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新新 贾娜 +2 位作者 孙琛 赵文娜 孙文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研究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模型,研究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大叶秦艽与麻花秦艽的镇痛作用。结果大叶... 目的研究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模型,研究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光照甩尾法,研究大叶秦艽与麻花秦艽的镇痛作用。结果大叶秦艽、麻花秦艽能减轻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体积和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率;提高热板法引起小鼠的痛阈值及延长光电甩尾法所致的潜伏期;显著地减少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结论大叶秦艽花与麻花秦艽花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秦艽 麻花秦艽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秦艽与小秦艽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唐建宁 康建宏 +2 位作者 许强 王俊 宋立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36-841,共6页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 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照著高于秦艽,分别高出2.7 μmolCO2·m-2·s-1、1.5 mmol·m-2·s-1和140.7 mmol.m-2·s-1而叶温则低于秦艽2.8C。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的温度、光照对2种秦艽的光合都有一定影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调节光合作用,而引起2种秦艽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秦艽 小秦艽 光合特性
下载PDF
3种秦艽药材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赵兵 赵婷 +4 位作者 高昂 倪士峰 田怡涛 王卫卫 陈千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 目的探讨不同秦艽药材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试管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3种秦艽药材水煎液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水提物强于各自的醇提物,其中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和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而醇提物强于各自的水提物,同样以大叶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125 g/mL和0.5 g/mL;3种秦艽药材醇提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水提物作用较弱,其中麻花秦艽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0625 g/mL。结论 3种秦艽药材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为合理使用该类药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作用 大叶秦艽 麻花秦艽 小秦艽
下载PDF
秦艽总环烯醚萜苷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牛筛龙 孙富增 张兴耐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秦艽总环烯醚萜(GMI)对各型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模型,探讨GMI的抗炎作用。称...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秦艽总环烯醚萜(GMI)对各型各期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耳廓肿胀、醋酸诱发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蛋清致大鼠背部气囊滑膜炎,棉球诱发小鼠肉芽肿模型,探讨GMI的抗炎作用。称体质量测定各组小鼠耳的炎症肿胀程度及肉芽增生水平,用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洗涤液中的伊文思蓝含量、滑膜炎渗出液容积、渗出液中的白细胞(WBC)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渗出液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结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GMI能够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小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其较阴性对照组还能明显减少渗出液容积,降低渗出液中WBC、MDA、TNF-α含量及血清中MDA水平,并能提高渗出液和血清中SOD的活性。结论GMI能够减轻各期炎症形成,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渗出、消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总环烯醚萜苷 抗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药秦艽根内中柱裂分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小洪 吕居娴 杨晓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8-431,共4页
通过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秦艽根的初生结构正常,初生木质部四原型.次生生长早期阶段也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由于木质部内部分薄壁细胞的分裂,且迅速转化成异常形成层细胞.并与原维管形成层相连,从而形成多个新的... 通过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秦艽根的初生结构正常,初生木质部四原型.次生生长早期阶段也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由于木质部内部分薄壁细胞的分裂,且迅速转化成异常形成层细胞.并与原维管形成层相连,从而形成多个新的形成层环,将木质部柱分为几个子木质部.随后,包围各子木质部的各形成层环分别产生韧皮部细胞,将中往分成几个维管柱,但各维管柱之间不形成栓化细胞.从而主根不裂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秦艽 中柱裂分 发育解剖
下载PDF
秦艽种苗不同栽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鸿 刘世巍 张守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10931-10932,共2页
[目的]为秦艽大田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无病虫感染的种苗为试材,设置行距(101、52、02、5 cm)、株距(15、20、253、0 cm)各4个水平,共16个密度组合。移栽2-3年后的秋季9-10月采挖,称其干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为秦艽大田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无病虫感染的种苗为试材,设置行距(101、52、02、5 cm)、株距(15、20、253、0 cm)各4个水平,共16个密度组合。移栽2-3年后的秋季9-10月采挖,称其干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株行距为10 cm×15cm和25cm×30cm的组合产量均较低,不利于秦艽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株行距为15 cm×20cm^2、0 cm×15 cm1、0 cm×30 cm和10 cm×25 cm的4个组合的经济效益最好,产量分别为3 295.203、280.203、270.153、336.45 kg/hm^2,净产值分别为49 886.74、9 511.704、9 260.45和46 171.20元/hm^2。[结论]移栽秦艽种苗时,株距保持在10-20 cm,行距保持15-30 cm时,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不同密度 试验设计 最佳密度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