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22.6、LHD-Sj23、2LHD-Sj23的表达和抗原性比较
1
作者 付媛 石团员 +7 位作者 蒲克俊 舒琦艳 卢福庄 帅江冰 张雪娟 莫虹斐 杨富文 何永强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76,共5页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膜相关蛋白Sj22.6和Sj23大亲水区多肽(LHD-Sj23)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了Sj22.6和LHD-Sj23基因片段,重叠延伸PCR方法融合了2个LHD-Sj23的...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膜相关蛋白Sj22.6和Sj23大亲水区多肽(LHD-Sj23)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了Sj22.6和LHD-Sj23基因片段,重叠延伸PCR方法融合了2个LHD-Sj23的片段,构建了pET28-Sj22.6、pET28-LHD-Sj23以及pET28-2LHD-Sj23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Transetta DE3)中表达,获得了rSj22.6、rLHD-Sj23和r2LHD-Sj23三种重组蛋白。用Dot-ELISA方法检测牛日本血吸虫阴阳性血清各10份,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rLHD-Sj23具有较好的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重组蛋白进行血吸虫血清学诊断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2.6 LHD-sj23 2LHD-sj23 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IL-18增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Sj23的免疫保护效果(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门静涛 刘全 +5 位作者 商利民 林矫骄 傅志强 石耀军 夏志平 张西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0-614,共5页
将小鼠IL-18基因和日本血吸虫Sj23膜蛋白基因分别插入pVAX1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 mIL-18和pVAX/Sj23 ,联合或单独免疫小鼠,以pVAX1空载体作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2次免疫后4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液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联... 将小鼠IL-18基因和日本血吸虫Sj23膜蛋白基因分别插入pVAX1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 mIL-18和pVAX/Sj23 ,联合或单独免疫小鼠,以pVAX1空载体作对照,免疫2次,间隔2周,2次免疫后4周攻击日本血吸虫尾蚴。体液和细胞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能诱导小鼠产生较强的抗日本血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WAP)IgG,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2。攻虫试验表明,联合免疫小鼠成虫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达41 .6 %和49 .4 %,明显高于pVAX/Sj23单独免疫组(减虫率和肝脏减卵率分别为26 .5 %和41 .4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IL-18能明显增强Sj23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应答,并且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3 IL-18 DNA疫苗 小鼠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pVIVO2-Sj14-Sj23免疫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艾熙 夏丽霞 +2 位作者 谢姣 胡媛 石佑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双价DNA疫苗pVIVO2-Sj14-Sj23在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有效时间及不同免疫途径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构建和制备双价DNA疫苗pVIVO2-Sj14-Sj23;11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按照四因素三水平分成2个对照组和... 目的研究双价DNA疫苗pVIVO2-Sj14-Sj23在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有效时间及不同免疫途径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构建和制备双价DNA疫苗pVIVO2-Sj14-Sj23;11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按照四因素三水平分成2个对照组和9个实验组。各组统一在末次免疫后30d每鼠感染(40±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5d剖杀,计数成虫虫荷。结果双价DNA疫苗9个实验组获得40.14%~62.68%的减虫率。通过SPSS12.0进行正交设计的统计分析:F值<F′临界值,P>0.05。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途径和免疫有效时间几个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该疫苗的较好免疫方案为:50μg/只,免疫2次,采取皮内注射,免疫有效时间至少为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双价DNA疫苗 Sj14 sj23 免疫方案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23DNA突变体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艳红 韩庆霞 +2 位作者 任伟 牛安欧 李柳哲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Sj23DNA进行缺失突变,构建Sj23DNA突变体疫苗,为寻求更佳免疫效果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将Sj23DNA上与ME491同源的部分碱基缺失,获得Sj23DNA的突变体,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 目的对日本血吸虫Sj23DNA进行缺失突变,构建Sj23DNA突变体疫苗,为寻求更佳免疫效果的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重叠PCR技术将Sj23DNA上与ME491同源的部分碱基缺失,获得Sj23DNA的突变体,将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的多克隆位点上,构建重组质粒pcD-NA3-Sj23突变体,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并用CLUSTALX和primerpremier软件将测序的结果与Sj23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显示pcDNA3-Sj23突变体缺失序列与原设计一致,双酶切pcDNA3-Sj23突变体获得预期大小的DNA片段。结论成功构建了缺失与ME491同源部分碱基的质粒pcDNA3-Sj23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3DNA疫苗 突变体 ME491
下载PDF
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联合抗血吸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1 位作者 李雍龙 刘文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BALB/c小鼠耳廓分别注射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A组)、Sj26基因转染DC(B组)、Sj23基因转染DC(C组)、pcDNA3转染DC(D组)、未处理DC(E组)和RPMI-1640(F... 目的探讨Sj26和Sj23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DC)联合抗日本血吸虫感染保护性免疫机制。方法BALB/c小鼠耳廓分别注射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A组)、Sj26基因转染DC(B组)、Sj23基因转染DC(C组)、pcDNA3转染DC(D组)、未处理DC(E组)和RPMI-1640(F组),免疫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每鼠经皮肤感染4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双夹心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末次免疫后第2周,A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IL-4的水平,各组免疫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清IFN-γ水平,A组小鼠免疫后明显升高(P<0.01)。经ConA和SEA刺激后,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诱生的IFN-γ水平显著增高,而IL-4水平显著降低(与F组比较,P<0.001)。A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经ConA和SEA刺激后的刺激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组(与F组比较,P<0.001)。结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参与了Sj26和Sj23基因转染DC诱导的保护性免疫作用,其中Th1型免疫应答在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树突状细胞 SJ26 sj23 基因转染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植物多糖对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VIVO2-IL12-Sj23增效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清 胡俊峰 +4 位作者 陈涵 楼建林 甘燕 胡媛 石佑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以提取天然香菇菌多糖和茶叶多糖混合物为佐剂,探讨混合型植物多糖对血吸虫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增效作用。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VIVO2-IL12-Sj23。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每鼠股四头肌注射生理盐水100μl为对照,B... 目的以提取天然香菇菌多糖和茶叶多糖混合物为佐剂,探讨混合型植物多糖对血吸虫疫苗的保护性免疫增效作用。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VIVO2-IL12-Sj23。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每鼠股四头肌注射生理盐水100μl为对照,B组每鼠注射pVIVO2-IL12-Sj23 100μg,C组每鼠注射pVIVO2-IL12-Sj23 100μg加等量多糖混合物。小鼠接种后第4周以日本血吸虫尾蚴40±2条经皮肤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计算减虫率及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同时用ELISA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C组减虫率和每克肝组织减卵率分别为64.3%和79.9%,B组则分别为45.5%和58.3%,B、C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IgG水平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但B、C两组IgG抗体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天然香菇菌多糖和茶叶多糖混合物为佐剂,对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VIVO2-IL12-Sj23的免疫效果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l发虫病 pVIVO2-IL12-sj23 疫苗 茶叶多糖 香菇菌多糖 住剂
下载PDF
血吸虫Sj23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定文 罗金萍 +2 位作者 李雍龙 陈喜 覃金红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Sj23)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i23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对同...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Sj23)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Si23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23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Sj23基因转染后Sj23蛋白在DC中高表达,与pcDNA3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23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降低,能明显刺激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论Sj23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的活化,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基因转染 日本血吸虫 sj23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22.6-LHD-Sj23融合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付媛 卢福庄 +4 位作者 石团员 顾昀 俞国乔 陆国林 张雪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04-907,共4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本研究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以日本血吸虫mRNA为模板,RT-PCR方法分别克隆基因片段Sj22.6ku和LHD-Sj23,以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两个片段连接,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Sj22.6-LHD-Sj23;该重组... 为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本研究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以日本血吸虫mRNA为模板,RT-PCR方法分别克隆基因片段Sj22.6ku和LHD-Sj23,以重叠延伸PCR方法将两个片段连接,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Sj22.6-LHD-Sj23;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Rosetta DE3中表达后所获得的融合蛋白Sj22.6-LHD-Sj23分子量约为35 ku。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进一步研制日本血吸虫病分子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2.6ku蛋白 LHD-sj23蛋白 融合蛋白 重叠延伸PCR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Sj23抗原基因在家蚕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西志 林矫矫 +9 位作者 于三科 张亮 程国峰 顾越星 金亚美 沈阳 苑纯秀 刘金明 付志强 张福来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6,共4页
将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 (Sj2 3抗原 )基因从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c)中亚克隆入转移载体 p Bac PAK- His1,构建了 p Bac PAK- his1- Sj2 3转移载体 ,并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 PCR鉴定得到重组病毒 ,经过蓝、白... 将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 (Sj2 3抗原 )基因从原核表达载体 p ET2 8(c)中亚克隆入转移载体 p Bac PAK- His1,构建了 p Bac PAK- his1- Sj2 3转移载体 ,并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共转染家蚕细胞 ;经 PCR鉴定得到重组病毒 ,经过蓝、白斑筛选得到纯化的重组病毒 ;SDS- PAGE显示日本血吸虫 2 30 0 0膜蛋白基因在家蚕细胞中实现表达 ,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6 0 0 0 ;重组 Sj2 3经 Wester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3抗原基因 家蚕细胞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编码完整膜蛋白Sj23质粒DNA核酸疫苗免疫小鼠及其保护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柳建发 汤治元 +1 位作者 刘玉新 杨淑娟 《地方病通报》 2008年第5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用编码完整膜蛋白(Sj23)核酸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病保护力的作用。方法大量制备DNA疫苗,BALB/c小鼠被分成3组,肌肉内注射进行免疫。免疫小鼠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免疫鼠血... 目的探讨用编码完整膜蛋白(Sj23)核酸疫苗诱导BALB/c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病保护力的作用。方法大量制备DNA疫苗,BALB/c小鼠被分成3组,肌肉内注射进行免疫。免疫小鼠3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免疫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结果编码Sj23-pcDNA质粒免疫的小鼠产生了针对Sj23的特异性IgG,而pcDNA对照组免疫小鼠血清则无此作用。Sj23-pcDNA疫苗对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有一定的保护力。结论Sj23-pc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j23 DNA疫苗 日本血吸虫
下载PDF
应用Sj23基因重组抗原诊断牛、羊血吸虫病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娇娇 李浩 +3 位作者 陆珂 石耀军 傅志强 蔡幼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6-508,共3页
以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 Sj23/pGEX(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pGEX载体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黄、水牛和绵羊血吸虫病。结果对黄、水牛的阳性符合率为94 0%(79/84)和85 5%(53/62),阴性符合率为82 7%(81/98)和95 1%(77/8... 以血吸虫基因重组抗原LHD Sj23/pGEX(血吸虫23kD抗原大亲水区多肽/pGEX载体表达蛋白)作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黄、水牛和绵羊血吸虫病。结果对黄、水牛的阳性符合率为94 0%(79/84)和85 5%(53/62),阴性符合率为82 7%(81/98)和95 1%(77/81),对绵羊的阳性符合率为86 04%(111/129),阴性符合率为100%(91/91)。以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及虫卵抗原(SEA)作为诊断抗原获得的结果差异不明显。对锥虫感染绵羊血清不出现交叉反应。由于基因重组抗原的制备比虫体抗原制备简便、价廉,同时由于基因重组抗原的应用有利于诊断技术的标准化,以基因重组抗原作为血吸虫病诊断抗原具有良好的研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 sj23基因重组抗原 诊断 血吸虫病 阳性符合率 阴性符合率 交叉反应
下载PDF
检测牛血吸虫病的重组LHD-Sj23蛋白乳胶凝集试验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清兰 李友 +1 位作者 聂浩 赵俊龙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61-2065,共5页
利用原核表达的日本血吸虫重组LHD-Sj23蛋白作为抗原致敏乳胶,建立诊断牛血吸虫病的乳胶凝集试验(LAT)。用制备的乳胶抗原分别检测牛结核杆菌、牛泰勒虫、牛巴贝斯虫、牛口蹄疫、牛边虫、牛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 利用原核表达的日本血吸虫重组LHD-Sj23蛋白作为抗原致敏乳胶,建立诊断牛血吸虫病的乳胶凝集试验(LAT)。用制备的乳胶抗原分别检测牛结核杆菌、牛泰勒虫、牛巴贝斯虫、牛口蹄疫、牛边虫、牛传染性支气管炎阳性血清,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乳胶凝集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用所建立的LAT方法与ELISA方法同时检测169份牛血清,结果表明,建立的LAT方法的特异性为94.29%,敏感性为93.10%,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4.08%(P>0.05),差异不显著。用同一批乳胶抗原检测7份牛血清,5次检测结果一致,说明致敏的乳胶抗原是稳定的。保存期试验结果表明,致敏乳胶在25℃可保存1个月,在4℃可保存3个月。这表明建立的LAT方法稳定、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无需昂贵仪器,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吸虫病 重组LHD-sj23蛋白 乳胶凝集试验 诊断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Sj23DNA疫苗的增效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艳红 韩庆霞 +2 位作者 任伟 牛安欧 李柳哲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缺失肿瘤转移有关基因ME491同源序列的日本血吸虫Mr23000膜蛋白基因(Sj23DNA)突变体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Sj23DNA中与人黑素瘤细胞膜上的ME491同源序列进行基因缺失突变,再将突变基因转染真核细胞人胚肾HEK293细胞,通过间接... 目的探讨缺失肿瘤转移有关基因ME491同源序列的日本血吸虫Mr23000膜蛋白基因(Sj23DNA)突变体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将Sj23DNA中与人黑素瘤细胞膜上的ME491同源序列进行基因缺失突变,再将突变基因转染真核细胞人胚肾HEK293细胞,通过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其表达情况。将pcDNA3-Sj23突变体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小鼠(100μg/只),免疫后4周取注射部位肌肉作冰冻切片,IFAT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pcDNA3-Sj23突变体、pcDNA3-Sj23、空白质粒pcDNA3(均100μg/只)和生理盐水(30μl/只)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尾蚴攻击感染(40±2条/只)。第42天剖杀,肠系膜静脉灌注法及挤压法计数成虫,取肝脏计算每克肝组织虫卵数(EPG)。以减虫率和减卵率评价其免疫保护力。结果pcDNA3-Sj23突变体疫苗可在真核细胞HEK293中瞬时表达。pcDNA3-Sj23突变体在小鼠注射部位骨骼肌细胞上出现较强荧光,空白对照组未见特异性荧光。pcDNA3-Sj23突变体获得40.3%减虫率和42.8%减卵率,pcDNA3-Sj23获得33.1%减虫率和28.9%减卵率。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pcDNA3-Sj23相比,缺失ME491同源序列的pcDNA3-Sj23突变体疫苗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更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膜蛋白基因 肿瘤转移有关基因 MEA91 免疫保护
下载PDF
酿酒酵母表达Sj23HD-HSA融合蛋白与免疫反应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伟 余传信 +6 位作者 杨建良 冯炜 殷旭仁 宋丽君 王玠 钱春艳 柯雪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采用酵母表达技术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分子大亲水肽段(Sj23H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成熟肽的融合蛋白(Sj23HD-HSA),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构建编码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和... 目的采用酵母表达技术制备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kDa膜蛋白分子大亲水肽段(Sj23HD)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成熟肽的融合蛋白(Sj23HD-HSA),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应用重叠PCR方法构建编码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片段,通过TA克隆和DNA测序确定构建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的正确性。将融合基因定向插入酵母表达质粒pWX530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Sj23HD-HSA/pWX530。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在亮氨酸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酵母转化子菌落。对转化子酵母进行发酵培养,通过SDSPAGE分析酵母培养液上清中的蛋白成分,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培养上清中的Sj23HD-HSA蛋白成分。经免疫印迹分别与血吸虫病人、华支睾吸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反应,确定酵母表达的Sj23HD-HSA融合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DNA序列分析显示,编码外分泌型Sj23HD-HSA融合蛋白的融合基因构建成功。含有Sj23HD-HSA/pWX530重组表达质粒的酵母转化子可以在非诱导条件下表达外分泌型可溶性的Sj23HD-HSA融合蛋白,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期大小(73kDa)相近。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Sj23HD-HSA融合蛋白可以特异性地被血吸虫病人血清所识别,但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健康人血清不发生反应。结论 Sj23HD-HSA融合蛋白被成功制备,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免疫反应性,是一种有潜在价值的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3HD-HSA融合蛋白 酵母表达 免疫反应性
原文传递
检测抗Sj23HD IgG在监测预警哨鼠血吸虫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玠 余传信 +7 位作者 张伟 杨坤 殷旭仁 钱春艳 宋丽君 沈双 许永良 杨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检测抗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抗体IgG对血吸虫感染监测预警哨鼠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潜在高风险血吸虫感染水域投放哨鼠,第一批哨鼠分别于回收后第14、35d采血,分离血清,第35d解剖查虫,第二批哨鼠分别于... 目的探讨检测抗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抗体IgG对血吸虫感染监测预警哨鼠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在潜在高风险血吸虫感染水域投放哨鼠,第一批哨鼠分别于回收后第14、35d采血,分离血清,第35d解剖查虫,第二批哨鼠分别于第21、50d采血,分离血清,第50d解剖查虫。以重组Sj23HD为抗原,通过常规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哨鼠血清抗Sj23HD抗体IgG,并与解剖查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检测第一批预警哨鼠回收后第14d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为0.4%,第35d阳性率为3.7%;Western blot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和3.7%;第35d解剖,成虫阳性率为0.92%。ELISA检测第二批预警哨鼠回收后第21d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为2.4%,第50d阳性率为12.5%,Western blot阳性率分别为为5.2%和12%。第50d解剖,成虫阳性率为8.2%。两批哨鼠回收后14d、21d,Western blot法阳性率均比常规ELISA法高,两种免疫学方法的阳性率与解剖查虫法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Sj23HD抗体IgG 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的敏感性高于解剖查虫法,能提前哨鼠预警的时间,提高预警效果;Western blot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ELISA法,更具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sj23HD 特异性抗体IgG 哨鼠 早期诊断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预警哨鼠抗Sj23HD IgG抗体Western blot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玠 余传信 +8 位作者 杨坤 殷旭仁 宋丽君 沈双 金一 姚媛 陶永辉 许永良 杨静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改进检测预警哨鼠血清抗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IgG抗体的Western blot方法,并观察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预先制备转印有重组si23HD蛋白的NC膜条,采用化学发光Western blot检测哨鼠血清抗sj23HD IgG,观察方法... 目的改进检测预警哨鼠血清抗日本血吸虫23ku膜蛋白大亲水肽段(Sj23HD)IgG抗体的Western blot方法,并观察其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预先制备转印有重组si23HD蛋白的NC膜条,采用化学发光Western blot检测哨鼠血清抗sj23HD IgG,观察方法的稳定性和敏感性,并对2012年江苏省潜在血吸虫感染高风险水域监测预警哨鼠回收后第14、21、35d血样进行检测,同时以ELISA检测方法作为对照,对免疫检测结果与解剖查虫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后的Western blot操作简便,比常规方法节省142周时间。预制NC膜条至少可低温保存6个月,其敏感性与新鲜制备的NC膜条的敏感性相似。使用改进后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预警哨鼠14、21和35d血清标本,阳性率分别为0.90%,3.50%和5.06%,ELISA阳性率分别为0.45%、3.00%和5.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免疫学方法的敏感性均高于解剖查虫法。结论改进后的Western blot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可用于预警哨鼠血吸虫感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sj23HD 特异性IGG抗体 哨鼠 早期诊断 WESTERN BLOT 简化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Sj23疫苗研究进展
17
作者 蔡世飞 李文桂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105-108,共4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研制疫苗防治该病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主要针对日本血吸虫膜蛋白(Sj23)的重组抗原、蛋白质疫苗、DNA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3 疫苗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LHD-Sj23-GST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珠 傅志强 +5 位作者 洪炀 韩艳辉 张旻 李东 石耀军 林矫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LHD-Sj23-GST与3种不同类型佐剂(弗氏佐剂、ISA 206佐剂、ISA70M佐剂)配伍后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该重组蛋白配伍3种佐剂3次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中的CD4+、CD8+T细...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LHD-Sj23-GST与3种不同类型佐剂(弗氏佐剂、ISA 206佐剂、ISA70M佐剂)配伍后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比较该重组蛋白配伍3种佐剂3次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中的CD4+、CD8+T细胞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10水平;3次免疫后小鼠人工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后经肝门静脉灌注冲虫,计数各组平均虫体数并计算减虫率。与PBS对照组相比,LHD-Sj23-GST/FA和LHD-Sj23-GST/70M免疫组的CD4+T细胞显著升高(P<0.05),LHD-Sj23-GST/206免疫组未呈现明显变化;3种不同佐剂配伍LHD-Sj23-GST免疫组CD8+T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的IFN-γ及IL-10水平升高,而IL-4水平降低。LHD-Sj23-GST/FA、LHD-Sj23-GST/206和LHD-Sj23-GST/70M免疫组与PBS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65.52%、51.72%和51.72%的减虫率;而相较于各自的佐剂对照组,则分别获得58.76%,26.31%,54.28%的减虫率。结果表明,用重组蛋白LHD-Sj23-GST配伍3种不同类型佐剂免疫小鼠,均刺激产生了偏向Th1型的细胞免疫应答,且都对小鼠诱导了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蛋白LHD-sj23-GST 佐剂 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效果
原文传递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Schistosoma japonicum after vaccinating mice with a multivalent DNA vaccine encoding integrated membrane protein Sj23 and cytokine interleukin-12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甘燕 石佑恩 +3 位作者 卜玲毅 朱晓华 宁长修 朱红刚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842-1846,共5页
Background The vaccination of mice with DNA encoding single candidate antigens has failed to induce significant protection against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challenge infection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 Background The vaccination of mice with DNA encoding single candidate antigens has failed to induce significant protection against Schistosoma japonicum (S. japonicum) challenge infection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a multivalent DNA vaccine which co expressed S japonicum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Sj23 and murine cytokine IL 12 to induce protective immune responses Methods The plasmid pVIVO2 IL12 Sj23, a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expressing Sj23 and murine IL 12 simultaneously, was constructed, identified, and tested for expression in vitro Its ability to protect against S japonicum challenge infections was analyed according to worm reduction rate and egg reduction rate after vaccination of BALB/c mice The serum levels of specific IgG antibody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Using cultured spleen cells, IFN γ and IL 4 post stimulation were quantified by ELISA The phenotypes of splenocyte populations were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Results The plasmid DNA pVIVO2 IL12 Sj23 was proven to express well in vitro by transient transfection of HEK 293 cells Immunization resulted in a worm reduction rate of 45 53% and egg reduction rate of 58 35% ELISA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mmunized mice generated specific IgG against Sj23 Spleen cell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IFN γ but decreases in IL 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D4 + and CD8 + subgroup ratio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challenges Conclusions The multivalent DNA vaccine pVIVO2 IL12 Sj23 is sufficient to elicit moderate but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s of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challenge infections Cytokine IL 12, as a gene adjuvant, was able to enhance the Th1 responses and, hence, the prot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多价DNA疫苗 sj23 免疫保护 日本血吸虫属 ELISA
原文传递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胡媛 石佑恩 +2 位作者 朱晓华 宁长修 朱红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共表达双价DNA疫苗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并用BamHI/EcoRI和BspHI/AvRⅡ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质粒在BALB/c小鼠... 目的研究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共表达双价DNA疫苗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并用BamHI/EcoRI和BspHI/AvRⅡ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质粒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表达。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pVIVO2-mcs、pVIVO2-mcs-Sj23、pVIVO2-mcs-SjFABP、pVIVO2-mcs-Sj23-SjFABP、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多糖佐剂,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40±2条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d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和肝虫卵数。结果双酶切反应和测序分析证明成功构建双价质粒DNA。IFAT结果提示双价质粒DNA可在小鼠骨骼肌细胞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双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41.2%~53.8%的减虫率和47.0%~53.8%肝减卵率;pVIVO2-Sj23-SjFABP+多糖佐剂组获得68.9%的减虫率和84.0%肝减卵率,保护力显著高于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P<0.05﹚。结论共表达的双价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可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多糖佐剂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单价和双价疫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sj23 SjFABP DNA疫苗 佐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