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o as Pariah: Trotsky’s Struggle Against Stalinism
1
作者 Dibyajit Mukherje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0年第9期398-408,共11页
Leon Trot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position in philosophy and his role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October 1917 had been politically maneuvered,tampered with,fabricated and covered by a muck heap of Stali... Leon Trotsky's contribution to the Marxist position in philosophy and his role in the Russian Revolution of October 1917 had been politically maneuvered,tampered with,fabricated and covered by a muck heap of Stalinist slander.By Stalinism,I am referring to the narrative which was born from the bureaucratic degene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after the failure of working class to consolidate and capture state power in Hungary,Germany,Italy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which was materially in an advanced position than early 20th Century Russia.It was also the political ideology which was born as a result of civil far,famine,pandemic and the invasion of the newly formed Russian worker's state by more than fifteen foreign countries with colonial objectives.Trotsky's role in creating the Red Army,which was a different to that of a standing army and supporters of Trotsky in the Left Opposition were not only vilified and charged with false accusations but violently purged.In this paper I have highlighted how Stalinism marked a revolution against the revolution of 1917 and how Trotsky continuously struggled against the bureaucratic despotism over the working class in post 1917 Rus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EAUCRACY stalinism privileged caste permanent revolution Trotsky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正本清源——基于马列著作的文本学考察
2
作者 李文才 潘静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7,共10页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 中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上,长期存在“三种社会形态论”和“五种社会形态论”(或作“五种生产方式论”)两种主要观点及其争论,其中后者则为中国史学界的主导性理论。改革开放以来,包括历史学界在内的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省思,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或阐释。但争论依然激烈,分歧继续存在,甚至对于马克思是否提出过社会形态理论这样的问题也未能形成一致性看法。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一些学者狃于寻章摘句以论证预设观点的研究方法,其结果既相悖于真正的学术探讨,也背离了马列著作的原义。立足于文本学考察,可知马克思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的问题上,从未明确提出过“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理论,而只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社会形态”及其特征作过一些描述或设想,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明确阐述“三种社会形态”或“五种社会形态”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长期支配中国学术界的“五种社会形态(生产方式)论”,实为列宁和斯大林总结出来的“理论”,特别是后者将其教条化和神圣化,因而并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形态理论 “三种社会形态论” “五种社会形态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列宁 斯大林
原文传递
The Volga River Is Russia’s Lifeline and in Need of Maintenance, Mitigation and Restoration
3
作者 Kenneth Ray Olson Sergey Stanislavovich Chernyanskii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24年第3期159-179,共21页
The Volga River flows entirely through Russia and the watershed includes three of the country’s ten largest cities. The river is the longest in Europe and western Russia’s principal waterway. The Volga River basin i... The Volga River flows entirely through Russia and the watershed includes three of the country’s ten largest cities. The river is the longest in Europe and western Russia’s principal waterway. The Volga River basin is home to approximately half of Russia’s population and occupies almost two-fifth of European Russia. It covers much of the Volga region and stretches 3530 kilometers from its source in the Valdai Hills to the Caspian Sea, the world’s largest inland water body. Its economic, cultural, and historic importance makes it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rivers. The Volga basin makes up 8 percent of the Russian territory. Stalingrad, located on the banks of the Volga River, has been described as the site of the greatest de-feat in the history of the German Army. It is often identified as the turning point on the Eastern Front of WWII, in the war against Germany, and in the entire WWII. The meeting point of the Eurasian Civilization was historically the Volga River. The river has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servoirs and is a major source of livelihood for millions of people. Many factories and cities empty their waste including sewage, industrial waste,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into the Volga River. Pollutants tend to settle in the reservoirs and contain several meters of heavily contaminated muck. The primary objectives are to assess lessons learned, manage, and restore the Volga River system lifeline in Rus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lga River Caspian Sea Soviet Union Russia GERMANY WWII stalin-grad Volgograd
下载PDF
斯大林国家经济安全思想及当代启示
4
作者 孙小泽 许彩慧 《经济论坛》 2023年第2期30-37,共8页
斯大林国家经济安全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国家经济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坚持布尔什维克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展目标上要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巩固工农联盟的物质基础、对外贸易上要与资本... 斯大林国家经济安全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国家经济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要包括坚持布尔什维克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发展目标上要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巩固工农联盟的物质基础、对外贸易上要与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斗争等基本观点。以这些思想为指导,苏联在为自身争取到了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斯大林的国家经济安全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维护好自身经济安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中保持独立自主、赢得主动性具有现实指导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国家经济安全 新型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茶卡-共和盆地土壤盐分与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戚浩平 翁永玲 +1 位作者 赵福岳 方洪宾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B11期4-8,共5页
土壤盐分及其光谱特征是土壤盐渍化高光谱遥感定量监测的基础研究内容。茶卡-共和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是土壤盐渍化比较典型的区域之一。在研究区盐渍土野外调查采样的基础上,依据土壤理化分析和实验室光谱测量数据,对土壤盐分... 土壤盐分及其光谱特征是土壤盐渍化高光谱遥感定量监测的基础研究内容。茶卡-共和盆地位于柴达木盆地东部边缘,是土壤盐渍化比较典型的区域之一。在研究区盐渍土野外调查采样的基础上,依据土壤理化分析和实验室光谱测量数据,对土壤盐分及其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茶卡-共和盆地盐渍土光谱特征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该区域盐渍土为氯化物盐土,以NaCl和MgCl2为主,有少量的硫酸盐;不同含盐量的盐渍土具有明显的光谱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盐分特征 光谱特征 茶卡-共和盆地
下载PDF
牧草对塔里木河上游灌区盐渍土的适应和改良效应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宁虎森 吉小敏 +2 位作者 梁继业 卢筱莉 高明月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1-76,共6页
新疆南疆地区的农业系统一般是靠灌溉来维持的,以沙井子地区为例,长期的灌溉使得土地的次生盐渍化发生较为严重,成为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传统的洗盐压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耗水量大,且容易使土壤积聚大量盐分,一旦停止洗... 新疆南疆地区的农业系统一般是靠灌溉来维持的,以沙井子地区为例,长期的灌溉使得土地的次生盐渍化发生较为严重,成为制约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传统的洗盐压碱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是耗水量大,且容易使土壤积聚大量盐分,一旦停止洗盐会造成大量土地由于盐分较重而无法恢复植被,易形成沙尘源。本研究用生物防治盐碱化方法进行试验,即选用抗(耐)盐的牧草——高冰草(Agropyron elongatum)和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在生荒地和盐碱地上种植,通过植物的耐盐、吸收盐碱和改善土壤结构而达到治理盐碱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研究区种植牧草,不仅可以降低土壤0~60 cm的含盐量,控制地下水位过快上升,还可增加土地的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的牧草产量,可以有效地促进灌溉区盐渍化土地的生态治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盐渍化 牧草改良 植被覆盖度 生态恢复与重建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亮 史海滨 +2 位作者 赤江刚夫 张义强 刘宏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共5页
在野外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关系与水盐运移规律,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灌区内耕地间隙分布的荒地进行水分和盐分运移平衡研究。研究显示,耕地盐分部分向荒地迁移,荒地对灌区盐分分布具有调节作用。... 在野外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关系与水盐运移规律,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灌区内耕地间隙分布的荒地进行水分和盐分运移平衡研究。研究显示,耕地盐分部分向荒地迁移,荒地对灌区盐分分布具有调节作用。耕地每年平均有28.1%的灌溉水浸入荒地,荒地每年积盐268.5 g/m2,为灌溉水盐分的38.3%。研究为灌区水盐科学及区域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运移 耕地 荒地 土壤盐渍化 侧向渗流 饱和-非饱和
下载PDF
梅德韦杰夫“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评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伟 殷红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8,共11页
近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连续发表文章,就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战略思考,其核心是建立新型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继续强调创新发展、确定优先目标等内容之外,梅德韦杰夫突出强调了"去斯大林化的现代... 近来,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连续发表文章,就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战略思考,其核心是建立新型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继续强调创新发展、确定优先目标等内容之外,梅德韦杰夫突出强调了"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思想。"去斯大林化"指的是什么?"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对于俄罗斯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这一新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纳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现代化 去斯大林化
下载PDF
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成效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俊华 贾科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6,共7页
系统分析了利用脱硫废弃物和次生盐渍化土壤专用改良剂对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改良效果不理想,同时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黏粒... 系统分析了利用脱硫废弃物和次生盐渍化土壤专用改良剂对宁夏红寺堡扬黄灌区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应,结果表明:施用脱硫废弃物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但改良效果不理想,同时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砂粒含量减少,粉粒、黏粒含量普遍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平均增加5.34%、孔隙度降低5.61%,土壤pH和全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施用脱硫废弃物和专用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枸杞产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施用改良剂Ⅱ的增幅最大,但考虑改良剂原料成本后施用改良剂II当年最终经济效益最大。相同改良剂秋施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春施;施用量越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良效果越好,枸杞干果产量和直接经济效益也越高,但最终经济效益以施用量为11.25 t/hm2的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黄灌区 次生盐渍化土壤 专用改良剂
下载PDF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对中国的“民族识别”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思胜 王菊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一直影响着中国的民族工作,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上下展开的"民族识别"中,它成为了识别族群身份、划分族群族属的重要标准。但是,现在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关键词 斯大林 民族 民族识别 反思
下载PDF
也谈客观、全面重评斯大林模式——与沈宗武先生商榷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易平 龚海林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40-45,共6页
沈宗武先生在《斯大林模式重评》一文中提出了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看法。本文就斯大林模式是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是否创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以及是不是苏联剧变的根子这三个问题与沈宗武先生商榷,从斯大林模... 沈宗武先生在《斯大林模式重评》一文中提出了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看法。本文就斯大林模式是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是否创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以及是不是苏联剧变的根子这三个问题与沈宗武先生商榷,从斯大林模式与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理论的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其自我强化的机制给后来的改革带来了困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模式 列宁 改革
下载PDF
历史与冲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编著缘起探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许冲 孟令蓉 《俄罗斯学刊》 2012年第4期45-52,共8页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联共(布)党史》成为影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文本之一。学界对其编著缘起各执一端,尚缺乏系统而客观的历史考察,由此造成了对联共(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误读。实事求是地分... 20世纪30年代末以来,《联共(布)党史》成为影响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文本之一。学界对其编著缘起各执一端,尚缺乏系统而客观的历史考察,由此造成了对联共(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理论与实践的误读。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其编著缘起,必须从领袖批判、历史传统、经验教育、统一理论、解释实践、树立权威等苏共的各种"需要"出发加以考察。此举有利于消解对俄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编著缘起 苏共 斯大林
下载PDF
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再议——根据俄国档案文献的最新证据 被引量:12
13
作者 沈志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65,共15页
由于档案文献的缺失,历史的链条往往是断裂的,即使在朝鲜战争这一冷战国际史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情况依然如此。本文依据近几年最新解密和披露的档案文献,把过去十几年有关朝鲜战争研究中断开的历史环节连接起来,使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真... 由于档案文献的缺失,历史的链条往往是断裂的,即使在朝鲜战争这一冷战国际史研究中最热门的领域,情况依然如此。本文依据近几年最新解密和披露的档案文献,把过去十几年有关朝鲜战争研究中断开的历史环节连接起来,使人们对于这段历史真实能够有一个比较连贯和完整的了解。这包括中苏两国领导人在战前对实现朝鲜统一的途径的认识,中国军队中第二批朝鲜族部队回国的情况,苏联代表在战争初期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的真正考虑,斯大林与周恩来黑海会谈的结果,以及斯大林出尔反尔、拒绝出动空军配合志愿军赴朝作战的背后原因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战争 中苏关系 毛泽东 斯大林
下载PDF
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及其动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三南 张建平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4-88,112,共5页
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对苏联解体具有潜在影响。斯大林不仅在"两种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而且在实践工作中存在诸多过失。失误的动因在于斯大林在俄罗斯传统集权思想、国内外形势和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影响下,... 斯大林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失误对苏联解体具有潜在影响。斯大林不仅在"两种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错误认识,而且在实践工作中存在诸多过失。失误的动因在于斯大林在俄罗斯传统集权思想、国内外形势和政权巩固的现实需要影响下,力图建立高度统一的"苏联民族"框架下的民族—国家体制。其处理民族主义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立场、策略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大林 民族主义问题 失误 动因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上)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2,共7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语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但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城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沈志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68,共12页
对于 195 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谈判过程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但对其中一些重要史实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差异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 ,其结果可能影响到研究者对中苏双方立场和心态的理解。其中主要有三个有... 对于 195 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谈判过程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但对其中一些重要史实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差异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 ,其结果可能影响到研究者对中苏双方立场和心态的理解。其中主要有三个有争议的问题 ,即 :关于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是如何出台的问题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初是谁起草的问题 ;关于毛泽东对《补充协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 斯大林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考论 被引量:6
17
作者 翁有为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2-68,共7页
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等开始并不想立即制定1954年宪法。受毛泽东委托,刘少奇于1952年10月访苏时就中国暂不制定宪法而由《共同纲领》代替问题请教斯大林。由于斯大林坚持中国应尽快制定宪法,中国遂转而积极制定宪法,并于1954年颁布。1... 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等开始并不想立即制定1954年宪法。受毛泽东委托,刘少奇于1952年10月访苏时就中国暂不制定宪法而由《共同纲领》代替问题请教斯大林。由于斯大林坚持中国应尽快制定宪法,中国遂转而积极制定宪法,并于1954年颁布。1954年宪法的制定工作是认真的。但由于形势的迅速转变等多种原因,宪法的实施却成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4年宪法 毛泽东 刘少奇 斯大林 社会主义改造 宪政实践
下载PDF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谱系学及其语境(下)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凡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3-70,共8页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 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已出现于波兰尼的后批判哲学语境中。到60年代,在麦克弗森的后自由主义的民主展望中,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获得了后继性使用。70年代初期,贝尔在其后工业社会的理论背景下对后马克思主义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描述。70年代后期,东欧国家以科拉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批新马克思主义者纷纷转向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80年代初,阿兰·图雷纳从社会运动和行为理论的视域着力构筑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式,而琼·柯亨则通过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性解读提出了后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构想。这充分表明,在1985年拉克劳与莫菲宣称自己的理论规划属于后马克思主义之前,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已在西方学术界的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流传了。可以说,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不同的理论论域中自有其复杂的“经验史”,而后马克思主义话话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缓慢沉积过程。尽管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各种运用在政治情境性及学术范围上不尽相同,其表义上也有诸多差异,然而,作为一个共同的指符,后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在光怪陆离的运用中,毕竟有着一定的意义关联和某种共同指向;在营造后马克恩主义的学术氛围及形成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域方面,这些运用和理论阐发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后斯大林主义 后自由主义的民主 后工业社会 社会运动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尚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61,153,共14页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它体现了列宁在理论上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包括列宁本人在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新经济政策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没有得到深...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留下的重要政治遗产,它体现了列宁在理论上突破陈规、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探索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由于复杂历史原因,包括列宁本人在认识上的历史局限性,新经济政策所蕴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没有得到深化和拓展,而后来形成的"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严重影响。认真研究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历史价值,对于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下载PDF
斯大林与布哈林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旺旺 俞良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7,共7页
斯大林和布哈林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不同,双方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斯大林从政治统治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是由于农村资产阶级的破坏,强调通过建设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来消灭农村富农,强调以重工业为龙头,通过社会... 斯大林和布哈林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不同,双方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斯大林从政治统治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是由于农村资产阶级的破坏,强调通过建设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来消灭农村富农,强调以重工业为龙头,通过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方式加快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布哈林则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认为粮食收购危机的根源在于国家政策的错误,强调从俄国落后社会主义的国情出发,重视农村和农民问题,保持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综合平衡协调发展。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这场争论对于当前中国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具有镜鉴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斯大林 布哈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