
下载PDF
基于openFDA挖掘分析利司扑兰上市后的安全性信号
5
作者 陈添玉 陈琪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16-620,639,共6页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挖掘分析安全性信号。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3日openFDA中利司扑兰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信号。当报告数a≥3且...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openFDA)检索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挖掘分析安全性信号。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2021年11月3日openFDA中利司扑兰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检测信号。当报告数a≥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代表阳性信号生成。结果:以“利司扑兰”为首要怀疑的药物报告有446份,严重ADE 154份,共涉及1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为胃肠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神经系统疾病、感染和侵染、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ADE发生频率前10位为腹泻、恶心、发热、疲劳、乏力、头痛、肌无力、感觉异常、皮疹、呕吐;共挖掘43个安全性信号,其中35个未收载于药品说明书,排名前10的信号为尿布皮炎、低血糖无意识、膀胱疼痛、粪便异常、运动功能障碍、误吸、癫痫持续状态、食欲增加、肌肉抽搐、蛋白尿。结论:通过openFDA挖掘利司扑兰的安全性信号,提示除说明书提到的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外,临床还应密切关注肾脏和泌尿系统疾病、肌肉骨骼肌疾病和心脏系统疾病等不良反应,加强用药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司扑兰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公共数据开放项目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药物警戒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疾病修正药物对1型患儿通气支持需求的影响
6
作者 郭文卉 孙娜 曹玲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7-871,共5页
目的总结脊髓性肌萎缩(SMA)疾病修正药物对1型患儿在急性呼吸衰竭后通气支持需求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住院的38例1型SMA患儿的临床特征、用药... 目的总结脊髓性肌萎缩(SMA)疾病修正药物对1型患儿在急性呼吸衰竭后通气支持需求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因肺炎并急性呼吸衰竭住院的38例1型SMA患儿的临床特征、用药及通气支持需求情况。根据住院前是否开始并坚持使用诺西那生或利司扑兰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根据治疗组患儿出院后半年能否脱离长期持续依赖机械通气分为改善组与未改善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38例患儿中男女各19例,因肺炎住院年龄1.3(0.6,2.0)岁。治疗组26例、未治疗组12例,治疗组出院半年后无需长期持续依赖机械通气者比例高于未治疗组[69%(18/26)比2/12,χ^(2)=9.10,P<0.05]。改善组18例、未改善组8例,改善组首次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年龄更大[1.6(0.4,3.4)比0.5(0.3,0.7)岁,Z=2.07,P<0.05],用药时间更长[3.6(2.4,8.7)比1.2(1.2,2.4)月,t=2.74,P<0.05],合并基础疾病比例更小(1/18比6/8,χ^(2)=13.58,P<0.05)。结论SMA疾病修正药物有助于1型患儿在急性呼吸衰竭后避免长期持续依赖机械通气,坚持更长时间用药、首次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年龄更大、无基础疾病者更有可能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儿童 诺西那生 利司扑兰 机械通气
原文传递
利司扑兰治疗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1b型患儿实现独走及2年随访
7
作者 张晓莉 李佳霖 +7 位作者 马轶超 靳明月 李小丽 徐丹 王俊玲 韩瑞 谢加阳 王梦月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4年第5期566-569,共4页
目的观察利司扑兰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MA 1b型患儿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2月龄+18d,因“四肢无力45 d,喉中痰鸣4 d”就诊。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及基因检测确诊为SMA 1... 目的观察利司扑兰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SMA 1b型患儿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性,2月龄+18d,因“四肢无力45 d,喉中痰鸣4 d”就诊。结合患儿临床表现、肌电图检查及基因检测确诊为SMA 1b型,经口服利司扑兰治疗22个月后,实现独走,从1型转为3型,目前结局良好。结论利司扑兰治疗SMA 1b型患儿获得较好疗效,为利司扑兰治疗SMA 1b型提供了真实世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 治疗 随访
原文传递
基于美国FDA公共数据项目的利司扑兰不良事件真实世界研究
8
作者 李波 张科 +1 位作者 孙璇 李正翔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482-1488,共7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中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挖掘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OpenFDA数据库中2020年8...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ublic Data Open Project,OpenFDA)中药物不良事件报告数据,挖掘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OpenFDA数据库中2020年8月7日—2022年5月31日时间段内有关利司扑兰的所有不良事件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n,PRR)法对利司扑兰上市后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进行风险信号挖掘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以利司扑兰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事件报告844例,经检测获得不良反应风险信号68个,其中位置性眩晕、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速、心率加快为说明书中未收录的不良反应。报告频数前5位的不良事件依次为腹泻、虚弱、肺炎、产品存储错误、肌肉无力。不良事件风险信号的ROR值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尿布性皮炎、位置性眩晕、呼吸系统病毒感染、产品温度漂移问题、皮肤接触暴露。结论:基于利司扑兰不良事件的真实世界数据深入分析其潜在的不良事件,提示临床予以关注及进一步进行安全性评价,其中位置性眩晕说明书未提及且风险信号的ROR值较高,还需密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司扑兰 药物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共数据项目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治疗新药利司扑兰的临床药理与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韦石凤 孙忠实 赵志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4,184,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致残致死的罕见神经肌肉疾病,目前治疗仍是个难题。2021年6月,全球首个治疗SMA口服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它是一种小分子运动神经元2(SMN2)前体mRNA剪接修饰剂...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致残致死的罕见神经肌肉疾病,目前治疗仍是个难题。2021年6月,全球首个治疗SMA口服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经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它是一种小分子运动神经元2(SMN2)前体mRNA剪接修饰剂,通过提高患者体内的功能SMN蛋白水平达到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作用,适用于治疗2月龄及以上患者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本文主要针对新药利司扑兰的作用机制、药理学、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及临床应用开展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利司扑兰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作用于SMN2的脊髓性肌萎缩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志昊 张翔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1311,共11页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其存活运动神经元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其编码的SMN蛋白水平降低,引起α神经元的缺失和进行性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的丧失...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其存活运动神经元1(survival motor neuron,SMN1)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其编码的SMN蛋白水平降低,引起α神经元的缺失和进行性肌肉萎缩,导致运动功能的丧失和寿命的缩短。研究发现,促进SMN2基因中外显子7的包含,可产生具有完全功能的SMN蛋白,改善疾病的症状。迄今为止,包含基因治疗药物onasemnogene abeparvovec在内,只有3种用于SMA的治疗药物上市。本文简要介绍了反义寡核苷酸药物诺西那生钠(nusinersen)和小分子化学药物利司扑兰(risdiplam),并综述了处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阶段的以SMN2为靶点的小分子化学药物和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 诺西那生钠 利司扑兰 反义寡核苷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