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4篇文章
< 1 2 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炙马钱子对重症肌无力小鼠血清MMP-3及抗MuSK抗体影响
1
作者 秋超 唐毅华 +2 位作者 陈亿忞 陈诗佳 张丽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炙马钱子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致使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方法45只8周雄性C57BL/6J小鼠,麻醉后,随机抽取37只模型组小鼠,共用40μg的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乳化在100μ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100μL完全弗氏佐剂(... 目的探讨炙马钱子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致使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方法45只8周雄性C57BL/6J小鼠,麻醉后,随机抽取37只模型组小鼠,共用40μg的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乳化在100μ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腹腔、后脚注射,剩余8只正常组注射100μL PBS和100μL CFA佐剂,并24 h内注射环磷酰胺(300 mg/kg,溶解在0.9%的生理盐水中配置成10 mg/mL的终浓度)抑制免疫抵抗。30 d补充注射1次,通过小鼠体征及行为学等观察确定造模周期。在造模成功当天,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炙马钱子组、AG490组,每组8只,炙马钱子组予炙马钱子250 mg/(kg·d)连续灌胃30 d;AG490组予炙马钱子250 mg/(kg·d)连续灌胃30 d,AG4905 mg/(kg·d)连续腹腔注射30 d;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0.9%的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MuSK滴度,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神经肌肉接头处中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uSK滴度水平:正常组MuSK滴度水平最低(3.23±1.89);与模型组比较,炙马钱子组、AG490组血清MuSK滴度显著降低[(242.12±24.69)、(133.68±27.27)比(856.93±32.44),P<0.05],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炙马钱子组、AG490组MuSK滴度水平逐渐下降。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正常组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最低(1.00±0.07);与模型组比较,炙马钱子组、AG490组MMP-3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1.60±0.10)、(1.27±0.13)比(2.30±0.11),P<0.05]。结论炙马钱子可能通过使MMP-3合成减少,降低MuSK抗体,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重症肌无力 musk抗体 AG490 MMP-3
下载PDF
林麝肠道中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益生特性
2
作者 訾静 王琰 +2 位作者 李亮亮 张琨 万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6,共8页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林麝粪便中分离筛选用于改善林麝健康状况的潜在益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性评价。共分离获得12株乳酸菌,结合细胞个体形态观察及细菌16S rDNA序列鉴定,体外评价其耐酸和耐胆盐能力,测定其对5种目标病原菌(大肠埃希... 本研究旨在从健康林麝粪便中分离筛选用于改善林麝健康状况的潜在益生菌株,并对其进行体外益生性评价。共分离获得12株乳酸菌,结合细胞个体形态观察及细菌16S rDNA序列鉴定,体外评价其耐酸和耐胆盐能力,测定其对5种目标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2592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ATCC 13076和化脓隐秘杆菌Arcanobacterium pyogenes LSN3)的拮抗活性、自聚集和疏水性、抗生素敏感性、抗药性基因型和生长曲线。结果显示,5株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和1株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在pH 4酸性条件或质量分数0.5%胆盐环境中,存活率分别达88.5%和87%以上;能够抑制前4种目标病原菌(抑菌圈直径17.20~20.19 mm)和化脓隐秘杆菌LSN3(抑菌圈直径14.23~15.53 mm);与对照菌株副干酪乳酪杆菌(L. paracasei)L22具有相近的自聚集(53.1%~56.2%)和表面疏水率(52.9%~56.0%);对链霉素、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耐药;携带万古霉素抗性基因vanX;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培养24 h后OD600分别达9.0和7.1左右)。本研究筛选出的6株乳酸菌可作为后续开发林麝用益生菌制剂的一种可靠的菌株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乳酸菌 分离 鉴定 益生性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影响
3
作者 余玲 杨洋 +2 位作者 段程慧 董瑞鸿 桑艳红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SB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线粒体自噬及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DR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DR组)、麝香保心丸低剂量组(SBP-L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组(SBP-H组)、麝香保心丸高剂量+雷帕霉素组(SBP-H+RAP组)。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DR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细胞线粒体形态;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1(SQSTM1/P62)、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PINK1、Parkin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DR组视网膜结构破坏严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细胞间隙变宽,线粒体损伤、肿胀明显,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DR组比较,SBP-L组、SBP-H组视网膜细胞结构改善,细胞排列逐渐整齐,细胞水肿减轻,细胞、线粒体形态均趋于正常,线粒体肿胀减轻,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BP-H组相比,SBP-H+RAP组视网膜细胞结构破坏加重,细胞排列紊乱,水肿明显,线粒体肿胀加重,形态异常,FPG、TC、TG、LDL-C、VEGF、HMGB1、LC3-Ⅱ、PINK1、Park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QSTM1/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通过抑制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DR大鼠线粒体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
4
作者 陈娜 王燕琳 +3 位作者 孙慧芳 樊飞燕 李东红 张运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60-2966,共7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以及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存活率、分化率低,导致治疗效果有限。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迁...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以及干细胞在受损部位存活率、分化率低,导致治疗效果有限。目的:探讨麝香黄芪复方滴丸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迁移和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连续灌胃麝香黄芪复方滴丸5 d后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备用。采用CCK-8法检测体积分数5%,10%,20%含药血清对BMSCs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观察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对BMSCs横向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培养BMSCs,用结晶紫染色和DAPI核染色观察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对BMSCs纵向迁移的影响;用含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的诱导液或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观察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体积分数10%和20%含药血清在第2,3天促进细胞增殖更明显,且两种体积分数无统计学差异;②在划痕30,48 h时,10%含药血清组BMSCs迁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③10%含药血清组BMSCs穿过Transwell小室滤过膜的数量高于对照组;④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可能促进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但分化作用较弱,星形胶质细胞能进一步促进含药血清诱导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⑤结果表明,体积分数10%含药血清能促进BMSCs体外增殖、迁移;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可能促进B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麝香黄芪复方滴丸 含药血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增殖 迁移 分化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志豪 张宁 +5 位作者 刘璐瑶 焦雪妍 张艺凡 陈云 兰真真 刘新灿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2-27,45,共7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文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中文文献,... 目的:基于CiteSpace工具,对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文数据库检索公开发表的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2023年1月1日,应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作者、机构和关键词绘制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40篇;纳入作者263位,形成了分别以杨国亮、薛增明、王焕超、吴海霞为代表的4个研究团队;纳入机构255所,发文量排名前3位的机构分别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省清河县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形成9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主要为不同中医证型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主要的评价指标;获取了10个突现词,心功能、美托洛尔、高血压及炎性因子是近5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研究者和机构之间均未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因此需要加强沟通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的构建及对重症肌无力患者MuSK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权鑫 许嘉珍 +5 位作者 魏枫 李芳芳 王岩 李红花 金松竹 孟繁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构建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重组融合蛋白(MuSK-mCherry),并作为抗原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的MuSK抗体(MuSKAb)的检测。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mCherry基因的载体pRSET-B扩增mCherry基因,经T载体(p... 目的:构建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与红色荧光蛋白(mCherry)的重组融合蛋白(MuSK-mCherry),并作为抗原用于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的MuSK抗体(MuSKAb)的检测。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mCherry基因的载体pRSET-B扩增mCherry基因,经T载体(pGEM-T Easy Vector)克隆至含有MuSK细胞外区第22-452位氨基酸肽段基因的载体pMT/BiP/V5-His(MuSK)上,构建MuSK-mCherry融合荧光蛋白基因。将重组载体转染果蝇S2细胞,表达产物以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以MuSK-mCherry融合蛋白作为抗原,应用荧光免疫沉淀试验检测MG患者MuSKAb。结果:成功地构建了MuSKmCherry融合蛋白基因,并得到了表达。经对已知MuSKAb阳性的MG患者血清中的MuSKAb的检测证实,构建的MuSKmCherry融合蛋白在荧光免疫沉淀试验中可以检测到MuSKAb。结论:以MuSK细胞外肽段与mCherry构建的融合荧光蛋白作为抗原,可以用于MG患者血清中的MuSKAb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肌肉特异性激酶 荧光蛋白 肌肉特异性激酶-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
下载PDF
林麝解没食子酸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7
作者 李颖 黄志鑫 +8 位作者 张琰杰 李鹏 李旭鑫 胡清霞 吕妮 李超 谢宏林 李哲 王兴龙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1,共4页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 为分析陕西某林麝养殖场林麝死亡原因,剖检死亡林麝,对有明显病变组织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并用细菌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基因扩增测序,选取同源性高的8株细菌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菌在绵羊血琼脂培养基上为灰白色、透明、湿润黏稠、露珠状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经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分析确定为解没食子酸链球菌;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拉定、氧氟沙星、氯霉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新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敏感,对苯唑西林、头孢呋辛、多黏菌素B、复方新诺明等耐药;分离菌对小鼠具有较强致病力,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到该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致病性
下载PDF
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母艳蕾 张华 +4 位作者 国红 侯世芳 殷剑 蒋云 赵鸿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 目的报道3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抗体双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临床特点、诊疗和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这一特殊MG类型的认识。方法对作者医院3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进行报道,并检索近20年Medline和万方中文数据库,选择国内外报道的上述双抗体阳性的确诊MG病例中包含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疗结果的文章,结合作者医院病例分析和总结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结果8篇文献中的7例MG,包括作者医院的3例,共10例AChR及MuSK双抗体阳性MG纳入分析,男4例、女6例,平均起病年龄(45.5±24.1)岁,起病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到呼吸困难轻重不等,受累肌群可包括眼外肌(9/10)、球部肌肉(9/10)、颈肌(7/10)、四肢肌(8/10)和呼吸肌(6/10),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高(5/10)。9例行肌电图检查,8例重复电刺激(RNS)阳性,4例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测者均为阳性。双抗体阳性可在发病之初即为双阳性,也可在AChR抗体阳性基础上随着病情进展而发展形成,多在病情加重时出现,病情好转后亦可出现抗体转阴。溴吡斯的明+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多数患者有效(8例中4例有效、4例部分有效);4例患者肌无力危象时使用血浆置换(PE)、2例重症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均有效,2例患者使用环孢素治疗,其中1例有效,2例患者硫唑嘌呤治疗均无改善。结论双抗体阳性MG患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女性居多,总体受累范围广,病情重,免疫抑制剂治疗个体差异大,PE对于危象效果好,双抗体表达情况随病情动态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抗体 血清双抗体阳性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魏方勇 王伟荣 封传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507,P=0.034)。治疗1个月后,2组6MWD、LVEF、CO及NO高于治疗前,NT-proBNP、ET-1、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麝香保心丸 疗效
原文传递
基于Rho/Rock通路研究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于凌群 高伟萍 +4 位作者 史明仟 辛新 王萌媛 曹桂云 杨莹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麝香心痛宁组。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大鼠腹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大鼠麝香心痛宁片(200 mg·kg^(-1)... 目的观察麝香心痛宁抗大鼠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和麝香心痛宁组。采用球囊损伤法制备大鼠腹主动脉血管损伤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大鼠麝香心痛宁片(200 mg·kg^(-1)),14 d后将大鼠处死,取其血清及腹主动脉,主动脉血管进行HE染色,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管组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Rho、Rock1和Rock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管组织内膜增生,腹主动脉血管部位弹力变弱且管壁增厚。麝香心痛宁治疗后血管内膜损伤程度减轻。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麝香心痛宁组大鼠血清SOD、GSH-Px活性升高,MCP-1、MDA活性降低(P<0.05);血管组织NO含量升高,ET-1、VEGF和IL-1β含量降低(P<0.05);Rho/Rock通路相关因子Rock1、Rock2、Rho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麝香心痛宁可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Rock通路 麝香心痛宁 内膜增生 动脉球囊损伤
下载PDF
马麝出血症组织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保护性分析
11
作者 马海云 张玉清 +1 位作者 郭潞莎 包世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1,共4页
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McVHD)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出血性传染病,给马麝驯养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马麝种群的繁育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对马麝出血症的防控能力,需... 马麝病毒性出血症(Moschus chrysogaster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McVHD)是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出血性传染病,给马麝驯养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马麝种群的繁育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对马麝出血症的防控能力,需研制有效预防马麝出血症的疫苗。用出血症病死马麝的肝脏毒感染家兔,取病死兔肝脏制备组织匀浆,反复冻融后离心,上清经除菌处理后用甲醛灭活,进而配制马麝出血症组织灭活疫苗,并在安全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未加佐剂组织灭活疫苗组的致死保护率为100%,白油佐剂组织灭活疫苗组的致死保护率为66.7%,商品疫苗组致死保护率为100%,表明疫苗有较好免疫保护效果。研究结果为有效预防马麝出血症和商品化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出血症 灭活疫苗 白油佐剂
下载PDF
大兴安岭汗马保护区原麝冬季采食资源可获得性分析
12
作者 陈思琪 唐晓勇 +7 位作者 齐琦 包衡 闫秀琳 李洋 张卫华 杨琨 李晔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5,共10页
2022年2—3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野外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共收集疑似原麝新鲜粪便样本36份,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原麝粪便样本33份,同时采集14种原麝可采食的植物样本。通过食性分析,... 2022年2—3月,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野外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共收集疑似原麝新鲜粪便样本36份,经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原麝粪便样本33份,同时采集14种原麝可采食的植物样本。通过食性分析,测定可采食植物的宏营养和微营养含量,定量食物可获得性和可食植物的营养含量,以探究原麝冬季食性及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食物组成比例和食物可获得性存在差异,地衣是原麝冬季大宗食物(50.65%),环境中食物可获得性不是决定食物组成比例的主要因素;原麝冬季首先从环境中摄取碳水化合物和Na含量高的草本类植物,其次有选择地采食能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较高的灌木类(含低矮乔木)植物,以达到自身营养物质的均衡和满足特定的营养需求。通过转化的冗余分析(tb-RDA)发现,冬季生境中原麝采食的灌木类(含低矮乔木)与草本类植物的营养供应具有显著差异,且生境植物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SC)和总能(GE)显著影响原麝冬季食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生境中原麝采食植物的可获得性及营养和能量分配对原麝采食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麝 冬季 食物组分 采食 资源可获得性
下载PDF
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摄食偏好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13
作者 张浩楠 石明慧 +3 位作者 张宝峰 王一晨 闫利平 胡德夫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9-1157,共9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 本研究旨在通过自助餐试验测定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对天然植物的选择性及偏好,探究植物所含成分对林麝取食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11只山西省太岳山圈养林麝对13种乔灌树叶的摄食偏好,测定了试验树叶中常规营养成分、次生代谢物、矿物元素含量,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3种试验植物中,林麝对榆树、臭椿、杏树和山荆子表现为正选择,对其他9种植物表现为负选择。林麝对正选择食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63.80%,对负选择植物的摄食量占摄食总量的36.20%。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麝的摄食量与树叶中总黄酮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研究区域的乔灌植物资源,我们认为山西省太岳山地区具有丰富的林麝饲养繁育的潜在食物资源,该地区林麝养殖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自助餐试验 摄食偏好 天然植物 次生代谢物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动脉血流参数、ST2和IL-33的影响
14
作者 刘慧慧 杨巍 +1 位作者 周文杰 严建军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动脉血流参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受试对象为10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以及对动脉血流参数、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和白细胞介素33(IL-33)的影响。方法:该前瞻性研究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受试对象为10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脱落5例,最后完成疗程并有完整记录的为100例。将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肢浮肿和气喘等中医症状积分并比较疗效,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治疗前后心肌标志物水平、动脉血流参数以及血清ST2、IL-33、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倦乏力、面肢浮肿和气喘等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乳酸脱氢酶、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磷酸激酶含量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高峰充盈率、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和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较对照组更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更低;研究组患者血清ST2、IL-33和ET-1水平较对照组更低,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人脑利钠肽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较好,有助于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动脉血流循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ST2和IL-33的表达以及减轻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麝香保心丸 人脑利钠肽 心肌保护 动脉血流参数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15
作者 李蒙 刘用 +2 位作者 张健真 郝学增 张立晶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XTX组)和阳性组,每组15只。SXTX组以18.90 mg/(kg·d... 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和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I/R组、麝香通心滴丸组(SXTX组)和阳性组,每组15只。SXTX组以18.90 mg/(kg·d)的浓度灌胃;阳性组以尼可地尔1.35 mg/(kg·d)的浓度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1周后,行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松解手术,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120 min,构建心肌I/R模型。通过心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心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及血管改变;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和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相关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和血管损伤明显,心肌组织中HIF-1α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SXTX组心肌细胞和血管病理结构损伤减轻,缺血区心肌组织VEGF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麝香通心滴丸预处理可保护大鼠心肌细胞和血管I/R损伤,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表达、促进缺血区微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麝香通心滴丸 保护作用 低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16
作者 宋秋露 王保福 +1 位作者 滕羽鸥 王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3月11日,检索有关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筛选获得符合要求文献后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评价手册中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涉及病人1 366例,其中试验组683例,对照组6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RR=1.22,95%CI(1.15,1.28),P<0.000 01],试验组治疗后B型钠尿肽水平低于对照组[SMD=-5.06,95%CI(-7.07,-3.05),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SMD=1.70,95%CI(1.36,2.04),P<0.000 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SMD=-1.31,95%CI(-1.74,-0.87),P<0.000 01]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MD=-1.91,95%CI(-2.32,-1.51),P<0.000 01]小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对照组增加[MD=48.29,95%CI(37.06,59.52),P<0.000 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33,95%CI(0.18,0.61),P=0.000 3]。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麝香保心丸 曲美他嗪 心功能 安全性 系统评价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杨云帆 马维娜 张春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 目的:研究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效果和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在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单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以麝香通心滴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内皮功能及肝功能。结果:治疗6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单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一氧化氮(NO)高于单一组,内皮素-1(ET-1)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但联合组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麝香通心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且对肝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通心滴丸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肝功能
下载PDF
麝香通心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冯浩 马学锐 赵健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424-426,共3页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具有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气虚血瘀证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麝香通心滴丸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料来看,麝香通心...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晚期阶段,具有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气虚血瘀证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证型,具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麝香通心滴丸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从临床和基础研究资料来看,麝香通心滴丸可通过抗炎、抑制心肌纤维化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机制改善心力衰竭,是潜在的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未来需要更多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坚实的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麝香通心滴丸 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 抗炎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其疗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载脂蛋白B/A1值的影响
19
作者 任蕾蕾 杨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1-356,共6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其疗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值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4例...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其疗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值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8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4例,西医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基于以上加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评定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评估2组疗效,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血清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L)]和其他血清生化指标[NT-proBNP、Hcy及ApoB/A1值]。结果2组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组较西医组降低(P<0.05);中西医结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89%与70%,P<0.05);2组治疗1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LVDD及LVEF较治疗前缩短降低或增加(P<0.05),血清TG、TC、LDL-L和NT-pro BNP、Hcy水平和ApoB/A1比值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水平较治疗前提升(P<0.05),其中中西医结合组变化幅度较西医组升高(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美托洛尔治疗中能提高临床疗效,可减轻心绞痛发作情况,有效降低血清H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并提高LDL-C水平,对血清NT-pro BNP、Hcy水平起到抑制作用,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心病 麝香保心丸 美托洛尔 血脂 载脂蛋白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20
作者 王功旭 陈宝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单一治疗组予以稳心颗...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AMI致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0例。单一治疗组予以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组予以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2组均持续用药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前、用药4周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内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异位搏动情况(室性异位搏动和室上性异位搏动),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95.00%vs.80.00%,χ^(2)=6.171,P=0.013)。用药4周后,2组PNN50较用药前升高,RMSSD、SDNN、SDANN较用药前增加,且联合治疗组升高/增加幅度大于单一治疗组(P<0.05或P<0.01);2组室性异位搏动、室上性异位搏动次数较用药前减少,且联合治疗组少于单一治疗组(P<0.01)。联合治疗组与单一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7%vs.8.33%,χ^(2)=0.370,P=0.543)。结论AMI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麝香保心丸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心率变异性,减轻室性异位搏动,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麝香保心丸 稳心颗粒 心率变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