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内生颉颃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顾沛雯 《农业科学研究》 2010年第1期1-3,22,共4页
用w(次氯酸钠)=3%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min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内生细菌的数量,根部比茎、叶部多.从20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和茄子... 用w(次氯酸钠)=3%采用3种消毒时间对健康苦豆子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消毒3min消除非内生菌的影响效果较好;同一植株分离内生细菌的数量,根部比茎、叶部多.从20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筛选出对黄瓜枯萎病、番茄枯萎病和茄子枯萎病菌有较强颉颃活性的菌株12株.经初步鉴定,5菌株为芽孢杆菌属,3菌株为链球菌属,2菌株为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奈瑟氏球菌属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内生颉颃细菌 筛选 鉴定
下载PDF
内蒙古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生物碱成分及分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 莫日根 +1 位作者 许慧珍 乌乐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内蒙古苦豆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真空液相层析法分离总碱得八种结晶。其中七种已知生物碱。通过熔点、薄层定性、红外、核磁等理化分析比较确认为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槐胺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和N-甲基...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内蒙古苦豆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真空液相层析法分离总碱得八种结晶。其中七种已知生物碱。通过熔点、薄层定性、红外、核磁等理化分析比较确认为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槐胺碱、氧化苦参碱、金雀花碱和N-甲基金雀花碱。晶(1)经IR, ̄1HNMR及MS谱表征,初步认为是槐定碱的N-氧化物,是首次从国产苦豆子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液柏层析 苦豆子 生物碱 槐树属
全文增补中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Sophora alopecuroides L.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3
作者 Bohan Yang Jing Wang +2 位作者 Xiaoxu Gao Jingming Jia Anhua Wang 《As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CAS 2021年第5期309-322,共14页
Sophora alopecuroides L.,a perennial plant belonging to Leguminosae family,is used as medicinal materials to treat a variety of skin diseases.Its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mainly including alkaloids ... Sophora alopecuroides L.,a perennial plant belonging to Leguminosae family,is used as medicinal materials to treat a variety of skin diseases.Its chemical components are complex and diverse,mainly including alkaloids and flavonoids.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the isolated compounds from S.alopecuroides have a variety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In particular,alkaloids represented by matrine,aloperine and oxymatrine have significant anti-inflammatory,anti-viral,anti-tumor,anti-bacterial and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ie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S.alopecuroides,aiming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phora alopecuroides L. chemical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下载PDF
苦豆子药理及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冯平 麻文静 +2 位作者 沈娜 苏红萍 梁静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23,共5页
苦豆子,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苦豆子营养价值丰富,降低毒性后可作为优质的饲草资源应用于畜牧养殖业。本文就苦豆子... 苦豆子,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炎、抗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苦豆子营养价值丰富,降低毒性后可作为优质的饲草资源应用于畜牧养殖业。本文就苦豆子药理及营养价值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生物学特性、活性成分生物碱及提取工艺、药理作用、饲用价值,对中草药苦豆子进行科学的论述,促进苦豆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药理作用 营养作用
下载PDF
苦参凝胶对痔疮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徐珊 窦燕 +3 位作者 李小军 孔晓明 闫茹 刘石萍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目的:探究苦参凝胶对痔疮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炎症反应、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痔疮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苦参凝胶低剂量组和苦参凝胶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 目的:探究苦参凝胶对痔疮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炎症反应、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痔疮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苦参凝胶低剂量组和苦参凝胶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使用巴豆油制剂涂抹肛门直肠区诱导大鼠痔疮模型,然后给药治疗3 d。采用伊文思蓝染料外渗实验评估血浆渗出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对肛门直肠系数进行分析;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肛门直肠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痔疮模型组大鼠肛门直肠组织出现严重水肿,白细胞浸润,腺上皮、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变性坏死,且炎症区黏膜增厚,血管严重扩张,伊文思蓝血浆渗出量、血清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肛门直肠系数、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评分、COX-2、iNOS和VEGF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与痔疮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苦参凝胶低、高剂量组大鼠涂抹巴豆油制剂部位附近的腺上皮部分不完整、增生,但黏膜增厚、血管充血均有减轻,伊文思蓝血浆渗出量、血清中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肛门直肠系数、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评分、COX-2、i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VEGF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苦参凝胶高剂量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优于苦参凝胶低剂量组(P<0.05)。结论:苦参凝胶高剂量组对痔疮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炎症反应和肛门直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并可增高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凝胶 痔疮 大鼠 炎症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苦豆子生物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6
作者 罗福祥 阿娜古丽·马合木提 +2 位作者 罗静莺 高莉 闫明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1期5-8,25,共5页
目的:探讨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提取分离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苦豆子总碱、苦参... 目的:探讨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提取分离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苦豆子生物碱均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其中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最为显著(P<0.01);随着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作用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NSE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P<0.01),而PGC-1α、Nrf 2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苦豆子总碱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生物碱 PC12细胞 抑制率 细胞凋亡 毒性作用
下载PDF
苦参凝胶联合甲硝唑片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珊珊 王慧玲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凝胶联合甲硝唑片对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临床疗效、阴道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T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8... 目的探讨苦参凝胶联合甲硝唑片对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临床疗效、阴道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T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苦参凝胶联合甲硝唑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阴道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阴道pH值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白带异常、外阴瘙痒、外阴灼痛、腰腹疼痛消失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患者给予苦参凝胶联合甲硝唑片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阴道pH值,缩短症状消失时间,调节炎症因子水平,用药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虫性阴道炎 苦参凝胶 甲硝唑片 临床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透皮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剂中生物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8
作者 李军 陈海燕 +1 位作者 郝彩琴 冷晓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5期1071-1078,共8页
目的:研究透皮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中槐定碱和苦参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最佳透皮促渗剂。方法:以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槐定碱和苦参碱的含量,计算渗透动力学参数,评价不... 目的:研究透皮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中槐定碱和苦参碱透皮吸收的影响,筛选最佳透皮促渗剂。方法:以SD大鼠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槐定碱和苦参碱的含量,计算渗透动力学参数,评价不同促渗剂及联合使用对苦豆子凝胶剂透皮吸收的作用。结果:3种促渗剂单用时,对苦豆子凝胶剂中槐定碱和苦参碱透皮性能较好的为3%氮酮、4%冰片和4%薄荷醇。联合使用时,优选出的较佳复合促渗剂为1%冰片+1%薄荷脑,两者联合使用优于氮酮、冰片、薄荷脑单独使用及其他组合,其槐定碱和苦参碱24 h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_(24))可达6.858、7.018 mg·cm^(-2),促渗倍数(ER)可达4.402、3.658,协同作用明显。结论:优选出的复合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剂中的槐定碱和苦参碱促渗效果较好,为苦豆子凝胶剂制备工艺及功效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凝胶剂 透皮吸收 槐定碱 苦参碱 促渗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PAR-2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熊杨 陈艳 +3 位作者 魏东 张琴 程茂杰 宋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皮肤损伤病理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血清和皮肤组织中IL-6、PAR-2水平。结果 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鳞屑、红斑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苦参凝胶组大鼠症状减轻程度优于维A酸组。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维A酸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IL-6、PAR-2水平测试,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较维A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表现及IL-6、PAR-2水平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凝胶 银屑病 大鼠 IL-6 蛋白酶活化受体-2
原文传递
苦豆子凝胶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10
作者 郭鸿雁 李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2期42-46,共5页
目的:建立苦豆子凝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槐定碱和苦参碱为对照品,以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优化不同供试品制备方法、展开剂、点样量等薄层色谱条件,考察不同薄层板、温度和湿度对苦豆子凝胶薄层色谱的影响,确定苦豆子凝胶剂的薄... 目的:建立苦豆子凝胶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以槐定碱和苦参碱为对照品,以碘化铋钾试液为显色剂,优化不同供试品制备方法、展开剂、点样量等薄层色谱条件,考察不同薄层板、温度和湿度对苦豆子凝胶薄层色谱的影响,确定苦豆子凝胶剂的薄层色谱条件。结果:采用薄层色谱硅胶G板,甲醇溶解制备供试品溶液,点样量2~3μL,二氯甲烷-甲醇-氨水(50∶6∶1)为展开剂,薄层色谱图显示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安全可靠,可作为苦豆子凝胶的薄层鉴别方法,制定其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凝胶 槐定碱 苦参碱 薄层色谱
下载PDF
苦豆子总碱二元醇脂质体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11
作者 王慧 邵青 +4 位作者 张燕 王文杰 杨苗苗 胡婕雯 张玲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71-75,共5页
目的在制备苦豆子总碱脂质体的过程中,加入两种水相混溶渗透促进剂:乙醇和丙二醇,以获得新的、稳定的透皮给药系统,增强苦豆子总碱(SATA)的皮肤传递。方法注入法制备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大小,Zeta电位进行表征,包封率、囊泡稳定性... 目的在制备苦豆子总碱脂质体的过程中,加入两种水相混溶渗透促进剂:乙醇和丙二醇,以获得新的、稳定的透皮给药系统,增强苦豆子总碱(SATA)的皮肤传递。方法注入法制备二元醇脂质体,并对其形态,大小,Zeta电位进行表征,包封率、囊泡稳定性和皮肤渗透特性为优化乙醇和丙二醇配比的重要考察因素,采用Franz扩散池对小鼠皮肤进行体外皮肤渗透实验,比较小鼠皮肤的累积渗透量。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含有荧光素罗丹明B的苦豆子总碱二元醇脂质体在离体小鼠皮肤中的穿透深度及荧光强度。结果当乙醇∶丙二醇=7∶3(w/w)时,二元醇脂质体的稳定性最好、包封率最高(89.13±0.42)%,粒径最小(103.00±16.15)nm,透皮深度(170μm)最大和最强的荧光强度(Max FI=160 AU)。结论制备的苦豆子总碱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7∶3,w/w)是一种高效且稳定的经皮传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总碱(SATA) 二元醇脂质体 乙醇 丙二醇 经皮传递载体 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
下载PDF
苦豆子不同居群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夏宇 刘玉萍 +2 位作者 苏旭 杨萍 王亚男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共11页
为了探讨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进化关系,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结果显示:苦豆子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36;... 为了探讨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不同居群的染色体核型特征及进化关系,采用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分析了分布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6个自然地理居群的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结果显示:苦豆子6个居群的染色体数目恒定,均为2n=2x=36;染色体类型有中部着丝粒(m)和近中部着丝粒(sm)2种,除甘肃武威的居群3含有sm型染色体外,其余居群的染色体均为m型;染色体平均臂比为1.19~1.37,长度比介于1.72~2.19,核型不对称系数处于54.30%~57.17%;核型类型有1A、3A和2B三种;苦豆子居群3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大,进化程度较高,居群19(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核型不对称系数最小,进化程度较低。聚类分析显示,苦豆子6个参试居群聚集成A和B两大分支,分支A又可分为C和D两亚支,其中居群5(甘肃武威)和居群13(内蒙古阿拉善盟)聚为C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3单独聚为D亚支,与C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分支B又可分为E和F两亚支,居群19和居群43(内蒙古鄂尔多斯)聚为E亚支,亲缘关系较近,居群17(宁夏银川)单独聚为F亚支,与E亚支两居群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本研究从居群水平上探讨了苦豆子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特征和进化趋势,为今后苦豆子系统进化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细胞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染色体 核型 进化趋势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苦豆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静 刘洋 +5 位作者 支文冰 安玉叶 李莎莎 刘琪琪 李晔 张红 《特产研究》 2023年第1期162-173,179,共13页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其全草、根及种子皆可入药,具有清热润燥、止痛和杀虫的功效。苦豆子中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多糖、有机酸、香豆素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豆子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免疫调... 苦豆子为豆科槐属植物,其全草、根及种子皆可入药,具有清热润燥、止痛和杀虫的功效。苦豆子中含有生物碱、黄酮、挥发油、多糖、有机酸、香豆素及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豆子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菌、免疫调节、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保护心血管系统和保护肝脏等药理作用。苦豆子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与肝毒性。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苦豆子不同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性等研究进展,可为其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毒性
下载PDF
苦豆子抗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范秋雨 武建文 +3 位作者 李春晓 王金全 李焕荣 王秀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51-2965,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探究苦豆子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依托HERB数据库筛选苦豆子有效成分并利用SIB在线工具检索相应靶点,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NCBI、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苦豆...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探究苦豆子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依托HERB数据库筛选苦豆子有效成分并利用SIB在线工具检索相应靶点,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NCBI、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苦豆子抗炎相关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择PPI中度值最高的靶点与关键药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试验检测苦豆子关键活性成分(槐定碱、苦参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以及对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一氧化氮(NO)相对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苦豆子中主要含有槐定碱、苦参碱、金雀花碱、槐胺碱、槐果碱等10种有效成分,可作用于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抑制因子(IKBK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等55个关键抗炎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21个GO条目(P<0.01),其中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61个,包括信号转导、蛋白质磷酸化、对药物的反应、炎症反应等;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37个,包括蛋白质结合、蛋白激酶活性、酶结合等;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条目23个,包括质膜、胞浆、细胞表面、大分子复合物等;涉及KEGG信号通路104条,可通过调节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趋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槐定碱与热休克蛋白HSP90α(HSP90AA1)靶点、苦参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DAC11)靶点紧密结合。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0.02~1.28 mg/mL的槐定碱和苦参碱对RAW264.7细胞无毒副作用。炎症细胞模型试验结果显示,槐定碱和苦参碱可抑制由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中NO的产生。【结论】苦豆子可能通过槐定碱、苦参碱等活性成分作用于IKBKB、NLRP3、MAPK14和MMP2等关键靶标,调控PI3K-Akt、MAPK、NF-κB、TNF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这为进一步深入阐明苦豆子的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网络药理学 抗炎活性 RAW264.7细胞 细胞毒性
下载PDF
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芳 白珊泽 +3 位作者 牛淳 周轲 魏彦明 华永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87-396,共10页
以RAW 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和机制。采用水煎煮、水超声、75%乙醇回流和75%乙醇超声分别制备苦豆子水煎煮提取物(water decocting extract,WDE)、水超声提取物(water ultrasonic e... 以RAW 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的抗炎作用和机制。采用水煎煮、水超声、75%乙醇回流和75%乙醇超声分别制备苦豆子水煎煮提取物(water decocting extract,WDE)、水超声提取物(water ultrasonic extract,WUE),75%乙醇回流提取物(ethanol reflux extract,ERE)和75%乙醇超声提取物(ethanol ultrasonic extract,EUE),D101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苦豆子总生物碱提取物(total alkaloids extract,TAE)和总黄酮提取物(total flavonoids extract,TFE),水提醇沉法制备苦豆子总多糖提取物(total polysaccharides extract,TPE),通过酸性染料比色法、NaNO 2-Al(NO 3)3-NaOH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TA、TF和TP的含量,并采用正交法初步设计TAE、TFE和TPE 9种配伍组合(1∶1∶1、1∶2∶2、1∶3∶3、2∶1∶2、2∶2∶3、2∶3∶1、3∶1∶3、3∶2∶1、3∶3∶2),脂多糖(1μg/mL)诱导R AW 264.7细胞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利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的释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白介素-1β、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p65 NF-κB、p-p65 NF-κB、IκBα、p-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TAE、TFE、TPE中TA、TF、TP的含量分别为94.79%、71.59%和73.51%。与模型组相比,WDE、WUE、E R E、EUE、TAE、TFE、TPE及其9种配伍组合显著降低了IL-1β、IL-6、TNF-α以及NO的释放,以TAE∶TFE∶TPE为2∶1∶2抑制效果最好,其极显著降低了IкBα和p65 NF-κB的磷酸化水平(P<0.01)。综上所述,苦豆子对脂多糖诱导的R AW 264.7细胞炎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TAE∶TFE∶TPE为2∶1∶2抗炎效果最佳,其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缓解LPS诱导的R AW 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R AW 264.7细胞 抗炎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苦豆子在畜牧养殖中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艳 孙禹 +2 位作者 蔡宏宇 董宇 张苏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3-146,共4页
苦豆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消炎、止痛、抗肿瘤、杀虫等作用。许多研究者以苦豆子的不同化学成分转化为药理成分、畜禽饲料原材料等方式开发利用苦豆子资源。文章从苦豆子的生长特性、化学成分、应用价... 苦豆子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抗病毒、消炎、止痛、抗肿瘤、杀虫等作用。许多研究者以苦豆子的不同化学成分转化为药理成分、畜禽饲料原材料等方式开发利用苦豆子资源。文章从苦豆子的生长特性、化学成分、应用价值以及其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苦豆子资源在畜牧养殖业中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生物碱 畜禽养殖
原文传递
不同天然群体子代家系苦豆子生物碱含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瑗 李银祥 +5 位作者 史爱君 郝笑明 闫茂林 刘江 刘矜杰 陈晓锋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7-2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3个苦豆子天然群体子代家系植株地上部分(茎、叶)中的生物总碱以及5种生物碱单体(槐定碱、槐果碱、苦参碱、苦豆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23个子代家系植株间的生物总碱及5种生物碱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23个苦豆子天然群体子代家系植株地上部分(茎、叶)中的生物总碱以及5种生物碱单体(槐定碱、槐果碱、苦参碱、苦豆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23个子代家系植株间的生物总碱及5种生物碱单体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物总碱含量的均值为27.42 mg·g^(-1),变化范围为13.88~50.83 mg·g^(-1);5种生物碱单体的含量范围为0.0101~6.5932 mg·g^(-1),均值大小为:苦豆碱(3.6603 mg·g^(-1))>苦参碱(1.9303 mg·g^(-1))>氧化苦参碱(1.4124 mg·g^(-1))>槐果碱(0.2582 mg·g^(-1))>槐定碱(0.1278 mg·g^(-1));来自内蒙古乌海市(WH)的天然苦豆子群体子代家系中生物总碱以及苦豆碱等生物碱单体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生物总碱 生物碱单体 含量差异
下载PDF
苦豆子不同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18
作者 李芳 刘学楠 +1 位作者 魏彦明 华永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2,I0026,I0027,共10页
目的比较苦豆子不同提取物中生物碱类、黄酮类和糖类等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水煎煮、水超声、75%乙醇回流和75%乙醇超声制备苦豆子水煎煮提取物(water decocting extract,WDE)、水超声提取物(water ultrasonic extract,WUE),75... 目的比较苦豆子不同提取物中生物碱类、黄酮类和糖类等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水煎煮、水超声、75%乙醇回流和75%乙醇超声制备苦豆子水煎煮提取物(water decocting extract,WDE)、水超声提取物(water ultrasonic extract,WUE),75%乙醇回流提取物(ethanol reflux extract,ERE)和75%乙醇超声提取物(ethanol ultrasonic extract,EUE),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NaNO2-Al(NO3)3-NaOH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分别测定总生物碱、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不同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苦豆子WDE、WUE、EUE、ERE中总生物碱平均含量依次为EUE(27.84%)、ERE(24.31%)、WUE(23.21%)和WDE(15.59%),总黄酮平均含量依次为ERE(4.95%)、WUE(3.89%)、EUE(3.24%)和WDE(2.73%),总多糖平均含量依次为WDE(40.34%)、ERE(39.96%)、WUE(39.81%)和EUE(37.72%)。通过UPLC-QTOF-MS方法得到EUE、ERE、WUE、WDE中共有物质102种,含量在0.02%以上的物质83种,其中有蔗糖(sucrose)、蔗果三糖(1-kestose)糖类成分2种,烟酸(nicotinic acid)、5’-O-β-D-葡糖基吡哆醇(5’-O-beta-D-glucosylpyridoxine)维生素类2种,4-甲基七叶亭(4-Methyl-6,7-dihydroxycoumarin)、异补骨脂素(angelicin)、7-甲氧基香豆素(herniarin)、马栗树皮萃取(aesculetin)香豆素类4种,盐酸胡芦巴碱(trigonelline HCl)、胆碱(choline)、N-甲基野靛碱(caulophylline)等生物碱类8种,染料木苷(genistin)、金合欢素(acacetin)、维采宁-2(vicenin 2)等黄酮类42种,同时检测到ERE中特有物质黄芪苷(astragalin)、UDP-D-木糖(UDP-xylose),WUE中特有物质吡哆醛(pyridoxal)、金柑甘(fortunellin)以及ERE中缺少物质芸香柚皮苷(narirutin)、Β-玉米赤霉烯醇(beta-zearalenol),WUE中缺少物质芹苷元-7-葡萄糖苷(cosmosiin),WDE中缺少物质胡桃糖苷(hydrojuglone glucoside)、麦芽三糖(maltotriose)、4-氟苯胺(4-fluoroaniline)、Β-玉米赤霉烯醇(beta-zearalenol)。结论苦豆子不同提取物中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为苦豆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化学成分分析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苦豆子化学成分研究
19
作者 宋萍 邓士豪 +3 位作者 洪喜莲 邓憬童 杨新洲 林亲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2,共7页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咖啡酸乙酯(3)、羟基芫花素(4)、7,3′,4′-三羟基黄酮(5... 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采用NMR谱学技术鉴定其结构.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阿魏酸(2)、咖啡酸乙酯(3)、羟基芫花素(4)、7,3′,4′-三羟基黄酮(5)、7,3′-二羟基-5′-羟甲基异黄酮(6)、7,3′,4′-三羟基异黄酮(7)、大豆苷元(8)、3′,4′-二羟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9)、赝靛黄素(10)、rothindin(11)、(-)-13,14-去氢槐定碱(12)、(-)-epibaptifoline(13)、槐定碱(14)、槐果碱(15)和氧化槐果碱(16).其中,化合物1~2、4~7、9~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化学成分 黄酮 生物碱
下载PDF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苦豆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史超逸 房闵 +3 位作者 图雅 刘建康 朱媛君 杨晓晖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目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是一种具有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特性的豆科植物,是水土保持的优质植物资源,为提高苦豆子萌发效果,本文分析了两种打破种子休眠方式的交互处理方法对苦豆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苦豆子... 【目的】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是一种具有耐干旱、耐盐碱、抗风沙特性的豆科植物,是水土保持的优质植物资源,为提高苦豆子萌发效果,本文分析了两种打破种子休眠方式的交互处理方法对苦豆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苦豆子植物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硫酸浸种和热水浸种两种常见的打破苦豆子种子休眠的方式,设计交互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鲜重、干重、含水率及幼苗生长相关指标。【结果】在20个处理组合中,65%×80℃处理和85%×20℃两种预处理方式在各指标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其中65%×80℃处理组在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方面均为20种处理中最高,85%×20℃处理组萌发效果次之。在萌发速率与幼苗生长中,65%×80℃、85%×20℃两组处理下种子萌发时滞较短、萌发速率较快,幼苗生长情况优于其他组别,并与0×20℃组差异显著。按浸种硫酸浓度分组,发芽效果由优到差为:85%>75%>65%>95%>0,80℃热水浸种20 min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温度浸种。【结论】65%×80℃、85%×20℃两种预处理方式对加速苦豆子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具有较优效果。本研究可为苦豆子种子萌发、幼苗建植的相关研究及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种子预处理 硫酸浸种 热水浸种 种子萌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