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态修复技术下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苏淑兰 石明明 +3 位作者 陈奇 张帅旗 周秉荣 王秀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2-1152,共11页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 本研究利用不同生态修复技术对玉树隆宝退化高寒沼泽湿地进行修复,分析了喷灌(I)、禁牧(II)、春季禁牧(III)、喷灌+禁牧(IV)和喷灌+春季禁牧(V)对退化高寒沼泽湿地土壤及植被碳(Carbon,C)、氮(Nitrogen,N)、磷(Phosphorus,P)化学计量学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VI)相比,I,IV和V均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含水量(P<0.05);I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C∶N和C∶P;IV对提高0~30 cm SOC含量和C∶N具有显著作用(P<0.05),III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C∶N(P<0.05)。与VI相比,I能显著提高莎草科植物N含量(P<0.05);莎草科植物P含量与土壤N∶P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N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喷灌处理对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SOC积累,以及促进植物对N的利用有积极作用,且土壤N和P可通过协同作用,共同影响植物对N和P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 高寒沼泽湿地 修复技术 土壤 植物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的沼泽湿地信息提取
2
作者 李濡旭 武海涛 +6 位作者 姜明 邹元春 秦树林 徐琛 王丹 田恩朋 薛振山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旨在探讨提高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的方法。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的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沼泽湿地遥感信息,...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与机器学习算法,旨在探讨提高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的方法。利用GEE(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获取的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Sentinel-2多光谱数据以及地形数据,结合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沼泽湿地遥感信息,并在大兴安岭山区的南瓮河自然保护区以及松嫩平原区的莫莫格保护区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方法,可显著提高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在平原地区沼泽湿地信息提取中,雷达数据比多光谱数据贡献度更高;在山地地区沼泽湿地信息提取中,二者具有相近的贡献度。Sentinel-1、Sentinel-2数据和地形湿度指数数据的组合更有利于各种地形沼泽湿地信息提取。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对沼泽湿地信息提取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遥感数据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GEE 沼泽湿地
下载PDF
长白山亚高山针叶林沼泽湿地碳源/汇沿水分环境梯度变化规律
3
作者 李美霖 牟长城 +2 位作者 孙梓淇 王婷 王文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6-2269,共14页
高纬度和高海拔区为气候变化敏感区,该区域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反馈关系倍受关注。为探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区沼泽湿地碳源/汇功能是否发生了转化,以长白山高海拔区沿水分环境梯度分布的5种沼泽类型(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落叶松... 高纬度和高海拔区为气候变化敏感区,该区域湿地碳循环与气候反馈关系倍受关注。为探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区沼泽湿地碳源/汇功能是否发生了转化,以长白山高海拔区沿水分环境梯度分布的5种沼泽类型(草丛沼泽-C、灌丛沼泽-G、落叶松泥炭藓沼泽-LN、落叶松藓类沼泽-LX、落叶松苔草沼泽-LT)为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相对生长方程法,同步测定各沼泽类型全年尺度上的土壤异养呼吸碳排放量(CO_(2)和CH_(4))、植被年净固碳量及相关环境因子(温度、水位和土壤有机碳等),并依据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量化各沼泽类型的碳源/汇作用,揭示其沿水分环境梯度变化规律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5种沼泽类型土壤CO_(2)年均通量((97.68±8.64)—(291.01±18.31)mg m^(-2)h^(-1))沿水分环境梯度呈阶梯式递增规律性(环境梯度上部生境地段的落叶松苔草沼泽和落叶松藓类沼泽最高,中部生境地段的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和灌丛沼泽居中,草丛沼泽最低);(2)CH_(4)年均通量((-0.051±0.003)—(0.087±0.001)mg m^(-2)h^(-1))在水分环境梯度经常积水生境地段的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表现出CH_(4)排放源,而在偶有积水生境地段的3种针叶林沼泽却表现为CH_(4)吸收汇;(3)这些沼泽类型土壤CO_(2)排放量均受5或10 cm土壤温度所促进(C和G还分别受土壤有机碳或水位所抑制);草丛沼泽和灌丛沼泽CH_(4)排放量分别受10 cm土壤温度促进或10 cm土壤温度和水位共同促进,而3种森林沼泽CH_(4)吸收量仅受0或5 cm土壤温度所促进;(4)植被年净固碳量((1.22±0.29)—(3.14±0.36)t C hm^(-2)a^(-1))沿水分环境梯度也呈阶梯式递增规律性;(5)5种沼泽类型均表现为碳的排放源((-3.84±0.20)—(-1.12±0.45)t C hm^(-2)a^(-1)),且均表现为气候变暖效应(GWP:(4.31±1.65)—(13.96±0.72)t CO_(2)hm^(-2)a^(-1)),二者沿水分环境梯度呈阶梯式递增规律性(环境梯度上部生境地段的落叶松苔草沼泽和落叶松藓类沼泽最高,中部生境地段的落叶松泥炭藓沼泽和灌丛沼泽居中,草丛沼泽最低)。因此,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高海拔区草丛沼泽、灌丛沼泽和森林沼泽湿地均起着碳源作用且其源强依次递增,并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正反馈效应,且其形成机制源于土壤碳排放过程强于植被固碳过程,为高海拔区域湿地碳源/汇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沼泽湿地 温室气体排放 年净固碳量 碳源/汇 全球增温潜势
下载PDF
长白山月亮湾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水分梯度空间分异规律及机制
4
作者 崔雅如 牟长城 +1 位作者 姬文慧 郝鑫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977-7990,共14页
湿地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揭示高海拔湿地碳、氮储量空间分异规律有助于减少其碳氮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采用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测定长白山月亮湾亚高山湿地沿水分梯度(生长季水位由23 cm降低至-20 cm)依... 湿地在全球碳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揭示高海拔湿地碳、氮储量空间分异规律有助于减少其碳氮储量估算的不确定性。采用相对生长方程法与碳/氮分析仪测定法,同步测定长白山月亮湾亚高山湿地沿水分梯度(生长季水位由23 cm降低至-20 cm)依次分布的6种天然沼泽类型(下半段湖泊水分梯度的草丛沼泽-C、芦苇沼泽-L、灌丛沼泽-G和上半段阶地水分梯度的下部-LNx、中部-LNz和上部-LNs生境的落叶松泥炭藓沼泽)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氮储量(植被和土壤)及其相关环境因子(水位、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等),揭示高海拔湿地生态系统碳、氮储存能力沿水分梯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形成机制,并探寻碳氮在植被、土壤和生态系统尺度上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其植被碳储量(2.95—59.94 t/hm^(2))和氮储量(0.044—0.733 t/hm^(2))沿水分梯度均呈下半段恒定及上半段递增的规律性,故其植被碳氮在水平空间上存在强耦合性;(2)土壤碳储量(252.05—436.86 t/hm^(2))和氮储量(10.96—18.06 t/hm^(2))沿水分梯度呈双递减型或草丛沼泽和3类生境上的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显著高于芦苇沼泽和灌丛沼泽的变化规律性,故其土壤碳氮在水平空间上耦合性较弱,但其土壤碳、氮储量在垂直空间上的耦合性相对较强且根据其碳、氮储量的垂直变化趋势是否完全一致可分为2种类型(完全耦合型(G和LNz土壤碳氮垂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和基本耦合型(C、L、LNx、LNs土壤碳氮垂直变化趋势仅在表层明显不同));(3)生态系统碳储量(258.35—464.89 t/hm^(2))和氮储量(11.05—18.21 t/hm^(2))沿水分梯度呈下半段递减和上半段恒定或草丛沼泽和3类生境上的落叶松泥炭藓沼泽显著高于芦苇沼泽和灌丛沼泽的变化规律性,故其生态系统碳氮存在较强的耦合性(上半段完全耦合及下半段耦合性减弱),且其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均以土壤占主体且占比沿水分梯度呈递减趋势(87.13%—99.28%和95.98%—99.74%),而植被仅占次要地位且其占比沿水分梯度呈递增趋势(0.72%—12.87%和0.26%—4.02%);(4)其生态系统各组分碳、氮储量沿水分梯度空间分异的主控因子并不同,其植被碳、氮储量主要受水位所抑制,而其土壤和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主要受土壤全磷所促进。因此,长白山月亮湾亚高山湿地的生态系统碳、氮储量沿水分梯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且其形成机制为微地形对水分再分配决定着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进而控制碳氮储存能力及其两者的耦合性,故对这类环境梯度的完整性应加以重点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沼泽湿地 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空间分异规律 主控因子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分析
5
作者 刘晓洋 张乐乐 +2 位作者 陈克龙 高黎明 段紫仪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5期1666-1677,共12页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沼泽湿地是流域内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但针对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能量平衡... 地表能量平衡是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对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气候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沼泽湿地是流域内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但针对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能量平衡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利用2019年瓦颜山综合观测场获取的能量平衡观测数据,分析了青海湖流域高寒沼泽湿地地表能量平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瓦颜山沼泽湿地地表辐射通量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向下和向上短波辐射通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净辐射、向上和向下长波辐射通量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能量平衡特征具体表现为净辐射主要被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消耗,占比分别达全年有效能量的60.6%和35.3%,夏、秋季主要消耗潜热通量,冬、春季主要消耗感热通量。沼泽湿地相较于青藏高原其他下垫面,地表潜热通量在夏、秋季占比更大,可占有效能量的75%以上。瓦颜山沼泽湿地全年地表能量闭合率0.69,冻结期和非冻结期闭合率分别为0.51和0.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平衡 能量平衡 闭合率 青海湖流域 沼泽湿地
下载PDF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修复方案探究
6
作者 刘茜 沙剑斌 +5 位作者 郑进烜 吴婧 郑静楠 蒋丽华 秦燕 杨忠兴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 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候鸟越冬栖息地之一,针对其整体环境整治问题,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在退化沼泽湿地急需修复、退养鱼塘急需生态修复、入湖河道急需治理等问题,基于此,提出退化沼泽湿地、退塘还湿、入湖河段生态修复以及破碎化湖滨带治理、外来物种防控等生态修复方案。通过湿地生态修复,湿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候鸟栖息地、食源地得到修复,湿地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湿地景观得到优化,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退化沼泽湿地 退塘还湿 入湖河段 破碎化湖滨带 丽江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
下载PDF
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滩草甸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
7
作者 许可 陈宏伟 +1 位作者 黄彦青 孙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53-56,共4页
以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中河滩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研究和查阅相关资料,对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滩草甸植被类型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内河滩草甸共有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灰脉苔草沼泽草甸群落、乌拉草... 以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中河滩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研究和查阅相关资料,对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滩草甸植被类型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内河滩草甸共有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灰脉苔草沼泽草甸群落、乌拉草沼泽草甸群落、东方羊胡子草沼泽草甸群落;其中灰脉苔草沼泽草甸群落(俗称塔头沼泽)作为水陆过渡带最具代表性的沼泽群落,受气候和光照、温度等影响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滩草甸类型 物种多样性 湿地沼泽 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Does Typha spp. Contribute to Wetland Waterloss and Health Risk: A Case Study of Hadejia Nguru Wetlands (HNW) System NE Nigeria
8
作者 Gabriel Salako Henry Sawyerr Oluwasogo Olalubi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6年第4期151-158,共8页
The role of Typha spp. on water loss and public health has been uncertained and relatively poorly reported in Hadejia Nguru wetlan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tent to which Typha spp. contributed to evapotranspir... The role of Typha spp. on water loss and public health has been uncertained and relatively poorly reported in Hadejia Nguru wetlan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xtent to which Typha spp. contributed to evapotranspirative water loss and the level at which it provides suitable habitat for mosquito breeding.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ypha swamp and open water was made to determine the evapotranspiration water loss and mosquito larva load accounted for by Typha swamp in the wetland.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daily for the months of January, March and June in 2013. Blaney-Criddle equat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Typha swamp (Site A) while piche evaporimeter was used to measure direct evaporation from the adjacent open water (Site B).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Sites A and B using 100 ml beaker at random and the number of mosquito larvae in the sample was counted. T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differences in water loss and larva load between open water and Typha swamp in the wetland.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water loss at p < 0.05 between Typha swamp and open water in the wetland. However, the Typha swamp was found to harbor more mosquito larvae than the open water at p < 0.05 which was considered a public health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APOTRANSPIRATION Typha swamp wetlandS Mosquito Larva Water Loss
下载PDF
The Habitat Structure of Lukanga Ramsar Site in Central Zambia: An Understanding of Wetland Ecological Condition
9
作者 Harry Chabwela Chansa Chomba Loyd Thole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7年第6期406-432,共27页
A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vegetation structure of the Lukanga Swamp Ramsar site in central Zambia.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species composition a... A field survey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vegetation structure of the Lukanga Swamp Ramsar site in central Zambia.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vegetation communities,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for improved habitat management. Sampling was conducted in all recognizabl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swamp was a littoral palustrine wetland predominantly characterized by the dominance of Leersia hexandria Swartz (42.02%), Typha capensis Rohrb (62.43%), Phragmites australis (Cav.) Trin. ex Steud (33.61%), Aeschynomeme fluitans Peter (31.58%) and Polygonum senegalense Meisn (48.8%). The occurrence of Vossia cuspidata Griff and Cyperus papyrusL was restricted to small and isolated locations. Short Termitaria was generally covered by Acrocerus macrum Stapf (35.25%) while tall Termitaria was dominated by Panicum maximum Jacq. (26.00%). The most important woody plant species included Combretum ghasalense Engl. et Diels (I. V = 62.88), Pseudolachnostylis maprouneifolia Pax ((I. V = 90.48), Albizia adianthifolia (Schmacher) W.F. Wight (I. V = 135.63) Isoberlinia angolensis Hyle and Brenan (I. V = 87.25). The current structure of the hydrophytes composition observed in this study was an indication of a generally silting wetland, while the dominant occurrence of understorey woody plants in the surrounding vegetation signified degraded miombo vegetat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wetland habitat was potentially threatened by mainl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such as;wildfires, and un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surrounding vegetation. Further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examine water flows, eutrophication and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 on the ecological functioning of the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tic MACROPHYTES wetland Habitat Brachystegia Woodland PALUSTRINE swamp Sedimentation Environmental Flows wetland Fires and OVEREXPLOITATION
下载PDF
巢湖栖凤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实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强 张颢 +3 位作者 张娴 陈玺如 李国卿 赵坤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6期83-87,共5页
在不改变原有地表肌理的条件下,栖凤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可丰富栖凤洲湿地的生境条件,构建引排有序、水位可调的水文过程。工程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引种土著动植物,丰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完整的沿湖沼泽湿地系统,并充分利用湿地... 在不改变原有地表肌理的条件下,栖凤洲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可丰富栖凤洲湿地的生境条件,构建引排有序、水位可调的水文过程。工程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引种土著动植物,丰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完整的沿湖沼泽湿地系统,并充分利用湿地的净水功能处理周边农田退水和村庄面源污染,降低巢湖的污染负荷。项目建成后,片区湿地面积占比由30.90%提升至65.56%,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湿地可处理庐北大圩区域的农田退水约1500万m^(3)/a;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产生量,其中COD减少量为148.63 t/a,NH_(3)-N为14.86 t/a,TP为2.00 t/a;改善区域水质,丰富了巢湖湿地生态景观,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同类型湿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巢湖湿地 沼泽湿地 农业面源污染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尕海湿地区沼泽草甸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文华 马维伟 +2 位作者 李广 徐国荣 龙永春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4,共11页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种不同退化程度0~40 cm土层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与土层中土壤氮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 为探讨高寒湿地退化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缘尕海湿地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4种不同退化程度0~40 cm土层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退化与土层中土壤氮转化酶(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沼泽草甸退化程度加剧,土壤含水量、全氮、铵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与硝态氮含量却显著增加。2)随退化程度加剧,各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加、蛋白酶活性降低,且仅在20~4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亚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在0~2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3)各退化程度中,土壤脲酶、蛋白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硝酸还原酶活性仅在HD显著下降。4)退化程度和土层对4种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对土壤硝酸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显著交互作用。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贡献率高达67.1%,其是驱动尕海沼泽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氮转化酶活性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中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湿地 沼泽草甸 退化 氮转化酶活性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4种沼泽湿地土壤活性氮质量分数变化特征
12
作者 朱哲圣 夏炎 满秀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141,共7页
选择大兴安岭北部4种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苔草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落叶松-苔藓沼泽),研究不同沼泽类型、月份、土层土壤活性氮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10月,大兴安岭北部4种沼泽类型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波动... 选择大兴安岭北部4种沼泽湿地(毛赤杨沼泽、苔草沼泽、落叶松-苔草沼泽、落叶松-苔藓沼泽),研究不同沼泽类型、月份、土层土壤活性氮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6—10月,大兴安岭北部4种沼泽类型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呈波动式下降,波动范围在0.71~15.03 mg·kg^(-1);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在观测期内均呈波动式下降,波动范围为0.35~3.30 mg·kg^(-1)。毛赤杨沼泽、苔草沼泽各土层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均表现为6月、10月相对较低;2种落叶松沼泽表层(0<h≤10 cm)土壤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则表现为9月最低,分别为15.86、22.58 mg·kg^(-1)。4种沼泽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质量分数在6-10月波动性较大,且规律性不强,波动范围为5.15~38.66 mg·kg^(-1)。除苔草沼泽8月表层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低于10 cm<h≤20 cm土层外,其他沼泽类型均表现为0<h≤10 cm土层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高于10 cm<h≤30 cm土层土壤。相关分析表明,4种沼泽湿地土壤活性氮除与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差外,与其他因子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大兴安岭北部4种沼泽土壤活性氮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是影响沼泽湿地土壤活性氮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可溶性有机氮 微生物量 无机氮
下载PDF
泥炭沼泽湿地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3
作者 何良康 陈中义 +4 位作者 史玉虎 周文昌 许秀环 向珊珊 欧文慧()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44-50,共7页
泥炭沼泽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陆地碳储存库,同时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人类对泥炭沼泽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对其碳动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野外火灾焚烧、水文条件改变和季... 泥炭沼泽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陆地碳储存库,同时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人类对泥炭沼泽湿地的开发和利用对其碳动态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野外火灾焚烧、水文条件改变和季节冻融等情况下,对泥炭沼泽湿地碳循环的影响,针对目前泥炭沼泽湿地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泥炭沼泽湿地的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沼泽湿地 碳动态 碳循环
下载PDF
三江平原芦苇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2
14
作者 张友民 刘兴土 +2 位作者 肖洪兴 王立军 张镝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61,共4页
研究了三江平原芦苇湿地群落类型、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及在群落中的作用,对常见藻类、苔藓类的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群落类型主要为芦苇群落、芦苇—小叶樟—毛果苔草群落和芦苇—小叶樟—... 研究了三江平原芦苇湿地群落类型、组成,种类的数量特征及在群落中的作用,对常见藻类、苔藓类的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群落类型主要为芦苇群落、芦苇—小叶樟—毛果苔草群落和芦苇—小叶樟—狭叶甜茅群落;芦苇群落为单一优势种,其余2个群落为芦苇、小叶樟双优势种群落。藻类主要以硅藻门藻类为主。土壤微生物主要为真菌和好氧性细菌,所占比例为4 3%和9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沼泽湿地 植物多样性 三江平原 种子植物 藻类植物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若尔盖沼泽湿地的萎缩机制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志威 王兆印 +2 位作者 张晨笛 韩鲁杰 赵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80,共9页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 1960年以来,若尔盖沼泽湿地的快速萎缩严重影响黄河上游水量补给和当地湿地生态系统,但其机制尚不清晰。基于2010—2013年野外调查、气象水文资料和遥感影像,分析若尔盖沼泽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机制。尽管气温的缓慢升高,但降水量并未减少,考虑到沼泽的季节性特征,气候变暖对沼泽萎缩影响相当有限,但不是主要原因。经遥感判读和统计,共识别现有920 km的人工渠道,其疏干的沼泽面积约648.3 km2,占总萎缩面积的27%。人工开渠作为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是若尔盖沼泽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自然水系的溯源侵蚀长期疏干沼泽、降低地下水水位和放射状地向沼泽内部切穿是沼泽萎缩的重要机制。人工开渠连通自然水系强化沼泽内河床下切和排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沼泽 湿地萎缩 人工排水 溯源侵蚀 河流下切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樟、毛果苔草枯落物中氮素变化分析 被引量:54
16
作者 刘景双 孙雪利 于君宝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98-902,共5页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优势植物小叶樟 (Deyeuxiaangustifolia)和毛果苔草 (Carexlasiocarpa)枯落物为例 ,探讨了N素在枯落物中的季节变化、含量特征以及对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平衡的作用 .结果表明 ,枯落物N含量随气温升高和地上生物量... 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优势植物小叶樟 (Deyeuxiaangustifolia)和毛果苔草 (Carexlasiocarpa)枯落物为例 ,探讨了N素在枯落物中的季节变化、含量特征以及对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平衡的作用 .结果表明 ,枯落物N含量随气温升高和地上生物量增大而减少 ;枯落物失重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小叶樟年累积失重率为32 2 % ,毛果苔草为 2 7.7% ;小叶樟群落N素年累积输入量为 14 78mg·m-2 ,毛果苔草为 5 87mg·m-2 ;小叶樟群落枯落物年累积输出N素 75 9mg·m-2 ,毛果苔草为 410mg·m-2 .输入大于输出 ,N素处于累积状态 ,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枯落物 N素动态变化 小叶樟
下载PDF
甘南玛曲沼泽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理化因子与土壤酶活的关系 被引量:23
17
作者 牛世全 李君锋 +4 位作者 杨婷婷 达文燕 杨建文 宁应之 姚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22-1029,共8页
对甘南玛曲沼泽湿地6个样地的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在冬季达到高峰,其余5种土壤酶活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硝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 对甘南玛曲沼泽湿地6个样地的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在冬季达到高峰,其余5种土壤酶活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硝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微生物量因子中的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土壤酶活性因子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是引起相关性的主要因素;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pH值、硝态氮含量、氨态氮含量都有密切的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有机质的含量来反映,脲酶活性可以通过土壤的含水率来反映,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沼泽湿地 土壤酶活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理化因子
下载PDF
沼泽湿地CO_2、CH_4、N_2O排放对氮输入的响应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丽华 宋长春 王德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12-1118,共7页
利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选取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和CH4排放有明显影响,其季节排放总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3和2.5倍,但对CO2和CH... 利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选取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和CH4排放有明显影响,其季节排放总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3和2.5倍,但对CO2和CH4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氮输入对N2O的排放强度和季节变化模式均有显著影响.CO2排放通量与5cm深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地表温度和1.5m气温存在指数关系,而CH4和N2O排放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20、100和500年时间尺度上氮输入处理的CH4和N2O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50%、150%和80%,表明氮输入在长、短时间尺度上都是增强CH4和N2O的温室效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沼泽湿地 CO2 CH4 N2O 增温潜势
下载PDF
三江平原小叶樟和毛果苔草中N素营养动态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孙雪利 刘景双 褚衍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93-897,共5页
讨论了沼泽湿地优势种小叶樟 (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和毛果苔草 (Carexlasiocarpa)生物量和生长率变化情况 ,不同生长期各器官中N素含量及储量动态变化 ,以及植物对N素利用和区域养分限制情况 .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地上生物量生长... 讨论了沼泽湿地优势种小叶樟 (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和毛果苔草 (Carexlasiocarpa)生物量和生长率变化情况 ,不同生长期各器官中N素含量及储量动态变化 ,以及植物对N素利用和区域养分限制情况 .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地上生物量生长符合模式p =γ +αt + βt2 ,地下生物量符合曲线p =a0 +b0 t ;受土壤水分、养分、气温和植物本身特点及其对N素选择吸收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 ,小叶樟、毛果苔草和漂筏苔草 3种植物不同器官中‘三氮’含量变化较大 ,NO-3 N比NH+4 N含量稳定且NH+4 N/NO-3 N >1;小叶樟、毛果苔草和漂筏苔草 3种沼生植物中N∶P <14 ,表明限制本区植物生长的是N ,而不是P ,而且 6月份限制作用较小 ,8月份限制作用较大 .对土壤中有效态N的含量百分比变化分析得到同样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湿地 植物器官 N素动态变化 小叶樟
下载PDF
冻融对中国高纬度地区湿地水环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任伊滨 任南琪 李志强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9-274,共6页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中国东北部高纬度地区森林沼泽湿地和灌丛沼泽湿地土壤养分及湿地水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以中国小兴安岭乌伊岭国家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周期影响下的湿地水及两种类型湿地土...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中国东北部高纬度地区森林沼泽湿地和灌丛沼泽湿地土壤养分及湿地水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以中国小兴安岭乌伊岭国家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周期影响下的湿地水及两种类型湿地土壤中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冻融循环对中国高纬度湿地水化学成分及土壤养分均有较大的影响,森林沼泽湿地水的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增加了20.2%、38%、29.4%,灌丛沼泽湿地水的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增加了27.6%、38.4%、34%;森林沼泽湿地枯枝落叶层中TN的含量下降了11.02%、TP下降了11.5%、有机质增加了25.23%;说明冻融对促进湿地有机物的积累,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水环境 土壤养分 高纬度地区 沼泽湿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