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Recreation Service Quality of Slow Traffic Space in Urban Parks Based on IPA-Space Syntax Model
1
作者 ZHOU Xi CHU Zuoyong JI Xia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4期21-30,共10页
To build an“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it is important to figur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urban park space and create a high-quality urban park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people”and“park... To build an“ecological and livable city”,it is important to figur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ctivity and urban park space and create a high-quality urban park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people”and“park”.Taking Longhu Park in Huai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e study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ervice quality of slow traffic space us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and space syntax,clarified the key indexes and areas to be optimized,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sig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combination with human activity demand.The results suggest that:①The mean performance of park recreation service quality is 3.63,less than the mean importance(3.95).Tourists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afety and convenience of slow traffic space,and the diversity and identiability of site functions is the focus“to be improved”.②The accessibility of Longhu Park shows a strong irregular shape in the southwest.The dead-end roads in the far lake area and the flora and fauna area on the northwest side have weak spatial perception,and the composite function carrying potential of slow traffic space is better reflected in a small range.Therefore,an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slow traffic space is proposed to enhance the continuity of road network,site identifiability,and 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new thoughts of governance based on spatial humanism for the high-quality renewal of urban parks in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 analysis Space syntax Urban park slow traffic space Recreation service quality
下载PDF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Slow Traffic Systems Based on Multi-source Big Data:A Case Study of Shiji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2
作者 LI Yiwe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3年第4期62-64,68,共4页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and the prerequisite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eijing to continue promoting“green priority”are establishing a good urban slow traffic syst...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and the prerequisite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eijing to continue promoting“green priority”are establishing a good urban slow traffic system.Shijingshan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is taken as a research object.By analyzing and processing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data,POI data,and shared bicycle data,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slow traffic system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are explored,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future urban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source data slow traffic system Shijingshan District
下载PDF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low Traffic Space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nter Olympics: A Case Study of Lugu Street of Shijingshan District
3
作者 LI Daoyong HE Qilin ZANG Hengy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6期61-63,67,共4页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low traffic space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slow traffic space” and its design concept...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low traffic space in Shijingshan District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slow traffic space” and its design concept and strategy theory, the problem of slow traffic space is sort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background, spatial form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with Lugu Street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unique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district,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patial form improvement, unsupervised technology utilization, enhancement of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slowly traffic and Winter Olympics culture shaping. In addition, a slow traffic space improvement scheme with easy implementation, convenient access and rich connotation is formed,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low traffic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slow traffic space Shijingshan District
下载PDF
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慢行病害特征与治理
4
作者 张营旭 蒋良文 +4 位作者 张广泽 周波 刘小莎 罗星文 黄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针对我国西南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中路基、桥梁和隧道出现导致列车运行速度减慢的病害(慢行病害),依托南昆、沪昆、西成高铁3条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运营期间监测与补充勘察资料,分析不同慢行病害的危害方式与变形破坏特征,... 针对我国西南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中路基、桥梁和隧道出现导致列车运行速度减慢的病害(慢行病害),依托南昆、沪昆、西成高铁3条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运营期间监测与补充勘察资料,分析不同慢行病害的危害方式与变形破坏特征,研究高速铁路慢行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治理方案。研究得出结论: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构造应力环境、气候降雨、岩体结构条件等多重因素造成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出现路基基底上拱、斜坡桥梁位移、隧道基底上拱、隧道混凝土腐蚀等慢行病害,针对不同慢行病害提出多种治理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复杂艰险山区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维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艰险山区 高速铁路 慢行病害 路基变形 桥梁位移 隧道病害 病害治理 地质灾害
下载PDF
沈阳市太原街商业区交通改善策略
5
作者 韩旭 刘亚臣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在沈阳市城市更新的工作背景下,对太原街商业区的路网结构、交通运行及停车需求展开调查,深入剖析太原街商业区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交通改善目标,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重点从优化路网结构、停车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公交、重塑慢行网... 在沈阳市城市更新的工作背景下,对太原街商业区的路网结构、交通运行及停车需求展开调查,深入剖析太原街商业区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了交通改善目标,并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重点从优化路网结构、停车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公交、重塑慢行网络、停车综合治理五大方面提出具体的交通改善策略,提升街区品质,助力太原街商业区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网络 交通改善 策略研究
下载PDF
沙河高教园区慢行系统中的交通科技简析
6
作者 肖磊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随着沙河高教园区的入驻高校学生以及职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园区交通治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不断的增长,交通拥堵、交通违法日益增长的问题对园区的职住人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针对高教... 随着沙河高教园区的入驻高校学生以及职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园区交通治理压力也随之增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不断的增长,交通拥堵、交通违法日益增长的问题对园区的职住人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文章运用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针对高教园区快速发展中的交通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新增电子警察、智慧行人过街、更换新型自适应交通信号机等科技设备,以及发起镇街联动交通治理的相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系统 高教园区 交通科技 交通治理
下载PDF
站城一体视角下的高铁枢纽地区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张家口站枢纽地区为例
7
作者 阮昕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张家口市高铁规划基于站城一体的理念,构造城市慢行系统,打造站内零距离换乘系统,优化城市景观等,以此营造交通、生活与景观三重功能复合的枢纽,实现“融城于站”,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商贸文化、铁路文化、冬奥文化的传承,彰显片区地域特... 张家口市高铁规划基于站城一体的理念,构造城市慢行系统,打造站内零距离换乘系统,优化城市景观等,以此营造交通、生活与景观三重功能复合的枢纽,实现“融城于站”,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商贸文化、铁路文化、冬奥文化的传承,彰显片区地域特色[2]。在“站城一体”的视角下,构建一个以生态、健康、智慧、体育为特色的链接片区活力的复合高铁新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城一体 张家口站 慢行系统 零距离换乘 城市设计
下载PDF
首都核心区慢行设施服务水平评价研究
8
作者 王腾 张晗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88-97,105,共11页
近年来“慢行优先”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题之一。因此,为有效评价首都核心区慢行设施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设施、秩序、使用量等方面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评价首都核心区慢行系统为目标层,以网络、环境、空间为... 近年来“慢行优先”逐渐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题之一。因此,为有效评价首都核心区慢行设施服务水平,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设施、秩序、使用量等方面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以评价首都核心区慢行系统为目标层,以网络、环境、空间为准则层,以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等为指标层,将慢行设施服务水平由定性静态评价拓展到定量动态评价,实现了对慢行系统的“慢行体检”。同时利用该体系对北京市30条重点道路的慢行系统进行了评价,并将该评价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交通 慢行设施 服务水平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公众需求的慢行道更新提升研究
9
作者 王钰 陈艳 +1 位作者 蔡文婷 王香春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城市慢行道是与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密切的城市线性空间,只有充分了解使用者需求,才能为推进人行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基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从用户视角明确公众对慢行道的使用感受和景观偏好,并借助关联规则分析并揭示公众... 城市慢行道是与老百姓日常出行最密切的城市线性空间,只有充分了解使用者需求,才能为推进人行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基于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从用户视角明确公众对慢行道的使用感受和景观偏好,并借助关联规则分析并揭示公众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研究结果既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支撑,又为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行道 问卷调查 改造提升 建设评估
下载PDF
城市新区慢行交通提升策略研究
10
作者 刘梦瑶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城市新区,及早介入慢行交通管理与建设,则有助于城市高起点、高品质的建设,有效避免道路的重复建设。因此,在梳理慢行交通发展历程与规划概况的基础上,结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和城市新区,及早介入慢行交通管理与建设,则有助于城市高起点、高品质的建设,有效避免道路的重复建设。因此,在梳理慢行交通发展历程与规划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亦庄的慢行交通发展现状,研究提出了慢行交通的提升理念和提升策略。该研究成果可为北京亦庄慢行交通发展提供支撑,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新区 慢行交通 提升策略
下载PDF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更新实践
11
作者 李存东 孟庆诚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3期42-46,共5页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提升工程为例,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现有条件下的更新思路,通过整合医药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等既有资源条件,提...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提升工程为例,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现有条件下的更新思路,通过整合医药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等既有资源条件,提出“系统统筹,建立框架”“借力绿隔,城景交融”“产业活化,三生融合”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人为本地提升基地环境品质,引领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景观设计 医药产业园 慢行系统 绿地系统
下载PDF
跨江桥梁的慢行交通设计研究
12
作者 黄越 《市政技术》 2024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跨江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其慢行交通设计对优化整个城市交通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深入研究跨江桥梁的慢行交通设计,则是寻求提升城...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跨江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其慢行交通设计对优化整个城市交通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深入研究跨江桥梁的慢行交通设计,则是寻求提升城市交通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依托温州市七都二桥工程实例,对城市跨江大型桥梁的慢行交通组织进行了细致研究,并通过分析慢行交通出行的特点与不同的慢行交通布置形式和平面设计的优缺点,综合评定出了最优的七都二桥慢行交通设计方案。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江桥梁 慢行交通 非机动车道
下载PDF
关于公路中慢车道的探讨
13
作者 陈家兵 仝刚太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公路标准、规范中有在一二级公路上设置慢车道的相关规定,而慢车道又与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密切相关,在规范条文及释义中没有对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进行解释,给设计人员和管理部门如何设计、管理慢车道带来困惑。通过对交通类型详细分... 公路标准、规范中有在一二级公路上设置慢车道的相关规定,而慢车道又与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密切相关,在规范条文及释义中没有对慢行车辆和非汽车交通进行解释,给设计人员和管理部门如何设计、管理慢车道带来困惑。通过对交通类型详细分析,并对规范条文和释义反复研读,总结出汽车与非汽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慢行车辆等交通类型的关系,指出了慢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不同之处。认识到慢车道既不是机动车道,又不是非机动车道,而是允许慢行车辆(低速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共同使用的混行车道。对公路设计、管理人员如何设计和管理慢车道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慢车道 慢行车辆 非汽车交通
下载PDF
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快慢分行骑行质量研究
14
作者 肖书影 杨闯 +4 位作者 刘娜 郭明洋 蒋大鹏 王景泽 王之怡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进一步提升非机动车道骑行质量,助力慢行发展,从服务水平、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骑行质量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与混行状态相比,分行状态下电动自行车运行效率较高且运行速度更为集中,自行车... 为进一步提升非机动车道骑行质量,助力慢行发展,从服务水平、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骑行质量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与混行状态相比,分行状态下电动自行车运行效率较高且运行速度更为集中,自行车运行速度略小于混行状态,但运行更为平稳;快慢分行状态下,电动自行车与自行车均处于自由行驶状态,安全性较高。最后以北京市崇文门外大街为例进行骑行质量评价,其结论为采用合理的快慢分行措施后,骑行质量等级由良提升为优,评分提高了55.04%,并认为非机动车道快慢分行的交通组织方式适用于崇文门外大街。该研究成果可为快慢分行的非机动车道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能够更好地营造安全高效的骑行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道 快慢分行 层次分析法 通行能力 行驶速度 车头时距
下载PDF
Cluster-size dependent randomization traffic flow model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坤 汪秉宏 +1 位作者 付传技 陆玉凤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3483-3493,共11页
关键词 交通流 拥挤 相位转换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绿色住区慢行交通指标体系框架构建研究
16
作者 张建 郭星秀 《住区》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重视。住区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住区交通系统及周边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因此完善住区慢行交通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全国居...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逐渐受到重视。住区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单元,住区交通系统及周边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因此完善住区慢行交通是实现城市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全国居住区满意度调查所反映的问题为导向,通过对比国内外绿色住区相关标准中的各项内容,结合国情构建出我国绿色住区慢行交通指标体系框架,为我国住区慢行交通的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绿色出行 慢行交通 标准对比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大数据与深度学习的道路视觉特征与骑行流量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贾敬涵 王子尧 李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0,共7页
伴随着市民慢行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而现有关于城市慢行系统的研究中,针对道路视觉特征与骑行流量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骑行道路的建设预评价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以北京市海淀区5类可供骑... 伴随着市民慢行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而现有关于城市慢行系统的研究中,针对道路视觉特征与骑行流量的相关性研究较少,骑行道路的建设预评价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以北京市海淀区5类可供骑行的市政道路为研究对象,基于全景静态图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方法对道路的绿景指数、街道开敞度、建筑比及界面围合度4项视觉特征进行量化,并利用开源运动数据Heatmap获取道路对应的骑行流量,对视觉特征与骑行流量之间的关系展开相关性研究。研究发现:在各类道路中,绿景指数与建筑比均与骑行流量呈正相关,而随市政道路级别升高,街道开敞度则与骑行流量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基于骑行使用的道路建设或改造及相关绿道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大数据 图像语义分割 道路视觉特征 慢行系统 骑行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法的城市慢行三网融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芝梅 郭明洋 +1 位作者 贺玉龙 彭颢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为解决城市绿道、滨水道路、市政慢行道路等城市慢行系统相互独立、衔接不畅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缺乏三网融合水平评价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模型的三网融合评价方法。传统的TOPSIS法采用理想解计算贴近度,没有考虑到异... 为解决城市绿道、滨水道路、市政慢行道路等城市慢行系统相互独立、衔接不畅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缺乏三网融合水平评价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模型的三网融合评价方法。传统的TOPSIS法采用理想解计算贴近度,没有考虑到异常值与实际情况,故运用基于高斯分布的离群点检测法处理极端异常值,建立了1个综合考虑三网融合水平的评价模型。以往路网评价通常是针对单个对象进行研究,而未考虑多个对象融合情况,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三网融合因素、慢行道路网络出行特点、居民出行便利性等,并结合实地调查,选取网络连通性、可达性等相关的13个指标。为了避免单一赋权产生的偏重性,本文建立权重组合优化模型使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主客观权重与组合权重的偏离程度最小。本研究以朝阳区慢行系统网络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根据位置和功能,将其分成21个绿道段,得到21个评价对象的三网融合情况和综合排名。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的慢行评价方法和经典的评价方法,该改进模型贴近度标准差为0.278,具有更好的区分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影响三网融合程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各个指标权重做出针对性的优化工作。该评价方法可作为提升绿道、滨水道路与市政慢行道路衔接效果的优化指导方法,促进三网融合与慢行道路网络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慢行道路网络 三网融合 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法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考虑慢行交通影响下的交通微循环路网优化设计
19
作者 王建新 钱勇生 +1 位作者 曾俊伟 魏谞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566-7572,共7页
为减少实行交通微循环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对区域内居民生活和出行交通的不良影响,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最小化慢行交通的出行时间、最小化环境污染和最小化道路饱和度为优化目标,考虑干道路网饱和度约束、慢行交通平均限速值约束、慢行路... 为减少实行交通微循环过程中日益增加的对区域内居民生活和出行交通的不良影响,以最小化道路连通性、最小化慢行交通的出行时间、最小化环境污染和最小化道路饱和度为优化目标,考虑干道路网饱和度约束、慢行交通平均限速值约束、慢行路网密度约束,建立了多目标区域交通路径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用轮盘赌选择算子和非均匀变异算子进行操作,得到了最优的微循环路网优化组织方式。通过算例分析,与实行微循环前的路网相比,实行微循环后的路网饱和度明显下降,减小了对街区内的居民影响和生态环境破坏,得到了一个合理的街区交通微循环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交通 交通微循环 慢行交通 多目标优化 双层规划模型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城市绿道景观营建策略研究——以西安市灞河右岸绿道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俄沂彤 刘丽丽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期194-196,200,共4页
城市快速发展及新冠疫情爆发使公共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城市绿道作为连接度高、覆盖率广的城市重要绿地空间,参与居民日常生活,对促进公共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对灞河右岸已建成绿道现状环境进行分析,从创... 城市快速发展及新冠疫情爆发使公共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城市绿道作为连接度高、覆盖率广的城市重要绿地空间,参与居民日常生活,对促进公共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对灞河右岸已建成绿道现状环境进行分析,从创建便捷通达的绿道网络、构建安全完善的配套设施、塑造适宜优美的景观环境、营建舒适多样的开放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公众健康的绿道景观营建策略,为城市绿道建设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道 公共健康 绿色公共空间 慢行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