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R SPATIAL TURN IN DEN KLASSISCHEN ALTERTUMSWISSENSCHAFTEN(UND SPEZIELL IN DER EPIGRAPHIK)
1
作者 Irene Berti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24年第1期99-121,125,共24页
Since the 1990s the so-called spatial turn has brought back space and topography into the discussion within historical studies,particular ancient studies.This survey reviews curr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 Since the 1990s the so-called spatial turn has brought back space and topography into the discussion within historical studies,particular ancient studies.This survey reviews curr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within the field and offers some perspectives on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s related to space,material,objects,their agency,and fr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CY FRAMES material objects space spatial turn TOPOGRAPHY
下载PDF
A Spatial Turn of Folklore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From Folk Culture to Mass Culture
2
作者 Xu Ganli Wu Lingwei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6期45-61,共17页
Urbaniz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change nowadays. The most prominent thing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is change in traditional folklo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ization is accompanied by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in... Urbanization is the most prominent change nowadays. The most prominent thing brought by urbanization is change in traditional folklo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ization is accompanied by moderniz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modern media, traditional rural folklore is gradually evolving into urban mass culture. Additionally, it is being spread by a big wave of informat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gital revolution. Traditional rural customs are always important contents of folklore study, but nowadays and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focus of Chinese folklore studies needs to be adjusted. At the same time, individual folklore study needs to be turned into holistic culture study under that specific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folk culture mass culture CHANGE spatial turn
下载PDF
论空间转向:关于空间形式、空间批评与地理批评的概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建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130-141,共12页
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 空间形式几乎是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共有的文学经验与文学阐释的重要方面。空间首先是一个物理的观念,极早成为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基本内容。欧洲物理学、哲学、形而上学关于空间及其属性的争论持续了2000多年。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空间形式、空间批评、空间转向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人文观念。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提出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空间批评发生于1950-1980年代,巴什拉尔、勒菲弗尔、福柯、詹明信、曼德尔、哈维等从人文地理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理论等角度越来越多地关注了空间理论。“空间转向”发生于1990年前后。21世纪初期,其革新的学者范式及其方法迅速从人文地理学扩展/散播到哲学、文学、艺术研究诸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形式 空间批评 空间的文学研究 空间转向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角下的高校“锚+”创新空间研究
4
作者 张国昌 胡赤弟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41,共6页
随着哲学观念的转变、时空体验的转型、学科从分化到整合,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整体性的空间转向,同时,创意集群的发展推动了空间的转型。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一个以高校为中心,众多异质性行动者共同融入的高校“锚+”创新空间。高校“锚+... 随着哲学观念的转变、时空体验的转型、学科从分化到整合,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整体性的空间转向,同时,创意集群的发展推动了空间的转型。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一个以高校为中心,众多异质性行动者共同融入的高校“锚+”创新空间。高校“锚+”创新空间是一个多元行动者扩展的关系网络,多元主体构成的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具有社会性、混合性、多元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构建一个高校“锚+”创新空间,对高校而言,要发挥好平台型高校的作用,激活由各类异质性行动者构成的关系网络,主要应在建立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合作格局、构建多中心联动的发展格局、搭建有助于沟通交流的多方集会等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锚+”创新空间 空间治理
下载PDF
迈向技术型自治: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失序及调适
5
作者 何阳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6,110,共14页
有序是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与之相抵牾的失序现象,这既不利于营造清朗的虚拟社区空间,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政治生态。在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空间转向失序的现实表征为:村庄外部人员假冒身份进入虚... 有序是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价值追求,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与之相抵牾的失序现象,这既不利于营造清朗的虚拟社区空间,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网络政治生态。在数字乡村中村民自治空间转向失序的现实表征为:村庄外部人员假冒身份进入虚拟社区开展活动,村庄内部人员在虚拟社区中随意处理私人事务、发布传播不当言论以及违背在线议事规则等。失序现象的形成蕴藏着“科层制治理失灵”“市场治理失灵”“自组织治理失灵”等三重逻辑,其中,政府缺位导致刚性制度对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规制有限,市场利益驱动导致虚拟社区成为售卖商品和诈骗活动的平台,村委会的治理局限导致村庄制度约束力不足和技术可选择空间小。依靠元治理调适村民自治空间转向失序现象,应突出强调政府在村民自治空间转向中的作用,通过制度供给及柔性治理等方式明确村民自治虚拟社区平台的政治属性,规范虚拟社区中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强化村委会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排查和惩罚力度,统一建设村民自治空间转向的实现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数字乡村 技术型自治 村民自治 空间转向 虚拟社区 元治理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域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囿、审视与突破路径
6
作者 黄洪鑫 姜勇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4年第4期134-137,共4页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兴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体育领域,给物质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冲击,生产空间也相应地“转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转向视角入手,将供给服务与特定的“空间实践”结合,洞悉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兴技术不断被应用于体育领域,给物质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冲击,生产空间也相应地“转向”。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空间转向视角入手,将供给服务与特定的“空间实践”结合,洞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空间的主体、内容、客体等在空间实践的运作方式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着困囿:供给主体空间区隔化、供给内容结构失衡、需求主体空间挤压等。通过审视多维度、复杂结构的空间为供给服务带来更多的研究视角,进而提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突破路径,即释放智能化平台潜能,构建多元协同一体的供给空间;拓展场景式服务区域,营造互联互通多维的健身空间;完善个人化精准定制,获得健全均衡发展的需求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向 全民健身 服务供给 困囿 审视 路径
下载PDF
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需要三个转向
7
作者 孔国庆 刘一夫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7-41,共5页
新时代打造更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需要立足于学校、聚焦于教师、创新于课堂,实现空间、人本和方法的三个转向。具体而言,应立足学校的空间转向,建设学校真爱、真懂、真干的空间环境;聚焦教师的人本转向,提升教师队伍养心、养... 新时代打造更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需要立足于学校、聚焦于教师、创新于课堂,实现空间、人本和方法的三个转向。具体而言,应立足学校的空间转向,建设学校真爱、真懂、真干的空间环境;聚焦教师的人本转向,提升教师队伍养心、养气、养人的需求层次;关注课堂的方法转向,增强课堂教学精确、精准、精细的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金课 空间转向 人本转向 方法转向
下载PDF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
8
作者 陈宗章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71,共7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不仅体现为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还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技术范式”的建构可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其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范式”,不仅体现为一种理论和实践模式,还体现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方法论。“技术范式”的建构可以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完善其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现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技术范式”的建构要处理好技术与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使得网络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转型。“技术范式”的运用能够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革新,提高其技术含量,促进其向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空间转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技术范式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出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9
作者 王斌毅 《广州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0-35,108,共7页
空间是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及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空间不仅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理环境支持,而且可以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社会交往实践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是以空间为观察视角,站在新的逻辑起点和发展... 空间是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及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空间不仅为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理环境支持,而且可以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社会交往实践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是以空间为观察视角,站在新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视角下,探索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长期被遮蔽的空间要素,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与其他空间的交互和碰撞,以还原真实、客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实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学生主体需求、教育环境发展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理论的科学探索和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转向的架构有助于推动空间内诸要素有序流动,还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性、话语亲和力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空间转向 出场逻辑 价值 实践路径
下载PDF
空间转弯条件下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技术
10
作者 李炳秀 张发斌 +1 位作者 孙启佑 杨庆美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斜井施工安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斜井施工技术往往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斜井施工环境的特殊性,给施工项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斜井施工安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斜井施工技术往往对整体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斜井施工环境的特殊性,给施工项目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斜井施工也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TB水电站斜井下弯段为空间转弯,在此条件下大大的增加了斜井滑模施工的难度,围绕空间转弯条件下斜井滑模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弯 斜井施工 滑模混凝土 施工环境 安全
下载PDF
元宇宙视域下教学空间的形态重构、价值澄清与教学应对
11
作者 向垚梅娇 田春 刘楠茜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在元宇宙作用下,学校教学空间从强调规训转向促成发展,课堂教学空间从注重预设到关注生成,学生学习空间从恪守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呈现出独有的价值取向。而学校教学空间形态的变化与价值重构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学校教学空间的管理理... 在元宇宙作用下,学校教学空间从强调规训转向促成发展,课堂教学空间从注重预设到关注生成,学生学习空间从恪守标准化走向个性化,呈现出独有的价值取向。而学校教学空间形态的变化与价值重构也带来了诸多挑战,一是学校教学空间的管理理念与制度受到强烈冲击,二是深度沉浸式体验引发课堂教学空间中的主体性虚无,三是虚拟学习空间中学生现实化身体遭到放逐。由此,学校教学空间管理范式何以改进、课堂教学空间中教育主体性危机何以化解、学生个性化学习空间中的具身体验何以重构,都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技术、教学与空间的关系出发,思考有效的教学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学校教学空间 空间转向 空间正义
下载PDF
莫比乌斯环双曲面异形铝板幕墙施工技术
12
作者 赵大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8期93-97,共5页
随着人们对建筑灵动和张力的要求提升,许多重要的公共场所,如办公楼、商场、体育场、图书馆采用复杂曲线的外观设计,然而也增加了施工难度。青岛大学城图书馆莫比乌斯环双曲面造型幕墙安装施工,采用基于三维控制网的构件空间定位、吊篮... 随着人们对建筑灵动和张力的要求提升,许多重要的公共场所,如办公楼、商场、体育场、图书馆采用复杂曲线的外观设计,然而也增加了施工难度。青岛大学城图书馆莫比乌斯环双曲面造型幕墙安装施工,采用基于三维控制网的构件空间定位、吊篮软包技术和幕墙深化翻样技术,有效提升了构件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双曲面造型幕墙的安装精度,降低了成品破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墙 莫比乌斯环 双曲铝板 空间定位 深化翻样 施工技术
下载PDF
Hook-turn交叉口设置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覃鹏 《交通科技》 2016年第1期153-157,共5页
Hook-turn是一种有效改善交叉口车流延误的信号控制方式。文中讨论了Hook-turn交叉口的空间设置方法和设置条件;分析了其安全效益和延误效益;建立了以交叉口车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周期和绿信比为自变量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确定Hook-t... Hook-turn是一种有效改善交叉口车流延误的信号控制方式。文中讨论了Hook-turn交叉口的空间设置方法和设置条件;分析了其安全效益和延误效益;建立了以交叉口车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周期和绿信比为自变量的信号配时优化模型,确定Hook-turn交叉口信号配时。通过假设的交叉口,对Hook-turn方式和传统控制方式的安全性和延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ookturn方式较传统控制方式有助于降低交叉口车总延误,同时提高了交叉口安全性,改善了交叉口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左转 延误 安全性 效益 空间设置 信号配时优化
下载PDF
一类具有转点的右端不连续奇摄动边值问题
14
作者 帅欣 倪明康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89,共20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转点的右端不连续二阶半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解的渐近性.首先,在间断处将原问题分为左右两个问题,通过修正左问题退化问题的正则化方程,提高了左问题渐近解的精度,并利用Nagumo定理证明了左问题光滑解的存在性.其次,证明... 研究了一类具有转点的右端不连续二阶半线性奇摄动边值问题解的渐近性.首先,在间断处将原问题分为左右两个问题,通过修正左问题退化问题的正则化方程,提高了左问题渐近解的精度,并利用Nagumo定理证明了左问题光滑解的存在性.其次,证明了右问题具有空间对照结构的解,并通过在间断点的光滑缝接,得到了原问题的渐近解.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摄动 边值问题 转点 右端不连续 空间对照 渐近解
下载PDF
Spatial Modeling of the Highest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in Korea via Max-stable Processes 被引量:3
15
作者 Youngsaeng LEE Sanghoo YOON +4 位作者 Md.Sharwar MURSHED Maeng-Ki KIM ChunHo CHO Hee-Jeong BAEK Jeong-Soo PARK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608-1620,共13页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nnual highest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MT) in Korea by using data from 56 weather stations and employing spatial extreme modeling. Our approach is based on max-stable processes (MSP) wi...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nnual highest daily maximum temperature (DMT) in Korea by using data from 56 weather stations and employing spatial extreme modeling. Our approach is based on max-stable processes (MSP) with Schlather's characterization. We divide the country into four regions for a better model fit and identify the best model for each region. We show that regional MSP modeling is more suitable than MSP modeling for the entire region and the pointwise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approach. The advantage of spatial extreme modeling is that more precise and robust return levels and some indices of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can be obtained for observation stations and for locations with no observed data, and so help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and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as well as to downscale extreme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climate extremal coefficient 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re- turn level spatial extremes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流域径流偶极子时空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富强 李琨彪 +2 位作者 韩松俊 南熠 杨龙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1-489,共9页
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山寒区,其陆地水循环包括冰雪融水、土壤冻融、降雨径流等复杂过程。近年来,青藏高原的主要河川径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刻影响下游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厘清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98... 青藏高原是典型的高山寒区,其陆地水循环包括冰雪融水、土壤冻融、降雨径流等复杂过程。近年来,青藏高原的主要河川径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刻影响下游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系统,厘清其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980—2015年间青藏高原东部区域的6条主要外流河12个干流水文站的实测年径流以及该区域5种降水产品进行了区域分时段的归类分析,发现其径流变化存在偶极子型的时空变化规律,即径流在某时间点和空间点两侧的变化趋势相反:站点径流在1999年发生了趋势转折,以昌都水文站和嘉玉桥水文站为分界的南北站点径流趋势相反,其中北部站点径流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南部站点则趋势相反;降水变化和径流变化具有相同的偶极子时空特征,并且识别了32°N为变化趋势的南北分界线。上述结论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机理,并可为预估径流变化趋势、科学开展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偶极子 时间转折 空间分界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青藏高原潜在蒸发时空变化的南北分异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松俊 王旭 +1 位作者 刘亚平 田富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0-498,共9页
分析潜在蒸发时空变化对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实际蒸发和水量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多项水文气候和环境要素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但目前对潜在蒸发变化空间分异的认识并不清晰。本文采用Penman公式,利用青藏高原及其缓冲区内312... 分析潜在蒸发时空变化对准确认识青藏高原实际蒸发和水量平衡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多项水文气候和环境要素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但目前对潜在蒸发变化空间分异的认识并不清晰。本文采用Penman公式,利用青藏高原及其缓冲区内312个气象站数据计算和分析了1980—2015年潜在蒸发量及其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时空变化的规律,揭示了其具有南北差异的非单调变化的时空特征。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以32°30′N为界与纬度呈“V”型非单调变化,在南部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在北部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南北部年潜在蒸发及其辐射项和空气动力学项都以1999年为转折点呈现差异性非单调变化特征,反映了印度季风与西风两大环流在青藏高原影响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 Penman公式 南北分异 时间转折 空间分界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陶瓷史研究的“地理学转向”
18
作者 王洪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34-142,共9页
学术史上,在线性的历史分期及其阶段特征描述分析的中国陶瓷史研究主流之下,一直隐含着基于生产视角的陶瓷空间及其再生产研究,只是未获理论上的明晰化。20世纪50年代以降,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窑系”研究;熊海堂基于东亚中日韩... 学术史上,在线性的历史分期及其阶段特征描述分析的中国陶瓷史研究主流之下,一直隐含着基于生产视角的陶瓷空间及其再生产研究,只是未获理论上的明晰化。20世纪50年代以降,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窑系”研究;熊海堂基于东亚中日韩窑业技术交流视角的窑业文化交流层次说;以权奎山、任世龙、秦大树等为代表的陶瓷考古学者的窑业区系类型说;历史地理学者黄义军的历史瓷业地理学,以及最近兴起的“陶瓷文化圈”学说等,尝试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极大丰富和提升中国陶瓷史的理论化水平,从更多元的视角和多向度观察还原古代中国窑业发展的历史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陶瓷文化 窑系 空间转向 地理学转向
下载PDF
窑业区系说:中国陶瓷史研究“空间转向”的考古学视角
19
作者 王洪伟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器物形态类型学和地层学说是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两大方法论基石,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降逐渐兴起的中国陶瓷考古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史上,线性的分期研究是中国陶瓷史研究的主流,伴生着陶瓷史的纵向性研究,从生产和... 器物形态类型学和地层学说是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两大方法论基石,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降逐渐兴起的中国陶瓷考古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在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史上,线性的分期研究是中国陶瓷史研究的主流,伴生着陶瓷史的纵向性研究,从生产和市场视角的陶瓷空间及其变化的横向研究,一起构成中国陶瓷考古研究的两个主要学术使命。以权奎山、任世龙、秦大树为代表的中国陶瓷考古学者在窑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走出单一的“时代”“性质”“工艺”的线性时间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着窑业区系类型说,推动中国陶瓷史研究的“空间转向”或“地理学转向”,极大丰富和提升了中国陶瓷史的理论化水平,从更多元的视角多向度观察和还原古代中国窑业发展的历史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考古学文化 窑业区系说 陶瓷区 空间转向
下载PDF
乡村教育治理的“空间转向”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晓苗 吴晓蓉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58,共9页
伴随我国社会格局从“乡土中国”走向“城乡中国”,乡村教育面临新时代难题,亟需空间视角介入。该文基于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对乡村教育现代化治理进程的自我反思,重新阐释乡村本体空间性意蕴,确立乡村为本的空间治理立场。现代乡... 伴随我国社会格局从“乡土中国”走向“城乡中国”,乡村教育面临新时代难题,亟需空间视角介入。该文基于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对乡村教育现代化治理进程的自我反思,重新阐释乡村本体空间性意蕴,确立乡村为本的空间治理立场。现代乡村教育治理,侧重于资源分配和再分配视角,以解决设定的乡村社会或教育资本、资源缺乏等问题。对乡村“真实”位置,本体价值,尤其乡村所承载的地理、社会、文化、历史和生活意义的挖掘和承认,未在乡村教育治理过程中得以再现。乡村教育治理的空间转向,需要承认乡村教育空间内部和乡村社会空间之间的多样性,以多样性话语——即承认和重视差异——展开与“乡村”对话,重构“空间”在场的乡村教育治理体系,以此达到乡村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治理 空间转向 城乡融合 乡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