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Ontology of Taiwan Residents Films in the Post Declare Martial Law Ended Period
1
作者 QI Ga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11期1041-1047,共7页
In addition to describing the social reality of Taiw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os, Taiwan’s films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lso try to explore the ultimate significance of human existence, showing the co... In addition to describing the social reality of Taiwan’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os, Taiwan’s films after the lifting of martial law also try to explore the ultimate significance of human existence, showing the color of ontolog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 culture, Taiwan films adopt non-linear narrative methods such as fragmented, time countercurrent or psychological time, emphasizing people’s instant experience and expressing modern people’s anxiety and social absurdity. In addition, the film highlights the gridding and deformed space, so as to highlight the interpersonal alienation and survival dilemma of modern cities. Taiwan Residents films also reflect the impermanence of fate, the nothingness of existence, and the absurdity of society through the death of characters. It is also coupled with the existential view of “living to death” and “others are h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ting martial law taiwan film time space DEATH
下载PDF
“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电影中漂泊者形象研究
2
作者 徐广飞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87-94,共8页
台湾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貌,让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电影中漂泊者得以生成。他们身上烙有明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伤痕印记,这些伤痕印记在漂泊影像中照见和体认了其主体性的危机。面对危机,重建主体性成为漂泊个体乃... 台湾地区错综复杂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貌,让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电影中漂泊者得以生成。他们身上烙有明显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的伤痕印记,这些伤痕印记在漂泊影像中照见和体认了其主体性的危机。面对危机,重建主体性成为漂泊个体乃至集体的强烈诉求,但其在建构过程中,漂泊者的主体性从未澄明,结果也以失败告终,而失败的背后所折射的正是台湾地区社会的悲情和文化失根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海角时代 台湾地区电影 漂泊者 主体性 文化失根
下载PDF
论“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的励志电影
3
作者 孙慰川 徐广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55-162,共8页
在当代台湾地区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 在当代台湾地区社会,励志话语的言说和传播已成为一种稳定的、长期存在的、群体性的心理需求,并已沉淀为一种文化传统。在后海角时代,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领域都面临困境,于是,励志成为台湾地区民众更加迫切的心理需求。一些台湾地区电影用“台湾地区当自强”之类的励志话语,借重“咸鱼翻身/逆转胜”的“失败者美学”,营造了热血澎湃的励志神话。但一部分台湾地区励志电影所张扬的励志精神,已畸变成了“自嗨”式的自我赞扬,其内核是自我麻醉或自我催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电影 励志 后海角时代
下载PDF
“金鸡”“金马”与两岸电影产业的协同发展
4
作者 罗昌智 王保荣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8,共7页
30多年来,“金鸡”“金马”经历了“一马当先”、“三地”交相辉映、“隔海对垒”的竞合态势,一方面,促进了两岸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因“政治化”产生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对两... 30多年来,“金鸡”“金马”经历了“一马当先”、“三地”交相辉映、“隔海对垒”的竞合态势,一方面,促进了两岸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因“政治化”产生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因素,对两岸电影产业的合作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近年来,两岸电影产业面临机制“隔膜”导致两岸交流合作不畅、“文化折扣”现象影响两岸市场兼容、盈利模式单一制约产业链联动效应等诸多挑战。两岸电影产业应通过推进两岸电影产业合作机制建设、构建两岸电影产业发展共同市场、打造两岸电影产业人才聚集区、建设两岸电影产业生产服务体系等有效路径,实现协同发展,为大华语电影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产业 协同发展 海峡两岸 金鸡奖 金马奖
下载PDF
多元视野下的台湾电影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犀禾 王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95,共10页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写,大陆学者主要从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特征方面对台湾电影进行探讨,而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以台湾新电影作为研究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研究 华语电影研究 民族电影视野 后殖民视野
下载PDF
当下台湾电影的成长故事、“同志”文化与殖民记忆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林侠 宁成凤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0年第4期87-94,共8页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数量增长,而且因"全球化"打上了流行文化的烙印,透露出中立而无关痛痒的消费逻辑。台湾电影对日本存在或愤怒或亲近态度,恰恰证明了难以磨灭的殖民记忆。这种矛盾的表述具有自我挣扎的文化意味,在当下语境中向过去殖民者争取平等身份,正是由于过去存在显见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成长故事 “同志现象” 殖民记忆
下载PDF
论当代台湾电影对城乡文明的书写 被引量:3
7
作者 覃嫦 孙慰川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1期137-141,共5页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 当代台湾电影对台湾城市形象几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负面性的书写。李行和侯孝贤等人对乡村文明充满眷念和赞美,而对现代城市文明则基本持贬斥和批判的态度。当代台湾电影的创作主体在城乡文明相比照这一叙事主题上预设的叙事立场,及其对城乡文明的复杂的审美情感构成了其电影的潜文本,而这些潜文本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以对显文本的审美价值的损害为代价的;潜文本与显文本在真实性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悖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乡村文明 城市文明 显文本 潜文本
下载PDF
侯孝贤的“反骨”:从《刺客聂隐娘》看其电影的东方美学意蕴 被引量:6
8
作者 林少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5-46,共12页
侯孝贤的电影,始终在以"反电影"的方式进行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察、生命思考与影像呈现。具体表现为反动为静、反言如默、反虚入实、反西归中、反武以文,从而形成了其影片"无导演的导演"、演员"无表演的表演"... 侯孝贤的电影,始终在以"反电影"的方式进行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察、生命思考与影像呈现。具体表现为反动为静、反言如默、反虚入实、反西归中、反武以文,从而形成了其影片"无导演的导演"、演员"无表演的表演"、关注"前因后果无情节"的特征。这一独特风格及影像叙事语法的形成,既与导演的生活阅历、生命体验、审美趣味密切相关,又与导演对电影艺术本质的体认有关,更与导演所处的华夏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及东方文化对人生的洞察理解有关。正因如此,侯孝贤电影以其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人文关怀与浓郁东方美学意蕴的影像表述,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作者电影 侯孝贤 《刺客聂隐娘》 东方美学
下载PDF
跨地域语境中台湾电影的台湾形象建构与迁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灵 张高杰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4,共9页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域语境 台湾电影 悲情“弃子” 现代“游子” “文化三角”模式
下载PDF
从都市到乡村:当下台湾电影的空间政治学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林侠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9,共8页
台湾电影在极度惨淡后终于迎来新生,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成为近年来华语电影的亮点。它以都市危机为切入点,反思与省籍意识相关的岛内空间的布局与规划。"地方感"在电影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借助"观光经济"的发展,... 台湾电影在极度惨淡后终于迎来新生,不断刷新票房纪录,成为近年来华语电影的亮点。它以都市危机为切入点,反思与省籍意识相关的岛内空间的布局与规划。"地方感"在电影中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借助"观光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再规划"中获得了自身的地位。这种经济的"量变"积累逐渐产生了政治影响,促使地方政治的变局。但是,受限于岛内政治现实,台湾电影始终未能真正成为表达"政治异见"的"小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空间政治 地方感 “小媒介”
下载PDF
从殖民记忆到后殖民想象——台湾电影中的“日本书写”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翠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0-186,共7页
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日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 近代以来台湾的特殊历史遭遇,造成了多元复杂的台湾文化,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台湾电影的书写方式。台湾电影中"日本书写"的演变,从早期的"抗日"主流影像,到1980年代后对于"殖民记忆"的多元叙述,直至近年来的带有"后殖民"色彩的暧昧想象,这种影像变迁折射出台湾社会的某些文化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殖民 后殖民 认同
下载PDF
试析华莱坞视域中的台湾电影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梦晗 邵培仁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全球文化资本的加速流动,世界电影市场的不断激荡为华莱坞电影的生产和发行方式带来新的转变契机。台湾电影作为华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所具备的风格化的文艺特质,既曾屡次博得世界影坛好评,也因部分影片过度沉溺于... 全球文化资本的加速流动,世界电影市场的不断激荡为华莱坞电影的生产和发行方式带来新的转变契机。台湾电影作为华莱坞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其所具备的风格化的文艺特质,既曾屡次博得世界影坛好评,也因部分影片过度沉溺于自我情调,失宠于市场而被诟病。面对当下喜忧参半的台湾电影,应积极探讨如何稳固台湾电影的文化内核,坚守艺术品格,形成台湾电影的独有风格;如何借助台湾流行文化的商业模式发展台湾电影产业;如何改善台湾电影本土市场容量小、各类资源相对有限的现实问题,开拓香港、大陆、新马以及全球泛华人社群的"华语市场"。总之,只有坚守文化内核并妥加改善利用,存续传统电影风格并形成独立艺术品格,借助成熟商业运作模式笼络人气,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全方位合作及经验交流,才是台湾电影以及整个华语电影持续繁荣的可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华莱坞 文化基因 电影产业
下载PDF
后殖民乡愁:当代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51-57,共7页
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在"解严"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主义的负面形象,悄然变身为"殖民地怀旧"与"大众文化迷恋"的对象。"殖民世代"的"恋日情结"与"... 台湾电影的日本想象在"解严"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主义的负面形象,悄然变身为"殖民地怀旧"与"大众文化迷恋"的对象。"殖民世代"的"恋日情结"与"战后世代"的"文化哈日"在电影中混杂汇聚,共同形成了一个融铸"后殖民乡愁"和"国族身份狂想"于一体的影像奇观。重构"日本想象"是台湾社会进行主体历史再生产的重要内容,其不过证明了当下台湾社会的物质生活与文化想象,依然笼罩在殖民主义的无意识梦魇中,"去殖民"仍然是一个有待在未来完成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日本想象 身份认同 台湾意识 后殖民
下载PDF
身体、国族与在地文化空间:论台湾体育电影的文化认同叙事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轩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67,共5页
以青春偶像著称的台湾体育电影,在着力于展示偶像明星的身体影像,达成对受众视觉消费的迎合的同时,也力求表现外部权力对主人公身体欲望的规训。然而这一外部权力形式并非清晰的国族意识形态,台湾体育电影倾向于以"个人成长"... 以青春偶像著称的台湾体育电影,在着力于展示偶像明星的身体影像,达成对受众视觉消费的迎合的同时,也力求表现外部权力对主人公身体欲望的规训。然而这一外部权力形式并非清晰的国族意识形态,台湾体育电影倾向于以"个人成长"主题置换"国族认同"的惯常叙事模式,进而呈现出一种无关乎国族的叙事姿态。影片中充斥的有关在地文化空间的影像书写,在彰显其"本土化"文化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在潜隐层暗含着一种意识形态询唤,一种以空间书写生活方式,以叙事渗透文化蕴藉的"台湾主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体育电影 身体展示 身体规训 国族认同 在地文化空间
下载PDF
欲望的都市与现代性的反思——台湾电影中的城市写作辩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钟军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2,共6页
台湾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写作一直持批判的态度,将其塑造成罪恶渊薮和人情冷漠之地。本文辩证地站在台湾电影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认为台湾电影的这种创作倾向与批判态度,实际上体现了知识分子们关于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一方面体现了... 台湾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的写作一直持批判的态度,将其塑造成罪恶渊薮和人情冷漠之地。本文辩证地站在台湾电影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认为台湾电影的这种创作倾向与批判态度,实际上体现了知识分子们关于现代性的深刻反思。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对于精神家园的不止追求,另一方面也饱含了对现代性的诟病和消费文化对主体结构性强迫的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现代化 台湾电影
下载PDF
何以为家:新世纪以来台湾新移民的影像呈现与文化建构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红 鲍士将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108,共7页
移民题材始终是台湾电影重要的叙事构成。在全球化的时空语境中,来自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新移民以移民工人和移民新娘的方式进入台湾社会,在不同的社会构成、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中,他们在台湾所处的社会位置和生活状态成为台湾电影关注... 移民题材始终是台湾电影重要的叙事构成。在全球化的时空语境中,来自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新移民以移民工人和移民新娘的方式进入台湾社会,在不同的社会构成、文化语境和价值体系中,他们在台湾所处的社会位置和生活状态成为台湾电影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跨地的空间景观、混杂的文化认同和流动的社会心理三个层面来分析台湾电影中关于新移民的影像书写,将台湾新移民放置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社会语境中加以审视,试图在自我与他者的双重视阈中完成对台湾新移民的文化阐释和心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新移民 跨地性 混杂性 流动性
下载PDF
论台湾电影中的本土经验书写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春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台湾电影中的本土经验书写开始兴盛。台湾电影以观光旅行题材电影再次确认本土的空间观念,去除了日本殖民统治时建立的殖民意象,将台湾意识融入到对本岛居民生存状态之中,将台湾的环境与人物、历史和现当下融汇贯... 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台湾电影中的本土经验书写开始兴盛。台湾电影以观光旅行题材电影再次确认本土的空间观念,去除了日本殖民统治时建立的殖民意象,将台湾意识融入到对本岛居民生存状态之中,将台湾的环境与人物、历史和现当下融汇贯通,营造出一个全新的台湾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旅行观光 本土经验
下载PDF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反思与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6,共15页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 在台湾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掀起的台湾新电影运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与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香港新电影运动和大陆新电影运动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中国电影创作发展的新浪潮。在此期间,相继出现了一批创新意识和个性风格较鲜明,艺术质量和美学品位颇高的优秀影片,既让世界影坛刮目相看,也让更多的域外观众了解和领略了中国电影的美学风貌。虽然当下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在生态环境及创作、产业和市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当年新电影运动所体现的艺术创新精神,以及电影艺术家对社会现实和近现代历史的关注与批判精神等,仍然值得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因此,重新回顾、反思这一艺术创新运动,探讨其意义和价值,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并从中获得一些新的启示,无论是对推动中国电影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还是对重写中国电影发展史,都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新电影运动 电影创作 艺术创新 电影与文学
下载PDF
华语电影中的地域转移与空间叙事——大陆、香港、台湾电影改编中的地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85-192,共8页
尽管大陆电影空间在《黄土地》等一批先锋之作中经历了从具实到抽象的过程,形成了扩张的文化隐喻,但是空间的传统经验却陷入了影像表达的悖论;游弋出大陆的香港电影始终将地域空间限定在城市想象的自我比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一种"... 尽管大陆电影空间在《黄土地》等一批先锋之作中经历了从具实到抽象的过程,形成了扩张的文化隐喻,但是空间的传统经验却陷入了影像表达的悖论;游弋出大陆的香港电影始终将地域空间限定在城市想象的自我比附,或隐或显地出现了一种"双城"现象。张爱玲作品在香港颇受导演青睐,个中原因在于其作品铭记着"双城"(上海/香港)的空间体验。如果说大陆电影的空间有一种外向性,那么身处后现代文化中的台湾电影逐渐排除了整体的空间感,缩小地域、社会空间,出现了一种内倾的迹象。从深层的文化心理上说,这恰恰是两岸三地在西方文化触发后,民族文化记忆的不同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语电影 两岸三地 形式悖论 “双城”现象 内倾的迹象
下载PDF
台湾电影的本土回潮现象及潜层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洋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当下台湾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回潮"趋势,本土化题材的备受青睐、地域空间的在地特色、语言的归位等均是突出表现。电影叙事内容与表现方式的本土化同时也意味着电影对身份认同问题的介入方式正在向本土化靠拢,即以本土为立... 当下台湾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回潮"趋势,本土化题材的备受青睐、地域空间的在地特色、语言的归位等均是突出表现。电影叙事内容与表现方式的本土化同时也意味着电影对身份认同问题的介入方式正在向本土化靠拢,即以本土为立足点,建构同为在地人的本土认同。然而,表面上看似多元包容、美好稳定的本土认同实际上却具有一元霸权化的倾向,且充满矛盾与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电影 本土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