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DI与Tandem-X DEM估测密林林下地形性能评价
1
作者 黄佳鹏 夏婷婷 宇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9-287,共9页
针对密林情况下,GEDI数据与现有的Tandem-X DEM数字地面模型估测林下地形精度没有进行整体评价问题,拟以密林情况作为主要分析场景,通过提取GEDI L2A数据产品对应光斑的经纬度、林下地形信息与数据质量筛选参数,开展数据质量筛选,用以... 针对密林情况下,GEDI数据与现有的Tandem-X DEM数字地面模型估测林下地形精度没有进行整体评价问题,拟以密林情况作为主要分析场景,通过提取GEDI L2A数据产品对应光斑的经纬度、林下地形信息与数据质量筛选参数,开展数据质量筛选,用以估测基于GEDI数据的林下地形数据,与Tandem-X DEM数据估测密林情况下研究区林下地形开展比较,并进一步探究冠层高度、森林覆盖度与植被类型对估测精度的影响。GEDI与Tandem-X DEM的R~2分别为0.99和0.98,GEDI估测林下地形结果的RMSE、Average与STD分别6.49、-1.92、4.42 m, Tandem-X DEM估测林下地形结果的RMSE、Average与STD分别为18.15、14.63、7.35 m。GEDI数据在混交林和稀疏草原情况下RMSE与Average分别变化8.05 m和6.04 m, Tandem-X DEM数据在常绿针叶林与农田/天然植被情况下,RMSE与Average变化幅度为21.63、26.43 m。实验结果表明,GEDI与Tandem-X DEM数据与机载验证数据存在强相关性,且GEDI相对Tandem-X DEM数据表现出更优的评价标准;地表植被类型相对冠层高度和植被覆盖度会对两数据估测林下地形精度产生更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地形 密林区域 精度评估 GEDI tandem-x dem
下载PDF
基于稀疏表示模型重建TanDEM-X DEM数据
2
作者 管李义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1年第10期193-195,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DEM插值方法会导致地形过于平滑、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稀疏表示重建DEM数据。以最新公布的TanDEM-X DEM为实验数据,利用双线性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本文方法对TanDEM-X 90m DEM进行重建生成较... 为了解决传统DEM插值方法会导致地形过于平滑、数据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稀疏表示重建DEM数据。以最新公布的TanDEM-X DEM为实验数据,利用双线性插值法、克里金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本文方法对TanDEM-X 90m DEM进行重建生成较高分辨DEM,并从视觉检查、统计值和DEM差值图对不同算法进行分析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生成的DEM可以避免传统插值方法造成的平滑地形问题,有效抑制地形噪声,地形细节特征丰富,能够较好地保持真实地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x 90 m dem 稀疏表示模型 dem插值方法
下载PDF
利用TanDEM-X生成DEM的精度评定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亚夫 朱建军 许兵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22,75,共6页
目前,许多学者对TanDEM-X生成DEM开展了一些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显示了TanDEM-X生成高精度DEM的可行性。为了验证TanDEM-X/Terra SAR-X干涉生成的DEM能否满足测图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相对于C波段的ERS、ASAR和L波段的ALOS,... 目前,许多学者对TanDEM-X生成DEM开展了一些研究,其研究成果也显示了TanDEM-X生成高精度DEM的可行性。为了验证TanDEM-X/Terra SAR-X干涉生成的DEM能否满足测图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精度评价和分析。相对于C波段的ERS、ASAR和L波段的ALOS,X波段的高分辨率Terra SAR影像干涉条纹更密集,解缠更加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低分辨率SRTM辅助高分辨率的X波段的Terra SAR干涉相位解缠方案,提高了解缠的效率和精度。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函数的方法对TDX/TSX DEM进行精度分析和评价。该方法通过对各个距离上的协方差值进行拟合,消除了高程误差异常对In SAR DEM精度评价的影响,可以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DEM的精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协方差函数方法来评价DEM的精度是可行的,对于试验研究区域,TDX/TSX干涉生成的DEM总体精度为1.42 m,能够满足1∶10 000测图要求,为我国空白地区的测图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X 数字高程模型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相位解缠 协方差函数
原文传递
基于TerraSAR-X/TanDEM-X干涉DEM的森林冠层高度估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章皖秋 岳彩荣 刘晓英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2,共9页
森林树高的大面积估测一直是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遥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云南省勐腊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将DEM差分法与TerraSAR-X/TanDEM-X全极化干涉数据、地形图相结合,用TerraSAR-X/TanDEM-X数据干涉生成各极化通道带有森林冠层... 森林树高的大面积估测一直是森林资源调查和林业遥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云南省勐腊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将DEM差分法与TerraSAR-X/TanDEM-X全极化干涉数据、地形图相结合,用TerraSAR-X/TanDEM-X数据干涉生成各极化通道带有森林冠层高度的DSM,从地形图上提取地表高度DTM;对2个高度模型进行水平位置匹配,并提出用参考面将DSM与DTM转换为相对高度模型RDSM和RDTM,以消除高程基准差异;最后对RDSM和RDTM进行差分运算,估测出研究区各极化通道下的森林冠层高度分布。采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各极化通道的冠层估测高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表明:DTM的高程基准面低于DSM,平坦农地适合作为参考面提取相对高度模型。在小班尺度上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对比显示:各极化通道的冠层估测高与小班林分高均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冠层高度估测值大小合理,人工林的估测结果略优于天然林;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冠层估测结果均在主要坡度分布区间内与小班林分高的相关性高;各极化通道的估测结果整体上没有明显差异。从总体上来看,基于地形图和TerraSAR-X/TanDEM-X数据,利用DEM差分法来大面积估测森林冠层高度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为辅助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 dem差分 冠层高度 森林
下载PDF
TanDEM-X双站SAR干涉测量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孙亚飞 江利明 +2 位作者 柳林 孙永玲 汪汉胜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Tan DEM-X/Terra SAR-X双站SAR科学计划,重点涉及其科学目标、Tan DEM-X卫星参数、轨道结构以及干涉数据获取模式等相关内容,并讨论了双站SAR成像、极化In SAR和数字波束成形等干涉测量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这些双... 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Tan DEM-X/Terra SAR-X双站SAR科学计划,重点涉及其科学目标、Tan DEM-X卫星参数、轨道结构以及干涉数据获取模式等相关内容,并讨论了双站SAR成像、极化In SAR和数字波束成形等干涉测量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这些双站SAR新技术的实现将大大地推动SAR干涉测量在全球地形测绘、冰川学、海洋学及地质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x科学计划 双站SAR干涉测量 新SAR技术 全球地形测绘 地学应用
下载PDF
基于TanDEM-X数据的林分平均高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耀通 林辉 +2 位作者 孙华 张猛 龙江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117,共8页
以TanDEM-X/TerraSAR-X HH单极化干涉对和GF-2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出结合极化干涉与混合像元分解技术的改进差分法来反演林分平均高,并利用外业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植被丰度校正冠层高度模型,林分平均高的估测精度和R^2值得到... 以TanDEM-X/TerraSAR-X HH单极化干涉对和GF-2遥感数据为基础,提出结合极化干涉与混合像元分解技术的改进差分法来反演林分平均高,并利用外业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植被丰度校正冠层高度模型,林分平均高的估测精度和R^2值得到大幅提高,均方根误差也随之降低。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有效降低林分低郁闭度产生的混合像元作用对林分平均高反演的影响,提高林分平均高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dem-x 冠层高度模型 DSM-dem差分法 混合像元分解 林分平均高
下载PDF
两种新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南极DEM精度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耿通 肖峰 +3 位作者 张胜凯 李佳星 宣越 李斐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南极参考高程模型(Reference Elevation Model of Antarctica,REMA)和TanDEM-X DEM是国际上新发布的两种基于遥感影像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采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及冰桥计划机载测高数据对两个数... 南极参考高程模型(Reference Elevation Model of Antarctica,REMA)和TanDEM-X DEM是国际上新发布的两种基于遥感影像的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采用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及冰桥计划机载测高数据对两个数字高程模型在南极冰盖上的精度进行验证比较,并考虑雷达信号穿透性和坡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南极冰盖范围内,与CryoSat-2数据相比较,REMA的平均高程差为-0.742 m,标准差为5.269 m,TanDEM-X DEM的平均高程差为2.946 m,标准差为5.755 m。在南极内陆地区TanDEM-X DEM与冰桥计划数据之间的高程差异略小于冰盖边缘地区的高程差异,总体高程差异相比于REMA和冰桥计划数据之间的高程差异要更明显。REMA的高程值略高于TanDEM-X DEM的高程值,两个数字高程模型之间的平均高程差为3.742 m,标准差为2.807 m,这与TanDEM-X DEM的数据源使用X波段雷达波对积雪的穿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冰盖 数字高程模型 南极参考高程模型(REMA) tandem-x dem
下载PDF
Modeling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nd storage volume of glaciers in Chandra Basin,western Himalayas 被引量:1
8
作者 Ankur PANDIT RAAJ RAMSANKAR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0年第8期2011-2022,共12页
This article reports modeled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nd total ice volume of the 65 selected glaciers(>0.5 km^2)of Chandra basin,located in the Western Himalayas.This is a first-of-its-kind study that gives deta... This article reports modeled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nd total ice volume of the 65 selected glaciers(>0.5 km^2)of Chandra basin,located in the Western Himalayas.This is a first-of-its-kind study that gives detailed insights about the current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at an individual glacier level in the Western Himalayas.The estimates are obtained using an optimally parameterized Glab Top2_IITB[Glacier Bed Topography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IITB)version]model with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as an input.The total estimated volume of all the 65 selected glaciers is about 55.32 km^3 covering a total area of about 591.03 km^2.Using hypsometric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amount of ice volume,i.e.,about 12.79 km^3,is currently residing at the elevation range of 5200–5400 m a.s.l.Ice thickness estimates obtained in the current study are compared with the ensemble estimates obtained in the Global Glacier Thickness Initiative(G2TI)project for three large glaciers,namely,Bada Shigri,Samudra Tapu,and Gepang Gath glaciers.The obtain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oth the studies is marginal in terms of mean ice thickness and maximum ice thickness estimates except Samudra Tapu glacier.Moreover,the uncertainty of the estimated glacier ice volume from this study is about±15%whereas,from the G2TI project,it is about 25%.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could be the quality of the inputs used,model structure,model parameterization as well as the time stamp of the input used.The obtained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appropriate shape factor and better DEM would result in more reliable glacier ice thickness estimates even by using a simple slopedependent model like Glab Top2_II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ice thickness Glacier volume Glab Top2_IITB tandem-x dem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TanDEM-X 90m DEM误差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文梁 汪驰升 朱武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77-2288,共12页
TanDEM-X 90 m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其原始雷达影像的采集与DEM产品生产过程中,坡度、坡向和地表覆盖物等因素都会对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便于该数据更好地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服务,本文以整个中国大陆为研究区域,运用ICESat/GLA14数... TanDEM-X 90 m数字高程模型(DEM)在其原始雷达影像的采集与DEM产品生产过程中,坡度、坡向和地表覆盖物等因素都会对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便于该数据更好地为各领域的研究提供服务,本文以整个中国大陆为研究区域,运用ICESat/GLA14数据对该区域的TanDEM-X 90 m DEM对应位置的高程数据进行提取统计,对比分析了我国陆地区域TanDEM-X DEM数据与GLA14高程点数据的整体误差精度,并提取坡度、坡向地形因子,研究TanDEM-X 90 m DEM误差在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以及不同地表覆盖物影响下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TanDEM-X 90 m DEM在中国区域整体的绝对误差均值为3.89 m,中误差为9.03 m,标准差为8.85 m;②受地形因子的影响,在坡度<3°时,绝对误差均值仅为1.29 m,标准差为2.84 m;在坡度>25°时,绝对误差均值20 m以上,标准差也达到30 m左右,即误差随着坡度的上升逐渐增大;③坡向对误差也有一定影响,在南北方向的绝对误差均值明显比东西方向小;④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较大,在荒地误差最小,绝对误差均值仅为1.85 m,但在冰川积雪区绝对误差均值达到12.68 m。通过与无人机获取的等高线及剖面图对比分析发现,TanDEM-X 90 m DEM能较好地反映真实地形情况。最后,根据不同影响因素的权值,绘制全国范围的TanDEM-X 90 m DEM误差绝对值分布图,且验证了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区域 tandem-x 90 m dem ICESat/GLA14 误差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保真性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TanDEM-X 90 m DEM高程精度评价及其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於佳宁 刘凯 +4 位作者 张冰玥 黄滢 范晨雨 宋春桥 汤国安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6-657,共12页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DEM数据精度的定量评价对科学选择DEM数据源、量化数据误差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全球尺度可免费获取的DEM数据中,2018年发布的TanDEM-X 90 m ...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相关研究的基础数据,DEM数据精度的定量评价对科学选择DEM数据源、量化数据误差的影响等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全球尺度可免费获取的DEM数据中,2018年发布的TanDEM-X 90 m DEM(TanDEM-X 90)数据凭借其较好的现势性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大区域尺度上开展的针对TanDEM-X 90数据精度的评价工作较为有限,缺乏对其整体精度及误差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认知。本文以ICESat/GLAS卫星测高数据为评价数据,并选择SRTM-3 DEM和AW3D30 DEM作为对比数据,以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偏度和峰度等为统计指标,重点研究了TanDEM-X 90在中国主要陆地区域的误差统计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高程、坡度、地貌类型、土地覆盖等对DEM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中国区域,TanDEM-X 90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4.31 m和7.87 m,其高程精度与SRTM-3相近,但明显低于AW3D30;②当坡度低于4°时,TanDEM-X 90的整体精度为3种数据中最高的;③对于平原、丘陵、台地这3类地貌类型,TanDEM-X 90相较SRTM-3而言具有一定精度优势;④本研究还以流域为单元绘制了全国尺度的TanDEM-X 90误差空间分布图,为该数据在全国尺度或典型区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研究也表明TanDEM-X 90在反映地表高程信息方面具有更好的时效性,能更好地反映中国区域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地表高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tandem-x 90 m dem 精度评价 误差空间分布 适用性分析 ICESat/GLAS ALOS AW3D30 SRTM-3 dem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典型冰川表面高程近期变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蒋宗立 刘时银 +6 位作者 郭万钦 李晶 龙四春 王欣 魏俊锋 张震 吴坤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1-237,共7页
阿尼玛卿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是黄河源区冰川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该区域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对于冰川水资源评估及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TerraSAR-X/TanDEM-X数据的干涉测量方法获得阿尼玛卿山区冰川的高... 阿尼玛卿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是黄河源区冰川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该区域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对于冰川水资源评估及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TerraSAR-X/TanDEM-X数据的干涉测量方法获得阿尼玛卿山区冰川的高分辨、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SRTM DEM进行差分获得该区域冰川2000年至2013年间的表面高程变化。对比发现:近13 a来该区域典型大冰川表面高程整体均有所下降,唯格勒当雄冰川末端区域冰川表面高程平均下降(4.16±3.70)m,冰舌中部表面高程有所增加,冰川末端区域表碛覆盖范围有所增加;哈龙冰川表面高程从末端往上呈递减下降的趋势,平均下降(8.73±3.70)m;耶和龙冰川表面平均下降了(13.0±3.70)m,但从冰川末端往上1.6 km区段表面高程平均增加约25 m,冰舌中部表面高程下降明显,对比冰川编目数据、Landsat TM图像可知,该冰川在2000年至2009年间发生过跃动,冰川末端位置前进了约500m。总体来说,即使存在个别冰川前进现象,该区域冰川在近13 a间仍处于退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尼玛卿山 SRTM dem tandem-x 干涉测量 冰面高程变化
下载PDF
InSAR技术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正逢 卢生炜 +2 位作者 周冰 陈功 许尼亚 《电力勘测设计》 2017年第S1期100-104,共5页
为了保证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可靠,输电线路工程勘测设计及运行维护过程中要求提供沿线区域内高精度DEM数据。本文通过近些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TerraSAR-X/TanDEM-X(TSX/TDX)卫星测高技术获取了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升降轨融合DEM,并结合... 为了保证输电线路工程安全可靠,输电线路工程勘测设计及运行维护过程中要求提供沿线区域内高精度DEM数据。本文通过近些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TerraSAR-X/TanDEM-X(TSX/TDX)卫星测高技术获取了某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升降轨融合DEM,并结合实测的外部控制点数据对其进行校正,从而获取该区域高精度DEM数据,为输电线路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测绘信息。通过设计、计算、对比两种布点方案,分析了外部控制点的分布特点及数目与TSX/TDX DEM的校正精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INSAR TerraSAR-X/tandem-x dem校正
下载PDF
联合双站InSAR与WoldView DEM估算祁连山西段冰川多时段物质平衡
13
作者 李超 江利明 +2 位作者 柳林 李涛 陈圆圆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85-2097,共13页
冰川物质平衡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冰川灾害防治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变暖加剧,自2000年来祁连山西段冰川消融加速,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尤其是老虎沟12号冰川的年际物质平衡变化仍知之甚少... 冰川物质平衡作为气候变化的敏感指标,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冰川灾害防治以及全球海平面变化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变暖加剧,自2000年来祁连山西段冰川消融加速,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尤其是老虎沟12号冰川的年际物质平衡变化仍知之甚少。本文利用WorldView光学立体测绘、SRTM和TanDEM-X双站InSAR生成的多源DEM数据,采用DEM差分法分别获得了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祁连山西段年际冰厚变化速率和2000年—2015年平均冰厚变化速率,同时获得了相应时段的冰川物质平衡结果。在此基础上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估算了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和2000年—2015等3个时间段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速率,并分析了降水和气温变化对物质平衡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3年—2014年、2014年—2015年祁连山西段冰厚变化速率为-0.35±0.034 m和-0.028±0.004 m,物质平衡变化速率分别为-0.27±0.014 m w.e./a和-0.024±0.084 m w.e./a。2000年—2015年老虎沟12号冰川平均物质平衡为-0.013±0.02 m w.e./a,冰川处于消融状态。冰川亏损速率由2013年—2014年的-0.33±0.04 m w.e./a减缓至2014年—2015年的-0.036±0.09 m w.e./a,这主要与2015年降水增多有关。本文验证了高质量的光学立体测绘卫星DEM数据在求解山地冰川年际物质平衡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WORLDVIEW dem tandem-x dem 老虎沟12号冰川 物质平衡 INSAR 祁连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