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EC和ZDC对EPDM的硫化促进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却梅 章于川 《世界橡胶工业》 2010年第1期4-7,共4页
促进剂在橡胶硫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氨基甲酸盐类作为超促进剂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丁基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目前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还没有较好的替代品。研究了氨基甲酸盐类中的TDEC和ZDC两种促进剂... 促进剂在橡胶硫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氨基甲酸盐类作为超促进剂的一种,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特别适用于丁基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目前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还没有较好的替代品。研究了氨基甲酸盐类中的TDEC和ZDC两种促进剂对三元乙丙胶的硫化促进性能。研究发现,TDEC的硫化促进性能和硫化胶的力学性能远好于ZDC。TDEC和ZDC的加入远好于空白样,说明氨基甲酸盐类促进剂有效地促进了硫化,并改善了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促进剂 氨基甲酸盐 tde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碲) Z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 酸锌) EPDM 硫化特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弹性接触问题有限元分析程序TDEC
2
作者 陆忠明 《上海交大科技》 199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关键词 弹性接触 有限元分析 程序 tdec
下载PDF
基于模型不确定性自适应估计的工业机械臂改进TDE控制策略
3
作者 高舒芳 张文 吴凯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0-550,共11页
在对工业机械臂进行控制时,采用传统的基于时延估计的控制(TDEC/TDC)方法难以有效平衡控制精度与输入抖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不确定性自适应估计的改进TDEC策略。首先,结合多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模型,构建了时延估计(TDE)... 在对工业机械臂进行控制时,采用传统的基于时延估计的控制(TDEC/TDC)方法难以有效平衡控制精度与输入抖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不确定性自适应估计的改进TDEC策略。首先,结合多自由度机械臂动力学模型,构建了时延估计(TDE)控制器;然后,利用动力学模型扰动项的时延估计值及时延估计梯度值,提出了机械臂动力学模型不确定性自适应估计器,并将TDEC及滑模控制作为辅助控制策略,与所提出的自适应估计器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工业机械臂改进TDEC方法;基于Lyapunov方法,对改进的TDEC控制策略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的方式,验证了改进的TDEC控制方法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TDEC方法,改进的TDEC控制策略在机械臂加载/未加载条件下的控制精度平均分别提高了62.29%及45.38%;相较于已有的自适应TDEC方法,改进的TDEC控制策略在机械臂加载/未加载条件下的控制精度平均分别提高了23.31%及36.40%;同时,通过测量计算控制输入能耗的平方值积分,表明了改进的TDEC控制策略能够在保留TDEC优势的基础上有效抑制输入抖振,且能够有效地与已有自适应TDEC方法相结合,提升了对工业机械臂的控制效果,其具有良好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械臂 控制精度 输入抖振 基于时延估计的控制 LYAPUNOV 无模型控制 滑模控制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ground heat flux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for a semi-arid grassland 被引量:11
4
作者 JinQing Zuo JieMin Wang +3 位作者 JianPing Huang WeiJing Li GuoYin Wang HongLi Ren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1期41-50,共10页
Three approaches, i.e., the harmonic analysis (HA) technique, the thermal diffusion equation and correction (TDEC) method, and the calorimetric method used to estimate ground heat flux, are evaluated by using obse... Three approaches, i.e., the harmonic analysis (HA) technique, the thermal diffusion equation and correction (TDEC) method, and the calorimetric method used to estimate ground heat flux, are evaluated by using observations from the Semi-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SACOL) in July, 2008. The calorimetric method, which involves soil heat flux measurement with an HFP01SC self-calibrating heat flux plate buried at a depth of 5 cm and heat storage in the soil between the plate and the surface, is here called the ITHP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il heat fluxes measured with the HFP01SC heat flux plate and those calculated with the HA technique and the TDEC method, respectively, at a depth of 5 cm. The soil heat fluxes calculated with the latter two methods well follow the phase measured with the HFP01SC heat flux plate. The magnitudes of the soil heat flux calculated with the HA technique and the TDEC method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they are about 2 percent and 6 percent larger than the measured soil heat flux, respectively, which mainly occur during the nighttime. Moreover, the ground heat fluxes calculated with the TDEC method and the HA technique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R2= 0.97), and their difference is only about 1 percent. The TDEC-calculated ground heat flux also h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ITttP-calculated ground heat flux (R2 = 0.99), but their difference is larger (about 9 percent). Furthermore, compared to the HFP01SC direct measurements at a depth of 5 cm, the ground heat flux calculated with the HA technique, the TDEC method, and the ITHP approach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closure by about 6 percent, 7 percent, and 6 percent at SACOL site,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contribution of ground heat flux to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emi-arid grassland over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Using turbulent heat fluxes with common corrections, soil heat storage between the surface and the heat flux plate can improve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closure by about 6 to 7 percent, resulting in a closure of 82 to 83 percent at the SACOL 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heat flux harmonic analysis tdec method self-calculating heat flux plate surface energy budget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地区冬季地表能量交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吕钊 李茂善 +5 位作者 刘啸然 阴蜀城 宋兴宇 伏薇 王灵芝 舒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458,共14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 利用青藏高原东缘峨眉山站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运用涡动相关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和最小二乘法等,讨论了地表能量交换特征,并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峨眉山地区冬季感热通量占主导。地表辐射各分量日变化均呈单峰结构,短波辐射的峰值在峨眉山地区于13:00(北京时,下同)左右出现,而长波辐射到达峰值的时间段要晚于短波辐射,在14:00左右出现。地表反照率月变化明显,日变化呈“U”型,即日出后和日落前较大,日间较小的趋势,但在日出后和日落前的值并不相等。峨眉山站冬季地表反照率均值为0.29。峨眉山区域地表能量不闭合现象十分显著,日间和夜间的能量闭合程度差异很大。在考虑地表0~5 cm处的热量储存的条件下,白天闭合程度最好为67.22%,夜间闭合程度最差为65.09%。与藏东南丹卡站和排龙站对比分析表明:丹卡、排龙站地表辐射各分量达日峰值时间晚于峨眉山站。峨眉山站冬季的地表反照率高于丹卡、排龙站,月变化更加显著。峨眉山属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其地表能量闭合程度大于青藏高原上部分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地区 涡动相关法 tdec 地表能量交换 能量平衡
下载PDF
上海地区夏季地表热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陆一凡 李勇 +2 位作者 SHIGETOSHI Ipposhi YASUMITSU Nomura 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1-897,共7页
通过土壤温度预报校正(TDEC)法验证了地表下5 mm处测量土壤热通量的准确性,并以此代表地表热通量.总结了上海地区3种典型日(晴天、多云、雨天)地表下5 mm处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情况,并通过控制变量法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太阳辐射量、土壤... 通过土壤温度预报校正(TDEC)法验证了地表下5 mm处测量土壤热通量的准确性,并以此代表地表热通量.总结了上海地区3种典型日(晴天、多云、雨天)地表下5 mm处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情况,并通过控制变量法综合分析不同因素(太阳辐射量、土壤含水量、云量等)对土壤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热通量的波动晴天时最剧烈,波动范围为-23.62~111.81 W/m^2;随着土壤深度的递减,土壤热通量在多云和雨天的波动范围依次减小;未下雨时太阳辐射量与土壤热通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R^2>0.74);土壤热通量的波动范围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缩小;在不同典型日,土壤热通量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热通量 太阳辐射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 典型日
下载PDF
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地表能量通量及蒸散发量对比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俏懿 马耀明 +1 位作者 王宾宾 左洪超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0-825,共16页
基于2016年喜马拉雅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和南坡(Kirtipur站、Simara站、Tarahara站)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各个站点的地表热通量交换特征及其蒸散发量的差异,并利用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 基于2016年喜马拉雅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和南坡(Kirtipur站、Simara站、Tarahara站)6个站点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各个站点的地表热通量交换特征及其蒸散发量的差异,并利用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计算土壤热通量,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站地表能量平衡闭合度。有助于深入了解喜马拉雅南北坡地区近地层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输送过程的异同,为研究喜马拉雅南北坡区域气候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北坡地区的下垫面加热方式是感热交换占主导地位,而南坡地区以潜热交换为主;南北坡之间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差异明显,短波辐射北坡地区高于南坡,而长波辐射则是南坡高于北坡,冬季南坡净辐射较高,其他季节南北坡差异不大;地表反照率均呈现典型的"U"型日变化特征,北坡地区反照率达0.25~0.40,南坡地区的反照率均在0.1~0.2,北坡反照率大于南坡;那曲站、珠峰站、慕士塔格站、Kirtipur站、Simara站和Tarahara站的能量平衡闭合率分别为85.1%、51.2%、53.5%、64.3%、65.6%和68.2%,总体来看南坡地区能量闭合程度大于北坡地区;各站蒸散发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为夏季最强,秋季和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北坡地区除那曲站外各站点月累计蒸散发量低于南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南北坡 tdec 地表能量通量 能量闭合度 蒸散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