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TAB2与TAK1蛋白互作鉴定及其对两种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杨文飞 郭佳静 +1 位作者 赵文平 李槿年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为了探究草鱼TAB2(Ci TAB2)与Ci TAK1能否互作及其对2种草鱼抗菌肽基因(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表达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拟态弧菌感染后Citab2和Citak1在草鱼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然后利... 为了探究草鱼TAB2(Ci TAB2)与Ci TAK1能否互作及其对2种草鱼抗菌肽基因(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表达的影响,实验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析拟态弧菌感染后Citab2和Citak1在草鱼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模式。然后利用荧光共定位、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 blot技术鉴定Ci TAB2与Ci TAK1在细胞内共定位及相互作用情况。最后将过表达质粒pEGFP-N1-Citak1与pEGFP-N1-Citab2共同转染草鱼肾细胞(CIK细胞),检测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拟态弧菌感染能够显著改变Citab2和Citak1的相对表达水平,前者于感染后不同时间在各检测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模式,而后者均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Ci TAB2与Ci TAK1共定位于转染后的HEK293T和CIK细胞的胞质中,且在HEK293T细胞内能够形成Ci TAB2-Ci TAK1蛋白复合物;共同过表达Ci TAB2与Ci TAK1后,CIK细胞内Cihepcidin与Ciβ-defensin1的相对mRNA表达水平在各检测时间点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Ci TAB2与Ci TAK1存在互作关系且二者互作能够促进上述两种抗菌肽的转录表达。本研究从蛋白互作调控抗菌肽表达的角度为防治鱼类弧菌病提供了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tak1结合蛋白2(TAB2) 蛋白互作 抗菌肽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视黄醇结合蛋白1通过激活TAK1促进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
2
作者 谢菁 周艳丽 +2 位作者 陈思思 王继春 江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0,共8页
目的: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1(retinol binding protein 1, Rbp1)在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联合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小鼠心肌肥厚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在心肌肥厚发生过... 目的:探究视黄醇结合蛋白1(retinol binding protein 1, Rbp1)在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中的功能和机制。方法:本研究通过联合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中的小鼠心肌肥厚基因芯片数据,寻找在心肌肥厚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调控因子,构建该基因过表达及敲减腺病毒并感染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 II)诱导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研究目的基因对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及RT-qPCR探究目的基因调控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分子机制。结果:在小鼠心肌肥厚心脏组织中Rbp1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体外细胞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bp1过表达组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面积显著增大,心肌肥厚标志基因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肌球蛋白重链7(myosin heavy chain 7, Myh7)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证实Rbp1过表达能促进Ang II诱导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相反,Rbp1敲减则能显著抑制Ang II诱导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面积增加和心肌肥厚标志物表达。机制研究显示,Rbp1过表达显著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 TAK1)和P38(P<0.01),应用TAK1抑制剂可阻断Rbp1过表达对Ang II诱导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促进作用。结论:Rbp1可通过激活TAK1信号通路促进Ang II诱导的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醇结合蛋白1 大鼠乳鼠原代心肌细胞 心肌肥大 tak1/P38信号通路
下载PDF
干扰TAK1通过下调TAB2/3来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纤维化
3
作者 章艳菊 周小娣 夏云飞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523-1530,共8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增殖、侵袭、迁移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与TAK1结合蛋白(TAB)2/3的关系。方法将细胞分组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HFL-1)、TGF-β1组(10ng/mL...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FL-1)的增殖、侵袭、迁移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与TAK1结合蛋白(TAB)2/3的关系。方法将细胞分组分为Control组(未处理HFL-1)、TGF-β1组(10ng/mL TGF-β1诱导HFL-1)、TGF-β1+si-NC组(转染si-NC+TGF-β1诱导)、TGF-β1+si-TAK1组(转染si-TAK1+TGF-β1诱导)、TGF-β1+si-TAK1+pcDNA3.1组(转染si-TAK1+pcDNA3.1+TGF-β1诱导)、TGF-β1+si-TAK1+pcDNA3.1-TAB2组(转染si-TAK1+pcDNA3.1-TAB2+TGF-β1诱导)、TGF-β1+si-TAK1+pcDNA3.1-TAB3组(转染si-TAK1+pcDNA3.1-TAB3+TGF-β1诱导)。采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TAK1和TAB2/3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迁移和纤维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免疫共沉淀验证TAK1和TAB2/3之间的关联。结果与Control组比,TGF-β1诱导后TAK1及TAB2/3表达升高(P均<0.05)。TGF-β1+si-TAK1组与TGF-β1+si-NC组相比其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迁移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TGF-β1+si-TAK1+pcDNA3.1-TAB2/3组与TGF-β1+si-TAK1+pcDNA3.1组比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上升,迁移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干扰TAK1通过下调TAB2/3来抑制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 tak1结合蛋白2/3 肺纤维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牛源TAK1基因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MDBK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张帆 姜坤生 +3 位作者 王禹淳 马金柱 于立权 宋佰芬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1,共6页
为了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蛋白1(TAK1)在牛疱疹病毒1型(BHV-1)感染中的作用,构建牛源TAK1基因慢病毒载体,筛选TAK1基因稳转过表达细胞株。根据GenBank中牛源TAK1基因序列(登录号:NM-001081595.1)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后插入载体... 为了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蛋白1(TAK1)在牛疱疹病毒1型(BHV-1)感染中的作用,构建牛源TAK1基因慢病毒载体,筛选TAK1基因稳转过表达细胞株。根据GenBank中牛源TAK1基因序列(登录号:NM-001081595.1)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后插入载体中,构建pCDH-CMV-TAK1-MCS-EF1-turboRFP-T2A-Puro慢病毒质粒,将其导入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及滴度测定。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牛肾上皮细胞(MDBK),筛选过表达TAK1基因的稳转细胞株,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该基因的过表达。重组质粒双酶切与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pCDH-CMV-TAK1-MCS-EF1-turboRFP-T2A-Puro慢病毒质粒。慢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过表达TAK1基因组病毒滴度为1.0×108 TU/mL,空载体对照组病毒滴度为5.0×108 TU/mL。重组慢病毒以MOI 180转染MDBK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到明显的红色荧光,表明慢病毒质粒转染成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相应分子量处检测到目的条带,进一步表明TAK1基因被表达。成功构建了pCDH-CMV-TAK1-MCS-EF1-turboRFP-T2A-Puro慢病毒质粒,并筛选出了过表达TAK1基因的MDBK稳转细胞株,为深入研究TAK1在BHV-1感染中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1基因 过表达 慢病毒载体 MDBK细胞
下载PDF
基于TLR4/TAK1/NF-κB途径探讨MCAO大鼠缺血局部脑皮质微血管新生的内在机制
5
作者 张春玲 梁超 +1 位作者 王宝爱 徐玉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2-426,共5页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转化生长因子(TGF)-β激活激酶1/核因子(TLR4/TAK1/NF)-κB途径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缺血局部脑皮质微血管新生的内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阴性病毒(NC)组和...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转化生长因子(TGF)-β激活激酶1/核因子(TLR4/TAK1/NF)-κB途径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缺血局部脑皮质微血管新生的内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阴性病毒(NC)组和siRNA-TLR4转染(siRNA-TLR4)组各10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造模后1h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阴性病毒组给予尾静脉注射阴性对照病毒,siRNA-TLR4转染组给予尾静脉注射siRNA-TLR4腺病毒。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局部脑皮质病理变化;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末端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检测大鼠缺血局部脑皮质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血管内皮细胞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1、促血管生成素(Ang)-2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TLR4、转化生长因子(TGF)-β、TAK1、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TLR4、TAK1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沉默TLR4表达可改善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脑梗死面积和脑皮质细胞凋亡率(P<0.01,P<0.05),明显促进脑皮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增殖(P<0.05),明显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Ang-1和Ang-2表达(P<0.05),明显下调TLR4、TAK1、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TLR4/TAK1/NF-κB途径通过增加缺血局部脑皮质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转化生长因子(TGF)-β激活激酶1/核因子(TLR4/tak1/NF)-κB 脑缺血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新生
下载PDF
TAK1与TCF-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齐泽铖 李旭 +2 位作者 郭英伟 徐晓文 王晓军 《广州医药》 2023年第6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与T细胞因子-4(TCF-4)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手术标本51例,每例均包含肺癌组织及配对癌...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与T细胞因子-4(TCF-4)在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NSCLC手术标本51例,每例均包含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所有患者的术后诊断均经病理结果证实,通过RT-PCR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AK1、TCF-4在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SPSS进一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TAK1与TCF-4 mRNA以及蛋白水平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均高表达,其中TAK1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P=0.022)、淋巴结转移(P=0.014)相关,TCF-4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相关(P=0.045)。TAK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TCF-4呈正相关(r=0.427,P=0.002)。结论TAK1 mRNA及蛋白水平在NSCLC组织中均高表达,并与TCF-4呈正相关,TAK1有可能成为NSCLC诊断及预后的一个潜在靶标,并且TAK1与TCF-4的联合应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更为理想的NSCLC辅助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 T细胞因子-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下载PDF
半滑舌鳎TRAF6基因和TAK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燕 樊琳 +3 位作者 刘田田 刘跃中 李赞 张全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7-876,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 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的c DNA全长,并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TRAF6 c DNA全长195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TRAF6具有保守的蛋白结构域:N端的RING结构,两个锌指结构以及C端的环–环(coiled-coil)α螺旋结构和高度保守的MATH同源结构。TAK1 c DNA全长2519 bp,ORF为1731 bp,编码576个氨基酸。TAK1的蛋白结构域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激活结构域和C端的环–环(coiled-coil)α螺旋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半滑舌鳎TRAF6和TAK1分别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RAF6和TAK1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RAF6和TAK1在所检测的8种组织中都有表达,TRAF6在鳃中的表达最高,肠中也有较高的表达;TAK1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肾。TRAF6和TAK1在鳃、肾等免疫器官中的高表达,与其在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中的重要作用是一致的。对TRAF6和TAK1在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未受精卵中可检测到TRAF6和TAK1,提示了这两种免疫分子的母源性m RNA遗传的可能性。免疫分子母源性m RNA可能参与发育过程,也可能参与构建免疫体系,以保护胚胎或仔鱼免受病原体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TRAF6 tak1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ADAMTS-4与TAK1在骨关节炎软骨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琪琪 胡勇 +3 位作者 周定 丁辉 阙玉康 魏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4(ADAMTS-4)与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TS-4、TAK... 目的探讨带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样模体的解整链蛋白金属蛋白酶-4(ADAMTS-4)与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在骨关节炎(OA)软骨组织中的相关性表达。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ADAMTS-4、TAK1在OA组及正常对照组软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二者在OA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DAMTS-4和TAK1在OA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在OA软骨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9,P<0.05)。结论 ADAMTS-4与OA软骨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活化的TAK1可能致OA软骨组织中ADAMTS-4的高表达。TAK1可以作为OA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软骨组织 ADAMTS-4 tak1
下载PDF
TAK1基因沉默对TNF-a诱导的滑膜细胞IL-6、IL-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莫选荣 谢江文 +2 位作者 吕国菊 柯于平 罗心静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471-475,共5页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基因沉默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的滑膜细胞中促炎介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以探讨TAK1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脂质体转染方法将TAK1特异性的小干...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基因沉默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的滑膜细胞中促炎介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以探讨TAK1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取脂质体转染方法将TAK1特异性的小干扰RNA(siRNA)和阴性对照RNA(scRNA)导入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成纤维细胞株MH7A细胞,然后分别用20 ng/ml TNF-a刺激后,检测细胞内IL-6、IL-8 mRNA的表达和培养上清中IL-6和IL-8分泌情况以及p38、ERK、JNK、p65磷酸化的水平和抑制性蛋白IκBα的变化情况。结果:siRNATAK1转染72 h后滑膜细胞中TAK mRNA和蛋白表达的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5%和55%。siRNA-TAK1转染下调TNF-a诱导状态下IL-6和IL-8的表达,并能抑制p38、JNK、p65磷酸化和增加IκBα水平。结论:TAK1基因沉默能抑制TNF-a诱导的滑膜细胞IL-6、IL-8表达,可能与其抑制JNK和p38MAPK的活化及NF-κB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细胞 炎症介质 tak1
下载PDF
槲皮素通过抑制TGF-β/TAK1/JNK和TGF-β/Smad2信号通路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绍展 王媛媛 +4 位作者 顾妍秋 陈春 李胜男 王蓉 原永芳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5期965-972,共8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1)二甲基亚硝胺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开始灌胃槲皮素(12.5、25、50 mg·kg^(-1))治疗,造模第4周末处死;对肝组织进行HE和胶原染色,检测羟脯... 目的探讨槲皮素抗肝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10 mg·kg^(-1)二甲基亚硝胺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第3周开始灌胃槲皮素(12.5、25、50 mg·kg^(-1))治疗,造模第4周末处死;对肝组织进行HE和胶原染色,检测羟脯氨酸含量;检测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肝星状细胞活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中TGF-β/TAK1/JNK和TGF-β/Smad2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槲皮素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的增殖的影响以及对TGF-β1诱导的TAK1、JNK、Smad2蛋白磷酸化的抑制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槲皮素25和50 mg·kg^(-1)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槲皮素(20和40μmol·L^(-1))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并能有效地降低TGF-β/TAK1/JNK和TGF-β/Smad2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磷酸化程度。结论槲皮素可通过调节TGF-β/TAK1/JNK和TGF-β/Smad2信号通路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以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槲皮素 肝星状细胞 TGF-β/tak1/JNK信号通路 TGF-β/Smad2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丙泊酚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AK1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3 位作者 周俊 洪彬源 何万友 黄慧慧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736-2739,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12周龄昆明小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 目的探讨丙泊酚预处理对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12周龄昆明小鼠84只随机分为7组(n=12),空白对照组(C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处理组(IRP组)、缺血再灌注+脂肪乳剂组(IRF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TAK1过表达病毒组(IRPT组)、缺血再灌注+丙泊酚+TAK1阴性病毒对照组(IRPTI组)。IR组夹闭小鼠双侧肾动脉30 min后重新恢复血供,C组不作任何处理,S组仅分离双侧肾动脉,IRP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处理,IRPT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及TAK1过表达慢病毒处理,IRF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脂肪乳剂处理,IRPTI组于缺血损伤前30 min予丙泊酚及TAK1阴性慢病毒处理,其余处理均同IR组。I/R后2 d,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半定量法统计肾小管病理改变评分,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TA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HE染色可观察到肾损害,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明显升高,TAK1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HE染色肾损害程度减轻,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降低,TAK1表达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HE染色肾损害程度增加,小鼠肾功能BUN与Cr水平增高,TAK1表达上调(P<0.05)。结论丙泊酚可减轻小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的活化从而达到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tak1
下载PDF
金欣口服液对RSV感染BALB/c小鼠肺组织TLR4及TAK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涛 汪受传 戴启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金欣口服液(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黄芩等)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TAK1)表达的调控趋势,探讨金欣口服液抗病毒机制以及TLR4信号通路途径。方法 RSV滴鼻感染BALB/c小... 目的通过观察金欣口服液(炙麻黄、苦杏仁、生石膏、黄芩等)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TAK1)表达的调控趋势,探讨金欣口服液抗病毒机制以及TLR4信号通路途径。方法 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金欣口服液给药进行干预,并于首次滴鼻后24 h取各组小鼠肺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TLR4、TAK1蛋白表达。结果 RSV感染BALB/c小鼠后24h,TLR4﹑TA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金欣口服液组较RSV感染组TLR4﹑TAK1表达明显下调(P<0.01);金欣组蛋白表达量最低,与利巴韦林组相比,P<0.01,利巴韦林组与RSV感染组相比P<0.01。结论金欣口服液能抑制TLR4信号转导通路中TLR4/TAK1蛋白的表达,TLR4的蛋白表达与TAK1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金欣口服液抗RSV作用机制中的TLR4信号通路途径可能是通过TAK1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欣口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组织 小鼠 TLR4 tak1
下载PDF
丙泊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和TAK1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伍辉萍 周俊 +4 位作者 欧伟明 刘梅芳 李云 梁幸甜 杨承祥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3077-3081,共5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K-2细胞分为6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IRP组...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纤维化的作用及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TAK1)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HK-2细胞分为6组(n=36):空白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丙泊酚组(IRP组)、脂肪乳剂组(IRF组)、TAK1过表达组(IRPT组)、TAK1过表达阴性病毒对照组(IRPTI组)。采用抗霉素A耗竭HK-2细胞ATP后更换正常培养液恢复补充代谢底物的方法制备ATP耗竭再恢复损伤模型模拟体内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状态。C组正常培养,不作任何处理;IR组:正常培养的HK-2细胞更换为含10μmol/L抗霉素A及1μmol/L钙离子通道载体A23187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孵育1 h,PBS清洗之后再换成正常含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12、24、48 h;IRP组于ATP耗竭前1 h,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预孵育1 h;IRPT组于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及TAK1慢病毒(滴度为2×107TU/mL)预孵育1 h;IRF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10%脂肪乳剂预孵育1 h;IRPTI组正常培养基中加入丙泊酚(终浓度20μmol/L)及TAK1阴性慢病毒预孵育1 h,其余处理均同IR组。于ATP再恢复12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于ATP再恢复12、24和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AK1的表达水平,于ATP再恢复48 h时Western blot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蛋白1(COL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R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与IR组比较,IRP组细胞凋亡率减少,细胞活力增强,ATP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下调(P<0.05);与IRP组比较,IRPT组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活力降低,再恢复后TAK1、COL1、α-SMA和FN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减轻ATP耗竭再恢复诱导的HK-2细胞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AK1表达,进而抑制了早期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了HK-2细胞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缺血再灌注损伤 tak1 肾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miR-143-3p通过靶向TAK1抑制肺癌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5
14
作者 廉亮亮 齐书山 袁洪志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9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分析miR-143-3p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肺癌进展的作用。方法:通过starBase数据库和肺癌病例组织检测分析miR-143-3p在肺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miR-143-3p在肺癌细胞HCC27、H1975、A549和肺上皮细胞BEAS-2B... 目的:分析miR-143-3p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对肺癌进展的作用。方法:通过starBase数据库和肺癌病例组织检测分析miR-143-3p在肺癌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miR-143-3p在肺癌细胞HCC27、H1975、A549和肺上皮细胞BEAS-2B中的mRNA水平差异;采用CCK-8法检测miR-143-3p对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miR-143-3p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qRT-PCR检测miR-143-3p对整合素α6(ITGA6)、锚蛋白重复及PH结构域3(ASAP3)、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和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miR-143-3p对TA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starBase分析和肺癌病例组织检测结果显示miR-143-3p在肺癌组织中低表达,同样地,miR-143-3p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也显著低于正常肺上皮细胞;过表达miR-143-3p抑制了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miR-143-3p显著抑制TAK1的表达。结论:miR-143-3p在肺癌中通过靶向TAK1抑制肺癌的增殖和侵袭,miR-143-3p在肺癌进展中详细的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通路仍须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3-3p 肺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下载PDF
TRAF6,TAK1和TGF-β基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珍珠 尹青松 +2 位作者 魏旭东 陈琳 李玉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1305,共5页
本研究检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F6、TAK1及TGF-β基因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化疗对TRAF6/TAK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采用Ct值比较法,通过SYBR Green II实时定量PCR检测38例DLBCL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 本研究检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F6、TAK1及TGF-β基因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化疗对TRAF6/TAK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采用Ct值比较法,通过SYBR Green II实时定量PCR检测38例DLBCL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TRAF6、TAK1及TGF-β在mRNA的表达水平,并以12例健康人PBMNC作为对照。结果表明:DLBCL患者治疗前后PBMNC中TRAF6、TAK1和TGF-β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治疗前患者TRAF6及TAK1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这两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同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这两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具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这两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而TGF-β基因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LBCL患者化疗后TRAF6/TAK1信号通路的活性明显增高,而TGF-β基因治疗后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RAF6 tak1 TGF-β 信号通路 免疫抑制因子
下载PDF
TAK1抑制剂对高糖环境巨噬细胞和系膜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卫洁 冯世尧 +1 位作者 徐兴欣 吴永贵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3-1458,1463,共7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在巨噬细胞和系膜细胞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巨噬细胞和系膜细胞共培养、巨噬细胞单培养、系膜细胞单培养3种培养方式分别分为:抑制剂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正...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在巨噬细胞和系膜细胞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巨噬细胞和系膜细胞共培养、巨噬细胞单培养、系膜细胞单培养3种培养方式分别分为:抑制剂对照组、甘露醇对照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不同浓度(30、100、300 nmol/L)抑制剂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培养巨噬细胞p-TAK1、TAK1结合蛋白(TAB1)、NF-κB p65蛋白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检测TAK1抑制剂对NF-κB p65亚基核转位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单培养和共培养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变化,光镜下观察共培养对巨噬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巨噬细胞pTAK1、TAB1、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高糖组共培养和单培养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MCP-1、ColⅣ、F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共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各种细胞因子含量较单培养升高更明显(P<0.05),与高糖组比较,TAK1抑制剂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各项指标表达(P<0.05)。300 nmol/L抑制剂明显降低巨噬细胞迁移数目(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巨噬细胞与系膜细胞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种作用能促进炎症因子(TNF-α、IL-1β、MCP-1)和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Ⅳ、FN)产生增加,而TAK1抑制剂能通过干预NF-κB p65核转位,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减少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分泌,发挥抗炎、抗纤维化效应,从而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1 共培养 糖尿病肾病 炎症 纤维化
下载PDF
TAK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健 庄燕妍 +2 位作者 黄凤婷 姚和瑞 张世能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检测TAK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胰腺癌、5例慢性胰腺炎及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A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AK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阳性... 目的检测TAK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胰腺癌、5例慢性胰腺炎及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TAK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TAK1蛋白在胰腺癌组织阳性率为100.0%,强阳性率为66.0%;慢性胰腺炎组织阳性率60.0%,强阳性率40.0%;正常胰腺组织阳性率0%。胰腺癌组织TAK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与否,TAK1强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但TAK1强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远处转移、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TAK1强阳性与弱阳性表达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0)。结论 TAK1蛋白在胰腺癌中表达上调,与其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ak1 免疫组化染色 生存分析
下载PDF
TLR4及TAK1表达与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机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殷建瑞 谢富华 +1 位作者 解龙昌 高聪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4(TLR4)及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NIHSS评分、脑梗死灶容积计算及血...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Toll样受体4(TLR4)及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表达的变化及其与炎性反应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对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NIHSS评分、脑梗死灶容积计算及血清TLR4及TAK1的含量检测,分析梗死灶容积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CRP水平、白细胞计数、NIHSS评分、梗死灶容积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整个发病过程中血清中TLR4与TAK1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高,以疾病发病高峰期最明显;脑梗死灶容积与糖尿病史、CRP水平、白细胞计数及NIHSS评分有相关性,其中TLR4与脑梗死灶容积有独立相关性。结论:TLR4及TAK1可能主要是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在脑梗死中发挥作用,其中TLR4与脑梗死容积有独立相关性,可作为脑梗死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TLR4 tak1
下载PDF
TAK1siRNA对C2C12细胞内TAK1基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黄志清 陈小玲 陈代文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2,共4页
目的:高效下调TAK1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的获得。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3对(siRNA ID#94455s、iRNA ID#94549s、iRNA ID#189006)人工合成的TAK1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分别导入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采用实时荧... 目的:高效下调TAK1基因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的获得。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3对(siRNA ID#94455s、iRNA ID#94549s、iRNA ID#189006)人工合成的TAK1基因特异的小干扰RNA(siRNA)分子分别导入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细胞内TAK1基因的相对表达。结果:和对照组相比,siRNA ID#94455s、iRNA ID#94549和siRNA ID#189006分别下调了细胞内TAK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33.34%、46.73%和79.97%。结论:实验获得了能够高效下调TAK1基因表达的s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1 SIRNA C2C12 实际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TAK1和TAB1的表达与微创根治术后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20
作者 陈强 张卫国 +1 位作者 吴晓鹏 王新帅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究食管癌组织中TAK1和TAB1的表达与微创根治术后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免疫组织学法检测TAK1、TAB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TAKI、TAB1蛋白表达与... 目的探究食管癌组织中TAK1和TAB1的表达与微创根治术后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免疫组织学法检测TAK1、TAB1水平,分析其与患者肺氧合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TAKI、TAB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TAK1、TA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麻醉前的O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4h,TAK1、TAB1低表达组的OI值均显著高于TAK1、TAB1高表达组(P<0.05)。TAK1、TAB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微创根治术后TAK1、TAB1低表达患者氧合功能的改善优于高表达患者,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tak1 TAB1 肺氧合功能 肺部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