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ronic Toxicity Study in Rats Orally Exposed to Mulberry Sea-Buckthorn Beverage Concentrate
1
作者 Qingping Sun Zhimin Xu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4年第9期911-918,共8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chronic toxicity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mulberry sea-buckthorn beverage concentrate for 3 months on rats and to predict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 and the potenti... Objective: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observe the chronic toxicity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mulberry sea-buckthorn beverage concentrate for 3 months on rats and to predict the possible adverse effect and the potential toxicity target organs. Method: The rats (SPF leve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high-dose (20 mL/kg BW), middle-dose (10 mL/kg BW), low-dose (5 mL/kg BW) groups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20 mL/kg BW of purified water) with 30 rats in each group. Each group was orally given mulberry sea-buckthorn beverage concentrate for 3 months and recovered by stop feeding samples for 2 weeks for a recovery observation. The rats’ general condition, the organ coefficient, the indexes of hematology and blood biochemistry and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main organs were determined. Result: The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of activity in rats showed no anomalies in all these groups and all the rats put on weight during this period. Comparing to the negative control group, no obvious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weekly weight and organ coefficient of each dose group. After 3 months of administration, HGB in both mulberry sea-buckthorn beverage concentrate low-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ere increas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indexes of hematology after 2 weeks of recovery. CREA in low-dose, middle-dose and high-dos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3 months of administration and it remained in the high level in middle-dose and high-dose group even after 2 weeks of recovery. No drug-related les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major organ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ong term use of mulberry concentrated sea-buckthorn beverage can lead to increased CREA, which suggested kidney toxicity. Although no obvious pathological change was found in kidne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hronic kidney damage in the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RONIC Toxicity Test MULBERRY sea-buckthorn BEVERAGE CONCENTRATE Rats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田小平 罗郑 +5 位作者 夏军 淮文英 刘丹 熊鹰 陈云慧 何林熹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82-99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的方法初步探讨沙棘多酚治疗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目前报道的沙棘多酚化学成分,获得沙棘多酚有效活性成分及预测靶基因。通过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采用Gencards、OMIM、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AD主要作用靶点,并与化合物基因靶点作韦恩图、明确交集靶点,运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模型并挖掘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生物过程及作用通路。应用Cytoscape3.8.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点-作用通路”网络,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及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12个沙棘多酚候选化合物、142个成分靶点以及95个沙棘多酚与AD的共同靶点。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沙棘多酚调治AD的核心活性成分为阿魏酸、藜芦酸、咖啡酸等,核心靶点包括ALB、EGFR、PTGS2、STAT3、CTNNB1、MMP9、ESR1、TLR4、ICAM1和PPARA。GO和KEGG分析显示,沙棘多酚治疗AD的通路主要富集在化学致癌-受体活化、癌症的通路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其功能主要为氧化还原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和金属蛋白酶活性等。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沙棘多酚的5个关键治疗AD的化合物可与5个核心基因的对接口袋相匹配。结论沙棘多酚可通过多个化合物作用于多个分子靶点和通路发挥对AD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多酚 阿尔兹海默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控温控湿的沙棘红外联合热风干燥均匀性与工艺
3
作者 耿智化 李孟卿 +5 位作者 朱丽春 于贤龙 胡斌 张茜 王军扬 杨旭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33,共14页
新鲜沙棘含水率高且易腐烂变质,干燥是延长货架期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现有沙棘热风干燥周期长、品质差、能耗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控温控湿设计了一种红外联合热风干燥装置,并对装置的气流分配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一种圆柱形扰流板... 新鲜沙棘含水率高且易腐烂变质,干燥是延长货架期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现有沙棘热风干燥周期长、品质差、能耗高等问题,该研究基于控温控湿设计了一种红外联合热风干燥装置,并对装置的气流分配室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一种圆柱形扰流板和方形挡风板,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对干燥装置中速度场、温度场和湿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半圆柱扰流板能够改变干燥层间气流量,解决干燥不均匀性问题;借助增设扰流板能够提高气流速度,利用自由流区域高温低湿干燥介质的干燥能力,防止干燥层内不同区域出现干燥不均匀的现象。优化后的干燥室结构将5个干燥层间的最大速度偏差比显著降低。以沙棘为研究对象对干燥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温度对沙棘控温控湿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时间有显著影响,干燥水分比随干燥时间的增加呈现指数下降趋势。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各干燥特性和干燥品质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得到不同干燥温度下75℃干燥条件综合评分最高。不同介质湿度干燥条件下,当介质湿度为10%干燥时,干燥所需能耗最低,干燥后沙棘复水比最高,具有最高的维生素C(vitamin C,Vc)保留率和总黄酮含量,综合评分最高。40%介质湿度不同持续时间下,40 min得到的沙棘亮度值、复水比、Vc保留率和总黄酮含量最高,综合评分最高。该研究明确了控温控湿沙棘红外联合热风干燥最优工艺,对提升沙棘产地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促进沙棘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 干燥 控温控湿 沙棘 均匀性 品质特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杨梅复合果汁
4
作者 黄卉林 夏其乐 吴丹 《化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7,共6页
沙棘酸涩,采用杨梅复配技术可改善感官,形成一款消费者喜爱的复合果汁。以沙棘原浆和杨梅汁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辅料配比。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低酯果胶、高酯果胶、黄原... 沙棘酸涩,采用杨梅复配技术可改善感官,形成一款消费者喜爱的复合果汁。以沙棘原浆和杨梅汁为主要原料,白砂糖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辅料配比。并在此基础上,选取低酯果胶、高酯果胶、黄原胶、卡拉胶、魔芋胶和柚皮果胶为复合果汁稳定剂,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的最佳原料复配比为沙棘原浆∶糖∶杨梅汁质量比=30∶15∶31.113,此时感官分最高为34.83,总酚质量浓度为432.66 mg/L,DPPH(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清除率为39.29%。沙棘杨梅复合果汁稳定剂最佳配比为低酯果胶0.15%、魔芋胶0.095%、柚皮果胶0.093%。杨梅汁复配可以提高沙棘汁感官特性,经响应面优化复配的果汁具有沙棘和杨梅独特的香气,色泽呈橘黄色,组织状态均匀,口感酸甜适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杨梅 果汁 稳定性 响应面
下载PDF
棘脑通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黄雯 高雄 +3 位作者 夏辰希 段然 董婷霞 詹华强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考察主成分为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的棘脑通的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水平上,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棘脑通给药组(棘脑通低浓度组、棘脑通高浓度组)和氟西汀组。通过体... 目的:考察主成分为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的棘脑通的抗抑郁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动物水平上,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抑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棘脑通给药组(棘脑通低浓度组、棘脑通高浓度组)和氟西汀组。通过体重测试、糖水偏嗜实验和悬尾不动时间测试等行为学研究,考察棘脑通的抗抑郁作用。(2)细胞水平上,将不同浓度的棘脑通应用于PC12细胞、SH-SY5Y细胞、BV2细胞和RAW 264.7细胞,研究棘脑通对神经营养因子功能的促进作用,保护神经细胞、诱导神经分化的作用,以及抗氧化、抗炎作用。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嗜率、体重显著降低,悬尾不动时间、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棘脑通给药组小鼠糖水偏嗜率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棘脑通给药组、氟西汀组小鼠体重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棘脑通低、高浓度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P<0.05),棘脑通给药组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1),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棘脑通与神经生长因子(5、50 ng/mL)协同使用时,PC12细胞分化程度、pNF200-Luc表达荧光素酶活性显著提高。棘脑通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和神经营养因子-4(5 ng/mL)协同使用时,荧光素酶的活性显著提高。100~1 000μg/mL的棘脑通可显著降低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采用叔丁基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后,应用棘脑通可提高PC12细胞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采用Erastin诱导SH-SY5Y细胞铁死亡后,应用棘脑通可提高SH-SY5Y细胞活性,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将脂多糖用于BV2、RAW 264.7细胞后,应用棘脑通可降低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水平、核因子κB转录活性,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棘脑通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神经细胞,诱导神经微丝表达,增强神经营养因子样的作用;该药通过以上作用发挥抗抑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和花生壳提取物 棘脑通 抗抑郁
下载PDF
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
6
作者 曾奥 许炳烨 +3 位作者 王雪 孟德豪 孙青占 吕兆林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 【目的】通过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及果油呈香物质进行分析,确定其气味特征及产品间相关性,为新疆大果沙棘制品的进一步开发和真伪鉴定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技术对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这3种沙棘主要制品的香气进行研究,表征每种沙棘制品的呈香组分及其香气活度,探究3种沙棘产品的关键香气组分,对其进行归类和分析,明确每种沙棘产品的香气特征,并通过聚类热图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究3种沙棘制品的香气组分之间的关联性。【结果】3种新疆大果沙棘制品共有64种呈香物质,沙棘原浆最多,其次是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最少;沙棘原浆和果油关键呈香物质以酯类为主,籽油以醇类为主。沙棘原浆与果油的香气特征相似,均以果味和酒味为主,沙棘籽油以果味、花香和油脂味为主。新疆大果沙棘原浆、籽油和果油挥发性成分含量丰富,香气独特。沙棘原浆与果油相关性更高,沙棘籽油与另外两种制品相关性较低。【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沙棘产品深加工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产品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呈香物质 香气特征 关联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沙棘治疗肝损伤的免疫相关作用机制
7
作者 林嘉慧 刘洪霞 +3 位作者 梁家俊 李晓敏 谢果 刘文利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2期53-63,共11页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分析方法,预测沙棘治疗肝损伤的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免疫相关作用机制。先用TCMSP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对沙棘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肝损伤相关疾病靶点进行筛选,找到两者交集靶点,再建立药...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分析方法,预测沙棘治疗肝损伤的有效化合物、作用靶点、信号通路和免疫相关作用机制。先用TCMSP和GeneCards等数据库对沙棘的有效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肝损伤相关疾病靶点进行筛选,找到两者交集靶点,再建立药材-化合物-靶点-疾病的网络图。然后利用R语言进行交集靶点的GO功能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共筛选出沙棘22个活性成分,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有95个,沙棘治疗肝损伤的免疫相关作用机制可能是由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等多个成分作用于IL-1β、PTGS2、和NFκBIA等关键靶点,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免疫相关靶点结合活性较强。沙棘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共同作用,在免疫方面降低机体炎症水平和改善氧化应激状态从而缓解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肝损伤 免疫调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沙棘乙酸乙酯萃取物化学成分分析及体外抑制幽门螺杆菌机理研究
8
作者 马贺 雷梅英 +2 位作者 王家娟 麻玉雯 王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6,共8页
沙棘是一种药食资源,在民间常应用于治疗胃部疾病。已有研究表明沙棘果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为探究沙棘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化学成分及抑制机理,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并测定生物膜... 沙棘是一种药食资源,在民间常应用于治疗胃部疾病。已有研究表明沙棘果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为探究沙棘乙酸乙酯萃取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化学成分及抑制机理,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并测定生物膜形成率、细胞膜通透性、膜蛋白荧光光谱、细胞膜完整性、脲酶活性和细胞微观结构等探究其抑菌机制。结果表明,沙棘乙酸乙酯萃取物中苹果酸含量最高,为872.97 mg/g,其次是芦丁、异鼠李素、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沙棘乙酸乙酯萃取物可抑制生物膜形成,抑制率达到77.71%;细胞膜通透性增加2.45倍;膜蛋白结构发生变化,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亲水增强;脲酶活性下降87.89%;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泄漏量达98.72%;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萃取物会导致细胞结构变形,表面有褶皱。以上结果说明,沙棘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含有苹果酸和多种黄酮类物质,通过多种方式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该结果为进一步分析沙棘中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高效液相色谱 幽门螺杆菌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
9
作者 贾利红 薛璐 +1 位作者 马春艳 白晓霞 《环境与发展》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是我国晋陕蒙区防风治沙、强化水土保持的重要举措,该工程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值得引起特别关注。本文以十大孔兑上游砒砂岩丘陵沟壑区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明确砒砂岩区十大... 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是我国晋陕蒙区防风治沙、强化水土保持的重要举措,该工程的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值得引起特别关注。本文以十大孔兑上游砒砂岩丘陵沟壑区沙棘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明确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发展现状、实施现状、沙棘林生长状况、抚育措施及其经济效益等情况,提出了统一筹划构建沙棘林长效管理机制、多举并措健全沙棘林抚育措施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完善沙棘资源产业化开发方案等管理对策,为晋陕蒙区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砂岩区 沙棘 沙棘生态减沙工程 现状调查 抚育措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沙棘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10
作者 杨英 柏松 +1 位作者 何静 罗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4期143-147,共5页
本研究以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为研究因素,在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沙棘叶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发现,获得最高沙棘叶多酚得率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5、乙... 本研究以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为研究因素,在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沙棘叶多酚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研究发现,获得最高沙棘叶多酚得率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5、乙醇浓度75%、超声波功率492 W、超声波时间70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沙棘叶多酚实际得率为1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沙棘叶多酚 超声波辅助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沙棘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
11
作者 吴翠芳 刘雅宣 +3 位作者 李宇辉 郝奇奇 何旭豪 王俊钢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8-96,共9页
目的:优化沙棘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明确其抗氧化性能。方法:以沙棘为研究对象,以沙棘黄酮得率为指标值,使用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对提取时间(A)、提取温度(B)、乙醇体积分数(V乙醇/V总)(C)、料液比(D)进行单因素试验... 目的:优化沙棘中总黄酮提取工艺,明确其抗氧化性能。方法:以沙棘为研究对象,以沙棘黄酮得率为指标值,使用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对提取时间(A)、提取温度(B)、乙醇体积分数(V乙醇/V总)(C)、料液比(D)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考察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对沙棘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在提取时间23 min、提取温度80℃、50%乙醇、料液比1∶20条件下沙棘黄酮得率最高,为2.316 mg/g。各因素对沙棘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体外抗氧化结果表明,沙棘黄酮具有很好的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当沙棘黄酮粗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5 mg/mL时,沙棘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7.5%,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了77.7%。结论:沙棘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黄酮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
下载PDF
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分析
12
作者 任婧楠 贾潇 +10 位作者 张智锋 武康宁 范刚 李明哲 马有利 马学利 邵亚龙 柳春海 万旭 陈洋 赵世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0,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对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中的气味化合物进行鉴定,分别在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中鉴定出39种和36种气味化合物。进一步发现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和异戊酸异戊酯具有较高的香气稀释因子,...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对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中的气味化合物进行鉴定,分别在新鲜沙棘果汁和沙棘原浆中鉴定出39种和36种气味化合物。进一步发现己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和异戊酸异戊酯具有较高的香气稀释因子,确定是新鲜沙棘果汁中的关键气味化合物。另外,巴氏杀菌之后的沙棘原浆中果香酯类气味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通过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发现沙棘原浆的甜度和整体口感优于新鲜沙棘果汁。相比于新鲜沙棘果汁,沙棘原浆中VC和总黄酮的含量明显降低,表明巴氏杀菌会降低沙棘果汁的营养品质。研究成果可以为沙棘产品的风味及营养品质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气味化合物 香气稀释因子 电子舌 VC
下载PDF
沙棘副产品的饲用价值评定及其提取物抑菌效果研究
13
作者 宁可 黄建智 +3 位作者 任智力 刘士哲 王千龙 盛月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89,共5页
研究旨在探究沙棘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测定黄酮含量,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沙棘副产品活性物质,使用滤纸片法、打孔法、肉汤稀释法研究沙棘副产品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 研究旨在探究沙棘副产品的营养价值及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测定黄酮含量,醇提法和水提法提取沙棘副产品活性物质,使用滤纸片法、打孔法、肉汤稀释法研究沙棘副产品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沙棘副产品干物质(DM)含量为97.98%,灰分(Ash)含量为3.41%,粗蛋白(CP)含量为12.87%,粗脂肪(EE)含量为22.48%。随着沙棘副产品添加量的增加,产气量呈现递减的趋势。醇提法和水提法中常量肉汤稀释法抑菌效果最好;在醇提法中滤纸片法的抑菌效果良好,其抑菌圈为14.6 mm;水提法中滤纸片法无明显抑菌圈;打孔法在醇提法与水提法中均不明显。研究表明,沙棘副产品营养价值丰富,醇提法提取的沙棘副产品活性提取物比水提法对大肠杆菌具有更明显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副产品 营养价值 活性提取物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沙棘果总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14
作者 林继辉 陈琳榕 +2 位作者 冯庆玲 谢三都 戴玉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8-185,共8页
以沙棘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主要溶剂,沙棘果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综合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4因素对沙棘果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结果表明... 以沙棘果为原料,乙醇溶液为主要溶剂,沙棘果总黄酮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综合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4因素对沙棘果总黄酮的提取量影响.结果表明,沙棘果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34 min、提取温度77℃、提取液(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22.8∶1.在此工艺条件下沙棘果总黄酮得率为5.694 mg/g,与理论预测值5.770 mg/g的RSD值为1.33%,小于5%,模型拟合性良好.对制得的沙棘果总黄酮提取物粗品,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法与羟自由基法,以同浓度的维生素C溶液作为阳性对照,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按清除DPPH自由基法得到的维生素C、沙棘果提取物的IC 50值分别为0.13、2.32 mg/mL,按羟自由基法得到的IC 50值分别为0.11、0.45 mg/mL,说明沙棘果总黄酮具有较好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果 超声波提取 总黄酮 响应面分析法 抗氧化
下载PDF
黑枸杞沙棘发酵乳研制及鸡枞菌多糖对其品质影响
15
作者 贾庆超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为研制黑枸杞沙棘发酵乳,以生牛乳、黑枸杞和沙棘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和乳酸菌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模糊数学评价和响应面法研究黑枸杞沙棘发酵乳制作工艺,并在最优工艺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鸡枞菌多糖,以提高发酵乳品质;测定添... 为研制黑枸杞沙棘发酵乳,以生牛乳、黑枸杞和沙棘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和乳酸菌总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模糊数学评价和响应面法研究黑枸杞沙棘发酵乳制作工艺,并在最优工艺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鸡枞菌多糖,以提高发酵乳品质;测定添加前后发酵乳DPPH·清除率等指标,研究鸡枞菌多糖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乳最佳制备工艺为接种量5.33%,白糖添加量8.45%,CMC添加量0.56%,沙棘汁添加量3.00%,黑枸杞汁添加量4.61%。感官评分93.5分,乳酸菌总数20.92×10^(8)CFU/mL。此条件下的发酵乳组织细腻、无乳清析出、有光泽、具有发酵乳固有风味。DPPH·清除率随着多糖添加量增大而提高,发酵后乳饮料DPPH·清除率均高于发酵前。鸡枞菌多糖最适宜添加量为0.08%,此时发酵乳DPPH·清除率提升5.12%,蛋白质含量增高15.1%,酸度提升9.3%。研究为黑枸杞沙棘发酵乳的发展提供可靠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枸杞 沙棘 发酵乳 鸡枞菌多糖 模糊数学评价 品质影响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沙棘籽油脂肪酸成分及元素迁移的影响
16
作者 李慕春 阿不力孜·艾力 +5 位作者 邵佳丽 田和 王苗苗 严欢 陈俊宇 付铭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沙棘籽油作为功能性油脂,其加工方式多样,但是不同加工方式是否影响油脂构成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尚不清晰。以2种不同产地沙棘籽作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提取沙棘籽油,分析不同原料不同方法提取沙棘籽油的提取率... 沙棘籽油作为功能性油脂,其加工方式多样,但是不同加工方式是否影响油脂构成和无机元素的含量,尚不清晰。以2种不同产地沙棘籽作为原料,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提取沙棘籽油,分析不同原料不同方法提取沙棘籽油的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24种无机元素在油脂和残渣中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受原料特性限制小;同种原料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脂肪酸相对含量相近(P>0.05),2种原料中亚油酸、α-亚麻酸、油酸相对含量差异大(P<0.01)。Be、B、Al、Ti、V、Cr、Fe、Ga、As、Sn、Sb、Ba、Pb更容易从原料迁移到油脂中,索氏提取法更容易在油脂中富集这些元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棘籽油加工方法和原料选择提供借鉴,为油脂风险因子的筛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提取方法 脂肪酸 元素迁移
下载PDF
沙棘提取物促进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及对p38/MK2通路的影响
17
作者 童偲辰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26-30,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沙棘提取物对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通路的影响。方法2021年6—12月,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左氧氟沙星,63 mg/kg)、沙棘提取物低(5 g/kg)、中(10 g... 目的探讨沙棘提取物对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MK2)通路的影响。方法2021年6—12月,选取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左氧氟沙星,63 mg/kg)、沙棘提取物低(5 g/kg)、中(10 g/kg)、高(20 g/kg)剂量组,每组10只。构建肛周脓肿术后大鼠模型,测量大鼠术后0 d和观察期(7 d和14 d)的创面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观察大鼠创面组织病理改变;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p38、MK2mRNA,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创面组织p38、MK2蛋白。结果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表皮厚度最薄,细胞边界模糊,细胞排列紊乱,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提取物各剂量组表皮厚度明显增加,且随着沙棘提取物剂量的增加表皮厚度逐渐增厚。与假手术组比较,创面组织p38、MK2 mRNA(1.00±0.02比1.82±0.12,1.00±0.03比1.70±0.14)和创面组织p38、MK2蛋白(0.61±0.07比0.89±0.08,0.63±0.07比0.92±0.1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沙棘提取物各剂量组大鼠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创面组织p38、MK2 mRNA(1.82±0.12比0.69±0.07、1.35±0.10、0.96±0.09、0.75±0.09,1.70±0.14比0.61±0.08、1.30±0.11、0.98±0.06、0.66±0.07)以及创面组织p38、MK2蛋白(0.89±0.08比0.29±0.03、0.75±0.09、0.56±0.08、0.32±0.04,0.92±0.10比0.33±0.04、0.80±0.09、0.59±0.07、0.36±0.0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沙棘提取物可有效提高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愈合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并抑制p38/MK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沙棘提取物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2通路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质量评价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8
作者 陈超 张娜郡 +2 位作者 宋露露 李云飞 秦楠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4期124-130,共7页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 研究沙棘籽油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出沙棘籽油纳米乳配方,通过测定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等对制备的沙棘籽油纳米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得到沙棘籽油纳米乳最佳配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Tween-80∶无水乙醇∶沙棘籽油∶水=3.18%∶9.55%∶3.18%∶6.37%∶77.72%。平均粒径为(17.14±0.23)nm,平均多分散系数为0.457±0.023,平均Ze Ta电位为(-8.76±0.76)mV,平均折光率为1.402±0.123,平均p H为5.04±0.21。在常温储存、离心、稀释、冻存后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以上研究表明沙棘籽油纳米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有助于为开发沙棘籽油功能产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籽油 纳米乳 伪三元相图 稳定性 质量评价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添加沙棘汁对梨果酱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常远 毛碧钰 +1 位作者 杨瑞蕾 于有伟 《中国果菜》 2024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丰富梨果酱的口感与营养成分、提高其商品价值,在梨果酱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沙棘汁,研究沙棘汁添加量对梨果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沙棘汁与梨的质量比为3∶10时,色泽诱人;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都较为适中,且果酱细腻均匀,... 为丰富梨果酱的口感与营养成分、提高其商品价值,在梨果酱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沙棘汁,研究沙棘汁添加量对梨果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沙棘汁与梨的质量比为3∶10时,色泽诱人;其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都较为适中,且果酱细腻均匀,组织流动缓慢;脱水率1.27%,pH值3.3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8.43%,抗坏血酸含量514.10 mg/100 g,黄酮含量9.57 mg/100 g,DPPH自由基清除率10.38%,还原力28.93%,金属离子螯合力28.54%。所制得的果酱酸中带甜、组织状态良好,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可为特色梨果酱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果酱 沙棘汁 品质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新疆伊吾县沙棘气候品质认证技术研究
20
作者 李战超 关清 +3 位作者 张山清 火勋国 刘纪疆 杨明凤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沙棘是新疆伊吾县的特色产业,沙棘的优质高产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气候品质认证是反映气象条件对农产品影响程度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开展沙棘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有利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伊吾县1991... 沙棘是新疆伊吾县的特色产业,沙棘的优质高产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气候品质认证是反映气象条件对农产品影响程度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开展沙棘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有利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利用伊吾县1991—2020年国家基本气象站和2010—2021年盐池镇区域自动站的气象观测数据和沙棘发育期资料,根据沙棘的生长习性、种植区气候适宜性和管理状况对品质影响的分析,构建沙棘气候品质认证模型,对伊吾县种植的特色气候品质沙棘进行认证和评价。结果表明:伊吾县盐池镇沙棘种植基地位于最适宜气候种植区;2021年沙棘关键生育期气候资源条件属于丰年;企业生产管理状况良好;伊吾县沙棘2021年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伊吾县 气象因素 气候品质认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