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ater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the Tai and Chao Lake Basins in China in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被引量:2
1
作者 Lei Qiu Meine Pieter Van Dijk Huimin Wang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5年第10期830-842,共13页
The Tai and Chao Lake basins are currently facing a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crisis associated with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water governance system of th... The Tai and Chao Lake basins are currently facing a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crisis associated with the absence of an effectiv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water pollution and the water governance system of the two basins will be compared. The reasons for water pollution in both basins are similar, namely the weak current wa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cannot deal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rapidly growing economy. China’s water governance system is a complicated combination of basin management with both departmental management and regional management. There is an absence of legal support and sou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resulting in fragmented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existing wa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ystem. A comparison is made for the Tai and Chao Lake basins and Canada, France,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China’s present central-local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departmental system, an integrated reform of basin level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The reforms could consist of improved governance structures, rebuilding authoritative and powerful agencies for basin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basin administrations, improving legislation and regulatory systems for basin management and enhancing public participation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Pollution WATER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asin Management tai lake basin Chao lake basin Participation
下载PDF
Sedimentation retention basin utilization for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被引量:2
2
作者 Zaheer Iqb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5期662-668,共7页
Approaches to the artificial impoundment and theoretical design of sedimentation retention basin are review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BMP) to control agriculture and surface runoff. Sedim... Approaches to the artificial impoundment and theoretical design of sedimentation retention basin are reviewed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BMP) to control agriculture and surface runoff. Sediments retention basins are the small version of farm pond used where a criteria of farm pond is not met. Such basin traps the pollutants and suspended solids prior to entry into streams and lakes. The study is focused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non point source pollution(NPSP) from the sub basin area of Tai Lake in the Xishan County of Wuxi City of China. The author suggested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onduct this study including theoretical design for sedimentation retention basin and computation of flow,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during the artificial impoundment of retention basin for BMP’s utilization. Theoretical design will provide a useful function as a first line defense against the movement of sediments and transport of pollutants into the Tai Lake while the assessment of sediments deposition will help to make its proper use and periodic clean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污染物 非点源污染 无锡 中国 沉积 湖泊 环境污染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与水生态质量状况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娣 李旭文 +5 位作者 吕学研 姜晟 蔡琨 高占啟 王甜甜 蔡永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1-279,共9页
研究水生态环境功能的整体性是树立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本研究于2020年,对江苏省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生态监控点位进行水质、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评价了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其质量... 研究水生态环境功能的整体性是树立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本研究于2020年,对江苏省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区水生态监控点位进行水质、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调查;评价了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底栖动物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其质量状况,分析了水质目标和水生态质量目标达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57个点位共获得底栖动物物种94种,底栖动物群落前二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河蚬,17个湖库点位共获得浮游植物物种247种,隶属7个门113属,硅藻门57种、蓝藻门51种、绿藻门107种、隐藻门7种、甲藻门9种、裸藻门15种和金藻门1种,优势种属于微囊藻属,太湖流域底栖动物、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呈向好发展趋势;太湖流域4个水生态功能分区中底栖动物、浮游藻类质量指数评价等级均为“一般”,均低于水质指数评价等级(“中”~“良”);对照2020年管理目标,太湖流域49个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水质目标达标率为81.6%,远高于水生态质量达标率(40.8%)。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环境管理应尽快从水质目标管理向水质、水生态双重管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底栖动物 浮游植物 水生态 管理
下载PDF
基于区间投影寻踪的流域城市层初始水权配置方法研究
4
作者 杨慧文 冯天易 季张含昱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2期16-21,共6页
面向严控用水总量强度的要求,已有水权配置研究较少考虑不确定因素对配置指标及配置过程的影响,针对此问题,遵循“现状-公平-效率-可持续”原则,设计差别化配置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区间投影寻踪的流域城市层初始水权配置模型,以区间数表... 面向严控用水总量强度的要求,已有水权配置研究较少考虑不确定因素对配置指标及配置过程的影响,针对此问题,遵循“现状-公平-效率-可持续”原则,设计差别化配置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区间投影寻踪的流域城市层初始水权配置模型,以区间数表征配置结果,为初始水权配置提供更合理的决策范围。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结果表明各城市规划年水权配置结果相较于历史年用水比例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这说明配置过程既遵循现状用水习惯和城市发展差异,又能体现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该研究可为初始水权高效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水权 投影寻踪 优化配置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案例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赵磊 邓维 +2 位作者 朱继业 陆根法 孔维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环境意识属上层建筑范畴,对环境行为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太湖流域日益严重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提高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是控制该区水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首次选取无锡市大浦镇14个行政村2.7万人为抽样框进行农村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表明:... 环境意识属上层建筑范畴,对环境行为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太湖流域日益严重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提高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是控制该区水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首次选取无锡市大浦镇14个行政村2.7万人为抽样框进行农村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表明:①居民对水环境污染的原因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与实际有明显偏差;②浅层次的局部的“日常生活环保型”环境意识依然存在;③居民在环保行为上为“政府依赖型”,整体参与环保意识不强;④居民获取环保信息渠道单一,政府对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重视不足;⑤2003年该镇居民总支付意愿为55.3~98.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环境意识 太湖流域 案例研究 农村 农业非点源污染 水环境污染 2003年 上层建筑 环境行为 环保行为 环保意识 信息渠道 信息发布 支付意愿 居民 水污染 抽样框 行政村 无锡市 环保型 依赖型 政府
下载PDF
太湖流域丘陵地区暴雨条件下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 被引量:25
6
作者 李瑞玲 张永春 +2 位作者 曾远 刘庄 颜润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85-1190,共6页
通过流量和水质的同步监测,在流域尺度上研究了暴雨对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介于69.85~110.8mm及降雨历时持续7.5h以上的暴雨过程,流域出口处径流过程线一般呈单峰形态,径流峰值滞后于最大降雨强度,但滞后... 通过流量和水质的同步监测,在流域尺度上研究了暴雨对农田氮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次降雨量介于69.85~110.8mm及降雨历时持续7.5h以上的暴雨过程,流域出口处径流过程线一般呈单峰形态,径流峰值滞后于最大降雨强度,但滞后时间受降雨条件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流域3次暴雨事件的综合径流系数达0.305;总氮迁移量介于651.5~858.4g·hm-2,其中硝氮与氨氮是氮素迁移的主要类型,平均输出负荷分别为303.7和270.0g·hm-2,占总氮的41.9%和37.2%,亚硝态氮迁移量最小,仅占总氮的3.3%;溶解态氮是氮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其迁移量介于579.1~582.2g·hm-2,与悬浮态氮输出比为3.2∶1。氨氮以悬浮态迁移为主,但受施肥状况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暴雨 农田氮素 太湖流域 迁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测算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万寅婧 王文林 +2 位作者 唐晓燕 胡孟春 王国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46-2052,共7页
选取太湖流域典型农村9户农户(高、中、低收入水平各3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对农户总垃圾、有机垃圾、有机垃圾TN、TP产排污系... 选取太湖流域典型农村9户农户(高、中、低收入水平各3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为期一年的系统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对农户总垃圾、有机垃圾、有机垃圾TN、TP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产污系数影响极显著(P<0.01),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农户>中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但对农户有害垃圾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排污系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因此,除有害垃圾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排污系数外,农户总垃圾、有机垃圾、有机垃圾TN、TP产排污系数及可回收垃圾产污系数可按收入水平划分。各收入水平农户有机垃圾占总垃圾比例超过80%,表明有机垃圾的综合利用效率特别是畜禽养殖率是影响生活垃圾污染物排放系数的主导因素,而农业收入水平则对这种因素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收入水平 产排污系数 农村 生活垃圾 测算
下载PDF
环太湖典型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磷素随地表径流迁移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鹏 高超 +1 位作者 姚琪 申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6-830,共5页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 在环太湖丘陵地区选择4种有代表性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磷素随地表径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各场降雨水相总磷的“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呈对数正态分布。悬浮颗粒态磷是水相磷素迁移的主要形态,占水相总磷的76%~89%,其浓度主要由表土总磷含量及地表径流量决定;而溶解态磷(DP)主要与表土中的有效磷含量以及径流与表土相互作用深度有关。溶解态无机磷(DIP)占溶解态磷的57%~85%,竹林的DIP浓度最高。菜地径流的有机磷含量(DOP)明显高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不同土地利用下溶解态和悬浮态磷的迁移通量分别为23~92.7mg·m-2·a-1和113.4~364.3mg·m-2·a-1,与地表径流量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非点源污染 太湖流域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基于土壤-稻米镉传输模型的太湖流域水稻禁产区筛选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野 赵玉杰 +1 位作者 周启星 周其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了保障太湖流域稻米安全,采用建立土壤-稻米镉传输模型及基于模型输出结果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筛选稻米禁产区。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本区域稻田土壤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3mg.kg-1)的比率为4.85%,2005年的监测结果与60年代背景... 为了保障太湖流域稻米安全,采用建立土壤-稻米镉传输模型及基于模型输出结果的地质统计学方法筛选稻米禁产区。监测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本区域稻田土壤Cd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0.3mg.kg-1)的比率为4.85%,2005年的监测结果与60年代背景值相比土壤Cd平均含量增加了50%。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晚稻及高、低吸收型早稻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结果表明,除水稻自身内因影响其对土壤Cd的吸收外,在大田条件下土壤Cd含量、Zn含量、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粘粒含量、土壤砂粒含量)等是影响水稻吸收Cd的主要环境因子。以土壤-稻米Cd传输模型输出结果为数据源,采用地质统计学中的序贯高斯条件模拟值法计算研究区不同类型稻米禁产区,结果表明研究区有0.05%的区域种植晚稻存在超标情况,1.47%的区域种植高吸收型早稻存在超标情况,所有的稻田如种植低吸收型早稻都不会导致稻米Cd超标,这一结果与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值筛选的3.3%的超标区有较大的差别性,说明仅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依据筛选稻米禁产区有其应用限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稻米 禁产区
下载PDF
基于流域水生态保护的跨界水污染补偿标准研究——关于太湖流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4
10
作者 刘晓红 虞锡君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9-135,共7页
水资源属于公共品,流域水生态污染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地悲剧"。实证分析表明,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产生的水污染,一方面导致下游水生态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使下游地区为恢复水生态承担高昂治理成本。因此,建立跨界水生态补偿机... 水资源属于公共品,流域水生态污染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地悲剧"。实证分析表明,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产生的水污染,一方面导致下游水生态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使下游地区为恢复水生态承担高昂治理成本。因此,建立跨界水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文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定量分析了上游如果造成流域污染,而必须对下游进行补偿的金额。通过对典型案例太湖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总结,提出上游补偿下游地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生态污染问题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水生态保护 补偿标准 太湖流域
下载PDF
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艳艳 梅青 程晓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60,65,共6页
在综述洪涝灾害特性和介绍情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运用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进行防洪战略决策研究的优点,系统介绍英国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及其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太湖流域为例比较我国与英国在洪水特... 在综述洪涝灾害特性和介绍情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阐述运用流域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进行防洪战略决策研究的优点,系统介绍英国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的研究方法、主要结论及其成果的应用情况。以太湖流域为例比较我国与英国在洪水特性、经济社会发展、洪水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异同,总结在太湖流域开展洪水风险情景分析技术应用研究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风险 情景分析技术 防洪决策 英国未来洪水前瞻研究项目 太湖流域 洪水特性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 被引量:31
12
作者 王春梅 蒋治国 赵言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0,共5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为45.76~60.45 kg/hm2,总磷流失量为2.67~3.9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 以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径流池法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蔬菜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为45.76~60.45 kg/hm2,总磷流失量为2.67~3.9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可使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分别减少2.48,0.31 kg/hm2;而增氮施肥和增磷施肥处理的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分别增加了7.76%,3.83%,总磷流失量增加2.84%,9.55%。总氮、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呈显著线性相关,且总磷流失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更强(R2=0.913)。应加强汛期时段的田间管理和对磷的监控,减少磷流失量。有机肥与化肥以1:1配施,可有效降低菜地氮磷排放,提高蔬菜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5%,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氮磷流失 肥料利用率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近地表主要温室气体本底浓度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嵇晓燕 杨龙元 +1 位作者 王跃思 崔广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25,共6页
根据2003年1月—2005年6月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本底浓度的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流域近地表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内,该流域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CH4浓度呈逐年递减趋势;... 根据2003年1月—2005年6月太湖流域近地表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本底浓度的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流域近地表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观测时段内,该流域近地表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CH4浓度呈逐年递减趋势;N2O浓度呈先减后增趋势。3种气体主要与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发展有关,CO2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高,夏秋季低,最高值在12月,最低值在8月;CH4浓度由春至夏升高,由夏至秋至冬递减,最高值在7月,最低值在2月;N2O浓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它们主要受源汇强度变化影响。CO2浓度的日变化基本呈双峰态,是源汇强度变化和边界层稳定程度相互作用的原因,CH4浓度无明显日变化规律,N2O浓度日变化中的最高值总体呈现是夏、秋、春至冬逐渐延迟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近地表 温室气体 本底浓度
下载PDF
前置库技术在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毅敏 张永春 左玉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2-344,共3页
根据前置库技术控制流域面源污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 ,分析了太湖流域利用前置库技术的可能性、可行性 ,研究提出了适合于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强化净化前置库方案 。
关键词 前置库 强化净化 面源污染 污染控制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茶园修剪前后蒸散速率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文 杨桂山 +1 位作者 万荣荣 李万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91,共8页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 为了评估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一——茶园的生态系统水量调节能力,探究茶园修剪前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过程中的蒸散过程,在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西渚镇盛道茶场,选择3年和9年2种不同植茶年龄的茶园,通过静态箱/红外气体分析仪监测茶园水汽浓度,比较分析茶株修剪前、后茶园蒸散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园修剪前后与未经修剪茶园蒸散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蒸散速率呈以12:00为峰值的单峰曲线,但茶株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3年茶园蒸散速率日均值下降幅度(36.73%)小于9年茶园(48.32%),植茶年龄的增加会加大修剪后蒸散速率的下降幅度;茶园修剪前后日均气温相近、土壤含水量较高,两者均不是茶园修剪后蒸散速率大幅下降的限制因子,而茶株被剪掉的枝、叶覆盖在茶株间,增加了株间土壤的荫蔽,降低了土壤的蒸发作用,并且茶株高度的降低,可能导致界面层导度减小,减少了水分从茶株向大气的传输,从而降低蒸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速率 茶园 修剪 植茶年龄 静态箱 红外气体分析仪 太湖流域西部丘陵地区
下载PDF
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松 程晓陶 +1 位作者 梅青 向立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年第4期251-256,共6页
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情景分析,涉及到众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构建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开展未来预见研究,借鉴英国已有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的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有助于... 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情景分析,涉及到众多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为构建未来洪水风险情景、开展未来预见研究,借鉴英国已有的研究经验,提出了流域未来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的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清楚地分析洪水灾害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各因素影响洪水风险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影响未来洪水风险的趋势。文中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影响流域未来洪水风险的重要因素,建立起各因素之间的洪水风险动因响应关系,并判断了各因素影响未来洪水风险的重要性和不确定程度,从而为研究流域未来洪水风险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因 响应 未来洪水风险 太湖流域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污染实质与集成化流域管理 被引量:9
17
作者 任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76,共4页
本文分析了太湖流域面源性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指出面源污染的深层原因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生活方式的过物质化、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空间布局的不合理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可持续性 ,并对建立适应面源污染... 本文分析了太湖流域面源性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机制 ,在此基础上指出面源污染的深层原因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生活方式的过物质化、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空间布局的不合理等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可持续性 ,并对建立适应面源污染的综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污染 集成化 流域管理
下载PDF
区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娟 苏志诚 《中国水利》 2008年第17期9-12,共4页
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是洪灾发生时政府及时制订科学减灾决策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太湖流域1991年和1999年为基准年,以1981、1986、1991、1996、2001、2004和2006年为洪灾重演情景分析水平年,分析研究"1991"型洪灾和"199... 区域洪灾损失快速评估是洪灾发生时政府及时制订科学减灾决策的重要参考。本研究以太湖流域1991年和1999年为基准年,以1981、1986、1991、1996、2001、2004和2006年为洪灾重演情景分析水平年,分析研究"1991"型洪灾和"1999"型洪灾直接经济损失随经济发展及环境改变的变化规律,分别确定各类财产损失率的变化系数值、物价指数折算系数值及各类财产的增长率值。建立了"1991"型洪灾和"1999"型洪灾直接经济损失与地区财产增长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结合水文要素~洪灾受灾面积之间关系推求出受灾面积,从而实现太湖流域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为太湖流域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洪灾直接经济损失 快速评估 重演情景分析
下载PDF
太湖流域河流水质评价因子选择探讨及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8期67-69,共3页
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因子,才能科学评价和全面反映河流水环境污染状况。以太湖流域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河流水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筛选主要污染因子,综合考虑影响水质的各方面的因素以... 采用合理的水质评价因子,才能科学评价和全面反映河流水环境污染状况。以太湖流域河流为研究对象,探讨河流水质评价因子的筛选原则,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和筛选主要污染因子,综合考虑影响水质的各方面的因素以及太湖流域污染状况,选取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汞、铅指标作为太湖流域河流水质评价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质 评价因子
下载PDF
我国跨界流域环境治理政策困境研究——以太湖流域治理的利益机制分析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曲展 吕丹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577-580,共4页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 流域环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与流域环境政策的跨区域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流域环境政策在区域合作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从环境政策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互动的角度,运用博弈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太湖地区的流域环境政策为例,通过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间在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博弈过程来探讨流域环境保护的利益驱动机制,并依据其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博弈 跨界流域治理 流域环境治理政策 太湖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