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角色视角下的施洞苗族女盛装审美价值研究
1
作者 何雨婷 李莉 《纺织报告》 2024年第7期137-139,共3页
施洞苗族的盛装不仅是族群文化的代表,更是社会角色的具象体现。文章深入探讨了施洞苗族女盛装在社会角色视角下的审美价值,通过实地调研与文化人类学方法分析了盛装的服饰结构、纹饰图案、颜色运用及银饰佩戴等方面的特征,揭示了其作... 施洞苗族的盛装不仅是族群文化的代表,更是社会角色的具象体现。文章深入探讨了施洞苗族女盛装在社会角色视角下的审美价值,通过实地调研与文化人类学方法分析了盛装的服饰结构、纹饰图案、颜色运用及银饰佩戴等方面的特征,揭示了其作为苗族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重要载体的作用。研究指出,施洞苗族女盛装的色彩与盛饰佩戴不仅体现了个人审美,更映射出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如青春少女到已婚女性的盛装色彩转变以及盛饰复杂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现象。此外,盛装的美学内涵深刻反映了苗族女性在不同社会角色中的职责,展现了苗族文化对生命、劳动与节庆的独特理解。该研究丰富了人们对苗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解,为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苗族盛装 社会角色 审美价值
下载PDF
贵州施洞苗族龙纹地位衍变现象之探析
2
作者 谭晓宁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68,共7页
龙作为施洞苗族“始祖母”蝴蝶的十二子之一,在织锦围腰构图布局上突破了原有的伦理序列而独居于始祖地位之上,成为施洞苗族织锦围腰上的核心纹样。文章通过对该支系纹样间的显性关系与纹样背后苗汉文化涵化中的隐性逻辑展开讨论。试图... 龙作为施洞苗族“始祖母”蝴蝶的十二子之一,在织锦围腰构图布局上突破了原有的伦理序列而独居于始祖地位之上,成为施洞苗族织锦围腰上的核心纹样。文章通过对该支系纹样间的显性关系与纹样背后苗汉文化涵化中的隐性逻辑展开讨论。试图解释贵州施洞苗族地区因该支系财富圈的形成、人口格局的变化以及皇权与地方权力的博弈对龙的地位的影响与重构。文章旨在通过这种重建后的视觉秩序来探讨“龙纹”偏离原初秩序的现象动因,进而认为织锦围腰中龙纹地位的衍变是族群身份集体意识的自我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苗族 龙纹 地位 始祖母
下载PDF
施洞苗族盛装制作技艺及传承发展研究
3
作者 吴玉兰 谢庭旭 《西部皮革》 2024年第19期18-21,共4页
施洞苗族盛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探讨施洞苗族盛装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工艺。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施洞苗族盛装的亮布制作、银饰锻造、刺绣等工艺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并提出了包括加强技艺保护、鼓励年轻一代参... 施洞苗族盛装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旨在探讨施洞苗族盛装的文化内涵及其制作工艺。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施洞苗族盛装的亮布制作、银饰锻造、刺绣等工艺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并提出了包括加强技艺保护、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学习,以及通过旅游业推动盛装文化的活态传承等策略,以强化施洞苗族盛装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镇 苗族盛装 传统工艺 传承
下载PDF
黔东南施洞苗族服饰图腾符号研究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环平 胡瑞波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黔东南苗族图腾符号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迎来转型的契机。研究以黔东南施洞苗族服饰图腾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为中心,将苗族图腾符号进行创新设计,通过设计手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更... 黔东南苗族图腾符号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迎来转型的契机。研究以黔东南施洞苗族服饰图腾符号的文创产品设计为中心,将苗族图腾符号进行创新设计,通过设计手段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文化创意产品,更迎合年轻化的消费方式。主要采取实地考察、设计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收集的图腾符号进行总结归纳,以最具有代表性的苗龙图腾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研究,完成图腾在红包中创新转化。通过黔东南苗族图腾在文创产品的应用,传承和保护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同时给消费群体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苗族 施洞服饰 苗族图腾符号 文创设计
下载PDF
贵州施洞苗族服饰纹样的装饰艺术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晓倩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年第23期12-14,共3页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受到不同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纹样风格各异,存在极大差别。为充分探究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文化、了解各民族的个性特征,文章以贵州施洞苗族服...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受到不同历史背景、宗教信仰、生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纹样风格各异,存在极大差别。为充分探究少数民族服饰艺术文化、了解各民族的个性特征,文章以贵州施洞苗族服饰纹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服饰纹样分布入手,深入分析其特点、表现手法、组织样式、工艺手法,并探究其中蕴含的装饰艺术,以期充分挖掘施洞苗族服饰纹样的艺术魅力及装饰风格,进一步传承与发扬传统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施洞苗族 服饰纹样 装饰艺术
下载PDF
贵州施洞苗族服饰纹样的装饰艺术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春娥 陈建辉 周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4-48,共5页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施洞一带的服饰纹样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得出:施洞苗族服饰纹样主要用于女上装、织锦围腰及银饰,题材以动物纹和人形纹为主,辅以植物纹、几何纹和宗教纹,组织形式包括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工艺手法包括当... 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对施洞一带的服饰纹样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得出:施洞苗族服饰纹样主要用于女上装、织锦围腰及银饰,题材以动物纹和人形纹为主,辅以植物纹、几何纹和宗教纹,组织形式包括单独纹样、连续纹样和适合纹样,工艺手法包括当地特有的破线绣、苗族堆绣、锁绣及铸银等。施洞苗族服饰的纹样不仅体现了当地苗民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服饰艺术,更通过纹样不同形式的协调搭配和作为二次装饰的完美表现与深厚的历史底蕴,体现了其独特的装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施洞 苗族服饰 服饰纹样 装饰艺术
下载PDF
基于传统造物精神的施洞苗族女装结构与工艺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邹璐 《服饰导刊》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造物精神是不同文化体中基于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对制物这一过程的思考结晶,它蕴含了本土文化中深层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这种精神的文化认同度较高,可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持续的指导。少数民族服装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重要... 造物精神是不同文化体中基于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对制物这一过程的思考结晶,它蕴含了本土文化中深层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观念,这种精神的文化认同度较高,可为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实践提供持续的指导。少数民族服装是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价值不仅限于自身,通过对其的研究可以深入探寻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的核心精神。以施洞苗族女装为研究样本,通过实物分析和设计实践的方法,从结构设计、装饰工艺、材料运用三个方面,对服装中体现出的思维特性和视觉效果进行归纳、分析,将这些特性与中国传统的造物精神进行关联性研究,希望为当代传统文化的创新设计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物精神 苗族服装 结构 工艺
下载PDF
贵州施洞苗族银饰的“盛饰”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昕 贺阳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4期52-58,共7页
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全套施洞苗族"盛饰"为实物研究样本,结合采集的数据和田野考察的资料,剖析施洞苗族以"盛"为美的银饰佩戴观念。同时,通过对纹样布局的分析和造型细节的解读,进一步探讨蕴涵... 本文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全套施洞苗族"盛饰"为实物研究样本,结合采集的数据和田野考察的资料,剖析施洞苗族以"盛"为美的银饰佩戴观念。同时,通过对纹样布局的分析和造型细节的解读,进一步探讨蕴涵在施洞苗族"盛饰"中无处不"盛"的装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 苗族 银饰
下载PDF
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考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嘉玮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20,共4页
施洞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苗族银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对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这是区位、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额巨大的白银通过清水江的木材贸易进入施洞;... 施洞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苗族银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对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这是区位、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额巨大的白银通过清水江的木材贸易进入施洞;施洞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在与外界的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后期的木材贸易中多用"期票"进行结算,大量白银不再进入流通领域,便在当地苗民手中囤积起来。所以,白银在清水江流域的囤积是施洞等地区银饰繁荣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苗族 银饰 源流
下载PDF
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刺绣解析与造物意涵的时代性审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玮 刘佳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刺绣是黔东南苗族地域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本文以台江施洞地区的苗族盛装刺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查,对在地艺师、手工艺生产者的访谈,以及历史文献及资料搜集整理等研究方法,解析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刺绣意匠表现,... 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刺绣是黔东南苗族地域极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本文以台江施洞地区的苗族盛装刺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查,对在地艺师、手工艺生产者的访谈,以及历史文献及资料搜集整理等研究方法,解析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刺绣意匠表现,包括材料与技法、纹样与色彩、形制与装饰等。挖掘其中的生活文化与造物意涵,探究蕴含其中的生活审美内容。透过个案分析与参与性实践探索,提出施洞苗族地域刺绣手工艺的发展在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同时,更应以理性的态度注入时代的审美精神,将手工艺的造物精神、文化内涵融入现代创意生活之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与思考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性多元化审美场域构建与未来实践发展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江施洞 苗族服饰刺绣 造物意涵 时代性审美实践
下载PDF
苗族独木龙舟文化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红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年第4期111-116,共6页
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苗族的"独木龙舟节"是中华民族龙舟文化的奇葩。通过文献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独木龙舟文化的起源、施"独木龙舟文化"的特性、"独木龙舟节"... 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苗族的"独木龙舟节"是中华民族龙舟文化的奇葩。通过文献料、专家访谈、田野调查、逻辑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对独木龙舟文化的起源、施"独木龙舟文化"的特性、"独木龙舟节"的传说、龙舟节的仪式、独木龙舟传承和濒危状况几方面内容作讨论,从而提出苗族独木龙舟文化中龙舟赛事以及各项礼仪独特,均具有重要的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木龙舟 苗族风格 施洞龙舟节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发生认识论视角下施洞苗族剪纸造型叙事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小春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163,共6页
目前学界对于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剪纸的研究较少,原因是其作为刺绣的纸稿而不被重视。本文以具有叙事情节的剪纸《大象的故事》为中心,从发生认识论的视角对其造型中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该剪纸造型中叙事的主体不突出,观看者与主人公的... 目前学界对于贵州台江施洞苗族剪纸的研究较少,原因是其作为刺绣的纸稿而不被重视。本文以具有叙事情节的剪纸《大象的故事》为中心,从发生认识论的视角对其造型中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该剪纸造型中叙事的主体不突出,观看者与主人公的视角重合;时间结构复杂,需要观者借助剪纸造型的表情和行为厘清观看顺序;叙述空间局促,但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剪纸造型并不是单纯的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联,而是延续了苗族的认知结构并采用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进行的重构。借助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可以知道该剪纸叙事中的含混表达,是因为在剪纸图案最初设计者的认知中主客体没有分离,客体是为了适应主体的认知环境而进行组织的。施洞剪纸动物半人化的造型是一种拟人化的投影,从认知结构上看设计者是把施洞苗族所感知到的事物,都按照人与动物的共同特征进行表现的。施洞苗族剪纸造型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剪纸叙事空间的重点在于表现"善有善报""美好生活""机智勇敢"的结果而不是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主体已知结构的同化现象。因此在苗族人了解其服饰纹饰意义的同时,苗族对于民族历史神话的认知得以发展。施洞苗族剪纸中的造型叙事不仅反映了苗族的历史记忆,还具有情感价值与特定的社会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苗族 剪纸造型 叙事结构 发生认识论 情感价值
原文传递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实践——以施洞苗族银饰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静静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8年第1期139-140,共2页
民族手工技艺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记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不少民族手工技艺面临着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从传承与发展特色手工艺这一主旨出发,文章以贵州省施洞镇苗族银饰为例,介绍了苗族银饰工艺在当地传承历史发展... 民族手工技艺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记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和发展,不少民族手工技艺面临着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从传承与发展特色手工艺这一主旨出发,文章以贵州省施洞镇苗族银饰为例,介绍了苗族银饰工艺在当地传承历史发展以及在艺术类高职院校异地传承发展的探索和尝试,介绍了具体的做法、经验和取得的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洞 苗族银饰工艺 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