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现状及对策
1
作者 李岳诚 马瑞 《现代畜牧科技》 2023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在岩羊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岩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介绍宁夏地理环境、贺兰山地区特有的岩羊资源以及保护现状,分析该地区岩羊保护面... 通过对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现状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在岩羊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岩羊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该文介绍宁夏地理环境、贺兰山地区特有的岩羊资源以及保护现状,分析该地区岩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当前宁夏贺兰山地区岩羊保护的政策与法规,提出一系列对策,促进该地区岩羊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贺兰山 岩羊保护 现状对策
下载PDF
贺兰山独体羊岩画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毓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4-187,共4页
贺兰山岩画里最普遍、最重要的独体岩画是完全由羊形式结构的。一个羊形式就是一个独体岩画。这种独体羊岩画形式是由点、线和面三个形式元素搭配组合而成的一种肖似符号。这种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固定的联系:一个符号表达一个意... 贺兰山岩画里最普遍、最重要的独体岩画是完全由羊形式结构的。一个羊形式就是一个独体岩画。这种独体羊岩画形式是由点、线和面三个形式元素搭配组合而成的一种肖似符号。这种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着固定的联系:一个符号表达一个意义,没有符号重叠。每一个贺兰山独体羊符号都是对一个个有着明确指称对象的事物或概念的命名。这种命名活动反映了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贺兰山独体羊岩画是一种原始肢体语言,它具备已知的原始语言的一切特点:表义的具体性、细微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独体岩画 羊形式
下载PDF
GC测定羊岩勾青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不确定度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刁银军 肖珊美 +3 位作者 刘莉 杨德毅 洪佳琪 沈一蕾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7-9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羊岩勾青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过程的分析,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依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规定,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了检测过程中的... 目的通过对气相色谱法测定羊岩勾青茶叶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过程的分析,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依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相关规定,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了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通过对甲拌磷、杀螟松不确定度各分量进行量化与合成,当羊岩勾青中甲拌磷残留含量为0.09327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9327±0.005316)μg/kg(K=2);杀螟松残留含量为0.07583μg/k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7583±0.006283)μg/kg(K=2)。结论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曲线拟合、标准溶液配制和测量重复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甲拌磷 杀螟松 羊岩勾青 气相色谱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岩羊冬季上毛结构与功能相关关系研究
4
作者 余梦琦 李岳诚 +2 位作者 何鑫 马瑞 马安凯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9期63-66,共4页
采集冬季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雌雄个体颈部、肩部、背部、体侧、腹部、臀部、前肢、后肢、蹄部共9个部位的上毛,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测量比较上毛的长度、细度、髓质细度、髓质指数、毛根无髓段长度。采用Pearson方法对上毛... 采集冬季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羊雌雄个体颈部、肩部、背部、体侧、腹部、臀部、前肢、后肢、蹄部共9个部位的上毛,利用光学显微镜分别测量比较上毛的长度、细度、髓质细度、髓质指数、毛根无髓段长度。采用Pearson方法对上毛各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岩羊的行为特点和雌雄岩羊的性别分离机制对上毛各个性状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结论:①贺兰山岩羊冬季上毛髓质指数较高,颈部、肩部、背部、体侧、腹部、臀部(躯干部)上毛髓质指数都在90%以上;②岩羊上毛形态结构在实施保温和保护功能时因部位的不同进行了分化,躯干部上毛在形态结构上主要倾向于加强保温性能,而四肢末端的上毛在形态结构上倾向于使毛更结实,避免四肢承受过多的磨损;③岩羊的上毛结构存在性别体二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上毛 结构与功能 性别体二型性
下载PDF
北方岩画疑似“捕兽套圈”与“畋”字关系探
5
作者 高启安 《中国语言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73-195,共23页
汉代西部长城烽燧遗址多出土一种“黄羊套”,由芨芨胡、红柳茎干等编制成圈,中有向心之签子,绳索活扣置其上,用以捕猎。中国北方岩画中有一种类似“田”字的图像,许多在其旁有鹿或野羊,前贤或将其识别为车轮或太阳崇拜。但宁夏中卫大麦... 汉代西部长城烽燧遗址多出土一种“黄羊套”,由芨芨胡、红柳茎干等编制成圈,中有向心之签子,绳索活扣置其上,用以捕猎。中国北方岩画中有一种类似“田”字的图像,许多在其旁有鹿或野羊,前贤或将其识别为车轮或太阳崇拜。但宁夏中卫大麦地岩画中有一幅图像:一头鹿一前蹄踏入该图像中,结合其他相关图像中往往伸出一条单线判断,此类图像并非车轮,亦非太阳,而应该是一种用“黄羊套”捕猎的图像表达。专指狩猎的“畋”字,在甲骨文中,其图像为会意字,后世将其解释为“平田”,也将其训为狩猎。“畋”字在《三体石经》中写作“■”,金文又写作“■”,左边是一犬形或兽形,可会意为黄羊套套住了猎物,亦可为“畋”释作田猎例证。其他,还有“■”“■”“■”“■”等,“畋”字或表达的是猎人手持工具获取已经被套住猎物的意思。因此,“畋”并非“为田除害”,而是源自狩猎表意“黄羊套”索的类似“田”字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羊套 岩画 狩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