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SCO2基因新突变
1
作者 李印 张丹丹 +1 位作者 吴青松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 目的:探讨SCO2(OMIM 604272)基因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患者中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共招募384例高度近视患者,其中至少一眼球镜度数≤-6.00 D,且眼轴长度≥26.00 mm。应用苯酚-氯仿法从5 mL外周静脉血中提取DNA。通过Sanger测序以鉴定SCO2第2外显子的致病性变异。运用计算机预测软件对检测到的变异进行评估。来自同一地区的288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结果:共检测出7个突变位点,分别为4个同义突变(c.201C>T/p.=,c.576C>T/p=,c.633A>C/p.=,c.780T>C/p.=.),2个错义突变(c.187A>G/p.Ile63Val,c.59G>C/p.Arg20Pro)和1个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通过PolyPhen2、SIFT和Provean软件预测,两个错义突变没有致病性。新的无义突变(c.544C>T/p.Gln182*)在1000G中未被发现,在288个正常对照中也未被发现。Variant Taster预测该无义突变位点是保守的。结论:新发现的无义突变可能是我们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的致病原因。SCO2与高度近视相关,而这批高度近视人群中SCO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低至1/384;该无义突变可能是中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度近视的一种罕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sco2 Sanger测序 突变 无义突变
下载PDF
不同训练方式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P53、SCO2和COXⅡ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邵月 陈胜强 +5 位作者 漆正堂 丁树哲 刘鹏启 陈秋超 胡玉玺 李远伟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2,共7页
目的:比较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影响能量代谢的运动适应及对P53、SCO2和COX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耐力训练组(E,n=10)、间歇性速度训练组(S,n=10)... 目的:比较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影响能量代谢的运动适应及对P53、SCO2和COX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安静组(C,n=10)、耐力训练组(E,n=10)、间歇性速度训练组(S,n=10),训练6周。间歇性速度训练:每天9-10次10 s极量强度(≥42 m/min)的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 s;耐力训练:每天30-60 min低强度(≤16.7 m/min)的持续跑台运动;每周均训练6天。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的24-48 h内切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P53、SCO2和COXⅡ的mRNA转录,Western blot检测P53、SCO2和COXⅡ的蛋白表达。结果:1)E组和S组P53 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组和S组相比P53 mRNA转录、蛋白表达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E组SCO2 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S组SCO2 mRNA转录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S组SCO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E组和S组SCO2 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E组COXⅡ mRNA转录水平与C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E组COXⅡ mRNA转录水平非常显著低于S组(P〈0.01);E组COXII蛋白表达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C组和S组(P〈0.01);S组COXⅡ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非常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1)P53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具有极强的保守性,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都不能影响其稳态效应;2)两种训练方式对SCO2和COXⅡ基因表达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影响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呈现出促进有氧呼吸的趋同性,间歇性速度训练可能是一种更有效的时间节省化训练方式;3)P53-SCO2-COXⅡ-有氧呼吸轴对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产生了良好的运动性适应,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可适当结合耐力训练和间歇性速度训练来提高机体有氧呼吸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间歇性速度训练 骨骼肌 P53 sco2 COXⅡ P53-sco2-COXⅡ-有氧呼吸轴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急性运动对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P53、SCO2、COXII基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邵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3-85,89,共4页
目的:研究一次急性运动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P53、SCO2和COXII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安静组(CON,n=10)、一次急性运动组(AE,n=10)。建立SD大鼠一次急性60分钟跑台运动实验模型,在一次急性运动后即刻断... 目的:研究一次急性运动对骨骼肌P53调节线粒体有氧呼吸轴P53、SCO2和COXII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安静组(CON,n=10)、一次急性运动组(AE,n=10)。建立SD大鼠一次急性60分钟跑台运动实验模型,在一次急性运动后即刻断头处死切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P53、SCO2和COXII的mRNA转录,Western blot检测P53、SCO2和COXII的蛋白表达。结果:1)AE组P53mRNA转录、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AE组SCO2基因转录水平与CON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0.05),但AE组SCO2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AE组COXII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CON组相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急性运动对P53调节的线粒体有氧呼吸通路影响不是太大,P53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均没有产生显著变化,SCO2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但这种上调并没有反应在蛋白表达上,COXII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都没有产生显著性变化,线粒体有氧呼吸的运动适应性改善仅靠一次急性运动很难达到期望效应,也许长期耐力训练才是更加合适的促进机体有氧呼吸能力的运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 P53 sco2 COXII
下载PDF
螺旋槽结构对SCO2压气机轴端干气密封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韬 李志刚 +1 位作者 李军 袁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7-45,共9页
针对450MWe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压气机设计的轴端螺旋槽干气密封结构,采用数值求解三维雷诺时均Navier-Stokes(RANS)和SST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螺旋槽深度和角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基于与实验测量的空气介质的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实验数... 针对450MWe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压气机设计的轴端螺旋槽干气密封结构,采用数值求解三维雷诺时均Navier-Stokes(RANS)和SST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螺旋槽深度和角度对其性能的影响。基于与实验测量的空气介质的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计算了5种螺旋槽深度和4种螺旋角下SCO2螺旋槽干气密封的泄漏量、开启力和开漏比。结果表明:螺旋槽深度的增加会显著提升干气密封螺旋槽根部的最高压力和高压力区域,进而导致具有更高的开启力,同时增加了泄漏量。螺旋角为20°时,螺旋槽深度从3μm增加至7μm,开启力最大增加9.07%;螺旋角为25°时,泄漏量最大增加18.67%;螺旋角为15°时,螺旋槽深度是3μm的干气密封具有最大的开漏比,此时干气密封在各螺旋槽深度下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研究工作可为SCO2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2压气机 螺旋槽干气密封 泄漏量 开漏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6例因SCO2基因突变所致游离细胞色素C氧化酶缺乏症患者的临床、生化及分子学研究
5
作者 Vesela K. Hansikova H. +1 位作者 Tesarova M. 高蕊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2期6-6,共1页
背景及目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缺乏症临床表现为多个不同来源的症候群。足够的COX的合成及维持需要为数众多的蛋白。SCO2基因参与将铜转运入线粒体内膜的过程。笔者研究了26例患有游离的COX缺乏症患儿的SCO2基因突变情况。
关键词 缺乏症 sco2 分子学 基因突变 游离细胞 线粒体内膜 维持需要 粗提取物 组织细胞 亚单位
下载PDF
双级回热SCO2布雷顿循环对燃气轮机废热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宇 张展 +3 位作者 袁兵 肖军 吴斌 沈德魁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15期94-96,共3页
为研究双级回热SCO2布雷顿循环回收燃气轮机废热发电性能,建立相关的分析模型,分析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透平入口压力对净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平净输出功率随着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降低,随着透平入口压力的提高... 为研究双级回热SCO2布雷顿循环回收燃气轮机废热发电性能,建立相关的分析模型,分析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透平入口压力对净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平净输出功率随着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降低,随着透平入口压力的提高而单调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废热回收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系统及关键部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丰镇平 赵航 +1 位作者 张汉桢 邓清华 《热力透平》 2016年第2期85-94,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力循环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新兴能源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能量转换系统之一。SCO_2在近临界点附近具有相对大热容量和高密度的特性,可以降低压缩机的耗功;同时透平进口温度相对较低,...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动力循环系统具有结构紧凑、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新兴能源领域最具应用前景的能量转换系统之一。SCO_2在近临界点附近具有相对大热容量和高密度的特性,可以降低压缩机的耗功;同时透平进口温度相对较低,减少了对换热、冷却及膨胀相变等问题的考虑。但由于工质的物性在近临界点呈现出强烈的非常规性和未知性,从而增加了SCO_2近临界点压缩过程研究等关键技术的难度。结合作者近年相关研究工作,综述了SCO_2循环系统动力部件的研究现状及有关进展,在总结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工质在超临界工作条件下的特点,着重讨论了SCO_2动力部件设计及数值分析的方法和难点,探讨了动力部件及系统的试验研究方案,指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2动力循环 sco2动力部件 设计方法 数值分析 试验方案
下载PDF
p53信号稳态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延缓衰老的运动适应 被引量:4
8
作者 邵月 胡玉玺 +3 位作者 杜纪锋 陈秋超 丁树哲 刘鹏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966-2968,共3页
关键词 P53 线粒体 sco2 TIGAR 衰老
下载PDF
LiNi_(3/8)Co_(2/8)Mn_(3/8)O_2正极材料氟掺杂改性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建刚 万春荣 +1 位作者 杨冬平 杨张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98-1306,共9页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F-掺杂化合物LiNi3/8Co2/8Mn3/8O2-yFy(y:0,0.05,0.10,0.20),采用XRD、XPS、SEM、循环伏安(CV)、充放电测试、DSC等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F-掺杂置换部分O2-生成固溶体,不改变样品中过渡金属离子...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为前驱体制备了F-掺杂化合物LiNi3/8Co2/8Mn3/8O2-yFy(y:0,0.05,0.10,0.20),采用XRD、XPS、SEM、循环伏安(CV)、充放电测试、DSC等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F-掺杂置换部分O2-生成固溶体,不改变样品中过渡金属离子的价态. F-掺杂量y为0.05、0.10时,比容量不受影响,但在充放电过程中ch方向膨胀率由未掺杂样的2.06%分别下降至1.017%、1.018%,改善了其结构稳定性与循环寿命,30周后容量保持率分别达97.5%、96.2%;而y增至0.20时,离子混乱度升高,且颗粒间烧结过于严重,内阻增加,使容量与循环特性再度恶化.F-掺杂还促进材料烧结,使该材料粒径通过粉碎分级控制成为可能,有利于该材料电极的制备.另外,F-掺杂也使LiNi3/8Co2/8Mn3/8O2热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LiNi3/sco2/8Mn3/8O2极材料 氟掺杂
下载PDF
SCO_2基因沉默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汝诗 许译方 +2 位作者 谭启杏 莫钦国 覃庆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54,63,共6页
目的:研究下调细胞色素C氧化合成酶2(SCO_2)在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CO_2基因特异性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设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应... 目的:研究下调细胞色素C氧化合成酶2(SCO_2)在乳腺癌MCF-7细胞的表达,对MCF-7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SCO_2基因特异性siRNA慢病毒载体,感染乳腺癌MCF-7细胞,设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SCO_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感染9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SCO_2基因在MCF-7细胞中呈低表达;抑制SCO_2基因后MCF-7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率下降;同时,MCF-7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乳腺癌MCF-7细胞中SCO_2基因呈低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沉默SCO_2基因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ax和Cleaved-caspase 3表达,上调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2 沉默 MCF-7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透平机械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1
作者 谢永慧 王雨琦 +1 位作者 张荻 施东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276-7286,共11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密度大、黏性小的特征,将其应用于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中能够使系统结构紧凑、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透平机械的研究进展及相应成果。首先介绍超临界... 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密度大、黏性小的特征,将其应用于布雷顿循环动力系统中能够使系统结构紧凑、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透平机械的研究进展及相应成果。首先介绍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的特性及布雷顿循环的优势,其次介绍各研究机构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研究以及已完成的布雷顿循环实验系统。此外,进一步总结了国内外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机械即透平和压缩机的设计方法、数值分析及实验研究情况,涵盖了千瓦级至兆瓦级等各种功率等级。为我国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及透平机械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透平 压缩机
原文传递
船舶余热利用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综述 被引量:11
12
作者 严新平 王佳伟 +3 位作者 孙玉伟 袁成清 汤旭晶 耿海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9-946,共8页
在船舶动力系统能量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实现烟气余热的最大效率回收是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有效途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发电系统在船舶余热循环利用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已引起全球船舶行业的高度关注,而如何将其与船舶动... 在船舶动力系统能量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实现烟气余热的最大效率回收是降低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有效途径。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发电系统在船舶余热循环利用方面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已引起全球船舶行业的高度关注,而如何将其与船舶动力系统有机集成并实现高效、稳定联合循环运行发电,正是当前制约该新型技术实船应用的瓶颈。概述了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的基本原理、典型技术特点及循环结构,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机构针对sCO_2发电系统在船舶余热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现阶段面向船舶主机余热发电工程化应用所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从而为推进sCO_2布雷顿循环发电技术在船舶烟气余热回收利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工程方案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发电系统 船舶 余热回收 能效设计指数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邹正平 王一帆 +3 位作者 姚李超 刘火星 许鹏程 李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43-1677,共3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闭式布莱顿循环凭借高热效率、高紧凑性和高经济-环保性等优势,已成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详细介绍了工作原理、优势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循环总体热力、超临...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闭式布莱顿循环凭借高热效率、高紧凑性和高经济-环保性等优势,已成为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针对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详细介绍了工作原理、优势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循环总体热力、超临界工质叶轮机、紧凑高效换热器、控制及储热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工程应用面临的问题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分析表明,循环总体热力设计阶段应涵盖部件低维性能分析,以评估部件性能指标的可实现性,并综合考虑全寿命周期性能、紧凑性、经济性等指标。工质的剧烈物性变化导致叶轮机与换热器内部特殊流动与换热机理,需发展充分考虑工质特殊物性影响的叶轮机和紧凑换热器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机器深度学习相结合构建不同工质叶轮机相似方法,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叶轮机气动性能试验验证提供理论基础。此外,鲁棒高效的控制策略可实现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有效可靠调控,而集成新型介质储热技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闭式布莱顿循环系统将为高温光热发电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 闭式布莱顿循环 热力建模与分析 叶轮机 紧凑高效换热器
原文传递
搏动体外循环增加小儿脑氧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举 杨九光 +5 位作者 刘晋萍 李守军 闫军 孟颖 王旭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3期145-148,16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局部脑氧饱和度(ScO2)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的改变,判定小儿体外循环(ECC)期间搏动灌注与非搏动灌注对脑氧供和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40例行一期根治手术的典型法洛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n=20)和... 目的通过观察大脑局部脑氧饱和度(ScO2)及血浆中内皮素-1(ET-1)的改变,判定小儿体外循环(ECC)期间搏动灌注与非搏动灌注对脑氧供和组织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 40例行一期根治手术的典型法洛四联症患儿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n=20)和非搏动灌注组(NP组,n=20)。PP组患儿在心脏阻断期间用Jostra HL20型人工心肺机行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NP组ECC全程均采用传统滚压泵平流灌注。每位患儿的ScO2从麻醉诱导后一直持续监测到返回ICU 6 h。采集不同时点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血浆游离血红蛋白(PFH)水平,通过血流动力学的持续观察对比搏动ECC的效果。结果在PP组通过有创血压监测即可观察到有效的搏动灌注效果,PP组在心脏阻断期间的脉压差(ΔP)明显高于NP组(P<0.01)。PP组ScO2在心脏停跳阶段高于NP组,且这种优势一直持续到患儿返回ICU 2 h。ET-1水平在ECC结束时PP组低于NP组(P<0.01),且持续到ICU 8 h。PFH浓度在心肌阻断开放时、ECC结束时及ICU 2 h PP组均高于NP组(P<0.05)。结论大脑局部ScO2对ECC期间脑氧的变化非常敏感。搏动ECC可以通过提高脑氧供并改善组织微循环来实现其趋于正常生理的灌注特性,但是在紫绀型患儿中搏动灌注有增加血液破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灌注 体外循环 法洛四联症 脑氧饱和度 内皮素-1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P53对线粒体的能量调控与运动适应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鹏启 丁树哲 邵月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89,92,共4页
运动与应激条件下P53对线粒体能量调控的分子基础可能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简要综述了新近关于P53作为平衡有氧呼吸和糖酵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通过调控SCO2和TIGAR的表达调控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在非细胞循环的能量代谢通路中具... 运动与应激条件下P53对线粒体能量调控的分子基础可能是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简要综述了新近关于P53作为平衡有氧呼吸和糖酵解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物质,通过调控SCO2和TIGAR的表达调控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在非细胞循环的能量代谢通路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线粒体 SC02 能量调控 TIGAR 运动适应
下载PDF
Progres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Molten Chloride Salt Technology for Next Generation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Plants 被引量:16
16
作者 Wenjin Ding Thomas Bauer 《Engineering》 SCIE EI 2021年第3期334-347,共14页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SP)plants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system are emerging as one kind of the most promising power plants in the future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ince they can supply dispatchable and low-c...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CSP)plants with thermal energy storage(TES)system are emerging as one kind of the most promising power plants in the future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ince they can supply dispatchable and low-cost electricity with abundant but intermittent solar energy.In order to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LCOE)of the present commercial CSP plants,the next generation CSP technology with higher process temperature and energy efficiency is being developed.The TES system in the next generation CSP plants works with new TES materials at higher temperatures(>565℃)compared to that with the commercial nitrate salt mixtures.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progress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generation CSP and TES technology.Emphasis is given on theadvanced'TES technology based on molten chloride salt mixtures such as MgCl_(2)/NaCl/KCl which hassimilar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as the commercial nitrate salt mixtures,higher thermal stability(>800℃),and lower costs(<0.35USD·kg^(-1)).Recent progress in the selection/optimization of chloridesalts,determination of molten chloride salt properties,and corrosion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s(eg.,alloys)in molten chlorides is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energy Concentrated solarpower(CSP) Thermal energystorage(TES) Heat transferfluid(HTF) Supercritical carbondioxide(sco2)power cycle Corrosion control
下载PDF
塔式太阳能-超临界CO2发电系统集成与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建生 梁颖宗 +2 位作者 罗向龙 邓成刚 梁展鹏 《南方能源建设》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传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效率较低,采用超临界CO2(sCO2)布雷顿循环集成太阳能发电可有效提高系统效率。[方法]采用联立方程法建立塔式太阳能集热发电(CSP)和s CO2布雷顿循环集成系统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以辅助系统分析与优化。模型... [目的]传统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效率较低,采用超临界CO2(sCO2)布雷顿循环集成太阳能发电可有效提高系统效率。[方法]采用联立方程法建立塔式太阳能集热发电(CSP)和s CO2布雷顿循环集成系统的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以辅助系统分析与优化。模型包含太阳能集热子系统、s CO2布雷顿循环以及高精度CO2状态方程的约束,无需调用外部CO2物性数据,可实现对集成系统任意数量的设计变量的同步优化。将模型应用于塔式CSP与sCO2简单回热布雷顿循环和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的案例研究,优化系统并分析设计变量对系统效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集成再压缩循环系统最大热效率达29.4%,高于简单循环系统的24.9%。再压缩循环的最优透平入口温度为901 K、最优膨胀比约为3;简单循环的最优透平入口温度为826 K、最优膨胀比皆大于3.2。[结论]系统存在最优的透平入口温度,提高透平入口温度可提高系统效率,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系统效率下降;系统存在最优膨胀比,膨胀比对集成再压缩循环系统的热效率影响较小,但对集成简单循环系统效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2布雷顿循环 塔式太阳能发电 热力学模型 优化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空气联合循环效率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开云 《分布式能源》 2019年第1期8-12,共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闭式循环适用于燃煤分布式发电,可采用分流再压缩循环方式,但在提高效率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提出将sCO_2闭式循环与空气闭式循环组合成联合循环,联合循环的顶循环采用高效率的空气闭式循环。对sCO_2与空气联合循环...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闭式循环适用于燃煤分布式发电,可采用分流再压缩循环方式,但在提高效率方面仍有不足之处。提出将sCO_2闭式循环与空气闭式循环组合成联合循环,联合循环的顶循环采用高效率的空气闭式循环。对sCO_2与空气联合循环和分流再压缩sCO_2循环发电系统的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CO_2与空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的效率可显著超过分流再压缩sCO_2循环,其用于分布式发电的效率可达到大型超超临界燃煤电站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闭式循环 空气闭式循环 联合循环 效率分析 分布式发电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高压涡轮气动设计及性能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万龙 丰镇平 +4 位作者 王月明 李红智 周东 但光局 郭必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92-198,共7页
为建立高性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基于西安热工研究院的5 MW等级SCO2火力发电试验平台的高压涡轮设计参数,采用基于Denton损失模型的自编一维涡轮设计程序、AXIAL软件及AXCENT软件设计了2级轴流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采用... 为建立高性能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顿循环系统,基于西安热工研究院的5 MW等级SCO2火力发电试验平台的高压涡轮设计参数,采用基于Denton损失模型的自编一维涡轮设计程序、AXIAL软件及AXCENT软件设计了2级轴流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采用CFX软件RANS方程与NIST的真实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物性数据相结合的数值方法,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高压涡轮设计工况和变工况气动特性.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高设计参数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辅助系统的可实现性,选择两级轴流直叶栅涡轮设计方案,经叶型优化后可实现两列涡轮静叶的总压损失约为0.042,第1/第2列动叶栅相对总压损失为0.050和0.064,叶片的根部、中部和顶部流场的马赫数分布合理.考虑动静叶泄漏掺混损失的高压涡轮的等熵效率可达到84.88%,轴功率3 251 k W,涡轮变工况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 涡轮叶片 气动性能 高设计参数 真实物性 变工况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高低齿迷宫密封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尹露 张万福 +2 位作者 潘渤 吴可欣 李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940-3950,共11页
密封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透平机械抑制流体泄漏的重要部件。以SCO2为工质建立高低齿迷宫密封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微元理论研究转子轴向偏移、凸台高度及密封腔高度对密封泄漏及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密封是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2)透平机械抑制流体泄漏的重要部件。以SCO2为工质建立高低齿迷宫密封数值分析模型,基于微元理论研究转子轴向偏移、凸台高度及密封腔高度对密封泄漏及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转子轴向正偏移时密封有效阻尼系数高于无/负偏移。转子无偏移、有凸台工况下,密封交叉复合刚度系数频率依赖性较低,交叉复合刚度系数对有效阻尼系数影响较小。涡动频率低于60Hz时,有效阻尼系数随凸台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涡动频率高于160Hz时,有效阻尼系数随密封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密封泄漏量随凸台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封腔高度为7、5.5mm时,分别较原始模型(h=8.5mm)泄漏量提高约1.3%、7.4%;转子轴向偏移-2mm时,较原始模型泄漏量降低约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高低齿迷宫密封 流动特性 稳定性 计算流体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