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1
作者 宋路瑶 施婷婷 +3 位作者 马云 冯海兴 刘文钦 侯楚祺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727-734,740,共9页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 目的探讨菝葜总黄酮对慢性盆腔炎(CPID)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CPID大鼠模型(苯酚胶浆化学烧伤法),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菝葜总黄酮高[32.4 g/(kg·d)]、中[16.2 g/(kg·d)]、低[8.1 g/(kg·d)]剂量组,金刚藤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各10只。假手术处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本底对照组,各10只。另外设立空白对照组(10只)不作任何处理。给药14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血常规指标;观察大鼠左右侧子宫的形态变化,计算子宫肿胀率及肿胀抑制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IL-6和IL-10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及金刚藤胶囊组比较,菝葜总黄酮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PID模型大鼠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及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大鼠子宫肿胀率,抑制大鼠子宫组织IL-1β及IL-6的表达,促进IL-4及IL-10的表达,并能显著减轻子宫充血、水肿症状,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腺体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改善子宫内膜增生及纤维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菝葜总黄酮能综合改善CPID模型大鼠症状,增强其血液流动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同时抑制CPID模型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及子宫纤维化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黄酮 慢性盆腔炎 子宫 纤维化 大鼠
下载PDF
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指纹图谱的建立及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2
作者 赛力克阿拉·阿里汗 赵婷婷 +3 位作者 木合布力·阿布力孜 曹仕辰 麦合苏木·艾克木 艾克白尔·买买提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12期3281-3287,共7页
目的建立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SLPBQ)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XBria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体... 目的建立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SLPBQ)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XBriag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10μL,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次SLPBQ的HPLC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分析多批次复方搽剂相似度。利用SPSS22.0及SIMCA-P14.1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通过单味药材及阴性对照图谱结合对照品比对指认化学成分,并对部分主要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批次样品筛选出22个共有峰,且相似度均大于0.974;聚类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两大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8.79%。对3种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发现各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5.87%~103.76%,RSD均≤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SLPBQ的质量控制,简便、重复性好、稳定性好、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主成分分析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石榴皮菝葜复方搽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