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rnocleidomastoid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tongue small cell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1
作者 Hendry Irawan Made Bagus Sastrapramaya Bharata 《World Journal of Surgical Procedures》 2024年第2期8-14,共7页
BACKGROUND The management of tongue carcinoma is excision an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followed with reconstruction.This is a case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who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BACKGROUND The management of tongue carcinoma is excision an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 followed with reconstruction.This is a case report of a patient with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who underwent the procedure with sternocleidomastoid(SCM)flap reconstruction.CASE SUMMARY A 52-year-old woman without smoking history complained tongue ulcer since 3 years ago.Based on th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T2N2M0 right tongue SCC and underwent wide excision of tumor;right mandibular;neck dissection and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SCM flap.CONCLUSION SCC of the tongue requires wide excision and dissection of the neck and mandible if infiltration into the surrounding lymph nodes has been found.The SCM flap reconstruction could be used post-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rnocleidomastoid flap Neck dissection Mandibular dissect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tongue Case report
下载PDF
颈侧方入路手术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朱峰 邬一军 +5 位作者 沈亦斌 周雪羽 潘俊 陈凌慧 朱丽娴 何琦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 目的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及入路分为颈侧方切口SMIA组及正中切口颈白线入路组(LA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手术相关结果及术后颈前区功能的差异。采用EQ-5D-5L量表评估术后颈部不适主观感受,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定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MIA组平均手术时间[(39.77±5.69)min]明显少于LACA组[(54.41±4.66)min]。术后1月及12月,两组在颈前区功能保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1月:84.67±3.74 vs.79.47±5.38,P<0.001;12月:93.80±2.52 vs.89.94±2.39,P<0.001),且SMIA组均优于LACA组;SMIA组术后6月及12月的Hollander切口评估量表得分优于LA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月:1.93±0.58 vs.2.41±0.66,P=0.003;12月:1.03±0.67 vs.1.74±0.62,P<0.001)。结论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旁腺切除是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较于传统切口更易寻找甲状旁腺病变,缩短手术时间,且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作用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方切口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旁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下载PDF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与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冰 万政 +4 位作者 苗欣 刘子靖 菅雁兵 姚京 田文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51-1356,共6页
背景现代甲状腺手术在确保肿瘤根治及手术安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美容效果和颈前区功能保护,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SMIA)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但临床中开展较少。目的探讨SMIA甲状腺手术治疗... 背景现代甲状腺手术在确保肿瘤根治及手术安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美容效果和颈前区功能保护,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SMIA)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但临床中开展较少。目的探讨SMIA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4例,其中SMIA组43例,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linea alba cervicalis approach,LACA)组101例。使用得分倾向性匹配法匹配纳入两组各38例,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切口主观感觉和满意度等。结果匹配后SMIA组男性14例,女性24例,年龄21~55岁,平均(38.34±9.20)岁;LACA组男性13例,女性2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03±10.41)岁。SMIA组手术时间长于LACA组[(72.79±7.08)min vs(67.29±9.40)min,P=0.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和转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均无出血、切口感染、淋巴漏、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并发症发生。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SMIA组2例,LACA组1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SMIA组3例,LACA组2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切口疼痛(5.3%vs 5.3%,P=1.000)和麻木感发生率(2.6%vs 7.9%,P=0.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颈部紧缩感(7.9%vs 42.1%,P=0.001)和吞咽异物感发生率(5.3%vs 36.8%,P=0.001)LACA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切口满意度SMIA组高于LACA组(P<0.001)。结论SMIA甲状腺手术是传统开放和腔镜甲状腺手术间的完美补充,安全彻底,能满足患者美容需求,保护颈前功能,便于开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癌 美容
下载PDF
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
4
作者 陈晓红 丁一鸣 +3 位作者 周晶 武骏 刘宏飞 井溢鑫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 目的探究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2023年3月收治的10例行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所有患者行术前穿刺活检考虑甲状腺乳头状癌,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 h 39 min,平均出血量16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6 d,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未诉明显颈部不适。结论经颈侧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无注气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性良好,患者术后恢复快,外观满意度高,颈部舒适感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腔镜手术 颈侧入路 胸锁乳突肌后下入路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内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力涛 洪志暖 +7 位作者 林智伟 童杖伟 林文伟 谢舒涵 林与康 康明强 张振阳 林江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内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4月2个医疗组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63例资料,一组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包埋组...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降低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内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1年4月2个医疗组微创食管癌根治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63例资料,一组行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包埋组)(n=33),另一组行常规手术(传统组)(n=30)。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颈部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胸腔及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再次手术、术后肺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头颈部活动、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纵隔/胸内漏。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包埋组吻合口纵隔/胸内漏发生率低(0/33 vs.4/30,P=0.046),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短[6.0(2~15)d vs.9.0(3~29)d,Z=-2.929,P=0.003],术后住院时间短[9.0(7~57)d vs.13.0(7~32)d,Z=-2.867,P=0.004],但头颈部活动满意度评分差[10.0(7~10)分vs.10.0(10~10)分,Z=-2.271,P=0.023]。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吻合口漏、肺炎、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发生率,术后颈部疼痛感评分和头颈部活动度对生活的影响程度评分,再次手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术后颈部出血,无30天内死亡及再次住院。结论根据初步经验,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术安全,可减少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纵隔/胸内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肌瓣包埋 吻合口纵隔/胸内漏 吻合口漏 食管癌
下载PDF
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差异及其与疼痛、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星星 熊玉玲 +8 位作者 陈伟健 李聪聪 李俊毅 王帅 章家皓 向瑞安 陈佳浩 刘文刚 许学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0-1428,共9页
目的检验MyotonPRO评估单侧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观察慢性颈痛患者健、患两侧肌肉性能的差异,分析引起慢性颈痛患者肌肉性能失衡的因素。方法2023年1月至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单侧慢性颈痛患者32例,... 目的检验MyotonPRO评估单侧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观察慢性颈痛患者健、患两侧肌肉性能的差异,分析引起慢性颈痛患者肌肉性能失衡的因素。方法2023年1月至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单侧慢性颈痛患者32例,由2名测试者采用相同的MyotonPRO设备测量放松体位下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健、患两侧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测试者1间隔30 min后重复测量,测试者2在测试者1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测量。并同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标准误差(SEM)和最小可检测变化(MDC),将测量结果绘制成Bland-Altman图并进行系统偏倚分析。比较患侧和健侧的肌肉性能差异,同时收集受试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除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弹性系数(ICC=0.697)外,所有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均表现为高至非常高(ICC=0.719~0.952,SEM=0.04~6.53,MDC=0.12~18.11);所有参数的重测信度均较高(ICC=0.883~0.981),(SEM=0.03~5.72,MDC=0.09~15.84)。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散点分布一致性良好。单侧慢性颈痛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张力、硬度和肌肉弹性高于健侧(t>2.846,P<0.05)。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肌张力、硬度、弹性系数的不对称指数与VAS评分和BMI均呈正相关(r>0.385,P<0.05)。结论MyotonPRO评估慢性颈痛人群健、患两侧肌肉性能具有良好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慢性颈痛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高于健侧,且这种肌肉性能的差异与疼痛和BMI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 MyotonPRO 肌张力 肌肉硬度 肌肉弹性 信度
下载PDF
表面肌电图在先天性肌性斜颈儿童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冯雪菲 刘苑 +2 位作者 龚德志 成少华 陈玉霞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3-1438,共6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儿童颈部肌群中的肌电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确诊为CMT的47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一病例斜颈侧纳入患侧组、健侧纳入对...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图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儿童颈部肌群中的肌电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2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确诊为CMT的47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同一病例斜颈侧纳入患侧组、健侧纳入对照组的自身对照方法,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静息和不同运动状态下双侧胸锁乳突肌、颈阔肌、斜方肌(上)的均方根(RMS)值,比较患侧与健侧肌群在静息及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差异及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患侧CMT严重程度与颈部各肌群的关系。结果CMT儿童患侧胸锁乳突肌RMS值在放松时高于健侧,收缩时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在静息坐位及各种运动状态下的RMS值异常均有较高诊断价值。患侧颈阔肌在静息坐位、反向转颈放松状态时的RMS值均高于健侧(P<0.05),同向转颈收缩状态时的RMS值均低于健侧(P<0.05),且在静息坐位、仰头时检测值异常具有较高价值。患侧斜方肌(上)在放松状态时RMS值高于健侧(P<0.05),在坐位、转颈及低头时的检测值异常具有较高检查价值。CMT的严重程度与胸锁乳突肌、颈阔肌、斜方肌(上)RMS值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1、0.612、0.655,P<0.001)。结论表面肌电图检查可作为CMT儿童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 颈阔肌 斜方肌(上) 表面肌电图 均方根值
下载PDF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强 步晓秋 +1 位作者 沈雷 梁春立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探究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行SMIA手... 目的探究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行SMIA手术(40例),对照组行经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观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灶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隐蔽满意度、颈部麻木牵拉感、Vancouver瘢痕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经颈白线入路相比,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患者切口位置更加隐蔽、术后颈部麻木牵拉感更轻,切口更加美观,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经颈白线入路 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淋巴清扫术保留胸锁乳突肌与否对晚期口腔鳞癌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陈兴金 范然怡 +3 位作者 陶识丞 薛睿 文旭涛 麦华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9-614,共6页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advance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OSCC)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是否保留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 目的:探讨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advance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AOSCC)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是否保留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235例晚期(临床Ⅲ期和Ⅳ期)口腔鳞状细胞癌且接受颈淋巴清扫术患者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回访,比较保留与切除SCM的两种不同颈淋巴清扫术式之间总生存期(OS)、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以及颈部无复发生存期(RRFS)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5例患者中,101例术中保留SCM,134例切除SCM,2组5年生存率和5年颈部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的OS、LRFS和RRFS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校正结果显示,是否切除SCM均不是OS、LRFS和RRFS的独立影响因素,N分期和术后放化疗是AOSCC患者OS、LRFS和R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OSCC患者颈部手术行保留SCM的颈淋巴清扫术对生存和复发(包括局部复发和颈部复发)均无影响,对转移淋巴结未侵犯SCM的AOSCC患者行保留SCM的颈淋巴清扫术是可行的;N分期和术后是否放化疗影响AOSCC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 颈淋巴清扫术 胸锁乳突肌切除 预后
原文传递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唐杰 历芝 +2 位作者 魏万 封紫玉 任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0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 目的 观察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行单侧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术式将其分为三组:颈侧组24例,采用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正中组50例,采用传统正中切口入路术式;腔镜组23例,采用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比较三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美容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与淋巴结转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与正中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腔镜组(P<0.05)。与颈侧组和正中组相比,腔镜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 d,腔镜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正中组和颈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腔镜组与颈侧组的非外科研讨会(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正中组(P<0.05)。颈侧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正中组(8.33%vs 36.00%,P<0.05),与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3%vs 21.74%,P>0.05)。结论 与传统正中切口、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术式相比,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术式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单侧甲状腺癌治疗,同时兼顾了切口的美容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 正中切口入路 无充气腋窝入路腔镜 甲状腺癌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研究
11
作者 邰小华 章波 +3 位作者 郑雪勇 冯联忠 陈延鑫 汤蕾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6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二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80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流程随机分为日间组和住院组,每组各40例。日...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优点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嘉兴市第二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80例单侧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流程随机分为日间组和住院组,每组各40例。日间组给予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日间手术治疗,住院组给予经颈白线正中入路行普通住院手术治疗。收集两者患者一般资料,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指标、术后切口疼痛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60.65±11.68)min vs.(60.28±11.19)min和术中出血量(10.73±6.39)mL vs.(10.45±7.25)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组患者住院时间(53.12±9.66)h vs.(23.28±4.84)h、住院费用(1.08±0.50)万元vs.(0.93±0.34)万元和术后疼痛评分术后6 h(2.93±1.00)vs.(3.33±0.80);术后24 h(2.33±0.57)vs.(2.90±0.87),均高于日间组(均P<0.05)。住院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低于日间组[(92.13±4.17)vs.(87.43±5.68);P<0.001]。住院组患者术后1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12.50%(5/40)高于日间组7.50%(3/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切除安全有效,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结节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日间手术
下载PDF
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许逸 周敬勉 姚丽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7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院的86例CMT患儿,以病理检验为诊断金标准,根据患儿是否伴发DDH分为研究组(CMT伴发DDH)与对照组(CMT),所有患儿均...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入院的86例CMT患儿,以病理检验为诊断金标准,根据患儿是否伴发DDH分为研究组(CMT伴发DDH)与对照组(CMT),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CMT与DDH伴发情况、DDH患儿发病情况,比较两组双侧胸锁乳突肌(SCM)厚度。结果86例CMT患儿中,16例患儿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发率为18.60%。男女发病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MT伴发DDH与患儿斜颈程度有关。研究组16例患儿中,GrafⅡ分型在髋关节Graf分型中占据比率为87.50%(14/16),DDH发生部位中左侧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75.00%(12/16);与CMT发生部位比较,同侧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75.00%(12/16)。研究组双侧SCM厚度比率及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MT与DDH有一定伴发率,CMT伴发DDH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疗效评估中超声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诊断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侧胸锁乳突肌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许逸 周敬勉 姚丽婷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9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特征,从而辅助临床早期诊断。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厦门弘爱医院入院治疗的8...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特征,从而辅助临床早期诊断。方法方便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厦门弘爱医院入院治疗的86例CM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伴发DDH分为研究组(CMT伴发DDH,16例)与对照组(CMT,7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分析研究组16例CMT伴发DDH患儿的发病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双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SCM)厚度比率及差值。结果86例CMT患儿中,16例患儿伴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发率为18.61%。两组患儿性别、颈斜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日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例患儿中,GrafⅡ分型在髋关节Graf分型中占据比率为87.50%,DDH发生部位中左侧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75.00%;与CMT发生部位比较,同侧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75.00%。研究组双侧SCM厚度比率(2.41±0.95)%及差值(0.69±0.20)cm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1、3.466,P<0.05)。结论CMT与DDH有一定伴发率,且好发于低日龄儿童,以GrafⅡ分型居多;DDH多发于左侧,且与CMT发生部位比较,同侧发生率最高,对于临床早期发现、诊断、治疗CMT伴发DDH有一定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胸锁乳突肌
下载PDF
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的影响
14
作者 武太亮 代鹏展 +1 位作者 杨付田 李伟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6期59-61,80,共4页
目的分析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治疗的80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按常规腮腺手术治疗后均行胸锁乳突肌瓣进行修复,统计分析本组患者手术期间Frey综... 目的分析胸锁乳突肌瓣对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期间治疗的80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按常规腮腺手术治疗后均行胸锁乳突肌瓣进行修复,统计分析本组患者手术期间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共计发生6例Frey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7.50%,1例额面部凹陷畸形,额面部凹陷畸形发生率为1.25%;统计患者满意率结果显示,非常满意58例,一般满意2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7.50%。结论胸锁乳突肌瓣能有效降低腮腺恶性肿瘤手术中Frey综合征、额面部凹陷畸形的发生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锁乳突肌瓣 腮腺恶性肿瘤手术 FREY综合征 额面部凹陷畸形 影响
下载PDF
针刺下关穴与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对PFP伴耳颞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张海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PFP)伴耳颞神经痛采用针刺下关穴、胸锁乳突肌起止点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前到院就诊的45例PFP伴耳颞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院就诊的45例PFP伴耳颞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PFP)伴耳颞神经痛采用针刺下关穴、胸锁乳突肌起止点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前到院就诊的45例PFP伴耳颞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到院就诊的45例PFP伴耳颞神经痛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针刺下关穴治疗,观察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针刺下关穴与胸锁乳突肌起止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神经传导功能、面瘫康复情况及耳颞神经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面部残疾指数、神经传导功能、面瘫症状及耳颞神经痛情况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面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躯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M波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潜伏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面瘫康复情况Portman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耳颞神经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针刺下关穴与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能够显著改善PFP伴耳颞神经痛患者的面部微循环及神经传导功能,有效缓解面瘫症状,减轻耳颞神经痛,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耳颞神经痛 针刺 下关穴 胸锁乳突肌 神经传导功能 面部残疾 面瘫康复
下载PDF
改良腔镜技术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黄秀明 肖婷 +4 位作者 钟斌 徐建兵 袁淦峰 曾庆慎 刘全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腔镜技术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2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6例CMT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腔镜技术进行患侧胸锁乳突肌松解离断手术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及手术前... 目的:探讨改良腔镜技术在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2年2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76例CMT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腔镜技术进行患侧胸锁乳突肌松解离断手术治疗。统计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头部偏斜角度及患侧颈部被动旋转活动度。结果:76例CMT患儿中优53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74%(72/76);患儿的术后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短于术前,头部偏斜角度小于术前,患侧颈部被动旋转活动度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CMT患儿的手术时间(58.92±3.87) min;术中未损伤到周围大血管及神经组织,出血少;术后有1例患儿出现同侧面部皮下气肿,但1 d后自行吸收;术后1个月所有患儿颈部皮肤弹性良好,未遗留明显瘢痕。结论:CMT患儿采用改良腔镜技术治疗有利于缩短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改善患儿的颈部被动关节活动度及头部偏斜角度,治疗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是治疗CMT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改良腔镜技术 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 头部偏斜角度
下载PDF
带蒂胸锁乳突肌移位术修复晚期面瘫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川 崔磊 +1 位作者 王炜 刘清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移位术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畸形的疗效。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 ,采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移位术修复 7例晚期面瘫 ,将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及锁骨头移位至患侧口周 ,替代瘫痪的口周肌肉 ,修复因面神经瘫痪所致的口...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移位术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畸形的疗效。方法  1999年 12月以来 ,采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移位术修复 7例晚期面瘫 ,将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及锁骨头移位至患侧口周 ,替代瘫痪的口周肌肉 ,修复因面神经瘫痪所致的口鼻歪斜畸形及活动障碍。保留副神经的其余功能。结果 术后立即矫正静态时口鼻歪斜畸形 ,1周后已能活动患侧口角。术后 1个月 ,经训练能恢复笑容。经 10个月随访 ,所有患者口部活动恢复满意。结论 带蒂胸锁乳突肌移位术能修复晚期面瘫所致的口鼻畸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面瘫 带蒂胸锁乳突肌 移位术 修复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重建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frey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杨茂进 柴鉴深 陈渝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0-44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或用残余的腮腺嚼肌筋膜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与重 建腮腺嚼肌筋膜屏障,是否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52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重建腮腺嚼肌 筋膜的患者进行术... 目的 探讨在腮腺切除手术的同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或用残余的腮腺嚼肌筋膜和胸锁乳突肌瓣修复与重 建腮腺嚼肌筋膜屏障,是否能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52例在腮腺切除术中保留、重建腮腺嚼肌 筋膜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采用咀嚼维生素C片诱导及碘 淀粉试验检测,观察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率。结果  在调查的52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发现有潮红和出汗现象,较传统腮腺切除术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发生率仅为9.61%。 结论 切除腮腺时,用毗邻肌筋膜瓣预防Frey综合征不仅有显著效果,而且还能纠正面侧部的凹陷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建 味觉出汗 腮腺 筋膜 胸锁乳突肌 FREY综合征
下载PDF
颈椎牵引过程中颈部肌电信号变化规律与力学特点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腾飞 王金武 +3 位作者 胡志刚 付东辽 王虎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在不同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信号的变化特点,并与Any Body软件颈椎建模仿真所得的相关肌肉力活性变化特点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方法选取10例青年志愿者,行仰卧位颈...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在不同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时颈部肌肉表面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信号的变化特点,并与Any Body软件颈椎建模仿真所得的相关肌肉力活性变化特点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方法选取10例青年志愿者,行仰卧位颈椎牵引,JE-TB0810表面肌电仪测试颈部双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部EMG信号,利用平均肌电值(average EMG,A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分析颈部EMG信号的变化规律。结果斜方肌上部和胸锁乳突肌AEMG均随着加载质量和牵引角度的增大而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方肌上部AEMG较胸锁乳突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肌肉在不同牵引角度和加载质量下M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与颈椎牵引建模仿真所得斜方肌上部和胸锁乳突肌肌肉力活性特点相符。结论仿真结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临床上可根据颈部肌肉的兴奋程度和疲劳时间合理施加牵引重量,既达到治疗效果,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为颈椎牵引设备的进一步研制和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仰卧位 颈椎牵引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上部
原文传递
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芬 李羽 +5 位作者 柯星 吴平凡 郭凌燕 雷振革 谭伟兵 陈林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19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美容切口29例,比较... 目的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其中试验组采用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修复19例,对照组采用改良美容切口2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美观程度及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美观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平均分,显示出更好的美观效果(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面神经麻痹、涎瘘、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方面没有差异(P>0.05)。结论改良耳后发际切口联合蒂在下胸锁乳突肌瓣应用于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耳后发际切口 胸锁乳突肌瓣 外科手术 美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