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脂肪沉积候选基因AOC3、PPARG1及SOD3 DNA甲基化差异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恬 张龙超 +1 位作者 王立刚 王立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20-2825,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AOC3、PPARG1及SOD3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差异对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表型的影响,以明确甲基化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以大白猪×民猪设计资源群体F2代IMF含量表型值极高值与极低值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背... 试验旨在探究AOC3、PPARG1及SOD3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差异对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表型的影响,以明确甲基化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作用。以大白猪×民猪设计资源群体F2代IMF含量表型值极高值与极低值个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背最长肌组织,采用亚硫酸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对AOC3、PPARG1及SOD3基因的CpG岛(CpG island,CGI)进行了DNA甲基化程度检测,用以分析甲基化程度与IMF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3个候选基因的检测区段DNA甲基化程度在IMF极高组、极低组间均未检测到明显差异,表明该群体内的IMF含量表型差异可能并不是由这3个候选基因DNA甲基化程度的变化引起的,这些候选基因影响猪肌内脂肪表型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脂肪沉积 AOC3基因 sod3基因 PPARG1基因
下载PDF
桔小实蝇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3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申建梅 陈炳翰 +4 位作者 李森 廖泓之 柯智 柳建良 胡黎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7-772,共6页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桔小实蝇SOD3基因,并命名为Bdor SOD3。Bdor SOD3阅读框全长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第1-20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区域;该蛋白序列与桔小实蝇的另外一种SOD蛋白AGE8977...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 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桔小实蝇SOD3基因,并命名为Bdor SOD3。Bdor SOD3阅读框全长531 bp,编码176个氨基酸,第1-20位氨基酸为其信号肽区域;该蛋白序列与桔小实蝇的另外一种SOD蛋白AGE89778.1序列的一致性最高,达98.7%;采用Swiss-model在线软件模拟构建Bdor SOD3蛋白的三维结构;采用半定量PCR方法,研究Bdor SOD3基因大肠杆菌诱导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Bdor SOD3在处理与对照的24 h、48 h都有表达,但Bdor SOD3在处理后48 h表达量明显升高,结果暗示Bdor SOD3与桔小实蝇蛹对大肠杆菌的免疫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sod3 基因克隆 半定量PCR
下载PDF
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相关的GSTM1和SOD3基因多态性分析
3
作者 肖成 曹阳 +1 位作者 金海国 赵玉民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82-85,共4页
为了研究肽硫转移酶mu1(GSTM1)基因与超氧化歧化酶3(SOD3)的基因多态性,探索影响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候选基因,试验测定了96头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中GSTM1基因的编码区和SOD3基因的5'UTR区,并进行DNA混池、多态性、等位基因数... 为了研究肽硫转移酶mu1(GSTM1)基因与超氧化歧化酶3(SOD3)的基因多态性,探索影响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候选基因,试验测定了96头草原红牛血液基因组中GSTM1基因的编码区和SOD3基因的5'UTR区,并进行DNA混池、多态性、等位基因数、核苷酸多态位点、氨基酸多态位点分析,以探究GSTM1基因与SOD3基因在草原红牛基因组中的多态性表现。结果表明:草原红牛GSTM1基因编码区中704位存在C-T突变,这种突变是错义突变,氨基酸发生变化由丙氨酸变成缬氨酸,可能会使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化。在SOD3基因的5'UTR区存在两个SNP位点,分别在71位发生G-A突变和117位C-T突变,5'UTR区上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在遗传水平上草原红牛剩余采食量性状的差异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多态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红牛 剩余采食量 GSTM1基因 sod3基因 编码区 5'UTR区 突变 多态性
原文传递
Dihydroartemisinin beneficially regulates splenic immune cell heterogeneity through the SOD3-JNK-AP-1 axis 被引量:1
4
作者 Yiwei Zhang Qilong Li +7 位作者 Ning Jiang Ziwei Su Quan Yuan Lei Lv Xiaoyu Sang Ran Chen Ying Feng Qijun Chen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1636-1654,共19页
The immunomodulatory potential of dihydroartemisinin(DHA) has recently been highlighted;however,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was expl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cellular an... The immunomodulatory potential of dihydroartemisinin(DHA) has recently been highlighted;however,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remains to be clarified.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was explored in combination with cellular and biochemical approaches to elucidate the immunomodulatory mechanisms of DHA.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DHA induced both spleen enlargement and rearrangement of splenic immune cell subsets in mice. It was revealed that DHA promoted the reversible expansion of effective regulatory T cells and interferon-γ^(+)cytotoxic CD8^(+)T cells in the spleen via induction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3(SOD3) expression and increased phosphorylation of c-Jun N-terminal kinases(JNK) and its downstream activator protein 1(AP-1) transcription factors. Further, SOD3 knockout mice were resistant to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DHA. Thus, DHA,through the activation of the SOD3-JNK-AP-1 axis, beneficially regulated immune cell heterogeneity and splenic immune cell homeostasis to treat autoimmun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HYDROARTEMISININ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AP-1 transcription factor sod3
原文传递
烟草烟雾通过ROS/Sirt3/SOD2通路诱导NSCLC细胞吉非替尼耐药 被引量:1
5
作者 訾亚婉 廖科 陈虹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5-256,共12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NSCLC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NSCLC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耐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本研究主要探究烟草烟雾(cigaree smoke,CS)诱导NSCLC发生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PC-9、A549细胞,分别经1μmol/L吉非替尼处理4 h、10%CS萃取物(CS extract,CSE)处理48 h。Western blot检测沉默蛋白3(Sirtuin 3,Sirt3)、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 2,SOD2)蛋白表达,使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Ed U检测细胞增殖能力。Sirt3过表达质粒(OV-Sirt3)转染于PC-9和A549细胞中、N-乙酰半胱氨酸乙酯(N-acetylcysteine,NAC)作用于细胞后分别经1μmol/L吉非替尼处理4 h和10%CSE处理48 h。Western blot检测Sirt3、SOD2蛋白表达,DCFH-DA探针检测细胞中的ROS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性。结果CSE均可促使PC-9、A549细胞对吉非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提高(P<0.01),并且增强PC-9和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提示CS可诱导NSCLC吉非替尼耐药;ROS参与CSE诱导的吉非替尼耐药(P<0.05);CSE诱导Sirt3、SOD2低表达(P<0.01),且Sirt3/SOD2与肺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P<0.05);OV-Sirt3的PC-9、A549细胞可逆转CSE诱导的吉非替尼耐药(P<0.05)且显著降低ROS生成;NAC可逆转CSE诱导的PC-9、A549细胞吉非替尼耐药(P<0.05)。结论ROS/Sirt3/SOD2通路参与了CS诱导的NSCLC吉非替尼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烟草烟雾 ROS Sirt3/SOD2 吉非替尼耐药
下载PDF
川芎嗪对庆大霉素耳聋豚鼠SOD同工酶蛋白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9
6
作者 沈晓丽 周静 +2 位作者 王永华 王一鸣 顾伟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8-413,共6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蜗毒性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该机制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或SOD2... 目的研究川芎嗪(tetraethylplyrazine,TMP)对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耳蜗毒性的抗氧化作用并探讨该机制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 SOD或SOD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uperox-ide dismutase,Mn SOD或SOD2)及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或SOD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将60只听力正常成年豚鼠随机分为4组,即GM组、TMP组、GM+TMP组、对照组。GM组(15只)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mg·kg-1·d-1,连续12天;TMP组(15只)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连续12天;GM+TMP组(15只)肌注硫酸庆大霉素120mg·kg-1·d-1及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30mg·kg-1·d-1,连续12天;对照组(15只)腹腔注射与G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2.5ml·kg-1·d-1,连续12天。每组豚鼠首次用药前及末次用药后第一天均行ABR检测。实验结束后将豚鼠断头处死并取耳蜗标本,免疫组化法对其细胞内SOD1、SOD2、SOD3蛋白表达进行定位研究。结果用药后GM组听力阈值明显升高,与正常组、GM+TMP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与TMP组听力阈值用药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耳蜗螺旋神经节处模型组和拮抗组SOD1、SOD2、SOD3阳性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毛细胞处拮抗组SOD1、SOD2阳性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P<0.05),SOD3阳性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庆大霉素具有耳毒性,可导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川芎嗪可通过对毛细胞处SOD1、SOD2的蛋白表达调控机制来实现抗氧化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川芎嗪 耳毒性 抗氧化 SOD1 SOD2 sod3
下载PDF
一种新型凋亡素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健 肖伟 +4 位作者 范立强 王富军 吕稼锋 袁勤生 刘建文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4期7-11,共5页
目的克隆表达EC-SOD3-凋亡素融合蛋白,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出apoptin序列,与表达载体EC-SOD3-pET-28a连接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进行Ni2+-NTA纯化和MTT活性检测。结果表达载体pET-28a-EC-SOD3-apoptin... 目的克隆表达EC-SOD3-凋亡素融合蛋白,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出apoptin序列,与表达载体EC-SOD3-pET-28a连接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产物进行Ni2+-NTA纯化和MTT活性检测。结果表达载体pET-28a-EC-SOD3-apoptin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明质粒构建正确,转化E.coliBL21(DE3)后,重组蛋白获得表达,Ni2+-NTA纯化后的凋亡素融合蛋白纯度达到85%以上,经噻唑蓝(MTT)法测定具有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28a-EC-SOD3-apoptin,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EC-SOD3-凋亡素融合蛋白,纯化的蛋白质具有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sod3-凋亡蛋白 克隆表达 纯化 噻唑蓝法
下载PDF
rs2507800、rs4880、rs1799895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妇女子痫前期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杜蒙 王启迪 +6 位作者 王玉婷 安丽莎 曹小芳 邱月 高丹 郭昌龙 马旭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Ang-1 rs2507800、SOD2 rs4880及SOD3 rs1799895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妇女子痫前期(PE)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对181例PE患者(病例组)及203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上述3个位点进行分型,分型结果采用SPSS12.0软... 目的:探讨Ang-1 rs2507800、SOD2 rs4880及SOD3 rs1799895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妇女子痫前期(PE)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对181例PE患者(病例组)及203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上述3个位点进行分型,分型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rs2507800、rs4880、rs1799895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rs2507800、rs4880分别在显性、隐性模型下进行分析,两组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2507800、rs4880、rs1799895多态性与PE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ANG-1基因 SOD2基因 sod3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通过Sirt3/SOD2通路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 被引量:9
9
作者 柯世业 石光耀 +4 位作者 刘定辉 吴琳 温仁辉 朱洁明 钱孝贤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人参皂苷Rb1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超氧化物歧化酶2(Sirt3/SOD2)通路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衰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高糖(40 mmol/L葡萄糖)诱导的HUVEC早熟性衰老模型,根据衰老相关β...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人参皂苷Rb1通过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超氧化物歧化酶2(Sirt3/SOD2)通路延缓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衰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高糖(40 mmol/L葡萄糖)诱导的HUVEC早熟性衰老模型,根据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阳性率及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和P16表达评估HUVEC衰老,并采用Annexin V-FITC/PI排除细胞凋亡的发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irt3与SOD2表达的变化。同时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及SOD2活性的水平。【结果】40 mmol/L葡萄糖处理24 h可成功诱导HUVEC衰老,并未发生细胞凋亡,早熟性衰老的HUVEC SA-β-Gal阳性率明显增多,PAI-1及P16表达增多,Sirt3及SOD2表达均减少,MDA含量升高,SOD2活性降低(P <0.05)。与高糖处理组比较,40μmol/L人参皂苷Rb1预处理延缓HUVEC早熟性衰老,SA-β-Gal阳性率明显减少,PAI-1及P16表达减少,Sirt3及SOD2表达均增多,MDA含量降低,SOD2活性升高(P <0.05)。与人参皂苷Rb1处理组相比,Sirt3特异性抑制剂3-TYP处理后,人参皂苷Rb1保护作用消失,HUVEC PAI-1及P16表达升高,Sirt3及SOD2表达均减少。【结论】人参皂苷Rb1可通过激活Sirt3/SOD2信号通路延缓高糖诱导的HUVEC早熟性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Sirt3/SOD2通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衰老 高糖
下载PDF
重组人SOD2/3杂合酶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安阳 范立强 +2 位作者 赵健 李小灵 王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为获得重组SOD2/3杂合酶,以及观察SOD2/3能否转导入宫颈癌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SOD2/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获得N端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SOD2/3杂合酶;用Ni柱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SOD2/3;... 为获得重组SOD2/3杂合酶,以及观察SOD2/3能否转导入宫颈癌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SOD2/3,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获得N端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SOD2/3杂合酶;用Ni柱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重组SOD2/3;利用肝素柱层析验证SOD2/3的肝素靶向性;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加入体外培养的宫颈癌细胞,通过FITC和MTT实验观察杂合酶SOD2/3的转导能力及其在细胞内的活性。成功构建了SOD2/3杂合酶的表达载体,重组SOD2/3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30%左右;金属螯合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回收率在70%以上,纯度达90%左右;重组酶能与肝素亲和层析结合,说明杂合酶SOD2/3有肝素靶向性;细胞实验证实SOD2/3较SOD2能更好地抑制Hela细胞生长。获得了较纯的重组SOD2/3杂合酶,该酶能直接以天然有活性的形式转导人宫颈癌细胞内并抑制其细胞增殖,具有很好的作为肿瘤治疗、抗氧化损伤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2/3杂合酶 表达 纯化 抗肿瘤
下载PDF
重组人SOD2/3杂合酶原核表达及纯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大海 范立强 +1 位作者 赵健 程安阳 《食品与药品》 CAS 2011年第11期385-388,共4页
目的摸索工程菌的表达条件并分离纯化,获得高活性的重组人SOD2/3杂合酶(rhSOD2/3)。方法利用含有质粒pET-28a-SOD2/3的工程菌诱导表达rhSOD2/3,考察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Mn2+浓度与加入时机对重组酶表达量与活性的影响;利用金属螯... 目的摸索工程菌的表达条件并分离纯化,获得高活性的重组人SOD2/3杂合酶(rhSOD2/3)。方法利用含有质粒pET-28a-SOD2/3的工程菌诱导表达rhSOD2/3,考察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Mn2+浓度与加入时机对重组酶表达量与活性的影响;利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rhSOD2/3。结果重组酶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40%~50%,最佳表达温度15℃、诱导剂浓度0.5 mmol/L,Mn2+浓度2.5 mmol/L,表达时间16 h,亲和层析能较好的纯化rhSOD2/3,比活从粗酶液220 U/mgpr提高到930 U/mgpr以上。结论成功获得了rh SOD2/3最适的表达条件及纯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2/3杂合酶 表达 纯化 亲和层析
下载PDF
超氧化物歧化酶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周展新 蒋乐凤 +3 位作者 佘贵平 吕小元 吴思墨 满心怡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34例胃腺癌组织、217例癌旁组织、86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SOD3的表达情况,分析SOD3表达水平与胃腺...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34例胃腺癌组织、217例癌旁组织、86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芯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SOD3的表达情况,分析SOD3表达水平与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SOD3在正常胃黏膜、癌旁组织、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55%、71.43%、38.55%、26.79%、17.94%和18.60%。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学分型、不同TNM分期及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患者SOD3的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D3可能参与胃腺癌的发生与发展,检测SOD3的表达水平对胃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表达 诊断
下载PDF
Sirt3/Sod2信号通路介导的补骨脂酚抗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忆雯 相里伟 裴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9-625,共7页
目的 探讨补骨脂酚在糖尿病主动脉组织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明确Sirt3/Sod2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补骨脂酚组,将内皮细胞分为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3-TYP组、高脂高糖+补骨脂酚组... 目的 探讨补骨脂酚在糖尿病主动脉组织中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明确Sirt3/Sod2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补骨脂酚组,将内皮细胞分为高脂高糖组、高脂高糖+3-TYP组、高脂高糖+补骨脂酚组和高脂高糖+补骨脂酚+3-TYP组。采用OGTT试验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壁病理变化。采用荧光染色观察主动脉Sirt3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主动脉组织及内皮细胞Sirt3、Ac-Sod2、Cleaved caspase-3、Bax、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Sirt3的抑制剂3-TYP来研究补骨脂酚抗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 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壁组织排列紊乱,细胞减少,Sirt3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c-sod2、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补骨脂酚可显著改善高血糖引起的主动脉壁组织排列紊乱情况,升高Sirt3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Ac-sod2、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在高脂高糖损伤内皮细胞试验中Sirt3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Ac-sod2、Cleaved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升高,而予补骨脂酚处理可升高Sirt3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Ac-sod2、Cleaved cas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予抑制剂3-TYP后,抑制补骨脂酚的保护作用。结论 补骨脂酚共处理可通过激活Sirt3/Sod2信号通路显著抑制糖尿病引起的主动脉壁组织损伤,减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补骨脂酚 主动脉 Sirt3/Sod2信号通路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