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幽人”内涵变迁看苏轼黄州时期的贬谪心态
1
作者 郭春林 刘潇涵 《嘉应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 “幽人”语汇贯穿苏诗创作全过程,而在谪宦黄州时期,“幽人”实现内涵的粉碎、颠覆与重塑。苏轼《东坡易传》丰富了“幽人”的内涵,涵盖了“幽隐”“幽囚”和“幽愤”等义项。从初至黄州的“幽囚”情感,到求道的人生尝试中“幽隐”与“幽囚”心态的矛盾徘徊,促成“幽愤”心态的萌芽,从而彻底落于“幽愤之人”的自我体认,皆足以洞察苏轼演“易”所带来的痕迹,生动地展露其贬谪心态的复杂演变。从易学视角入手,为我们理解“幽人”的多重含义及其嬗变脉络指明方向,由此窥测苏轼贬谪黄州的心态,理解其贬谪心态由惊惧避祸转向自我疏解与自我观省,从而实现自身文化人格自立的内在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人 苏轼 黄州时期 《东坡易传》
下载PDF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出土肃卣补释 被引量:9
2
作者 吴雪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8,88,共6页
肃卣铭文中的"■"当为"肃"字异体。"■"当为"择"字。"竞谏"的"竞"为"争言"之义。"静"当读为"诤"。"非命"义为"违命"... 肃卣铭文中的"■"当为"肃"字异体。"■"当为"择"字。"竞谏"的"竞"为"争言"之义。"静"当读为"诤"。"非命"义为"违命"。"称命"以为"用命"。"■汝"当为"償汝"。肃卣铭文的大意是:肃之兄伯氏赐肃仆六家,其行为违反王命。被赐之仆发动邑人向上谏诤,抗议伯氏之行为。王命■叔、爯父、父重新付给肃仆以补偿之。铭文反映出西周政治中有"正义"的观念,庶人有向上谏诤,纠正"害义"的政治行为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卣 竞谏 非命 称命 害义
下载PDF
肃卣之“仆”与西周军事制度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凯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27-31,共5页
"仆"作为从事征战的夷仆,在西周金文中意义重要,山西绛县横水M2倗伯墓中出土的肃卣铭文给人们认识这一点提供了资料。铭文反映了西周时代的军事制度。倗国和周王关系密切,来自于倗国"邑人"的夷仆受周王支配,其纠纷... "仆"作为从事征战的夷仆,在西周金文中意义重要,山西绛县横水M2倗伯墓中出土的肃卣铭文给人们认识这一点提供了资料。铭文反映了西周时代的军事制度。倗国和周王关系密切,来自于倗国"邑人"的夷仆受周王支配,其纠纷需要周王过问。倗国虽为戎狄,其制度与组织一定程度已和周人封国看齐。西周时代周人和各氏族部落混居融合,作为至尊的周王,势必对这些戎狄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东征"的力量,为周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卣 夷仆 倗国 西周 军事制度
下载PDF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上)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逵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6-99,共14页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辞赋 文赋 俗赋 瞍喙 俳优
下载PDF
游:苏轼美学思想的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苏淮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0-73,共4页
苏轼美学思想的特征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游"。苏轼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真正体现了"游"的理想,而且他的"游"带有十分明显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游"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 苏轼美学思想的特征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游"。苏轼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真正体现了"游"的理想,而且他的"游"带有十分明显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游"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从美学的角度将其推向高峰的是苏轼。苏轼将"游"看作是审美的必要方式。所谓"游"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动",即游动的意思;二是"戏",即游戏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游动 游戏 美学
下载PDF
苏轼与陆游海棠诗歌之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永红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8-31,共4页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宋代海棠诗歌的吟咏数量与水平都达到一个高峰。而在宋代诗人群体中,苏轼和陆游的海棠诗歌可谓独步一时。结合苏轼和陆游的具体诗作,从两者海棠诗歌的写作时间、写作内容及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解读,概...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宋代海棠诗歌的吟咏数量与水平都达到一个高峰。而在宋代诗人群体中,苏轼和陆游的海棠诗歌可谓独步一时。结合苏轼和陆游的具体诗作,从两者海棠诗歌的写作时间、写作内容及艺术手法、风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与解读,概括了海棠意象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陆游 海棠诗歌
下载PDF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下)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逵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4,92,共8页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辞赋 文赋 俗赋 瞍曚 俳优
下载PDF
苏词“自是一家”之“又一体”的歌词本色
8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7,共9页
《词谱》录苏轼词,注明"又一体"者有《渔歌子》《点绛唇》《少年游》《西江月》《越江吟》《行香子》(二阕)《青玉案》《满江红》《醉蓬莱》《念奴娇》(二阕)《哨遍》(二阕)《戚氏》,共12调15阕。所谓"又一体"的标... 《词谱》录苏轼词,注明"又一体"者有《渔歌子》《点绛唇》《少年游》《西江月》《越江吟》《行香子》(二阕)《青玉案》《满江红》《醉蓬莱》《念奴娇》(二阕)《哨遍》(二阕)《戚氏》,共12调15阕。所谓"又一体"的标准,《四库总目提要》总结为:"皆取唐宋旧词,以调名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句法字数;以句法字数相同者互校,以求其平仄;其句法字数有异同者,则据而注为又一体。"在音调尽失的情况下,"以句法字数"比较而得"又一体",从字数、平仄、叶韵等变化对"词"之歌唱实践作了描述。苏轼"又一体",可谓是他因歌唱需要而注意乐曲与声词配合的表现。理解这一点,对澄清苏轼"以诗为词"之讥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理解与研究词体特性亦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自是一家” “又一体”
原文传递
《诗经·蒹葭》“遡洄”“遡游”诂训
9
作者 田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5-57,共3页
Jian Jia in Qin Customs of 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reiterative sentences like "Going against the current" and "Going with the current", whose difference was before not clear. This article argues... Jian Jia in Qin Customs of The Book of Songs contains reiterative sentences like "Going against the current" and "Going with the current", whose difference was before not clear.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su" originally means "tending towards"; "hui", "going against the current"; and "you", "going with the current". So, "su hui" indicates that the poet goes in the direction against the current while "su you" is just the op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蒹葭》 通假 Su
下载PDF
苏轼文人集团在陆游《老学庵笔记》中的历史记忆
10
作者 于广杰 罗海燕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苏轼文人集团作为北宋中后期文化革新的重要士人群体,对北宋文艺的发展贡献甚巨。宋室南渡以后,一度形成了"苏学"陡盛的局面。然随着政局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改辙,苏轼文人集团也已经成为供士人回忆的前哲。这些回忆散落在诗... 苏轼文人集团作为北宋中后期文化革新的重要士人群体,对北宋文艺的发展贡献甚巨。宋室南渡以后,一度形成了"苏学"陡盛的局面。然随着政局的变化和学术思想的改辙,苏轼文人集团也已经成为供士人回忆的前哲。这些回忆散落在诗文笔记中,陆游与苏轼文人集团渊源甚深,其《老学庵笔记》以史家之笔、文人之才情为我们展现了苏轼文人集团的人格风采,艺术旨趣及子弟归宿等多方面的情况。是苏轼文人集团在南宋士人心目中的记忆和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文人集团 陆游 老学庵笔记
下载PDF
刘基与苏友龙交游小议——兼论苏友龙在处州集团中的地位
11
作者 蔡堂根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7-81,共5页
刘基与苏友龙之间的交游历来不受重视,其实,苏友龙与刘基交游的时间比较长,且关系密切。苏友龙对刘基的仕途经历可能产生过重大影响,刘基前往处州协助"平寇"可能出于苏友龙的推荐。苏友龙为石抹宜孙处州集团的存在作出了重要... 刘基与苏友龙之间的交游历来不受重视,其实,苏友龙与刘基交游的时间比较长,且关系密切。苏友龙对刘基的仕途经历可能产生过重大影响,刘基前往处州协助"平寇"可能出于苏友龙的推荐。苏友龙为石抹宜孙处州集团的存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既发挥着精神领袖的作用,又承担着组织协调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苏友龙 交游 处州集团
下载PDF
苏轼兄弟的军事思想及边防策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7期1-8,共8页
苏轼兄弟一生的吏事文章都有显著成就。在军事思想和边防策略上,他们也有一定建树。就军事思想而言,苏轼早年在立国、用兵、边防等问题上均有自己的主张,后来在他治军的实践中,体现了其一贯的军事思想;而苏辙早年涉及军事的言论甚少,但... 苏轼兄弟一生的吏事文章都有显著成就。在军事思想和边防策略上,他们也有一定建树。就军事思想而言,苏轼早年在立国、用兵、边防等问题上均有自己的主张,后来在他治军的实践中,体现了其一贯的军事思想;而苏辙早年涉及军事的言论甚少,但已经表现出与苏轼的不同。北宋从神宗到哲宗在边防战略上的明显变化,苏轼兄弟身为朝官自不能置身度外。在对待西羌、西夏的关系和策略上,虽然他们的言论多少不一,但都表现出对此的高度关注,也清楚显示出策略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军事思想 元桔 边防策略 立国思想 用兵思想 管理体制
下载PDF
《老残游记》中王与姑形象之原型考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老残游记》中王与姑这一形象的原型,除了太谷学派的女弟子李素心外,还有《江石芸传》中的江石芸。江石芸是古典奇女、才女的典范,而李素心是现代知性女子的典范。刘鹗把她们相融合,塑造出了王与姑这一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自己心目... 《老残游记》中王与姑这一形象的原型,除了太谷学派的女弟子李素心外,还有《江石芸传》中的江石芸。江石芸是古典奇女、才女的典范,而李素心是现代知性女子的典范。刘鹗把她们相融合,塑造出了王与姑这一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残游记 玙姑 原型 李素心 江石芸
下载PDF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选释——速、、戠、见、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歧祥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花园庄东地发掘H3甲骨坑,共发现有字甲骨561版,是近年发现最重要而时代最早的一坑完整甲骨.本文选取了其中五个甲骨文字:速、[口火]、戠、见、[礻又]进行考释,透过花东全面相关辞例的整理,... 199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花园庄东地发掘H3甲骨坑,共发现有字甲骨561版,是近年发现最重要而时代最早的一坑完整甲骨.本文选取了其中五个甲骨文字:速、[口火]、戠、见、[礻又]进行考释,透过花东全面相关辞例的整理,还原五字在花东甲骨的正确释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礻又]
下载PDF
试论苏轼的政治主张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丽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02-104,共3页
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主张和表现都应归结为忠君爱民... 苏轼在嘉祐制策、王安石变法和元祐更化三个时期表现的政治立场有很大变化,其政治命运也随之跌荡起伏,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包括家学及时代氛围的影响、被科举所累及其本人的忠君爱民思想等。但其所有的政治主张和表现都应归结为忠君爱民的入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嘉祐制策 王安石变法 政治主张
下载PDF
陆游论苏评述
16
作者 杨胜宽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陆游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是在南宋前期朝野普遍推崇"苏学"的政治氛围与学术背景下逐步完成的,其注重对苏轼气节襟怀与贬谪逆境之中的创作成就及其影响的评价,就带有受此风气与评价视角影响的明显印迹;然而,陆游评价苏轼这种... 陆游对苏轼的认识与评价,是在南宋前期朝野普遍推崇"苏学"的政治氛围与学术背景下逐步完成的,其注重对苏轼气节襟怀与贬谪逆境之中的创作成就及其影响的评价,就带有受此风气与评价视角影响的明显印迹;然而,陆游评价苏轼这种标准与特点的形成,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其仕途坎坷与人生失意,使他与苏轼最容易产生心灵与情感的共鸣,表达其英雄相惜的知音之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苏轼评价 气节 成就 古今之慨
下载PDF
苏颂“假天仪”新探
17
作者 孙明 廖莲婷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6-20,共5页
苏颂是否曾在水运仪象台之外另制一台假天仪,是一个尚存争议的问题.重新考察“假天仪”的相关文献依据,发现《曲洧旧闻》《玉海》描述的不是假天仪,而是水运仪象台,尤其是其第二层的浑象.对此,苏颂的著作及其他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证明.
关键词 苏颂 假天仪 水运仪象台 浑象
下载PDF
评历代文论家关于“文”“气”的论述
18
作者 刘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7,共3页
历代文论家对“文”“论”做了论述。孟子“养气说”的“浩然之气”是从伦理、道德等精神方面而言的。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是把“气”区分为“清”“浊”二体。刘勰从他的《文心雕龙》中的《养气》、《风骨》、《神思》、《体性》... 历代文论家对“文”“论”做了论述。孟子“养气说”的“浩然之气”是从伦理、道德等精神方面而言的。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是把“气”区分为“清”“浊”二体。刘勰从他的《文心雕龙》中的《养气》、《风骨》、《神思》、《体性》、《明诗》、《隐秀》等篇里“气”的基本含义中,引伸出“养气”、“志气”、“齐气”、“逸气”、“异气”、“清气”、“秀气”等词义。苏辙认为文章的气势在于作者后天的修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曹丕 刘勰 苏辙 “文” “气” 文论家
下载PDF
《山有扶苏》的主题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鹏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3-27,共5页
《山有扶苏》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从经学的角度讲,此诗主题有刺郑昭公忽、刺文公踕、淫女戏谑之辞等;从文学的角度讲,此诗主题有巧妻恨嫁拙夫的抱怨之辞或对爱人的俏骂等。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象,考辨诗中扶苏、荷华、乔松... 《山有扶苏》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从经学的角度讲,此诗主题有刺郑昭公忽、刺文公踕、淫女戏谑之辞等;从文学的角度讲,此诗主题有巧妻恨嫁拙夫的抱怨之辞或对爱人的俏骂等。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景象,考辨诗中扶苏、荷华、乔松、游龙等植物,可以判定《山有扶苏》的创作时令。通过分析创作时令与女子归宁的关系,依据巧妻恨嫁拙夫说,提出《山有扶苏》的主题实乃女子归宁途中对拙夫的抱怨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有扶苏》主题 季节 归宁
下载PDF
凄美情切切,生死两想望——谈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与陆游《钗头凤》的相似处
20
作者 杨毅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5期86-89,共4页
苏轼和陆游两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人,以往有大量论文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有诗有词有文。陆游的爱国诗、婉约词;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散文……很少有人把这两位文人的诗词作品做比较研究。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他们为数不多的婉约词... 苏轼和陆游两位都是宋代著名的文人,以往有大量论文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有诗有词有文。陆游的爱国诗、婉约词;苏轼的豪放词、婉约词、散文……很少有人把这两位文人的诗词作品做比较研究。本文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他们为数不多的婉约词入手,从内容、表现手法、用词特点几个方面论述了两位词人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两位词人虽然生活在一个朝代,却相差近90年,有相同的情愫与表达,可谓跨世知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江城子》 陆游《钗头凤》 相似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