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digital positioning guide plates for the surgical extraction of multiple impacted supernumerary teeth: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2
1
作者 Zhi Wang Shu-Yi Zhao +5 位作者 Wu-Shu He Fan Yu Shao-Jie Shi Xue-Ling Xia Xin-Xiao Luo Yu-Hong Xi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7期9886-9896,共11页
BACKGROUND An extra tooth in the normal tooth sequence in any region of the dental arch is regarded as a supernumerary tooth(SNT).Due to the large variation in location and morphology,the extraction of impacted SNTs i... BACKGROUND An extra tooth in the normal tooth sequence in any region of the dental arch is regarded as a supernumerary tooth(SNT).Due to the large variation in location and morphology,the extraction of impacted SNTs is an extensive and complex procedure with high risks of several complications.This report presents a rare case of seven impacted SNTs in the bilateral upper and lower arch that were successfully extracted with the use of digital positioning guide plates.CASE SUMMARY In January 2022,a 21-year-old male was referred to our department with a chief complaint of pain in relation to tooth#36.Clinical examination showed a deep carious lesion with pulpal involvement in tooth#36 and lingual swelling of the bilateral mandibular posterior area.Radiographic examination revealed seven deeply impacted SNTs in the bilateral posterior area and bilateral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Based on these findings,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bilateral,multiple impacted SNTs and tooth#36 chronic pulpitis.A root canal treatment and an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for tooth#36 were performed.An individualized digital positioning guide plate was designed by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extraction of the impacted SNTs.During the operation,the digital positioning guide plate allowed rapid positioning and exposure of the SNTs while avoiding adjacent important anatomical structures.At 3-month follow-up,regeneration of bone and soft tissues was visible.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positioning guide plates is useful for the individualized and minimalized extraction of impacted supernumerary tee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numerary teeth 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DIGITAL Surgical guide Minimal invas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Prevalence and Pattern Occurrence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the North-East Heilongjiang Population of China
2
作者 Nyimi Bushabu Fidele Sekele Isouradi Bourley +5 位作者 Em Kalala Kazadi Mantshumba Milolo Augustin Rubina Suwal Muyembi Muinamiyi Duan Feng Guan Jia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6年第2期47-53,共7页
Aims: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supernumerary teeth and investigate its characteristic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rom the North-East Heilongjiang region... Aims: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supernumerary teeth and investigate its characteristic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from the North-East Heilongjiang reg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It was a descriptive and retrospective study which used registered notes and panoramic radiographs of 12,984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in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China between June 2011 to November 201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ny syndrome or hereditary disease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The features of supernumerary teeth were not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program, (version 20, Inc., Chicago, USA). Th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t was tested at the 5% level of significance. Results: The prevalence was 5.2% and the most prevalent supernumerary teeth was incisor with 3.39% (n = 441). The supernumerary teeth were seen more in maxilla than mandible. The male to female ratio was 2.9:1. Specifically, higher prevalence of supernumerary teeth in male gende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3). The supernumerary teeth mostly occurred in children of 5 - 10 years (62.3%), followed by young adolescent between 11 - 16 years (26.5%).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supernumerary teeth was widely seen in children and young adolescent of Chinese population. The occurrence was mostly seen in maxilla than mandible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male than fema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VALENCE OCCURRENCE supernumerary teeth FEATURES
下载PDF
Early-diverging Titanosauriform(Dinosauria,Sauropoda)Teeth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Northeast China
3
作者 ZHANG Honggang YIN Yalei +1 位作者 PEI Rui ZHOU Changf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03-310,共8页
Three eusauropod teeth(SDUST-V1064,PMOL-AD00176,PMOL-ADt0005)are report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Ningcheng,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China.Two of them(SDUST-V1064,PMOL-AD00176)are assigned to ... Three eusauropod teeth(SDUST-V1064,PMOL-AD00176,PMOL-ADt0005)are report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Ningcheng,southeastern Inner Mongolia,China.Two of them(SDUST-V1064,PMOL-AD00176)are assigned to early-diverging titanosauriforms in having slightly mesiodistal expansion at the base of the tooth crown,a slenderness index value>2.0 and<4.0,and D-shaped cross section.Furthermore,SDUST-V1064 and PMOL-AD00176 are referred as an Euhelopus-like titanosauriform on the basis of having a sub-circular boss on the lingual surface and an asymmetrical crown-root margin which slants apically,respectively.CT scan data of SDUST-V1064 reveals new dental information of early-diverging titanosauriforms,for example,the enamel on the labial side thicker than that on the lingual side,an enamel/dentine ratio of 0.26 and a boss present on the lingual side of the dentine of the crow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eth Titanosauriformes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Ningcheng
下载PDF
Optimization design of conical reaction teeth of shear wave vibroseis vibration plate
4
作者 WANG Hongxiang DU Lizhi SUN Zhen 《Global Geology》 2023年第4期264-272,共9页
The vibrator plate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vibroseis vehicle and the earth,as well a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vibrator vehicle.In this paper,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vibrator plate and the earth is an-alyzed... The vibrator plate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vibroseis vehicle and the earth,as well as the core com-ponent of the vibrator vehicle.In this paper,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vibrator plate and the earth is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of reaction tooth arrangement and reaction tooth conical angle,and three groups of experimental models are optimized and designed.The model construc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shear wave vibroseis vibrator plate are carried out with ANSYS software.The motion law between the vibration plate and the earth at work was studied,the strain energy of the three experimental models in operation,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of particle at the same position and other reference indic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with 28 conical reaction teeth were arranged on both sides.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vibration plate and the earth was best when the tooth angle was 60°.Compared with the toothless vibration plate,the energy efficiency is improved by about 20%,and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vibrator plate and the earth is effectively enhanced.It is found that the coupling effect is enhanced throug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reac-tion teeth of the vibration plate by increasing the coupling area between the vibration plate and the ea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ar wave vibroseis vibration plate conical reaction teeth
下载PDF
异位牙及多生牙并发上颌骨囊肿的临床分析
5
作者 王宇 廖红明 +2 位作者 蒋玉欢 郑志刚 何本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 探讨异位牙及多生牙并发上颌骨囊肿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近5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异位牙及多生牙合并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质料,并总结其诊治特点。结果 6例患者共有7颗异位牙和多生牙,均并发上颌骨囊肿,1颗... 目的 探讨异位牙及多生牙并发上颌骨囊肿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近5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异位牙及多生牙合并上颌骨囊肿的临床质料,并总结其诊治特点。结果 6例患者共有7颗异位牙和多生牙,均并发上颌骨囊肿,1颗左上尖牙异位至左鼻腔,1颗左上前磨牙异位至左眶底,1颗左上尖牙异位至左上颌窦泪前隐窝区域,1颗为左侧上颌窦底异位多生牙,3颗为右上颌骨前部多生牙。5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1例患者初次手术仅处理囊肿,未处理异位牙,2个月后出现口腔瘘,8个月后再次手术去除异位牙。3例患者鼻内镜下经鼻入路手术,2例患者采取Caldwell-Luc入路手术,1例鼻内镜结合Caldwell-Luc入路手术;2例患者Caldwell-Luc入路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3个月后缓解。6例患者均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异位牙及多生牙并发上颌骨囊肿常表现为面部隆起,可首诊于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医生需重视,避免漏诊。术者需结合手术经验,根据牙齿的位置及囊肿累及范围,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鼻内镜下经鼻入路较Caldwell-Luc入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异位牙 多生牙 上颌骨囊肿
下载PDF
生物活性陶瓷iRoot BP Plus^(■)在儿童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佳佳 杨雪 +3 位作者 温泉 付元 邵校 丁美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84,共6页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Innovative BioCeramix Inc,Vancouver,BC,Canada)在儿童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为该术式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Innovative BioCeramix Inc,Vancouver,BC,Canada)在儿童年轻恒前牙复杂冠折牙髓切断术中的应用,并对其预后进行分析,为该术式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因恒前牙复杂冠折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急诊科,行以生物活性陶瓷iRoot BP Plus^(■)为盖髓剂的牙髓切断术患者。根据患者术前根尖片和初诊病历显示为年轻恒牙者,纳入97颗年轻恒牙进行研究。收集患者初诊及复查时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临床检查包括根尖孔形成情况、松动度、牙冠颜色、牙髓活力测试(冷测)、有无脓肿和瘘管,影像学检查包括根周膜连续性、根尖周低密度影像、复诊时盖髓剂下方牙本质桥形成情况、髓腔及根管钙化情况,并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有复诊记录的64例患者共75颗患牙,其中男性37例(57.8%),女性27例(42.2%),就诊时平均年龄为9.1岁,平均随访时长19.3个月。采用iRoot BP Plus^(■)盖髓的牙髓切断术后6个月成功率为96.0%,术后1年成功率为94.7%。术后复查2年以上者共23例,累计失败6例。成功率在患牙就诊时距外伤的时间是否超过24 h组中(P=0.61)以及是否松动组中(P=0.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无移位性损伤的年轻恒牙复杂冠折患牙,采用iRoot BP Plus^(■)盖髓的牙髓切断术1年成功率很高,该术式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切断术 复杂冠折 年轻恒牙 生物活性陶瓷
下载PDF
成熟恒牙牙髓切断术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7
作者 赵晓一 刘畅 +1 位作者 钱锟 潘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3,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患者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牙髓钙化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龋源性露髓的成年恒前磨牙、恒磨牙行牙髓切断术的患者共77例,使用iRoot BP Plus生物陶瓷类材...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患者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探讨牙髓钙化发生的情况和特点。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综合科龋源性露髓的成年恒前磨牙、恒磨牙行牙髓切断术的患者共77例,使用iRoot BP Plus生物陶瓷类材料作为盖髓剂,一次法完成牙髓切断术。将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青少年组(11~20岁)25例,平均年龄(15.88±2.19)岁;中年组(21~50岁)27例,平均年龄(34.59±8.67)岁;老年组(51~83岁)25例,平均年龄(63.84±7.40)岁。术后1年复查,评价临床疗效,记录钙化桥形成、钙化桥厚度,以及牙髓钙化指数(pulp calcification index,PCI)。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牙列及牙位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率为85.71%(66/77),其中青少年组随访率为88.00%(22/25),中年组随访率为85.19%(23/27),老年组随访率为84.00%(21/25)。3组病例1年复查临床成功率分别为95.45%(21/22)、91.30%(21/23)、95.24%(2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成功病例中,钙化桥出现率青少年组12例(57.14%,12/21),中年组8例(38.10%,8/21),老年组3例(15.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0,P=0.020<0.05)。3组间钙化桥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4,P=0.020<0.05)。钙化桥厚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516,P<0.05)。3组间PCI变化(ΔPCI)分别为0.67±0.58、0.43±0.51、0.25±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04,P=0.040<0.05)。结论:老年患者龋源性露髓牙髓切断术同样能够获得较高的成功率;牙髓切断术后钙化桥的发生率以及牙髓钙化的加速程度与年龄相关;青少年组更易形成钙化桥,同时也出现更明显的根管钙化加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切断术 年龄 成熟恒牙 影像学
下载PDF
意向性牙再植术保留重度牙周炎患牙的临床应用策略
8
作者 叶畅畅 杨禾 黄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随着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可通过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对于已经具备拔牙指征的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已经成为保存天然牙最后的可能手段。然而意向性牙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手术... 随着牙周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可通过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对于已经具备拔牙指征的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已经成为保存天然牙最后的可能手段。然而意向性牙再植术的适应证要求严格,手术能否成功与病例的选择和医生的操作技能密不可分。本文探讨意向性牙再植术治疗重度牙周炎患牙的适应证和操作步骤,并结合文献和病例分析影响重度牙周炎患牙意向性牙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该项手术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牙再植术 重度牙周炎 保存天然牙
下载PDF
48例Locator种植覆盖全口义齿5年临床修复效果评价
9
作者 周团锋 杨雪 +2 位作者 张华 张智勇 陈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观察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长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采用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48例,其中双颌全口义齿修复21例,单颌27例,共植入种植体230颗。观察种植... 目的:观察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长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择2016—2017年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诊部采用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48例,其中双颌全口义齿修复21例,单颌27例,共植入种植体230颗。观察种植体的留存率、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变化、义齿基托折裂和人工牙脱落折断等并发症,以及义齿固位力变化等。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5年观察期间,5颗种植体脱落,1颗前牙区窄颈种植体颈部折断,12颗失访,种植体存留率为97.25%。种植修复后1年,48颗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21.4%),平均出血指数(BI)为0.21±0.42,前牙区高于后牙区。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为(0.21±0.35) mm,义齿基托折断2例。修复后5年,163颗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BOP+)(76.89%),BI为1.00±0.70,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为(0.58±0.85) mm;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指数与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在男女之间、前牙区与后牙区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观察期和5年观察期间,种植体周黏膜平均出血指数、种植体周牙槽骨垂直吸收高度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义齿折裂17例,折裂率为26.15%,人工牙脱落折断率为16.92%,多发于前牙中线区及Locator基台附着体安放位置,因固位力下降首次更换Locator基台固位垫圈平均(34.2±10.3)个月。结论:Locator按扣式种植覆盖全口义齿有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并发症多见于种植体周黏膜探诊出血和垂直向骨吸收,随着戴用时间延长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其次是义齿基托折裂及人工牙脱落与折断,种植体脱落及折断。提示义齿制作时应加强金属支架在Locator基台位置和前牙中线区的强度,前牙区尽量避免使用窄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牙 无牙颌 覆盖全口义齿 出血指数 牙槽骨吸收
原文传递
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
10
作者 王毅 冯志强 李创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 目的探讨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在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后康复、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闭合式开窗术加传统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康复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4个月龈沟液细胞因子、口腔健康微生态环境、咀嚼功能,以及治疗后4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4个月,2组龈沟液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1β和牙周袋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齿松动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个月,2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于治疗前,咀嚼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咀嚼效率、咬合力高于对照组,咀嚼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4个月内,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种植体支抗联合闭合式牵引应用于颌骨内埋伏牙、阻生牙效果显著,可促进牙齿萌出、恢复咀嚼功能,改善治疗后口腔健康微生态环境及炎症状态,具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阻生牙 颌骨 种植体支抗 闭合式牵引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牙周袋探诊深度 咀嚼效率
下载PDF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及对局部炎症状态的影响
11
作者 蒋俊豪 张侬 +1 位作者 杨雅 李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及对局部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的100例需进行前牙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镍铬合金烤瓷冠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及观察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及对局部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的100例需进行前牙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镍铬合金烤瓷冠组)和观察组(二氧化锆全瓷冠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颜色匹配度、完整度及边缘密合度)、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炎症状态指标[龈沟液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炎症趋化因子[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颜色匹配度、完整度及边缘密合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局部炎症状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的局部炎症状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局部炎症状态,更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全瓷冠 前牙 局部炎症状态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联合自体贫血小板血浆在 恒牙撕脱伤中的应用评价
12
作者 刘琳 息雪娜 +1 位作者 黄涛 韩国良 《上海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自体贫血小板血浆(PPP)在恒牙撕脱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恒牙撕脱伤患者144例(患牙152颗),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患牙76颗)和对照组72例(患牙76颗...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自体贫血小板血浆(PPP)在恒牙撕脱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3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恒牙撕脱伤患者144例(患牙152颗),随机分为试验组72例(患牙76颗)和对照组72例(患牙76颗)。对照组行常规再植术,术前使用PPP生物液浸泡、冲洗根尖。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离体牙再植前在牙槽窝内植入SDF-1α。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植入成功率、术后咬合疼痛程度、龈沟液中炎症因子表达、血清生长因子表达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牙再植成功率为90.79%(69/76),试验组为98.68%(75/76),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天、3个月和12个月,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逐渐降低(P<0.05);各时间点疼痛程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升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升高,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PP联合SDF-1α用于恒牙撕脱伤治疗,延迟再植成功率高,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脱伤 恒牙 贫血小板血浆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原文传递
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13
作者 张春岭 刘涛 +3 位作者 郑子浩 方俊 谢晓东 陈黎卿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9,共13页
针对外槽轮式小麦宽苗带排种器排量不稳定和苗带内种子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通过连续充种分析和排量计算,确定凸齿高度和凸齿角度是影响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 针对外槽轮式小麦宽苗带排种器排量不稳定和苗带内种子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通过连续充种分析和排量计算,确定凸齿高度和凸齿角度是影响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应用离散元法对上述关键参数进行中心旋转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对排量一致性、排种均匀性影响显著性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分别依次为凸齿角、凸齿高、作业速度,且均具有交互影响。借助响应面分析,得出凸齿高5 mm、凸齿角75°时的排量一致性和排种均匀性较优,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27%和7.61%。对该参数组合排种器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台架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排种一致性和均匀性变异系数与仿真值误差均低于5%,说明仿真优化结果可靠、准确。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量120、150和180 kg/hm~2时,交错凸齿式宽苗带小麦精量排种器的播量一致性、纵向播种均匀性和横向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分别较外槽轮式排种器降低0.99、3.01和9.38个百分点,满足小麦宽苗带播种农艺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排种均匀性的小麦排种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种器 离散元法 小麦 精量排种 交错凸齿 排量稳定性 排种均匀性
下载PDF
凸棱非平面聚晶金刚石齿的破岩机理及在含砾地层中的应用
14
作者 陈炼 魏小虎 +5 位作者 曹强 周岩 杨迎新 胡川 赵志杰 伍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79,共9页
为提高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在含砾、软硬交错等不均质地层中的抗冲击性能,开展了凸棱非平面PDC齿的研究。通过仿真和室内实验对比分析了凸棱非平面齿与常规平面齿的破岩机理。与平面齿相比,凸棱非平面齿与岩石的接触应力分布更均... 为提高聚晶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在含砾、软硬交错等不均质地层中的抗冲击性能,开展了凸棱非平面PDC齿的研究。通过仿真和室内实验对比分析了凸棱非平面齿与常规平面齿的破岩机理。与平面齿相比,凸棱非平面齿与岩石的接触应力分布更均匀,切削破岩过程中的载荷波动幅度明显更小,切削稳定性更高。凸棱齿特殊的非平面结构改变了切削齿与岩石的互作用方式,在不均质地层得到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面聚晶金刚石齿 含砾地层 破岩机理 冲击损坏
下载PDF
明清家具一腿三牙结构部件类型与匠意研究
15
作者 牛晓霆 王友好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通过书籍、博物馆、拍卖会等渠道收集统计了52例具有一腿三牙结构部件的明清家具,根据一腿三牙结构部件中角牙的造型,将一腿三牙结构部件分为A类型、B类型和C类型。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讨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出不同类型构造... 通过书籍、博物馆、拍卖会等渠道收集统计了52例具有一腿三牙结构部件的明清家具,根据一腿三牙结构部件中角牙的造型,将一腿三牙结构部件分为A类型、B类型和C类型。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讨构件与构件之间的关系,分析出不同类型构造规律、构造原理以及蕴含的匠意。经探究得出,一腿三牙部件在家具中的构造原理为受力解力、加固稳定以及家具顺纹而做遵循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此外,总结了一腿三牙结构部件所蕴含的美学内涵、线脚艺术以及其中的榫卯结构。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一腿三牙部件的认识,同时为研究明清家具中的结构部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家具 一腿三牙 结构部件 匠意分析 美学内涵
下载PDF
Twin-Block双期矫治与单纯直丝弓矫正技术在早期下颌后缩矫正患儿中的疗效对比
16
作者 田华 邓刚 郝天喜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双期矫治与单纯直丝弓矫正技术在替牙及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正患儿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 目的探讨Twin-Block双期矫治与单纯直丝弓矫正技术在替牙及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矫正患儿中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到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30例。所有患儿均采取矫正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Twin-Block矫治器及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双期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矫治时间,治疗前头影测量及关节改建情况,采用口腔锥形束扫描成像进行检测两组患儿关节窝宽径、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上间隙、髁突前后径、髁突高度相关参数表达水平,最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上下齿槽座(ANB)角、下齿槽座(SNB)角、上齿槽座(SNA)角、下颌平面角(Mp-SN)、下颌综合长度(Ar-Po)、下颌升支高度(Ar-Go)、下颌体长(Go-Gn)、上中切牙-SN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上唇审美平面距(Ls-E)、下唇审美平面距(Li-E)、鼻唇角。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矫治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关节窝宽径、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关节上间隙、髁突前后径、髁突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关节窝宽径对比无明显差异,关节前间隙减小,观察组(1.21±0.28)mm高于对照组,关节后间隙、关节上间隙、髁突前后径、髁突高度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ANB角、SNB角、SNA角、Mp-SN、Ar-Po、Ar-Go、Go-Gn、U1-SN、L1-Mp、Ls-E、Li-E、鼻唇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SNB、Mp-SN、Ar-Po、Ar-Go、Go-Gn、鼻唇角均增大,ANB、U1-SN、L1-Mp、Li-E、Ls-E减小,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双期矫治器与单纯直丝弓矫正技术相比治疗替牙及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疗效显著,可作为儿童恒牙早期错(牙合)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直丝弓矫正 恒牙早期 错(牙合)畸形 咀嚼功能
下载PDF
乳牙直接盖髓术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余锦锦 朱健慧 吴志芳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29-234,共6页
乳牙龋病及牙髓病的及时治疗对于维护儿童口腔健康有重要意义。直接盖髓术是一种将生物活性材料直接覆盖于牙髓暴露处,促进牙本质桥形成的活髓保存治疗方法。直接盖髓术可用于治疗牙髓活力正常、露髓孔≤1 mm的机械性露髓乳牙,具有微创... 乳牙龋病及牙髓病的及时治疗对于维护儿童口腔健康有重要意义。直接盖髓术是一种将生物活性材料直接覆盖于牙髓暴露处,促进牙本质桥形成的活髓保存治疗方法。直接盖髓术可用于治疗牙髓活力正常、露髓孔≤1 mm的机械性露髓乳牙,具有微创、舒适、操作简单和椅旁时间短等优点,适合在儿童口腔临床中开展。早期研究认为深龋露髓乳牙使用直接盖髓术疗效不佳,近年来随着材料和技术的进步,直接盖髓术在乳牙深龋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因相关研究质量较低,龋源性露髓乳牙的直接盖髓治疗尚未被普遍推荐,其广泛应用仍需更多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牙髓状态、隔离去龋操作、盖髓剂、洞型及牙位、冠方封闭及牙科畏惧等均是乳牙直接盖髓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临床操作中应正确判断牙髓状态,最大程度减少细菌污染。三氧化矿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是目前证据较为充分、治疗效果良好的直接盖髓剂,盖髓后应进行严密冠方封闭。iRoot BP Plus等新型生物活性材料应用于乳牙直接盖髓术的效果,以及止血方法等其他因素对患牙预后的影响仍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牙 龋病 露髓 直接盖髓术 盖髓剂 三氧化矿物凝聚体 iRoot BP Plus 牙髓病 牙髓治疗 牙髓切断术
下载PDF
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数字化导板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王璐 赵岚 马果静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 研究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运用数字化导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种植枚数32,对照组种植枚数30,分析治疗效果。结... 目的 研究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运用数字化导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种植枚数32,对照组种植枚数30,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植入位置偏差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后牙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学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数字化导板运用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可降低植入位置偏差,改善牙菌斑指数、美学效果以及牙齿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美学区种植 数字化导板 满意度 植入位置偏差
下载PDF
不同熔附金属对前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疗效
19
作者 杨凤莲 李玉顺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镍铬合金与金沉积对前牙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全冠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前牙PFM全冠修复... 目的对比研究镍铬合金与金沉积对前牙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全冠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前牙PFM全冠修复的患者86例(86颗牙),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为镍铬合金组和金沉积组,每组43例(43颗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GCF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结果金沉积组修复体颜色、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及继发龋均显著优于镍铬合金组(P<0.05),在修复体折裂瓷崩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修复6个月后,金沉积组GI、PD、GCF和GCF中TNF-α、IL-6、IL-1β和MMP-2水平水平均显著低于镍铬合金组(P<0.05);金沉积组满意度显著高于镍铬合金组(93.02%vs.74.42%,P<0.05)。结论镍铬合金与金沉积均是前牙PFM全冠修复的常用材料,而后者对患者局部牙周组织影响较小,在减轻GCF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修复美观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镍铬合金 金沉积 龈沟液炎症因子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20
作者 孙苏 冷迪雅 +5 位作者 王晶艳 顾培玉 杨连丰 吴大明 孙超 张娟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并分析上述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 男女比例2.96∶1,男性和女性ST均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男性发生2枚ST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1),女性ST倒置的比例更高(P<0.001)。最常见的ST相关的并发症是鼻腭管管壁骨质吸收,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此外,ST累及解剖结构及相关临床并发症还包括鼻底骨质吸收,形成颌骨囊肿,牙滤泡间隙增宽,邻牙阻生、移位或扭转、根吸收。结论 男性和女性上颌前牙区的ST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发病特点存在性别差异。ST可导致多种并发症,CBCT的准确分析有助于ST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多生牙 并发症 影像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