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杨苏琴 陈光华 +1 位作者 吴云翔 贺应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大肠湿热型UC患者共计8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白头翁汤治疗,研究组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较对照组(74.42%)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乳酸(D-LA)、内毒素(B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均降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湿热型UC患者给予白头翁汤合益脾祛湿理肠汤加减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效果,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益脾祛湿理肠汤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化湿解毒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新春 刘世举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岐杆菌等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 目的:观察化湿解毒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大肠杆菌、乳酸菌和双岐杆菌等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组给予化湿解毒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腹胀、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菌等肠道菌群数量,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内镜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中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本组治疗前,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AI及内镜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湿解毒方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调节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内蕴证 化湿解毒方 美沙拉嗪肠溶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技术的膝骨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性研究
3
作者 叶敏兰 唐晓颇 +1 位作者 高阳鹭 王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差异,探讨2种中医证型KOA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湿热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健康对照组各10例,收集粪便标本,利用...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KOA)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差异,探讨2种中医证型KOA患者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湿热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健康对照组各10例,收集粪便标本,利用16S rDNA测序技术,通过Alpha及Beta多样性分析等方法,对比组间肠道菌群差异。结果3组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无明显差异,但寒湿痹阻证组与湿热痹阻证组、健康对照组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肠道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占明显优势,属水平上湿热痹阻证组和寒湿痹阻证组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湿热痹阻证组肠杆菌科、毛螺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丰度较大,寒湿痹阻证组普雷沃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丰度较大。结论KOA湿热痹阻证与寒湿痹阻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湿热痹阻证 寒湿痹阻证 肠道菌群 16S rDNA
下载PDF
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陈敬博 厉馨 +1 位作者 王雯 曾斌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500-502,共3页
目的观察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88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例参考诊疗共识予常规措施;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观察... 目的观察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88例UC(大肠湿热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病例参考诊疗共识予常规措施;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肠饮加味治疗。两组病例观察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腹痛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DA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显著降低、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清肠饮加味联合美沙拉嗪对活动期UC(大肠湿热证)疗效显著,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肠饮 生活质量 大肠湿热证 美沙拉嗪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及其对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的调节
5
作者 龙鑫月 弓艳霞 唐艳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和炎症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美沙拉嗪组和葛根芩连组,各组50例,美沙拉嗪组患者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治疗,葛根芩连组患者在美沙拉嗪组基础上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干预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美沙拉嗪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00%(40/50),葛根芩连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00%(47/50),与美沙拉嗪组比较,葛根芩连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干预4周后,与美沙拉嗪组比较,葛根芩连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6、IL-8、γ-干扰素(IFN-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葛根芩连组患者外周血中CD_(3)^(+)、CD_(4)^(+)以及CD_(4)^(+)/CD_(8)^(+)水平明显升高,而CD_(8)^(+)水平则明显下降(P<0.01)。且葛根芩连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肠球菌水平相较于美沙拉嗪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4周后,葛根芩连组患者的IBDQ评分和SF-36评分相较于美沙拉嗪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消化不良、头晕头痛、乏力、皮疹等,美沙拉嗪组和葛根芩连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5/50)、14.0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美沙拉嗪能够提高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血清炎症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患者肠道菌群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炎症水平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朱磊 程成 +5 位作者 刘小娟 张洪海 许聪 葛畅畅 卢一 沈洪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大肠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核心证候。梳理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特点、大肠湿热证症状特点以及相关生物学基础的研究现状,证实了大肠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但现有证候诊断标准条目仍以主观为主,... 大肠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UC)的核心证候。梳理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候特点、大肠湿热证症状特点以及相关生物学基础的研究现状,证实了大肠湿热证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但现有证候诊断标准条目仍以主观为主,客观理化指标、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缺乏有效整合,尚未发现特异性证候标志物。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联合,注重病-证-症相结合,寻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特异性诊断性标志物,建立涵盖主观、客观的病证结合诊断标准,完善中医证候科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证 中医证候 生物学基础
下载PDF
榆苋方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Pxr、NF-κB及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和黏膜修复作用研究
7
作者 杨振斌 王庆娜 +5 位作者 杨超 邱伟 陈莉丽 夏文娟 刘乐 金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Pxr、NF-κB及炎症因子和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大鼠(SPF级)成年大鼠53只,体质量200~220 g,扬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UC大鼠模型,随... 目的探究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Pxr、NF-κB及炎症因子和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Wista大鼠(SPF级)成年大鼠53只,体质量200~220 g,扬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等,空白对照组8只,余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不建模,其余组别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不使用干预治疗药物,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使用榆苋方不同剂量药物保留灌肠,阳性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14 d后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以及Pxr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C大鼠模型组、SASP组、榆苋方各剂量组INF-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榆苋方治疗后,随着给药剂量逐渐增高,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高剂量榆苋方组IL-10、INF-γ水平与SASP组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xr和IκB-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ASP阳性对照组和榆苋方各剂量组给药干预治疗后,Pxr和IκB-αmRNA表达明显增加;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模型组NF-κB p65 mRNA表达明显增加,经给药干预治疗后,其表达水平有显著下降,高剂量榆苋方组Pxr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mRNA水平与SASP组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具有肠黏膜损伤修复及炎症因子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苋方 大肠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 炎症 PXR NF-ΚB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特点与功能差异的研究
8
作者 邵鑫 冉颖卓 +8 位作者 胡钢 陆源源 李鸣 沈宝华 孔文文 官艳华 杨鑫 方家 刘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及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样本的生物...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及功能变化。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样本的生物学信息,并进行两组间物种及功能注释的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共有OTUs为433个,组间比较对照组有83个,湿热困脾证有96个;门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门、变形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纲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纲、β-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目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目、伯克氏菌目、脱硫弧菌目、食物谷菌目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科水平下,普氏菌科、产碱菌科、脱硫弧菌科在湿热困脾证患者中的相对丰度上升;属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普氏菌属、梭杆菌属、萨特菌属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基于NMDS、ANOSIM的β多样性分析和以shannon、simpson指数代表的α多样性分析,提示与正常人群相比,湿热困脾证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LEfSe分析可用以筛选湿热困脾证显著高丰度关键标志物为变形菌门、梭杆菌属、拟杆菌门、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菌属等7种菌群;在KEGG数据库富集到湿热困脾证患者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9个(P<0.05,或P<0.01),包括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丁酸代谢、三羧酸循环通路、脂肪酸生物合成、叶酸合成、嘌呤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等通路。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患者在肠道菌群多样性、菌群组成结构上及功能变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湿热困脾证 肠道菌群 16Sr DNA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益脾祛湿理肠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杰 《智慧健康》 2023年第5期179-183,共5页
目的 探讨益脾祛湿理肠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以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与IL-17、IL-23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 目的 探讨益脾祛湿理肠汤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以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与IL-17、IL-23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及联合益脾祛湿理肠汤治疗,并进行治疗效果的组间对照分析。结果 B组较A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中医症候积分、腹泻与血便症状消失时间、BT、D-LA、DAO、IL-17、IL-23指标水平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脾祛湿理肠汤可有效改善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加快临床症状表现消失速度,同时积极影响疾病预后水平,具备较高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脾祛湿理肠汤 大肠湿热证 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PXR/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研究
10
作者 杨振斌 王庆娜 +5 位作者 杨超 邱伟 陈莉丽 夏文娟 刘乐 金超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8期847-851,共5页
目的观察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孕烷X受体(PXR)、核因子κB p65(NF-κBp65)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孕烷X受体(PXR)、核因子κB p65(NF-κBp65)蛋白表达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3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榆苋方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8只,其余各组均9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0.02 g/mL柳氮磺胺吡啶(SASP)3 mL灌肠,榆苋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09、0.18、0.36 g/mL榆苋方水煎剂3 mL灌肠,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肠。1次/d,连续给药14 d。实验结束后,收集结肠组织,对比各组组织学损伤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XR蛋白、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IL-10、TNF-α、TGF-β水平。结果空白对照组结肠黏膜正常;模型组结肠黏膜糜烂严重,有大片状表浅溃疡;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结肠溃疡数量减少、面积缩小,黏膜损伤减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损伤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NF-κB p65蛋白表达、TNF-α、TGF-β水平高,结肠组织PXR蛋白表达、IL-10水平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评分、NF-κB p65蛋白表达、TNF-α、TGF-β、TNF-α、TGF-β水平均低,PXR蛋白表达、IL-10水平高(P<0.05,P<0.01);榆苋方高剂量组以上评分、NF-κB p65蛋白表达均低于榆苋方低、中剂量组,PXR蛋白表达、IL-10水平高于榆苋方低、中剂量组(P<0.05,P<0.01)。榆苋方高剂量组以上指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榆苋方保留灌肠可修复大肠湿热型UC大鼠肠黏膜损伤,并对PXR/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苋方 大肠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 孕烷X受体 核因子κB p65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亚萍 杨丽霞 +2 位作者 甘德成 朱向东 梁永林 《现代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微生态学研究证实,T2DM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数量及比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成为研究热点。现有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短链脂肪酸学说、胆汁酸...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微生态学研究证实,T2DM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数量及比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联性,这成为研究热点。现有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紊乱可通过短链脂肪酸学说、胆汁酸代谢学说、内毒素学说、支链氨基酸学说等机制来影响T2DM的发生发展。湿热证T2DM患者在临床最为常见,该类患者胰岛素抵抗最为严重,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葛根芩连汤可通过特定的分子机制及通路作用于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胰岛β细胞的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调节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为临床治疗T2DM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菌群数量庞杂,现有数据多偏重于动物实验,且研究菌群特异性不足,为此今后需进一步加强对T2DM特定菌群的研究,以及增加临床大样本数据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葛根芩连汤 湿热证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调胃承气汤加减内服与苦参汤外洗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俊芝 隋克毅 张璋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767-770,777,共5页
目的 观察调胃承气汤加减内服与苦参汤外洗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就诊的斑块型银屑病胃肠湿热证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 目的 观察调胃承气汤加减内服与苦参汤外洗联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胃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就诊的斑块型银屑病胃肠湿热证患者9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编号为单数的45例设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45例设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乳膏、维A酸乳膏外擦,治疗组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内服与苦参汤外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PASI)评分、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 DLQI)评分,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2,IL-4)及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斑、鳞屑、乏力困倦及瘙痒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红斑、鳞屑、乏力困倦及瘙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评分及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PASI评分及DL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IL-4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清IL-2、IL-4及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胃承气汤加减内服与苦参汤外洗联用能提高斑块型银屑病胃肠湿热证的治疗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症状,促进皮损消退,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承气汤 苦参汤 斑块型银屑病 胃肠湿热证
下载PDF
紫锥菊提取物联合柳氮磺吡啶对湿热泄泻大鼠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
13
作者 池幸子 李耀星 +8 位作者 王慧婷 严铭恩 杨诗靖 杨泊文 孙晗 郭世宁 石达友 武力 刘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17-4826,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紫锥菊提取物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湿热泄泻大鼠,探讨中西药物结合对大鼠湿热泄泻的疗效,为湿热泄泻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内外湿热+大肠杆菌”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随后紫锥菊提... 本研究采用紫锥菊提取物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湿热泄泻大鼠,探讨中西药物结合对大鼠湿热泄泻的疗效,为湿热泄泻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大鼠随机分为5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内外湿热+大肠杆菌”建立湿热泄泻大鼠模型,随后紫锥菊提取物组、柳氮黄吡啶组和中西结合组大鼠分别给予1 g·kg^(-1)紫锥菊提取物、0.1 g·kg^(-1)柳氮磺吡啶、1 g·kg^(-1)紫锥菊提取物+0.1 g·kg^(-1)柳氮磺吡啶,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评价疾病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表明,造模后大鼠精神不佳,饮食量下降,运动量减少,被毛粗糙泛黄,排出黄褐色软便。给药6 d后,紫锥菊提取物组、柳氮磺吡啶组与中西结合组大鼠精神、饮食及临床表现均恢复正常。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7、IL-23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TGF-β、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PBMCs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Treg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紫锥菊提取物组与中西结合组大鼠血清中IL-17、IL-23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PBMCs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Treg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Th17/Treg比例显著降低(P<0.05)。综上,紫锥菊提取物结合柳氮磺吡啶通过对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降低湿热泄泻模型大鼠失衡的Th17/Treg比例,从而缓解大鼠湿热泄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提取物 湿热泄泻 TH17/TREG
下载PDF
倪海雯应用芪苓白头翁汤治疗脾虚湿热型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证经验
14
作者 凌冰莹 孔祥图 +2 位作者 于慧 陈晓丽 倪海雯 《中医药导报》 2023年第8期183-186,190,共5页
总结倪海雯治疗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经验。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凶险,预后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棘手。倪海雯以周仲瑛癌毒学说及病机十三条理论为指导,从“虚、毒、湿、热”复合病机论治,归纳本病核心病机为“... 总结倪海雯治疗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经验。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情凶险,预后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治疗棘手。倪海雯以周仲瑛癌毒学说及病机十三条理论为指导,从“虚、毒、湿、热”复合病机论治,归纳本病核心病机为“脾虚癌毒,挟杂湿热”,并结合不同治疗阶段采用分期论治、病证结合的中西整合模式,在经典名方白头翁汤基础上结合癌毒病机加以创新,创立验方芪苓白头翁汤以健脾益气,燥湿清肠,标本兼治。临床随访观察发现,其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肠道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芪苓白头翁汤 癌毒学说 复合病机 脾虚湿热 倪海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武莹 《临床研究》 2023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白头翁汤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90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 目的探究加味白头翁汤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7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90例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治疗,研究组使用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症状缓解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白头翁汤灌肠 大肠湿热型 溃疡性结肠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宏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2期86-87,共2页
目的探究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4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白头翁汤加减治... 目的探究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4例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每组47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83%(30/47),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9%(43/47),试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应用白头翁汤加减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风 泄泻 溃疡性结肠炎 白头翁汤 湿热证 灌肠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松桃苗药肠炎方联合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症状及肠镜下黏膜评分的影响
17
作者 丁勇 朱丽菜 +2 位作者 胡剑 封帮助 王永德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松桃苗药肠炎方联合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医症状及肠镜下黏膜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 目的探究松桃苗药肠炎方联合美沙拉嗪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医症状及肠镜下黏膜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黔西南州中医院收治的6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松桃苗药肠炎方。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肠镜下黏膜评分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主症中腹泻黏液脓血便(0.85±0.12)分,肛门灼热(0.86±0.11)分,腹痛或里急后重(0.63±0.09)分,舌苔黄厚或腻(0.85±0.13)分,及次症中口干口苦(0.69±0.09)分,身热(0.75±0.12)分,小便短赤(0.77±0.13)分,脉滑数或濡数(0.62±0.07)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5、25.436、26.128、16.633、24.764、25.092、22.522、30.094,P<0.05),观察组肠镜下黏膜评分(0.83±0.10)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1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松桃苗药肠炎方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型UC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中医症状,加快肠黏膜愈合,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型 松桃苗药肠炎方 美沙拉嗪 中医症状 肠黏膜
下载PDF
加味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18
作者 孙志惠 李忠卓 《山西中医》 2023年第5期19-21,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香连丸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目的:观察加味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香连丸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8%优于对照组的71.86%(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和结肠黏膜评分(采用改良Mayo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香连丸联合美沙拉嗪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大肠湿热 加味香连丸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自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汤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外周血TLR4、NF-κB表达变化研究
19
作者 羌艳 吉哲 张明敏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46-49,共4页
目的探究自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汤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海安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68例急性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经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 目的探究自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汤治疗急性期溃疡性结肠炎(UC)疗效及外周血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海安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68例急性期UC(大肠湿热证)患者,经随机数字表均分为对照组(n=34)、研究组(n=34),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观察组予以美沙拉嗪+自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改良Mayo评分、肠黏膜Baron评分、临床疗效,检测外周血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两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腹胀、肛门灼热量化评分,改良Mayo评分、Baron评分,外周血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量均降低(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腹泻、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腹胀、肛门灼热量化评分,改良Mayo评分、Baron评分,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汤用于急性期UC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疾病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外周血TLR4、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急性期 大肠湿热证 自拟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汤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 被引量:71
20
作者 江月斐 劳绍贤 +2 位作者 邝枣园 傅肖岩 卞兆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简称脾胃湿热证,21例)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 目的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简称脾胃湿热证,21例)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并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简称脾虚证,22例)及健康人(25名)作对照。结果与健康人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增多(P<0.01),双岐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减少(P<0.01);酵母菌、拟杆菌无明显改变。与脾虚证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肠杆菌、肠球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增多(P<0.05或P<0.01),而酵母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脾胃湿热证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