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3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1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脱硫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脱硫剂再生
下载PDF
Cu-Zr复合氧化物催化耦合甘油和CO_(2)合成碳酸甘油酯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换换 柯义虎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3,共1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u-Zr物质的量比的Cu1-xZrxO_(2)双金属氧化物,以此为催化剂,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副产物甘油与温室气体CO_(2)耦合反应制备精细化工产品碳酸甘油酯。结果表明,Zr掺杂量不同,催化剂对甘油羰基化反应效果呈现明...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u-Zr物质的量比的Cu1-xZrxO_(2)双金属氧化物,以此为催化剂,将生物柴油生产过程副产物甘油与温室气体CO_(2)耦合反应制备精细化工产品碳酸甘油酯。结果表明,Zr掺杂量不同,催化剂对甘油羰基化反应效果呈现明显差距,最佳反应条件下,Cu0.99Zr0.01O_(2)催化剂具有最佳催化性能,甘油转化率和碳酸甘油酯选择性分别达到64.1%和85.9%。并且发现与纯CuO和纯ZrO_(2)相比,Cu1-xZrxO_(2)复合氧化物在甘油与CO_(2)耦合反应体系中表现出更强的催化活性,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程序升温脱附(TP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推测高活性与Zr在CuO表面的分散程度、催化剂表面氧物种含量及酸碱性位点数量有关。此外,为了研究催化剂的稳定性,以Cu0.99Zr0.01O_(2)催化剂作为基准进行了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六次循环后,甘油的转化率和碳酸甘油酯的选择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该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碳酸甘油酯 氧化 复合氧化物 2-氰基吡啶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CO_(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帅 冯礼奎 +7 位作者 于志勇 许狄 刘凯迪 宋小宁 程一杰 曹求洋 王光辉 定明月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0-799,共10页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更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使用CO_(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在众多催化剂中,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因其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展... 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更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使用CO_(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是实现CO_(2)高值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在众多催化剂中,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因其高低碳烯烃选择性和高稳定性展现出潜在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本工作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对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CO_(2)加氢制备低碳烯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溶胶凝胶-沉积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低碳烯烃选择性,并结合多种表征手段揭示了InZr复合氧化物/SAPO-34催化剂内在构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催化加氢 低碳烯烃 InZr复合氧化物 SAPO-34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TiO_2复合氧化物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许临萍 赵永祥 +2 位作者 武志刚 王永钊 刘滇生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以廉价的四氯化钛为起始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一步水解法合成含TiO220%(质量分数)的SiO2 TiO2复合氧化物,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的影响。采用FT IR、XRD、BET等测试方法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高达661 7m2/g,经1100℃高温... 以廉价的四氯化钛为起始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一步水解法合成含TiO220%(质量分数)的SiO2 TiO2复合氧化物,并考察了焙烧温度的影响。采用FT IR、XRD、BET等测试方法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高达661 7m2/g,经1100℃高温焙烧,仍有11m2/g;热稳定性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焙烧,没有引起Ti O Si键的断裂,高温焙烧后,仍以无定型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tio2复合氧化物 溶胶 凝胶法 焙烧温度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对Ag-Ti_(3)SiC_(2)复合材料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李林 黄晓晨 +2 位作者 凌德彬 郑浩 王佳杰 《安徽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70-74,87,共6页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Ag-Ti_(3)SiC_(2)-MeO复合材料。体积分数为Ag-20%Ti_(3)SiC_(2)-10%MeO(La_(2)O_(3)、Bi_(2)O_(3)、CeO_(2)和In_(2)O_(3))的致密度分别为92.3%、99.44%、89.56%和91.4%。体积分数为Ag-20%Ti_(3)SiC_(2)-5%MeO(La_(2...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Ag-Ti_(3)SiC_(2)-MeO复合材料。体积分数为Ag-20%Ti_(3)SiC_(2)-10%MeO(La_(2)O_(3)、Bi_(2)O_(3)、CeO_(2)和In_(2)O_(3))的致密度分别为92.3%、99.44%、89.56%和91.4%。体积分数为Ag-20%Ti_(3)SiC_(2)-5%MeO(La_(2)O_(3)、Bi_(2)O_(3)、CeO_(2)和In_(2)O_(3))致密度分别为96.82%、98.87%、92.79%和95.55%。增加MeO有助于提高Ag-Ti_(3)SiC_(2)-MeO复合材料的润湿性,Ag-20%Ti_(3)SiC_(2)-5%MeO(La_(2)O_(3)、Bi_(2)O_(3)、CeO_(2)和In_(2)O_(3))的接触角分别为60.4°、60.5°、66°和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Ti_(3)SiC_(2)复合材料 润湿性 接触角 金属氧化物
下载PDF
双钙钛矿Sr_(2)CoFeO_(5+δ)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其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正鹏 金芳军 +8 位作者 李明飞 董江波 许仁辞 徐韩昭 熊凯 饶睦敏 陈创庭 李晓伟 凌意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4,I0011,I0012,共10页
随着操作温度降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需要更高催化活性的阴极材料来提升电池性能。为此,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双钙钛矿Sr_(2)CoFeO_(5+δ)(SCF)阴极材料,并探讨了SCF阴极与摩尔分数20%Sm_(2)O_(3)掺杂的CeO_(2)(S... 随着操作温度降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s)需要更高催化活性的阴极材料来提升电池性能。为此,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双钙钛矿Sr_(2)CoFeO_(5+δ)(SCF)阴极材料,并探讨了SCF阴极与摩尔分数20%Sm_(2)O_(3)掺杂的CeO_(2)(SDC)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电极的化学膨胀和面积比电阻(ASR),进而提升了SOFC单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SCF作为SOFC阴极,经950℃退火10 h后与普通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其中,SCF与SDC按照质量比1:1复合的样品可以将纯SCF样品的平均热膨胀系数(TEC)从2.44×10^(−5)K^(−1)显著降到15.4×10^(−5)K^(−1)。此外,SCF-xSDC(x=20,30,40,50,x为SDC的质量分数)复合阴极的ASR在800℃下分别低至0.036、0.034、0.028和0.092Ω·cm^(2),SCF-40SDC在所有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更小的ASR。复合SDC可以优化SCF的三相界面且进一步提高SCF阴极的催化活性,以0.3mm厚La_(0.9)Sr_(0.1)Ga_(0.8)Mg_(0.2)O_(3-δ)(LSGM)为电解质的SCF-40SDC单电池(757 mW·cm^(−2))比SCF单电池(684 mW·cm^(−2))的最大功率密度更优,且超过目前大部分的文献报道。本研究制备的SCF−40SDC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复合阴极材料,有望应用于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双钙钛矿 阴极 Sr_(2)CoFeO_(5+δ) 复合电极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江东 刘润龙 +2 位作者 李欣 霍丽娟 刘宏芳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50-554,共5页
为了研究吸附法去除水体中Pb^(2+)的机理,本文用批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简称为FMBC)对Pb^(2+)的吸附。首先以草酸盐和高粱秸秆为原料制备FMBC,并通过TEM、XRD、XPS等对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然后利用批实验的方法... 为了研究吸附法去除水体中Pb^(2+)的机理,本文用批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简称为FMBC)对Pb^(2+)的吸附。首先以草酸盐和高粱秸秆为原料制备FMBC,并通过TEM、XRD、XPS等对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然后利用批实验的方法初步研究了FMBC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表征结果表明,FMBC具有多孔结构,铁锰氧化物以MnFe_(2)O_(4)和Fe_(2)O_(3)的形态负载在生物炭表面,Pb^(2+)被FMBC成功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符合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b^(2+)浓度为10mg·g^(-1)时吸附速率最快,其值k_(2)为4.328×10^(-4)g·(mg·mi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FMBC) Pb^(2+) 吸附 动力学吸附
下载PDF
CeO_2-TiO_2复合氧化物载体在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叶季蕾 刘源 +1 位作者 闻学兵 刘鹏翔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3-736,共4页
介绍了CeO2-TiO2复合氧化物制备方法及性能特征;评述了影响CeO2-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性质的因素;对负载金属元素后的催化剂在不同的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CeO2-TiO2复合氧化物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CEO2 TIO2 复合氧化物 载体 催化剂
下载PDF
中温制备CeO_2-TiO_2复合氧化物及其结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陈林深 吕光烈 胡秀荣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7,共4页
采用sol gel法在 70 0℃制备出氧化物陶瓷法 130 0℃才能获得的CeTi2 O6 复合氧化物。XRD结构分析表明 ,其晶体结构中存在 8%的Ce缺位 ,化学式为Ce0 .92 Ti2 O5.84 ,单斜晶系 ,空间群C 2 /m ,晶胞参数 :a =0 9811( 8)nm ,b =0 372 6( ... 采用sol gel法在 70 0℃制备出氧化物陶瓷法 130 0℃才能获得的CeTi2 O6 复合氧化物。XRD结构分析表明 ,其晶体结构中存在 8%的Ce缺位 ,化学式为Ce0 .92 Ti2 O5.84 ,单斜晶系 ,空间群C 2 /m ,晶胞参数 :a =0 9811( 8)nm ,b =0 372 6( 3)nm ,c =0 6831( 6)nm ,β =118 84°。在 130 0℃焙烧该复合氧化物 ,晶系不变 ,缺位消失 ,化学式转变为正常的CeTi2 O6 ,晶胞参数 :a =0 9813( 3)nm ,b =0 375 2 ( 4)nm ,c =0 6883( 5 )nm ,β =119 0 5°。用sol gel法制备CeTi2 O6 复合氧化物先驱物 ,关键是要保证Ce及Ti原子在溶液 溶胶 凝胶 干凝胶整个过程中原子 (分子 )尺寸范围内的混合状态不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溶胶-凝胶法 CeO2-tio2复合氧化物 XRD Rietveld分析 氧化 氧化 催化材料 结构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多孔TiO2-SiO2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特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卢晗锋 袁泉东 +2 位作者 黄海凤 陈银飞 刘化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3-715,738,共4页
以TiOSO4和硅溶胶为原料,采用氨水滴定共沉淀方法制备了不同SiO2掺杂量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并对样品进行了BET、孔结构、XRD、SEM、FT-IR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具有明显的多孔性质,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Si含量增加而增大。孔结... 以TiOSO4和硅溶胶为原料,采用氨水滴定共沉淀方法制备了不同SiO2掺杂量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并对样品进行了BET、孔结构、XRD、SEM、FT-IR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氧化物具有明显的多孔性质,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随着Si含量增加而增大。孔结构表现为由近似球形颗粒经均匀排列而成的无序"隧道"孔,当Ti/Si为4时平均孔径最小(5.1nm),分布最为集中。IR和表面元素分析发现,复合氧化物存在Ti-O-Si键,Ti元素更易在材料表面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结构 共沉淀
下载PDF
基于NH3-SCR的CeO2-T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脱硝性能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向丽 何洪 +3 位作者 苏垚超 闫京芳 宋丽云 邱文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4-822,共9页
以TiOSO_4·2H_2O和Ce(NO_3)_3·6H_2O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CeO_2-TiO_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NH_3-SCR(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N_2选择性和抗水抗硫性能.结果表... 以TiOSO_4·2H_2O和Ce(NO_3)_3·6H_2O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CeO_2含量的CeO_2-TiO_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的NH_3-SCR(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活性、N_2选择性和抗水抗硫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中CeO_2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晶粒尺寸及脱硝性能均出现规律性变化,这种改变与样品的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能的变化有关.当样品中CeO_2的质量分数约为50%时,催化剂的结构呈无定形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氧空位,有利于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拓宽了催化剂的低温活性窗口并提高了NO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CE O2-Ti O2复合氧化物 氧化物 物相结构
下载PDF
纳米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与性质 被引量:44
12
作者 周亚松 范小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66-1270,共5页
采用溶胶 -凝胶结合 CO2 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备了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的纳米 Ti O2 -Si O2 复合氧化物 .考察了原料组成和焙烧温度对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影响 ,通过加氢脱硫反应考察了该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精制催化... 采用溶胶 -凝胶结合 CO2 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备了比表面积大、热稳定性好的纳米 Ti O2 -Si O2 复合氧化物 .考察了原料组成和焙烧温度对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热稳定性和酸性的影响 ,通过加氢脱硫反应考察了该复合氧化物作为加氢精制催化剂载体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采用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为纳米颗粒 ,在n(Ti) /n(Si) =1时 ,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 ;与纯 Ti O2 相比 ,引入 Si O2 明显提高了复合氧化物的热稳定性和晶型稳定性 ;以此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很好的低温脱硫活性 ,Ti O2 -Si O2 复合氧化物载体的酸性特征影响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制备 性质 加氢催化剂 溶胶-凝胶 超临界干燥 石油
下载PDF
磷改性对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强 周亚松 +2 位作者 温世昌 张宗辉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2-16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H3PO4改性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采用BET、XRD、NH3-TPD和Py-FTIR等方法研究了P对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胶-凝胶制备TiO2-SiO2复合氧化物的过程中加入H3PO4,使TiO2晶粒的尺寸减小...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H3PO4改性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采用BET、XRD、NH3-TPD和Py-FTIR等方法研究了P对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胶-凝胶制备TiO2-SiO2复合氧化物的过程中加入H3PO4,使TiO2晶粒的尺寸减小,载体的孔容和孔径增大;P与缺电子Ti原子的结合,使L酸中心的数量减少,B酸中心数量增加。P的加入既改变了载体的酸量和不同酸类型的比例,又提高了中强酸的比例,保留较高L酸比例。中强酸比例较高的低含量P改性的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加氢脱硫和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改性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酸性 加氢脱硫(HDS) 加氢脱氮(HDN)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MgO掺杂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盖媛媛 李建法 +1 位作者 崔彩花 孙瑞霞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10期2092-209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MgO掺杂量的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FTIR、N_2吸附、NH_3-TPD及Py-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MgO的引入对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织构、结构及酸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在引入MgO...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MgO掺杂量的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FTIR、N_2吸附、NH_3-TPD及Py-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MgO的引入对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织构、结构及酸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在引入MgO后,比表面积显著增加,可达622cm^2/g。随着MgO引入量的增加,复合物的平均孔径明显减小,由17.1 nm下降至7.6 nm,最可几孔径和孔体积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分别为31nm和2.2 cm^3/g。引入MgO后,复合物的酸强度稍有增加。MgO引入量最少时,总酸量明显减少,之后随MgO含量的增加再次增加,但仍少于引入前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 sio2-Al2O3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法 织构性质 酸性质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复合氧化物Bi2 WO6-ZrO2-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平 邢焰 +4 位作者 任成军 陈耀强 吴大旺 徐海迪 龚茂初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1-1416,共6页
采用一积沉淀法和两积沉淀法分别制备了Bi2WO6-ZrO2-TiO2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BET),傅里叶变换(FT-IR)光谱技术,X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等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两积沉淀法的Bi... 采用一积沉淀法和两积沉淀法分别制备了Bi2WO6-ZrO2-TiO2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BET),傅里叶变换(FT-IR)光谱技术,X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漫反射光谱等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两积沉淀法的Bi、W离子存在于催化剂表面,而一积沉淀法是进入催化剂晶格。利用气相苯进行催化剂的紫外和可见光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积沉淀法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方法 复合氧化物 Bi2 WO6 掺杂 可见光
下载PDF
Nb_2O_5-TiO_2复合氧化物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杰 杨万秀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69,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b2O5-TiO2复合氧化物,通过XRD、LRS和UV-vis DRS等方法考察Nb/Ti原子比和焙烧温度对Nb2O5-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以水体中苯酚的降解为探针反应考察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b2O5-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与Nb...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b2O5-TiO2复合氧化物,通过XRD、LRS和UV-vis DRS等方法考察Nb/Ti原子比和焙烧温度对Nb2O5-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的影响,以水体中苯酚的降解为探针反应考察复合氧化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b2O5-TiO2复合氧化物结构与Nb/Ti原子比和制备温度有关.随着Nb5+进入TiO2晶格,在可见光区域形成一新的吸收带,该吸收带强度随Nb/Ti原子比和焙烧温度变化,当焙烧温度高于973 K时,可见光区域吸收带消失.低Nb/Ti原子比下,Nb5+对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具有抑制作用,而高的Nb/Ti原子比下Ti4+对Nb2O5晶相结构具有导向作用.复合物对水体中苯酚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随着Nb/Ti原子比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2O5 TIO2 UV-vis-DRS 复合氧化物结构 光催化
下载PDF
微乳凝胶法制备MoO_3/SiO_2纳米复合氧化物及DSC-TG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詹拥共 黄小妮 蔡炳新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50-353,共4页
由微乳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3含量的MoO2/SiQ纳米复合氧化物,运用DSC-TG,TEM,XRD和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相应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氧化物适宜的焙烧温度为300℃;样品粒径分布在20-24nm;样品中MoO3在SiQ表面分散良好... 由微乳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3含量的MoO2/SiQ纳米复合氧化物,运用DSC-TG,TEM,XRD和FT-IR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相应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氧化物适宜的焙烧温度为300℃;样品粒径分布在20-24nm;样品中MoO3在SiQ表面分散良好,其单层分散阈值在12-12.5%之间;表面Mo与Si原子以Mo-O-Si键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凝胶法 MoO2/sio2 纳米复合氧化物 DSC-TG
下载PDF
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载体的pH值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辛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秀敏 穆金城 +2 位作者 刘速 于海峰 陈明鸽 《工业催化》 CAS 2016年第7期37-4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NiO和WO3改性负载的NiO—WO3/TiO2-SiO2催化剂,考察不同pH值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的载体对催化剂辛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NiO—WO,/TiO2-SiO2催化...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氧化物载体,通过超声浸渍法制备NiO和WO3改性负载的NiO—WO3/TiO2-SiO2催化剂,考察不同pH值和焙烧温度条件下制备的载体对催化剂辛烷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NiO—WO,/TiO2-SiO2催化剂呈多孔结构,平均孔径约5nm,平均晶粒尺寸(10~20)nm。以焙烧温度500℃和pH=2条件下制备的TiO2-SiO2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达322.51m^2·g^-1,在辛烷异构化反应中,正辛烷转化率为28.3%,选择性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TIO2-sio2 复合氧化物载体 PH值 焙烧温度 正辛烷 异构化
下载PDF
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的气相爆轰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孔祥清 朱凯泽 +2 位作者 曲艳东 孙从煌 高化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共4页
介绍了以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为爆炸源,在爆轰管内置铁片,同时以四氯化硅为前驱体,制备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粉末的气相爆轰合成方法;并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SiO_2-Fe_2O_3复合纳米氧化物的影响。利用XRD、XRF及TEM对其组成、... 介绍了以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为爆炸源,在爆轰管内置铁片,同时以四氯化硅为前驱体,制备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粉末的气相爆轰合成方法;并探究了不同煅烧温度对SiO_2-Fe_2O_3复合纳米氧化物的影响。利用XRD、XRF及TEM对其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气相爆轰法可以制备出纯度高、分散性较好、颗粒形状为标准球形、平均粒径约50 nm、呈典型的层包覆式结构的纳米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并且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纳米复合氧化物粉末分散性变好,晶粒尺寸变得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 sio2-Fe2O3复合氧化物 纳米粉末
下载PDF
气相爆轰法制备纳米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及其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祥清 朱凯泽 +1 位作者 高化东 曲艳东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48,共5页
以H_2和O_2的混合气体为爆源、TiCl4和SiCl4溶液为前驱体,通过气相爆轰制备纳米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探究了不同前驱体Ti/Si比值对爆轰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透射电镜(TEM)及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爆轰产物的晶体结... 以H_2和O_2的混合气体为爆源、TiCl4和SiCl4溶液为前驱体,通过气相爆轰制备纳米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探究了不同前驱体Ti/Si比值对爆轰产物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透射电镜(TEM)及红外光谱仪(FTIR)等对爆轰产物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化学组成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中,TiO_2为金红石型和锐钛型混晶形式,SiO_2则为无定型形式。TiO_2-SiO_2复合氧化物颗粒中存在Ti—O—Si键。所得TiO_2-SiO_2复合结构为无定型SiO_2附着于晶态TiO_2的外部,且随着前驱体Ti/Si比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纳米粉末 气相爆轰 前驱体Ti/Si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