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OUGHREACT搭接FLAC^(3D)算法 被引量:4
1
作者 于子望 张延军 +1 位作者 张庆 许天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9-206,共8页
多孔介质THM多场耦合分析在诸如核废料地质储存、干热岩和CO2地质埋藏等地质科学领域广泛应用,鉴于其计算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借助数值手段。基于角点-中心点网格转换以及三维三点拉格朗日插值方法,通过编制程序将TOUGHREACT和FLAC3D搭接,... 多孔介质THM多场耦合分析在诸如核废料地质储存、干热岩和CO2地质埋藏等地质科学领域广泛应用,鉴于其计算的复杂性往往需要借助数值手段。基于角点-中心点网格转换以及三维三点拉格朗日插值方法,通过编制程序将TOUGHREACT和FLAC3D搭接,实现了多相多组分流体-温度-岩石力学的耦合计算分析。为了验证程序的效率及适用性,构建了Salah场地深部咸水层CO2储存数值模型,模拟CO2连续注入3a的地下流体运移和储、盖层的岩石力学变化,并将地表位移与inSAR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模拟了中国西部某盆地CO2地质储存三维筒注模型。结果表明:搭接程序能平滑连接TOUGHREACT和FLAC3D,其考虑岩石力学影响下的注入压力和地表位移等成果符合理论及实际监测规律,同时得到岩石孔隙率、渗透率随CO2注入时间增加而变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THM多场耦合 搭接程序研发 toughreact-FLAC3D 数值分析 储存
下载PDF
基于TOUGHREACT模拟分析黄铁矿对酸法地浸采铀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润超 李寻 +2 位作者 罗跃 王兵 刘小俊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9-50,共12页
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铀矿的伴生矿黄铁矿作为非目标矿物会消耗氧化剂和酸。为探明酸法浸铀过程中因黄铁矿溶解产生的变化规律,以巴彦乌拉铀矿采铀过程为例,采用六注二抽的“网格式”井型构建二维酸法地浸采铀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抽注平... 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铀矿的伴生矿黄铁矿作为非目标矿物会消耗氧化剂和酸。为探明酸法浸铀过程中因黄铁矿溶解产生的变化规律,以巴彦乌拉铀矿采铀过程为例,采用六注二抽的“网格式”井型构建二维酸法地浸采铀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在抽注平衡的条件下,模型中只考虑黄铁矿(FeS_(2))、沥青铀矿(UO_(2))与石英(SiO_(2))。结果表明:1)1000 d后模拟结束,在抽注单元控制的地下水流场作用下,边界处注液井的黄铁矿溶解范围呈两极分化,最远处抵达抽液孔,为30 m,最近仅距注液井8.4 m,而中间处注液井的黄铁矿溶解范围最远达27.8 m,最近达8 m;2)地浸采铀中的关键因素Fe3+在氧化还原次序中排名靠后,黄铁矿未完全溶解之时,在缺少Fe3+的情况下,铀矿的溶解速率极低,直至黄铁矿完全溶解时,铀矿溶解速率才迅速增加,模拟结束后,边界处注液井铀矿完全溶解范围为距注液井7.2~12.8 m,中间处注液井铀矿完全溶解范围为距注液井7~11 m,此时溶浸液中的六价铀(UO_(2)+2)迁移前端距离抽液孔仅8.4 m;3)铀矿的浸出经过溶解(液相)-沉淀(固相)-再溶解(液相)的多次旋回,根据铀矿的溶解-沉淀量将其划分为完全溶解区、有效溶解区和沉淀区。模拟结束后,注液孔1完全溶解区范围为7.2~12.8 m,此时沉淀区已形成一个锥形区域,范围为18.6~21.6 m,同样在抽注作用的影响下,在靠近抽液孔方向上,锥形沉淀区的尖端铀矿沉淀量最多;4)在抽注单元控制的地下水流场作用下,黄铁矿与铀矿的溶解区域,均出现靠近抽液孔方向的溶解范围大于远离抽液孔方向的溶解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采铀 黄铁矿 氧化还原 toughreact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TOUGHREACT的成矿过程化学反应数值模拟——以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婉秋 邹艳红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20年第3期354-362,共9页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中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本文基于前人对该矿区地质特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TOUGHREAC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石英晚期硫化物成矿阶段进行成矿过程化学反应数值模拟研究...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中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本文基于前人对该矿区地质特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利用TOUGHREACT数值模拟软件,针对石英晚期硫化物成矿阶段进行成矿过程化学反应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建立地质概念模型和网格化物化参数的设置,在设置的时间步长内对多相流体流动和热对流传导、溶质运移以及地球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矿区内不同温压条件下成矿元素化学平衡浓度变化的总体趋势以及对方铅矿和闪锌矿矿物溶解沉淀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从250℃降至155℃时,Pb^2+的化学平衡浓度出现骤减;当温度从300℃降至100℃时,Zn^2+的化学平衡浓度出现骤减;由于矿物的沉淀需要消耗大量相关的成矿元素,方铅矿和闪锌矿最佳成矿温度范围分别为155℃~250℃和100℃~300℃;不同温度和压力对成矿元素化学平衡浓度影响不同,温度是控制方铅矿和闪锌矿沉淀化学反应的核心因素,压力的影响较小。模拟结果与传统地质解译结果相对符合,证明了模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ghreact 虎头崖铅锌多金属矿床 地球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浓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1)——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9,共10页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 在某区含Pu高放废物处置系统的性能评价中,需要分析水-岩相互作用下蒙脱石、孔隙度、pH值等演化过程对膨润土材料性能及Pu反应性迁移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工程屏障系统中厚度为1 m的柯尔碱膨润土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地下水入渗景象,采用TOUGHREACT模拟了地下水-膨润土体系的地球化学演化。结果表明:膨润土完全饱和约需20年;膨润土中蒙脱石的伊利石化作用很弱,而去白云石化过程(白云石溶解、方解石形成)相对明显,这使得水中Ca^(2+)浓度减小、Mg^(2+)和HCO_(3)^(-)浓度增大、pH值呈弱碱性且维持在8.1~10.3范围内;膨润土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不明显(变化量不到2%)。这些演化过程将有利于维持膨润土的膨胀性,阻滞核素向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碱膨润土 地下水 演化 地球化学模拟 toughreact
下载PDF
Pu在膨润土层中的反应性迁移模拟研究(2)——Pu的种态分布及反应性迁移分析
5
作者 刘东旭 黄流兴 +3 位作者 赵振华 胡立堂 司高华 叶远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 为评估柯尔碱膨润土工程屏障材料的安全性能,采用考虑渗流扩散、溶解-沉淀、表面配位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多过程动态耦合的反应性迁移模拟方法,综合运用TOUGHREACT等程序开展了Pu在柯尔碱膨润土层中反应迁移的数值模拟,结合地下水-膨润土体系演化模拟分析了Pu的种态分布特征,叠加表面配位模型预测分析了Pu的长期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中Pu主要以难迁移的Pu(OH)_(4)(aq)形式存在;由于膨润土的低渗透性和强吸附性,正常情景下Pu的扩散范围很小而将长期滞留于1 m厚膨润土中;在忽略强吸附阻滞作用的保守情景下,Pu在渗流作用下可扩散迁移出膨润土层;考虑到长时间尺度下不可避免存在的不确定性,建议重视渗流扩散为主导的其他过程和情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 反应性迁移模拟 种态分布 膨润土 toughreact
下载PDF
开封地区砂岩孔隙热储回灌化学堵塞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黄艳艳 那金 雷宏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5,共11页
以开封圳宇花园的地热开发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TOUGHREACT程序构建三维砂岩孔隙热储层的温度场-化学场-渗流场多场耦合模型,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地热回灌过程对热储层化学堵塞过程的影响。热储层中方解石、石英、伊利... 以开封圳宇花园的地热开发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TOUGHREACT程序构建三维砂岩孔隙热储层的温度场-化学场-渗流场多场耦合模型,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究地热回灌过程对热储层化学堵塞过程的影响。热储层中方解石、石英、伊利石、钙-蒙脱石、二氧化硅矿物沉淀,钾长石、钠长石和白云石矿物溶解,其中方解石矿物为主要沉淀矿物,堵塞回灌井热储层,导致孔隙度降低约10%。回灌过程中回灌水注入流速、温度、井间距的改变影响地热水回灌过程中方解石沉淀,从而导致热储层孔隙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井 方解石 孔隙度 化学堵塞 THC耦合 toughreact程序
原文传递
胶东焦家金矿床成矿过程热液蚀变化学反应数值模拟
7
作者 邹艳红 张武桥 +1 位作者 毛先成 刘占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8-1172,共15页
焦家金矿床是胶东金矿集区中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存在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然而,热液蚀变分带的形成条件及金沉淀化学反应的空间位置尚不够明确。本文利用TOUGHREACT软件对焦家金矿床含矿热液与围岩化学反应进行了模拟,旨在定量... 焦家金矿床是胶东金矿集区中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存在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然而,热液蚀变分带的形成条件及金沉淀化学反应的空间位置尚不够明确。本文利用TOUGHREACT软件对焦家金矿床含矿热液与围岩化学反应进行了模拟,旨在定量探讨该矿床热液蚀变过程。通过分析含矿热液与围岩发生的化学反应,构建热液蚀变成矿概念模型,模拟计算不同温压条件下成矿流体组分化学平衡浓度以及pH值的变化,研究成矿过程热液蚀变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机制。模拟结果显示, Au+的化学平衡浓度在温度从280℃降至180℃的过程中呈明显下降趋势, Fe2+化学平衡浓度与Au+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表明金矿物最佳成矿温度范围为180~280℃,成矿流体中Fe2+与[Au(HS)2]-络合物发生置换还原反应,促使金沉淀析出;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对成矿元素化学平衡浓度变化的影响表明,温度是控制金沉淀化学反应的关键因素,压力影响相对较小;而pH值模拟结果表明,热液蚀变反应过程中成矿流体pH值升高,成矿环境从酸性逐渐转变为中性、碱性,与传统地质手段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驱动力作用下,成矿流体沿断裂侧向运移与围岩持续叠加的蚀变作用,形成了蚀变分带;在紧靠断裂带下盘的黄铁绢英岩化带,由于易发生多种蚀变的叠加以及成矿温度、pH值的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焦家金矿床 化学反应 热液蚀变 toughreact
下载PDF
人工回灌条件下多组分溶质的反应迁移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苏小四 谷小溪 +3 位作者 孟婧莹 张文静 王寒梅 焦珣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491,共7页
人工回灌技术在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其实施对地下水环境质量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保障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安全稳定性,已成为人工回灌技术发展的瓶颈。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结合试验场的地质、... 人工回灌技术在我国水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其实施对地下水环境质量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如何保障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安全稳定性,已成为人工回灌技术发展的瓶颈。以上海市某人工回灌试验场为例,结合试验场的地质、水文地质勘探结果,以TOUGHREACT为数值模拟平台,模拟预测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中多组分溶质的迁移转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混合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及含水层矿物相溶解-沉淀作用等影响;含水介质中石英、白云石、钾长石、钠长石及蒙脱石发生溶解,方解石发生沉淀,伊利石与高岭石则先溶解后沉淀,但各矿物相反应量极其微弱;按不同压力方案回灌,水位恢复速率随压力增大而加快,但地下水中化学成分变化趋势几乎不受压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回灌 地下水 多组分溶质 toughreact 水岩作用
下载PDF
渗透回流模式白云石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冰 李佳琦 +1 位作者 杨磊磊 许天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7-823,共7页
白云石化作用对含油气的碳酸盐岩储层有明显的改造作用,而前人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白云石的成因模式,未对其形成过程给出具体描述,更未对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的改造程度做出定量分析。针对白云石化中的"渗透回流模式",建立了白... 白云石化作用对含油气的碳酸盐岩储层有明显的改造作用,而前人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白云石的成因模式,未对其形成过程给出具体描述,更未对白云石化作用对储层的改造程度做出定量分析。针对白云石化中的"渗透回流模式",建立了白云石化作用的一维模型,利用多组分、多相流溶质运移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渗透回流模式对储层物性影响的深度范围。结果表明,当高Mg/Ca比的浓缩海水进入含水层后,导致方解石溶解,白云石沉淀,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均比初始值大,模拟5万年时,依靠重力作用,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能够影响到50 m深的储层范围,产生一定规模的白云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化 渗透回流 储层物性 toughreact
下载PDF
水源热泵运行中多组份溶质的反应迁移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文芳 杜尚海 +1 位作者 张一博 刘攀峰 《工程勘察》 2017年第7期32-38,共7页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以其优越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地了解地下水源热泵回水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本文以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例,采用TOUGHREACT建立反应物迁移转化模型,对水源热泵系统长期运...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以其优越的节能性和环保性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地了解地下水源热泵回水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本文以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为例,采用TOUGHREACT建立反应物迁移转化模型,对水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中地下水化学组分、含水介质中矿物组分和矿化度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源热泵抽回水过程中地下水组分浓度(K^+、Na^+、Ca^(2+)、Mg^(2+)、HCO_3^-)变化程度较小;含水介质中的方解石和云母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沉淀作用,钙长石矿物发生了溶解作用;回水井周边的含水介质孔隙度变小,预测期内孔隙度降低了0.0011。水源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对地下水化学组分、含水介质中的矿物组分和孔隙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回灌水 多组分溶质 toughreact 反应迁移模拟
原文传递
储层温度对CO_2矿物封存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卜繁婷 许天福 +3 位作者 王福刚 杨冰 那金 岳高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在CO2地质储存中,储层温度是影响CO2矿物储存量的因素之一。文章选取美国Gulf Coast地区的资料,并设置6种温度敏感性分析方案,使用TOUGHREACT/ECO2N软件模拟分析了温度变化对CO2矿物捕集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长石类矿物、高岭石、绿泥... 在CO2地质储存中,储层温度是影响CO2矿物储存量的因素之一。文章选取美国Gulf Coast地区的资料,并设置6种温度敏感性分析方案,使用TOUGHREACT/ECO2N软件模拟分析了温度变化对CO2矿物捕集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长石类矿物、高岭石、绿泥石是主要的溶解矿物,方解石并非主要的溶解矿物;主要固碳矿物为铁白云石和片钠铝石,两者与绿泥石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并且沉淀量与温度变化正相关;CO2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幅度和矿物捕获总量均与温度呈正相关。通过分析储层温度对矿物捕获CO2的影响,为选取CO2储层提供温度上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CO2矿物封存 toughreact GulfCoast
下载PDF
地层各向异性对CO_(2)在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恋 吴亚红 +2 位作者 种珊 温庆志 林千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8-2225,共8页
在CO_(2)驱油封存过程中,封存的CO_(2)可能通过盖层泄漏到浅层含水层。以延长油田杏子川化子坪试验区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为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地层各向异性对CO_(2)在浅层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矿... 在CO_(2)驱油封存过程中,封存的CO_(2)可能通过盖层泄漏到浅层含水层。以延长油田杏子川化子坪试验区白垩系洛河组砂岩含水层为例,采用数值模拟软件TOUGHREACT研究地层各向异性对CO_(2)在浅层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矿物为方解石、钾长石、绿泥石、奥长石、赤铁矿和伊利石,其中伊利石从第10年开始沉淀,沉淀矿物为钠蒙脱石、高岭石和石英,次生矿物为钙蒙脱石和菱铁矿。地层垂向与水平渗透率比值k_(v)/k_(h)(k_(v)保持不变)越大,CO_(2)在水平方向上的迁移扩散距离越小,含水层中溶解态CO_(2)浓度越高,pH越低,CO_(2)突破浅层含水层的时间越短。通过研究地层各向异性对CO_(2)在浅层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影响,为驱油封存CO_(2)泄漏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油封存 地层各向异性 浅层含水层 CO_(2)迁移转化 toughreact软件
下载PDF
酸法地浸采铀多井系统中渗透系数时空演化模拟
13
作者 陈经明 周泽超 +2 位作者 陈茜茜 李寻 罗跃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为了解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含水层渗透系数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由两组五点型地浸抽注井构成的二维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酸法地浸采铀中孔隙度-渗透系数时空演化过程,探讨含矿含水层渗透系数时空演化规律。模拟结束... 为了解酸法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含水层渗透系数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由两组五点型地浸抽注井构成的二维反应动力学模型,模拟酸法地浸采铀中孔隙度-渗透系数时空演化过程,探讨含矿含水层渗透系数时空演化规律。模拟结束时模拟区域内渗透系数区间为[5.37 m/d,14.7 m/d]。通过渗透系数时间演化结果可知,在渗流作用和化学反应前锋不断向抽液孔推进,渗透系数发生变化的区域随时间不断增大,模拟区域内渗透系数区间值随时间不断增大,模拟结束时6个注液孔周围的渗透系数演化情况差异较小;矿层内渗透系数大于初始值的范围为注液孔中心相距约3 m(占抽注半径1/10)处的圆柱体内,渗透系数最小值出现在与注液孔中心相距约5.66 m处的圆周上,含矿层内大部分区域的渗透系数均小于初始值,根据模拟结果渗透系数最小值可能出现在与注液孔距离抽注半径的1/6~1/5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ghreact 地浸采铀 抽注系统 渗透系数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sponse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inland basin to density changes 被引量:2
14
作者 LI Lu-lu SU Chen +1 位作者 HAO Qi-chen SHAO Jing-li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8年第1期7-17,共11页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are not only controlled by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conditions,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ids.Numerical simula... The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are not only controlled by formation lithology and groundwater recharge conditions,but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fluids.Numerical 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tudy groundwater flow system.In this paper,the ideal model is generalized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system in inland basins of Western China.The simulation method of variable density flow on the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system in inland basins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EOS9 module in TOUGHREACT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In accordance with the groundwater streamline,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which are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intermediat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and loc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renewal rate of groundwater,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fluid density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will restra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the circulation rate from 32.28% to 17.62% and a certain enhancement to the local groundwater flow system,which increased from 37.29% to 5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LAND BASIN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toughreact FLUID DENSITY
下载PDF
基于THMD多场耦合的地热断层活化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潮 吕言新 +2 位作者 李海波 甘泉 祝效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95-1906,共12页
地热能储层岩石具有低渗高温特点,但岩石中仍存在大量微裂隙、微孔洞等初始缺陷.岩体受到应力扰动或冷流体作用时会造成其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初始缺陷进一步扩展演化形成岩石损伤.在损伤力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岩石弹性模量Weibul... 地热能储层岩石具有低渗高温特点,但岩石中仍存在大量微裂隙、微孔洞等初始缺陷.岩体受到应力扰动或冷流体作用时会造成其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初始缺陷进一步扩展演化形成岩石损伤.在损伤力学的基础上,本文根据岩石弹性模量Weibull概率随机分布构建了热-水-力-损伤模型.基于TOUGHREACT-FLAC3D框架,选取美国Coso地热田现场参数,建立含断层的三维数值模型,研究储层损伤演化与断层滑移的内在联系,并就地热开采的注入压力、注入温度和渗透率各向异性作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断层损伤导致断层的正应力退化是诱导断层活化失稳产生滑移的原因.不同流体注入压力和温度主要影响储层的应力状态与流体流动速度以改变损伤演化过程,进而改变断层滑移距离.储层渗透率变化将直接影响储层注入流体的压力损失.单向渗透率越大,储层整体损伤面积越小,断层受到持续热冲击的时间越长,断层滑移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ghreact-FLAC3D 断层活化 损伤 热提取 孔隙压力
原文传递
Computerized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burial diagenesis of the Eocene turbidite reservoir elements:Urucutuca Formation,Espirito Santo Basin,southeastern Brazil passive margin
16
作者 Marcos Antonio Klunk Sudipta Dasgupta Rommulo Vieira Conceicao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18年第4期363-377,共15页
The computerized geochemical modeling, a usefu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 modules of computer codes based on the the... The computerized geochemical modeling, a useful tool to understand the diagenetic processe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is performed by using different modules of computer codes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and chemical kinetic principles and their associated parameters. As observed in the reservoir lithofacies deposited from the marine sediment-gravity flows, a case study of diagenesis is presented here from the Espírito Santo Basin in southeastern Brazil. The study uses the Geochemist's Workbench(GWB~(TM)), PHREEQC~(TM) and TOUGHREACT~(TM) computation packages. The comparison of performances of these packages demonstrates the convergence of results from the software-based geochemical modeling with the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 of dissolution, albitization, kaolinizati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Moreover, with limited data points, e.g., the sedimentary petrographic data acquired from limited number of borehole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establishes itself to be a powerful quantitative method estimating the degree and type of diagenetic alteration of turbidite reservoir bodies in contact with a source of saline-water influx associated with salt tectonics.Therefore, using the limited petrographic data points, the geochemical computer-simulation method can even be utilized and extrapolated for areas where similar geological context is interpreted but no borehole data are available. Hence, porosity of turbidite reservoir lithofacies can be predicted in relation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ssolution, kaolinization, and albitization of feldspars and authigenic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 成岩作用 模特儿 水库 巴西 始新世 元素 计算机代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