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土壤温度试验研究
1
作者 魏巍 杨林艳 +3 位作者 柴云娥 顾金寿 刘孝敏 刘叶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0-1936,共7页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 为了解双膜日光温室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周围土壤及根系的影响,对兰州市一个新建双膜日光温室和单膜普通温室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阴天时,土壤温度受换热器影响较大;晴天时,土壤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双膜日光温室的浅层土壤温度高于单膜普通温室,单膜普通温室土壤表面温度的波动幅度明显强于双膜日光温室。双膜日光温室能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并且双膜温室的室内热环境稳定性强于单膜温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膜日光温室 土壤-空气换热器 土壤温度 波动幅度
下载PDF
西藏原始墨脱冷杉林微气候特征
2
作者 景梦洁 赵旺林 +1 位作者 刘新圣 张林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墨脱高海拔地带分布了大量的以墨脱冷杉(Abies delavayi var.motuoensis)为主的原始湿润森林,开展森林微气候研究能够为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2020年墨脱喜荣沟(海拔2700 m...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墨脱高海拔地带分布了大量的以墨脱冷杉(Abies delavayi var.motuoensis)为主的原始湿润森林,开展森林微气候研究能够为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基于2020年墨脱喜荣沟(海拔2700 m)原始冷杉林林内外的微气候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林内与林外温度、湿度及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的生长季长度及生长季期间的低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气温日变化特征显示,林内日间气温比林外低0.2∼2.7℃,森林表现出降温作用;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林内夜间气温比林外均高0.2∼1.2℃,森林表现出保温作用;从季节变化看,林内外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1月,但林内气温较林外更加稳定;(2)该区域相对湿度较高(>80%),且在不同季节均表现为林内>林外;(3)除冬季外,土壤温度日变化总体呈现与气温类似的日动态,但土壤温度明显滞后约2∼3 h,林内土壤温度总体低于林外;春夏两季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表现为5cm>10cm>20cm,而秋冬两季越靠近地表土壤温度则越低;(4)基于气温定义的生长季长度为208天,明显低于基于土壤温度定义的生长季长度(256∼268天);(5)2020年,冷杉林内低温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 d、-0.03℃和1 h,分别比林外少(低)了6 d、0.86℃和7 h。上述研究表明,原始墨脱冷杉林具有明显的保温和缓冲低温事件影响的作用,因此在未来亚高山天然林的保护和管理中应加强对森林微气候的观测和研究,不断提升天然林对气候变化的潜在应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事件 气温 土壤温度 墨脱冷杉林 生长季长度
下载PDF
地铁车站月平均气温随运营年限演化特性
3
作者 王丽慧 曾宪明 +2 位作者 张雨蒙 郑懿 宋洁 《暖通空调》 2024年第2期125-130,51,共7页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 建立了地铁车站空气热平衡理论模型,基于区间隧道空气温度和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得到车站月平均气温在运营初期、中期和远期的逐年演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铁车站运营年限的增长,月平均气温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运营第15年较第1年,车站月平均气温在1月温升最低为3.1℃,8月温升最高为10.6℃;在现有地铁行车密度随运营年限增大的运行模式下,地铁车站运营初期行车密度仅为15对/h,夏季车站最高气温出现在第5年,为26.4℃,远低于夏季站厅站台空调设计温度平均值29℃,所以运营初期车站空调系统提供的冷量远大于车站的冷负荷需求,初期车站空调系统存在一定的节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月平均气温 运营年限 演化特性 空气热平衡 土体蓄放热量 节能
下载PDF
浅埋破碎软岩地层盾构穿越老旧房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永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6期176-179,共4页
土压平衡盾构在埋深浅、裂隙发育的破碎软岩地层中、地表分布年代久远以及结构老旧的浅基础房屋等工况条件下,施工存在较大风险。该文针对此类工况,从掘进模式、精细化管控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应用技术,为类似工... 土压平衡盾构在埋深浅、裂隙发育的破碎软岩地层中、地表分布年代久远以及结构老旧的浅基础房屋等工况条件下,施工存在较大风险。该文针对此类工况,从掘进模式、精细化管控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应用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掘进 浅覆土 辅助气压 风险控制 地铁施工
下载PDF
基于产量和N_(2)O排放的温室番茄灌溉模式
5
作者 段琳博 蔡焕杰 +2 位作者 孙亚楠 马静 杨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3,共12页
为了揭示设施菜地N_(2)O排放的变化规律,了解水肥气耦合对设施菜地土壤N_(2)O的影响,对不同水肥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试验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了灌水水平(I)、施肥水平(F)和加气水平(A)3个因素,以不加气(CK)充分... 为了揭示设施菜地N_(2)O排放的变化规律,了解水肥气耦合对设施菜地土壤N_(2)O的影响,对不同水肥气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减排措施。试验以番茄为供试作物,设置了灌水水平(I)、施肥水平(F)和加气水平(A)3个因素,以不加气(CK)充分灌溉条件下2个施肥水平为对照,设置I1和I2(分别为亏缺灌溉和充分灌溉,对应作物-皿系数(K_(cp))分别为0.8和1.0)2个灌水水平,F1和F2(分别为低肥和高肥,对应施氮量为180 kg·hm^(-2)和240 kg·hm^(-2))2个施肥水平,A1和A2(分别为1倍气和2倍气)2个加气水平,共10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番茄全生育期N_(2)O排放进行监测分析,系统研究水肥气耦合对温室番茄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均会增加土壤N_(2)O排放通量,I2处理的N_(2)O排放通量比I1处理平均增加14.79%(P>0.05),F2处理比F1处理平均增加34.90%(P<0.05)。加气灌溉对土壤N_(2)O排放通量有显著影响,与CK处理相比,A1和A2处理分别增加10.02%(P>0.05)和62.92%(P<0.05)。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充水孔隙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与NO_(3)^(-)-N含量呈指数正相关关系,当土壤温度小于等于26℃时,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指数正相关关系,土壤温度大于26℃时,呈线性负相关关系。综合考虑番茄产量、N_(2)O累积排放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单产N_(2)O累积排放量,推荐施肥量为180 kg·hm^(-2)的1倍气充分灌溉(K_(cp)=1.0)为温室番茄增产、节水、减排的较佳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排放 水肥气耦合 温室番茄 土壤 灌水量 施肥量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助力环境工程提效探究
6
作者 葛瑞青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4年第6期175-176,179,共3页
面对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的生活载体及社会发展受到了挑战。在此背景下,环境工程学被赋予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但工程界的传统治理策略因效能低且成本高而备受质疑,科技的新锐力量——数字化技术已崭露头角。基于此,本文论述... 面对气候环境的日趋恶化,人类的生活载体及社会发展受到了挑战。在此背景下,环境工程学被赋予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但工程界的传统治理策略因效能低且成本高而备受质疑,科技的新锐力量——数字化技术已崭露头角。基于此,本文论述了数字化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优势,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提升污水治理效率、净化大气方面的效率,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土壤修复方面的效率,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环境工程 污水治理 大气净化 土壤修复
下载PDF
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在复杂地质条件场地调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刘学浩 王磊 +7 位作者 涂兵 刘道涵 周岭 王平 邹金 谢文刚 张双喜 袁寿其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11-132,共22页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场地调查往往受地形起伏、断裂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剧烈、人类工程扰动强烈等因素影响,存在调查范围缺乏科学性、调查尺度与精度难以协同平衡导致总体工作量部署高而高风险区表征精度相对不足。本文通过融合“...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场地调查往往受地形起伏、断裂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剧烈、人类工程扰动强烈等因素影响,存在调查范围缺乏科学性、调查尺度与精度难以协同平衡导致总体工作量部署高而高风险区表征精度相对不足。本文通过融合“星空界”、“天空界”、“地表界”、“地下界”技术,在突破单一技术手段片面零散探测的基础上,强调空天地一体化与井下探测技术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该一体化探测技术在湖北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得到了有效应用验证,具有全局性视野认知、自组织高效诊断识别、兼具大时空尺度风险筛查与场地尺度分层精细表征等技术优势。此外,采用该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在江西赣南边远山区找水打井与地下水源应急供水中得到了应用验证,从技术方法上克服了传统单一方法的不确定性,科学有效地提高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找水的成功率与工作效率。地表界调查圈定找水靶区,论证地下水源找水井位;地下界探测应用落地,基岩山区水文地质钻探涌水量达120 m3/d,解决了赣南革命老区季节性缺水的实际问题。作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技术体系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巡查、应急救灾等业务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在多技术方法融合、多元异质信息融合及项目应用落地方面有待进一步拓展,天空界无人机航测、地下界分层精细探测新技术新方法等尚需加强研发应用与技术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空地井一体化探测 复杂地质条件场地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 空天地一体化 地下水分层监测表征
下载PDF
Soil concentrations and soil-air exchang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long the Aba profile, 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8
作者 Hongxia LIU Shihua QI +4 位作者 Dan YANG Ying HU Feng LI Jia LIU Xinli XI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MianzhuAba 侧面,西藏的高原的东方,被选择沿着一个高度的坡度学习 organochlorine 杀虫剂(OCP ) 的出现。在表面土壤的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 ) ,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 ) 和 Aldrin,狄氏剂和 Endrin (Dri... MianzhuAba 侧面,西藏的高原的东方,被选择沿着一个高度的坡度学习 organochlorine 杀虫剂(OCP ) 的出现。在表面土壤的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 ) , hexachlorocyclohexanes (HCH ) 和 Aldrin,狄氏剂和 Endrin (Drins ) 在冬季(三月) 和夏天(7 月) 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有机氯农药 表层土壤 P浓度 中国西部 轮廓 六氯环己烷 空气
原文传递
Soil-Air Partitioning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and Total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9
作者 Yaping Zhang Erping Bi Honghan Che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741-748,共8页
Soil-air partitioning is an important diffusive process that affects 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human health. In this review,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il-air partitioning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 Soil-air partitioning is an important diffusive process that affects the environmental fate of organic compounds and human health. In this review, factors affecting the soil-air partitioning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and total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p,p'- and o,p'- isomers of DDT, DDD, and DDE) are discussed. Hydrophobic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soi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s(KSA), and its effect can be explained through enthalpy of phase change for soil-air partitioning transfer(ΔHSA). For more hydrophobic compounds,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KSA of PCBs and organochlorines can be seen in the early aging period. During the aging period, the temperatur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ore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The content and propertie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fluence the KSA of the target compounds. Generally, KSA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relative humidity in soils. The linear trend between KSA and temperature(T) changes at 0 °C. Freezing the air or soil in experiments would change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soil-air partitioning, a multipleparameter(T, organic carbon fraction(fOC), and octanol-air partition coefficient(KOA)) model is put forward to predict the KSA values for PCBs and total DD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 土壤空气 多氯联苯 分区 有机化合物 分配系数 沙特阿拉伯 疏水性
原文传递
行间生草种类对苹果园春季土壤蒸发、空气湿度和土壤贮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文利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为明确行间生草种类对华北平原苹果园春季土壤蒸发、果树冠层空气湿度、土壤贮水的影响特征,揭示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规律,于2019-2021年在河北省武邑县武罗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开展苹果树行间生草试验,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方法研究... 为明确行间生草种类对华北平原苹果园春季土壤蒸发、果树冠层空气湿度、土壤贮水的影响特征,揭示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效水分的影响规律,于2019-2021年在河北省武邑县武罗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开展苹果树行间生草试验,采用田间定位观测方法研究了苹果树行间套种越年生牧草(二月兰、毛叶苕子、小黑麦)和多年生牧草(鸭茅、白三叶)后牧草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透射率、土壤温度、水分蒸发、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贮水量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021年4-5月苹果树行间套种越年生牧草时土壤蒸发量大于多年生牧草,平均增加3.14 mm。越年生牧草切碎覆盖还田前后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不同。还田前,越年生牧草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大于多年生牧草,抑制率平均增加20.5%,这与越年生牧草生长速度快,群体LAI大、PAR透射率低,0~25 cm土壤温度低和土壤含水量下降相关。还田之后,对土壤蒸发的抑制效果小于多年生牧草,抑制率平均降低29.0%。越年生牧草对果树冠层1 m高度空气相对湿度的改善效果大于多年生牧草,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增加15.5%。冠层空气相对湿度变化与1 m土体内土壤贮水减少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越年生牧草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大于多年生牧草,平均多消耗土壤贮水39.20 mm。行间生草后土壤蒸发量平均降低27.80 mm,土壤贮水消耗量平均增加52.50 mm。因此,华北平原苹果园行间生草后春季土壤蒸发减少量难以弥补牧草生长对土壤贮水的消耗量,降低了果园土壤有效水分。越年生牧草比多年生牧草更有利于改善春季果园空气湿度,但对土壤水分消耗较大,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生草种类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特征优化果树春季灌溉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间生草 苹果园 土壤蒸发 空气湿度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气泡轻质土空气耦合冲击回波响应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振 张永刚 +1 位作者 叶观宝 刘洪伟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8期141-145,共5页
实际工程中,气泡轻质土施工质量检测主要以钻孔取芯为主,该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无法全面检测等不足,且对填筑体具有破坏性。开展气泡轻质土空气耦合冲击回波试验,获得不同密度气泡轻质土泄露波峰值频率;通过气泡轻质土泄露波与弯... 实际工程中,气泡轻质土施工质量检测主要以钻孔取芯为主,该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无法全面检测等不足,且对填筑体具有破坏性。开展气泡轻质土空气耦合冲击回波试验,获得不同密度气泡轻质土泄露波峰值频率;通过气泡轻质土泄露波与弯曲元测试的试样固有频率对比分析,揭示了气泡轻质土空气耦合冲击回波响应特性。通过空气耦合冲击回波试验发现,密度为0.5,0.8,1.2,1.5g/cm3气泡轻质土实测峰值频率平均值分别为654.77,872.66,1114.00,1505.94Hz,计算峰值频率与实测峰值频率相对误差基本在6%以内,验证了利用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检测不同密度气泡轻质土可行。并且,利用直径为10~20mm钢球敲击不同密度无缺陷气泡轻质土时,均能激发对应深度和密度下冲击回波模态,得到与计算频率较接近的实测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轻质土 空气耦合冲击回波法 泄露波 无损检测 频率
下载PDF
石家庄城市热岛效应:从冠层、表层到土壤深层 被引量:2
12
作者 卞韬 任国玉 +2 位作者 刘思廷 范欣 贾文茜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9-419,共11页
利用石家庄城市气象站和附近2个乡村站2009~2012年的逐日地面气温、0~320 cm土壤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石家庄站从冠层、表层到土壤深层的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2009~2012年年平均气温UHI强度为0.9℃,0... 利用石家庄城市气象站和附近2个乡村站2009~2012年的逐日地面气温、0~320 cm土壤温度资料,对比分析了石家庄站从冠层、表层到土壤深层的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1)2009~2012年年平均气温UHI强度为0.9℃,0~320 cm土壤温度UHI强度在-0.5~0.2℃之间,气温UHI强度明显强于土壤温度UHI。表层(0 cm)和浅层(5~40 cm)土壤温度基本表现为“热岛效应”,但深层(80~320 cm)土壤温度表现为“冷岛效应”,40~80 cm是二者的转换层位;深层土壤温度可能受局地气候影响呈现出局地性特点。2)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气温UHI强度分别为1.1℃、0.6℃、0.7℃和1.3℃,夏季最弱,冬季最强。春季和夏季表层和40 cm以上土壤温度表现为热岛,80 cm以下表现为冷岛;秋季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均表现为冷岛,320 cm深度冷岛强度最强;冬季表层和80 cm以上土壤温度主要表现为热岛,320 cm深度表现为冷岛;土壤表层热岛强度季节性变化,与气温的基本一致,其物理机制相似。3)各月气温UHI强度在0.5~1.6℃之间,1月最强,7月和10月最弱。表层和40 cm以上土壤温度一般在1~7月和12月表现为热岛,UHI强度多为6月最强,8~11月表现为冷岛;80 cm以下土壤温度多数月份表现为冷岛。4)年和四季平均气温UHI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年和四季表层土壤温度UHI强度也有较为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但随土壤深度加大,土壤温度UHI强度的日变化逐渐减弱,并最终转化为冷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城市热岛效应 气温城市热岛 地温城市热岛 季节变化 日变化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新疆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孝军 张笑培 +4 位作者 姚宝林 李强 薛铸 董建舒 衣若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不同区域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该研究利用北疆和南疆试验区实测地温数据与同期平均气温数据确定了花生播种前日平均地温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新疆51个气象站点1951—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 为探索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不同区域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该研究利用北疆和南疆试验区实测地温数据与同期平均气温数据确定了花生播种前日平均地温与日平均气温之间的关系,并基于新疆51个气象站点1951—202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不同产区膜下滴灌花生播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种前农田表层土壤温度与日平均气温呈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当春季连续5 d日平均气温维持在14.00和16.10℃时,同期表层土壤温度维持在12和15℃;播前连续5 d表层土壤温度维持在12℃时播种,东疆、南疆和北疆花生产区播期日序数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06.94、108.53和121.09;播前连续5 d表层土壤温度维持在15℃时播种,东疆、南疆和北疆花生产区播期日序数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14.39、117.02和128.58;近70年新疆绿洲花生适播期平均日气温呈上升趋势,东疆、南疆和北疆地区花生适播期分别提前了1.44~1.75、1.13~1.43和1.05~1.88 d/10a;根据播前农田耕层土壤地温与播后根区土壤地温的变化规律,新疆膜下滴灌花生适宜播期,东疆花生产区比南疆早2 d左右,南疆比北疆早12 d左右,目前,北疆花生产区适宜的播期为4月底至5月上旬。研究结果可为新疆绿洲不同花生产区适宜播种日期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播种 气温 土壤温度 播期 膜下滴灌 花生 新疆
下载PDF
降雨入渗条件下双层非饱和土边坡渐进性破坏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心怡 刘志强 +1 位作者 胡春洋 熊勇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共10页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引起的双层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渗透变形水-土-气三相耦合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程序中通过采用合理的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使其可描述双层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时的渗透-变形耦合力学特性变化,进... 为了研究降雨入渗引起的双层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提出了渗透变形水-土-气三相耦合的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计算程序中通过采用合理的非饱和土弹塑性本构模型,使其可描述双层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入渗时的渗透-变形耦合力学特性变化,进而更加清晰明了地阐述非饱和土边坡的破坏机理。以2层不同湿密度的非饱和砂土边坡的模型实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出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50、100 mm/h)与双层坡角(59°和68.3°)等4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可知,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很好地再现试验观测现象,包括不同工况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破坏时间。计算结果表明:1)由于2个土层的透水系数有所差异,水在2个土层之间的水分迁移较为缓慢。2)坡角越小(59°)或者降雨强度越小(50 mm/h),边坡破坏所需要的时间越长。3)在降雨过程中塑性破坏是从边坡左侧的坡趾附近开始,逐渐延伸至坡顶,最后形成一条贯穿整个边坡的塑性剪切带。4)边坡左侧的土体整体沿着滑动带向下滑动。在降雨强度较大(100 mm/h)的情况下,边坡滑动的规模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稳破坏 有限元数值计算 非饱和土边坡 土-水-气三相耦合 降雨入渗
原文传递
地铁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特性实测研究
15
作者 王丽慧 尹立元 +4 位作者 胡田伟 张继华 宋洁 郑懿 邹学成 《暖通空调》 2023年第4期93-99,共7页
针对地铁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问题,以运行5年的上海地铁12号线某车站为研究对象,对该车站室外空气温度、车站内空气温度及站厅壁面热流密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测,分析了地铁车站围岩土体的蓄放热特性及在维持车站空气温度稳定性方面的... 针对地铁车站围岩土体蓄放热量问题,以运行5年的上海地铁12号线某车站为研究对象,对该车站室外空气温度、车站内空气温度及站厅壁面热流密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实测,分析了地铁车站围岩土体的蓄放热特性及在维持车站空气温度稳定性方面的积极作用。测试结果表明:地铁车站围岩土体在过渡季与夏季以吸热为主,冬季以放热为主;全年蓄放热量净值为-5743 MJ,吸热量为36069 MJ,放热量为30326 MJ;围岩土体通过蓄放热有效抑制了室外空气温度波动对车站内空气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围岩土体 蓄放热 热流密度 空气温度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二次挥发、降解及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6
作者 丁洋 黄焕芳 +1 位作者 张原 祁士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338-4353,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气候变暖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广泛关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性、高毒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的高关注度化学物质,土壤是... 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气候变暖下的环境污染问题受到国际广泛关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性、高毒性和高生物累积性的高关注度化学物质,土壤是其主要储存库.气候变暖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中POPs的迁移转化及毒性效应,可能放大POPs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生态与健康风险.本文综述了土壤中POPs二次挥发和降解过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中POPs二次挥发、生物降解、光降解和毒性效应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归纳分析了土壤中POPs环境行为及毒性效应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气候变化与POPs全球循环及其环境风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土-气交换 降解产物 环境风险 全球变暖.
原文传递
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气交换中的结构多样性特征
17
作者 丁家新 沈忱思 +1 位作者 刘树仁 徐晨烨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6,共10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交换是在环境中分配和归趋的重要组成。从采样技术、逸度模型、交换方向和通量,以及影响因素4个方面综述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同系物、异构体的土气交换行为。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及其代谢产物o,p′...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交换是在环境中分配和归趋的重要组成。从采样技术、逸度模型、交换方向和通量,以及影响因素4个方面综述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同系物、异构体的土气交换行为。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及其代谢产物o,p′-DDT和p,p′-DDD表现出沉降趋势,六六六(HCHs)的异构体α-、β-HCH相比γ-、δ-HCH更倾向于向大气扩散。低分子质量的多环芳烃及多氯联苯普遍向大气挥发,而溴化程度较低的多溴二苯醚流动性较高。磷酸三正丁酯比其他有机磷阻燃剂的挥发趋势更明显。对于新型污染物,考察了全氟辛烷磺酸及短、中链氯化石蜡的土气交换通量。此外,土气交换方向会受到温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土气交换 交换通量 结构多样性
下载PDF
荆条叶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及其环境调控
18
作者 潘梦婷 张德怀 +6 位作者 高娜 徐铭泽 李鑫豪 田赟 刘鹏 贾昕 查天山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61,共10页
【目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作为反映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重要指标,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备受关注,然而对植物潜在水分利用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北京油松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荆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荆条叶片... 【目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作为反映生态系统碳水耦合的重要指标,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备受关注,然而对植物潜在水分利用能力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北京油松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荆条为研究对象,旨在探明荆条叶片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即水分利用能力潜力,WUE_(max))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于2021年6-10月,采用微气象原位观测和LI-6800便携式光合仪人工监测的方法,测定荆条叶片光响应曲线和空气温度(T_(a))、土壤含水量(SWC)、空气饱和水汽压差(VPD_(a))等环境因子。通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构建了水分利用效率对光响应模型,计算得到荆条叶片WUE_(max)。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WUE_(max)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生长季内荆条叶片WUE_(max)在2.84~9.17μmol/mmol的范围内波动,平均值为4.79μmol/mmol,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在湿润条件下荆条WUE_(max)主要受SWC和T_(a)的影响。其中,SWC是调控WUE_(max)的关键环境因子,荆条WUE_(max)与SWC呈负相关,SWC主要通过气孔导度影响WUE_(max);荆条WUE_(max)与T_(a)呈正相关,T_(a)主要通过调控光合羧化酶活性影响WUE_(max)。【结论】本研究初步论证了湿润半湿润环境下荆条主要通过水分资源获得策略来适应环境,且高SWC和低温为荆条叶片WUE_(max)的抑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水分利用效率 土壤含水量 空气温度 荆条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基于TRNSYS的严寒地区地热辅助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19
作者 黄凯良 侯旭 冯国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3-90,共8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运行能效受室外低温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换热器模块把土壤区域换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并联,设计了地热辅助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并通过TRNSYSY模拟软件对空气源热泵(ASHP)与地热辅助的空气源热泵(AGAASHP)系...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运行能效受室外低温影响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换热器模块把土壤区域换热器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并联,设计了地热辅助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并通过TRNSYSY模拟软件对空气源热泵(ASHP)与地热辅助的空气源热泵(AGAASHP)系统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AGAASHP耦合系统的采暖季平均COP为2.37,供暖水温达到45℃以上,且AGAASHP系统的供热效果优于ASHP系统;同时,通过土壤区域换热器埋管深度的单目标优化设计,耦合系统在保障土壤热平衡和良好供暖效果的基础上,优化了5%比例的埋管深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系统初投资。耦合系统相对于单空气源系统而言,不仅提高了供热稳定性,且可以解决供暖季最不利工况下空气源热泵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更加的高效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TRNSYS模拟 AGAASHP系统 土壤热平衡 高效节能
下载PDF
陶瓷板和多孔渗透膜对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的影响及其数值模拟
20
作者 马俊男 熊曦 张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5,共8页
通过陶瓷板和多孔渗透膜两种轴平移技术的非饱和三轴试验,获得了吸力一定时真砂土(完全风化的花岗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排水变形特征,并利用有限单元法对三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孔渗透膜时试样的饱和度大于使用陶瓷... 通过陶瓷板和多孔渗透膜两种轴平移技术的非饱和三轴试验,获得了吸力一定时真砂土(完全风化的花岗岩)的应力应变曲线及排水变形特征,并利用有限单元法对三轴试验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多孔渗透膜时试样的饱和度大于使用陶瓷板时的饱和度,且试样在剪切过程中排水量更小。数值计算得到的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与三轴试验获得的基本一致。剪切过程中,试样内部的吸力和饱和度呈现不均匀分布,与陶瓷板相比,多孔渗透膜可以更好地控制剪切过程中试样的吸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饱和土三轴试验是一个边界值问题而非土体的单元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三轴试验 陶瓷板 多孔渗透膜 轴平移技术 水土气耦合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