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熔盐中电沉积Sm-Co合金膜及其磁性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加新 赖恒 +2 位作者 张志城 庄彬 黄志高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在353K的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用恒电位电解法在Cu基片上制备了Sm-Co合金膜.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熔体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t电极上,Co(II)+2e"Co(0)是一步完全的不可逆反应;测得CoCl2-尿素-乙酰胺-NaBr-KB... 在353K的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用恒电位电解法在Cu基片上制备了Sm-Co合金膜.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熔体的电化学行为.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t电极上,Co(II)+2e"Co(0)是一步完全的不可逆反应;测得CoCl2-尿素-乙酰胺-NaBr-KBr熔体中,Co(II)在Pt电极上的传递系数!=0.31,扩散系数D0=4.78×10-5cm2·s-1;Sm(III)难以单独沉积,但能被Co(II)诱导共沉积,在不同阴极电位下制备出不同Sm含量的非晶合金膜.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检测薄膜成分,用SEM观察了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用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样品退火前后的晶相和磁性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923K进行退火30s后Sm-Co薄膜由非晶转变为多晶结构,并以hcp晶相结构为主;退火和Sm含量对Sm-Co合金膜的磁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诱导共沉积 磁性能 微结构
下载PDF
Sm-Co合金纳米线的电沉积制备及磁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晓钟 吴振兴 +3 位作者 杨宇涛 田鹏 潘良 汤皎宁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以自制的孔径为80~100nm的AAO为模板,在低温熔融盐体系中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Sm-Co合金纳米线阵列。SEM观测发现,Sm-Co合金纳米线排列有序,直径为80~100nm,与AAO模板孔径基本一致;通过调节电沉积时间,可以控制Sm-Co纳米线的长度。... 以自制的孔径为80~100nm的AAO为模板,在低温熔融盐体系中采用直流电沉积法制备了Sm-Co合金纳米线阵列。SEM观测发现,Sm-Co合金纳米线排列有序,直径为80~100nm,与AAO模板孔径基本一致;通过调节电沉积时间,可以控制Sm-Co纳米线的长度。用1 mol/dm3的NaOH将模板溶掉后进行TEM检测,Sm-Co合金纳米线直径约为100nm,与模板孔径基本吻合;XRF测定表明,纳米线组成为Sm-Co合金,其原子比为1∶5;XRD谱显示所得到的Sm-Co合金纳米线为非晶态。纳米线的最大磁能积为179.2kJ/m3,说明Sm-Co合金纳米线阵列具有很好的磁存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纳米线 电沉积 磁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Sm-Co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安茂忠 苏彩娜 +2 位作者 赵彦彪 杨培霞 张锦秋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1-705,共5页
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体系中,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Sm-Co合金的电沉积。得到了铜基体上电沉积制备的Sm-Co合金薄膜,薄膜呈现银灰色、具有金属光泽,表面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牢固。SEM观察表明,Sm-Co合金镀层的... 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BMIM]BF4)体系中,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Sm-Co合金的电沉积。得到了铜基体上电沉积制备的Sm-Co合金薄膜,薄膜呈现银灰色、具有金属光泽,表面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牢固。SEM观察表明,Sm-Co合金镀层的表面平整、均匀且致密;EDS测试表明,Sm-Co合金镀层中Sm的质量分数可达12%。对电沉积Sm-Co合金的电解液进行循环伏安和稳态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在仅含有钐盐的离子液体电解液中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出现,但当进一步加入钴盐后,便可以实现Sm、Co的共沉积,据此初步提出了Sm-Co合金的电沉积机理是Sm3+在Co2+的诱导作用下才能实现共沉积的诱导共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离子液体 sm-co合金 1-丁基-3-甲基咪唑氟硼酸盐 诱导共沉积
下载PDF
纳米晶Sm-Co合金的矫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晶 肖军 刘新才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7,15,共8页
纳米晶Sm-Co永磁合金具有独特的矫顽力特性。综述了高能球磨和快淬两种工艺制备的纳米晶Sm-Co永磁合金的矫顽力与工艺过程、添加元素和显微组织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对相关矫顽力机制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 sm-co合金 纳米晶 矫顽力
下载PDF
快淬Sm-Co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成彦 甄良 +2 位作者 赵立 徐仁根 邵文柱 《电工材料》 CAS 2003年第1期26-30,共5页
Sm- Co磁体由于其高的内禀矫顽力 Hc J和高 Tc近年来重新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通过快淬法可以制得具有纳米结构的 Sm- Co合金 ,快淬合金具有高的剩磁比 (Mr/ Ms)等优点。本文对快淬 Sm- Co合金的相结构、各向异性以及快淬速度、退火工... Sm- Co磁体由于其高的内禀矫顽力 Hc J和高 Tc近年来重新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通过快淬法可以制得具有纳米结构的 Sm- Co合金 ,快淬合金具有高的剩磁比 (Mr/ Ms)等优点。本文对快淬 Sm- Co合金的相结构、各向异性以及快淬速度、退火工艺和合金元素对磁性能的影响及合金的温度稳定性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 ,介绍了快淬 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快淬 相结构 磁性能
下载PDF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Sm-Co合金的电化学制备
6
作者 刘青 张素珍 +2 位作者 王建朝 蒲丽 李冰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7-62,共6页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还原为金属Co是一步不可逆过程,Sm(Ⅲ)不能单独还原为Sm,但可以被Co(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Sm-Co合金,Sm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Sm(Ⅲ)/Co(Ⅱ)摩尔比...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还原为金属Co是一步不可逆过程,Sm(Ⅲ)不能单独还原为Sm,但可以被Co(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Sm-Co合金,Sm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Sm(Ⅲ)/Co(Ⅱ)摩尔比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 电还原 诱导共沉积 sm-co合金
下载PDF
在水溶液中电沉积Sm-Co合金
7
作者 迟玉中 刘雁红 《表面工程资讯》 2004年第3期8-8,共1页
关键词 稀土合金 sm-co合金 电沉积 水溶液 磁性材料
下载PDF
水溶液中Sm-Co合金膜的电化学制备与表征
8
作者 张金方 龙雄飞 +1 位作者 李新华 郭光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2-14,共3页
室温条件下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方式在硅片上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膜。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由Sm、Co组成,其中Sm的相对含量高达26.80%(质量分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合金膜结构致密,... 室温条件下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采用恒电位方式在硅片上电沉积制备Sm-Co合金膜。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由Sm、Co组成,其中Sm的相对含量高达26.80%(质量分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结果表明,合金膜结构致密,色泽均一,呈银灰色但有少许裂纹;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合金膜为非晶态,经700℃热处理2h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 恒电位电沉积 sm-co合金 热处理
下载PDF
纳米尺度下Sm-Co合金体系中相组成与相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文武 宋晓艳 +2 位作者 李尔东 魏君 李凌梅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80-3286,共7页
建立了纳米晶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可定量描述纳米尺度下合金体系中化合物相的热力学性质,并预测合金相的稳定性及其转变规律.利用该模型全面计算了纳米晶Sm-Co合金体系中各化合物相在不同晶粒尺寸下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建立了纳米晶合金相的热力学模型,可定量描述纳米尺度下合金体系中化合物相的热力学性质,并预测合金相的稳定性及其转变规律.利用该模型全面计算了纳米晶Sm-Co合金体系中各化合物相在不同晶粒尺寸下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预测了纳米尺度下Sm-Co合金体系中各物相的相对稳定性及转变规律.模型预测结果示出,在室温附近,随着纳米晶粒尺寸的减小,某些纳米晶合金相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将由负值变为正值,预示着将向其他更稳定的纳米晶合金相转变,这是与传统粗晶材料中合金相的稳定性仅依赖于温度条件而完全不同的纳米晶合金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对实际制备的Sm-Co纳米晶合金体材料的相组成和相稳定性的测试结果证实了建立的纳米晶合金相热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材料热力学 sm-co合金 相稳定性 相变
原文传递
Sm-Co二元合金非晶块体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相全 宋晓艳 +2 位作者 李尔东 王甲 张久兴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4期730-732,共3页
稀土-过渡金属二元系合金稳定的非晶块体材料的制备一直是非晶材料研究领域的挑战性难题。本研究组以Sm-Co二元合金体系为例,探索出了一条制备稀土-过渡金属二元合金非晶块体材料的创新途径。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Sm-Co合金铸锭、高能... 稀土-过渡金属二元系合金稳定的非晶块体材料的制备一直是非晶材料研究领域的挑战性难题。本研究组以Sm-Co二元合金体系为例,探索出了一条制备稀土-过渡金属二元合金非晶块体材料的创新途径。采用真空感应熔炼制备Sm-Co合金铸锭、高能球磨制取合金非晶态粉末、高压放电等离子烧结致密化的工艺路线,制备获得了稳定的Sm-Co二元合金非晶块体。对块体材料进行XRD、DSC、TEM等表征和分析,研究了二元非晶合金块体的结构和制备工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 sm-co合金 高能球磨 放电等离子烧结
下载PDF
2∶17型Sm-Co高温永磁体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郭朝晖 潘伟 +3 位作者 李岫梅 胡新建 秦英 李卫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2-554,共3页
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m(CobalFevCu0 .0 88Zr0 .0 2 5) 7.5(v =0~ 0 .3 0 )烧结磁体 ,通过系统研究Fe含量对磁体的室温及高温磁性的影响 ,制备出了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的永磁材料Sm(CobalFe0 .0 7Cu0 .0 88Zr0 .0 2 5) 7.5,在 5 0 0... 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m(CobalFevCu0 .0 88Zr0 .0 2 5) 7.5(v =0~ 0 .3 0 )烧结磁体 ,通过系统研究Fe含量对磁体的室温及高温磁性的影响 ,制备出了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的永磁材料Sm(CobalFe0 .0 7Cu0 .0 88Zr0 .0 2 5) 7.5,在 5 0 0℃时其磁性能为 :Br=0 .687T ,bHC=42 9.7kA·m- 1 ,iHC=63 7 4kA·m- 1 ,(BH) max=83 .7kA·m- 1 。比较了该材料与商业用高矫顽力Nd Fe B和高矫顽力 2∶17型Sm Co磁体的高温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型sm-co合金 永磁材料 高温磁体
下载PDF
Sm(Co0.68Fe0.20Cu0.08Zr0.04)z(z=10、12)合金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特征
12
作者 潘晶 刘新才 +2 位作者 郭鹏举 徐峰 肖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2-1294,共3页
在V=15m/s淬速下制备Sm(Co_(0.58)Fe_(0.20) Cu_(0.08)Zr_(0.04))_z(z=10、12)合金的快淬薄带,对薄带的相结构和微现形貌进行了研究。薄带自由表面SEM分析表明,微观组织由取向生长的胞柱晶束呈编织状构成,当z=10时,一个胞柱晶尺寸大约... 在V=15m/s淬速下制备Sm(Co_(0.58)Fe_(0.20) Cu_(0.08)Zr_(0.04))_z(z=10、12)合金的快淬薄带,对薄带的相结构和微现形貌进行了研究。薄带自由表面SEM分析表明,微观组织由取向生长的胞柱晶束呈编织状构成,当z=10时,一个胞柱晶尺寸大约为(1~1.5)μm×(15~25)μm,而一个胞柱晶束的尺寸大约为(18~13)μm×(15~25)μm,当z值由10增大至12时,胞柱晶束变窄、变短.薄带自由表面XRD和EDAX分析显示,z=10的合金快淬薄带的微观组织以1:7H结构为主,伴有少量的2:17H结构,而z=12的合金快淬薄带相结构是2:17H.取向生长的胞柱晶的c轴[001]在薄带平面内取向,每一束胞柱晶内各柱晶的c轴是互相平行的,而不同胞柱晶束的c轴取向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快淬薄带 微观组织形貌 相结构
下载PDF
水溶液中Sm-Co薄膜的制备及其磁学性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雄飞 郭光华 +2 位作者 李新华 夏庆林 张金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4-26,38,共4页
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利用恒电位技术成功制备出了高Sm含量(质量分数为62.2%)的Sm-Co合金薄膜。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甘氨酸在电化学沉积Sm-Co合金薄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络合物[CoⅡ-SmⅢ(Gly-)2(HGly±)]3+的形成有利... 在以甘氨酸为络合剂的水溶液中,利用恒电位技术成功制备出了高Sm含量(质量分数为62.2%)的Sm-Co合金薄膜。循环伏安曲线表明,甘氨酸在电化学沉积Sm-Co合金薄膜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络合物[CoⅡ-SmⅢ(Gly-)2(HGly±)]3+的形成有利于Sm和Co在相对低电位下的共沉积。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镀态合金膜为非晶态,经过退火处理后,合金膜由非晶态转化为多晶态结构,出现了永磁相Sm2Co17,合金膜的矫顽力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电沉积 电化学行为 水溶液 磁学性质
下载PDF
Sm(Co_(bal)Fe_xCu_(0.088)Zr_(0.025))_(7.5)(x=0-0.30)烧结永磁体的磁性及其高温特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朝晖 李 卫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66-870,共5页
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m(CobalFexCu0.88Zr0.025)7.5(x=0-0.30)烧结磁体,对Fe含量x对磁体的磁性及其高温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随Fe含量的增加,最大磁能积(BH)max和剩磁Br逐渐增加,分别在x为0.21和0.27时达到了最大值205kJ/m3... 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m(CobalFexCu0.88Zr0.025)7.5(x=0-0.30)烧结磁体,对Fe含量x对磁体的磁性及其高温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随Fe含量的增加,最大磁能积(BH)max和剩磁Br逐渐增加,分别在x为0.21和0.27时达到了最大值205kJ/m3和1.055T,然后迅速下降.当x≥0.24时,磁体中开始有FeCo软磁性相析出,破坏了磁体的永磁特性.Fe含量对磁体高温稳定性有巨大的影响,在Fe含量x=0.21时,磁体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β为-0.23%/K;当x=0.07时,β降至-0.14%/K(293-723K).制备出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的永磁材料Sm(CobalFe0.07Cu0.088Zr0.025)7.5,在723K时其磁性能为:Br=0.725T,bHc=517kA/m,iHc=764kA/m,(BH)max=95 kJ/m3,B-H退磁曲线保持为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永磁体 磁性 2:17型sm-co合金 永磁材料 高温磁体
下载PDF
Sm(CoFeCuZr)_(12)快淬薄带的晶体织构与磁性能各向异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晶 刘新才 +2 位作者 郭鹏举 肖军 徐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20-2024,共5页
在辊表面速度为15~35 m/s的条件下制备Sm(Co0.68Fe0.20Cu0.08Zr0.04)12合金快淬薄带,对薄带的微观组织、晶体织构和磁性能各向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薄带的微观组织由成束的Th2Ni17型结构的2-17相取向柱晶在薄带平面内交织排列而成,每... 在辊表面速度为15~35 m/s的条件下制备Sm(Co0.68Fe0.20Cu0.08Zr0.04)12合金快淬薄带,对薄带的微观组织、晶体织构和磁性能各向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薄带的微观组织由成束的Th2Ni17型结构的2-17相取向柱晶在薄带平面内交织排列而成,每一束柱晶内各个柱晶之间互相平行,而各束柱晶的取向随机分布;随着辊速从15 m/s增加到35 m/s,柱晶宽度显著细化,在35 m/s时达到285 nm;当辊表面速度分别为15、25和35 m/s时,薄带自由面的衍射谱中衍射峰强度比(I(200)/I(111))分别为3.0、3.6和4.5,表明快淬薄带自由面存在(200)晶体织构并且随着辊速的增大而增强,2-17相柱状晶的易磁化方向[001]晶向则处于薄带平面内;平行于薄带平面方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磁比垂直于薄带平面方向的分别高出0.21~0.37 T和0.04~0.10 T;随着辊速从15 m/s增大到35 m/s,薄带的饱和磁化强度、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都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快淬薄带 晶体织构 磁各向异性
下载PDF
纳米晶SmCo_7合金的相稳定性、相变行为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哲旭 宋晓艳 +1 位作者 李定朋 刘雪梅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5-568,共4页
以纳米晶单相SmCo7合金块体为初始原料,通过系列退火系统研究了随着晶粒长大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纳米晶SmCo7相从室温至600℃都能保持很好的相稳定性(晶粒长大十分缓慢)。而且研究发现纳米晶SmCo7相的失稳分解和... 以纳米晶单相SmCo7合金块体为初始原料,通过系列退火系统研究了随着晶粒长大其物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纳米晶SmCo7相从室温至600℃都能保持很好的相稳定性(晶粒长大十分缓慢)。而且研究发现纳米晶SmCo7相的失稳分解和晶粒的突发长大会同时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分解形成的Sm2Co17相大部分是以显微孪晶的形式存在,而SmCo5相则是呈圆形均匀分布于合金中。另外通过对具有不同晶粒尺寸和物相组成的纳米晶SmCo7合金的室温磁性能细致表征,发现单相SmCo7合金都具有非常优异的磁性能。而其中平均晶粒尺寸为33nm的单相SmCo7合金具有最高矫顽力,达到1164.54kA/m;平均晶粒尺寸为29nm的单相SmCo7合金具有最高的磁能积,达到95.65kJ/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亚稳相 相稳定性 相变特征 磁性能
原文传递
具有永磁性能的SmCo_2纳米晶合金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海宁 宋晓艳 +3 位作者 张哲旭 卢年端 刘雪梅 张久兴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73-978,共6页
结合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通过非晶合金粉末在烧结致密化的同时发生完全纳米晶化的机制,制备出了致密的SmCo_2纳米晶合金块体材料,其平均晶粒尺寸约22 nm.对SmCo_2纳米晶合金化合物的显微组织、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等的表征和分... 结合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通过非晶合金粉末在烧结致密化的同时发生完全纳米晶化的机制,制备出了致密的SmCo_2纳米晶合金块体材料,其平均晶粒尺寸约22 nm.对SmCo_2纳米晶合金化合物的显微组织、晶体结构和相组成等的表征和分析表明,SmCo_2纳米晶合金在室温下不能以单相的形式存在,发生分解形成SmCo_3,Sm_9Co_4和SmCo_2多相共存的合金体系;而粗晶合金可以SmCo_2单相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结合纳米晶热力学计算阐释了粗晶合金和纳米晶合金的相稳定性及其转变规律.对磁性能的测定表明,与同种成分粗晶合金只有微弱的磁性能相比,SmCo_2纳米晶合金表现出明显的永磁特性,且具有良好的综合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纳米晶合金 相稳定性 显微结构 磁性能
原文传递
纳米晶SmCo_(8.9)Si_(0.9)永磁合金相变特征及其磁性能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东 王海滨 +2 位作者 刘雪梅 华刚 宋晓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39-2545,共7页
首次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性的Sm Co_(8.9)Si_(0.9)纳米晶合金,进而系统研究了亚稳相Sm Co_(8.9)Si_(0.9)的相变特征及相应的磁性能变化规律。发现添加元素Si可以有效提高过饱和固溶体亚稳相SmCo_(9.8)的稳定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mCo_(... 首次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性的Sm Co_(8.9)Si_(0.9)纳米晶合金,进而系统研究了亚稳相Sm Co_(8.9)Si_(0.9)的相变特征及相应的磁性能变化规律。发现添加元素Si可以有效提高过饱和固溶体亚稳相SmCo_(9.8)的稳定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mCo_(8.9)Si_(0.9)纳米晶合金由SmCo_(9.8)(H)结构的单相转变为Sm_2Co_(17)(H)和Co(fcc)相,且伴随相变,矫顽力提高。其机理源于析出的细小Co相造成钉扎机制增强。进一步升高热处理温度,Sm_2Co_(17)(H)相转变为Sm_2Co_(17)(R)相,同时晶粒长大明显且晶粒尺寸分布不均匀,导致磁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合金 亚稳相 相稳定性 矫顽力机制
原文传递
主族元素掺杂对SmCo5合金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斐 唐法威 +3 位作者 吕皓 郭凯 刘东 宋晓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544,共10页
建立了以Al、Ga、In、Sn等元素为例的主族元素掺杂SmCo;合金的计算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结合统计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添加元素本征特性、掺杂浓度和温度对合金物相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主族元素的优先占位受元素理化性质和... 建立了以Al、Ga、In、Sn等元素为例的主族元素掺杂SmCo;合金的计算模型,基于第一性原理结合统计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添加元素本征特性、掺杂浓度和温度对合金物相结构和磁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主族元素的优先占位受元素理化性质和掺杂体系占位空间大小两方面的影响;Al和Ga的添加有利于SmCo_(5)体系保持结构稳定性,且Al的占位概率随温度变化不明显,适用于较宽的温度范围。几种主族元素添加均削弱SmCo_(5)体系的总磁矩,而In掺杂体系具有相对较大的总磁矩,主要原因是In原子半径较大,引起掺杂体系晶格畸变,使In周围次近邻的Co原子出现磁矩增大的现象,对体系的总磁矩下降具有弥补作用。基于计算结果分析优选出利于SmCo_(5)体系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能的主族元素Al和In,且预测了Al和In的最佳掺杂浓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基永磁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结构稳定性 磁矩 元素掺杂
原文传递
Mn和In添加对SmCo7结构稳定性及磁矩影响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斐 吕皓 +3 位作者 唐法威 郭凯 刘东 宋晓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8-958,共11页
基于构建适用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原子比例准确为Sm∶Co=1∶7的晶体结构模型,依据实验研究中得到的物相共存结果,对Mn和In掺杂的Sm-Co体系模型进行了系列计算分析。利用热力学计算方法,定量化研究了Mn和In在Sm-Co体系中优先占位特点及掺... 基于构建适用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原子比例准确为Sm∶Co=1∶7的晶体结构模型,依据实验研究中得到的物相共存结果,对Mn和In掺杂的Sm-Co体系模型进行了系列计算分析。利用热力学计算方法,定量化研究了Mn和In在Sm-Co体系中优先占位特点及掺杂元素占位概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Sm-Co合金掺杂体系的能量和电子结构计算,研究了Mn和In单掺杂SmCo7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基于计算结果揭示了Mn和In对掺杂合金体系中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阐明了提升体系结构稳定性的微观机制,并提出了Mn添加可增加SmCo7合金的总磁矩,揭示了掺杂元素对SmCo7合金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co基永磁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元素掺杂 结构稳定性 磁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