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伴发心电图瀑布样T波一例报道
1
作者 萧欣 荆秀娜 +1 位作者 姚斐 孙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51-253,共3页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心脏和大脑缺氧,出现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并不罕见,临床上通常推荐采用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心...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心脏和大脑缺氧,出现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并不罕见,临床上通常推荐采用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心肌损害[2],但中毒患者合并脑梗死并不常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脑梗死 瀑布样t波 颅脑MRI
原文传递
血清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蒋达锦 姚旋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素(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102例外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情况,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素(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明基医院收治的102例外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n=12)与存活组(n=90),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血清ET、心电图T波变化,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血清ET、心电图T波及其他临床因素与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发生的关系。参考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ET、心电图T波对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102例外伤脑出血患者中有12例死亡,发生率为11.76%(12/102)。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血肌酐(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ET水平、心电图T波倒置占比、血肿量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ET水平、心电图T波倒置、血肿量均是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ET联合心电图T波预测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的AUC为0.904,高于血清ET、心电图T波单一预测的0.773、0.771(P<0.05)。结论:年龄、ET水平、心电图T波倒置、血肿量均是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清ET联合心电图T波预测外伤脑出血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心电图t波变化 外伤脑出血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体表心电图avL导联T波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刘亚玲 高丽娟 吴莹 《青岛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avL导联T波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9月于宜春市中医院就诊的AC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有无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预后良好组(76...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avL导联T波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2月-2022年9月于宜春市中医院就诊的ACS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有无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分为预后不良组(24例)、预后良好组(76例),均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肌损伤、心电图特征,并分析影响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心肌损伤各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ST段压低发生率为62.50%、avL导联T波改变发生率为87.50%、ST段升高发生率为66.67%、病理性Q波发生率为75.00%,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病理性Q波(β=2.343,OR=10.412,95%CI=3.572-30.352)、avL导联T波改变(β=1.681,OR=5.372,95%CI=1.476-19.554)、ST段压低(β=1.999,OR=7.381,95%CI=2.689-20.257)、ST段升高(β=2.096,OR=8.133,95%CI=2.934-22.544)均是ACS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体表心电图avL导联T波改变是影响AC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vL导联t波改变 心电图 预后
下载PDF
电张调整性T波与累积作用
4
作者 申红霞 李田田 龙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2-205,209,共5页
电张调整性T波的累积作用引起的T波改变属于功能性改变,对其充分认识并正确判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特殊检查及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时,可显示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本文对典型的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患者前后相隔一周的两... 电张调整性T波的累积作用引起的T波改变属于功能性改变,对其充分认识并正确判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特殊检查及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时,可显示出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本文对典型的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患者前后相隔一周的两次动态心电图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后的累积作用及其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与次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张调整性t波 累积作用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记忆
下载PDF
β2微球蛋白、心电图T波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李晓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10-0113,共4页
探讨β2微球蛋白、心电图T波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我院的心血管内科的病房人群,纳入者都进行血清学检查、冠状动脉CTA、心电图检查,并且依照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是否有冠脉狭... 探讨β2微球蛋白、心电图T波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纳入我院的心血管内科的病房人群,纳入者都进行血清学检查、冠状动脉CTA、心电图检查,并且依照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是否有冠脉狭窄,将纳入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纳入44例,平均年龄(57.52±8.80)岁,男性25例(56.8%),饮酒15例(34.1%),吸烟10例(22.7%),2型糖尿病9例(20.5%),高血压病24例(54.5%),和实验组纳入36例,平均年龄(60.36±9.31)岁,男性25例(69.4%),饮酒10例(27.8%),吸烟12例(33.3%),2型糖尿病11例(30.6%),高血压病26例(72.2%)。收集两组数据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对照分析,探讨β2微球蛋白水平、心电图T波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β2微球蛋白水平(1.59±0.22) mg/L与实验组β2微球蛋白水平 1.82(1.62,2.04)mg/L对比,P<0.001。对照组T波改变5例(11.4%)与实验组T波改变11例(30.6%)对比,P=0.033。 结论 冠状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出现心脏缺血缺氧改变,导致T波变化。综上所述,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心电图的T波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一定联系,或可联合用于评估冠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微球蛋白 t波改变 冠状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6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非高钾血症帐篷状T波特点分析
6
作者 刘凤杰 吴春华 +1 位作者 陈震 翟康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在非高钾血症状态下心电图出现的帐篷状T波的特点。方法选择住院的常规体表心电图诊断为帐篷状T波的高钾血症患者(高钾组)、非高钾血症CKD患者(高钾记忆组)各63例,测量V3导联的T波... 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在非高钾血症状态下心电图出现的帐篷状T波的特点。方法选择住院的常规体表心电图诊断为帐篷状T波的高钾血症患者(高钾组)、非高钾血症CKD患者(高钾记忆组)各63例,测量V3导联的T波时限、T波振幅,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V3导联的T波时限分别为(146.10±20.47)ms、(153.44±16.99)ms,T波振幅分别为1.50(1.00,2.00)mV、1.10(0.70,1.50)mV,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帐篷状T波的形态变化与血清钾浓度相关,高钾记忆现象可能与局部心肌钾离子的异常分布或血清钾浓度的动态平衡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血症 心电图 慢性肾脏疾病 t波时限 t波振幅 帐篷状t波 高钾记忆
下载PDF
平板运动试验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贾静 吴越 +6 位作者 孙超宇 曹雪 姜孟洋 赵媛媛 刘璟璐 张婉玉 闵丽君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6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且心电图提示T波异常(包括低平、倒置)患者,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时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且心电图提示T波异常(包括低平、倒置)患者,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动图、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心肌梗死(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T波假性正常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入选97例患者,将T波假性正常化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3.871,95%CI:1.980~283.672,P=0.023)及T波假性正常化(OR=0.227,95%CI:0.055~0.891,P=0.035)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相关。男性为危险因素,而T波假性正常化为保护因素。结论非心肌梗死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时出现T波假性正常化提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可能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t波假性正常化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T波改变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8
作者 刘仁光 魏广生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5年第2期56-58,共3页
在心电图中T波是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电位变化,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3位相,为心室复极波。凡能影响心室复极及除极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所以T波改变在心电图分析中既是一常见现象,也是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部分... 在心电图中T波是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电位变化,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3位相,为心室复极波。凡能影响心室复极及除极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所以T波改变在心电图分析中既是一常见现象,也是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部分。1 正常T波 在正常心电图中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同(简称同向)。从向量角度讲即在额面和横面T向量与QRS向量趋向相同方向。在正常心电图中Ⅰ、Ⅱ、V<sub>4</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改变 t波双峰 临床心电图 心室除极顺序异常 心电图表现 复极 QRS主方向 t波电交替 f 电张调整性t波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伴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1例
9
作者 兰燕平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年第5期351-351,共1页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即往无心肌炎,心肌病和晕厥病史。体格检查:BP15/9KPa,心脏不大,心律齐,无心脏杂音。UCG示心脏正常,入院时心电图示(图A):QRS宽0.12s,心率137次/min,电轴左偏30°,QRS形态为完全性右...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4岁。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即往无心肌炎,心肌病和晕厥病史。体格检查:BP15/9KPa,心脏不大,心律齐,无心脏杂音。UCG示心脏正常,入院时心电图示(图A):QRS宽0.12s,心率137次/min,电轴左偏30°,QRS形态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图B为食道导联,显示房室分离。入院后第二天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图C为转复后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不偏,Ⅱ、Ⅲ、avF、U<sub>3-6</sub>导联T波倒置,其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图D为转复后第10天描记的心电图,显示Ⅱ、avF、V<sub>3-6</sub>导联T波恢复正常直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张调整性t波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QRS主方向 t波变化 t波异常 窦性心律 食道导联 t波改变 S形态 自行转复
下载PDF
T波与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哲 王蒙琴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2期2154-2157,共4页
近年来对于心电图T波的形成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提出比较重要的学说———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在体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研究。由于这些学说的提出,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与QT间期(Tpeak-Tend... 近年来对于心电图T波的形成机制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仍未完全阐明,但已经提出比较重要的学说———跨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在体心室整体复极离散研究。由于这些学说的提出,T波峰末(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与QT间期(Tpeak-Tend/QT)比值的概念应运而生,对于它们的临床研究也不断进行。多数研究发现,Tpeak-Tend间期可反映TDR,而TDR增大又与恶性心律失常密切相关,因此提出Tpeak-Tend间期及Tpeak-Tend/QT比值对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预测价值。但Tpeak-Tend间期作为新近提出的心电概念其目前研究有限,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与Qt间期比值
下载PDF
心电图T波改变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岳淑琴 王珍丽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659-660,共2页
关键词 心电图 t波 劳损型t波 缺血型t波
下载PDF
T波变化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青云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6-56,共1页
在心电图工作中,T波的变化是内容最大、病症最多、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或呈现形态改变,或极性的改变,或振幅的异常,或3者兼之.常会因此而误诊、漏诊.T波的变化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这些变化内容怎样、有哪些特点、怎样... 在心电图工作中,T波的变化是内容最大、病症最多、最为常见、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或呈现形态改变,或极性的改变,或振幅的异常,或3者兼之.常会因此而误诊、漏诊.T波的变化也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种.这些变化内容怎样、有哪些特点、怎样鉴别,对临床工作指导非浅.现就这些问题从正反2个角度作一粗浅的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变化 心电图 诊断 t波低平 t波倒置
下载PDF
Wellens T波征42例临床特点分析
13
作者 王景安 朱正炎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5期197-200,共4页
目的 探讨研究Wellens T波征(WS)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WS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心电图:胸痛缓... 目的 探讨研究Wellens T波征(WS)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心内科住院符合WS诊断标准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心电图:胸痛缓解期多表现为V2~3导联T波深倒置(WS1型,30例)或正负双向(WS2型,12例),其中有10例胸痛发作时T波直立伪正常化,较前呈现动态改变。心肌损伤标志物:33例超敏肌钙蛋白Ⅰ(hs-cTnI)正常,9例升高(21.5%),其中WS1型4例(13.3%),WS2型5例(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心动图:有5例(11.9%)存在左心室壁运动障碍。冠状动脉造影:42例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均存在狭窄,其中70%~90%者14例(33.3%),>90%的重度狭窄及次全血管闭塞25例(59.5%)。WS1型>90%的15例(50.0%),WS2型10例(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心电图特征性的T波改变是识别WS的重要线索,前降支近中段严重狭窄,WS2型狭窄程度、心肌损伤更严重,病情变化更不稳定。WS易进展为急性前壁心梗甚至猝死,应尽早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运重建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llens t波 心电图改变 前降支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伴T波电交替致反复心室颤动一例
14
作者 徐元园 李志强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6-878,共3页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LQTS)是由药物、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临床上较常见,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逐搏交替变化,被认为与胞内钙离子有关,当钙离子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aLQTS)是由药物、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临床上较常见,易导致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T波电交替(TWA)是指在规整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波形态、极性和振幅逐搏交替变化,被认为与胞内钙离子有关,当钙离子不能有效地完成自身循环,使复极过程不协调就可能发生TWA。TWA为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的独立预测指标。本文报道1例aLQTS伴TWA致反复心室颤动的病例,当多种心电现象合并出现时,更是临床上提示有一定猝死风险的预警心电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将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长Qt间期综合征 t波电交替 心室颤动
下载PDF
持续幼稚型T波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立群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2期151-151,共1页
关键词 持续幼稚型t波 心电图 诊断 童稚型t波 单纯t波倒置综合征
下载PDF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L导联的T波改变对冠状动脉狭窄预测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邹隽 张姝兰 强佳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L导联的T波改变对冠状动脉狭窄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心电图诊断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并依据心电图avL导联T波形态分为三组:心电图正常患者30例,为正... 目的探究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L导联的T波改变对冠状动脉狭窄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9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使用心电图诊断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并依据心电图avL导联T波形态分为三组:心电图正常患者30例,为正常组;avL导联T波改变患者30例,为T波改变组;多导联ST-T变化患者30例,为ST-T变化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无高血压史患者的冠状动脉评分,三组患者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程度,分析冠状动脉评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57例有高血压史,33例无高血压史。有高血压史患者的冠状动脉评分为(29.94±6.59)分,无高血压史患者的冠状动脉评分为(30.17±6.38)分。有无高血压史患者的冠状动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评分与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162、0.274,P<0.05);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无相关性(r=0.043、0.029,P>0.05)。正常组、T波改变组、ST-T变化组患者左前降支(LAD)中段1.5的Gensini评分分别为(1.92±0.45)、(4.78±1.12)、(2.09±0.45)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小分支0.5、右冠状动脉(RCA)1.0、二对角0.5、LAD远段1.0、LAD/左回旋支(LCX)近段2.5、左主干5的Gensin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avL导联的T波改变与冠状动脉狭窄不具有相关性,但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稳定型心绞痛 心电图 AVL导联 t波改变 生化指标
下载PDF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关系探究
17
作者 孙涌莉 杨登云 邢明旭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探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为心肌梗死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心电图T波检查结果分为倒置组(38例)与... 目的探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T波变化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为心肌梗死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心电图T波检查结果分为倒置组(38例)与直立组(42例)。依据早期最大倒置T波(NTmax)水平倒置组患者分组,将NTmax≥10 mm、4~10 mm、<4 mm患者分别作为深倒置T波组(11例)、中度倒置T波组(14例)、浅倒置T波组(13例)。对比直立组与倒置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统计对比直立组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患者LVEF水平,统计不同NTmax水平倒置组患者LVEF水平,采用Peason分析NTmax与LVEF水平。结果倒置组患者LVEF低于直立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高于直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左心室峰值充盈时间(LVTPFR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立组患者不同T波恢复直立时间患者LVEF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Tmax水平倒置组患者LVEF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Tmax(治疗后24 h)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LVEF水平间呈正相关(r=0.64,P=0.024),T波恢复直立时间与LVEF水平间呈负相关(r=-0.75,P=0.003)。结论通过心电图T波变化与LVEF水平的关联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深倒置T波患者可能具有较好的心肌收缩功能,而浅倒置T波患者可能存在心肌收缩功能的损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倒置T波的出现,并结合LVEF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前间壁 心电图 左室射血分数 最深倒置t波
下载PDF
Niagara瀑布样T波2例
18
作者 彭晓榕 苏桂珠 丁希英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5期353-353,共1页
关键词 NIAGARA瀑布样t波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描记 室上性心动过速 AVR导联 t波倒置 t波直立 心电图示
下载PDF
心电图T波变化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金梦雪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究心电图T波变化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心肌梗死(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MI患者76例,行PCI手术,根据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 目的探究心电图T波变化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心肌梗死(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MI患者76例,行PCI手术,根据术后1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T波变化情况及血清Hcy水平,分析影响PCI术后MI患者预后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T波变化联合血清Hcy对PCI术后M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76例行PCI的MI患者术后1年内54例患者未发生MACE,22例患者发生MACE。预后不良组T波倒置人数占比及血清Hcy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Hcy水平、T波倒置是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Hcy水平、T波倒置评估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3(95%CI:0.662~0.861),0.771(95%CI:0.660~0.860),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904(95%CI:0.815~0.960)。结论心电图T波变化及血清Hcy水平对于MI PCI术后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t波 同型半胱氨酸 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术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