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PET/CT在复发转移鼻咽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甘赞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93-0097,共5页
研究SPECT/PET/CT在复发转移鼻咽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45例,行MRI 、CT及SPECT/PET/CT扫描,其中局部或区域复发29例,根据功能影像(SPECT/PET/CT)及解剖影像(MIR)的图像勾画肿... 研究SPECT/PET/CT在复发转移鼻咽癌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本院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45例,行MRI 、CT及SPECT/PET/CT扫描,其中局部或区域复发29例,根据功能影像(SPECT/PET/CT)及解剖影像(MIR)的图像勾画肿瘤靶区GTV,对比两种影像技术在勾画肿瘤靶区变化情况,按功能影像勾靶区行放疗;转移16例,按CT及SPECT/PET/CT检查结果,根据转移数量区分寡转移、广泛转移两种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对寡转移局部予放疗±化疗、免疫等全身治疗及观察效果。结果 SPECT/PET/CT较MR影像在复发鼻咽癌靶区勾画更准确,肿瘤体积更少,减少副反应,再程放疗更安全。SPECT/PET/CT较CT检查在鼻咽癌远处转移诊断、区分寡转移有一定优势。结论 复发转移鼻咽癌个体化治疗中SPECT/PET/CT的临床价值较MR/CT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复发转移 spect/pet/CT 功能影像
下载PDF
增强CT扫描与FDG-SPECT/PET扫描诊断小肺癌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秦乃姗 蒋学祥 +2 位作者 王荣福 王仪生 唐光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 SPECT/PET显像 (氟 18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小肺癌 11例、炎性结节 5例、结核瘤 2例 ,术前行CT增强扫描 (10 0ml造影剂以 2...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 SPECT/PET显像 (氟 18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小肺癌 11例、炎性结节 5例、结核瘤 2例 ,术前行CT增强扫描 (10 0ml造影剂以 2 .5ml/s速度静脉注射 )和FDG SPECT/PET显像 (FDG 11.1~ 14.8MBq静脉注射 ) ,观察病灶CT图像强化程度及核素显像的FDG浓聚程度。将术前两种不同的扫描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分析两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结果  11例小肺癌增强CT扫描及FDG显像均诊断正确 ,但增强CT将 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 ,FDG将一例结核误诊为肺癌。在 11例小肺癌中CT检出 6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FDG检出 5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增强CT扫描与FOG SPECT/PET显像均能鉴别诊断小肺癌 ,两者各有优势 ,其正确率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小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肺癌 增强CT扫描 FDG-spect/pet显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核医学的新武器INFINIA型SPECT/PET+CT 被引量:8
3
作者 芦铭 《医疗设备信息》 2005年第11期37-39,共3页
GE公司的INFINIA SPECT/PET+CT不但可以进行单光子成像而且还具有部分的PET功能。虽然其图像质量无法与PET相比,但其造价仅为PET的一半,既经济又实用。在本文中将对核医学的成像原理和INFINIA SPECT/PET+CT的主要部件,电路板等进行详细... GE公司的INFINIA SPECT/PET+CT不但可以进行单光子成像而且还具有部分的PET功能。虽然其图像质量无法与PET相比,但其造价仅为PET的一半,既经济又实用。在本文中将对核医学的成像原理和INFINIA SPECT/PET+CT的主要部件,电路板等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spect/pet+CT 符合线路
下载PDF
精准定量SPECT/CT显像及临床应用进展
4
作者 谭祖稳 靳琮旻 +1 位作者 彭东 李希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8期4-7,共4页
标准化摄取值在核医学领域常常是指肿瘤或者病变组织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能力,是一个定量分析工具,既往仅用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近年来,随着核医学成像设备及图像重建算法的不断完善,衰减和散射的复杂补偿技术的进步,... 标准化摄取值在核医学领域常常是指肿瘤或者病变组织对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能力,是一个定量分析工具,既往仅用于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近年来,随着核医学成像设备及图像重建算法的不断完善,衰减和散射的复杂补偿技术的进步,该项技术开始用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使其不仅能获取病变的解剖、代谢信息,而且能对代谢情况进行客观量化评估。本文就SPECT精准定量的优势、原理及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摄取值 pet spect/CT 定量
下载PDF
SPECT/PET ^18F-FDG检查对70例淋巴瘤患者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要慧 岑溪南 +10 位作者 梁赜隐 欧晋平 邱志祥 王文生 许蔚林 李渊 尹玥 王茫桔 董玉君 王莉红 任汉云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67-670,共4页
目的 探讨SPECT/PET^18F-FDG检查对淋巴瘤患者化疗早期及治疗后评价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确诊的70例淋巴瘤患者的83例次SPECT/PET检查结果,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法.结果 40例患... 目的 探讨SPECT/PET^18F-FDG检查对淋巴瘤患者化疗早期及治疗后评价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至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化确诊的70例淋巴瘤患者的83例次SPECT/PET检查结果,预后的单因素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法.结果 40例患者化疗2~4个疗程后进行SPECT/PET检查,结果阳性者和阴性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5.5个月和15.5个月,2年的PFS率分别为12.5%和66.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位总体生存(OS)期分别为12.5个月和17.0个月,1年OS率分别为28.8%和94.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43例患者在完成全部疗程后行SPECT/PET检查,结果阳性者和阴性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0个月和23个月,2年的PFS率分别为23.3%和83.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OS期分别为17个月和27个月,2年OS率分别为60.0%和1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SPECT/PET检查结果对淋巴瘤患者监测疗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代谢显像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淋巴瘤 预后
原文传递
X线、CT、SPECT、PET在评估小鼠的骨成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江涛 王捷 +2 位作者 詹纯列 尹吉林 王欣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像 X线 X线计算机断层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下载PDF
运用PET和SPECT技术研究水沟穴作用的相对特异性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泳 赖新生 +4 位作者 唐纯志 杨君军 唐安戊 曾统军 邹燕齐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以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水沟穴对脑部的作用特异性。方法: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针刺,B组加...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以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刺水沟穴对脑部的作用特异性。方法:10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治以针对偏瘫的常规针刺,B组加用水沟穴,共完成20次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接受PET和SPECT脑功能成像检查。统计比较常规针刺和加用水沟穴后局部脑区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变化幅度。结果:加用水沟穴后,VD患者患脑丘脑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组(P<0.05);健脑额叶、顶叶、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VD患者患脑额叶、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治疗组(P<0.05);健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的血流量升高幅度大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水沟穴,能够相对特异地作用于VD患者的各脑叶、丘脑和小脑,提高其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沟穴 特异性 pet spect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99m)Tc-MIBI-SPECT与^(18)F-FDG-PET对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罗迎春 邹德环 朱旭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14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99mTc-MIBI-SPECT与18F-FDG-PET在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方法 CT诊断为肺结节占位性病变的66例患者,利用GE公司的MilleniumVg设备,通过99mTc标记的MIBI作SPECT显像,2d后作18F-PET正电子成像,术后作病理切片定性与两种检查结... 目的探讨99mTc-MIBI-SPECT与18F-FDG-PET在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比较。方法 CT诊断为肺结节占位性病变的66例患者,利用GE公司的MilleniumVg设备,通过99mTc标记的MIBI作SPECT显像,2d后作18F-PET正电子成像,术后作病理切片定性与两种检查结果的比较。结果≤2cm的肺结节性病变患者中,PET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SPECT高,>2cm的肺结节性病变中SPECT显像和18F-PET正电子成像两者在准确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2cm的肺结节性病变可优先考虑SPECT检查而不必作昂贵的PE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MIBI-spect 18F-FDG-pet 肺结节性病变
下载PDF
SPECT及PE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再荣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9期1-3,68,共4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占90%以上。核医学影像检查(包括SPECT和PET)是甲状腺癌的主要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之一,尤其是分子核医学的应用近年来取得了明显地进展。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spect pet
下载PDF
PET和FDG-SPECT
10
作者 朱承谟 《引进国外医药技术与设备》 1998年第3期12-14,共3页
核显像装置的发展推进了核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从同位素扫描仪(isotope scanner)开始,核显像仪器经历γ相机(γCamera)、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仪(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等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核显像技术从静... 核显像装置的发展推进了核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从同位素扫描仪(isotope scanner)开始,核显像仪器经历γ相机(γCamera)、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仪(SPECT)以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PET)等四个时期的发展历程。核显像技术从静态平面显像、动态显像进入断层、三维功能显像直至近阶段的化学、代谢和分子显像,并且可直接从活体(invivo)为临床诊断和研究提供各种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spect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的PET/SPECT和MR图像融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邱陈辉 赵奋强 +1 位作者 王媛媛 夏顺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针对PET/SPECT伪彩色图像空间分辨率低而MR灰度图像空间分辨率高的融合问题,探究一种新方法来提升PET/SPECT和MR图像的融合质量。方法对待融合图像进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得到各自的低频... 目的针对PET/SPECT伪彩色图像空间分辨率低而MR灰度图像空间分辨率高的融合问题,探究一种新方法来提升PET/SPECT和MR图像的融合质量。方法对待融合图像进行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onsubsampled shearlet transform,NSST),得到各自的低频子带和高频子带,然后采用绝对值取大规则去融合高频子带,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Haar小波的能量(Haar wavelet based energy,HWE)规则去融合低频子带,最后对融合后的高、低频分量进行逆NSST从而获得融合图像。采用40组脑PET/SPECT和MR图像对本文所提出方法进行测试,并与其他典型的融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本文方法与基于DTCWT,NSCT,NSCT-SR和NSST的融合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4个指标上最优,1个指标上次优。结论本文方法在PET/SPECT和MR图像的融合中具有优越性,可提升此类医学影像在辅助临床诊断和放疗手术计划中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融合 pet/spect图像 MR图像 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
原文传递
PET-CT、SPECT及SPECT-CT受检者辐射水平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一田 耿建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3期141-146,共6页
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可避免的医疗照射,这些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多少及其是否会给人体带来损伤成为了公众及专业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小剂量照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为此,对PET-CT、SPECT及... 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会给受检者带来不可避免的医疗照射,这些检查所致辐射剂量的多少及其是否会给人体带来损伤成为了公众及专业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小剂量照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的研究目前仍存在争议。为此,对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所致辐射剂量及其生物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调研综述,在达到临床需求的条件下,应尽量降低PET-CT、SPECT及SPECT-CT检查对受检者的照射剂量。但单次检查的辐射剂量不会导致确定性效应,其产生的线性无阈的随机性效应观点也遇到研究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spect-CT 受检者 辐射剂量 生物效应
下载PDF
基于SPECT和PET的免疫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莉莉 向韡 +1 位作者 刘超 刘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分子影像技术创新研究促进了体内免疫系统跟踪技术——免疫成像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定位及其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及无创可视化监控,协助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并已成为免疫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新兴检测模块。目前,体内免疫成... 分子影像技术创新研究促进了体内免疫系统跟踪技术——免疫成像技术的发展,可实现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定位及其功能进行实时成像及无创可视化监控,协助评价免疫治疗的效果,并已成为免疫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新兴检测模块。目前,体内免疫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处于初步阶段,本综述概述了近年来SPECT和PET成像方式用于免疫监测的研究进展,为未来免疫影像学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成像 免疫治疗 放射性标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特征相互学习的MRI与PET/SPECT图像融合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瑛 聂仁灿 +1 位作者 马朝振 余仕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82-387,共6页
在医学图像中,MRI图像提供包含细节的纹理结构信息和较好的分辨率,而PET/SPECT图像保留了分子活性信息以及颜色功能信息,因此,将它们进行融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颜色失真、模糊和噪声等问题。为此,提... 在医学图像中,MRI图像提供包含细节的纹理结构信息和较好的分辨率,而PET/SPECT图像保留了分子活性信息以及颜色功能信息,因此,将它们进行融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颜色失真、模糊和噪声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子空间注意力孪生自编码网络(Subspace Attention-Siamese Auto-encoding Network,SSASAEN)来融合MRI和PET/SPECT图像中有意义的信息。在图像融合网络中提出SSA-SAEN,引入了子空间特征相互学习概念,利用子空间注意力模块,使MRI和PET/SPECT图像能够在学习自己特征的同时互相学习彼此的特征,同时减少信息冗余,保证高效、完整的特征提取。此外,通过条件概率模型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互补融合,同时将加权保真项、梯度损失项加入到训练网络中,以达到网络优化的目的。在公共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定性和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一幅清晰的融合图像,表明了该方法与其他先进方法相比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空间注意力 互补学习 神经网络 MRI与pet/spect图像融合
下载PDF
SPECT-PET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谭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及PET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核医学显像资料、影像学资料及血浆Tg、TSH的水平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的85例为有效病例,作为本研究的... 目的探讨SPECT及PET显像在诊断甲状腺癌放射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核医学显像资料、影像学资料及血浆Tg、TSH的水平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的85例为有效病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131I SPECT/CT、131I-WBS显像,对照组行124I-PET和FDG SPECT/CT显像,并同期测定患者的血浆Tg、TSH水平及常规检查,同时让患者口服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hTSH)后再次显像,分析其显像资料及血浆Tg、TSH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患者同期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131I SPECT/CT断层显像、18F-FDG显像、CT、B超、MRI等)及血清TSH、Tg水平测定值,对患者是否发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复发进行判断,并以此做出诊断。血浆Tg水平诊断肿瘤复发转移的判断阈值为>10 ng/mL。结果以Tg血浆水平>10 ng/mL做为肿瘤复发转移判断界值得出SPECT/CT较131I全身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124I-PET较131 I-WBS有着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可提高DTC定位诊断的准确性;18F-FDGPET/CT显像对Tg水平明显增高的甲状腺癌复发和转移患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服rhTSH可进一步提高18F-FDG检查的准确性。结论 131I SPECT-PET显像,可提高病灶定位的准确性,为肿瘤预后的评价提供了更准确的判断依据,将进一步推动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spect/CT 131I-WBS FDG spect/CT 124I-pet 血浆Tg、TSH水平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下载PDF
对比分析^(18)F-NaF PET/CT与^(99m)Tc-MDP SPEC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文璐 陈跃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18F-Na F PET/CT与99m Tc-MDP SPEC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癌患者(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骨转移灶。32例患者均在我科接受了18F-Na F PET/CT与99m Tc-MDP SPECT/CT检查,两种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18F-Na F PET/CT与99m Tc-MDP SPECT/CT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癌患者(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骨转移灶。32例患者均在我科接受了18F-Na F PET/CT与99m Tc-MDP SPECT/CT检查,两种检查最长间隔不超过一周,以病理学结果或随访结果对显像进行分析。结果:18F-Na F PET/CT骨扫描探测到32例患者中31人存在骨转移灶,其中20处骨骼病灶性质待定。99mTc-MDP SPECT/CT骨显像探测到32例患者中30人存在骨转移灶,18处骨骼病灶性质待定。18F-Na F PET/CT骨显像图像的质量及分辨率均优于99m Tc-MDP SPECT/CT骨显像。18F-Na F PET/CT骨显像和99m Tc-MDP SPECT/CT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灵敏度分别为97.2%和61%;特异度分别为100%和100%;两种显像方法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100%,而阴性预测值为95.4%和59.7%。结论:18F-Na F PET/CT骨显像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灶较99m Tc-MDP SPECT/CT骨显像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在临床上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下载PDF
Design, Real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ovel Phantom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icro-SPECT/CT and Micro-PET/CT Systems
17
作者 Hatem Besbes Radhia Besbes Krid Bassel Solaiman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1期46-55,共10页
The proposed phantom is design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micro-SPECT/CT and micro-PET/CT systems. However, it is an assembly of six patterns stored in a cylindrical box enabling to control both micro-SPECT unit in ... The proposed phantom is design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micro-SPECT/CT and micro-PET/CT systems. However, it is an assembly of six patterns stored in a cylindrical box enabling to control both micro-SPECT unit in terms of uniformity, spatial linearity and spatial resolution and micro-CT unit in terms of uniformity, spatial linearity, spatial resolution, diffusion rate, low contrast detectability, Hounsfield unit linearity and slice thickness. The construction material is Plexiglas. A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it was made on a micro-SPECT/CT machine of the type “speCZT eXplore CT 120”. Compared to the NEMA NU 4-2008 image quality phantom, this phantom offers micro-CT quality control and is more efficient in control of spatial resolution for micro-SPECT and micro- PE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NTOM QUALITY Control Micro-spect/CT Micro-pet/CT
下载PDF
Diagnostic value of18F-FDG PET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A comparative study with99mTc SPECT and echocar-diography 被引量:5
18
作者 Mansour Al Moudi Zhong-Hua Sun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29-236,共8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18F-FDG PET)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he...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18F-FDG PET)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when compared to99mTc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and echocardiography, with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s the gold standard.MethodsThirty patients with diagnosed CAD met the selection criteria, with 10 of them (9 men, mean age 59.5 ± 10.5 years) undergoing all of these imaging proce-dures consisting of SPECT and PET, echocardiography and invasive angiography.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these less invasive modalities for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was compared to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nter- and intra-observer agreement was assessed for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SPECT and PET.ResultsOf all patients with proven CAD, 50% had triple vessel disease. Diagnostic sensitivity of SPECT, PET and echocardiography was 90%, 100% and 80% at patient-based assessment, respectively. Excellent agreement was achieved between inter-observer and intra-observer agreement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PECT and PET in myocardial viability (k= 0.9). Conclusion18F-FDG PET has high diagnostic value in the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known CAD when com-pared to SPECT and echocardiography. Further studies based on a large cohort with incorporation of18F-FDG PET into patient management are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iagnostic valu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Vi-ability
下载PDF
Molecular imaging of plaques in coronary arteries with PET and SPECT 被引量:1
19
作者 Zhong-Hua SUN Hairil Rashmizal Lei XU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59-273,共15页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Pres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the coronary artery is responsible for lu-men stenosis which is often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mains a major cause of mortality. Presence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the coronary artery is responsible for lu-men stenosis which is often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determining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owever, the degree of coronary lumen stenosis is not often related to compromising myocardial blood flow, as most of the cardiac events that are caused b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e the result of vulnerable plaques which are prone to rupture. Thus, identifica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in coronary arter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assist identify patients with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s. Molecular imaging with use of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and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has fulfilled this goal by providing func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plaque activity which enables accurate assessment of plaque stability. This review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of molecular imaging tech-niques in the detection of plaques in coronary arteries with PET and SPECT. New radiopharmaceuticals used in the molecular imaging of coro-nary plaques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of integrated PET/CT and PET/MRI in coronary plaques a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Vulnerability
下载PDF
SPECT/CT的最新应用进展 被引量:34
20
作者 王荣福 李险峰 王强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2年第3期577-582,共6页
SPECT/CT是继PET/CT之后迅速推出的新型分子影像设备。它利用单光子核素,并借助CT的功能,同时能提供脏器、组织精细的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为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与PET、PET/CT相比更具有普及、推广和广泛开展临床应... SPECT/CT是继PET/CT之后迅速推出的新型分子影像设备。它利用单光子核素,并借助CT的功能,同时能提供脏器、组织精细的形态解剖和功能代谢信息,为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客观依据。与PET、PET/CT相比更具有普及、推广和广泛开展临床应用的实用价值,是一种新的分子影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pet/CT 核素 图像融合 分子影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