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宁都县不同整地方式下果园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雨晨 熊翱宇 +4 位作者 平原 澹腾辉 曾建辉 陈新 郭忠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2-350,共9页
为探究不同整地措施下梯田果园土壤质量的变化,以赣南宁都县小洋小流域脐橙果园开发示范区内的3种典型坡面(优化整地T y、传统整地T c、撂荒地CK)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最小数据集指标,对... 为探究不同整地措施下梯田果园土壤质量的变化,以赣南宁都县小洋小流域脐橙果园开发示范区内的3种典型坡面(优化整地T y、传统整地T c、撂荒地CK)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最小数据集指标,对该地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由全量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和最小数据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计算的土壤质量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04,表明MDS可以代替TDS对宁都县脐橙果园开发示范区进行土壤质量评价;(2)3种典型坡面的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表现为优化整地(SQI=0.477)>撂荒地(SQI=0.436)>传统整地(SQI=0.220),其中T y与CK之间无显著差异,T y的SQI相较于T c提升1.16倍,表明优化整地措施下土壤质量有显著提升;(3)果园不同土层总体表现为表层(0—10 cm)土壤质量指数大于深层(10—20 cm)土壤,通过土壤质量指数分级发现,优化整地梯田和撂荒地土壤质量优于传统整地。研究结果可以为我国红壤丘陵区的坡地资源利用管理以及梯田修建后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 整地措施 最小数据集 果园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邵阳市不同规模农户的调查
2
作者 龙云 杨湘粤 刘保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216-222,共7页
不同规模农户的积极行为响应是农村耕地尤其是脆弱型耕地质量保护长期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基于南方红壤区湖南省邵阳市的320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 不同规模农户的积极行为响应是农村耕地尤其是脆弱型耕地质量保护长期可持续的重要保障。基于南方红壤区湖南省邵阳市的320份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不同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规模农户比小农户实施更多的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政府管制、绿色生产补偿、性别和社会网络是影响规模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主要因素;政府管制和性别是影响小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大力培育规模农户,充分发挥规模农户的带动作用,同时对不同规模农户实施差异化的激励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保护行为 规模农户 小农户 影响因素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兰根 罗奇祥 +5 位作者 彭春瑞 陈先茂 张爱民 杨震 漆勇 蔡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40-42,45,共4页
介绍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些主要结果:按照6项构建原则,围绕农用化学品减量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生产持续化、环境友好化的"五化"总体目标,通过多种模式的耦合,构建出了南方红... 介绍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绿色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一些主要结果:按照6项构建原则,围绕农用化学品减量化、技术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生产持续化、环境友好化的"五化"总体目标,通过多种模式的耦合,构建出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水田"稻+鸭+草+灯+肥+洁"立体绿色农业模式,并提出了土壤质量提升、有害生物无害化控制、水稻健身栽培、农用化学品替代与高效精准施用、稻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5方面的配套技术,模式与技术示范已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壤丘陵区 水田 绿色农业 清洁生产
下载PDF
中国南方红壤丘陵马尾松林下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汪邦稳 夏小林 段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 [目的]探清土壤侵蚀对土壤分布与特性的影响机制,为防治该地区的林下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调查取样和分析测试获取的数据,采用统计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分析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的土壤特性。[结果]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坡面土壤养分相对较低,理化指标基本处于4级以下水平;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侵蚀沟的土壤指标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18个土壤指标中,侵蚀沟的土壤有10个指标显著优于坡面土壤的相应指标,侵蚀沟与土壤特性关联度更高,侵蚀沟土壤指标间的显著相关数量更少。[结论]红壤丘陵区马尾松林地的土壤侵蚀对林下土壤特性和分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侵蚀沟对土壤特性的影响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红壤丘陵区 土壤 马尾松林
下载PDF
红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方式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展羽 吴云聪 +2 位作者 杨洁 邢栋 王凌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1-246,共6页
为揭示红壤区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径流及养分流失影响的差异,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分析对比在3种典型降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的纵坡间作(措施1)、纵坡种植(措施2)和横坡种植(措施3)等3种耕作方式坡耕地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 为揭示红壤区不同的耕作方式对坡耕地径流及养分流失影响的差异,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分析对比在3种典型降雨下,南方红壤丘陵区的纵坡间作(措施1)、纵坡种植(措施2)和横坡种植(措施3)等3种耕作方式坡耕地的产流、产沙及氮、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措施3截流减沙优势明显。中雨型下,措施3径流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21.5%,20.3%,产沙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6.03%,2.28%;大雨型下,措施3径流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8.11%,7.6%,产沙量分别为措施1、措施2的4.33%,3.31%。不同措施产流、产沙过程基本一致;措施3在控制土壤养分流失方面优于其他两种耕作方式,各措施氮、磷流失主要集中在产流初期,先增大后逐渐减小,后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典型降雨条件 截流减沙 氮、磷流失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皖西皖南土壤可蚀性值及估算方法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汪邦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0-64,共5页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可蚀性指标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精度。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皖西、皖南主要土壤可蚀性值,并对EPIC模型和诺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皖西、皖南不同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差异... 土壤可蚀性是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数据,可蚀性指标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预测精度。利用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皖西、皖南主要土壤可蚀性值,并对EPIC模型和诺谟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皖西、皖南不同土壤可蚀性实测值差异较大,其值范围为0.013~0.043 t·hm^2·h/(MJ·mm·hm^2),黄棕壤最小,红壤最大,红壤可蚀性值是黄棕壤的3.3倍;同一种土壤不同方法估算的土壤可蚀性值差异较大,在没有实测资料验证的情况下,难以选择适宜的土壤可蚀性估算方法。研究结果为皖西、皖南水土流失预测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可蚀性 诺谟公式 EPIC模型 土壤侵蚀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国内外风化壳覆盖区地质调查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富强 江振寅 周硕 《中国地质调查》 2018年第6期41-47,共7页
通过收集、翻译、研读大量国内外有关风化壳研究的文献,综述了风化壳研究现状,阐述了中国南方红土在成因、时代、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进展。以案例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风化壳覆盖区地质调查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外风化壳... 通过收集、翻译、研读大量国内外有关风化壳研究的文献,综述了风化壳研究现状,阐述了中国南方红土在成因、时代、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进展。以案例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风化壳覆盖区地质调查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外风化壳特殊地貌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土壤、遥感、钻探地质调查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便更好服务于我国特殊地貌区风化壳1∶5万地质填图试点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中国南方红土 特殊地貌区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地质调查
下载PDF
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莫明浩 谢颂华 +1 位作者 张磊 涂安国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6-1023,共8页
自试点工程以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中国已实施了10余年时间,许多小流域建设已完成,而且近期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小流域治理大多要求按照清洁小流域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然而目前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的研究较少。小流域... 自试点工程以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中国已实施了10余年时间,许多小流域建设已完成,而且近期的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小流域治理大多要求按照清洁小流域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然而目前对于生态清洁小流域评价的研究较少。小流域生态清洁评价是了解小流域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小流域治理的针对性和治理效益。在综合生态清洁小流域相关评价方法及各项表征指标的基础上,通过主评指标筛选,建立了包括水环境、土壤、生态、人与社会等四方面14个评价指标的江西省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将小流域按生态清洁程度分为"好"、"较好"和"差"3个等级,按照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构造指标隶属度评价矩阵、基于生态清洁度指数的综合评价的步骤进行评价。以江西省赣县枧田小流域和上犹县园村小流域为例,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说明。随着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施,枧田小流域和园村小流域分别由实施前的"差"、"较好"提高到实施后的"好"的状态;在实施后,园村小流域的生态清洁状况(生态清洁度指数0.869)优于枧田小流域(0.847);而在实施前,园村小流域(0.726)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基础条件更好,枧田小流域实施前(0.570)后,生态清洁程度的提高幅度更大。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该评价过程可为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清洁小流域 评价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法 南方红壤侵蚀区 江西省
下载PDF
水蚀作用下红壤丘陵区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异特征
9
作者 张相 丁鸣鸣 +4 位作者 林杰 李卓远 崔琳琳 郭赓 杨皓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4,共8页
【目的】揭示由水蚀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异的规律,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及低效林改造提供科学性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小流域作为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按照典型性和代表性将小流域划分坡位,对各坡位土壤... 【目的】揭示由水蚀引起的土壤质量变异的规律,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防治及低效林改造提供科学性的数据支撑。【方法】选取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小流域作为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按照典型性和代表性将小流域划分坡位,对各坡位土壤团聚体组成进行分析,并应用相关性分析探究水蚀过程中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结果】水力侵蚀改变了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的空间分布格局,致使侵蚀区的土壤抗蚀性变弱,沉积区影响不大,加速了土壤侵蚀的发生。长期侵蚀后土壤容重增大,与其他坡位相比,坡脚处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0.16 g/cm^(3)(P<0.05),而饱和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显著减小(P<0.05);水蚀后,土壤质地的组成也发生了变化,土壤砂粒含量显著增加,黏粒和粉粒含量显著减小(P<0.05)。水蚀过程对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影响不一,侵蚀后坡上、坡中和坡下土壤全氮、速效磷、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降低,坡上各养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侵蚀前相比,侵蚀后坡脚处的养分含量均增加,速效磷显著增加了39.31%(P<0.05)。水蚀后不同坡位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呈现降低的变化,坡脚处的变化不明显,土壤结构稳定性最高。【结论】南方红壤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长期水蚀作用可使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降低,水蚀过程使侵蚀-沉积部位的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空间分异,植被覆盖度和枯落物厚度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水蚀作用 理化性质 团聚体 空间分异 南方红壤丘陵区
原文传递
氮添加对侵蚀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及芒萁叶功能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余华 潘宗涛 +2 位作者 陈志强 陈志彪 冯柳俊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3,共8页
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但目前氮添加对芒萁叶功能性状及其基部土壤化学性质以及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芒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设置CK(0 gm^(-2)a^(-1))、N1(... 蕨类植物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但目前氮添加对芒萁叶功能性状及其基部土壤化学性质以及这二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以芒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实验,设置CK(0 gm^(-2)a^(-1))、N1(1.1 gm^(-2)a^(-1))、N2(2.3 gm^(-2)a^(-1))、N3(3.4 gm^(-2)a^(-1))、N4(4.5 gm^(-2)a^(-1))、N5(5.6 gm^(-2)a^(-1))共6个梯度的氮添加处理,研究氮添加对芒萁主要叶功能性状及其基部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分析芒萁叶功能性状与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关系,为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氮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P <0.05),显著降低pH值和全磷含量(P <0.05),表明氮添加能提高氮素有效性及导致红壤酸化.(2)氮添加显著增大芒萁叶面积、叶绿素含量与叶氮含量(P <0.05),但未对比叶面积和叶组织密度产生显著影响.(3)芒萁叶面积与土壤pH及其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叶氮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叶磷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与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土壤全磷含量相关不明显;叶绿素含量与土壤各化学性质指标均未存在显著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氮添加会提高退化土壤氮素有效性,促进芒萁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导致叶氮含量升高;适度的氮添加会提高叶磷含量,但过量的氮添加则会显著降低叶磷含量.(图1表2参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养分有效性 土壤酸化 叶性状 南方红壤侵蚀区 芒萁
原文传递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群落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梦达 游健荣 +9 位作者 李家湘 李雄 杨静 邓创发 刘昂 刘文剑 丁聪 谢勇 周国辉 喻勋林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96-1304,共9页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中心地带,植被区划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地带。该区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在南方红壤丘陵区现状植被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可为区域植被演替动态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的中心地带,植被区划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植被亚地带。该区植被以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复杂多样,在南方红壤丘陵区现状植被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可为区域植被演替动态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该研究采用统一、规范的方法设置了50个样方,对区内主要植被类型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生境信息等进行调查。计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重要值,运用《中国植被志》编研规范进行植被类型划分和命名,描述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并提供10个植被型、22个群系、33个群丛共50个样方的原始数据,包括森林样方43个,灌丛样方5个,草地样方1个,沼泽样方1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分类 物种组成 植被恢复 南方红壤丘陵区 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