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n-concomitant cortic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lterations in sensorimotor areas following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2
1
作者 Yu Pan Wei-bei Dou +9 位作者 Yue-heng Wang Hui-wen Luo Yun-xiang Ge Shu-yu Yan Quan Xu Yuan-yuan Tu Yan-qing Xiao Qiong Wu Zhuo-zhao Zheng Hong-liang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2059-2066,共8页
Brain plasticity, including anatomical changes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is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SC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ain anatomical changes and funct... Brain plasticity, including anatomical changes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is the physiological basi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SCI).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rain anatomical changes and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after SCI is unclear.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whether alterations of cortic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function are concomitant in sensorimotor areas after incomplete SCI. Eightee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CI(mean age 40.94 ± 14.10 years old; male:female, 7:11) and 18 healthy subjects(37.33 ± 11.79 years old; male:female, 7:11) were studied by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ray matter volume(GMV)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ere used to evaluate cortic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function,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 of GMV in sensorimotor areas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CI 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 Intra-hemispher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left 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BA1) and left primary motor cortex(BA4), and left BA1 and left somatosensory association cortex(BA5) was decreased, as well as inter-hemispher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left BA1 and right BA4, left BA1 and right BA5, and left BA4 and right BA5 in patients with SCI.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both BA4 areas was also decreased. The decreased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left BA1 and the right BA4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sensory score in SCI pati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erations of cortical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network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sensorimotor areas were non-concomitant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CI, indicating the network functional changes in sensorimotor areas may not be dependent on anatomic structure. The strength of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within sensorimotor areas could serve as a potential imaging biomarker for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sens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CI. This trial was registered with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umber: Chi CTR-ROC-170135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gray matter volum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ensorimotor areas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rain plasticity non-concomi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 network imaging biomarker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铜死亡及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崔新会 陈新锋 +4 位作者 邹鹏 文启 李鹏 汪贺轩 张鑫鑫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铜死亡及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212~236 g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行椎板切除)、ASCI组(ASCI建模)和EPO组(行ASCI建模后每日腹腔注射EPO 5000 U/kg,7 d),每...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铜死亡及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212~236 g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行椎板切除)、ASCI组(ASCI建模)和EPO组(行ASCI建模后每日腹腔注射EPO 5000 U/kg,7 d),每组12只。术后进行运动及感觉功能(Reuter)评分、BBB评分及脊髓含水率测量,采用等离子质谱仪检测Cu^(2+)含量,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铜死亡蛋白铁氧还原蛋白1(FDX1)及二氢硫辛酰转乙酰基酶(DLAT)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大鼠感觉运动功能、脊髓水肿情况等。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和EPO组BBB评分减少(P<0.05),Reuter评分、脊髓含水率、Cu^(2+)含量、FDX1及DLAT表达均增多(P<0.05);与ASCI组比较,EPO组大鼠BBB评分增多(P<0.05),Reuter评分、脊髓含水率、Cu^(2+)含量、FDX1及DLAT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EPO可抑制ASCI大鼠铜死亡、减轻脊髓水肿,改善其感觉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大鼠 急性脊髓损伤 铜死亡 感觉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
3
作者 张亚静 刘昱宏 许美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9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恢复期伴有下肢偏瘫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及康复锻炼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恢复期伴有下肢偏瘫后遗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评估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股直肌、股二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举动、康复护理配合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放弃举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结合感觉运动训练可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康复锻炼积极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家庭赋权的护理干预 感觉运动训练 脑卒中 恢复期 肢体功能 康复锻炼积极性
下载PDF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mproves balance function 被引量:20
4
作者 Yurong Mao Peiming Chen +1 位作者 Le Li Dongfeng Hu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1628-1634,共7页
Virtual reality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simulates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world on a computer and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visual, audio, and haptic feedback for the full immersion of users. Users can interact w... Virtual reality is a new technology that simulates a three-dimensional virtual world on a computer and enables the generation of visual, audio, and haptic feedback for the full immersion of users. Users can interact with and observe objects in three-dimensional visual space without limitation. At presen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balance dysfunc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related articles and other articles suggesting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an improve balance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after neurological diseases. When patients perform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the prefrontal, parietal cortical areas and other motor cortical networks are activated. These activation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euron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Growing evidence from clinical studies reveals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improves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cerebral pal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impairment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 can activate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improve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capacity of patients, thus facilitating the cortex to control balance and increase motion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平衡功能 训练 三维视觉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损伤 功能障碍 大脑皮质
下载PDF
Cholecystokinin hyperresponsiveness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被引量:27
5
作者 ASB Chua PWN Keel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7期2688-2693,共6页
机能性消化不良(FD ) 是还不明确的病原学的普通混乱。消化不良的症状通常是联系的饭并且建议一个协会到胃肠(官方补给) 感觉运动的机能障碍。缩胆囊素(CCK ) 是在胃肠的功能起一个重要规章的作用的确定的大脑勇气肽。它禁止胃的活动性... 机能性消化不良(FD ) 是还不明确的病原学的普通混乱。消化不良的症状通常是联系的饭并且建议一个协会到胃肠(官方补给) 感觉运动的机能障碍。缩胆囊素(CCK ) 是在胃肠的功能起一个重要规章的作用的确定的大脑勇气肽。它禁止胃的活动性并且经由辣椒辣素倒空敏感迷走神经小径。倒空上的效果经由它近似的胃和幽门上的行动。CCK 也涉及食物摄取的规定。导致饱足经由迷走神经 afferents 响应饭和幕在内脏被释放。而且, CCK 也被显示了涉及恐慌的混乱,焦虑和疼痛的致病。另外的 neurotransmitters 象血清素那样并且也不肾上腺素可以在官方补给的活动的协作与 CCK 被含有。另外, CCK 的静脉内的管理被观察了在 FD 复制症状,这效果能被颠茄碱和 loxiglumide 两个都堵住(CCK -- 一个对手) 。对 CCK 的改变的回答可能为通常观察的胃的感觉运动的机能障碍负责,是可能的,它然后可以与消化不良的症状的开始被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缩胆囊素 过响反响 感觉运动
下载PDF
Onsite-effects of dual-hemisphere versus conventional single-hemisphere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A functional MRI study
6
作者 Yong Hyun Kwon Sung Ho J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4期1889-1894,共6页
We performed functional MRI examinations in six right-handed healthy subjects.During functional MRI scanning,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was delivered with the anode over the right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 We performed functional MRI examinations in six right-handed healthy subjects.During functional MRI scanning,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was delivered with the anode over the right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and the cathode over the left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using 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his was compared to a cathode over the left supraorbital area using conventional single-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Voxel counts and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signal intensities in the right 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 regions were estim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condition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duced greater cortical activities than single-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may provide more effective cortical stimulation than single-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功能磁共振成像 直流 半球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传统 电流刺激 强度估计
下载PDF
感觉运动训练在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晶 裴建琴 +3 位作者 李建华 陆江波 钱维 赵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101-4105,共5页
目的: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在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8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在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8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开展感觉运动训练。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评价病人的认知功能、独立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后10周,观察组MoCA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FIM总分及进食、梳洗修饰、洗澡、穿裤子、穿上衣、上厕所、膀胱管理、床或椅或轮椅间转移、入厕、盆浴或淋浴、步行/轮椅、上下楼梯、理解、表达、社会交往、解决问题、记忆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感觉运动训练,能够提升病人认知功能,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运动训练 老年人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生活能力 生存质量 护理
下载PDF
早期运动干预对PD大鼠模型感觉运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帅 赵刚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28-1034,共7页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探索早期运动改善PD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安静组(SHAM-S),对照运动组(SHAM-E),PD安静组(PD...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干预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探索早期运动改善PD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安静组(SHAM-S),对照运动组(SHAM-E),PD安静组(PDS),PD运动组(PDE)。采用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注射神经毒素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的方法建立偏侧PD大鼠模型。4周跑台运动训练于术后24 h进行,大鼠造模后每7 d进行圆筒测试、网格测试检测行为学功能,造模后第14、28天检测纹状体(striatum,Str)内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含量。结果(1)PDS组大鼠患侧Str TH细胞阳性数量显著降低,且随时间逐步减少;PDE组大鼠患侧Str TH细胞阳性数量显著提升,随时间无显著变化。(2)PDS组大鼠圆筒测试得分显著增加,随时间无显著变化;PDE组大鼠1、4、7、11、14 d测试得分无统计学意义,21、28 d的得分显著减少,有较明显的左前肢活动恢复现象存在。(3)PDS组大鼠网格实验患侧前肢掉落次数显著增加,随时间无显著变化;PDE组大鼠患侧前肢掉落次数显著下降,且随时间显著降低。(4)PDS组大鼠在各测试时间点的行进格数和总步数均显著下降,且随着时间呈显著下降趋势;PDE组大鼠在第4天开始显著上升,且随时间无显著变化。结论偏侧MFB注射6-OHDA大鼠模型存在感觉运动与自主运动功能障碍。早期介入跑台运动有助于抑制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改善PD模型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且运动干预效果随时间的延长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干预 6-羟基多巴胺 感觉运动功能 纹状体 多巴胺
下载PDF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感觉运动训练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效果
9
作者 赵姗 黄金 丁以萌 《全科护理》 2023年第29期4130-4132,共3页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感觉运动训练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感觉运动训练干预,... 目的:探讨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感觉运动训练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2022年8月医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感觉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两组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干预8周时精神病性症状[应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认知功能[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及社会功能[应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结果:干预8周时病人BPRS评分、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8周时两组病人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可促进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电生物反馈 感觉运动训练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感觉运动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霞 杨于嘉 +2 位作者 余小河 钟乐 贾延劼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7期596-598,共3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脑内移植组,后两组HIBD损伤后3d分别在左侧感觉运动皮质区植入BrdU标记的NSCs或培养基作为对照...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d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脑内移植组,后两组HIBD损伤后3d分别在左侧感觉运动皮质区植入BrdU标记的NSCs或培养基作为对照,观察植入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和移植细胞在脑内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与HIBD组比较,移植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69.23±13.34)%vs(45.00±27.27)%](P<0.05)上升;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49.15±13.39)svs(27.20±15.18)s](P<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P<0.05)。BrdU间接免疫荧光显示移植后4周,在脑内可见存活的NSCs分布于移植点附近;BrdU和NF-200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移植后4周NSCs可部分分化为神经元表达NF-200。结论脑内移植NSCs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新生大鼠 运动机能 神经干细胞移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 NSCs 新生SD大鼠 BRDU标记 感觉运动功能 间接免疫荧光 脑内移植 运动障碍 移植细胞 功能测试 牵引试验 不对称性 姿势反射 荧光双标 移植后 培养基 皮质区
下载PDF
具身认知研究的三种进路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何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59,150,共7页
"身体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具身认知研究进路的基本主张。这一基本主张蕴含着三个重要问题:何为身体,何为认知过程以及在何种意义上身体对认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具身认知研究的三种进路(知觉—运动进... "身体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具身认知研究进路的基本主张。这一基本主张蕴含着三个重要问题:何为身体,何为认知过程以及在何种意义上身体对认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具身认知研究的三种进路(知觉—运动进路、延展功能主义进路和生成进路)对这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为生成的具身认知研究进路提供了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性 认知 知觉—运动 延展功能主义 生成
下载PDF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利手、非利手主动抓握-释放任务下脑区激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晁金子 黄富表 +2 位作者 杜晓霞 张豪杰 张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66-1071,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 目的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健康人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双侧感觉运动区(SMC)、运动前区(PMC)激活模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至12月,社区招募右利手健康人15例,采用Block设计,执行抓握-释放握力器任务,于双侧SMC、PMC和前额叶皮质行fNIRS探测,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变化观察两种运动状态下脑区激活通道及强度。结果根据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右(利)手运动时,双侧激活通道数相同,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左(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根据脱氧血红蛋白浓度,利手或非利手运动时,对侧激活通道更多;右(利)手运动时,左侧SMC激活平均β值更高(P<0.05),通道12(左侧PMC)和通道26(右侧PMC)激活更强(P<0.05)。结论fNIRS可用于利手、非利手复杂运动模式下手运动相关脑区激活的研究,应更关注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上肢 运动功能 感觉运动区 运动前区
下载PDF
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合感觉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方圆 傅丽伟 孙志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4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合感觉运动训练(SMT)在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接收的80例CI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纳为对照组(40例)... 目的分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合感觉运动训练(SMT)在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接收的80例CI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纳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SMT;双号患者纳为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联合SMT,干预至出院结束(住院时间为21~28 d)。于干预前、出院前1 d,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创伤后成长(PTG)[采用PTG评定量表(PTGI)评估]等情况。结果出院前1 d,两组下肢FMA评分、BBS评分、PTG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合SMT应用于CI恢复期患者中,利于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患者PTG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应激系统理论 感觉运动训练 运动功能 创伤后成长
下载PDF
大鼠感觉运动系统静息态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阳 董凯 +3 位作者 赖永秀 罗程 雷蕾 尧德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9-524,共6页
为了理解啮齿类动物的脑功能连接,本文利用9.4T fMRI获得轻度麻醉状态下大鼠静息状态及刺激激活的数据,通过互相关分析构建节点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并计算相应的网络参数.结果发现:给予前爪电刺激时,刺激对侧初级感觉皮层(S1)、丘脑(Tha... 为了理解啮齿类动物的脑功能连接,本文利用9.4T fMRI获得轻度麻醉状态下大鼠静息状态及刺激激活的数据,通过互相关分析构建节点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并计算相应的网络参数.结果发现:给予前爪电刺激时,刺激对侧初级感觉皮层(S1)、丘脑(Tha)有较强的正激活,双侧尾状壳核(CPu)有较强的负激活.静息状态时大鼠感觉/运动皮层内部、丘脑内部的连接性较强,而感觉/运动皮层与丘脑之间的连接较弱,双侧感觉运动系统之间存在较强的同步低频振荡,感觉运动系统在静息态时的脑网络具有小世界属性.结果提示,啮齿类动物在大脑信息处理中的功能分离和整合可能与人类存在某些相似性,支持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存在遗传保守性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I 感觉/运动系统 静息态功能连接 低频振荡 小世界网络
原文传递
维甲酸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感觉运动机能的影响
15
作者 雷勋明 王险峰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2284-2286,共3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天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维甲酸治疗组,维甲酸治疗组在模型后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维甲酸500μg/kg1次,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天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维甲酸治疗组,维甲酸治疗组在模型后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维甲酸500μg/kg1次,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Nestin阳性细胞标志神经干细胞。结果:与HIBD组比较,维甲酸治疗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上升(P<0.05);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24.17±11.43)svs(48.72±10.09)s,P<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P<0.05)。维甲酸治疗后伤侧皮质、海马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增高,与HIB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甲酸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维甲酸 感觉运动 缺氧缺血 大鼠
下载PDF
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孙莉敏 吴毅 +5 位作者 尹大志 范明霞 臧丽丽 胡永善 朱秉 徐一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17-1222,1242,共7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f MRI)研究脑卒中患者运动想象训练后上肢功能重组潜在的脑重塑机制,为临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运动想象训练每周5次,每次约30min,共4周,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应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L)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评估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在4周康复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患手被动握拳任务下的f 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利用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感兴趣区(ROI)的个体化分析,统计各ROI区的脑皮质激活情况,比较干预前后对侧感觉运动区(c SMC)的激活变化,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脑重塑模式。结果:4周运动想象干预后脑卒中患者的FM-UL评分从(22.44±11.59)分提高到(39.78±14.03)分(P=0.011)。比较干预前后两次f MRI检查脑皮质SMC区的激活情况,发现9例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皮质重塑模式:一种模式为募集激活,即大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增加(有6例患者);另一种模式是集中激活,即小部分患者第二次f MRI检查,患手被动任务下c SMC的激活虽然是减少的,但其偏侧指数(LI-SMC)却是显著增加的(有3例患者)。结论: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经过4周干预后脑卒中患者存在损伤同侧SMC区的募集激活和集中激活两种脑重塑模式,随着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脑重塑机制逐渐倾向于损伤侧SMC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运动想象训练 脑卒中 感觉运动区 脑重塑
下载PDF
[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的价值
17
作者 王建国 郭振业 +3 位作者 董建峰 郭鹏 李广荣 刘海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1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分析[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并治疗21例拇指缺损患者,采用[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治疗方法,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再造拇指成活率... 目的分析[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并治疗21例拇指缺损患者,采用[足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治疗方法,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再造拇指成活率、坏死情况以及对比治疗前后感觉运动功能,分析外观满意度。结果21例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成活20例,甲床部位坏死1例;且患者治疗后感觉运动功能高于治疗前,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针对拇指缺损患者临床采用踇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缺陷情况,同时提高外观美观,确保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甲瓣 第2足趾组合 再造拇指 外观满意度 感觉运动功能
下载PDF
甾体皂苷TS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艳 孙建宁 +1 位作者 马百平 从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32-34,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甾体皂苷TS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SA15mg/kg、30mg/kg、60mg/kg给药组,安宫牛黄丸400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于造模后3~14d给药,术后3d、7d、... 目的探讨甾体皂苷TS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SA15mg/kg、30mg/kg、60mg/kg给药组,安宫牛黄丸400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于造模后3~14d给药,术后3d、7d、10d、14d观察横木行走功能和揭除胶布的潜伏期,观察皮层运动感觉区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周围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AS30mg/kg、60mg/kg给药组能够增强脑缺血大鼠横木行走的能力(P<0.05),缩短揭除胶布的潜伏期(P<0.05),减轻皮层运动感觉区的神经细胞损伤,升高梗死周围区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的数目。结论TSA可加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了大脑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的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甾体皂苷 感觉运动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新生 大鼠
下载PDF
基于力矩感知的多指精准抓握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孟杰 魏娜 李可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7-251,共5页
探讨不同手指组合和多指抓取不同质心的抓握装置过程中手指力量的控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3种手指组合进行抓握:一是拇指与食指双指抓握,二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抓握,三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指抓握。随机在抓握装置底座... 探讨不同手指组合和多指抓取不同质心的抓握装置过程中手指力量的控制。选取30名健康受试者使用3种手指组合进行抓握:一是拇指与食指双指抓握,二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抓握,三是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四指抓握。随机在抓握装置底座的中部、近端、远端、尺侧、桡侧各增加一额定砝码,产生不同方向的偏转力矩,改变抓握装置的重心位置,使用六维力-力矩传感器记录各手指的力与力矩。以握力的均值(mean)、标准差(SD)与平均功率频率(MPF)为参数,分析抓握过程中抓握力的大小变化。结果表明,仅双指抓握时抓握力的MN与S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三指抓握与四指抓握时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当额定砝码位于远端时,双指抓握的拇指与食指的抓握力的MN和SD均显著大于砝码位于其他位置时的数值(P<0.05),这表明手部运动控制对于左右方向上的扰动相比前后向上的扰动有更高的鲁棒性。另外,在所有实验中,拇指抓握力的MN显著大于其他手指的值(P<0.05),且SD与MPF显著小于其他手指的值(P<0.05)。结果表明,拇指在抓握过程中主要起稳定作用,其他手指有更强的灵活性,主要起调控作用。该研究为功能性的多指抓握过程中手指力的控制能力的量化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抓握 指力控制 质心 手功能 感知运动融合
下载PDF
低频振幅结合功能连接对原发性甲亢患者感觉运动网络的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楠 任蕾 +2 位作者 丁皓 肖茜 孙志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 12名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为病例组,12名自愿接受... 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与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改变。材料与方法 12名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为病例组,12名自愿接受扫描的健康人(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为对照组。采集所有被试静息态f MRI数据,采用REST及DPARSF软件分析原始数据,得出全脑ALFF,利用双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ALFF的变化,并以两组间ALFF值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校正后行FC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甲亢患者在双侧尾状核及双侧丘脑ALFF值降低(P<0.001)。以上脑区的ALFF值均未发现与T3、T4有显著相关性(P>0.05)。FC分析显示,左侧丘脑与双侧感觉运动区(包括中央前回、中央后回)FC增强(P<0.001);右侧丘脑与右侧中央前回及中央后回连接增强(P<0.001)。结论甲亢患者双侧丘脑的局部活动及其与大脑感觉运动网络的FC模式存在异常,增强的FC可能与代谢损伤所导致运动机能受损而使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有更强的功能需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磁共振成像 感觉运动网络 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